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少年 Dealer

HD中字

主演:薇儿拉·贝坦丝,巴特·霍兰德斯,Ben Segers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迷幻少年 Dealer 剧照 NO.1迷幻少年 Dealer 剧照 NO.2迷幻少年 Dealer 剧照 NO.3迷幻少年 Dealer 剧照 NO.4迷幻少年 Dealer 剧照 NO.5迷幻少年 Dealer 剧照 NO.6迷幻少年 Dealer 剧照 NO.13迷幻少年 Dealer 剧照 NO.14迷幻少年 Dealer 剧照 NO.15迷幻少年 Dealer 剧照 NO.16迷幻少年 Dealer 剧照 NO.17迷幻少年 Dealer 剧照 NO.18迷幻少年 Dealer 剧照 NO.19迷幻少年 Dealer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那些电影里看不到的细节

生物老师Kumar,一纯正的无神论者,pi敬畏的偶像,几乎毁掉了少年pi的宗教观。这个重要人物被删掉了。

动物园里野生动物以及游客的危险性,和剧情关系不大,被删掉可以理解;但是很有趣,没有了很可惜。

三教派(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导师不约而同去见pi,结果见面互相吵架的情节被删掉了。

英迪拉·甘地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解散所有非执政党控制的地方政府,这是pi老爸移民的大背景。

pi是被日本船上的台湾海员丢到救生船上的。因为他们看到船上有鬣狗,所以想用pi做诱饵把鬣狗引开。不想救生船被斑马冲走了。

第一夜船上无动静,少年pi对获救充满了希望。

第二天清晨鬣狗咬食斑马的情节被弱化了,原文描写挺残酷的,近乎白描。小说里,斑马在失去大量内脏和下半身的情况下,撑了两天才死去。电影还是很顾忌观众的接受程度的。

第二夜pi非常地焦虑,担心天太黑无法获救,担心鬣狗会活跃起来。

第三天看到Orange Juice晕船的场景让pi放声大笑,大概是因为发现人和红毛猩猩晕船的神态也非常相似,感觉到自己的感受能有他人(猩猩)来分担,所以情绪转好。

Orange Juice的身世被删掉。

第三夜是为父母兄弟痛哭之夜。

第四天,Orange Juice死状也非常惨,电影做了合理弱化。pi眼睁睁地目睹了整个过程,痛苦而绝望。因为知道自己是下一个牺牲品,他已经放弃了要活下去的斗志。这种绝望无力,在电影里被改编成了要为猩猩复仇的架势。

老虎被Richard Parker命名为Thirsty的原因被删掉。顺便说一下老虎为什么取名叫Richard Parker。1838年,Edgar Allan Poe出版了一本小说,描述了一个海难故事:三名生还者杀同伴食其肉得以生还,被害者的名字叫Richard Parker。46年之后,Mignonette号游艇沉没,三名生还者杀掉客舱服务员,并分食其肉,被害者的名字也叫Richard Parker!(由此引出了著名的女王诉杜德利与斯蒂芬案。)此外还有若干Richard Parker遭遇海难或者在船上被绞死。Yann Martel对这种巧合印象深刻,说“So many Richard Parkers had to mean something”,于是把这只老虎取名Richard Parker。

老虎并没有秒杀鬣狗。鬣狗故意把斑马横在船的中间,为的是老虎有肉吃,不用来攻击自己。也因为老虎的存在,鬣狗有所顾忌,不敢冲到帆布这边。

pi在老虎和鬣狗的夹缝中忽然又恢复了生存的勇气。作者这里做了一个比喻,好比挑战者和冠军打球,心态很差连输几场,最后一场因为已经没什么戏了,反而可以打得很轻松很在状态。大概这就是触底反弹吧。

这里差不多到了书的一半。总的说来,小说里对pi的心态有很多生动的刻画,在电影里都没有表达出来。这可能不是这部电影的问题,而是文字本身独特的魅力。不过看到老虎没有回头地进入密林,还是忍不住眼眶湿润。大概生命中有些人有些事,都不会有一个告别的仪式,而是说没有,就没有了。

(补全的部分见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681335/)

 2 ) 《看见》柴静专访李安——《心中的卧虎》

觉得上期柴静的这个专访对这个电影的理解帮助很大,想要和朋友分享,可在网上找寻半天,也没找到文本格式的对话,只好自己一字一句的手打了。





《看见》柴静专访李安——《心中的卧虎》


开场预告:
小孩儿、动物、水、3D,他踏上冒险的电影之旅。
(柴静)不去做你很熟悉很安全的事情吗?
(李安)越没有做过越刺激。
(柴静) 什么样的感觉?
(李安) 找点罪受吧!
(旁白) 李安,惟一一位华人奥斯卡最佳导演,他拍摄的《卧虎藏龙》《断背山》《喜宴》等作品在全球影响广泛,但五年之前他选择了一部电影界公认最难拍的题材,重新出发。
(柴静) 那是很挣扎的过程吗?
(李安) 对,非常焦虑。
(柴静) 你不怕失败吗?
(李安) 怕,怕才有劲儿。
(旁白) 这是一个少年和一头猛虎的奇幻故事,也是李安和自己内心的对话。
(柴静) 反而是他在率领着所有的人往前走。
(李安) 这是那种纯真的力量。
(柴静) 一个冒险的故事不就够了吗?
(李安) 对,可是那就是不够好。
(柴静) 这个电影让你发现自己的什么呢?
(李安) 心里面还是有那头老虎,还是搞不定。
(柴静) 那种咆哮的欲望吗?
(李安) 像野兽一样,有种野性。
《心中的卧虎》 柴静专访导演李安,马上播出
[01:10]
   


(柴静)大概在2007年,我看过一本书,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本书很有趣,它写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印度少年和一头三岁的孟加拉虎在遇到海难之后,共同在太平洋上漂流的故事。我还记得看完这本书之后跟朋友说:“这就是书和电影的区别,像这样的故事,只能写成书,不能拍成电影。”但是五年后,这部电影要在下周公映了,而拍摄这部电影的人是华人中惟一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李安。

(旁白) 船难,这是好莱坞电影常有的题材;幸存,这也是西方大片惯常的情节。但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和一只四百五十磅的孟加拉虎共同在救生艇上,在漫无边际的太平洋上,漂流二百二十七天,在互相威胁中共同求生,这不是科幻或者神话,这是一个从未被大银幕表现过的纪实题材,也是奥斯卡金奖导演李安的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的同名小说,曾经被评价为“绝不可能拍成电影”。从头到尾,人与虎之间,几乎连互动的对白都没有,所有的海上巨浪和老虎都需要电脑动画虚拟。曾经有多位导演试图尝试,先后知难而退,而李安之前的大部分影片,不管是讲述父子关系的《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还是他的《断背山》、古装武打题材的《卧虎藏龙》,他一直被认为最擅长讲述社会关系,人与他人的相处。但这部电影中,一场海难,把所有的人类都与少年派隔绝,只剩下让人恐惧和敬畏的大自然、动物和自我。[03:24]



