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5

HD

主演:Bruce Balden,Jacqueline Bassett,Symon Basterfield,Andrew Brackfield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1991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人生七年5 剧照 NO.1人生七年5 剧照 NO.2人生七年5 剧照 NO.3人生七年5 剧照 NO.4人生七年5 剧照 NO.5人生七年5 剧照 NO.6人生七年5 剧照 NO.13人生七年5 剧照 NO.14人生七年5 剧照 NO.15人生七年5 剧照 NO.16人生七年5 剧照 NO.17人生七年5 剧照 NO.18人生七年5 剧照 NO.19人生七年5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人生七年5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五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这时他们都已经是35岁的中年人,成家立业。艾普特再次追踪他们的生活,记录他们的事业是否成功,爱情是否美满。七年,岁月的痕迹已悄然爬上每一个人的面庞。   再次时隔七年,命运之手是垂青于谁,还是跟我们所有人,开了场偌大的玩笑。偶像大师 灰姑娘女孩剧场 第二季排球少年 第四季鬼娃恰吉 第二季拍卖春天欲罢不能第三季红皮鞋球王贝利:巴西足球传奇手可摘星辰(越南语版)丛林奇兵大桔大利阖家平安平安夜2021汉娜绅士特工布列塔尼的黄金周恩来青年理工工作者生活研究所我心飞翔2000简爱之约红色警戒:内心之战开心家族2010大剧院(2017)小斌元宇宙·回到1995给我承诺渔王音带老鼠爱上猫正义使命橘子郡男孩第一季兵演兵狂赌之渊 电影版一曲难忘1945对手的心国语挖人行动感谢你抽烟既然青春留不住鲜肉2023墨西哥:地球生命的狂欢终极追捕风骚女子第二季陆军一号第58届格莱美奖颁奖典礼

 长篇影评

 1 ) 人生七年35岁·记

一天一集,看完35岁,终于止不住想写写东西。 一、种树,最好的时机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35岁,那些7岁就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如John(名望和权力),Nico(想搞清楚闪电、云朵),Bruce(传教),Andrew(财富),甚至Tony(爽,四个“F”),日子都过得不错,不纠结,相貌谈吐更从容平和。回头去看,35岁的岁月静好,源头都在10年前甚至更早,那些发掘自内心深处的东西,弹指一挥间,造就人生大不同。对比一下,依旧迷茫的余下大多数人,前者认清了自己,找到了自己在这个社会的方向,不偏激,不推诿,更多的用理智、努力、合作,与身边人携手并进,收获人生的硕果。我常常想,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成为这样的人?一遍又一遍的借口,一改再改的目标,话语中永远充斥着“如果”“或许”“可能”,每一次的推诿借口,每一次的自欺欺人,都错失反省良机,错失改变的风口。直至最后,那些积聚的琐碎泛滥成滔天巨浪,遮天蔽日的当头盖下,这一次,避无可避。因为,没有人,可以逃脱生活的审判!看到近况最差的Neil,让人心疼,仿佛听见梦碎的声音,但我又不时想,如果我就是Neil,我又会怎么破局?我想过很多经验老道的标准答案,但最后都排除掉了,最终只留下一个答案:重新回到起点,去完成那个未完成的梦想,不是以后,不是明天,而且现在! 二、我们不应放弃探索 ,在所有探索的尽头 ,我们会回到起点 ,重新认识这个地方 ! 男人的一生,是责任与荣誉,但我少有责任!我自小贫困,多受欺负,渴望力量,荡平一切,淋漓尽致。即便立志很晚,也不改“赢一次,此生无憾”的潇洒酣畅,荣誉与胜利,是人生的全部,从不真心在乎身边人的感受。结果,我得到了,也失去了! 看到Tony和Lynn谈及母亲去世,即便他们满面风霜,也一个热泪盈眶,一个潸然泪下,某些不明所以的东西瞬间触动心弦,或许这就是爱,是那些一直都在,但我却傻傻的懵懂不知。或许我是故意的,我不明白。子欲养而亲不待,我知道过很多这样的大道理,但我从来没有真正用心去做过,我是错的,错了好多年。 还有,亲密关系,Jackie,Lynn,Sue三姐妹,迷茫的Peter,Simom,他们的婚姻都是口惠而实不至,嘴上千般好,但依旧掩盖不了发自内心的疲惫,这样的婚姻还能给人幸福吗?婚姻无关贫富,Tony出轨,Nico事业心都导致婚姻的危机隐现,但他们更务实,更坦诚,他们选择主动把危机暴露,协商解决问题,表面吊儿郎当样,实际在用自己的坦诚和勇气,渴望与伴侣达成共识,打破旧边际,同时也竭力建立新的藩篱,完善新的契约。即便这些人的婚姻最终无可挽回,但我相信坦诚,勇气,自省的人,一定会收获下一份爱。他们,值得被爱! 人生七年35,像一块拼图,补完了我一直缺失的爱与责任。同时,它也给了我更多人生思考与启迪。就像那个老掉牙的问题,幸福到底是什么?10年前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是钱。今天,跨越历史,从这些前辈们身上,我发现了不同的答案——那些总被挂在嘴边,摆在身边,说烂了的话语,原来才是我苦苦追寻近半生的答案!

