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鼓手

完结

主演:弗洛伦丝·皮尤,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迈克尔·珊农,迈克尔·穆索诺夫,西蒙娜·布朗,克莱尔·霍尔曼,凯特·萨普特,根纳迪·弗赖舍尔

类型:美剧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女鼓手 剧照 NO.1女鼓手 剧照 NO.2女鼓手 剧照 NO.3女鼓手 剧照 NO.4女鼓手 剧照 NO.5女鼓手 剧照 NO.6女鼓手 剧照 NO.13女鼓手 剧照 NO.14女鼓手 剧照 NO.15女鼓手 剧照 NO.16女鼓手 剧照 NO.17女鼓手 剧照 NO.18女鼓手 剧照 NO.19女鼓手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比起恐怖分子,摩萨德更像恐怖分子,比起摩萨德,恐怖分子更有人情味

巴以矛盾错综复杂难解难分,庆幸我们没有调入这么一个泥潭之中。

女主说过一句话,victim yesterday,tyrant the next day(大概是这样的)。镜头既展示了巴勒斯坦人被仇恨扭曲的人性,也展示了巴勒斯坦人在犹太人残酷镇压下的血泪史。仇恨换来的永远都是仇恨,一代代变本加厉的继承下去。

 2 ) 如果没有爱情,我们就失去了活着的感觉

在间谍小说《小鼓女》中,那个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头目哈利勒说:“如果没有女人,我会丧失人类的情感,我会是一名不合格的战士。” 约翰·勒卡雷并没有给这位擅长实施爆炸袭击的恐怖分子,安排上爱情的戏码。但朴赞郁在把这本小说搬上荧幕后,却将它套上了爱情的内衣。

每一个影视改编者,对艺术都有着自己的考量。当然,朴赞郁也不例外。

《小鼓女》足足有500页之多,要把它浓缩在仅有6集的电视剧中,这对改编者来说并非易事。

《女鼓手》与原著高度契合,连细节也不放过,然而结局却还是有所改动。

我们都知道,在电视剧的结尾,查理和约瑟夫(加迪·贝克)两人最终还是重逢了。

并且最后一个场景,让观众对这两个人的爱情充满了无限想象……

这个开放式结局,我们不能排除朴赞郁是基于要拍第二季的需要才做出了这样的改动。因为,完美策划了这出真实间谍舞台秀的马蒂·克兹在最后一集预埋了一个故事发展线:虽然哈利勒被约瑟夫击毙了,但真正的恶魔是无法阻止的。其他残余的恐怖分子依然存在,极有可能第二季查理和约瑟夫将再度联手……(如果是真的,我倒真的很想看朴赞郁接下来会怎么拍)

如果说,《女鼓手》是包裹着爱情内核的间谍剧,那么原著《小鼓女》却早已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间谍小说。

在小说的结尾,查理回归到从前的生活,依然在舞台上扮演着那些虚构的角色。

当约瑟夫找到她时,查理说:我已经死了,约瑟,是你开的枪,你不记得了吗?

在查理的真实人生舞台上,真实的结局是,她已经死了。

诚如约翰·勒卡雷在这本小说的前言中说到:这个故事在今天,明天或后天,都不会过时。而且,这个故事还会继续造就——就像我书中描述的那样,女主人公查理,她被战争撕成碎片,而交战的两个民族,却都标榜自己是正义的化身。

用不公正的方法纠正不公,用暴力对抗暴力,直到所有的无辜者都化为碎片。这才是原著《小鼓女》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曾在英国情报部门工作的约翰·勒卡雷,目睹了每一个像查理这样的无辜者们,因为战争而被迫死去。约翰·勒卡雷看似在描写巴以冲突,实则意在反战,呼吁和平。

