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

已完结

主演:TK·卡特,坎蒂·亚历山大,肖恩·尼尔森,克拉克·彼得斯,格伦·普拉默,Toy Connor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街角 剧照 NO.1街角 剧照 NO.2街角 剧照 NO.3街角 剧照 NO.4街角 剧照 NO.5街角 剧照 NO.6街角 剧照 NO.13街角 剧照 NO.14街角 剧照 NO.15街角 剧照 NO.16街角 剧照 NO.17街角 剧照 NO.18街角 剧照 NO.19街角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观后

一般而言,喜剧电影是轻快、活泼、热情、幽默的。这种色彩、情调与倾向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它固然反映人性的弱点,但它反映的是人性中的轻微的普遍的弱点,而不是人性中的暗黑可怕难以克服的部分;第二它表现的方式是嘲讽,但会是带着宽容、体贴与希望的嘲讽,是充满信心的幽默,而不是怀着巨大忧患、愤怒甚至绝望的揭露、批判与攻击。喜剧电影一般是在告诉观众:哦,是的,我们总有着可笑的毛病,但我们总是是可爱的,也是可以克服自己的问题的。因此,观众总是带着微笑与对周围人的善意离开影院的。

喜剧电影一般都是轻喜剧。即使是《虎口脱险》这样表现与纳粹德国斗争的电影,它依然是轻快、活泼的,甚至里面的纳粹分子都没有引起观众的警惕与愤恨,我们对他们是蔑视。这种蔑视敌人,将他们塑造成为小丑的手法在潘长江的《举起手来》中,就大大过了火,日本鬼子全能成了低能、愚笨、任人捉弄的角色。

但喜剧电影并非不可以展现深刻的批判性。像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城市之光》对工业化施加给工人的巨大压迫,扭曲人性的揭露;《淘金记》里对底层小人物贫苦生活的展示;《大独裁者》对狂妄、冷酷、虚荣的希特勒的刻画;其深刻性与严肃性是空前的。这是至今喜剧电影思想性的最高峰。观众依然会笑,然而是带着沉甸甸的怜悯与冷峻的警惕走出影院的。由于它的重量大、质量高,这样的电影一旦看了,就难以抛诸脑后。

可是,卓别林只有一位,他是特例。喜剧电影之所以普遍是让人轻松愉悦的,是因为我们大量需要轻松愉悦。当然,它最好还是正派的,如《生活多美好》或者《街角的商店》。有意思的是,里面的男主角都是詹姆斯。斯图亚特。他是美国电影明星里极少有的可称为“德艺双馨”的谦谦君子,而且还是二战战争英雄,家世、道德、风度、才能、成就都无可挑剔,几乎是完人。我也很喜欢《街角的商店》的导演刘别谦,他的电影高雅、风趣、幽默,充满文化与智性上的美感,那种机智的轻松往往带着犀利的一瞥,非常具有观赏性,且令人回味。德国喜剧奖以他命名不是没有理由的。

《街角的商店》布景极简单,主要是商店内部与商店门口,然后是咖啡店,然后是医院,人物就是六七个商店人员:老板、五位店员、一位收款员、一个机灵的跑腿的半大孩子。故事是一个笔友约会的爱情故事。可以与据此翻拍的《电子情书》对比;会发觉在编织故事的技巧上,在对话的精彩程度上,1998年的《电子情书》大大逊色于1940年的《街角的商店》。刘别谦的这部电影里充满了高速、高频的闪烁着智慧闪光的对白,这些高度戏剧性的对白每一句都在起作用:在推动剧情,在塑造人物个性,在制造故事张力。七个人物,每个都是鲜活的富有喜剧性的。尤其是几位配角,鲜活极了,有趣极了。色厉内荏、自以为是又优柔寡断的老板;怂却有情有义的中年店员;浅薄无耻、自命不凡、基于溜须拍马却精虫上脑敢于给老板戴绿帽子的另一位店员;特别是机灵调皮大胆的小跑腿皮皮。他们的群戏精彩之极,其中的节奏、走位、表演非常好看、很耐欣赏。

电影的调子反映创作者对世界的认识与态度。轻快、活泼、热情、幽默,都反映出作者的自信与乐观。这是一个处在上升与进步时期的社会大部分人共有的情绪。刘别谦是很善于快速而轻轻地揭开社会与人性的一角的,因此他的喜剧实际上和严肃的正剧只有一线之隔。就是在《街角的商店》里,也不难看到阶层、收入差异对角色行为的重大影响,性、爱对人性的巨大冲击。只是刘别谦点到为止,他喜欢观众看得开怀大笑,心满意足。

 2 ) 笔友间的爱情

这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身为上下司的一对男女不知道彼此就是相互仰慕以久的笔友。工作中的矛盾,书信里的亲密构成了整部片子的基础。看完以后,不禁也想交个笔友,期待着发生一些什么事情。

