黎巴嫩

HD中字

主演:Yoav Donat,伊泰·提伦,奥斯瑞·科恩,迈克尔·穆索诺夫,佐贺·史塔斯,Dudu Tassa,阿什拉夫·巴姆,Fares Hananya,雷曼德·阿萨雷米,Byan Anteer,Aisha,Fatima,Khaled Salam,Iad Abu Nama,Hussein Mahagna,大卫·沃尔切克,阿卜杜拉·埃尔·阿卡尔,盖·卡普尼克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0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黎巴嫩 剧照 NO.1黎巴嫩 剧照 NO.2黎巴嫩 剧照 NO.3黎巴嫩 剧照 NO.4黎巴嫩 剧照 NO.5黎巴嫩 剧照 NO.6黎巴嫩 剧照 NO.13黎巴嫩 剧照 NO.14黎巴嫩 剧照 NO.15黎巴嫩 剧照 NO.16黎巴嫩 剧照 NO.17黎巴嫩 剧照 NO.18黎巴嫩 剧照 NO.19黎巴嫩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黎巴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1982年6月黎巴嫩战争的第一天,四名年轻的以色列士兵独自驾驶一辆坦克,被要求配合一队地面士兵作战。该部队的第一个任务是进入黎巴嫩平民村庄,清除那些看上去明显是巴解放组织的恐怖分子。指挥官贾米里描述特派团的行动要领是要“迅速简单”,然而随着士兵进入村庄,看似简单的任务很快变得复杂,最终变成了一场屠杀噩梦。在特派团出动那一刻起,他们和其他部队失去联系,四名士兵就被带到了一个死亡陷阱当中。  《黎巴嫩》表现了混乱复杂的中东战争,这部电影不可避免要涉及到政治问题。但最重要的则是,导演希望通过电影描绘四个二十出头年轻人的惊醒,他们突然发现自己身处杀害平民的残酷现实中,杀人成为他们必需做的事情。他们都不是英雄,也没有人想成为英雄。他们的生存本能和人性价值观在激烈斗争,这是一出毛骨悚然的人间悲剧。梦想阿根廷荒唐事件弥补穆勒老师必须离开夜战大雾山回村的诱惑一代宗师粤语版新乌龙院之笑闹江湖少女的世界盖世傻侠南方安逸完美罪行早安台北魂断花园中契约友情某年某月某日最后的勇士2元气囝仔真人版金叶行动老狗2011花瓶畸形人1932人民公仆第二季我老婆唔系人 国语可爱的中国2009暗夜守护者:最后的英雄素还真新桥恋人记忆深处的你小兄弟凯伦·皮里 第一季踮起脚尖吻到爱前门楼子九丈九气球2019家在阿拉斯加 第一季废弃公园魔晶猎人 第四季顶牛锋味2018大人物2014杰森·莫玛漫游记初恋教我的18件事拯救2003

 长篇影评

 1 ) 成为一个杀人狂魔之前,他也曾是个人

因为李安的推荐,看了这部电影。

李安说:「事实上,这不算我最爱的电影,我可以继续列举很多我喜欢的电影,但是对于今年来说,应该是这部以色列电影。今年我担任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主席,并且将金狮大奖授予了这部电影。这部影片实在是扣人心弦。整部电影都在一部坦克内部拍摄完成,这一点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一部令人兴奋又相当特别的电影制作。这部影片或许不能进入我一生中认为最伟大的电影榜单,但是对于今年来说,这部影片打动了我。」

我看完后,觉得这个视角很不错:从坦克里窥见战争。从各种细节来展示战争的残酷,以小窥大,比如被坦克击中的家禽卡车,被打死的店主、逃跑的孩子、失去孩子的母亲……

比较震撼我的一个细节在于:年轻主角没有实弹经验,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因为一炮下去就是一条人命。他眼睛睁得老大,手抖得握不住扳手。这个细节如此形象,我也直接代入进入了。因为这种内心剧烈冲突而难过很久。