这也是我认为,原著比电视剧格局高的地方所在……

当然在这里,我们很难去比较小说和影视剧究竟谁更胜一筹。美国电影研究家乔治·布鲁斯东说过:“一种艺术(电影),它的局限性来自活动的形象、广大的观众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另一种艺术(小说),它的局限性来自语言、人数有限的读者和个体的创作方式;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必然的。简单地说,小说拍成电影以后,将必然会变成一个和它所根据的小说完全不同的完整的艺术品。”

《女鼓手》的改编,更多地迎合了现如今大众的观赏需求,(不是艺术欣赏水平的高低)这里面有市场的因素。

因为没有观众会拒绝爱情的戏码。

就这一点来说,伊恩·麦克尤恩就非常精明了。乔·赖特在把他这本小说拍成同名电影《赎罪》后,其被认为是“由完美的原著衍生出完美的电影”。

试想一下,在伊恩·麦克尤恩设定的不同家庭成长、二战战争背景下,罗比和塞西莉亚的爱情之路也不会顺畅。门第阶级,战争局势的变化,对于这对情侣来说都是有形的枷锁。

然而伊恩·麦克尤恩却偏偏创造了妹妹布里奥妮的从中作梗这一情节,而让我们耿耿于怀。因为一个错误,导致两人这一生只有藏书室里那仅存的温情。

可以说,伊恩·麦克尤恩凭借这一故事情节的构造,足以让人对罗比和塞西莉亚的爱情不能忘怀。

……

另外,约翰·卡兰在把毛姆的《面纱》搬上大荧幕时,也把它改编成了一个让人心碎的爱情故事。

沃特在发现凯蒂出轨后,为了报复也为了重整他们的婚姻,他孤注一掷带着凯蒂来到霍乱肆虐的偏远城镇,在这里他们俩个敞开心扉日渐亲密。

然而沃特染上霍乱最终而死,凯蒂 面对旧情人的邀约,她毅然决然拒绝了。

而在小说中,沃特至死也不曾原谅凯蒂,凯蒂也不曾爱上沃特。在沃特死后,不再那么俏丽的凯蒂看到旧情人,虽然充满了鄙视,可还是在欲望的驱使下和他睡了,她轻视淫欲的自己……但最后怀有旧情人骨肉的凯蒂说:我要把女儿养大,让她成为一个自由的自立的人。我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爱她,养育她,不是为了让她将来和哪个男人睡觉,从此把这辈子依附于他。这段独白就是毛姆将凯蒂由一开始的爱慕虚荣到最终精神升华的标志。

小说重在女性精神觉醒,而电影重在刻画爱情。

从影视改编上来说,《面纱》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它更符合大众对爱情的期待。

……

换句话来说,影视创作者深知观众的胃口在哪里会被吊得最足。在观影过程中,我们的观众会不由自主的代入到角色中去,获得日常生活中很难感受到的那些替代性体验。越是悲惨的、遗憾的、残缺的,这种体验就越强烈。

古往今来所有让人铭记于心的爱情,都是悲剧。《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乱世佳人》《廊桥遗梦》《泰坦尼克号》都以悲剧收尾……

你不得不承认,当我们围观爱情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情人生生不息,但不能终成眷属。因为悲剧,比皆大欢喜更让人揪心。

这让我再次回想到《女鼓手》里,查理和约瑟夫的重逢的场景……你觉得经历了间谍风雨的两人,他们的爱情和未来在何方呢?

首发于公众号【朴晏】

 3 ) 喜欢(纯粹因为短评写不下)

真棒。 非常的冷静,古典,但情绪的张力也做到了各种极致。并且拍出了勒卡雷作品的特点:其实只是谍战,但自成体系的复杂。象一个一应俱全的小世界。 展现战争的残酷心碎到让人顿感虚无,正义罪恶爱欲的界限,又模糊到让人三观尽覆。和血海深仇的世代杀戮相比,男欢女爱不值一提。但踏入冤冤相报的死局,起因却是因为爱情。 女主没有真正的信仰,是以代表了最感性的局外人视角。结局算he吧。。因为班底优秀,一个很容易拍得狗血的故事基本避免了狗血感,有几幕几近震撼,推荐。 虽然女主长得不惊艳,但表演细腻,准确。将一个富于幻想的机灵小演员惊心动魄的间谍之旅演的丝丝入扣。朴赞郁让人服气,在异国他乡的故事里,完美融入了自己的特质。 镜头考究,很喜欢色调与构图。

