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蛋英国史

全5集

主演:戴安·摩根

类型:美剧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扯蛋英国史 剧照 NO.1扯蛋英国史 剧照 NO.2扯蛋英国史 剧照 NO.3扯蛋英国史 剧照 NO.4扯蛋英国史 剧照 NO.5扯蛋英国史 剧照 NO.6扯蛋英国史 剧照 NO.13扯蛋英国史 剧照 NO.14扯蛋英国史 剧照 NO.15扯蛋英国史 剧照 NO.16扯蛋英国史 剧照 NO.17扯蛋英国史 剧照 NO.18扯蛋英国史 剧照 NO.19扯蛋英国史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这部BBC高分「纪录片」,这次被拍成了泥石流!

前不久,BBC被曝光出纪录片造假的消息。

原来许多震撼人心的镜头,都是人为设计的。

论造假能力,BBC确实够强。

论自黑能力,BBC更是无人可挡。

就在负面消息集中曝光的那段时间;

BBC又顶风作案,推出了一部打着纪录片幌子的“伪纪录片”——

《扯蛋英国史》

Cunk On Britain(2018)

这是BBC最新推出的一部喜剧。

只有短短5集,每集30分钟;

这部剧却用实力,为我们解释了什么叫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编剧查理·布鲁克,正是神剧《黑镜》的主要编剧之一。

除了剖析人性,他同样擅长喜剧和自黑。

还有两部名为《扯蛋莎翁史》和《扯蛋圣诞史》的“扯蛋”系列特辑短片;

同样出自他手。

封面上的这个小姐姐,名叫戴安·摩根,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英国喜剧演员。

她塑造过最成功的形象,正是这个系列中的纪录片主持人Cunk。

这个名字怎么听都跟骂人似的。

派爷提到的《扯蛋莎翁史》和《扯蛋圣诞史》,正是BBC以她为主角,推出的两部短片。

它们的模式和《英国史》相同,都是一本正经地扯蛋。

一上来,就是经典的BBC纪录片开场模式:

一串大远景镜头组合,把自然美景和历史建筑,拍得美轮美奂。

搭配着气势磅礴的BGM,主持人开始娓娓道来,口述英国历史。

节目组也是诚意满满。

该去的地方都走一遍,相关资料通通呈现,也采访了各种专业人士,业界大牛。

外加上主持人严肃而又饱含情感的旁白;

让这部片子看上去,就是一部相当一本正经的人文纪录片。

可主持人一开口,画风马上就变成胡说八道+扯蛋了。

从宇宙诞生到圆桌骑士,从都铎王朝到维多利亚时代,从工业革命到世界大战;

这部剧中提及的一切,都不可信。

好听点讲,整部剧一直在解构历史;

难听点说,这就是一派胡言。

我们看到过的高分BBC纪录片,大部分主讲人,通常都是行业翘楚;

在相关领域内,说话十分有分量的大牛。

比如前不久派爷安利的《文明》中,一连请到了三位专家学者。

通晓天文地理的博物学家戴维·阿滕博勒;

在《地球脉动》、《蓝色星球》、《捕猎》都出现过他的身影。

尽管已经92岁高龄,老爷子依然会频繁出现在许多自然类纪录片中。

可是Cunk给人的印象,一点都不像是个知识渊博的主持人;

更像是从隔壁《少年犯》剧组跑出来的一个无知傻girl。

因为Cunk女士的表现,实在是太令专家和观众“无语”。

说起宇宙大爆炸,Cunk小姐这样说到:

大爆炸以一次疯狂的炸裂创造出整个宇宙,那可能是震耳欲聋的。

不过幸运的是,那时耳朵还不存在。

emmm……非常有道理了。

说起博物馆中的恐龙,正常的博物馆会这样解说:

“这是一头生活在XX时期的XX龙,居住在XX地区,以XX为食。”

可Cunk小姐,却为我们这样解读:

这头雷克斯暴龙,是现存唯一一头真正的恐龙。

或许这就是它如此愤怒的原因。

它在用自己清醒的每一刻,对来往的游客绝望地咆哮着。

还有一些恐龙,生存环境非常恶劣;

从而导致它们营养不良,饥饿难耐,形同骨架。

它难道不就是骨架吗???

