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遇到爱

完结

主演:任子豪,王波,李彤年,富楚迪,王小利,唐鉴军,贾舒涵,小飞龙,邵懿

类型:电视剧地区:内地语言:国语年份:2022

 剧照

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1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2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3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4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5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6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13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14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15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16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17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18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19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这样也行?

当影片的第一分钟,主角对着朋友们历数完了美国社会弊端后突然站起来旁若无人地跳出来跟观众们打招呼这一刻起,我心想完了,又来了小清新。然而三十分钟过去我意识到它连小清新也算不上,如果非要说的话,它看上去显然更像是美国版的知音。

对我来说小清新电影是:拿生活中的痛苦困境为素材再佐以文艺元素调味。艾斯伯格症也好,选美小小姐也好,十五岁怀孕生子的少女至少是个噱头吧?我忘了这种纪录片加工一般的工作当然不可能由这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幽默大师来干。他甚至没有那份心思去找一个新鲜的点,拍了这么多年电影还怕没有自己的那套吗? 只要看一眼熟悉的纽约,随便组合了一些典型就好了嘛:中年危机的大学教授因为觉得和妻子的感情已经走到了尽头,绝望之下跳楼自杀未果失去了工作开始愤世嫉俗的loser生涯;头脑简单的南方跷家小美妞无缘无故来上演同一屋檐下,并对老男人的理论所折服竟然跨越“种族”藩篱洗手为他做羹汤。有着完美胸型的南方老妈来到纽约接受波西米亚和现代艺术的洗礼,而小地方的古板男人则终于对着世界举起了彩虹旗……好一盘美国式拼贴!只可惜难道不是有点过时?像一个过度完美的假鼻子,挺拔归挺拔,在照片上总是一眼就能让人看出来。

城市和乡村的价值观对立,宗教与无神论的争辩,中年困惑和青年的迷茫,爱情和生命的意义……选取了这些大得触目惊心的命题,却用一个纯属虚构痕迹拙劣的故事搪塞过去,Woody Allen也许是过度轻信了自己的哲学,whatever works。

一部糟糕的台词剧只会让人们心怀恋慕地想起那些沉默但优美的大师片。这部戏里从头到尾都只有一个知识分子厌世者长达一个半钟头毫不有趣的喋喋不休,连CW台青春少年剧里的对话都比它有价值。

那个总能写出有趣台词的导演兼编剧哪儿去了?上一部《午夜巴塞罗那》里那种让人回味的男女攻防战式的对话未能延续下来实在令人惋惜。从主人公——愤怒中年做作的自白里唯一能看到的无非是他那些浅薄的炫耀:右翼、反上帝、怀疑论、悲观哲学、海森堡定理以及自我标榜的自嘲——“瞧,我并不是瞧不起别人,我还首先瞧不起自己呢!”

没有哪个电影里的角色这样急不可待地给自己贴一身标签跳出来,告诉大家“嘿我就是导演的代言人”,这让整个“纽约知音体故事”变成了了一场强迫别人观看的导演自渎。

无论之前如何失望,片子结尾处大家喜迎新年时主人公那段总结陈词还是把我给震惊了。太……说教,这种课本式对人生的总结陈词即使在目前国内电影里也是罕见的,如果再纵览一下经济形势和国际关系就是一篇现成的美国总统新年电视讲话稿,不过我宁愿看奥巴马的演说,他至少态度更诚恳也更风度翩翩。

假如这部糟糕的影片还没那么快被我从记忆里抛却,一定是因为片名也就是那句不断从主人公嘴里蹦出来的口头禅——whatever works,虽然这句话缺乏原创性,仅仅是顺口而已。就像田壮壮说过现在某些成功的中国导演有种"每人一个山头"的居高临下感一样,或许老Woody也认为地位也到了随心所欲地拍片都会有人捧场的份上了吧。但在拍电影这回事上“怎样都行”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行得通的,据说侯麦只给700个人拍电影,但没有人能做到只给自己拍电影,即便是Woody Allen也不行。