 2 ) 笔记,防止忘了

1. 托尼Tony直言生活中充满诱惑,有4个孩子,主要是妻子在管,他会纵容,认为纵容是爱,同时也认为尽量能给孩子足够的背景条件。父母已经过世。

2. 苏西Suzy 三个孩子两男一女,家庭幸福,认为管教重要。28up时父亲已经过世,母亲目前患癌。后悔十五六岁虚度光阴。丈夫创业,压力比较大,还是会陪家庭。

3. 布鲁斯Bruce 在孟加拉国某地当老师,未婚,父亲过世。

4. 苏珊Susan 24岁结婚,有两个孩子,目前离异,每周有一天会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圈子里也是离异情况较多。

5. 琳恩Lynn 有两个女儿,已经习惯了婚姻家庭生活。母亲去世了。本人患病,脑部静脉问题。

6.杰基 Jackie 离异,28岁时选择不要孩子,但在离婚后的一段短暂恋情后有了一个儿子,目前是单亲妈妈。母亲患癌已故。

7. 尼克Nike 有一个1岁儿子,目前副教授。和妻子已经分手,好像是上一期播出后,大家就认为他们夫妻之间存在问题。

8. 约翰John 是法庭律师,方向公司法。娶了驻保加利亚前大使的女儿,致力于改善保加利亚的生活,认为参加拍摄是每7年注射一次毒药,不想出现在电视前,但希望通过这种关注让大家注意到保加利亚。

9. 查尔斯Charles 在BBC,去年结婚,不愿出现在镜头前。

10.安德鲁Andrew 成为所在公司的合伙人,妻子家境一般,28岁结婚,两个孩子一儿一女。

11.保罗Paul 和妻子吵架会让妻子走,两个孩子一女一儿,妻子认为如果没有本片他们早就离婚了,因为影片记录下他们有过的美好时刻。态度消极时候,妻子说当作没看见。

12.尼尔Neil 住在一家公寓,会参加儿童剧演出和导演。认为自己应该是个作家。全国各地有很多人给他写信,认为他是一个成功的逃避主义者,向他寻求帮助,但对他自身生活来说,没有帮助。

