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轨迹粤语

已完结

主演:肯尼斯·克拉克,伊恩·理查森,帕特里克·斯图尔特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粤语年份:1969

 剧照

文明的轨迹粤语 剧照 NO.1文明的轨迹粤语 剧照 NO.2文明的轨迹粤语 剧照 NO.3文明的轨迹粤语 剧照 NO.4文明的轨迹粤语 剧照 NO.5文明的轨迹粤语 剧照 NO.6文明的轨迹粤语 剧照 NO.13文明的轨迹粤语 剧照 NO.14文明的轨迹粤语 剧照 NO.15文明的轨迹粤语 剧照 NO.16文明的轨迹粤语 剧照 NO.17文明的轨迹粤语 剧照 NO.18文明的轨迹粤语 剧照 NO.19文明的轨迹粤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文明的轨迹粤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BBC“电视史上的里程碑”,当代艺术历史最具雄心壮志的纪录片拍摄工作,由著名艺术历史学家克拉克爵士担任编剧与主持,探讨西欧文明,而爵士更在本片中界定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阶段。《文明的轨迹》历时两年才拍摄完毕,剧组跨越13个国家,曾走访百多个城市拍摄,本纪录片首年播出时更被喻为电视史上的代表作。克拉克爵士引人入胜的对白,再加上欧洲地标动人画面,带领我们探索自罗马帝国沦亡至工业革命用其后的文明发展。这种通过艺术、音乐来呈现历史观点的做法,成为日后无数纪录片看齐并努力超越的基准。  "Kenneth Clark's sumptuous,magisterial,one-man servey of the achievements of bumanistic civilisation is a TV landmark" The daily mail  In 1966 BBC Television embarked on its most ambitious documentary series to date.The eminent art historian Lord Clark was commissioned to write and present an epic examination of Western Eyuopean culture,defining what he considered to be the crucial phases of its development.Civilisation:A personal View by Lord Clark would be more than two years in the making,with filming in over 100 locations across 13 countries.The lavish series was hailed as a masterpiece when it was first transmitted in 1969.  From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to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beyond,Clark's compelling narrative is accompanied by breathtaking colour photography of Europe's grearest landmarks.This "history of ideas as illustrated by art and music'remains the benchmark for the numerous programmes it inpired.  特别收录 Special Feature  大卫·艾登堡禄爵士回忆《文明的轨迹》制作过程 Sir David Attenborough remembers the making of Civilisation  剧相馆 Photo gallery of behind-the-scenes stills圣纳西斯危险的恋情Thunivu星图云水怒恋恋不舍地球壮观河流之旅第二季只能亲吻不幸同学了!卡通婚礼流光之下刀剑神域进击篇:暮色黄昏夜叉新娘终极蜘蛛侠第四季智能大反攻分家总动员风继续吹抑郁症和我格林第五季恐惧街2少女卧底第三季爵士乐手西谎极落之太爆太子太空舱孤注一掷:尤文图斯重返哈彻河口代理情人时代儿女冷血入侵仓库里的钢琴香港第一凶宅拉凡德山的暴徒心烦意乱2020蕨间访谈:电影版我们生活的年代大女孩不哭兵演兵母亲与娼妓边城三侠假面骑士Fourze THE MOVIE 大家一起宇宙来啦!最后的前线2020小唐璜情史爱情天文学多甫拉托夫乡村有情醉拳

 长篇影评

 1 ) 分集笔记

1,九死一生

蛮族征服罗马时,西欧文明被毁灭过一次,沉寂了两百年 文明:人类表达知性、创意、秩序及悲悯的方式 蛮夷社会的狭隘强度和活力也能创造出伟大的艺术品,恐惧黑暗表达想象力 希腊人以和谐理性为主,大卫像 恐惧与无聊 希腊罗马文明为何崩盘:疲态尽露 蛮族对罗马,伊斯兰对罗马 爱尔兰凯凯兰麦克岛 天主教一百年 浪人:黄金。工匠 凯尔特经 维京海盗船:轻盈灵活激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精神 查理曼:罗马沦亡后第一个崛起 君士坦丁堡 罗塞尔的十字架 JH的崛起