 2 ) 管用就好

看完《WHATEVER WORKS》,我得出一个广告式的结论:去纽约吧,你会发现自己嫁给了拥有诺贝尔级智商的老头;去纽约吧,你会发现自己有搞艺术以及睡两个男人的潜力;去纽约吧,你会发现自己终究是个同性恋……去纽约吧……
Woody Allen是真的偏爱纽约。
Woody Allen是真的偏爱运气这个话题。
从他的《罪与罚》、《赛末点》等影片通过“运气”对“常识”的道德进行骚扰的进度来看,是应该有一部宣扬古典功利主义的影片出现了。
拥有诺贝尔级智商的老头Boris在影片开始时说:我的原则就是“Whatever works”,只要你不伤害别人就好了。在这个残酷的、狗咬狗的、没有任何意义、毫无希望的混乱中你可以用任何方法找点小乐子(My story is Whatever works, as long as u don’t hurt anybody. Any way U can flich a little joy in this cruel, dog eat dog, pointless, black chaos. That’s my story)。但是也正如Boris在影片最后所说:Whatever works的前提是“不要欺骗自己”,而这需要真正的聪明才智。
所谓“Works”是你得真感觉到爽才行。比如,你就想嫁给一个拥有诺贝尔级头脑的瘸老头,尽管他不仅龟毛而且话唠;你就想同时拥有两个丈夫,尽管未来如何不能知晓;你就喜欢同性,尽管你的信仰告诉你这样做等于找死。然而你真的快活,这就够了。话说回来,“爽”是多么难得的感觉啊。之前有信仰、道德、舆论、惯性这些东西阻拦你去爽,之后又有空虚、愧疚、困惑、厌倦这些东西削减你的爽。
变聪明吧……
要不,去纽约吧……

 3 ) 这让我如何展望未来。

我没有见过一个开心的犹太人,能想到的形象都是刻板的大同小异:紧锁眉头,浓密的红色胡须和盖着地中海的小帽沿儿。他们离群索居,永远不是主流,抑郁是时刻保持的,骨子里翻腾的抑郁不是年轻人抱本朦胧诗选就能轻易模仿的。当一个犹太人跟你擦肩而过,肃杀之气袭面而来,你对他点头微笑,他给你来个苦笑。
Woody allen就是这么一个货色,生来就经受思考的苦刑。
你伤不起啊,如果一个少年在本该迷醉声色的年龄翻开了本大部头的书,他就已经走上了不归的小路,他会对超女嗤之以鼻,不信任何一种理论,充满批判的愤怒和对智力挑战的喜爱。少年在路上异常孤立,遥望着两侧匆匆的人群,平行线似的与你一同沿着时间的轴线往前行进,有时会碰到一两个过客,往往是草草聊过两句就得分手道别,少年开始孤独,想着是不是将来有一天终究要混进匆匆人群里。
电影里用entropy(熵)来说明这种不可逆的情况,既然发生了,混乱只会加剧而不会平息。如果将来我的后辈趁我不注意拿下我书架的一本李敖或是鲁迅的书,我一定会大声喝道:“你想好了吗?你确定吗?”
这部电影简直是woody allen老年时回首的一声长叹,算是半个喜剧,但我在映幕前还是看的唏嘘不已,浑身肃栗。我他妈还怎么展望未来,明早还如何起床。
Woody Allen对电影的认识从来就是文学的,延伸一下想象,叼着根烟在台灯下琢磨着自己的剧本,想法可能投影在一两个主演身上,但有时他觉得这不给力,然后开始痛苦的遣文造句,直接让演员对着观众开始大段的solo台词,玩得太写意了。
他从没有把电影当真,南方来的漂亮纯真妹子与离群索居的教授结婚,完全是精神恋爱的调调,女演员甚至得主动求爱,而且不是这一部电影,按图索骥他所有电影里女演员都会有这种与现实生活严重冲撞的桥段,从早期的annie hall到barcelona,。我也能理解,导演肯定是孤独坏了,拍个电影就由他的性子来吧。
电影里临近尾声时有一段对白我摘录在下面,allen写到这儿一定长舒一口气,痛快,终于可以开始结尾了。
I am a profound and sensitive soul with an enormous grasp of human condition.
It was inevitable you would eventually grow tired of being so grossly overmatched.
Greatness isn't easy to live with even by someone of normal intelligence.
我在这里大抵翻译一下:
我有一个敏感但又深刻的灵魂,却不得不屈服于人类的常态。不可避免的承受这种冲突带来的痛苦。与我相处甚至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易事。
话说完,他跟妹子的感情就结束了,妹子冲入滚滚红尘的同时一个伤不起的孤独角色重生了。
但是导演还是跟电影来了点希望,他提到了一个chance factor就是如果走运你还是可以遇到理解的同志,电影也就至此结束了。
如果你碰巧在上百篇影评里看到这儿的话,那就祝我好运吧!