感觉28~35的这七年,大家其实变化不大。

 3 ) 时光进行时

生活不是电视剧,没有那许多的逆转,也很难找到一个能改变自己的那个所谓的贵人,生活也是没有上帝的,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改变。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的差别在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之后体现的太明显了,但是这真的就只是家庭背景的原因吗?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约翰说的那句话,或许上层阶级的孩子确实面临的机会要比下层阶级的孩子要多,但是更重要的是,上层阶级的孩子更擅长于抓住机会,下层阶级的孩子其实也曾经有很多的机会,只是大部分都抓不住而已。苏珊说出了自己的遗憾,如果当初自己在学校里面能够更努力的学习,工作就要好一些了,生活应该要轻松一点吧,现在她是单亲妈妈,一个女人自己带孩子确实是比较辛苦。其实,选择一直都是每一个人在面临的事,不管是上层阶级的还是下层阶级,你今天的选择就是你明天的模样。所以,在我看来,很多富人的孩子能继承财富主要在于他们更懂得选择。
最让感觉诧异又在情理之中的是苏西,在影片中的四个女孩中过的最好的那个女孩,有两个孩子,有爱自己的老公,有不用为生活所迫的淡定从容,再不是以前那个叛逆,对世界似乎充满不屑的女孩-苏西。她真的是很幸运的人,就是我们眼中羡慕着的白富美。在这部影片中的前两部,我真的觉得苏桑他们三个要活泼、可爱一些,感觉应该更有可能获得一份很好的爱情吧!或是真如谚语中说的那样,贫贱夫妻百事哀,曾经那个活力充满朝气、志气慢慢的三个女孩,在时光中行走,不负原来的模样,两个做了单亲妈妈,一个健康堪忧,再难以找到从前的那种朝气蓬勃的模样,这就是人生真实的模样吗?我常常想为什么她们也是这么可爱的人,为什么就遇不到那个能够一直爱她们并且有足够能力保护她们呢?渐渐我想清楚了,电视剧都是骗人,世上确实有王子,也许也会在某个瞬间在某条街道相遇,但是对于灰姑凉来说,那也只是插件而过而已,能和王子说上话的大多都只有公主吧,为这那渺茫的相遇的几率,我们总是在自己的最美丽的岁月了,沉浸在爱情面包双丰收的美梦了,有时那个可以抓住并能改变人生的机会就这么擦肩而过,一切就是那么巧妙。做不了白富美,也做不了电视主人公的灰姑凉们应该早早的美梦醒来,不应自负美貌而任意挥霍青春,那应该是人生中好好努力专注机遇的最好时期。
最让我心痛的人物是尼尔,修斯。其实再每个人身上都能看到一丝自己的影子,但是就对于我自己来说,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尼尔。就那么一直逃避着,靠着救济金生活着,再也找不出小时候萌萌帅帅的样子。眼神中充满着不安,失败了就不敢再继续前行。也许就是从申请牛津大学失败,又从另一所大学退学之后,经过这样的失败,神经就不太正常了。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我的人生经历同样是很相像,同样的没有受过什么挫折,同样的不太会处理失败的事情,有时也会选择逃避。我想,这也是尼尔神经不太正常的原因,因为逃避的事情太多堆积到心里,折磨的就是自己的内心。也许在解决问题的途中真的感觉很难,但是只要开始做了就好,只要开始做就一定能够完成的,不要逃避,因为很多事真的是没有人能帮你做。要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在的黑暗就是为了迎接明天的光明。其实人生就是由很多事情组成的,我们更应该去热爱它,热爱每一件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
就写到这里好了,我现在写着这个感受,其实也是想要逃避要写论文和专题的事实,但是,逃避也没有用,因为没有人会为我完成的,我应该感到庆幸,至少写论文和写专题不是那么无聊的浪费生命的东西。我不知道未来的我会是怎么样,但是现在的我正青春,是生命最好的模样,我会试着去热爱每一件在校园中做的事,因为我知道我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是我将来做梦都想要回到的过去。

 4 ) 在“人生的中途”

35岁,但丁在《神曲》开头所写的“人生的中途”。死亡、疾病、离婚、争吵、失业、流浪……在这拱门的顶点(《旧约》:“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于是但丁在《筵席》中把人生比作拱门,那么三十五岁便恰好是顶点),人陷入一个又一个困境的泥沼。

这是我完全不了解的困顿,我一向在年龄上非常悲观,而此刻才发现自己竟如此年轻——一无所知而天真烂漫的年轻。我还听不懂那个"tolerance"(Tony那样爱孩子还是有出轨的倾向;Paul夫妇把婚姻的稳定归功于忍耐;东区的女孩子陷在金钱与婚姻的苦厄中,尤其是Lynn,对政府与基础设施那样愤怒,衰老得那样快……)并惊讶地发现少年的那些东西在35岁时已然化作灰烬。尤其是John,或许实际上他相当成功,但却遗憾地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既充满野心而依旧能坐在窗边安静地弹贝多芬的少年了。

Neil的对话还是非常哲学,或许他真的会成为一个作家——唯一合法游离于社群之外的物种。喜欢他对"Do you feel you've failed yourself?"的答复:"Well my life isn't over."

关于贫富差距下的教育,还是Jaqueline说的好:"I don't sit there envying Suzy,maybe what Suzy could do for her children that I can't do for mine…Yes I'd love the money to be able to put him(Jaqueline's son)all around the world. I'd love to be able to do that but I haven't got it and at the end of the day I'm going to do what I can."父母总是给了孩子他们能给的最好的,即使有些东西无法去比较。

 5 ) 《人生七年》:无限可能性的深渊里,好奇心是种绝症

文丨微我无酒

最近看了个神级纪录片,叫《人生七年》。

不管觉得它好或不好,人人都得承认,这样的片子,一生大概只能看完一部,而且也只有这一部。

这是14个人的人生之书。

BBC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14个7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7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和生活,纪录这些人生故事的新篇章。

现在《7 Up》系列纪录片已经拍到了第8部《56 UP》,每部的豆瓣评分都在9.1以上。当年7岁的小孩子们已经成了62岁的老年人,第9部《63 UP》将在2019年上映。

我们开着上帝视角看岁月流转,大量的细节娓娓讲述人生剧集,最终有些悲哀地发现,片子一点点地印证了导演最初的想法——英国社会阶级已经固化,想要跨越阶级难如登天。

但,也有例外。

Nick是农民的儿子,属于穷人阶层,但他凭借着天才的头脑,考上了牛津大学,一跃成为精英,去美国做了物理教授。 另一位,Neil是中产家庭的孩子,本有着相对光明灿烂的前途,却直坠深渊,沦为流浪汉。今天我想翻开的是他的人生之书,讲讲他35岁之前的命运变幻,一个关于存在、质疑、意义和选择的故事。

