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光奏鸣曲

HD中字

主演:陈湘琪,东明相,温贞菱,黄采仪,游安顺,白明华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201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1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2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3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4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5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6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13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14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15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16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17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18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19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更年期——开启女性的第二春

生活

吵杂,燥热,繁琐,干涸,伴随着所有让人讨厌的,难受的感觉倾巢而出。45岁的女主人公比一般人更早的迈入了一个尴尬的时期——更年期。

病者的婆婆,青春期的女儿,久未归家的丈夫,噪杂的缝纫小作坊,所有的一切都在诉说着无奈和无处安放的情绪。和大多数家庭妇女一样,主人公过着看似忙碌却苍白和不知所谓的生活。没有激情,没有想法,没有未来,没有希望的机械般的生活。每次看到主人公流汗都感觉是像陷入沼泽一样的粘腻,像电影里面永远粘不起来的墙纸。

微醺

突如其来的失业和医院里面遇到的说不出话的男人像是一记重击和一味药引。舞蹈教学DVD则像是魔鬼的诱惑一样,不断的骚动着人心,痒痒的,热热的,有点迷幻,有些安慰。

主人公开始了梳妆,打扮,穿起高跟鞋,踮起脚,仿佛娇艳的玫瑰就要盛开一样。扭动着,抚慰着,试探着,触摸着火热的胸膛,划过肌肉的纹理,感受到男性的荷尔蒙扑面而来。所有的一切都像是带着糜烂,放肆的味道。