说到人类,她更是表示,人类惧怕恐龙这样长得酷似哥斯拉一样的生物;

所以在恐龙灭绝之后才敢出现。

真·一本正经,真·胡说八道。

要不是派爷上过小学,还真被她骗了。

更要命的,是小姐姐的尬聊能力。

她采访的对象,都是专业领域内的知名学者。

但是她依然以Cunk女士的智商和情商,完成了每场“尬出天际”的采访。

探险家沃尔特·雷利把土豆带回了英国。

Cunk问专家,雷利是怎么发明土豆的?

专家内心在颤抖,但是脸上只能保持微笑;

他一本正经地解答道:没人能发明土豆,他是到了美洲才发现了土豆的。

灵魂一击:那雷利爵士当时会不会害怕土豆?

专家os:他为什么要害怕土豆?我tm怎么知道他害不害怕土豆?

专家只能继续保持微笑,答道:他是个富有冒险精神的人。

宝宝们请自行脑部专家们额头上的黑线和屏幕上方飞过去的小乌鸦。

派爷看的时候,不仅佩服专家们超强的容忍度;

也担心女主的人身安全,毕竟这些问题会让专家们随时发飙,现场失控。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BBC在32年前拍摄的情景喜剧《Brush Stroke》,一直被莫名提及。

一开始,派爷以为是这部剧有什么独到之处。

可是这部剧在豆瓣上,连看过的人都没有。

这让派爷想到了之前豆瓣上,有人编辑了一些不存在的条目;

结果还真有人去评分、写影评什么的…

不过接下来的几集中,每一集的20多分钟左右,这部剧都会被cue到一下,证明了自己的存在感,十分魔性。

第一集:

哈雷彗星上次出现是在1986年,情景喜剧《癫狂漆画》开播正是同一年。

BGM响起,插入这部剧的片段...

第二集又来。

仅仅210年后,BBC的情景喜剧《癫狂漆画》初次上演...

第三集、第四集依然如此…

派爷目测,最后一集一定会再q它一次。

而被《扯淡英国史》吸引到《癫狂漆画》页面的豆友,也不止派爷一个。

幼儿园水平的提问、超冷的文字梗外加大白话的方式解读历史;

让这部“扯蛋”剧,在豆瓣上得到了8.9的高分。

小姐姐表演的主持人,是个双商俱低,令人尴尬的角色。

虽然夸张,但是不得不说,我们在生活中确实能找到不少类似的原型。

比如那些把鸡汤名言强行按在名人身上、颠倒历史的行为,着实令人尴尬。

刨除搞笑的成分,这部剧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的全新角度。

虽然全程戏谑调侃历史,但是这部剧并没有对历史不尊重。

相反,它让更多普通人可以坐下来,用更轻松的方式,来了解历史。

因为主持人的聊天和介绍虽然都是扯蛋和胡说八道;

但专家们的话,依然有着不少干货。

对于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这部剧也选择用足够充分的视频图片资料,来还原史实。

如同这部剧中提到的,关于传播的“里斯价值观”,告知、娱乐和教育,三种功能要共同作用。

而这部剧刚好用娱乐的方式,弥补了教育的枯燥。

而不是用过度的娱乐,消解这部剧对于英国历史的普及。

通俗,却不低俗;搞笑,却不恶搞。

这也是这部剧如此扯蛋,却还会收获如此好评的原因。

 2 ) BBC 教你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泥石流系纪录片之扯蛋英国史

BBC 又出了一部厉害的纪录片,但这次是泥石流系的!编剧是黑镜的编剧之一。

强烈想安利给大家!Cunk On Britain (译作:扯淡英国史)

Cunk 是指图中的主持人 Philomena Cunk,然而这不是她的真名,这个人是虚构的,之前在 BBC 的其他节目已经出现过,由 Diane Morgan 扮演。

编剧是 Charlie Brooker,也就是 Black Mirror 系列的其中一个编剧。

它是这样介绍这部纪录片初衷的:

一个接一个的地标,震撼的镜头,各种大牛学者解说,妥妥的 BBC 纪录片画风。

道理我都懂,但是历史纪录片有什么好看的??

这可能是你看过最不正经的历史纪录片,但也可能是你唯一看完全程没有分神的纪录片,因为开个小差就看不懂下个梗了。

先黑英国的地理位置

"Showing how important is was..."

再黑英国的国旗

"Whoever was doing this probably

just had a ruler..."