战争里,在一个士兵成为杀人不眨眼的杀人狂魔之前,他们也有这个过程,后来就麻木了,只剩目标和任务,没有了人性。

 2 ) 他们在热兵器的眼中看到的……

       当李安导演温文尔雅的将金狮子颁给这位以色列有为青年时,全场激动了!这是一部在服众、民主、平等的基础下几位电影工作者最明智最自由的选择!我为威尼斯在新世纪的十年里能有这样一部金狮作品又感到欣慰!
    本片的导演塞缪尔毛茨是一名真实经历过黎巴嫩战争的士兵!他用自己的人生为蓝本开始以他个人为记忆拼图的战争还原,当他刨开在自己记忆中深埋的战争阴影时,他作为一个新人导演在没有一点心眼的选择了毫无保留的把自己贡献给这部电影这场战争,用他曾真实窥探过拿起过的瞄准器看向这个世界!这种勇气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可以做到的,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承受别人这么做的,所以酷爱政治战争的柏林电影节拒绝了它,奉行艺术至上反战思想的戛纳电影节拒接了它,而威尼斯电影节给予了本片一个完美的重生!
    一群在战争中以一腔热血奋斗在第一线,以为自己在以民族的血脉为骄傲,奋勇抗战,他们以民族英雄的自称在属于他们的光荣岁月里消耗年华,当他们在战争中浴血重生时,凯旋归来后又被世界以杀人机器的冷眼抛弃!他们对世界就是一颗时代的子弹,飞了就空了!能保留下来的只有政客手中的机关枪!
    本片采用了一个之前战争题材影片很少甚至从未有过的移动密闭空间+战争自救+人性视角!密闭空间对于人物塑造上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在狭小的空间里观众的目光更容易集中,对于画面所呈现的影像所留下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也有利于演员在演技上的发挥!这方面《127小时》詹姆斯弗朗哥就是例子,而《活埋》就是反面教材!而本片中的四位演员的表现则可以用“化境”来描述了,我甚至没有把他们当成演员,但这绝对不是本色演出,因为没有一个士兵敢于接受这样的角色,那是对参与过战争的人的内心煎熬!所以导演就算找的不是专业演员也绝不是职业士兵的本色演出!这四个士兵甚至超过了《光荣岁月》里那五位演员的表现,用他们自己真正的恐惧到绝望的双眼去演绎这群角色,因为这部电影几乎没有动作戏,全靠大量的面部特写和台词来烘托气氛!他们在这样限制的条件里反而更加使我信服!尤其是四个人在恐惧中说起荤段子的时候,我甚至都跟着他们硬了!而全片他们在镜头里不只是灰头土脸,而是通过一个个特写,对他们的汗、屎、尿毫不避讳的描写,他们的内心的震撼,对看到的一切的不敢相信到绝望,对屠杀的疑惑到麻木,以及相互间的不信任,这四个人之间的情感摩擦和发展太精妙了!太复杂了!
    密闭空间给予了电影创作上很大的限制,同时也已经不算新颖的拍摄手法了,但是“移动”又在这个标签上玩出了新花样,在一辆坦克里,空间密闭但四周的环境局势却都在无时无刻的发生着变化,这对于我们只能够看到内部活动的观众无疑会增强对电影节奏和故事进程的紧张感,无时无刻都悬着一颗心不知道外面会发生什么?里面又会为外面发生的做出怎样的反应?这就大大的带动了观众的代入感和投入感!这对于一个新导演能够想得如此之深就可见其导演才华!而这样一个移动的坦克,在一次轰炸下就变成一片狼藉,这时装的屎和尿被炸得到处都是,整个坦克里一股恶臭伴随着狼藉与这时四位同样浑身屎尿的士兵一起混乱着!
    至于“自救”,其实是本片一个贯穿始终但却隐藏得颇为深的主题,在90分钟的电影里,我们看到的是战争创伤下的世界,一个被士兵压迫、恐惧又被拔得精光的女人,她在恐怖主义下吓得浑身发抖,她战争下脆弱的牺牲品!一个被误认为敌人而炸得只有上半身的老爷爷,他在漫天鹅毛中嚎叫,他没有哭,没有痛苦,只有嚎叫和呐喊,用吼声怒斥这个世界的战火硝烟!一家人在没有天花板和少了一面墙壁的房间相互紧紧拥抱,但是战争始终将他们分开,他们却坚持不放开对方的手,因为战争中一旦松开就意味着很难再握紧!
   所以这四位士兵的人性之路中,他们一路踏着人们的血却是开往压榨人民血液制造更多死亡的战争核心地带!然后从战争核心地带中一路感受恐惧又最终找回人性突破重围逃离战争,所以他们这条路是在自杀中完成自救,而这段自救被导演到给全世界的观众又再度从四个人的自救完成对以色列这个民族的自救!这是从战争中提炼出来的多么宏伟的拯救事业啊!《黎巴嫩》将以色列国情融合了导演的真实个人记忆,又通过一个民族为出发点在战争中的屠杀到自救,用一群士兵以热兵器的视角审视这场灾难带给人民的是什么?这是承载着成千上万人的集体自救!在他们在热兵器的眼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恐惧、灾难、血腥、战火、死亡,还有更多的是是民族承载的思想、文化、生活的湮灭,所以最后在一片向日葵里,四个士兵终于离开了困着他们的杀人机器,爬出了坦克,迎来了本片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外景,同时也就迎来了结束,这是战争、人性、生活的结束!在大片的向日葵里他们能否继续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我们都不得而知,因为战争带给人民的后遗症不是逃离就可以解决的,就如同原子弹不会仅仅存在于广岛的土地上,辐射消散后,广岛人民依旧将原子弹藏在自己内心的恐惧中!而对于那些从黎巴嫩战争和其他无数战争中走出来的人们,他们几乎接下来的一生都将通过自己眼睛的瞄准器看世界!
本片评分:《黎巴嫩》100分
同类影片评分:
《野战排》89分
《全金属外壳》100分
《光荣岁月》88分
《与巴什共舞》86分
《奇爱博士》100分(如果还可以加,我会在后面加1万个0!)
《细细的红线》91分
《拆弹部队》100分