2,大跃进

坎特伯雷,达勒姆大JT,JH的崛起

克吕尼教派,烛台

静思修道和行动(肉体方面是朝圣和十字军东征,对圣人遗物的瞻仰)

维泽莱修道院

圣丹尼斯修道院(苏榭宝藏)哥特高窗彩色玻璃

沙特尔圣母大JT,柏拉图和谐(罗马风到哥特风的桥梁)

我们的知性能量,我们与希腊伟大思维的接触,我们移动改变的能力,相信可透过美而认识上帝的信念,我们悲天悯人的胸襟及天主教的凝聚,这一切都来自“克吕尼”圣化到“沙特尔大JT”重建的一百年间。

3,浪漫与现实之间

哥特世界:追求侠义、礼数和浪漫,再严肃的事也能以玩乐之心看待

在哥特式奇幻的想象力之后,仍有两种分属不同层面的敏锐现实感,中世纪的人对事物极有洞察力,但他们坚信事物的表象只不过是理想秩序的象征或标记,那才是唯一的现实。

中世纪的婚姻是一种交易,没有爱的婚姻表示存在着没有婚姻的爱情

情诗写给情人还是圣母?但丁《神曲》

由字根看,浪漫和罗马关系密切,发源于罗马文明和萨拉森人奇幻视觉感

玫瑰传奇,亚瑟王之牧歌,崔斯坦和伊索德

圣方济各,清贫教派

14世纪意大利:城市、市民、平民、市政、城市生活

乔托:阿雷那礼拜堂:不写实,但简化,大形地呈现人生多变的戏剧性,《耶利米哀歌》

但丁:炼狱中的各种光是文明生活的象征,让世俗的我们体会天理与至高无上的美

4,万物人为本

佩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

哥特式大JT:对圣洁光线的礼赞。VS 浑圆的回廊以无比的欢欣赞颂人类知性之光

透视法:通过精确的数学计算

佛罗伦萨人:务实,钱,捉弄鲁钝之人。(希腊人喜欢哲学证辩)共同点:好奇,聪明,不平庸,出神入化地体现思维。

多纳泰罗:大卫像(哈德良爱人原型)

扬·凡·艾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波蒂切利《春》《维纳斯的诞生》,展示佛拉伦萨的美感

拉斐尔《意大利绅士》

乌比诺宫廷,曼特瓦宫殿

文艺复兴文明弱点:全副武装,仰赖少数人

吉奥乔尼《野餐》乡间生活世外桃源的迷思

5,英雄艺术家

文明重心重回罗马: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以视觉呈现的性灵力量与人道哲学的创造力)

尤利乌斯二世拆除旧的圣彼得JT,原地重建。让天主教和古典时代朝融合之路跨出第一步

米开朗琪罗:大卫像,西斯廷JT天花板壁画《创世纪》

拉斐尔:《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

达芬奇:好奇心。“为何”“如何”

6,抗议与沟通

伊拉斯谟《愚人颂》

杜勒《忧郁一号》中世纪的懒散无聊消沉,透视法:艺术不再是神奇充满象征性,而是精准真实。

马丁路德ZJ改革

“顺服社会”产生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稳定社会文明发源地

“意志社会”产生躁动不安的北方游牧民族

蒙田(避世):小品文,隐居在高塔里的人道主义者:自我检讨标志着英雄情怀的结束

莎士比亚(热情参与):舞台戏

7,宏伟与顺从

米开朗琪罗《最后的审判》是对大掠夺的赎罪之作,圣彼得大JT

提香《圣母升天》

强烈谴责肉欲之罪的新教也自绝于贝尼尼的《仁爱》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以几何透视及古典知识等知性为手段对一小群人道主义者提出诉求

巴洛克艺术则以七情六欲为手段对广大群众提出诉求

卡拉瓦乔《圣马太蒙召唤》

贝尼尼:圣彼得大JT,圣伞体

8,经验之光

容忍异己比铲除异己有利可图的多,荷兰的伊拉斯谟:替天行道让新教和天主教吃足了苦头

荷兰17世纪早期兼容并蓄,所有改革思潮的书籍首先在荷兰印刷

流动资金是文明形成的主因之一,确保了文明的三大要素:空闲,行动和独立

伦布朗《蒂尔普教授的解剖课》

数学成为当时菁英人士心目中的一种ZJ,是他们用来表达经验可与理性之结合信念的工具,笛卡尔

笛卡尔:继承蒙田“我知道什么”的理念,归纳出“我知道我在思考”,推演出“我思故我在”