 4 ) “你可以让一个四川人去尝尝本帮菜,但他内心深处属于火锅”

我起了一个很烂的标题 好比一些家常俚语 长辈智慧 而且其实这篇短评也主要是解惑该剧挂在其间的部分差评 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同标题一样我想要表达这部剧的表达不是“直接” 戏中戏 谍中谍 尔虞我诈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台词考究 字字珠玑 这就是“不直接”而最烧脑的地下工作即便展开成画卷让观众上帝视角来观看依然需要保有其原本的内核本味 这也是我看了这么多差评以后并不奇怪有些观众为什么会写出这些确实真实感受的影评 但真的就“真实”或者客观吗? 6集mini剧的亮点和脉络我不可能再比其优秀的本身还能精练简洁了 所以这里不讨论剧情以及剧透 但以下观点也许能让你从侧面有所启发从而去欣赏这部剧:

1.我们可以评价任何我们想评价的 发声的权利毋庸置疑 骚话说的也好啊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是故诸如“你行你上”的逻辑必然站不住脚 但在这个逻辑观中 有些东西是被忽略了的即“你可以评价,但你的评价真有见地吗?” 呐 比如我如果抛给你这么一个问题:“你是否是有神论者” 一般的思维惯性再结合自身答案常见回答是“是”或“不是” 这里有极少部分的人跳出了问题诱导的框架且更为坚定和富有逻辑思维的回答“我是不可知论者” 所以是有第三解的 这个宇宙没有证据表明不能存在神和神迹 但你也不能找出证据 神真的存在或存在过 但在时间这个尺度上 我也不能保证不能论证以上两点 所以我严谨.那么好 很多人说这剧拍的节奏慢 是槽点一 还有一位睿智的观众说 剧情渣不真实 地下工作不应该是这么干的..其实这就很简单了 你我都没有经历过真实的猫捉老鼠 你的评价怎么就极化了呢?你更应该是个不可知论者而不是没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却站队其一并声称自己对的人。

2.那很多吐槽节奏慢的,这该怎么洗?呐 这里有这么个理解方式,其一“节奏慢”比较笼统 但剧中很多高潮的体现以不同方式展现的 力度也不一样 这个力度你可以理解为“时间” 有些镜头 有些台词 有些情绪 爆发出来的时候那节奏可不慢 所以我推测这是很多人对类型片的“不理解” 喜剧是让人笑的 是没错 但中国人有个说法“红白喜事”婚事丧事皆是喜事 所以喜剧让人笑也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实现或者不同方式去理解 故谍战也好动作片也好 不真是要 拳拳到肉 集集见血 变态之所以是变态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少” 所以哪怕是恐怖分子 他的诉求也不大可能积郁深处而不表达 飚文戏有困惑会摇摆 这都是基本的“人态”这样反而更入戏更入世 所以大多数人觉得洞幽秘境 曲径辗转 千回百转的闷骚剧不是故意的催眠的么?然 最关键的一点我需要绕回去的是 这是一部风格鲜明指向剧 把你催眠了 说明你和他 脾胃不和 我一个四川人我尝尝齁甜的本帮菜就算了 你指望我会爱上他从而放弃火锅吗? 审美是有差异化的 品味也是..这里不是用“高低”界定 我说的品味就是 取向差异..这部剧是拍给想看且能看他的人嘀(充要关系) 别的不说 最终集近结尾处的Kurtz和Charlie“Khalil would have gone on to become so much more than a terrorist”结合前剧情你能读出其中多层意义么? 好了 水墨的精髓在于 墨跃纸上 留白于心.