▲ 7岁的Neil

谈到长大后的梦想,7岁的Neil说,要当宇航员。他的眼神清澈极了。

他知道也许当不成,那,做个旅游大巴司机也不错。他会带游客去乡下、去海边,安装一个独属于他的大大喇叭,高声告诉游客今天去哪里,玩什么。

上层阶级的John已经开始读《金融时报》,中产家庭出身的Neil,还开心地讲述着如何假装拿着木棍,模仿击剑的声音,给刺到就要夸张地大喊一声:啊!

他放学回家一路是蹦蹦跳跳的。夏天在草地上玩摔跤。

聊到有色人种,其他小孩知道是在说黑人,有些已经有意识地在说学校教的“正确”的话:我不歧视他们……但到底还是小孩,便会再补上一句:最好还是永远不要遇到呀。

Neil小朋友说,有色人种?有点像鬼耶。要是有人是紫色的,长着红红的眼睛,黄色的腿,那真是不知要怎么办才好。

全片再没有第二个小孩子,显露过这样天真美好的神情,全宇宙的色彩在他的幻想世界里斑斓闪耀。

▲ 14岁的Neil

14岁的Neil去了新的学校,见了更多人。有人很聪明,有人很笨,竞争激烈,但同大家一样,他也茫然地说着:“竞争是好的,不然人就会太放松,不够努力。”

他玩国际象棋。还想要从事和旅游有关的事业。

他眼睛里的光彩消失了,变得内敛忧郁,话也说得不走心,不确定。

▲ 21岁的Neil

21岁,承载着身边许多人的期望,他申请了梦想中的牛津大学,没有被录取。

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学,认真读书两三个月,半年后他退学了。他想要逃离教育系统和既定好的一切。

辍学后他到伦敦做散工,联系收容无家可归人士的房屋介绍所,找到一个无主的房子非法入住。

他迷茫而焦虑,埋怨父母没有给他指出正确的方向。对家人给出的职业选择——大学教授或银行经理,他又嗤之以鼻,“他们看不到我在其他方面的可能性”。父母觉得他“只是想给生活增加更多经历”,不肯做出选择,安定下来,但这样的生活让他觉得有意义。

他也埋怨学校没给他正确的教育,虽然他也想不出什么才是合适的教育方法,如果学校当初没有鼓励他开发智力、勤于思考,他肯定会更恼火,更生气。

他想过,未来也许可以身居要职,甚至从政,但又不太希望承担太多责任和压力,同时也怀疑着工作本身的意义。一个要职……多半也和其他工作一样无趣吧?

他也想要幸福和稳定,却觉得一生都在挣扎,不曾认同什么,也不曾否定什么,一直在半空漂浮着,从未得到过真正的稳定。

28岁的Neil

28岁,他拎着两个厚重的行李箱,站在路边搭顺风车。这样在英国全境流浪的日子,已经持续两年了。

领救济金让他觉得羞耻,可是不领钱又真的会饿死。他很感恩可以生活在这样一个,不用偷窃就能生存下去的国家。

他讨厌在喧闹酒吧那种主流无聊的放松方式,如果要说话,就应该让别人听到,就应该说有意义的话。应该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目光接着目光,坦诚认真地谈一谈文学。

他不愿被日复一日重复麻木的生活洗脑,执意做清醒着的最后一人。在忙碌中失去自我,是不是真的好过长日难捱,无事可做?

他的职业志向又有了新的变化,也许,可以把读过的各领域的书,讲授给他人;也许可以去剧院工作,布光或者导演一部戏。读书时他学习的环境没有聪明人,这让他很快认识到自己智力的出众,了解到自己在许多领域都有潜能。

可他又是完美主义的。上学就要上牛津,否则宁可不接受大学教育。做其他事,也希望做到完美,否则干脆不开始。

在湖光山色里,在荒凉山野中,一个人呆着,仿佛和整个世界失去了联系。他在理思想的线团。我是谁,要去哪儿,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太多的疑惑无法解开,脚下的路通往无数方向,他站在原地,在想清楚之前,干脆不开始人生。

在与主流价值的对抗中,精神上难免沾染抑郁尘灰。他抗拒医生的治疗,抗拒借助人造的东西恢复健康,这让人显得软弱。其实那些不是医生的普通人,对他说上一两句温暖的话就够了,这才是最好的药啊,可陌生人的善意并不时常出现。