春天

打开门就是春天了,打开门就是火热。那就算便装也要在感受一次的男人味道,那已经破碎的婚姻,那春天的气息在开门的那一刻就要袭来了……

整个电影用了大量的象征意味的道具:电视,墙纸,门,水滴…….导演野心极大,想要刻画很多,陈湘琪的表演也有相当的水准,不失为一个好电影。

 2 ) 21世纪很难见到这样私人化的电影了

起初看《回光奏鸣曲》的原因,仅仅是陈湘琪在2014年的金马奖凭借此片击败了《归来》里的巩俐。所以不带任何预期地看了这个片子,虽不完美,但它带来的惊喜却足以让我期待钱翔导演(《蓝色大门》摄影师,导演作品目前只有两部长片一部短片)的下一部。 《回光奏鸣曲》并不是一部歌舞片,它的所有内容几乎都可以对位到许鞍华的《女人四十》,两部电影集中展现中年一个女性所面对的人生困境,而后者采用了类型片形式和戏剧化的手法演绎了人生的温存和悲凉;《回光奏鸣曲》则截然相反,这也正是它的迷人之处,高度专注的人物状态和极度私人的作者表达让它显得缓慢但是不闷,所谓专注,通俗来说就是视角的统一性,具体体现为每一场戏都保证了主角阿玲视角的存在。 这种统一性必然会带来其它人物的信息交代不完整:女儿和阿玲的矛盾、阿玲的丈夫在上海的经历、受眼伤的男病人发生的意外以及他为什么没有亲人看护?这些问题虽然没有明确交代,但它们存在的本身都是合理的,就像现实中我们也未必能弄清每件事的缘由,并且它们也达到了丰富主角阿玲的效果。 假设诸多旁枝末节都得以一一呈现,观众对于主人公的情感则会产生断裂,再加上这么慢的节奏,如果不能沉浸,一定会感到沉闷无比,看不进去。 而关于视角,全片采取了三种视角:客观视角、主观视角和偷窥视角,一般类型片都以客观视角为主体,而本片很少的客观视角仅仅用于必要的服务叙事,而大量的主观镜头使观众与角色共情并且和镜头的晃动形成风格上的互动。 偷窥视角基本集中在室内,而室内场景表现阿玲和自己独处的状态,这是非常个人和私密的,所以这个时候导演强调了摄影机的存在和观众作为窥视者的存在。 阿玲的所有困境在前30分钟全部交代给了观众:和女儿的隔阂、在上海的丈夫永远打不通的电话、住院的婆婆、下岗面临失业(这场戏是唯一有点拔高主题的地方)等等,这些困境被外化成了一个具有象征性的意象:家里的门,这个表意非常明显,但它对于主题十分重要所以不能不提。 门一共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女儿离家,这一场铺垫了门容易卡住打不开的客观设定,阿玲无法打开门正在打电话叫人时,女儿连推带踢地还是打开了,接着镜头切到门外远处一栋相对的楼(偷窥视角),远景拍阿玲疑惑地关上门。 第二次出现是阿玲化了妆,穿上了花哨的裙子,踩上了高跟鞋出门(心态好转),这个时候视角跟门第一次出现是同一个机位,不同的是门顺利地打开了,由此可知,门确实是阿玲内心状态的隐喻。然而这场戏之后出现了本片的一大问题:阿玲看到快餐店里的女儿和其男友,这里的过分巧合和戏剧感是跟全片现实主义基调不相符的,如果出现在其他地方还只能算是小瑕疵,但是这场戏是直接推动剧情的重要转折的,以这样一种草率的方式强行扭转是有点难以接受的。 回到第三次门的出现,也是全片的高潮,这里构图是比较对称的,门边上的墙角处于视觉中心,以一个稍高的角度拍阿玲拼命想打开门,但就是无法突破,这个构图强调了无力和弱势,一阵努力之后阿玲跪倒在地开始哭泣,镜头开始晃动,强调不安和失衡,并和整体技法达到统一。当门最终被打开,暗示阿玲走出心灵危机,镜头又切到门外远景,影片结束。当然片中符号叙事也不止此一处,同样有之前毛巾和口罩的隐喻。 戛然而止的结局虽然在情绪连贯上恰到好处,但却暴露了和先前文本的一处断裂,即舞蹈的大量铺垫,阿玲无意看到同事跳舞、受到影响对舞蹈产生兴趣、在家独自练习以及打扮好自己出门(应该是要跳舞),只是这里由于意外看到女儿,这条线顺势就断掉了,这么多的铺垫观众必然会对结局产生关于舞蹈情节的期待,况且还有时不时响起的那段主旋律(有时是剧情内声音,有时是配乐),然而这个期待到最后并没有得到满足。 导演有意识地减少对白,重点想要表现阿玲的内心戏,这就要非常仰赖视听语言。像有一场医院的戏,阿玲缺乏自信面对眼疾康复的男人,她从靠窗的病床走向门口,背向窗户有一段纠结和挣扎,这时前景没有任何光源,而背景只有窗外的自然光,仅映出阿玲的轮廓而看不到她的表情,突出她的抵触情绪和不自信。 但导演对视听的掌控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娴熟,尤其是音效,很明显他很想突出声音表现人物的内心状态,但却忽略了空间逻辑,比如说明明是一个远景,但阿玲咽水的声音被刻意放到很大,这就让人非常容易出戏。 总的来说,钱翔导演是不够老练,但是可见诚意,没有给人一种浮躁之感,这也是台湾电影一直以来优于大陆电影的一点,所以在充满快节奏的21世纪,如此私人和舒缓的电影真的不多了。

 3 ) 虚幻的出口,真实的苦闷

玲子的苦闷并非毫无来由的。

面对叛逆离家的女儿、病重住院的老母亲、常年在外无法联络的丈夫,玲子在沉默的生活中踽踽独行,失语的处境是她生活的常态。
形单影只的玲子颠来倒去游走在街头,重复在家里、医院和工厂之间,有限的空间点连成一个闭环,暗合的是玲子心理上孤立无援的闭塞,无形中筑成了透明的牢笼。

伴随着困顿日常带来的无力感,还有时间流逝带来的焦虑。

直到一次更年期的宣判,让玲子做出了试图冲破牢笼找寻出口的努力。

由此,提前来临的更年期成为一个全新的节点,焕发了玲子的人生第二春。她企图通过对美、身体和性的觉醒来还原生活的色彩。

但是梦终归要醒,这簇颤颤巍巍的萤火之光被自己的女儿亲手掐灭了。一场无意的偷窥,构成了母亲与女儿的隐形竞争,甚至不需要近距离交手,仅仅是窗里窗外的观望,母亲便败下阵来,她擦掉口红,直面真实的自己——她毕竟45岁了,青春的小鸟早已消失无影踪。