(柴静) 你为什么不去做你已经很熟悉,很有安全的事情?比如说,你以前很多题材都是社会的关系,你在当中把握的很游刃有余,里面有你的人生经验,为什么要去做一个,只有一个男孩儿和一个老虎,基本上连对白都没有的电影?
(李安) 没有做过的才有意思。(呵呵)我打一个比较俏皮的比方,比如说在婚姻关系,你要很忠诚,拍电影不需要,越新鲜的越好,越没有做过越刺激的(越好)。
(柴静) 跟您的年龄,您的处境……
 (李安)有关,有关,跟我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做电影, 职业来做有二十年,入行二十年,所以我现在做的成绩来讲,我就是再拍烂片,再十年,还有人找我拍。可是我会担心说,拍东西没有意思了,没有挑战,我的那个斗志没了。

(旁白) 老虎的每一只爪子都像刀一样锋利,它意味着威胁和死亡。为了和老虎保持安全的距离,少年派用船桨,救生衣和救生圈造了一只迷你的小筏子,用绳子把自己系在救生艇上。一开始,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把老虎置于死地,后来他意识到,自己的生路只有一条,就是保证这只孟加拉虎的食物和饮水,只要它不饿,自己就没有危险。他只能用这种方式来驯养这只老虎。而李安,这次也面临着自称有生以来最冒险的电影之旅。小孩、动物、水,这三样已经是电影界公认最难拍的题材,这还不够,他还挑战着尝试3D拍摄。
(柴静) 你不怕失败吗?
(李安) 怕,怕才有劲儿。拍,人才会提高警觉。就像那个小孩跟那个老虎漂洋过海,他后来发现说,没有那个老虎,他活不了。没有那种恐惧,没有让他一个惊醒的感觉,他对老虎的恐惧是提了他的神,增加了他的精气神。所以那种提高警觉的那种心态,心理状况,其实是生存跟求知,跟学习最好的状况,所以有时候我也需要一点刺激。我就很怕这样的话,自己惰怠了,很容易陈腐的,很容易被淘汰,那我当然不希望这样。
(柴静)以你在现在电影界的这个地位,和大家对你的敬重,你还有这种担心吗?被淘汰的恐惧……
(李安) 会,对于观众,对于期待你的人,也要有个交代,也要很诚恳,一直在不知道的状态,一种很新鲜很兴奋的状态,给你最好的一个发挥。这是你,作为一个有天分的人,欠观众的一个人情。[06:17]


(旁白) 李安曾经在自传中写道:恐惧鞭策我不断地求改进,因为没有比恐惧更强烈的感受了。海洋中的少年,在恐惧中学习,如何制造钓竿,寻找淡水,在暴风雨的夜晚与鲨鱼缠斗,而李安,在恐惧中也开始他这一趟未知的漂流。他说,我喜欢做我不知道该怎么做的事。


(柴静) 以往你曾经说过,你说你摸着你的肠胃说,除非我这里有感觉,否则我不会去拍一部电影。拍这部的时候,你有吗?
(李安) 有,当然有。
(柴静) 什么样的感觉?
(李安) 很奇怪,有一种很,对信仰有一种好奇,还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想要去受苦受难的感觉,想要找点罪受吧,希望精神能够提升。[07:11]


(旁白) 在大海中,少年派根据从小在动物园长大积累的经验,开始了驯虎的过程,他甚至通过把玩老虎的粪便来打击老虎的士气。慢慢地老虎终于明白了,在救生艇中,派是老大,而自己是老二。这个少年在很多原来读者的想象中,是很勇敢的面目,但李安说,他花了六个月的时间在印度面试了三千多个少年,他寻找的是一张有点傻里傻气的脸。



(柴静) 你曾经说过,说这个男孩刚来试戏的时候,带个眼镜,驴驴的,就有点傻的样子。
(李安) 人是有缘分啊,真的是缘分。
 (柴静) 对,你在传记里提到自己的时候,也很多次用傻里傻气这样的词。
(李安) 事情做成的话,大家觉得你很有先见,很有想象力,做不成的话,真的就是傻里傻气。那我们把幻想当真,是有一些天真 ,有一些单纯,感觉上是傻里傻气的。那你看做电影,后来做出来都有一股傻劲儿。太精明的话,可能就没那么有意思了。
(柴静) 我看到你在选择派这个少年的时候,你说过一个标准,你说你想找一张纯真的脸。为什么是纯真的脸?而不是坚强的,或者聪明的,貌似这两个词好像更能帮人渡过难关啊?
(李安) 所谓的天才不是说能演能逗趣,而是一种他愿意投入在一个把自己相信一个状况,能够非常专注。
(柴静) 相信这个词这么重要吗?
(李安) 当然,电影就是相信。他不相信,你看怎么会相信。他就是属于这种,一试就试出来了。[08:55]


(旁白) 电影中一切皆为幻觉,太平洋并不存在,只是台湾旧机场里搭出来的大水槽,所有这一切,壮观的飞鱼群在空中画出的虹弧,闪闪发亮的海洋,跃出海面的座头鲸,包括孟加拉虎,都不存在。它从上百万根毛发到运动的肌肉,都是后期技术所为,这意味着扮演派的少年,必须幻想出这一切。十六岁的印度孩子苏拉是一个学生,从来没有演过戏,试戏的时候,李安针对一份两页长的独白给孩子们很简单指示,而苏拉的专注力完全没有中断,念白念到最后,他哭了。苏拉身上浑然不觉的真挚打动了李安,那一刻起李安说,就是这孩子了,我赌他。


(柴静) 但是在他演这个戏的时候,因为老虎也是3D做出来的,他等于要面对一个前面一无所有的一个世界,你让他怎么去相信。
(李安) 所以我觉得纯真很重要,所以他故事的小孩是一个十六岁的,不是十二岁,也不是二十六岁。一般开始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他开始动脑筋了,那你把他透过这样的年纪的角色,去试炼,接受自然环境,还有神的试验,他的气质纯真是很重要的,然后他对我的纯真也很重要,因为这个本身他的相信,这个念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就有一种说服力,所以我也不晓得,我想我自己本身的专注会影响了他。
(柴静) 这个专注是指什么?
(李安) 对电影的热诚啦。我也不晓得,反正一个东西,我好像被占据,整个身体被占据一下。所以我在那个状况,其他不止他,其他的人自然而然就会进入这种状况。[11:10]


(旁白) 在片场,为了调动派的情绪,李安曾经亲自扮演过那只老虎,来跟这个少年搭戏。两个人沉默对视,在船舷上伏地游走。在这个大水池搭起来的太平洋里,一个完全靠形象力建构的世界,只依据两个人共同的相信。
    苏拉是一个从来不会游泳也没有见过大海的男孩儿,他必须学会承受一切,在身上绑上重物,在水下憋气五分钟来学习水中的生存,三个月里,他每天生活在水槽的巨浪里,每一次重拍,只能够依靠自己来重置一切道具,这让剧务都掉了眼泪。拍摄结束,苏拉瘦了十四公斤。