所有人都觉得他过得不好,的确如此,他比7年前更落魄,他却说自己更自由、更开心了。

自由是心中不再有渴望,无欲无求。

开心是心中不再有期待——“即使所有的事跟我作对也不会绝望。”

他接受了自己的平凡,接受自己拥有特殊的阻碍和困难这个事实,也接受虚度了的和即将虚度的人生。

接受了他所相信的上帝有时慈悲,有时又毫无因由地,过分刻薄。

▲ 35岁的Neil

35岁,他住在设得兰群岛,在社区剧团导演话剧。他终于吐露自16岁起,就本能地感觉到自己是个作家。他开始写作了,哪怕自费出版,这应该也是有意义的事。

记者问他,你对自己的人生失望了吗。

他生气地反驳:我的人生还没结束。

他仍然觉得,只要可能,他能成为任何人。

他还是能想到各种各样想做的事,他有足够的能力和才华,去做成它们。

但这和实际的,他可能会做什么是不同的。他已经洞悉了自己的性格和行为模式。

他是个被太丰富的精神世界、太天马行空的幻想、足够的天资和无数个有可行性的选择,向各个方向拖曳到四分五裂,拉扯成碎片的人。

所以,7年后将可能在做什么?

他的答案来自深刻的自我认知:极有可能,流浪在伦敦街头,无家可归,什么都没做。

Neil是最天真爱幻想,最理想主义的那一类人。这样的人,小时候天马行空,脑子里全是故事,比如手握屠龙宝刀,勇闯紫皮肤红眼睛的“有色人种鬼国”。他们对生活的一切着迷,随口就能问出一亿个为什么。

有人说好奇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对单一领域的好奇的确如此,对自然科学痴迷的农庄男孩儿Nick,他想要研究的是单一领域的一切,他便获得了世俗意义的成功,实现了从农民到精英的阶级跨越。

但还有一类人像Neil这样,他们对宇宙万物都好奇,他们想上天入地,一瞬变成海,一瞬变成云。

Neil不介意从大学生直接变成建筑工人,不介意在旅舍做饭打扫房间,把法语能力仅用在接待住店游客上。他的职业理想一直在变,旅游大巴司机、灯光师、讲师、戏剧导演、创业者、政客。他并没有觉得这些职业的跨度如此之大,用到的技能完全不同有什么问题,对他来说都是一份人生体验,也都是他有兴趣学习、且有能力做好的事。

其他人在乎权利金钱,在乎家庭的幸福和温暖,他更在乎有没有从生活的大学中,看到更多,学到更多,思考更多,他觉得价值最高的事情是个人成长。

35岁那集,他说本能地感觉到自己是个作家。我倒并不信这句话,他只是做了作家该做的事,为了阅历的增长,不自觉地广泛地收集了生活素材。

可这个社会需要对他人有用的人,必须选择一个职业来为他人服务。只是看看这个世界,游历一番,独自领悟一些道理,而没有输出,这是不被允许的生活方式。

他的悲哀是没有办法做到绝对的孤独。只要还需要吃饭、穿衣、用水用电、需要被人认同来实现自我价值,就没有办法脱离人类社会存在,获得绝对的自由。

他的悲哀是想要了解全世界,却没有足够长的生命。而对所有领域泛泛的了解,不能给他带来维持生活的收入。

他的悲哀是一份工作还没开始之前,已经一眼望到它的重复和枯燥,把生命投进去可能会停滞生长。

他的悲哀是天上没有掉下一份强有力的理想,一份当仁不让的使命,让他甘愿为某一个志业奉献一生。奉献十年?五年?一年?也许都太长了,当你把目光长久地聚焦到一点,就会错过其他风景。

幸福的本源难道不是参差多态?可为了人类的进步,为了社会的高效运转,职业分工将每个人钉在一个位置上,动弹不得。却从来没有人觉得有问题,每个人都平静地生活,朝九晚五,两点一线,日复一日,在一片土地扎下根,一晃就是一生。

Neil无法做出选择,选择的成本太过高昂。选择了一个职业,其他生活的可能性瞬息灰飞烟灭。所以他一直打零工,宁愿一无所有不受羁绊,宁愿居无定所漂泊无依,这些都是保留所有可能性的代价。

他选择一意孤行死磕到底的悲壮。如影随形的是,精神上贪婪无度、物质上又无欲无求导致的贫穷,同时渴求闻达入世和清高出世纠葛矛盾的悲剧,对生活和真理过度好奇收不回目光的不治绝症。

35岁的Neil身上还保留着7岁时的幻想和纯真,这是痛苦之源,他被外界摧折和自我内耗折磨得精疲力尽,仍然默默承受着,到了山穷水尽也不肯放手。

我自觉能理解他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选择,也不觉得他是失败的,懒惰的。他的足迹遍及英国的每个角落,搭上无数的车,闯进各种各样的生活,见了许多人,读了许多书。风沙雨雪里走过一遍,世人的白眼中打过几个滚,在漫无边际的孤独、贫穷、饥饿、疲惫、不安、黑暗里穿行,他足够努力和勇敢地保持清醒,从未放弃思考,没向后退一步。

但所有的人都觉得他是可怜和失败的。那些纯真幻想的光芒、自我打磨的疼痛、反主流而行的压力、卑以自牧的坚持,真的都毫无意义,在普世的价值面前,一文不值吗?