 4 ) 透过黑框眼镜的世界

   每年总有那么几天伍迪艾伦便要让人小期待。看他今年又讲了什么故事,又在拿谁开涮。伍迪艾伦2009年新片《怎样都行》(Whatever Works),看的时候从头笑到尾。上一部《午夜巴塞罗那》,看完后总觉不过瘾,可以说是一部没有伍迪艾伦的伍迪艾伦电影。但这一部,却从头到尾充满伍迪式的调侃,揶揄,讽刺。

   喜欢看伍迪艾伦的电影,一个原因是看里面人物关系,无论多么复杂的故事,在艾伦手中总是收放自如,人物之间多么微妙的影响一两个镜头一两句台词便丝毫毕现。再一,便是看伍迪艾伦展示的生活,看他面对生活的态度,去看这个纷乱的世界被他黑框眼镜过滤后的样子。

   今年的《怎样都行》伍迪艾伦重返纽约,终于又以这座城市为背景。故事很像拍他自己。一个纽约知识分子老头(拉里戴维饰演)。曾因为婚姻破裂跳楼玩,命运只让他磕了下腿。他于是独居在纽约中,有知识做基础,多年的生活阅历推波助澜,老头早已看透那个叫做红尘的东西。平时教教小孩象棋,或者就和几个老友闲聊,说话口气基本上是见谁灭谁,看到不顺眼的就狠批一通。老头如此生活自己觉的倒也不亦乐乎,基本上就是这样的生活,等死。

   随后出现一少女,特天真,误打误撞住入老头家,老头从一开始的严重腻味到慢慢接受。女孩到底能陪着说句话,你要觉的老头是为了排解寂寞就错了,对于老头来说没什么寂寞需要排解。老头有着自己顽固坚实的世界观,那就是生活就是如此,不抱幻想。况且,女孩还能自己照顾自己,比种盆花养条狗方便很多。

   两人就这么凑合住着,后来女孩以为自己爱上了老头,这么说是因为他们后来结了婚。大概所有观众都知道,女孩其实对老头并不是爱,而是类似那种叫做习惯的心理错觉。老头对女孩爱的表示感到可笑,为她的纯洁感到生气。但接着老头忽然似有所思的说道:我打小在纽约混,你是从密西西比河那边来,通过天文学来解释,就是在这广大黑暗冷漠的宇宙里,通过一连串事件,咱俩才得以相遇。两人结婚后,女孩母亲父亲相继到来,生活又发生了变化,每个人的处境都意想不到的改变了。最后结局是各得其所,倒也乐观。

   这部电影据说伍迪艾伦在70年代就已经写好剧本。但如今看来,倒好似他专为晚年而写。剧中那个老头实际上就可以看成伍迪艾伦,只不过没由他演而已。老纽约,知识分子,和少女发生一段情感,充满生活阅历,对生活有一套自己的哲学观......这些都出现在伍迪艾伦电影和他的生活中。

   在以前的伍迪艾伦访谈中,伍迪艾伦强调过一切人与事的状态,都取决于“适时发生”。什么意思?他说:“我无比相信运气。这一点在我的所有电影里都有体现。......运气对我们生活的引导程度比我们愿意承认的要大的多。只是由于生活在一个心理分析的时代,人们倾向于不这么想。他们认为:‘我掌握着主动权’。......运气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一个让人心生畏惧的作用。”