(柴静) 这个演员本身还是一个没有成年的孩子,为什么你后来说,在拍的工程中,反而是他在率领着所有的人往前走。
(李安) 也就是那种纯真的力量。
(柴静) 纯真会有这个力量吗?
(李安) 嗯,他不愿意让我们失望。所以在他,所以一般十几岁小孩,有时候你不能那么靠着他。他会调皮,他会脆弱,他不习惯,他们还在受人照顾的年代,他不习惯扛那么重的责任。所以他能够每天出来扛这个责任,他本身精神很可贵,他对我们这些人是会有感染的。我么都拍了很多电影,有些甚至都拍疲了,你看到他,你就不会疲,然后你就跟着他,你就拍着他,其实你心里面的派都会出来。每个人心里面都会有派的,那你就都寄托在它身上,这是一种共生的状态。所以他的状态就影响到你拍片的状态,所以其实大家都在做他,教他,可是相反的,相辅相成,他变成一种精神领袖。
(柴静) 不是你吗?
(李安) 是我(笑),我跟他后来等于是感觉上是一体的,我是给指令,可是他是被看的人。就他的,每天进场,他的精神状况怎么样,对大家是有影响的。拍片,我觉得最可贵的是一种赤子之心[13:27]


(旁白)少年派慢慢学会驯服猛虎,但是不知道何时靠岸的漂流,折磨着人与虎。而李安此时,也陷入了无解的境地,这次,他选择用3D来拍摄这个题材,想探索另一种可能。但这样一来,电影成本高达五千万美金,投资方认为,这个题材不属于商业大片,没有收视的元素。经过一年半的挣扎,李安才拿到预算,拍完之后,又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做后期,整个过程很煎熬。


(柴静) 我看到你上午说,你说你在做这个片子的时候,精神上曾经受到过一个很大的折磨,感觉就像你是派,在大西洋当中漂流,而没有尽头一样,那是因为什么?
(李安) 拍片嘛,很困难,看不到底,琢磨不到东西,不晓得未来会怎么样,当然有压力。你没有解决之道,或者看不到什么出路的时候,就像派一样,感觉在漂流。
(柴静) 那你说过你曾经颓废的想要放弃,这个,我看以前,你拍所有电影的访问当中,没有出现过颓废这样的状态,这次是怎么了?
(李安) 通常,你说一年,你就硬挺一下,挺过去了,一年,两年,三年,四年,有的时候真的是不太好受。
(柴静) 你担心过自己可能会到不了那个头吗?
(李安) 会,常常会有软弱的时候,不过第二天早上起来,又是好汉一条,再往下拼嘛。
(柴静) 那会不会有人劝你说,你看你做艺术片一直很成功,但是商业片,比如说《绿巨人》,好像也没有赚钱。
(李安) 绿巨人我是真做烈士了,跟他拼了。(笑) 不管,而且我现在也不年轻了,比《绿巨人》也年长十几岁了,(其实)年长也该聪明一点,放聪明一点。[15:25]


 (旁白) 好莱坞希望这个电影故事,能够更多的倾向于大众口味,就做单纯的冒险故事,讲一个男孩怎么征服老虎,怎么历险成长的故事。但是,真实的世界真的是这样的吗?这正是李安最大的挣扎。
     在2010年,我在一场采访中,曾经见过一位,独自驾驶无动力帆船,环游世界的人。这个叫翟墨的人,曾经向我描述他所见过的海洋,那种像墨一样黑的晚上,像镜子一样平的海洋,孤独让人快要疯掉。从印度洋进入大西洋之后,有一条鲨鱼一直跟踪他的船,一直距离十米左右,他最初很害怕,用方便面试图喂它,担心鲨鱼吃掉自己。但是后来,他却觉得跟这个物种之间,产生了某种依恋。


(翟墨) 我驾着船,它老浮在那儿,总有一种东西,就是一个动物在跟你一起,实际上就是说,人和动物可能从语言上无法去交流,但是从感觉上,可能是一种感应,我在看它,它可能也在琢磨我,这是一种假想了。[16:59]

(旁白) 但这条鲨鱼,跟踪翟墨的帆船一天一夜之后,突然掉头而去。

(柴静) 那它最后掉头而去的时候,那一瞬间你的感觉是松了一口气还是失落?
(翟墨) 有点空的慌,因为没人给你做伴了。
(柴静) 所以你说这个让我想起一本书,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正在把它拍成一个电影。这里面讲的一个故事,就是说在海上一个大的马戏团的船,突然被风暴打翻了,这时候只有一个少年和一个孟加拉虎逃了出来,在这个小船上,在海上不断地漂流。经过了很多天,这个小孩子要不断地给老虎喂食物,要跟它斗争,要驯服它,最后他们成功的逃到了一个荒岛上。很多年之后,记者去采访这个已经成为老人的小孩,那个老人跟他说,其实那只虎根本就没有存在过,那是我幻想出来的,因为比老虎更可怕的,是海上的绝望。[18:00]


(旁白) 少年派的挣扎,也是李安内心的挣扎,绝望曾经是他最熟悉的情绪。李安年轻时从台湾去往美国,唯一的愿望是想当演员,而这在当时的亚洲文化中,是不被社会鼓励的事情。他学电影,自传中说,自己毕业快六年,一事无成,在家带孩子做饭。刚开始还能谈点理想,三四年后,人往四十岁走,依旧如此,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理想,于是开始有些自闭。这期间,我偶尔帮别人拍片子,看看器材,帮剪接师做点事,当剧务等等,但都不灵光。后来我只好去做一些出苦力的事情,拿沙袋,扛东西,其他机灵的事,又别人去做,他说那时的自己,唯一能和绝望对抗的,就是对电影的幻想。而即使想在已经功成名就,电影之外,他说自己仍然是一个无用的人。


(柴静) 你觉得你在现实中是一个无用的人,为什么用无用这个词?
(李安) 就没什么用了。我电脑也不会用,就一般,信用看什么的,一般生活上的事情,我都不太灵光的。不是我现在做大导演了,我才不管这些琐事的,我在年轻的时候就这样的,迷迷糊糊的,不太灵光那么一个人,所以我想我可能是活在比较,在另外一个空间的人吧。跟这个世界好像若即若离,有那个感觉,不太容易专注了,人不是很笨的人,就是不太容易专注,所以,嗯..不太灵光。
(柴静) 那你在电影里的时候,你是什么状态?
(李安) 好像换一个人,魂回来了。(笑)[20:29]


(旁白) 李安说,他和电影里的少年派,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曾面临挣扎。在少年派小的时候,他曾经想要喂养笼中的老虎,跟他建立感情,但父亲给他上了一课,让他亲眼看到,被关在笼子里,饿了三天的老虎,是如何吃掉山羊的。父亲用这种血淋淋的方式让他知道,绝不能对现实心存幻想,否则就会死掉,这只是幻觉。而李安从小也被父亲教育,电影是一个依靠幻觉为生的职业,当他以《喜宴》拿下金熊奖时,父亲仍然希望他改行。