 3 ) 只有一个刘别谦

优雅智慧与流畅应该是刘别谦电影的最大特点。归结到这部片子,我最喜欢的是配角设置的平衡与出色,尤其是皮皮与眼镜店员。皮皮救下老板之后的要挟以及对于小跑腿的使唤等等,最幽默的是眼镜店员每当遇到老板问别人诚恳意见时的唯恐避之不及。
再一个亮点是史都华高超的演技,深入骨髓,又平静沉着。

 4 ) 温馨爱情喜剧

嗯~这部电影让我爱上了刘别谦…我要给超5分!虽然对他还知之甚少~但是这部电影拯救了我对黑白电影的不喜爱~真的是位了不起的导演。

不得不承认,有些镜头、有些情景、真的只有黑白才能带你进入那种感觉…大概也只有在那个时代、那种演技才能成就那种幽默。毕竟每个时代的演技不同,人也不同,所以演绎出来的感觉千差万别。

从音乐香烟盒开始就非常带节奏啊~女主真的是个非常好的销售啊~有木有!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咳咳…我觉得我词穷了…总之从这里开始就被女主深深的折服了!真的是有颗七窍玲珑心呢~~男主看产品的眼光也很独到~总之两个文艺青年,又同时是销售小能手的人走到了一起是多么可喜可贺!

商店小铺的店主也很搞笑~前一秒很生气的教育店员,下一秒就笑脸迎客~那段真的是很好笑~~店主很可爱哦~而且店主也是推动剧情的小能手~真真的阻止了男女主相认~又适时的把男主拉回来做经理~于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戏码就出来了ଘ(੭ˊ꒳ˋ)੭✧

超级想截图这一段…但是外载字幕一直出不来~男主已经知道女主是笔友了~但是女主还不知道男主身份~男主以经理身份去探病~然后交易女主送笔友钱包,因为钱包里可以放女主照片,每次当他大开钱包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女主,是不是很弯的佛儿~深深的被这段的男主撩到了~女主觉得还是送刷礼物~最后还挣扎说我可以给你打折~😂

相互表明心迹了~还不忘确认男主是不是罗圈腿~真的是没sei了~

这是一部喜剧,但却十分温暖人心。这是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但也有你的职场生活,简单温馨,又复杂痛苦。

P.S. 强烈建议把段子当幽默的人看看这部电影…学习一下什么叫幽默风趣!

最后放一张~我最喜欢的片段,这个场景真的太对我胃口了~男主帅~女主美~各怀鬼胎一本正经的看书😜

 5 ) 《街角的商店》8.5

许多年以后,面对《迷魂记》男主的选角难题,希区柯克将会在拒绝的边缘犹疑好几次,才最终不情不愿地继续与詹姆斯·斯图尔特合作。总而言之一句话,他嫌弃他上了年纪。

当年写《迷魂记》影评,查阅资料至此,我也于是停下来随希胖一起,回想起这个男人曾经的风华正茂。

在成为那个彪炳影史的「被悬挂着的男人」之前,当年尚算初出茅庐的詹姆斯·斯图尔特站在布达佩斯街角的杂货店里,例行地检视着店铺陈列,他漫不经心的思绪,一半是怎么向老板提起升职加薪,一半是刚收到的,那个不知名女孩的信。

这时候门口铃铛作响,他起身迎向风风火火闯进来的那个女孩。

这世界上有很多街角,街角有很多杂货店,她却偏偏走进了他的这一家。有关以后的一切爱与吵闹,当时他们还都不知道。

「在古代,我们不短信,不网聊,不漂洋过海,不被堵在路上,如果我想你,就翻过两座山走五里路,去牵你的手。」

基于距离的等待,基于等待的独处,基于独处的日日思君不见君,在这些胡思乱想的隙罅,才好酝酿出芳香。

所以后来的《电子情书》被讥笑成东施效颦的拙劣仿作,罪不在诺拉·艾芙隆或汤姆·汉克斯。只是1998年的影迷走出影院,摇摇头怀念起刘别谦时,怕也想不到过不了多久,会有各种即时通讯的IM,所有本可以百转千回的,到时候全都碾碎在已读已阅里。

也所以曾经吉恩·凯利淋上一场雨,哪怕高烧到迷糊都能一镜到底纵情歌舞,后来瑞恩·高斯林与心仪的人儿走在魔幻时刻的山坡上,已经如此天公作美啦,却也只敢攀上电线杆羞答答地转上一圈。

后来的年轻人们谈起恋爱,不必写信,不必舞蹈,该有多可惜。

20210715

 6 ) 笔记(2021.11.27)

圣诞电影!(现在看略微太早了一点。)这个戏剧改编的故事有一种特别动人的拒绝营造悬念的方式,让我们和人物很快但很温柔地知道一切;同样所谓“大俗”的情节,这难道不比《煤气灯下》之类的处理好了太多?当然,与此同时,节奏极为完美,伏笔丰富而得当,摄影(一如既往)无懈可击。餐厅和床边的两个场景(后者略有一丝恶意)不必多说[1]。结尾前关灯之美被尼古拉斯·雷复制进了《高于生活》。我想过在储物柜前一场对话后她还没有明白的时候以两人出门走进雪中作为含蓄的结尾,但我意识到那是浪漫主义的做法;而电影的这个结尾其实更怪,更布莱希特。自始至终,叙述都在讨论评价之困难,方式直露得可爱而奇怪,而核心处其实接近了卡森·麦卡勒斯的优雅和沉郁。我们可以说,这部电影比《公民凯恩》更为现代。