我写下这个问句,打了一个冷颤。

极目远眺,脚下有亿万条路,正涔涔地闪着冷光。

END

本文原创,已开通维权骑士,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ps: Neil的人生剧集已经更新到56岁,有兴趣的盆友可以去跟进观看……但我觉得他悬停在35岁的样子,最真实。

友情观看福利指南:wx公众号“人间漫游指北”后台回复“人生七年”。

 6 ) 我的35UP

到了这篇35UP, 我特意推迟了很久去看。 因为我想让自己好好消化28UP。

虽然说,人生的每一个UP都很重要,但是你不得不承认,28UP,35UP,可能是这么几个UP里面最重要的两个。一个是你经历迷茫走向社会,与社会进行融合,了解世界了解自己的最重要的几年,一个是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伴侣)的关键性的几年。 35UP之后,所有人大多生活趋于稳定,找到了一条奋斗,或者说一生走下去的轨道。当然,或许对于现代人,42可以是新的35, 同样, 35也是那时候的28, 毕竟时代在进步,每个人探索自我的时间也被社会所允许经历更长时间。

1.奋斗,事业方向以及人生目标。

Tony. 乐观积极向上行动派,目标看得准也具有极强的执行力。小时候就歪着头说“我要当骑师我要当骑师”,七年之后我们看到他真的去了。21岁时候说自己可能会去开出租车, 七年之后我们看他真的也在为此努力了。这个世界上能实现梦想的,不在于你有没有做梦,因为做梦成本太低了。取决于你有没有真正去做。

Nick. 目标坚定,能吃苦,坚持不懈。我印象最深的是他35岁那句话“ 小时候在农村放羊让我形成了一种干事情一做到底的倔强。” 就是这股劲儿,让他一路向前。他比起富有激情的tony,更加懂得坚持。

Bruce. 感动全球十大人物之一哈哈哈。这是一个有着圣人光环的人。而且他的抱负“让非洲孩子让底层人拥有更多平等的权利”,从很小时候的他口中说出来,毫无违和感,清新自然。因为这是发自内心的。我觉得跟他有一个军人父亲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他把这个作为终身奋斗目标,一直默默地在努力,在做事情,并且不求回报。好喜欢他。

Susan. 里面唯一女孩子里能够看出来对事业有一些企图心的。 不能用野心,因为这个姑娘,她重新回到事业领域其实是因为她的孩子。成了单亲妈妈的她,必须要靠双手来抚养孩子。说实话,看到她在那边工作,真的很美。 另外,她还提到自己的“戏剧梦想”,这个梦想在平凡的生活状态里,显得熠熠生辉,虽然她也说道“我还没有勇气去追求这个梦想”。

John. 目标坚定,矢志不渝努力。 首先,我非常赞同他说的那点“很多人只看到了我达成目标的那一部分,认为好像这些都是我与生俱来的,但是那些人后默默努力的部分,没有人知道。”非常赞同。大家真的以为只要他老爸捐钱他就能顺利考上牛津,顺利拿到学位吗?真的不是。只能说,他确实因为出身而得到了一张入场券,但是能不能走下来,全凭自身。

Neil. 反例。先提他的优点,他很自知,并且志向远大。我记得21岁的他坐在椅子上,很不屑地看着摄像机说“我要做个政客什么的”。我觉得他是认真的。如果他真的朝这个目标去努力,每个月给自己制定计划,先做一份跟这个相关的工作(比如咨询公司、甚至是社区服务机构),那么28岁的他绝对不止于流落街头,靠政府救济。我能够理解童年的阴影在他的身上造成的伤害,但是我仍然觉得18岁以后的人生是要靠自己(找到靠谱伴侣都替代不了)去争取,这其中包括了心理上的阴影甚至疾病。他的问题,目标假大空,无执行力。对待社会和他人缺乏共情能力。