(李安) 这个父亲,他是教他很多生存的守则,你不能幻觉,因为他的父亲是个无神论者,所以你不要去相信那些东西,也不要去相信,动物有灵魂这些(东西),你不要相信,你想的话会被咬死。所以他后来是靠父亲的这些教训,在海上能够存活,所以这个东西,我跟我父亲是有。父子因为都是男性,阳刚的对抗,本身有一种张力在里面,这个是比较戏剧性的。[21:40]


(旁白) 所以电影里的故事,该如何收尾?老虎的存在到底是真实的,还是少年派在海上漂流中,为了对抗绝望,为了活下去,而讲给自己听的故事?这是李安必须回答的问题。

(柴静) 当年我看小说的时候就想过,如果它拍成电影的话,它到底是哪个结局,人们是更接受绝望,还是更接受恐惧,哪样更可怕?你在拍的时候,你会更倾向于相信什么?
(李安) 所以那是那个片子最难做的地方,我重拍了好几次,试不同的剪法,我主要挣扎就在那个地方。
(柴静) 也许制片方会劝你说,你不要管它了,你就给一个通俗故事,一个冒险的故事,不就够了吗?
(李安) 对,可是那就是不够好,做电影,职业来做二十年,入行二十年,我从小没有停过,就是脑子喜欢编东西,很喜欢幻想,一个人。就是做梦,白日梦也分不清楚。我很重视精神力量。
(柴静) 在这个片子里面的时候,你的态度是什么?
(李安) 就是一个男孩子的成长,从一个男孩变成男人,他需要面对的东西。当然他跟老虎的戏很好看,可是他的张力,跟他的雄性的生存跟成长,有很大的关系。
(柴静) 你想传达的是什么?
(李安) 一种情怀吧,我这个人比较多愁善感,所以说我觉得成长,本身有痛苦在里面,也就是纯真的丧失,小时候觉得很纯洁,受到保护,向他的家里,动物园一样,可是他一出来到海上以后,不是动物园,是那种野性的东西,是一种抽象的一个世界,在精神上面是抽象的,在物质上面是一种野性的东西。
(柴静) 好像你的大部分电影都在讲纯真的丧失。
(李安) 对,纯真不光是丧失,你对纯真的怀念,本身是一种情怀,我觉得那种怀念不能够丧失。我觉得纯真,在心里面的内心深处,还有你最珍惜的这种友情啊,跟人的关系,我觉得要保留住,那是种精神状态,那是种处子之心。我希望不管你生存环境怎么样,那个纯洁的心一定要有一份,我觉得是挺宝贵的。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纯真对我来讲很重要。我希望在那个方面,我永远不要长大。[24:30]


(旁白) 这部电影,是今年纽约电影节的开幕片,但李安一直到开幕之前的三天,才脱手。


(柴静) 那是很挣扎的过程吗?
(李安) 对,非常焦虑。前三天,我后来就是释放了一下,看到后来我就哭了,我觉得好像会变成,好像可以。[25:10]



 (柴静) 你原来说过一句说,电影不是去拍已知的,在拍电影的过程当中,你是发觉自己的位置,这个电影让你发现自己的什么呢?
(李安) 很难讲,真的很难讲,我发觉,就想派一样,我觉得我对信仰,还是有一种向往,可是心里面还是有那头老虎,还是搞不定。
(柴静) 这个老虎对你来说是什么?
(李安) 这个不能讲。
(柴静) 是你在电影梦里面写到的,不断重复出现的那个元素。
(李安) 你看我这个人,很平和,很温和的一个人,那为什么我拍电影那么冒险,我想跟那个老虎有关系。
(柴静) 那种咆哮的欲望吗?
(李安) 也不是,说不出来,像野兽一样,不是咆哮,有一种野性。我常常会拍一些,跟我完全没有关系的,拍女人,拍《绿巨人》,拍这个东西,我自己也说不上来,只有在拍电影,这种精神状态里面,我会有一些体验。我很想这个真的层面,这种情怀能够传达给观众,希望也能够引发他们心里面的,就是说卧虎藏龙吧。(笑)[26:54]


(旁白) 传记中他说过,我可以处理电影,但我无法掌握现实,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一辈子都是外人。在东方文化里长大,我习惯了协调,但接触了西方艺术后,又产生了对冲突,抗争和梦境的渴望。李安说,在生活中,他是隐忍的余秀莲,但在内心里,他是率性的玉娇龙。在电影的结尾,他让玉娇龙一跃而下,引入不知处的云深。李安说,他是我梦中,那份让人心惊的浪漫情怀。


(柴静) 就像你的传记作者说的那样,表面看上去,大家都觉得你是一个好好先生,你甚至不愿意说得罪人的话,你觉得锐气是会带来麻烦的。但是你的电影当中,充满了不安,挣扎,甚至是愤怒,或者是...那你觉不觉得你会有点矛盾?
(李安) 我想每个人都有,只是说我比较有天分,我能够具体化,我能够拍成电影,我想每个人都有,他不见得有能力表达出来。
(柴静) 那你觉得拍完这个电影,你心里面这个孟加拉虎离开了吗?
(李安) 就像佛家讲的因果关系吧,你要离开最好连想都不要想,越想越深。


(结语) 李安说,每个人心中都卧虎藏龙,这头卧虎是我们的欲望,也是我们的恐惧,有时候我们说不出它,我们搞不定它,它让我们威胁,它给我们不安,但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让我们保持精神上的警觉,才激发你全部的生命力,与之共存。
   少年派因之得到生存,李安因之得到电影的梦境,而我们,按李安的说法,我们因之在这场纯真的幻觉中得知自己并不那么孤单。
                             The End


附专访视频观看地址:http://cctv.cntv.cn/lm/kanjian/index.shtml

 3 ) 李安的巅峰:自然与人文最美的交响乐

以前,我最反感那些人说“一生必看的100部电影”或“如果你2011年只看一部电影,它必须是…”,但是我现在真的很想用这样的字眼把《少年Pi的奇幻漂流》推荐给你们。以下的业余影评不是广告,仅仅是出自一位电影爱好者发自肺腑的喜爱。在最近评奖季看的几部好评如潮的电影相继让我不同程度失望之后,我在看Life of Pi之前居然很紧张。但影片开始五分钟后我就知道它绝对不会辜负我“预告片就看哭了”的期待。

看完的第一感觉就是片中采访Pi的记者听完Pi的故事后的说的第一句话“I don't know what to say”(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感动与震撼不在某一个瞬间,而是心灵从始至终没有一刻是平静的,这两个小时包含了太多的内容,让你享受也让你疯狂,当你安静下来,那种前所未有的平静袭来,又有太多的感慨。

首先,画面、特效和配乐是做到极致的美轮美奂,让电影重新成为一件“艺术品”。其中主要的角色花斑大猫(我现在认为是全世界最帅气的一只老虎)还是使用真老虎拍摄与CG效果相结合,无缝衔接。你将看到的3D不再是一种捞钱的手段,而是真正地提升了观影效果。