又及:饰演女主角的演员(像这个角色本身一样)有忧郁脆弱的倾向,后来生活大起大落,遭受一连串苦难后在50岁自杀。

A-

[1] 某人指出戈达尔《电影史》中提及了床边的一个镜头;我已经不记得了。

 短评

第一部刘别谦,和我预期差很多,明明应该是我会中意的相杀相爱的RomCom,但看下来不太戳我。尤其结尾男主依然在逗趣女主,要不是是斯图尔特,正常女性被他这样当傻子玩儿肯定就打起来了!《电子情书》像是借了一个设定,翻拍改动还挺多的,除了互相不对付但为云笔友之外,几乎像两个故事了。

4分钟前
  • 透明春光
  • 还行

戏剧反讽运用的范本。适合圣诞节观看。★★★★★

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太温馨了,温馨得不像话。

11分钟前
  • 金刚大笑
  • 推荐

刘别谦老喜欢安娜卡列尼娜的闹

14分钟前
  • 薇拉在场
  • 还行

本片女主一直处于被观众与男性角色欣赏的对象,后半段的主要"笑点"来自在信息量不对等情况下男主对女主情感和精神的操控,承载女性浪漫幻想的八音盒也最终被转向皮夹,即便影片中的连珠妙语("barks""intellectual/lighter""house/planet")多半由女主发出,也无法完全挽回由纯然男权视角带来的不适感.

17分钟前
  • JeffLivorno
  • 还行

原来《电子情书》是模仿自本片,且拍得要高明许多,汤姆汉克斯的魅力完全被詹姆斯斯图尔特给比下去了。一连看了几部他主演的电影我发现自己真的快爱上这个温文尔雅善良而有点冷幽默的美国青年了。刘别谦很像是电影界中的毛姆,精于人情世故。

18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我得想想……为什么我觉得这个片子本质上就是霸道总裁爱上我呢……

21分钟前
  • 猫猫
  • 还行

第一次觉得James Stewart这么帅啊这么帅,又高又清瘦又绅士。故事也很甜,笑料百出。

24分钟前
  • 林药
  • 力荐

之前看《电子情书》只是觉得一般而已,看了这部,想摇着诺拉艾芙隆的肩膀问问她为什么能把这么这么有趣的故事拍得那么那么无聊……

28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现实中为什么没有在一起。他俩的几大段对话真是太有趣了。我知道而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该怎样让你知道呢。。想点破又不点破。。这个抖M。。

29分钟前
  • vivi
  • 推荐

谁翻译的字幕!!周正龙、郭敬明都钻出来啦!!哈哈,太搞了

34分钟前
  • 24格
  • 推荐

“五零至七零年代,刘别谦本不是我特别最爱之一。但时至今日,他的地位要大大提升。他已经排进个人电影史上最伟大电影人之列。我认为这是由于自己在三十一岁以前对于他的生活和人性感触还不能像今天体会得这么深入的缘故。 …… 《街角的商店》,今天来看,顶级拔尖之优秀!实属整个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电影之一! ”——博格丹诺维奇

35分钟前
  • 赱馬觀♣
  • 力荐

为了追史都华误入的,看完才发觉《电子情书》原来是扒这里。看老片如同搞影史知识考古学,一不小心就发现各种熟悉的老梗早就被玩遍。

39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我的天啊Jimmy这个高高瘦瘦的冷幽默青年超可爱的!苏小姐也超可爱!这两个人怎么可以这么可爱我要爆炸了!

40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8.8;命中注定的结果就是,无论在哪个世界里都要爱上

45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幽默之余居然可以如此温暖!我爱死了!!

48分钟前
  • bayer04
  • 力荐

An old male and an old female,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Just so so.

51分钟前
  • Vini_Kazma
  • 还行

1.再一次领略刘别谦式笔触,优雅、幽默、戏谑与温情调配得匀称而熨帖。2.配角塑造与表演均无懈可击,詹姆斯·斯图尔特与玛格里特·苏利文则堪称完美情侣档,两人在戏外的故事更精彩。3.形式与内容的双重反讽,柏拉图普希金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永恒鸿沟。4.香烟八音盒作为表里不一的象征母题。(8.5/10)

5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现在一切见网友的电影都没有这部刘别谦的见笔友的好玩

55分钟前
  • tomshiwo
  • 力荐

笔友加熟悉的陌生人两点被电子情书吸收放大,它也的确是里面最特别、可延展的一条线。但本片强调的是shop,是小店里的这群人,不求层次丰富,但求剔透玲珑,不用担心生活的泥泞降临这故事。唯最后离婚的老板招徕新伙计共享圣诞晚餐一笔,无意间触碰到节日的残忍。

56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