2 亲密关系,对爱情和家庭的理解。

Suzy. 最让人惊讶的也最让人欣慰的。 还记得14岁时候的她低着头一言不发,当导演问她你有男朋友吗?她讽刺性地笑了笑,然后直接翻了导演一个大白眼。据说那个时候,她的父母正在闹离婚。原生家庭感情对孩子影响不言自明。甚至到了21岁,我们看到这个姑娘仍然是一副“老娘不相信爱情别跟我来那套”的样子。我非常能够理解。有个画面导演非常调皮,当21岁的suzy叼着烟说“我不喜欢小孩”,紧接着的画面就是她的孩子的大特写。这说明不是不喜欢,而是骨子里其实极度渴望亲情,渴望亲密关系的。而且有了家庭的Suzy,表情越来越平和,温柔,跟之前判若两人。导演又一次调皮在于,28岁的她说“我不会再要第三个了”,35的开篇镜头就是她的第三个宝宝。我认为suzy内心把家庭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甚至忽视了自己的爱好生活,更别说自己的事业。当然,每个人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力,她选择这一种,祝福她。

Paul. 想想那个皱着眉头,梦到“全世界的房子都砸到我头上”的那个小男孩。 35岁的他依旧幸福美好。很多人说那是因为国外的生活条件就是好,底层人也能住得起大别墅。 我觉得并不是这样,主要是自身的选择。中国的乡村风景也很美啊,县城里买一个超大的房子也不贵啊,但是很多人不愿意过清闲自在的日子,对吗?Paul 貌似在21岁时候就遇到了现在的老婆,然后花了一年时间周游全澳洲。好幸福啊。 神仙眷侣。

John旁边的小伙伴(抱歉他太低调了我忘记名字了),那个一直很低调的三剑客之一。他选择的人生伴侣很有眼光。这个姑娘看起来实在是太可爱了,又可爱又贤惠。姑娘说“他没有找时髦的伦敦姑娘,而是找约克郡的乡下姑娘,我觉得他很清楚自己要的什么。” 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爱情或者生活方式,这一点就已经打败了大多数人。另外,我也想住在那样的乡下。I feel like I could sleep well living somewhere like that ~~~

Lynn. 我还记得14岁的时候,导演问她们,对有钱人什么看法? 她直接来了一句“钱买不来幸福”。 三观正。于是我们看到她过着还算幸福的婚姻,虽然身体不好,但是她的老公牵着她的手走过森林,我很感动。 我觉得她会幸福的。

Nick. 反例来了。 其实这一块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因为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我们能看到的,可能是他和老婆在出国,带孩子等等问题上面有分歧。个人认为,他老婆是一个独立新女性,但是他可能某些观点(仅限婚姻)略保守。 并且不晓得变通吧。

Simon. 虽然没有出现,但是我想说,无论是事业还是婚姻,一定要谨慎。一下子生了五个孩子,除非有极强的生活能力做支撑,就是三剑客的背景都够呛吧。他的家庭生活必然会出现问题。

Peter . 讲真,他老婆28岁时候能看出来比他成熟有担当。两个人会有问题。

3 自我的探索,挖掘生活的乐趣,追求不一样的人生。

Tony. 满屏的对生活的热爱。 骑着马,特别潇洒帅气。 28岁的时候去做演员,我欣赏这样的人生。勇于去尝试,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Ps: 对生活的热爱和幸福快乐程度和阶级无关。

Bruce. 苦行僧的他一直在探索人生,拯救人类。加油!

Susan. 21岁的时候,她说“ 我觉得不该太早结婚,应该好好做自己”。 虽然我觉得她没做到,但是有这个想法还是点赞的。另外,点赞她的发型,感觉比Suzy 还要精致。 很棒。

Peter. 虽然没什么镜头,但是他说在大学时候有乐队, 并且能看出来他是一个广泛交际的人。

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篇幅写这篇?因为我很期待我的35。

 短评

Bruce和Neil这两个人活得太浪漫主义了,竟然有点羡慕。他们是这群人里活得最认真的两个,只是Bruce给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找到了出口,Neil还在彷徨,但渐渐有了方向。

6分钟前
  • 饲养员Bemarvin
  • 力荐

导演问Neil:你的人生失败吗?Neil说:我还没有死。

7分钟前
  • 陈考拉
  • 力荐

教育以及婚姻改变人生,但性格家庭却是铸造一切的基石。这真是个残酷的纪录片,当最后问neil你会疯吗简直不带任何情感。人生面对不同的选择,一步错步步皆错,好好努力让自己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10分钟前
  • 拖延症患者花斑
  • 力荐

看到这里还是替neil捏了把汗,感觉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

15分钟前
  • 地球包围外星人
  • 力荐

没有不普通的人,贫富差距,受的教育不同,到了35岁的时候一切还是按部就班的,很难说是不是谁比谁更快乐,虽然有些人即使嘴上说着我很幸福我不在乎钱,脸上的疲倦和无奈去那么明显。难以想象以后的以后的以后,我也要面对他们面对的离别。三点一线的生活就是大部分人的生活,没有谁能真正与众不同。

16分钟前
  • Muggle、佑。
  • 推荐

35岁,终于有资格讲述婚姻、人生和死亡。没有Symon.