梅伟尔,蒙德里安

英国皇家学会(自然哲学家):雷恩,化学之父波义耳,彗星哈雷,牛顿

望远镜,显微镜,星盘,浑仪

雷恩:圣保罗大JT

9,追求幸福

追求幸福是人生理所当然的目标之一,而华丽的洛可可艺术给了这个目标一个具体的形象:对幸福与爱的追求

巴赫,韩德尔,华多,海顿

莫札特对18世纪末期音乐风格的清澄、精准及数学上的完美结构爱不释手,据说莫札特在构思乐章时,会坐在桌前心不在焉的将餐巾摺叠出复杂的图案

歌剧仅次于哥德式建筑是西方人最奇怪的发明之一.“歌剧是一种极其奢靡又毫无理性的娱乐”

威尔第

居维利埃,慕尼黑JT,歌剧院

歌剧在西方文明中地位崇高,不受潮流和思维影响,因为是技巧的展现,因为非理性。蠢得难以启齿的话可用歌曲表达,但太微妙,太深刻,太具启发性,太神秘的事物只能通过歌曲表达

10,理性的微笑

启蒙运动,伏尔泰,布伦海姆宫

简奥斯丁笔下的:嘲讽有余但活力不足

12/13世纪,人们因尊重女性使文明进步突飞猛进,18世纪同理可证:沙龙

狄德罗《百科全书》

苏格兰:亚当斯密

琐碎的18世纪伟大之处在于他的严肃。文艺复兴发生在天主教JH的框架内

雅克路易大卫《荷拉斯兄弟之誓》

美国总统杰弗逊18世纪全才,同文艺复兴时期阿波提

11,崇拜自然

将近一千年来,西方文明的主要创造力是天主教,在18世纪早期突然衰微,转变为对自然神性的信仰

英式前奏:愁绪,无名诗人,美丽庭院

1760年:卢梭

拜伦,沃兹华斯都爱上了自己的妹妹

特纳,歌德,莫奈睡莲,

12,希望的谬误

对称连贯限制了自由,人们渴望挣脱,逃离

18世纪哲学家试图用理性为人类社会理出头绪,但不足以撼动过去150年累积的麻木传统

法国大革命:改变年代,改变月份(风月热月雾月)却是十分迷人,表达了与大革命密不可分的对自由的热爱

回归自然的欲望也影响了女装,从简优雅

雅克路易大卫《马拉之死》

拿破仑:浪漫的征服者已经全然压制了实事求是的统治者

浪漫英雄典型的代表人物:贝多芬和拜伦

特纳《暴风雨中的运奴船》

13,物质英雄

建造JT彰显上帝,建造纽约彰显财富

反奴役运动成为人类良知觉醒的第一个集体表征。贩奴在1807年被禁止,无可否认的此举是人类向前迈进的一步

工业革命贬低剥削普罗大众

18世纪轻浮无聊,19世纪伪善

人口暴增造成都市贫穷,恩格斯,狄更斯,米勒,塞拉《浴场》,雷诺瓦,梵高,托尔斯泰

我们对机器与日俱增的依赖。机器已经不再是工具,反而开始为我们指引方向。机器多半都是独裁政权用来压制人民的手段。

就算在最黑暗的时代,社会的运作仍仰赖于体制,若文明想要延续,社会就要想办法运作。

对文明杀伤力最大的就是缺乏自信,愤世嫉俗及幻灭对我们的杀伤力和炸弹不相上下。

“智者悲观,而愚人则满怀激荡热情”——叶芝

在战争期间的确是如此,我们差点因此而走上灭绝之路,但今天还是这样吗?,不见得,因为好人还是有信念的甚至可说是信念太多。问题在于我们还是没有中心,马克思主义在道德和知性上的溃败,让我们不知该以何取代英雄式的物质主义,但这是不够的,乐观不可紧,但未来的远景实在无法让我们欢欣鼓舞。