 5 ) 即便是一部英剧,朴赞郁依然可以融入独特的影像风格!

文章属于红颜秀影原创,禁止抄袭

即便是一部英剧,朴赞郁依然可以融入独特的影像风格!

2018年已经到了末尾,

美剧英剧也几乎是该回归的回归,该推出的新剧也差不多都展现在了荧幕之上。

今年回归的优质剧集有《堕落街传奇》第二季、《西部世界》第二季、《美国恐怖故事》第八季等等,

而新推出的迷你剧集也有奥斯卡影后石头姐的《疯子》和艾米丽的《利器》,

今年的新剧可以不论是从大荧幕演员回归小荧幕,剧情和题材上的扩展延伸,以及社会性、人性的深度挖掘,还有场面和特效的打造,都做到了一定高度。

而年末,红颜秀影仍然还在等待回归的就是网飞收官大剧《毒枭》,

本以为今年各大电视台攒在手中放大招的新剧都已经播出的差不多了,

没想到在11月初AMC电视台,竟然联手韩国当代最重要的导演之一朴赞郁,以及“瑞典最性感男子”大E共同打造了一部“英国版《S.戒》”——《女鼓手》

《女鼓手》根据英国著名间谍小说家约翰勒卡雷所著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

他的《夜班经理》、《柏林谍影》、《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也曾被多次改编后在大小荧幕上播出。

《女鼓手》的故事设定在1970年代后期中东局势日益紧张的背景下,

年轻女演员Charlie在希腊度假时结识了一位迷人有趣的陌生男人Becker,

后者是一位以色列情报官员,将她带进了一场复杂、高风险的密谋中。

朴赞郁过去曾执导过多部优秀的电影作品,

像《小姐》、《亲切的金子》、《斯托克》这样类型的作品,朴赞郁的电影风格也自成一派到了极致,

比如深刻、严肃和残酷的题材,阴郁隔阂、咄咄逼人的气氛下,却能给我们说出一个摧枯拉朽的故事,

男女主角往往也是社会边缘人,但他们却有惊人的隐藏特质,能在关键时刻给我们带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故事,

比如《斯托克》里前期阴郁冷静,后期沉稳反杀杀手叔叔的少女斯托克;

比如《亲切的金子》里前期锒铛入狱,后来一步步复仇的金子姑娘,

亦或是《小姐》里开始心有戚戚焉的侍女和单纯无知的小姐一步步智慧又情欲的爱情的发展。

然而说到女间谍和复古题材的影视剧集,

大家第一反应是不是和红颜秀影一样会联想到,咱们国产电影的骄傲之作《S.戒》,

而这次朴赞郁首次进军小荧幕、并且跨文化执导英剧的作品就既保留了他以往的电影风格,也给了我们全新的感觉。

首先剧情上,《女鼓手》是一个在希腊的英国女演员偶遇了一位性感迷人的男士,

并且被对方带入了一个神秘的间谍组织,成为女间谍的故事。

不同于朴赞郁以往主角都有丰富的经历和人性魅力、内向却有思想的人物故事;

也不像咱们东方丽人《S.戒》中王佳芝的“女鼓手”优雅端庄、细细观察又满腔热血的人物设定,

既然是《女鼓手》的西方故事,这位新晋女间谍的人物设定还是非常偏“西方大妞”的,略显得聒噪和外向。

比如第一次和男主角遇见的时候,就自信满满毫无保留的说完了自己的推测,

比如和男主角前往希腊之后,在灯光绰绰、美轮美奂的希腊古建筑前,明明是极具有氛围的时刻,却吵吵闹闹的要抽烟……

比起朴赞郁以往打造的那种外表阴郁冷静,却智慧又深沉,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能将电影推向高潮,完成一次绝妙复仇的有东方隐忍味的女主角们,

这位女鼓手还是稍显稚嫩!