说起老虎,有人开玩笑说李安一定又会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理查德帕克(老虎的名字)”。(因为李安说过“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断背山”)确实,电影上下处处都是李安导演的手笔,还有他思想的沉淀,这也是我觉得他能笑傲好莱坞的地方。在我眼里,他已经远远甩开很多大商业导演几条街了。

我题目说这是李安的巅峰,因为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集中了拍电影最臭名昭著的四大挑战——孩子,动物,水景还有3D,他不会再拍一部这么高难度的电影了。而作为一部改编自畅销小说的电影,据说它还做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还原。我看了时光网上一位影迷在2009年写的书评,其中她摘录了书里最爱的一段描写,也刚好是我看电影时顿时泪流满面的地方,相信那位影迷现在看了电影后一定很欣慰。不出意外,此片将包揽奥斯卡的所有特效奖项,至于最佳影片,我现在也没有发现任何一部今年的电影有实力和它一决高下。

最后再值得一提的是主人公Pi的演员Sharma。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这几乎是完美演出。他自己在采访中也表示,到后来,他完全不觉得自己是在演戏,李安导演轻而易举地把他的感情调动出来,喜怒哀乐出入自如。

一个16岁的少年,一只老虎,一艘救生艇,一片浩瀚的海洋——这个故事说简单很简单;三种宗教交织,信仰的力量,梦幻冥想,要说复杂也确实比较难懂。总之,你对其中的宗教和一些人文思想看没看懂没有关系,你一样可以感觉到心灵的震撼,你一样会哭会笑,你一样在走出电影院很久很久之后都还会记得当时的感觉。在电影纷纷走向纯商业、好的讲故事的人逐渐消失的今天,你无法想象我看后激动的心情。就像一篇英文影评说的,“Pi的漂流记能不能让你相信上帝我不确定,但这部电影能让你重新相信电影。”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又下来了。

当然《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不是完美的,美国媒体也表达了一些对剧本和结构上的不满意,但没有人质疑它是一部殿堂级的电影,是电影爱好者愿意默默珍藏在心中一辈子的电影。

(剧情分析我这里先不说了,剧透可耻。等上映后,欢迎大家一起讨论。我在亚马逊上买了一本制作这部电影的书和一本原著小说,对于一部挤入我个人十大电影榜单的片子,我得好好品位一下。)

*内容部分的影评已经刊登在11月17日的南方都市报娱乐品鉴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我的新浪微博@海盗豚 上找来看,或试一下下面的链接:
http://photo.weibo.com/2011874330/wbphotos/large/photo_id/3513290594551561?refer=weibofeed

以下是剧情讨论的分割线:(11月20日更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讲故事的人讲最动人的故事》

李安的电影往往会比简单的故事情节有着更深一层的思想积淀。你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时就准备好跟随少年派出发,踏上一段追诉人生意义的旅程。

他的名字叫做Pi

首先你可能会觉得这个主角的名字有些奇怪,叫做派(Pi),读法和数学符号 Л一样。有人在书评中还说差点因为从题目看来是在普及数学常识圆周率而错过了这个精彩绝伦故事。其实作者扬·马特尔给少年起这个名字是有特别的意义的, Л自身永远不重复也永远不会结束,以此来隐喻人生的未知性与变化无常。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会用周遭无形的各种条条框框来约束自己——社会准则、道德规范、亲朋好友的爱与束缚、宗教信仰等,那就好比是把自己关在了笼子里,就像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自由被限制了,但也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己,把外面世界的危险隔绝开来。在常人看来,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的不可捉摸,那么的危机四伏,人讨厌不确定性。而选择相信三重宗教的少年派正是被逼迫地与家人分离,独自踏上面对未知的太平洋的征程,而且他更不知道的是危险不仅仅在外面,也在自己的救生艇上。信仰能不能救他?到底哪个神可以帮他度过难关?

老虎的名字叫理查德帕克

跟随派一起流浪的还有一只老虎,叫理查德帕克。对于一只老虎来说,这也是个奇怪的名字。这个名字是有来头的,理查德帕克是几位真实的或者小说中的沉船遇难者的名字,其中一位帕克先生还在爱伦坡的小说被同船的人给吃了。电影里的老虎自然也一位沉船遇难者,而少年派需要生存下去,必须不休止地与老虎帕克做斗争,救生艇上的生存指南手册中既然不可能有介绍“如何与同船猛兽和平相处”的一章,那派能仰仗的只有他自己的智慧了。一开始少年派需要日夜保持警惕,与老虎拉开距离,后来为了不让老虎饿死,他还需要捕鱼喂养老虎,再后来他都自己琢磨出一些马戏团驯兽的方式来“教导”帕克如何与他一起生活。影片中印象很深的一幕是派在暴风雨生还过后的一段心理描写,他想知道此时此刻站在船头望着平静海面的老虎帕克 在想些什么,那个特写镜头下的帕克不再是平时威风凛凛让人望而生畏的猛兽,却仿佛多了一丝人类的睿智与慈祥。至于同时落入救生艇的其他几个动物,斑马、猩猩和猎狗都发生了什么,就需要你自己去看了影片才知道。

另一个故事?

这是我们看电影时所看到的故事,而在影片的最后部分,在日本交通局派来的沉船调查人员的要求下,坐在椅子上的成年派又娓娓道出了一个“更好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没有动物,救生艇上是一个水手,一个厨师,还有派和他的妈妈。这个版本的故事很残酷很血腥,厨师吃了水手,杀了他妈妈,后来他又杀了那个厨师,最终一个人生还了下来。到底哪一个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呢?成年派并没有说,他只是悠悠地问来采访他的作家喜欢哪一个故事,“喜欢有动物的那一个”。然后派告诉作家,现在这个故事是属于你的了,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有人解读说,天呀,难道理查德帕克和其他动物们从来就不存在,老虎指的就是少年派内心深处最大的敌人——对未知的危险恐惧的自己?在文学作品里,猛兽总是用来代表原始的人性,那么漂流中派与帕克一系列的搏斗、适应、相濡以沫到分别其实都是其心理变化的隐喻?就像派一样,我现在也想告诉你,看了电影以后,这个故事就是属于你的了,你愿意如何理解都随你。

因为电影是由小说改编的,据称制片公司高层因担心观众反映曾表示书里关于哲理的阐述部分点到为止就好, 但是李安导演却始终在坚持,他说“我们需要把故事讲好(storytelling),否则人生就只会循环往复下去,像数字Л一样。”所以他的电影总是有着极高的普世价值,而同时也让影迷津津乐道。在很多纠结的情节处理上,李安导演都选择了把辩证的机会留给演员和观众,是喜是悲、是真是假、是难是幸,都是看完电影后你自己留下的念想,值得再三回味。他还在采访中表示过有段时间他曾想干脆拍个最贵的艺术片名留青史,但后来转念一想,“不能把人家胃口勾起后,只做自我感知,对社会没有集体启发性。”所以李安导演不断地在挑战自己,以实现商业与艺术的平衡,而放眼全球,他也的的确确是中西合璧、商艺交融的第一人。

“这个海滩如此柔软、坚实、广阔,就像上帝的胸膛,而且有个地方,有两只眼睛正闪烁着快乐的光。”