被打回原形的玲子,重新回到透明的牢笼中。

曾经借由在病房陌生男子身上获取的温暖,也随着该男子眼罩的取下而幻灭。他成了玲子努力失败的确证,于是玲子继续用口罩遮住他的眼睛。
与其说是玲子不愿与之对视,不如说是她不愿被之凝视。

年久失修的门故障重重,在平日里需要借助巧力才能打开,但当耐心被耗光的那一刻,巧力无从施展,长期积在心中的压抑,终于在最后迎来了爆发。
玲子崩溃大哭,用暴力撞开了这扇门。门既作为出口的实在,也是出口的象征。这一次被暴力推开的门,不过是平日里被推开千千万万次中的一次。由此,象征也成了虚幻的象征。

因为在苦闷的生活中,什么都没有改变。

门里门外,一如往常。

 4 ) 回溯青春是一种本能

很多看过《回光奏鸣曲》的人都会说这有蔡明亮的影子,在《黑眼圈》中那个替李康生做护理的陈湘琪,此次又照顾了一个严重受伤的病人。电影末尾那个破门之前让人崩溃而又无助的长镜头,则是典型的现代主义人格困境,和《爱情万岁》长椅上七分钟的哭泣一样,是难以纾解的常态。

另一个共性是慢,绵延的心理时间几乎构成电影的全部,片中的台词极少,在30分钟之后就失去了对白。蔡明亮同样是惜字如金,他的叙事就是典型的空间与身体的叙事,在一种自我消受的虐习中达到一种浪漫主义的荒谬感。《回光奏鸣曲》同样是以阉割对白的方式走向身体刺激,再用人物的行动洞察他们的心理,失语的男人与被压抑的女人之间的故事,经由他们彼此的身体接触而达到暂时平复。在病房的场景中,围帘构成了两个独立的空间,成为女主角窥视男主角,以及避免被他人窥视的遮蔽物,也成为日常自我与真实自我的分割。影片中一次次的视觉都直观性地通往女主角的心理体验,她在擦拭男主角壮硕胸部的时刻,必然地产生了性的隐喻,最终推向她对自己身体的探视——自慰的那场戏,被导演处理为梦境,在炫光镜头和弗拉门戈音乐之间,恍如洞里春光。这是潜意识里的一种自我释放,在那样一个年龄,人都有回溯青春的一种本能。

影片从陈湘琪扮演的女主角被医生确认为更年期开始,同时她面临女儿的离开、婆婆的病重以及和丈夫的长期分居,空巢自此成为一种坐茧自缚的空间。影片里构造的她的房子,也一如蔡明亮的烂尾楼,在壁纸脱落以及生锈的水龙头之间透出一丝腐朽,它与人的麻木形成自然的呼应。《回光奏鸣曲》其实是讲述一个人生存状态的电影,陈湘琪在知晓自己进入更年期的时候,也正是从麻木中走出而步入焦虑的过程,这种焦虑让她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让她对跳舞、对漂亮的鞋子、对口红、对年轻时候的衣服,对这种种年轻女子的周遭事物重新产生了激情。至于病房里来的男病人,隐喻了她对于性的觉醒,在一种绝经后的日子里重新唤醒了身体的过程。

在电影里东明相没有一句台词,只是躺在病床上用极有限的肢体语言表达一种本能,这是被限制的身体内部的冲动,当他用力锤击床沿的节奏声过渡到室外火车的节奏声,一种巧合的视听剪辑象征了这种冲动的力量。对陈湘琪来说,更年期是一种生理的限制,派不上用场的卫生巾也只能用来拿作擦桌布,而在空间上,烂尾楼式的住宅以及病房压抑的气氛,也成就了对人物的限定——她最后可依赖的对象,也是她的丈夫也在电话中失联,几乎等于陷入无助的困境。在电影的后段,影片揭晓她的丈夫并非是在上海,而是在台北,并且有了外遇,这种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对比中,呈现了现代社会荒诞的一面。