但是,红颜秀影认为此次朴导可能将这个故事深度的重心,放在了男一号的身上,

总是翩翩风度、明明对你说真话,却又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高大英俊又神秘

虽然少了些朴赞郁曾导过电影中高大阴霾的东方男主角的阴沉感,但也多了一份西方高大男主角的英伦绅士特质。

总的来说,朴赞郁在剧情和人物的设定上,是将东西方的风格结合的恰到好处的,

很微妙的达到了一个东西方观众都能理解且接受的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女鼓手》中,朴赞郁依旧能将自己那悠长神秘、又极具天才特色的影像风格发挥到极致。

即使这是一部小荧幕作品,即使这是朴赞郁跨文化打造的英剧,

但是那一串镜头依旧是朴赞郁的调度风格,明明是极其鲜艳的配色,比如红色的衬衫和墨绿色的夹克,丰腴壮实的身材,一条紧身的姜黄色连衣裙,

但是朴赞郁一连串低缓流畅的长镜头,以及高配色、低饱和度,却能营造出一种大胆却高级的高级感。

一开场,是一个温馨的犹太家庭的日常,但这温馨里也裹藏着一种压抑感和不正常,

爸爸陪孩子在房间里玩耍,忽然听到一阵敲门声,

来者是一个笑容美丽的年轻姑娘,声称自己给保姆送东西,父亲将东西拿进房间之后,便出门招待幼儿园校车。

依旧是朴赞郁式诡异、直接又富有美感的镜头调度,

比如以第一视角的镜头直直对着年轻女孩的脸、大腿、穿着靴子的小腿,营造一种打探感、窥探感,

同时整个画面只有漂亮女孩年轻活泼的脸,因为过于放大,还造成了一种恐惧和陌生感,烘托了气氛,

并且女孩坐在车驾驶透过胳膊偷窥主人家的画面,也无比的怪诞诡异,却也有一种神秘之美感。

再接下来平凡的三秒钟中,故事中不停地出现钟表、诡异的滴答声、屋内儿童欢快却无声的玩耍,闪回的画面,

以上细节都告诉我们,似乎有大事要发生,

果不其然,下一秒,爆发降临!

即使是小荧幕,即使是一个跨文化的故事,

但倔强的朴赞郁既然能融入进他克制内敛的独特东方风格,

以及朴赞郁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构图和色彩玩转,明明是鲜艳的色彩,却充斥着一种遥远复古的质感;

第一视角镜头、长镜头无缝拼接带给我们“朴赞郁”式的节奏感。

一流的音乐品味,处于冷战时期的大格局故事设定,惊艳复古却高级的服道化,

即使这是相对通俗化、为了剧情的连接性和电视时长必须抛掉一部分浸入感和自我风格的电视剧,

朴赞郁仍能在《女鼓手》中融入自己强烈的影像风格,

与其说《女鼓手》是一部复古间谍题材的剧情片,更不如抛开它并不新颖的剧情,说它是极具朴赞郁作者特色的艺术品!

- END -

往期文章回顾

豆瓣9.0,“中二”使我快乐!

单集9.6分,用“萝莉”拯救《行尸走肉》,靠谱!

好莱坞真人版《进击的巨人》,能对得起这部人气IP吗?

烂番茄98%,朱莉娅·罗伯茨的小荧幕首秀!

萝莉即是正义,纯属谣传!