 4 ) 李安与卡梅隆的区别

看完《阿凡达》,卡梅隆会让你觉得3D就是电影的未来,什么剧情,什么信仰,都是浮云; 看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会让你觉得3D就是电影的一项技术,什么立体,什么视觉震撼,都是为了表现对电影的尊重和信仰。

 5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今天有幸参加了李安导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首映礼,观看完影片后深有感触,震撼许久,情动以书之。
本片开场的时候出现了许多动物,动物的背后是人工画的墙壁,配合着独具印度特色的歌曲,将故事带入一个印度动物园的背景环境当中,为主角的家庭出生以及后面对其姓名来历的介绍作以铺垫。当我听到清脆而欢快的竖琴声随着鹿群得跳跃而律动时,我便开始注意到这部影片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之间的契合。在后面的剧情里,场景的变换和音乐的配合,不断地将观众的情绪带入主角的内心世界中,感受着主人公pi的心态发展。
本片刚开始以口述的方式,讲述了pi在少年时遇到一次船难,家人在那场船难中都丧生了,只剩下他和一只孟加拉虎随波逐流的故事。虽然故事中有许多漏洞,但因为场景多有玄幻色彩,故事更是离奇古怪,所以我便将这个奇幻漂流的历程看作理所当然的科幻之作。那时我认为这部影片讲述的是求生的渴望,人与猛虎友情的美好,以及面对危难时的勇气。后来少年pi向调查人员讲述故事的另一个版本的时候,我有了一种错愕感,开始思考到底哪个故事才是真的,以至于我才渐渐明白,这部电影讲述的其实远不止这些。
从第一个故事,能发现很多漏洞。船员不可能在船发生故障即将沉没的时候,离开救生艇,老虎和其他动物在笼子里关着不可能跑出来,救生艇的生存手册中不可能告诉幸存者如何驯服猛兽,香蕉不可能漂在水面上,老虎为何不在和豺狼同处棚下的时候就吃掉豺狼,人在船上不可能看到海洋深处大王乌贼吃鲸鱼,植物吸收了人类的尸体不会把牙齿留在果实里,还有那个食人岛存在与否等等。倒是第二个故事显得合情合理,船员没有跑出救生艇,动物也没有跑出笼子,他妈妈可能是看见孩子一个人出去不放心所以跟出去暂时幸免于难,后来拿着香蕉游泳上了救生艇。对于一个只吃肉食的厨师来说,压缩饼干根本不算是食物,所以他宁可吃老鼠,宁可吃人,直到他看到pi的母亲被鲨鱼分食才心有悔悟,所以任由pi杀了自己报仇。第一个故事似乎有意设置这些漏洞让观众们明白那个故事是假的,它虚拟却美丽,而第二个故事现实却残忍。而这两个故事都是pi的亲身经历,可见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pi的主观内心世界,而第二个故事却是真实发生的血淋淋的事实。斑马是水手,猴子是他的母亲,豺狼是厨师,老虎是Pi,那“pi”又是谁呢?
所以,我不禁重新思索这整个故事的脉络。Pi小时候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他信奉神灵信奉爱来得到心安,后来他喂老虎的事情惊醒了他爸爸,让他爸爸感觉到应该早点让他孩子认清现实,不然说不定以后会遇到危险。所以从看到那只孟加拉虎捕食的时候开始,那只老虎——也是一种现实主义思想便深深植入了pi的脑袋里。所以从那时起他的精神世界便产生了分歧,两种思想在他脑袋里面斗争,所以他一直很迷茫,一直不快乐,所以他后来在救生艇上才会问猴子,你的孩子呢?是啊,老虎,“pi”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呢?后来他遇到了一个心爱的女孩,他从逻辑的角度去理解女孩的舞蹈,那女孩笑了。这一笑可能是笑pi跟踪她的理由居然是为了知道她舞蹈的含义,可能是被pi理性理解舞蹈的方式给气乐了,也可能是觉得pi善于思维与众不同挺有意思,也许每种都有吧。后来pi给女孩看老虎,女孩的一句话重新点燃了pi童年时的那份感性思维。也许那一刻pi觉得自己小时候也许是对的,但现实在这时候给了他重重一击,他不得不离开印度,离开女孩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他的感性思维也不得不接受理性的现实。
后来遇到船难,残忍的现实尤其是厨师杀死了他母亲的时候,pi的现实彻底击溃了他感性的一面,他拿起刀子杀了厨师,这个时候他心中的那只深藏已久的孟加拉虎彻底出笼占了上风,这正合第一个故事中为什么孟加拉虎在豺狼咬死猴子后才突然出现的疑问,也就是说,那只“老虎”其实是pi内心中现实的残忍的理性的一面,“pi”自己则是感性而有信仰的一面。
在“老虎”出现后,“老虎”一直处于上风,他想驯服却一直一筹莫展,即使后来和“老虎”也算和平共处,却也仅限于此。生存手册当然不会告诉“pi”如何驯服猛兽,那只是“pi”的感性一直企图征服理性的过程,不过从“老虎”的表现来看,似乎最终还是理性占了上风。甚至鲸鱼出现的时候他只是悲哀自己的事物被卷走了,却不是如观众般感叹鲸鱼的美。这种反差也从侧面表现出这个阶段的“pi”的理性心里。
于是就这样漂流若干天,直到有一天“pi”看到了一艘船,他努力与那艘船取得联系,但却最终眼睁睁看着那艘船消失在海平线,那时的“pi”失落,无助乃至绝望。可能是人在绝望的时候最需要信仰来给自己带来新的生命,就这样,几天后的一个夜里“pi”看到“老虎”在望着海面,“pi”也望向如镜子般宁静的水面,那里他看到了回忆。大王乌贼吃鲸鱼是他想象中的画面,鲸鱼甩出那些动物园中的动物,是“pi”看到海里的生物所产生的联想,联想带动回忆,回忆不断出现,他甚至看到了他的女友,那个勾起他年少时感性思维回忆的女孩,“pi”从女孩的印堂也是东方文化中“点慧”的慧心进去,感受她的灵魂。后来他回忆起了那场让他失去一切的海难,也许他这时终于明白其实他失去的不只是财产,动物,家人,更重要的是他失去了他最初的信仰,也就是这一刻,“pi”的感性重新发挥出作用甚至一直影响到现在的他。导演让那艘船始终出现在画面的中心,乃至第二天朝阳升起却始终不消。表现出这个念头在“pi”的心中烙印之深,也许也就是从这时起,“pi”才在心里产生了与老虎,猴子,斑马和豺狼在船上的幻觉吧。长期的孤独和现实带来的无助和绝望,容易让人沉浸在自己的主观意识当中,他宁可相信这幻觉是真的,世界是美好的,也正因此他才有希望活下去。
于是在他遇到暴风雨,看到天上出现的神光后,他对天膜拜,这时他的感性彻底打败了理性,所以在那次暴风雨后,“pi”安然无恙,而“老虎”却遍体鳞伤。
然后“pi”莫名其妙的登上了一座岛,李安导演在这里对“pi”的行为和心态描述得特别细腻,“pi”看到岛屿后,第一个反应不是“我获救了”,而是看到什么吃什么,到了水潭,一边游泳还一边不忘顺便喝几口淡水,老虎也有充分的鼬可以吃,这对于他们来说正如人间天堂。可到了晚上,清水变成毒潭,森林暗藏杀机, “Pi”称之为“食人岛”。
这个岛很有可能是“pi”在选择跟随信仰之后幻想出来的,是他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它正预示着现实社会,岛上的鼬就好像我们社会中的人,每个人都瞪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得看着外来的事物,却对这外来事物的危险丝毫不知。老虎吃了鼬,其他的鼬就在旁边却不闻不问,似乎与自己无关,这象征着人类社会的冷漠。人们辛辛苦苦创造了财富,却经常被别人窥觑乃至掠夺,正如“Pi”在树上搭了床,却被鼬鼠不断侵占,“Pi”很反感的想赶走这些鼬鼠,却无奈百赶不绝,看似滑稽可笑却独具讽刺意味,发人深省。这岛上动物和植物的食物来源都是别人的尸体,所有美丽的只是表象。远远望去这个岛如同一个巨人的尸体躺在海上,这座岛的本身也许就意味着死亡。这就是现实,让人沉沦,令人迷失,美丽而残忍,人多却冷漠,繁荣昌盛是以森森白骨为代价,充满诱惑却杀机四伏。但人不是非要依赖于那些虚荣,欲望,利益才能活得更好,其实我们还有主观世界的精神追求。所以pi最终选择离开这座岛,离开那所谓的现实主义。
最后“pi”终于到了岸上,来到了墨西哥。他看到“老虎”站在森林观望,然后自己就晕倒了。“pi”醒来后当然看不到老虎,因为救他的人送他去医院,这时的他已经回归现实当中了,“老虎”不过是他幻想中另一个自己,其实自始至终他只有一个人。那时的“pi”向往美好,重回信仰,所以当调查人员问他漂流经过的时候,他很自然的把脑海中的幻想当成现实告诉了调查人员,直到调查人员逼人,他才不得不接受那残酷冷漠的现实,含泪痛苦的说出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Pi被救海岸的拍摄地点其实不在墨西哥,而是垦丁。画面中,垦丁近乎完整的拍录下来。加上整部影片那独具东方特色的梦幻的场景,含蓄地透露出李安导演的归根之情。
本片把大量篇幅用于刻画和描写pi幻想中的那个故事一,让观众对那个故事充满认同感,而最后那短短几分钟对故事二简单的叙述却是神来之笔,引导人们去对比,去反思,去发掘。这样的剧情安排,让观众们感受和认同主观世界的美,找到那失去已久的童真,可谓匠心独运。
剧场结束后,我一时不愿离去,久久不能释怀。作为3D影片,新科技给观众带来的全新体验虽然很吸引人,但我却觉得这种所谓吸引,比起电影本身的设计和内涵来说可谓小巫见大巫,一味追求3D和特技效果无异于舍本求末。不过《少年pi的奇幻漂流》却很巧妙的利用了这种3D影片的真实感,比如老虎扑向豺狼的那个镜头。导演利用3D特效让全场观众震撼,在回顾这段剧情的时候都心有余悸。用这样的效果来表现,pi在现实中情绪的爆发,恰到好处。同样的,因为3D效果的真实感,让观众在猛虎与少年pi的对峙过程中,时刻心悬一线,这样的情感其实也正是主人公pi当时的感觉,让观众身临其境,令人钦佩。电脑特技则在描述第一个故事的幻妙场景中用来渲染和烘托场景气氛。给观众带来一种极其华丽的玄幻感,而这样的场景正符合pi的幻觉世界,在表现主题,推动剧情,渲染情感的同时,虽然也悄悄暗示着故事一的不真实性,但却令人难忘甚至宁可信以为真。
可以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给人的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思索
主人公pi,由π而来。π是圆周率,是圆的直径与周长的关系。它约等于3.14,我们却永远无法计算出π到底等于多少,就好像用科学永远不能完全描述这个世界。但由π我们却能联想到圆,从而联想到地球,甚至联想到人生,人的一生有时候便是在画圆,往往走了一圈最终又回归原点,Pi是在漂流,也是在回归。他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在不断地挣扎和斗争,但最终还是听着心的声音从现实回归信仰,从海洋回归大陆。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只“孟加拉虎”,也都有一个“少年pi”。只是在我们心里的“老虎”往往占据上风。我们甚至心甘情愿留在“食人岛”享受着美食与清泉的诱惑而葬送其中,这部电影却点醒着人们当我们迷茫的时候,要能试着听听心的声音,当我们孤独无助的时候,要追随自己的信仰,在纷乱复杂而充满诱惑的现实社会中,要能够适时地回归我们内心的美丽天堂。