   在这个电影中充分体现了这一小思考。拉里戴维对着少女说道:“让我告诉你爱是什么,当然,我说的也不是绝对,肯定有例外存在。但他们也只是例外,不会影响这套规律。爱这这玩意,不管别人是怎么跟你说的,它不能战胜战胜所有的东西,也不可能永恒。到了最后,年轻时的浪漫梦想会褪色成任何东西。” 而当少女逐渐成熟,找到一帅小伙打算离婚时,老头说:“宇宙都会分裂,何况你我。”

   这种想法看似悲观消极,其实不然,只有看透了生活才能有次感想。我觉的,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有一种状态是不能去说的。因为当你要去阐述一种状态时,首先你会利用生活经验去分类,先去把这人或这事‘定性’,然后再以某种态度来阐述它。这就已经定下了不公正的调子,使人看不清实质。

   其实,往往是这样的,就是说:“生活就是这个样子”。没有什么喜悲,没有什么对错,它就是呈现了这种状态。你接受也好,诅咒也罢,它就是这样。而一旦当你认识到生活的实质,你就也许会少了些乐观,但绝不会是彻底的悲观消极。好比电影片名《怎样都行》(Whatever Works)。怎样都行,因我看到了生活,爱谁谁。

   影片结尾拉里戴维的最后一句台词说:“无论你得到或是给予了什么样的快乐,不要欺骗你自己,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聪明劲。运气在人生中,占着分量比你愿意承受的要大的多。”

   让自己聪明点,如果自己实在不够聪明,就看看聪明人拍的电影也好。何况这部电影到处充满搞笑的台词,随处的讽刺,还骂人不带脏字那种。每句话后面恨不得跟着三个意思,看着很过瘾。拉里戴维比伍迪艾伦小一轮,两人都属猪。两人都是生在长在纽约的犹太人,拉里戴维编写的《宋飞正传》显示了他的喜剧天才。而他也是伍迪艾伦影迷,这次合作,算是弥补了想看到伍迪艾伦亲自演出的小遗憾。

   生活本质上是扭曲的,人往往不易一下看清。一件事物一种关系后面隐藏的东西你永远无法彻底了解。但当生活的图景被一个纽约老头黑框眼镜面上微微的弧度矫正后,便离着正常画面更近了一些。

 5 ) Woody Allen还行吧

最近接连看了一些Woody Allen的电影:《怎样都行》《安妮·霍尔》《纽约的一个雨天》。原来还看过《赛末点》,那是几年前高中的时候了。其实《怎样都行》第一次是高中毕业的暑假看的,那段时间看《西部世界》,感觉Evan Rachel Wood长得极美,于是几乎把她的电影全都看了。《怎样都行》《安妮霍尔》《纽约的一个雨天》,风格都极其相似,几乎都是一个絮絮叨叨的话痨男主,一个老头,一个中年人,一个年轻人。毫无疑问,他们不是Woody Allen自己演的,就是Woody Allen的化身。背景都是在纽约,Woody Allen的故乡。我常常把大导演之间进行比较。对于我而言,我喜欢历史,文化,看电影对于我来讲是一个了结学习历史文化的过程。因此我最喜欢看的电影,一般是历史片,或者反映现实生活的。科幻片有的我也喜欢看,但必须是有深度的,比如Ridley Scott,他擅长拍科幻片《普罗米修斯》《异形》《银翼杀手》,也擅长拍史诗片《天国王朝》《角斗士》《出埃及记》,都是我喜欢的。科幻片如果上升到哲学,审美,思辨的层次,还是很棒的。其实那些东西讨论的也是人类一直以来的哲学命题,关于自身和宇宙的思考,比如《圣经》《弗兰肯斯坦的恶魔》之类的。按照我的标准,李安则是最好的导演,主要在于他对中西方文化都十分精通,各种类型的电影都能拿的来。也许西方导演里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拍了《末代皇帝》的贝托鲁奇。武侠,科幻,历史,悬疑,家庭,情色,李安都能拿的来。清朝中叶的西域江南和北京城,90年代的台北,18世纪的英格兰,70代年初的美国,伊拉克战争,南北战争,抗日战争,他都能涉及到。想必这要做巨大的工作,大量的阅读历史,文献,资料,文学相关的作品,否则很难做到细节如此考究。李安电影的跨度真是太大了。在我眼里Woody Allen就是完全的相反面。李安几乎每部电影都寻求突破,无论在技术上,题材上,精益求精,十年磨一剑,几年才能出一个作品;Woody Allen几乎每年都有作品问世。如果说李安的作品是用心雕琢的油画杰作,Woody Allen的电影就如同小品大杂烩一样。2000之后他确实到了罗马,巴黎,巴塞罗那,伦敦,但还是几乎差不多的剧情。就我看的这三部电影,都是大量的俏皮段子大杂烩。有的话说的也确实搞笑,也确实引人深思,而且不得不说,很有纽约的地域特色,但是不停地堆砌也会使人生厌。