再黑英国的 St.Paul's Cathedral

"It would get ten out of ten in Cathedral Monthly if that magazine existed, which it doesn't..."

再黑英国的牛顿同学

"He just took the credit for it ..."

黑博物馆里的恐龙

"It's only real dinosaur left in the world,

which is probably why it's so angry ..."

黑中产阶级

"Luckily, nobody was yet middle class,

so they just put up with it..."

好吧,看到这里你已经知道了。这和你看过的正经BBC纪录片不是一个路子。

介绍国家历史,它是从大爆炸讲起的。

"Although, luckily, ears didn't exist yet ..."

"Over time, all the countries decided to split away one by one ..."

Cunk 小姐姐全程一本正经,说的我差点全都信了。

而且她也许就是传说中的杠精本人。

诚恳地向每一个专家“提问”关于历史的各种细节

"Couldn't we have had him a little bit lower ..."

"How long would you get off work if you got the Black Death ..."

"Not being able to clap wasn't the most annoying thing is Nelson's life..."

弹幕里很多人心疼回答她问题的专家

偶尔还会把专家问倒

专家说太久还会不耐烦

其实这已经不是 BBC 第一部以 Cunk 为主持人的纪录片了,杠精小姐姐之前还讲过莎士比亚史 ( Cunk on Shakespeare ) 和圣诞史 ( Cunk on Christmas ) 。

圣诞特辑毁童年系列

"Santa judges a child's goodness based largely on parental income..."

"Probably because the Church Wi-Fi isn't as good as Starbucks ..."

"It's the perfect way to cheer up a world worried about climate change and dwindling resources..."

非常走心地解读莎翁的童年

"He probably had one childhood, otherwise he'd never have become a grown-up..."

"Did Shakespeare write nothing but boring gibberish with no relevance to our modern world of Tinder and Peri-Peri Fries ..."

Cunk 小姐姐虽然毒舌到怼天怼地怼空气,但是这种小学生式提问 + 超冷文字梗 + 绕地圈三圈的迂回讽刺 + 偶尔真相帝 + 大白话解读历史的非正经纪录片还是俘获了很多人的心,简直就是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范本。

看惯了 Civilisations ,换换画风也不错呀!英国史的部分 BBC 上五集都更新完啦,字幕组们也翻译到第三集了~ 莎士比亚史和圣诞史都是前两年的,可以直接找到!

附赠主持人红遍网络的 Quotes:

吃下这枚安利了吗?

答案也发表在个人公众号道年记,ID: daonianji,转载请联系公众号授权

 3 ) 第二集

15th Century

Hampton Court(汉普顿宫)

the Tudor Dynasty

Henry of eight

the Church of England

Queen Mary-不容忍异教

Queen Elizabeth

Shakespeare

航海时代开启

-Sir Walter Raleigh

-potato

-Drake 据知是在麦哲伦之后第二轮完成环球航海的探险家

-Spanish attack 最后英国胜利了

King James 统一了英格兰和苏格兰

克伦威尔和内战,国王被处决

the Plague of England

the Great Fire of London

寻找到女巫然后处死

牛顿~牛顿定律

1776.7.4 美国独立战争

海军中将Lord Horatio Nelson-Napoleon Cumberbatch(the Battle of Trafalgar)

 4 ) 『有趣纪录片冲冲冲』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作为一个英音学习者,BBC出的搞笑纪录片真是永远的神,这部纪录片从宇宙大爆炸一直讲到此时此刻,除了需要努力不被带跑偏才能学到的正经英国历史,还能顺便了解很多英语里的巧合和“谐音梗”。

这是最从容的一位教授了

当然,也了解到了BBC《疯狂漆画》,这是每集正片吗啊哈哈哈哈哈哈。

把历史和独特文化以有趣又亲民的方式向大众宣传,这好像是现在很流行的国家教育形式,最起码我们一直都是。从《国家宝藏》到《典籍里的中国》,从《上新了故宫》到《中国诗词大会》。能有幸看到这么多制作精细,立意深远的各国记录大片真的太感动了。