 6 ) 理查德·帕克

【译自维基百科】

理查德·帕克这个名字总是与海难有关,叫这个名字的既有真人也有虚构角色,他们中有的人最后被同伴吃了。

1838年,爱伦·坡发表了他唯一一部完整的小说《亚瑟·戈登·皮姆的楠塔基特故事》(The Narrative of Arthur Gordon Pym of Nantucket),在这本小说中,理查德·帕克是捕鲸船“逆戟鲸号”(Grampus)上的一个叛变水手。这艘船在一场风暴中遇难之后,理查德·帕克提出由抽签决定牺牲哪位以维持其他人的生命,结果他被抽中,成为其他三个幸存者的食物。

1835年,“弗朗西斯·斯佩特号”(Francis Spaight)船沉没,此次海难的幸存者曾靠吃人活命。

1846年,又一艘“弗朗西斯·斯佩特号”船沉没,21个幸存者中有一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学徒,不过这次没有人被吃掉。

A. W. 布莱恩·辛普森(A. W. Brian Simpson)在写到“弗朗西斯·斯佩特号”的时候提到了另一艘名为“老虎”(Tiger)的船,在1766年的“老虎号”上曾有吃人事件发生。

1884年,“木犀草号”(Mignonette)游艇沉没,有4个幸存者坐上了救生船,游艇服务员理查德·帕克被其他人吃掉(也是以抽签的方式,不过理查德·帕克本人由于饮用了海水而十分虚弱,因此并没有参与抽签)。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女王诉杜德利与史蒂芬案”(R v Dudley and Stephens)。
[理查德·帕克的墓碑:http://img3.douban.com/view/status/raw/public/99a56c147534397.jpg]

在斯皮特黑德兵变(Spithead mutiny)与诺尔兵变(Nore mutiny)中亦有一个理查德·帕克出现,不过他最终上了绞刑架而没有被吃掉。

作家杨·马特尔在他2001年的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再次使用了这个名字,他认为“这些理查德·帕克身上的巧合一定有其意义”,这一次的理查德·帕克是一只遭遇海难的孟加拉虎。