 2 ) 中学的《世界历史》教材可以扔了

断断续续在看,遇到不知道的事情与人物,还要查阅相关的书,网络资料,其他历史与艺术的记录片。耐心学习中。

可惜,碟的质量有点问题,会卡,偶尔有马赛克。

 3 ) 仔细地看,有不少收获

跟我们主流的艺术鉴赏书里的内容有很大不同。什么时候我们国家也能拍出如此水准的纪录片,而且能被大众接受,那就不得了了。
另外说一句,片子里的字幕翻译水平非常高啊。

 4 ) 一个人肩上的西方艺术文明史

从艺术的角度看西方文明的进程,闪烁着先生的真知灼见和翩翩风度,老爵士学富五车,谦逊有礼。讲解词有惊人的音乐感,内容极佳,配乐极好听,翻译水品相当高,(不亚于看一本西方艺术史的专著,还有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解说。)陪伴了我一个多月啊,一集集认真地啃下来的。

Ep6结尾的哈姆雷特是点睛之笔,“Imperious Caesar, dead and turn'd into clay, might stop a hole to keep the wind away.”谁料过去的繁华,化作今朝的泥土!

50年过去了,现在看看最后一集的personal view令人感慨万千啊。最后有一个在二战废墟的大火里手握十字架的战士,竟有一种惊人的美感。还看到半个多世纪前的欧洲城市和乡村的田园牧歌的生活。全系列结束在60年代末曼哈顿的夕阳里,意味深长啊。喜欢的解说词太多,最后几集做笔记做到停不下来。Ep12中由贝多芬对自由的讴歌的一段剪辑: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到1968年苏联的坦克开进布拉格,实在太令人感慨!

列举几段Ep13的:

“我认为我们应该记得我们是整体的一部分,此一整体就是自然,所有生物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最重要的是,我相信某些人拥有了天赋才华,我也珍视让他们得以存在、发挥的社会。”

还有最末的叶芝的诗,令人思绪万千啊:“一切都破碎了/ 中心把持不住/ 无政府泛滥于世界/ 血红的潮水失控/ 无邪纯真不复存在/ 智者悲观/ 而愚人则满怀激荡热情”

最后,先生在表示自己保守派的立场后,说道,“I believe that order is better than chaos, creation better than destruction. I prefer gentleness to violence, forgiveness to vendetta. On the whole, I think that knowledge is preferrable than ignorance. And I'm sure that human sympathy is more valuable than ideology. I believe that in spite of recent truimphs in science, men haven't changed much in the last two thousand years. And in consequence, we should still try to learn from history- history is ourselves.”令我十分感动。

另外,最具启发意义的话就是文明的自信了。“It is the lack of confidence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that kills a civilisation. We can destory ourselves by cynicism and disillusion just as effective as by bombs.”(全程手打听写,可能有出入,但真的很爱里面的每一句话。)

套用之前剧评中的话,很少再能看到一个历经沧桑的老头坐在树下跟你浅吟低唱一曲文明的赞歌了。

(截图太多,已做成word笔记,就不放了)

 5 ) 小结

1、10世纪前的艺术历史,诠释何谓“文明”
2、12世纪法国南部修道院,克吕尼风格,朝圣和十字军东征
3、中世纪宫廷爱情,哥德式浪漫,圣方济各,锡耶纳,乔托(写实主义),但丁(哥德时代)
4、文艺复兴,佛罗伦萨的建筑体现人性、几何比例,艺术非常写实,乌比诺的宫廷生活
6、中世纪后期宗教改革,伊拉休谟、丢勒、路德,宗教战争,圣经的翻译,人道主义蒙田(小品文),莎士比亚
7、教皇统治时期的罗马艺术
8、经验之光 17世纪荷兰资本主义经济崛起,画家哈尔斯、波尔特、林布兰、维梅尔,笛卡尔,现实主义,建筑师雷恩
9、德国音乐和建筑方面的成就,建筑是洛可可风格
10、理性的微笑 18世纪的启蒙运动,伏尔泰,布伦海姆宫,霍加斯,巴黎沙龙的兴起,夏丹,苏格兰人的贡献,大卫,美国杰弗逊(总统)设计自己的居所蒙地西洛和维州州立大学,美国发迹史
11、崇拜自然,卢梭、歌德、渥兹华斯、透纳、康斯塔伯、莫奈,我感故我在
12、浪漫主义,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的150年内乱,拿破仑,各国的革命浪潮和追求自由的失败,拜伦,画家杰利柯,罗丹
13、工业革命、伪善的中产阶级、狄更斯、博爱主义、工程学(布鲁内尔)、科学家等