话说这张图真的是要笑死我

 5 ) 扯蛋剧评

“扯蛋”的基础是正史,没有正史,无从扯起。

所以这部所谓的“扯蛋”的英国历史,实际上自身包含着一个悖论,一方面,它在试图贴近那些读书无用论者或并非对各个领域都展现出挖掘金矿般兴趣的人们,对于历史,文学,音乐等的认知,为这些经常和知识分子联系起来的严肃领域降格,脱冕;而另一方面,它所想要传递的娱乐效果,却不是这个群体可以接受到的,相反,只有那些对英国历史十分了解的人,才可以在这一个历史中获得乐趣。

这造成的结果是,假如你不是那么了解英国的历史,这部“简明易懂”的英国史,非但不会引起你对它的兴趣,反而会让你觉得不知所云,煞有介事,甚至被误导。

有趣的是,在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我恰好同时在看另一部bbc出品的的纪录片《英国的那些女王们》。两部纪录片的模式如出一辙,主持人的引言,相关领域权威教授的介绍,实地考察,历史再现,如果关掉声音,遮掉字幕,这部片子又会是一部平凡不过的,四平八稳的,甚至有些无聊的知识堆积物。纪录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题材,因为它传递信息作用,它的优劣经常被掩藏于知识获取的功利性之中。给纪录片评分总是一件为难的事情,因为你不知道是在为纪录片评分,还是在为那些涉及的事件评分。大多数的纪录片或许做到了“inform”和“educate”,但是却没有做到“entertain”

而这部“扯蛋”的历史,则将entertain巧妙地融入其中。如果你恰好英语很好,捕捉到了那些数不胜数的谐音梗和断句梗,那么乐趣更要翻倍。

从亚瑟王是不是“came a lot”开始,女主持cunk开始大肆恶搞历史专有名词,佯装成无知或记忆的错误,就像是高中历史考试那些被拿来当做笑谈的错误,亨利八世是“catherine aholic”简称“catholic”,莎士比亚是“will i am”,英国有了自己的国旗“the onion jack”,经常写诗的“ron”,达尔文的著作“the oranges of the peaches”,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作家“charles dickings”,他的作品《david's copper filed》,《the picnic papers》,《oliver’s twist》,最后一集反复和教授强调是“blur”而不是“blair”的时候,我已经笑趴在桌上。

它甚至连英国的名字也改了“united britain of great kindom”

普通名词在历史进程中被专有化也常被拿来做文章,词的多义性成为了白痴问题渊源不断的出处,达尔文的猎狗,士兵为什么拿贝壳打仗,英国士兵怎么都叫tommy,收税怎么只针对叫“paul”的人

戏谑文学,简奥斯汀的书根本读不下去,莎士比亚的戏剧放到现在没有人会拍成连续剧,因为又长又无聊,王尔德拼错了jail这个单词,byron的诗该写的多好才会让人和了他和他姐姐睡了的事实。

对于历史的篡改,恶搞,对各领域教授专家的犀利发问(你会发现当你去询问那些答案看起来好像显而易见的问题时,它好像反而变得难以回答起来)。

女主持有自己的一套提问体系,这正是这部扯淡英国史最有看点的地方。只看事物的表象提出近似于常识的问题,将历史与现实比对,模糊两者的界限,将严肃的历史娱乐化。这些看似弱智的问题,有时竟如天真的小孩子发问一般具有反人深省之力,对于一个已经建构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的成年人来说,无疑十分困难。因此,我很佩服设计这些问题的人。

罗马人走的时候拿走的最后一支笔,所以这个时代是传说时代,他们变成了iron man,但是忍受不了格温妮丝帕特洛。影片在这些无厘头的语言之外表现了一种迥异权威的角度,观点,倒不是说它想要传达什么价值观,在立场上,这部片子完全是零度的,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因为“扯蛋”二字,变成了一种彻彻底底的不可靠叙述。

如果妇女参政运动的结局就是一只绑着鞋带的铅笔,那么它的意义在哪里?如果性手枪因为说了脏话就不能再上电视,那现在是不是更要干票大的才能有同样的效果?如果嗑药可以写出好的歌曲,为什么更多的人却获得了不那么快乐的感受?