 3 ) 珍贵的战争片

看完心情非常压抑-急切地想冲出影厅深吸一口新鲜空气。整部片都浓缩在阴暗的坦克内部.坦克瞄准器是士兵窥望战场的唯一窗户.也是与任何一个被瞄准的生命的对视.每次对视都极其凝重而纯粹。向阳花田几乎是全片唯一鲜亮的色彩.耷拉着头无法拥抱阳光的向日葵不仅是象征与预示.更是充满戏剧化的对比。

这是一部一定只有亲身经历了战争的人才可以拍出来的电影-而这最显而易见的点恰恰是成就这部金狮奖影片最可贵的修饰。

 4 ) 绝对不会再看第二遍的好片

这是一部评价非常高的影片,它以极其特殊的角度描写了四个新兵的战争经历。一开始蓝天下向日葵随风飘的画面很美但是却毫无生气,给人的印象很深。导演仅用一个狭小的空间就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感受与理解。片中几乎没有抒情,但是我在观看时却可以深深的感受到战争给人带来的揪心的痛,一个小小的空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而透过望远镜看到的外面的世界更让人绝望。

 5 ) 一部坦克 四个人 一张战争 无数死人

题材很新颖,剧本和编剧都很残酷,但是四个人就这么安逸的坐在杀人机器中,得过起过想表现的什么?
战争只能让人走向死亡,而不是走向向日葵花地啊!!!
给2星的理由,完全是主角没有融入到战争里,主角只是在天空俯视地狱的天使,高高在上,事不关己。。。。

 6 ) 李安:《黎巴嫩》是一部伟大的战争电影

《黎巴嫩》讲述的是真实的故事。1982年6月黎巴嫩战争的一天,四名没有作战经验的以色列士兵被要求进入黎巴嫩平民村庄,清除那些看上去明显是巴解放组织的恐怖分子。然而随着士兵进入村庄,听似简单的任务马上变得复杂残酷,最终变成了一场屠杀噩梦。

作为电影技术迷的李安,我们有理由相信《黎巴嫩》打动他的地方不仅是电影里对战场的真实揭露和对战争的反思,还有这部电影独特的制作和影像表达方式。值得一提的是,7年后李安也如愿拍了一部在电影技术上追求身临战场的观影体验的反战影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整部《黎巴嫩》的拍摄都在一个封闭空间内完成,即从坦克内部、从枪的瞄准镜里向外拍摄,以以色列士兵的眼光审视黎巴嫩战争。这样大胆的拍摄设定,不仅让观众感受到身处坦克这个密闭空间的恐惧感,也给观众带来了身临战场的真实感。观众被带动跟随男主角的目光扫动,看到赤裸裸的战场环境。影片里瞄准镜多次在饱受战争摧毁的村庄、无助的平民、甚至过路的牛上停留,让大家不自主地进入士兵的视觉世界和内心世界,感受年轻战士的恐惧和战争的无情。这种简单独特的影像叙事和对战场的近距离还原,给人扣人心弦的观影体验,引人思索。

57岁的塞缪尔•毛茨截止目前就拍了两部电影:《黎巴嫩》和《狐步舞》,两部电影都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黎巴嫩》更是获得金狮奖的荣誉。产量虽然不高,但是没有人比毛茨更能给观众带来有说服力的反战哲思。毛茨在20岁时候作为一个坦克炮手参加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2007年他开始创作电影剧本和拍摄电影,《黎巴嫩》便是以他作为坦克枪手的角度去展开的。深受战争创伤折磨的他,直到20年后才终于鼓起勇气将这段经历搬上银幕。毛茨表示,他想结合自己的战争创伤以及第一次在战场上杀人的恐怖回忆来展示以色列社会中无止尽的战后创伤局面。