 6 ) 尺蠖与诺贝尔物理学奖



《怎样都行》的主角是个老头子,大概和伍迪艾伦的年龄差不多,加上片中间离效果的着力运用,让人疑心这是导演在现身说法,类似于黑泽明用《梦》总结他一生的艺术历程和对世界的看法,不过当金发美女从角落里蹦出来,就知道伍迪还在玩他的老把戏,这不过是温和的讽世小品而已。
 
美国作家艾萨克•辛格曾经写过一篇谑而不虐的绝妙短篇小说,名为《市场街的斯宾诺莎》,说的是一个数十年潜心研究斯宾诺莎伦理学的老哲学家,境况凄惨、贫病交加,但和一个老处女结合后,却尝到了人生乐趣,新婚第二天早晨,老博士感到宿疾痊瘉,精神舒畅。这位老博士和片中的鲍里斯虽然同为哲学家,但却处在两个极端,老博士皓首穷经不问世事,鲍里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老博士不近女色,鲍里斯桃色不断;老博士是生活的弃儿,鲍里斯是命运的宠儿;老博士困苦多年,在衰朽之年人生才有一抹亮色,鲍里斯的问题却是从“生活完美、精神舒畅”开始的,如果说老博士是市场街的斯宾诺莎的话,鲍里斯就是莫特街的第欧根尼。

鲍里斯本人是高知中的高知,差点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老婆是富家千金,儿子在耶鲁读书,对常人来说,一生有这样的际遇会乐得从梦里都能笑醒。鲍里斯不是常人,他自称:我是一个拥有宏大世界观的人,而我的周围却是一群微生物;他对美国的看法是:可耻的、暴力的、偏见的、无知的、性压抑的、自以为是的国家。于是他生出一套“怎样都行”的哲学,只要不伤害他人,其余的怎样都行。这不免让人联想到法国的存在主义哲学,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的主人公莫尔索最常说的两句话是“怎么样都行”和“出路是没有的”,存在主义者是看到了这个世界的荒诞和人反抗荒诞的徒劳才主张一种不抱希望的行动哲学。而鲍里斯倒没有这么高的层次,他看到了人们的愚蠢狭隘和无知无能以及这个世界的非理性,但是并不变得心如死灰冷漠处世,而是积极改变生活方式,热切的挑剔、刻薄国家、社会甚至他的国际象棋学生,无可无不可,无为无不为。他践行自己的哲学,跳楼,离婚,搬家,收留金发美女,和金发美女结婚、离婚,随即又跳楼,又找到新的女人,似乎要尝尽人生百味,这位哲学家是相当入世的。