导演钱翔有意摈弃了华丽的镜头,此次的摄影有着日常朴素的风格,用极浅的景深镜头来表述人物(心理层面)的在场/不在场,于有限空间中制造出极强的张力。一种明显的手持效果跟从戏中人物的动作与情感转变,带有一种呼吸感,是对人物情绪一种精确的捕捉。陈湘琪在影片中也只有极少的台词,尤其是在电影后段的一个小时里,她几乎处于失语的状态,这种话语上的封闭开始为电影积蓄力量(用以平衡或抵抗日常压抑的力量),导演却在背后谋划人物的出口,在电影最后的那个长镜头里,陈湘琪面对锈锁的房门,撕心裂肺地推拉撞踹,每个人都能感知这种无助和压抑的力量。当这扇门最终被打开,似乎每个人都得到了纾解,虽然这种“出口”本身是象征性的。

《回光奏鸣曲》的英文名字是EXIT,也就是“出口”,电影里的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生命冲动找寻这个出口,在抵达出口之前,他们都生活在一个巨大的茧壳之中。这是现代中年危机的一种身体化的展现,对过往的回溯在此时构成了她们自我的意义,也成为她们通往有知觉的生活的开始,这大概就是整部电影所要表达的意图。也许真正到了这个年龄的人才有最直观的体会,就像电影里的陈湘琪,她几乎是用自然主义的风格传达自己的身体语言,这种表演可以说是无懈可击,她与导演有着极高的默契,处处都精准而达意,获得Golden Horse Award的提名自然也不容置疑。

请关注台湾电影公众号[映画台湾] 微信号:YINGHUATAIWANG(没错,是有个G),我们会及时提供更多台湾电影资讯,谢谢!

 5 ) 每个人都要一首回光奏鸣曲

看完真情部落格陈湘琪的访谈马上去看了这部封后之作。

看片名特别灿烂优雅,但片子讲的是压抑的中年妇女玲子一场青春的回光返照,就像电影英文名是EXIT,寂寞是需要出口的。

生计丢了,家人异地,每天的生活就是医院服侍婆婆和一个人面对四面空墙。最直接的性欲望只能通过一个看来怪诞的方式释放。

年近五十,不如年轻活力勇敢,却又不至于老人放任夕阳。中年女子的寂寞哀愁就在还有那么口气就充满渴望地想从这种作茧自缚的死寂里唱出点青春靓丽。

电影二十分后几乎没任何对白,但就是这死寂伴随玲子各种动态才显得真实,偷擦女儿的口红,一遍遍贴掉下来的墙纸,甚至反复窥听隔壁女子荡漾的娇喘。

记得有个讲地狱的寓言,说无聊才是世界上真正的地狱。是啊,忽然觉得很适合描述玲子孤独的状态。

其实看这部电影很容易联想到同是中年危机的妈妈。

我妈刚退休,每天和一堆同样寂寞的中年妇女一起喝早茶,无论是我妈还是我们常嘲讽的广场舞大妈们,他们也想要一支自己的回光奏鸣曲,去做这个浪漫温柔的夕阳梦。希望爸妈可以快乐做些从前想做但没做的,也希望自己中年危机时有个不无聊的出口。

最后觉得陈湘琪好棒。

 6 ) 女人四十

奏鸣曲,Sonata。
第一乐章:快板乐章,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慢板,变奏曲式、复三或自由奏鸣曲式。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复三段式。
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

四十五岁,更年期女性。快乐的快板被抽掉。从不再被弄脏卫生巾的那一天开始,新的乐章开始。或许,是新的一首乐曲开始。慢板。

更年期,潮热,烦闷,头晕。身形还维持着少女的体态,远远看还是年轻的模样。只是茫然地从医院得到诊断后坐在公车靠窗的位置,模糊的街灯映出她茫然的半边脸,眼下的皮肤已然有些松弛了。

在大陆工作一直失联的丈夫,谎称上了台北却宁愿在高雄和男友鬼混也不愿意接听电话的女儿,手术后在床的妈,过时的成衣厂发了最后的薪水,和一台缝纫机。贴了壁纸边角一直卷起的房子,灯光青黄惨淡,照得屋里游魂一样的人脸色发青。