李安在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接受媒体访问时提到:“《黎巴嫩》是一部不需要争论就被评审团确定下来的奖项得主。这是一个人压抑了27年拍出的电影,没有经历过那段炼狱的人是拍不出这样的电影的。来自不同地方的我们都庆幸我们当时不需身处那部坦克里,但在世界的其他角落,还会有另一部装载着恐慌和罪责的坦克。我很感激导演带来了这部电影《黎巴嫩》是一部伟大的战争电影。”

放映时间:11月3日 6:00pm

放映地点:纽约 French Institute Alliance Francaise

放映格式:35mm胶片

导演会参加映后访谈

购票链接:

//www.showclix.com/event/ccff-lebanon

 短评

大半程时间都挺惊喜的,轰碎的大爷、燃烧的女人,可话一多就泄气……!

5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瞄准镜里的视角,独特,写实,很残酷,很鸡皮疙瘩;大量的脸部特写,如同对着一面人性的镜子,恐惧,扭曲,绝望次第浮现···深呼吸

8分钟前
  • 彩虹几度
  • 推荐

非常出色!全片视角除片头和片尾全部局限在一架坦克内,用一台杀人机器及封闭空间内的几个士兵来展现整场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狭小空间的剪辑非常棒,有几个延伸出坦克的主观视角镜头也让人过目难忘。

10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推荐

真是一辆纠结的坦克

11分钟前
  • 魚山飯寬
  • 推荐

坦克内的镜头过多 压抑

16分钟前
  • 竹幕
  • 还行

全片除了首尾两个镜头,不是坦克内景就是坦克瞄准器的视角,逼真的场景和细微的人物表情特写,都在拉近影片内容与现实观众的感官距离,挺有意思。不见大场面的枪林弹雨,却窥见了人性的巨大伤痕。

2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四个人明显的是黎巴嫩打酱油的。

26分钟前
  • 曾小菜
  • 还行

弱化版的《现代启示录》

29分钟前
  • Tom Light
  • 还行

【黎巴嫩】在众多战争片中算不上经典,但却是最特别、最独一无二的一部,它是导演塞缪尔莫茨的个人回忆,里面充斥着战士的恐惧情绪和残酷的视觉特写。这是一部部需要故事的电影,它到处血迹斑斑的感官冲击。 ★★★☆

3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首尾两处的向日葵丛很赞

32分钟前
  • 十二少
  • 还行

近几年战争片里最独特的一部,在这个电影流水线的年代,每次看到实验性手法我都会极度兴奋,这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坦克瞄准器简直就是最好的摄像机;全片处于封闭空间的压抑与最后一刻主观视点终于移出坦克这两点是这部战争电影独有的创造,燃烧的母亲与在战俘面前撒尿这两个长镜一动一静印象极深。

33分钟前
  • 月球漫舞者
  • 力荐

人是肉做的,不是铁做的。异样且独特的视角,在瞄准镜下拥有独特的视觉表现和剧作张力,在瞄准镜中放大的战争,政治隐喻和人性本能互相碰撞。

36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这或许不是技巧层面的事了,这是导演亲历过,所以他知道最最最最佳的镜头角度。近景和特写铺排,残酷的诗意。导演是有天赋的,灵魂里有诗性,所以那一片破败的向日葵和被甩在水里的烟头,还有脏脸衬托下水汪汪的眼睛,显得那么动人。从头至尾都在挑战我的观感,独特!

41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不愧是金狮子奖,反战电影中的精品

46分钟前
  • 冉笛
  • 力荐

这种片子永远是题材高于本身,但是又不能因此而忽视内容。它给出了你能想象到的战争的样子,直白而清晰,也给出了视野之外的世界。瞄准器外的世界,很多时候更像是拼图。大家都困在这里,按下发射器,看到的只能是死亡与恐惧。直到可以走出这里,才能重新审视一切。

49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形式远大于内容,在表现战争的手法上,堪称一绝。

54分钟前
  • 推荐

以题材取胜,其实挺假的

55分钟前
  • 幸福超市总经理
  • 还行

这片太狠了,总是近景和特写的看战争,拼命的放大,如此近距离的观察战争,视角很独特,又是狭小空间,肮脏且压抑。

5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坦克是银幕、是窥望镜、是垃圾场、是杀人武器、是国际法禁止的磷弹庇护所、更是口装满行尸走肉的大棺材。哦~~~人乃钢铸之躯,坦克不过废铁一块……

59分钟前
  • 科林
  • 还行

异样的视角...可惜后半部分话实在多了..

1小时前
  • 大宸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