金发美女梅乐迪为什么心甘情愿嫁给一个老头子?是因为这个老头子让她接触到了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浩瀚世界,老头子知识渊博,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见解精辟,常常一针见血的戳破各种谎言假象,和这样的神人在一起,仿佛给她的每个脑细胞都开光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大者大,无疑梅乐迪的眼界被鲍里斯扩大了无穷倍。尺蠖 、蠕虫,都是世界很小、眼界很窄的生物,这就是鲍里斯教会梅乐迪看待世人的方式,老头子把她的眼光拉升到了云端,宛如上帝一般俯瞰芸芸众生,鄙薄一切人间的蝇营狗苟。视野被极大拓展后,梅乐迪看到同龄人,就像是看到一群蠕虫一样,优越感不免油然而生,在她眼里,那些无知无识只会玩乐的年轻人真是夏虫不可语冰、蜉蝣不知四季。鲍里斯的哲学后继有人。

梅乐迪的爸妈来到鲍里斯的小屋,很有情景喜剧笑果,鲍里斯照例把他们都挖苦了一番,并有意无意的促成了他们的改变。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里,sex and city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在这个欲望之都,无人能够幸免,两个来自比较闭塞的州郡的古板人也经历了世界观的大换血,他们的世界也得到了放大,梅乐迪妈妈投身摄影艺术界并过起了三人行的生活,梅乐迪的爸爸终于出柜和男友甜甜蜜蜜。讽刺的是,这两个上了年纪的人思想的解放是由性解放触发的,刻薄的鲍里斯就是要摧毁一切假正经,让压抑多年的人找到属于自己的性福,鲍里斯的哲学功德无量。

鲍里斯洒脱旷达、百无禁忌、解放身心的哲学也遇到了挑战,像他这样脱俗的人,最为庸常狗血的剧情还是照样发生在他身边。他的优秀学生兼妻子梅乐迪出轨了,刚开始梅乐迪很能拒绝世俗诱惑,把搭讪者拒之于千里之外。但是,所谓烈女怕缠郎,她遇到了帅气的男演员的詹姆斯,和詹姆斯相处时,鲍里斯教给的一切都不能抗拒青年男女天然的相互吸引,梅乐迪用熵理论来讨论和詹姆斯的接吻感触,接下来大谈海森博格的测不准理论,所有这些物理学的高深名词都浇不灭情欲之火,两人还是自然而然的上床了。期间,梅乐迪提到她带了伟哥,显然这个年轻男人不会像年迈的鲍里斯一样需要它。事实证明,一大堆玄虚理论都比不过一具青春的肉体。鲍里斯处之泰然,放手让梅乐迪和詹姆斯结合,这符合他一贯的处世哲学,怎样都行嘛。不过,不久他第二次跳楼。他的两次跳楼基本上都和他的女人出轨有点关系,鲍里斯还是没有勘破色空,不能像中国的哲人一样脱离一切羁绊作逍遥游。

鲍里斯二次跳楼后砸到了继任女友,一个漂亮的女通灵师,通灵是属于知识之外的神秘领域,是理性无法到达的,鲍里斯无法凭借其知识诘难凌驾新女友了,收起嚣张气焰的他和通灵女相处得似乎颇为愉快。影片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每个人都得其所哉,诺贝尔物理学奖虽然无上高贵,尺蠖的世俗生活也有其价值和乐趣,总之,世界一片祥和。最后讽世者的总结陈辞温柔敦厚,伍迪•艾伦在把银幕内外的人都损了一顿后,临去抛了个媚眼,撒了个娇。

 




 短评

就控這種IQ超高的臭屁老頭~

3分钟前
  • motongg
  • 推荐

1.生活不是理论,所以生活存在着许多的运气和偶然。2.人们过着世俗的人生,妥协、屈服、逃避等等都有源于对生活的恐惧和对自身天性懦弱的自知。3.畸恋、同性恋、3P恋、婚外恋什么“恋”都具备了。4.还是絮絮叨叨,笑死我了。

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越来越反感伍迪艾伦电影里那个自命不凡废话连篇的老头。这部电影更甚,没点无奈的自省,反倒拼了老命想教育观众。一个劲冲镜头作演讲,说的全是陈词滥调。伍迪艾伦电影里最有趣的是他的自嘲和自省,是手忙脚乱的细微触动,可惜这部电影是一次处心积虑的反击,意图太明显,而且自负得只剩下说教。