生理的,心理的,无法被排遣的烦闷,和一直抽纸却擦不完的汗,在海洋性气候的台湾。

对床的男人失去了视力,行动能力,表达能力,或许还有听力,和家人。他唯一的表达途径是受损的声带里喑哑的嘶嘶声和呻吟。如果可以用语言表达,那可能是嚎啕大哭也无法发泄的悲怆。

她为他擦拭身体,触碰他即使受伤还是充满生命力的身体。如果说从一开始带有情色欲望的意味,指掌开始接触,摩挲,交握开始,就有了彼此慰藉的神圣意味。

当他开始听得见,她回避了。他用拳头击打窗栏,那是唯一可以替代他发声的途径。从窗帘掩映的缝隙里她的背影萧索地,瘦弱地,单薄地,小心翼翼地露出小半张想要探听却不敢探听的脸。

她像游魂一样,站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中央,又像游魂一样回到医院。她用口罩蒙住自己的脸,又蒙住他的眼睛。他嘶哑着断断续续地哽咽,听起来摧人心肝一般。即使拥有语言,也不能像这样失语者的呐喊更让人不知所措。

离群索居的人,很容易失去那一点脆弱的和世界连线的线索。吃一顿快餐店的晚餐,要比划着穿上好看的衣服,坐在窗边位置迫不及待戳破珍珠奶茶的盖子。像看一个新的与己毫无关系的新世界,美丽,热闹,而陌生隔离。

垃圾收集车慢慢从远,到近。扩音器播放的音乐声,从小,到大。门一直打不开。直至音乐远去,消失。她崩溃,哭泣,暴怒,拍打。门开了,她跌坐在地上,漆黑的楼道里轻轻地回响着她的哭声。

终章,回旋曲。

任何年龄层过渡段都是如此惶惶煎熬。从孩童到青春期的惊慌失措,从少年到适婚青年的定位迷失,从青年到麻木定式的中年。找不准下一步该踩在哪里,又回忆不起到底从前的哪一步开始走错,才走到荒唐无稽的当下。

如果人生也可以是一首奏鸣曲。从四十开始,会是新的一章,吗。

想重温许鞍华的女人四十了。

 短评

是寂寞芳心,也是百年孤独。闷片在某种意义上更凸显个人的独角戏,去年金马奖上胜出巩俐赵薇拿下影后,除了它更台式,也因为那一句,很轻的电影有很重的人生。结尾戛然而止的点很好。如同英文名Exit,她哭完用力撞开困住她的门,但无人知晓空虚的人生能否寻到出口。陈湘琪某些侧脸神似李心洁与周慧敏。

10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手法刻意,陈湘琪真美,是真的美,内外一体的美。

1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女主凭借此片演技打败了巩俐拿金马就很离谱,开后门也不是这样的开法。

13分钟前
  • 阿里米米
  • 较差

能PK掉巩俐的女主角?金麻将厚颜无耻啊!

14分钟前
  • 孤鸿影
  • 较差

什么破玩意也能获奖?

18分钟前
  • a boom boom ba
  • 很差

只有沉下来看,才会进去这部电影,否则两个世界,不需要浪费时间。陈湘琪的演出,超满分。是生活的那些磨难与沉淀成就了伟大的表演。对了,不要忘了躺在病床上的那个演员,东明相。就凭东明相哭的那场戏,是可以直接拿去年金马最佳男配的,可是连个提名都没有。都是在用灵魂演出的演员,向你们致敬。

21分钟前
  • bonnnysun
  • 力荐

有興接到導演場的招待,在看完電影後立刻把一股腦兒煩惱都問了導演與主角。照錢導的說法,這部後半段的默片呈現,並非炫技,而是全片的隱文本,那便是對語言的不信任;人一說話,真實就消失了,所以女主角前半小時的所有對話,都隱含太多心機,讓她壓抑,唯有當人從語言中閉窗,人性才開始啟程。

23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一部用影像說故事的電影。聲音在其中亦佔關鍵的點題效果(例如末段垃圾車音樂是"少女的祈禱")。中年婦女的寂寞煩悶,彷彿失去定位。卻也不知從何突破。在長年束縛裡近乎枯竭的內心,其實還壓抑著某些躍動。陳湘琪演得太棒了。台詞很少,全靠眼神、情緒與肢體表演。極細膩精彩!!!

