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者帝国

正片

主演:细谷佳正,村瀬步,楠大典,花泽香菜,山下大辉,三木真一郎,齐藤次郎,石井康嗣,桑岛法子,武田幸史,高杉义充,大塚明夫,菅生隆之,二又一成,长谷川芳明,堀井茶渡,广濑裕也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5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尸者帝国 剧照 NO.1尸者帝国 剧照 NO.2尸者帝国 剧照 NO.3尸者帝国 剧照 NO.4尸者帝国 剧照 NO.5尸者帝国 剧照 NO.6尸者帝国 剧照 NO.13尸者帝国 剧照 NO.14尸者帝国 剧照 NO.15尸者帝国 剧照 NO.16尸者帝国 剧照 NO.17尸者帝国 剧照 NO.18尸者帝国 剧照 NO.19尸者帝国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伊藤计划傻逼

地图炮:伊藤计划整个一傻逼,不止这一部。我这里不扯他故事性奇差无比这一点。
他不就喜欢搞什么反乌托邦(harmony),然后扯一些维基上看到的哲学家语录么?貌似很有逼格,其实全是毒力撕烤。反乌托邦就更反动了,日本反乌托邦作品一贯操行,除了来自新世界,没见过例外的。
具体说说,本剧,这货说维特根斯坦错了,应该是思考先于语言,牛逼不?反对维特根斯坦啊!反对语言哲学主流!牛逼个屁啊,这么符合直觉的东西你问楼下大妈她也会这么说的“哑巴也会思考嘛”,就好像小学生都会觉得偶数比整数少一样。维他们违背直觉搞出一个语言哲学,这里面包含多少天才的努力?这孙子毒力撕烤一番就表示老子要日天了,要打倒反动学术权威了,结果屁理论基础都没有,说来说去让星期五发展了一个科大讯飞的功能,这跟语言跟意识跟灵魂有半毛钱关系。然后,这个“理论”是伊藤计划所有作品的核心。。。全盘皆low了。这要能成功反得了维,那红脖的所谓常识早就能反马了。
然后说harmony里面扯福柯,这有什么好扯的?在反乌托邦作品里面扯法左是对法左的极大污名化,这里先按下。他扯什么?就是福柯关于死亡的那一段,仿佛福柯说这话就是预见到剧中乌托邦社会一样。狗屁啊,福柯虽然喜欢说些漂亮话,但马上会解释的:他不是科幻作家,他说那话不是黑哪个二逼科幻作家脑子里意淫的乌托邦,他就是在黑当代生活,比如日本。当代生活,想死随便死,所以他根本没有哭诉资本主义求死无门。这货却理解成福柯是在预防某个大家根本没法死的乌托邦。我再说一遍,法左不是科幻作家,所以我非常不理解为什么日本人总是喜欢在他们科幻作品里面引用激进政治理论的名言,明明他们的作品就完全不涉及什么激进政治。
于是又说到乌托邦,以及为啥反乌托邦不能扯法左。日本人几乎所有反乌托邦作品都很坏:科技/歌名蓬勃发展,然后搞出一个奇葩社会,权力结构肥肠肥肠反直觉或者就直接很邪恶,激起观众本能反感。看完马上感慨:歌名,是灾难!科技,是双刃剑!人性啊,多么脆弱,又多么可贵!要守护人性,当代生活!所以大家冷静下来,爱与和平!lalala!
没有比这更白左更反动的了,法左一直黑人道主义和人性,就是这个原因。如今反乌托邦甚嚣尘上,早就是意识形态机器的一部分,时刻告诫观众:歌名=老大哥。而人性和人道主义,不意味着别的,正是法左一直批判的当代生活的化身。于是,伊藤计划引用法左对当代的批判,反过来维护当代,确实没有比这更羞辱法左的了。没错,psycopass,你也一样。这种反乌托邦小说太好写了,构思一个邪恶帝国谁不会?然后再捏造几个在其中长大,却不知为何就是能够具有当代白左价值观的亚撒西少年少女。不展开了。
历史上“反乌托邦”当然还是好的,美丽新世界最高:当代生活,本就是美丽新世界,常读常新。动物农场就应该看成讽刺小说或者政治寓言,而不是什么反乌托邦,因为所指苏联已然出现,不是某种单纯的构想。其他早期作品也都如此。而今,反乌托邦却用树极权稻草人的方式,嘲笑着歌名,一个大写的当代机智。至于你国人还能看得感慨万千的,还需加一句,您难道不知道你国自己就是极权样本吗?
这么说起来自新世界真的还算好的了:超能力的出现是进化的必然,科学家只是一个导火索,那就不能甩锅给歌名和科学,并且贵志佑介也没胡乱引用名言警句,最后,里面生物描写很exciting啊!