 6 ) “文明的未来并不乐观”

文明的轨迹(Civilisation),是BBC电视史上的里程碑之作。由著名的文化名人克拉克爵士主持的这部纪录片自1969年首播以来,几乎成为艺术史类纪录片的圭臬之作。此后的Richard Miles、Simon Schama、Andrew Graham-Dixon继续将BBC纪录片的知性精神传承至今并发扬光大。

克拉克爵士单纯从艺术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他对文明的认识。尽管不全面,但十分深刻而且中肯。

克拉克爵士认为,单纯给文明定义不太容易,但可以从文明的对立面野蛮来认识文明。因为以历史学家们的普遍观点,任何以顺从、压制、迷信为基楚的社会,也就是野蛮社会都不能被称为文明。

这也颠覆了我们一贯认为秦长城、兵马俑,埃及金字塔这些古代文明的标志,都是统治者剥削劳动人民的产物和见证。但越来越多的考古研究证明,古代的工匠们更多地将这种劳动视为对神灵的奉献和谋生的手段。刚刚摆脱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方式,能够从事这种大规模的集体劳动和创作,应该是令人向往的职业。如果将征服自然看作崇拜,筑长城、修金字塔跟今天的登月计划没什么两样。

不破不立,野蛮对文明也不全是破坏性的,所有伟大文明的早期都是以战场上的成功为基础。如果没有查理•马特打败摩尔人的战争,如果没有查理曼大帝的南征北伐,就不会有西方文明的出现和统一欧洲的形成。当然,也是哥特人的战争毁灭了这一切。但周而复始,历史总是向前发展,文明也随之进化。

知性、神性、人性,是文明发展的三要素。

所谓“知性”,可以看作相对与自然秩序的人类本身所提供的“创意秩序”。它一方面体现为各种脑力和才智活动的结晶比如诗歌、哲学;另一方面体现为那些看得见的形式,比如建筑、绘画、音乐等乃至各种手工活动,都是人们知性的体现,它们给予混乱的自然现象赋予秩序。人类的“知性”就像美国诗人史蒂文斯诗中的“田纳西的坛子”,它可以使得粗鄙、凌乱的荒野变得清晰有序。

人类的“神性”,更多体现在对神权的信仰和敬畏。中世纪神权和王权之间的角力,正是欧洲文明得以延续的命脉,若任一方取得至高无上的优势,整个社会很可能变得像埃及或拜占庭文明那样死气沉沉。同时,神权还保障着教会的运转和教士阶层的独立。是教会这个民主机构,使拥有行政、外交才能和学富五车之士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也是都会促进了教育的普及。教会成为抗衡王权的唯一力量和传播文明的重要推手。

“人性”更多地体现在物质生活和情感层面。文明的发展需要一定程度的物质繁荣,物质充裕才能确保文明的三大要素:空闲、行动和独立。在物质繁荣的基础上,人们才能追求更为崇高的事物,去探求物质以外的社会。但有限度的财富助益于文明,过度的富有反而会扼杀文明。掌握过多财富的阶层为了保护既得利益,就会利用财富而积累的权力打击创造,打击财富的重新分配。

对爱的追求是人的本能。古希腊罗马文明后,欧洲人新观念中,发展最快的就是爱情理念。尤以骑士文化为代表的宫廷爱情理念:一种全然臣服于某名遥不可及女性的状态,一种穷毕生精力取悦一名高高在上的女性,甚至万死不辞为她吃苦也心甘情愿的理念。对女性的尊重,两性的平衡,也使得文明的进步突飞猛进。男女平等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文学、艺术,也反映着欧洲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经过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运动,知性、神性、人性三者最终统一于“理性之光”。“理性之光”又推动了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从此,科技成为文明的主宰,人类对机器的依赖与日俱增。就像发展到今天的人工智能,“机器已经不再是工具,反而开始为我们指引方向”。“机器带给人类的不只是美好的生活,在机器的推波助澜下,人类的破坏性发挥得淋漓尽致,释放出排山倒海的邪恶”。我们不得不承认,“文明的未来并不乐观”。