在观看的过程中,无数可笑问题之中的真知灼见从我的脑海里转瞬即逝,备忘录也无法帮助我记下所有引起思考的语句。

我在想中国拍一部这样的扯蛋历史应该也会很好玩,但是很多东西并不会有第二种阐释的可能,即使你提前告诉所有人“嘿,我下面要说的都是扯蛋的!”那也不行,因为它们根本不可以存在。

 6 ) 主持人未成年

Cunk跟各位专家的对话完美再现了我跟我儿子之间对话的气氛与腔调。Cunk一脸欠揍的表情,问的问题把无知和傲慢暴露无遗。也很像一些VC在不懂装懂时的样子。搞笑。不过,为了知识点去看的,收获不大,至少,这种对话态度太喧宾夺主,我作为观众,英国历史的内容没记住什么。有点浪费时间的感觉。

 短评

哈哈哈哈哈哈真·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不列颠真是个谜一样的国度

2分钟前
  • 🪩
  • 推荐

查了会儿Cunk,想着是什么粗口的集萃,结果,是女主持人的姓氏哼。一开始看她胡扯,总被带跑节奏,看到最后发现砖家终于莞尔一笑,熏疼大家一本正经得如此艰辛,哈哈。Get到笑点后,会在荒唐中找到许多自黑的坦然、忧虑以及被忧虑包裹的更大坦然。最精华的是Camelot,黄炸!

5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这系列居然还出了剧集版,比特别集还搞笑,由于加入了一些真的历史,以至于看着主持人一本正经的胡扯,常常会差点就信了她的话,采访时完全不管对方说的是什么,一个劲的按照自己胡扯的方向问最好笑,看来可以再出几个系列,弄个胡扯宇宙

9分钟前
  • 周府真
  • 力荐

谁说BBC都是高大上,它污起来,节操也能碎一地……

13分钟前
  • 搬砖侠
  • 还行

太好玩了,BBC搞得了高大上,也做得了恶搞自黑,想象一下CCTV做一个不正经的纪录片自黑一把,做一个《扯蛋中国史》该多好玩啊,可惜只能存在于想象中,大概这部分功能不自觉的放在了古装剧里了吧。

15分钟前
  • 两生花
  • 力荐

梗多如狗,笑出鸡叫。我只有两个问题:1.学者们是怎么忍住不把主持人打死的;2.每集必提的《疯狂漆画》到底好看吗?

19分钟前
  • 子酉
  • 力荐

哈哈哈一本正经胡说八道!我喜欢!女主真谈话终结者。。

24分钟前
  • Pitamakan
  • 力荐

要问我有多喜欢这剧 就要看KingArthur 究竟came 多少了

27分钟前
  • YiQiao
  • 力荐

blur首相!哈哈哈哈好玩

28分钟前
  • Jettatore6
  • 推荐

看着女主睁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去问一些关于严肃历史的无厘头问题,这本身就很有趣呢!

30分钟前
  • 大威天龙
  • 推荐

扯蛋的最高境界就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且让你心服口服的那种!

33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为什么他们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埋在地下,是怕被人偷走吗?”“不是,以前是都是在地上的,只是我们找到的时候是埋在在地下,我们考古学家要靠自己把它们挖出来”“噢😯”哈哈哈哈哈哈神经病啊!依然推荐电波字幕组翻译的……(上面那段是我自己凭记忆瞎比伯翻译的)

34分钟前
  • Caraway
  • 推荐

亮点是想看brush strokes了

36分钟前
  • n u
  • 还行

教授们心态就是稳啊,黑死病那个段子回答真是机智哈哈哈。表白最最可爱正经的Ashley Jackson教授!

37分钟前
  • 力荐

第一集看的特别辛苦,后来习惯了这个风格以后稍微好了一点。

39分钟前
  • 岚君
  • 还行

四星,但是看到我的老师也在里面一本正经的跟着扯,我决定给满分了!

41分钟前
  • WiTS
  • 力荐

一本正经的插科打诨。采访part是全剧最佳,尬出新境界的那种!

43分钟前
  • 阿五
  • 推荐

第一集,我非常非常清晰的记住了Camelot……

47分钟前
  • Eleanor
  • 力荐

承接Cunk on 莎翁/圣诞的气质,Diane Morgan继续一本正经的扯蛋、乱提问以及瞎说,一口气有五集看太幸福!佩服节目里受访的嘉宾和她一边正襟危坐一边面不改色的讲着段子绝不笑场。最好笑是ep4BBC官方自黑,回顾广播史,顺带说自己“烂片制造机”;坐等回归,希望下季恶搞瞎说Meghan Markle~

51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哈哈哈哈,Camelot这下没人会忘记怎么拼了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53分钟前
  • AshtrayGem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