19分钟前
  • vivi
  • 力荐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昔日的高富帅如今要靠政府的救济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看来真得好好努力啊,连高富帅不努力都成这样了,我吓得马上把贴吧卸载了,下载了一个Photoshop和一个dreamweaver

21分钟前
  • 放映员甲某、
  • 力荐

也许阶级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上层的人出生就能站在高处看世界,清楚的知道现在和未来的位置方向,下层的人就像夏天搬粮冬天吃的蚂蚁,用相似的轨迹活着,能在下层看清楚的人,大多天资聪颖,聪颖的人都会努力,但是不是所有都能成功,一时的快乐不会是一生的快乐,越没有钱就越惨,越惨就越是清醒,越清醒就越不愿意放弃自己。

24分钟前
  • 西门达达
  • 推荐

从第一集开始就喜欢Bruce,他后来的人生也让我敬佩。对Neil,真希望他能下一个七年好起来

25分钟前
  • headradio
  • 推荐

Bruce这样的要是生在我的年代,真是想嫁啊。高富帅三人组里Andrew越发平和了,Charles看起来很犀利还有年轻人的闯劲,这两个都比较喜欢。John大概属于我欣赏不来的那一类常年游走名利场的成年人。

30分钟前
  • 蹲在地球表面
  • 力荐

上层阶级真的太难失败了,他们的精神也脱离了家长里短,比普通人早了十几二十年开始思索高层次的需求。

35分钟前
  • 连子glu
  • 力荐

身材真的是可以体现阶层的,骨子里流淌的从容优雅与自制自律的意识。人真的不能懒,即便处的阶层不高,有了自知之明,清醒过后,还是要实干啊

39分钟前
  • FTI宝岛
  • 力荐

Tony:目标清晰,行动力非凡,所爱皆有尝试。Suzy:一路打脸,多亏出身够好。Bruce:活得纯粹,由衷敬佩。John:上层精英的典范,行走的玛丽苏小言男主…Paul:遇见对的人可以改变人生。Nick:知识改变命运。深刻感想:保养健身很重要,注意健康,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41分钟前
  • rosaline1995
  • 力荐

开始进入中年了。上层人士成功专注于高层次的事业:慈善、公司并购,最起码在家富养孩子。中低层开始了各种生活琐事的烦恼:孩子教育、婚姻危机、离婚和再婚、收入问题、工作琐事,甚至连温饱都是个问题(不得不说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真的不错了)9

45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1991年,我仍没有出生。这个纪录片真的细思极恐,我需只用几个小时,就仿佛陪他们过完了一生,一集到下一集,就可以继续看见皱纹爬上他们的脸,听他讲述这一阶段的经历。拍摄这个纪录片对他们本人肯定是有影响的,批评和承受到的压力无法想象,真的就像楚门的世界。感谢被记录者的无私奉献,是他们用自己的一生的生活给我们提供了素材,被参观阅览和解读。

48分钟前
  • 豆酱好吃吗
  • 力荐

这个创意是极好的,但是也极其残忍~我估计中国导演是没勇气这么做的,当然中国的环境和英国也不同。其次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人都是小时候好看,长大了这个丑啊!还有我们平时见到的外国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其实大多民众都是平凡人

49分钟前
  • 玉茗
  • 推荐

burce啊burce!真的发自内心地敬佩你诶!很难有人做到从7岁就关怀弱势,到了35岁真的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并且前半生一直朝着7岁的梦想在靠拢诶!希望burce接下来的人生能够遇到好的爱情。john也太顺利了吧 我严重好奇他家到底啥背景 有多有钱。导演问nil的问题也太直接了

51分钟前
  • 沫沫茶’
  • 力荐

neil过得这么落魄,我都想给他捐款了

54分钟前
  • zitsunari
  • 推荐

Neil 越来越落魄,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有强大思想却没我执行力的人,往往比没有精神追求却能平庸过日子的人,过得更差。这是所有读书人都该引以为戒的。

56分钟前
  • 海右风歌
  • 推荐

令人感慨的是大部分受访者都很懂得自省,无论是生活在底层的穷人还是上层的富人,都很有同情心和公德心。这跟国内的民众相比有甚大的差异。有点怀疑是否是受访本身已经对受访者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了,以至于并不能代表普遍的情况。

58分钟前
  • 小Y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