 6 ) 朴赞郁的爱情定格美学

女主演Florence是朴赞郁一贯的取向,一如《斯托克》的Mia、《分手》的汤唯,她们长着干燥的、有棱角的脸,不太像剧情片的女主角,但到了最后总是自己的主角。

朴导这剧拍得和他以往的电影水准一致,包括选角、布景、人物的暗流涌动,也包括多种类型片的杂糅,和时显冗长、稍一走神又会错过重要信息的节奏(尤其是对片名中drummer的解释,由老绅士喂鸡时漫不经心地说出,这很英国间谍片)(但剧冷至少一半要归咎于这片名真不抓人)。

总之无论推理片还是谍战剧,节奏都按文艺片来。于是《女鼓手》E01-05讲女主的成长,一整部电影的剧情量怼到E06。看到众人整齐划一地对表时想明明可以浓缩成电影,但看到最后隔花又见Gadi,那一刻的我心理活动如下:

要不是等了6个1小时之久等到的这一幕,我绝不会原谅病态的朴赞郁。

因为他更赞赏的爱情,分明是Charlie与Khalil短短两次相处就产生的那一种啊!

· 陡峭、无因、出格,美就美在需要靠死亡在高潮瞬间完成定格。

· 哦,还有其中至少一方得是杀人犯。

想起某本正经民族学著作写女真族青年男女有「在相爱最深时跑到山上殉情」的定格传统。

朴赞郁大概也这样想:最美的部分我都拍出来了,最圆满的结局是真不咋想拍。

反正《分手的决心》里就这么操作了。

 短评

所有因为pugh的颜值或者身材弃掉的,你们都活该看不到精彩的地方。四哥某种程度上被pugh妹子碾压了,戏份本身不对等很难说到底是演员问题还是导演问题,但对手戏肯定是彼此的。六集不长不短讲得刚刚好,虽然terror的部分太想当然也经不起推敲,但很久没看到这种气质的剧作。gadi沉默寡言但说的都是真的,而她也在最后意识到了他是真的。

9分钟前
  • 時錐
  • 力荐

美术上下足功夫,但情节真是寡淡,第一集两条线都提不起兴趣

13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色戒呗。在角色的陈述中回溯现场,我喜欢这个调调。但女主角的长相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去希腊度假的女演员】,不敢相信她是96年出生的,像一只断了腿的鹿。珊农贴了胡子完全认不出来了。剧情过于沉闷了,一集比一集难熬。

16分钟前
  • Syfannn
  • 还行

不落俗套、慢热但别致的一部谍战剧。把一个一流演技、三线境况,充斥臆想人生经历的小演员,卷入一场巨大谍战。这样清奇的框架,本身已经能衍生很多与众不同的剧情和人设冲突。场景和服饰异常多彩考究,视觉上舒缓了谍战本身的一部分紧张,让人很愉快地观赏。节奏张弛有加,恰到好处,剪辑也大赞。

18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朴赞郁拍的人物特别漂亮,美术上做足了功夫,情节上紧凑一点可能会更好。这种主题对比《色戒》会有伤害。[B]

19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开头第一个镜头非常惊艳,色彩在剧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在电视剧里如此大胆运用色彩的导演我还没有见过,毕竟这是风格化的东西,而电视剧则是相对通俗的艺术。这也许是朴赞郁作为一个作者型导演最后的倔强。(我猜的)大导演拍电视剧的场面调度能力绰绰有余,怎么夸都不为过。

22分钟前
  • 平底鞋的情怀
  • 力荐

女主角太惊人了。22岁。不靠脸蛋不靠身材全凭演技。什么朴赞郁什么调度色彩构图霍珀风全都靠边等等先。想给女孩一个大大的拥抱。

23分钟前
  • 托尼饿得慢
  • 力荐

缓慢地推进,色彩浓郁,稳定又慢热。

28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挺不喜欢这种过分控制的美学风格,虽然里面的现代建筑实在太美了。勒卡雷频繁地关于伪装和站队的追问也第一次让我有些不耐烦。但最后那场戏太惊人了,所有夸张的戏剧编织和戏中戏好像都在铺垫这一刻,这个女演员假戏真做、情不自禁的时刻,那种几乎已经相信又立刻被迫放弃的绝望感,简直夺走了我的呼吸。