中世纪欧洲的最高学府索邦神学院只教授神学、医学与法学。因为他们认为,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灵魂、身体和财产。灵魂交给神学家,身体交给医生,财产交给法学家。这也是欧洲几百年来和而不同、分而不乱的理念基础。

克拉克爵士在节目的最后,面对当年索邦大学那些年轻面孔,他语重心长地说,“我相信秩序比混乱好,创造比毁灭好。我喜欢温和,厌恶暴力,喜欢宽恕,厌恶报复。就整体而言,我觉得学识优于无知,心灵比意识形态有价值得多。”

 短评

community of obedience, community of will

7分钟前
  • Nightwing
  • 力荐

號稱Civilisation..結果到頭來就是想說文明=西歐史......//////

8分钟前
  • 先进磁力棒
  • 还行

一个人的文明史

13分钟前
  • 稔之
  • 推荐

这才叫文明史精彩的宏大叙事,不管现在看起来拍摄中的技法多么老派,Kenneth选取的视角,题材,配乐,镜头的掌控让人叹服,叙述平实而有力,印象深刻的点实在太多,推荐反复观看...

16分钟前
  • Sindre
  • 力荐

出新版了(以前看这个最震惊的是Kenneth Clark 27岁当上Ashmolean的director, 30岁当上National Gallery的

18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力荐

毕竟已经那么久远了……

20分钟前
  • blue云在飞
  • 较差

了解西方文化的话,很推荐的一部,一点都不枯燥。

21分钟前
  • 明明-不是天使
  • 力荐

可能是看过最难的纪录片了,不过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就能完全体会到老头儿最后说的本来面目——“顽固保守分子”,秩序胜于混乱,创造胜于破坏,温和胜于暴力,宽恕胜于报复。对文明杀伤力最大的就是缺乏自信,愤世嫉俗和幻灭的杀伤力与炸弹不相上下——看看身边,未来着实不可期。

22分钟前
  • 加州站街男孩
  • 力荐

因为是概述,所以其实内容非常有限,不过BBC的技术真不是盖的,完全看不出是40年前的作品。

26分钟前
  • leoglory
  • 力荐

看了一年多才看完,内容丰富密集,消化起来比较慢,自然采音令我感动。Kenneth Clark 一个人支撑起整部纪录片啊,对他充满敬意。

28分钟前
  • 郭七七
  • 力荐

我看过的最好的纪录片之一。超级的解说,优美的配乐,片段,对艺术的真知卓见。 一直清晰的记住一个论断:自信,是文明的力量的源泉。而自信来自对自我和自然的了解。

33分钟前
  • google
  • 力荐

以艺术为媒介、文献来讲述文明轨迹

37分钟前
  • 鵬鵬 James
  • 力荐

西方文明簡史。主持人有魅力,漲姿勢。

40分钟前
  • 十個雪碧
  • 还行

文明最可怕的敌人有两个:一个恐惧,二是无聊。

42分钟前
  • 青石街道的向晚
  • 力荐

YouTube上有一条评论说这部纪录片主旨是“Why are white people so awesome?”从现在的政治立场看这确实是个问题。但若把“Civilisation”这个题目拿掉,纪录片本身确实是伟大的艺术史资料。再考虑到它作为电视史上第一部彩色纪录片,就更弥足珍贵了。

43分钟前
  • 任之奶奶
  • 力荐

了解西方艺术史的最佳作品

48分钟前
  • 老王
  • 力荐

11个小时,值得看

52分钟前
  • Patrick
  • 力荐

看了三遍,正在看第四遍。

56分钟前
  • SWX
  • 力荐

开篇很有收益。随后的进程感觉跳跃太大,始终抓不到节奏。或许很引人入胜,但主旨不够清晰。老爵士喋喋不休的解说,搭配蜜汁盛典圣音,直催人眼皮沉重昏昏欲睡。

57分钟前
  • 麻麻睇
  • 还行

课堂教程

58分钟前
  • Melchizedek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