11分钟前
  • 艾弗砷
  • 较差

我突然明白伍迪艾伦想告诉我们什么,那就是无论你怎么折腾,愤世嫉俗,你都拿生活没办法。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无为,听凭命运安排,毕竟,怎么都行。

13分钟前
  • mon babe
  • 推荐

原来英语世界词汇这么多的……

15分钟前
  • 邹小樱
  • 力荐

胆小的人暗自神伤,懦弱的人牢骚满腹,NB的人敢对整个世界泄愤喷口水,这个人就是Woody Allen

16分钟前
  • 皮皮鲁西西
  • 推荐

Everyone is in the process of self-discovery, through love, divorce, suicide and marriage with strange people. Whatever works.

21分钟前
  • 乔阿酥
  • 还行

Woody Allen高举旗帜,领导愤青,走向虚无。

25分钟前
  • ZCPlayer
  • 力荐

我要给五星!!!Woody再次用他独有的哲学观深深地讽刺了全宇宙中那最复杂的“爱情世界”,人们始终都不了解自己的爱情观终为哪般…

2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whatever woody allen's

32分钟前
  • noiseinside
  • 力荐

世界是由无意义的盲目机会组成的。连宇宙都正在瓦解,我们怎会永不分离?

35分钟前
  • 亚比煞
  • 还行

伍迪艾伦和杨振宁合体了。看到老男人搂着绝色的马子,真让人抓狂。人家才是萝莉控,我是什么嘛,呜呜呜,我是箩筐控。

38分钟前
  • 叶子风
  • 还行

哈。“你妈妈是女人么?”不得不说,这种老男人非常吸引我。

41分钟前
  • mixmilian
  • 推荐

伍迪拍片无非就是把他那些个招牌元素重复100遍,只是每次都会用不同的路数排列组合,这次呢,全然是TBBT+love actually嘛,小高潮不断啊笑点冰冰冷。可是从bigger picture来看整部的节奏又很妥帖,笑翻打滚继而生出的许多唏嘘与感慨,最是叫人若有所思。

45分钟前
  • woodyallen
  • 推荐

女猪脚搔头弄姿,故作清纯,让人看了真难受。

48分钟前
  • 苏更生
  • 力荐

开头boring了一些,然则后面着实欢乐。本片虽然是个老本子,但仍可看做是《午夜巴萨》主题的延续和变奏,密集吐槽。当然此片的自反很重要,所谓“打破第四面墙”。本片可获“noble prize best picture”,哈哈。如果我第一部伍迪艾伦看的是这部,我一定会爱死它的……

49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愤世嫉俗的犹太老年知识分子一厢情愿的、结构化意淫。伍迪艾伦几十年如一日、毫无任何进化的萝莉情结。继中年危机后是老年焦虑,那些长篇大论、唠逼叨的人生感悟,似乎唯有在自动送上门来的各种花痴萝莉们的仰视下才能得以畅所欲言,而永无自信、亦无兴趣从心智成熟、阅历丰富的同龄女性那里获得认同。

54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爱情本就是一念之过,可以无责任地归咎于荷尔蒙的过激反应,难以持久又总是刻意在乎对错,年龄性别时间都是横贯其中的阻碍;可是也不要忘了,爱情也总是怀有过分的包容性,在质疑左右都有爱人相拥、“她”变成“他”的同时,也可以尽情沉醉于自杀未遂遇上真爱的今宵纵乐,不如豪赌一把,反正怎样都行。

55分钟前
  • ChrisKirk
  • 推荐

去纽约吧,你会发现自己嫁给了拥有诺贝尔级大脑的老头,你会发现自己有搞艺术和同时与两个男人睡觉的潜力,你会发现自己是个同性恋……去纽约吧……

57分钟前
  • 珊瑚
  • 推荐

好像是两个伍迪·艾伦疯狂地争吵,最后却以炽热的舌吻终结,然后舔了舔嘴唇还装出一副不情愿的模样。

1小时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