33分钟前
  • 57
  • 推荐

英剧的节奏的确要比美剧缓慢,但最终发现它的优雅迷人,润物细无声啊。美剧擅长快节奏,光怪陆离(真探除外)。导演却是朴赞郁!女主要是身材像男主们,可以五星了。

35分钟前
  • 恶鸟
  • 推荐

开场时总觉有些慢热,直到最后再次被朴赞郁所折服。剧情将线索层层相叠最终汇聚成约翰·勒·卡雷所架构的庞大计划。诡异的冷色调之下,五彩斑斓的装饰和布景都覆上一层抑郁的色彩,折射着冷战背景和巴以冲突下的仇恨与悲伤。广角镜头外圈的畸变和边角虚化的拉伸,正如同片中虚实交汇,模糊了现实和故事边界。快速交织的剪辑,角色身份的重叠与呼唤,也令观众迷失在真假不分的谎言和真相之中。谁又不想和平,但和平从来就是无解的疑难。结尾随着音乐的逐渐升华,《慕尼黑》般的片段再现,小鼓女敲响战鼓,士兵们皆为信仰所战。镜头的快速推拉,移动,变焦,无疑是朴式风格和谍战剧情完美融合的体现。这就是一部6个小时的电影,所有的铺垫都是为最后一刻高潮的爆破。在烈焰与尘土褪去后,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硝烟后的人物们的真实自我又究竟是什么。

37分钟前
  • MR.Charles
  • 力荐

男主角真好,热爱环保,在撩女主都不忘捡垃圾!

41分钟前
  • 林间小空地
  • 推荐

虽然残酷,但我相信这个故事。很多评论里说是英国版《色戒》,这是个糟糕的比喻。不是。

43分钟前
  • 力荐

完全就是英剧版《色戒》的感觉,风格一如既往的朴赞郁,杂糅了阴谋与情欲的冷硬派谍战剧。作为导演的朴赞郁完全是按照自己独特的电影美学来拍摄这部剧,所以整部剧集中对色彩构图、光影运用乃至演员的站位完全就是电影级的水准,复古又迷人。不过剧情稍显沉闷,没看过原著追得很费劲。

47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

巴以冲突版《色戒》?E大演王力宏那个角色吗?

48分钟前
  • 陈小睡
  • 推荐

太棒了!尤其是刚开始的那一连串镜头朴赞郁的调度牛逼!E大自带忧郁气质演这种神秘间谍的角色非常抓人!而且剧情也很引人入胜,唯一的不足是女主真的太聒噪了,设定略显烦人

52分钟前
  • 阿五
  • 力荐

直到爆炸的序幕太赞了,视听语言真是精致。因为有倒计时,抓住了各种钟表刻度。不断加快的钟表声和击打墙壁的棒球,都成了节奏的一部分。和《斯托克》一样,朴赞郁还是很愿意强调黄色。音乐品味一流。故事格局也挺大,有真实与舞台两个空间,在出字幕的段落和正片中都有高处俯瞰镜头。人,好像就是棋子。

55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巴以对抗,尤其是前几集在爱琴海边上演的人生舞台非常让我想起福尔斯的Magus。前半布局和入戏吸引,结尾略感乏力。讽刺的是政治都是目标崇高手段肮脏没有一方干净所以到最后站队并无高下靠得住的只有一个情字吗?佩服选景的人,好多建筑复古摩登、楼梯构图超赞。没有看过Michael演话剧,不过这个剧的他的看上去就像演话剧。丰满偏胖的女主造型多变,在影坛美女中蛮特别的。有一点很奇怪,如今电视剧日益电影化,本剧虽然表现手法很电影但不知用的啥摄像机画面质感谜之廉价,不太好。

59分钟前
  • paradiso
  • 推荐

沉浸感不足,总是隔着一层薄膜。导演年轻的时候没长时间异国留学生活,想跨文化做电影真是太难了

1小时前
  • ZX
  • 还行

情节精彩,女主角表演极为出色

1小时前
  • newlight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