剧作家欧文·托马斯(Owen Thomas)也创作过一部关于巧合的黑色喜剧,名为《理查德·帕克》。

南安普敦的治安法院下属的诺菲尔德剧院(Nuffield Theatre)创作的环境戏剧(site-specific play)《帕克先生的骨头/“梨树绿号”的帕克和他的卑鄙食人魔船长汤姆的古怪、悲惨、血腥的真实故事》(Mr Parker's Bones, or The Strange, Lamentable, Bloody, and mostly true History of Parker of Pear Tree Green and of his Captain, the Dastardly Cannibal Tom),以哥特式的风格、互动的方式再现了有关理查德·帕克命运的事件过程与案件审判。

 短评

五星献给自己看到的最好的3D电影。李安自己也说,拍这电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自己辛苦努力四年终究做到了。第一次如此感受到3D是一部电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变换的画幅比例、层层交替的剪辑,一切都是为了故事本身。故事从冒险到有些奇幻,PI其实没有很多内心表达的镜头,但我可以感受到它

3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不知道为什么有观众看完电影看到了信仰,或者又相信上帝了。而原著是让人宁愿相信有上帝,实际上故事的真相血淋淋的告诉你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上帝。在清醒者眼里,你清楚事实的真相,你知道上帝没用;在善良者眼里,你宁愿相信稍微不太残忍的海上驯兽,你宁愿自我选择去相信美好和信仰而已。★★★★

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确实不是《生命之树》....虽然故事讲的有点“纺锤形”,不过对于一个人一只虎在海上漂了将近两个小时来说,全程没尿点除了无与伦比的3D之外,人虎间的化学反应也吸引人!3D绚丽又不炫耀都是为剧情服务,一个片头就把观众震的一片惊呼。中段更是惊的我心里阵阵的“我操”,而且看的我都有点“深海恐惧”

6分钟前
  • Iberian
  • 推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瑰丽壮观、无人能及的冒险之旅。李安用最豪华的视效和最细挚的情感打造了2012年海上漂流版的《荒野生存》,看完电影,我宁愿相信它是一场梦,长醉不醒。【人生到头来就是不停地放下,可最痛心的是,我都没能跟他好好道别……】

1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不得不承认,跟要讲的漂流故事一样,电影有个挺吸引人的3D开头。中间开始乏力,大段大段重复的明信片场景,呼唤神灵喊妈妈。至于所谓的黑暗版,这种流于表面、直接扔给倾听者(观众)去选择的方法,真的很独到吗?信哪个会提升你的人生感悟么??

11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李安的片子越来越有得道升仙的感觉。。。把奇幻的世界也拍的太美了/见证上帝的说辞是真是让人羡慕有信仰真好/男主角π说人生虽然要放开一些事物,但是放开的时候还是要好好的道别呀。然后我就哭了。。。

15分钟前
  • 绊倒大象
  • 力荐

我隐约中感觉,老虎没有回头是我对这片子最大的认可;第二个故事被讲述后,这片子到达了另一个高度。人生是在不断放下,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妥善告别。

20分钟前
  • 帆影绰绰
  • 力荐

在纽约电影节开幕上看了首映,唯一的感觉就是画面真的太!屌!了!!!!情节非常紧凑,高潮叠起,3D的效果也不是盖的!!!再说一遍,真的太屌了!!!

21分钟前
  • 花花
  • 力荐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审视我的心灵吧,亲爱的朋友,你应战栗,因为那里才是你本来的面目。”——西格夫里·萨松

24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基督在旷野修炼,魔鬼要求他展示奇迹将石头变成面包。但基督拒绝了,因为奇迹就是魔鬼的诱惑。故事出现第二个版本正是印证了这一点。它让电影主旨反转:不再是关于信仰的确立,而是它的缺失——信仰不能建立在奇迹之上,但假如你面对一个奇迹,却选择拒绝去相信,这就是没有信仰的悲哀了。

2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美好的事物,却总是无力改变现实的残酷,唯有调整自身的态度,方能为生活寻得一条出路。派将穿透漫天乌云的一线曙光视为神迹,我们又何尝不是因为对光明的憧憬而找到前行的勇气。人生就是不断放下的过程,终有一天能够坦然面对生命中那些遗憾的如影随形。

31分钟前
  • 白发生
  • 力荐

【狐獴】,艺名丁满,出道时因自身面部表情傻不被业内看好,一直无名,早期作品有《狐獴大宅门》、《狐獴国度》。94年因参演《狮子王》名声大噪,后与疣猪彭彭发行单曲《哈库拉·马塔塔》,并出演电视剧《彭彭丁满历险记》,全球热播。近期,它又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着出色表演被更多观众熟知。

32分钟前
  • fish哥
  • 力荐

语言匮乏。就想搬个板凳坐电影院门口跟行人说:来嘛~

33分钟前
  • 海棠
  • 力荐

1884年,“木犀草”号沉没,4名船员被困在南大西洋。被困20天后,船员A、B表示,以17岁男仆理查德·帕克的的死换取其他人的生存才是明智的选择,而船员C反对。最终A杀死了理查德·帕克,事后三人分食了他的肉,因此得以生还。后来法庭依法判处A和B死刑,但英国女王将刑期减至6个月监禁,因为她认为A和B是吃了理查德·帕克的尸体才活下来,如果把他们判处死刑,那么理查德·帕克就白死了。英国女王最终确立了一个普通法的先例——危急状态无法构成对谋杀指控的合理抗辩。《少年派》就是以此为原型,派吃掉了其它三个人得以存活,并对人们说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是老虎(老虎的名字正是理查德·帕克)吃了斑马、狗、猩猩。其实老虎就是派分裂出去的人格,派就是老虎。现实中是理查德·帕克被三位船员吃掉了,李安则是让理查德·帕克吃了三位船员。

34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我以为它会回头,但它只是朝着森林深处望去,然后永远消失了。也许父亲说得对,它根本没有把我当成朋友,但我非常确定,我在它眼中看到的,绝对不只是我自己目光投射的倒影。它就那么头也不回的走了,但在我内心深处,它永远与我同在。

37分钟前
  • 叶子阿姨
  • 力荐

「我的父母 我的兄弟 理查帕克最後都離我而去了到頭來我相信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然而痛心的是我都沒能好好的與他們道別」All of life is an act of letting go but what hurts the most is not taking a moment to say goodbye.李安今天到達現場 驚喜至極

42分钟前
  • Run Girl Run
  • 力荐

震撼人心的镜头不少,随便数几个:镜面海、水母夜、飞鱼来袭……3D效果最强的场景之一是奄奄一息的老虎躺在少年腿上的那个夜里,整个影院就像在滴雨,我真的有抬头看是否是电影院天花板漏水了……

45分钟前
  • tintin76
  • 力荐

整座岛上都是丁满!!!

46分钟前
  • psycho DC
  • 力荐

3D是一项恶心的发明。世界信仰大团结,人与动物一家亲,欢迎李安来导演中国春节联欢晚会,谢谢。

47分钟前
  • 高压电
  • 还行

深邃阔海,浩缈星空,绝境谕旨接踵而来,漩流深处响起弥撒之音。李安从来都不会纵情,他只是个温柔的人,腼腆着讲述内心的哲学。

51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