25分钟前
  • 裘笛
  • 推荐

无援的更年期中年女性,冰冷、焦躁,没有出口,在家中厂房医院设置了许多牢笼意象。声音设计是另一条线索,到了最后超长镜头的撞门声达到一种噩梦。那个男子虽然是必须,但感觉有些败笔。作为新导演,似乎没犯什么大错误,但总觉得是概念先行了,故事单薄,只能依赖陈湘琪的独力表演

29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她就像铁栅栏上的花,向阳绽放着。只不过,她是铁做的,死死地被钉在柱子上,在夜里冷却热情。

34分钟前
  • Page_Chen
  • 力荐

重头戏打死不给女主角正面脸部特写,拍那么多背影和侧面是闹哪样!拙计!

39分钟前
  • 丽花丝宝
  • 还行

比《黄金时代》的汤唯强太多,也不比《归来》的巩俐差,确实好。

42分钟前
  • 市二宫剁椒鱼头
  • 力荐

看不到脸,没有台词,剩下的只有肢体表演,可同是强调身体的演出,陈湘淇的表现尚且不如巩俐十年前那部被金马拒之门外的《爱神之手》。 很闷的电影,最可怕的不是闷,而是闷到最后什么结果也没有。

43分钟前
  • 肖发发
  • 较差

一个独居中年女人,一扇推不开的门。影片沉闷并不压抑,处处是欲望与孤独相互交缠。女人每次穿戴美艳画好了妆,来为对床的眼疾男子擦身子,却在男子睁开双眼之后不敢前去,甚至用口罩蒙上男子的双眼。节奏极其迟缓,剧情对白寥寥,充满了导演强烈的自我风格。最后高潮戏女人痛哭的长镜头非常让人困睡。

47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Exit」顾名思义,打不通的电话,推不开的门,推开门后的空寂冰冷。剧本太过单薄,几乎只是为了营造这种低气压的氛围。更年期女性的焦躁不安、晃神忧虑、燥热心烦被陈湘琪一人立了起来,再激扬的探戈伴奏曲也要被巨大的孤独无助吞噬。陈湘琪依然很美,笑起来的酒窝依然年轻可爱。

48分钟前
  • KitajimaJunko
  • 还行

结尾处,陈湘琪撞开门的那一刻,接着镜头从室内转为楼道远景,孤独落寞全都涌现出来,味道一下子就有了...其实,前半部分还挺中规中矩的...

52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台湾近年一些小众电影,喜欢选择一些阴暗的陋室,缓慢沉闷的节奏,木讷的路人甲表演方式,夹杂闽南语的对白,讲一些底层的事,大部分都是走进装逼的死胡同。

53分钟前
  • 胖胖谢景行
  • 很差

女主角正好展示何謂用生命去演戲,她的演出極之好,極有說服力。

58分钟前
  • chestnut girl
  • 推荐

蓝色大门摄影师钱翔导演处女作,陈湘琪被拍得很美,还是蔡明亮的状态。导演解读片名:青春的回光返照,三段式奏鸣曲。半小时后没一句台词,全靠缓慢肢体动作,最后数分钟长镜头破门。内地打工潮,更年期状态与心理,女性形象细致入微。忘不了摄影老本行,很多大特写和带框远景,一点点配乐来自雷光夏。

1小时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台版“女人四十”。不经意间找到了在生活中逐渐消磨掉的母亲性和女儿性,然后又在不经意间变回了失却了性别的行尸走肉。以极少的台词和极为细致的表演构建丰富的内心世界,但叙事又让人感觉缺乏连贯性。总的来看,这部处女作有点儿类似于楷书没学好就要写行书的感觉,虽然如此气韵犹在,依旧让人动容。

1小时前
  • 圆圆(二次圆)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