 2 ) 糟糕的杂糅

redjuice的人设依然漂亮,作画一流,动画整体的叙事也相当不错,下了功夫的设定也有相当的厚度,音乐十分漂亮。
“思考先于文字”的想法很有趣,蒸汽朋克、人工智能、科技伦理等等相当热门的科幻要素杂糅,各种梗也玩的不亦乐乎。科幻、动画的死忠都能在一些细节里找到很多乐趣,就算是看热闹的人也可以看的各种不明觉厉。
整部作品都带着一种准备划时代的商业大作气息。
………………
不不不,这真的不是《罪恶王冠》的影评。

简而言之,看完这部动画之后,很难不让人产生一种被骗了的感觉,让人不禁想要呐喊——“这到底是什么鬼!”
这个故事的转折、高潮和结尾都显得十分突兀和匪夷所思,就当你一脸懵逼的时候,看见故事里面的角色还一本正经一脸严肃,可以让你进入不断思考“究竟是我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我为什么要看这部动画?他们在讲什么我怎么听不懂?我是谁?”的哲学领域。
更直观一点地说,这就像是看着一部关于密室杀人案的推理小说,就当悬念逐渐拨开,剧情进入高潮的时候,侦探揭开谜底——犯人是一个气功大师,会隔山打牛的特异功能,然后他就这么杀了人。
我不想说脏字。

无论是科幻、奇幻还是推理类的作品,这些通俗作品在制造悬念与解决悬念的过程都应该是一个将不合理的结果用合理的方法逐渐推导的过程,就是因为这个过程十分神秘并且巧妙,所以才能吸引住观众的好奇心。
而《尸者帝国》完全就不是这样,它为了解决问题,采取了非常暴力的方法。最典型的就是安卓(Android)这个角色的塑造(她就叫安卓,和手机操作系统同名),这个角色很明显是引用自《未来的夏娃》中的同名角色,而那是一个机器人,吉浦康裕的《夏娃的时间》也明显有致敬那部经典的科幻小说的意思,不过《夏娃的时间》是讨论人工智能的动画,但是《尸者帝国》不是。
当曝出安卓是人工智能这个事实的时候,不是在玩梗,而是已玩脱。
因为作品已经完全失去了合理性,这个故事只是在用更加不合理的结果来诠释一个本就不合理的现象,这不会让观众觉得故事很有深度,只会让人觉得很傻。
这部作品有这很明显的主题,那便是对尸者灵魂、或是人类灵魂的思考,伊藤聪“思考先于文字,灵魂先于思考”的基本主旨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但是,它的发挥空间并不意味着足以支撑起如此混乱的杂糅要素。
当作品从“科幻”走向“魔幻”的过程中,作品的主旨就已经开始了崩塌。

惯例找人背锅。
伊藤聪?
他只写了30页设定。
编剧和监督?
这部作品的叙事和分镜都尚属上乘。
supercell?
redjuice的人设和egoist的歌都没啥大问题,redjuice的金属感和现代感很适合科幻作品的风格。
……
那么就决定是你了,圆城塔!

在续写伊藤聪的这部作品的时候,圆城塔塞了太多私货。
圆城塔也并不是没有参加过动画的编剧工作,事实上,在《space dandy》中,圆城塔负责编剧的部分也是可圈可点,所以在观看这部作品之前,虽然没有读过原作,我还是算满怀期待的。
但看这部作品的中途,我眼前一黑,仿佛看见了吉野弘幸和大河内一楼的笑容……
那两人也不是真有多糟糕,只不过看这样的作品对心脏不太好,太刺激。

少年爱的部分可以提一提,从商业上来讲,无可厚非;从考据的角度上来讲,19世纪的英国有着一股相当剧烈的女权主义、自由主义还有同性恋意识觉醒风潮,像雪莱、拜伦、王尔德乃至图灵等等带有传奇色彩的英国天才人物的同性恋往事直到如今也是充满争议,因此在这样一部蒸汽朋克风格浓郁的作品里拥有这样的要素也显得并不突兀。
更何况,在续写友人的作品的时候,圆城塔应该也对作品的主角注入了很多心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华生与星期五之间的友情应该引起了作为续写者的圆城塔的共鸣,所以两人的感情应该也影射了原作者(伊藤聪)与续写者(圆城塔)之间的友情,哦,我并不是指圆城塔本人有着同性恋倾向。
那么,据此而论,最后结局中,华生选择成为尸者与星期五相伴,也应该藏了圆城塔的私货,他这种将自身代入角色来向逝者表达怀念的想法,可以理解。
可以理解并不代表可以原谅。
作品并不是创作者一个人的东西,作品包含了创作者的一定量主观想法是正常的,但是过了度,就会让人反感了。或许圆城塔本人因为有着失去友人的经历,所以可以很简单地代入角色,但对于我们这些最广大的观众来说,移情却显得很难。
我们只会觉得莫名其妙,甚至还有点尴尬。
如果让伊藤自己来给这个故事写一个结局,我想,他应该会以更加合理的方式来向我们展现用他的“思考先于文字,灵魂先于思考”逻辑推论出来的灵魂是什么吧。

作为科幻作品来说《尸者帝国》让人失望,但为动画本身的高质量,给个3星及格分。

 3 ) 剧场版《伊藤计划:尸者帝国》观后感

没看过小说,不了解背景,只针对动画电影本身的观后感。


那些无意义的行为,才是证明自我意识、乃至灵魂的关键所在。

我们能够真正操纵的,只有极为有限的【现实】。

男主从最初直到最后,执着的东西,其实只有一个,就是他死去的友人,他只想让那个人真正意义上地复活,灵魂真正回来,仅此而已。

表面上接受任务寻找手记,表面上继承遗志想要毁掉手记,可等手记真的近在眼前,第一件事还是赶快解析手记。

他也并不想因为自己这个目标让任何人受到伤害。看到因为手记没有及时销毁而被人拿来做坏事害死了很多人的时候,还是会自责,然后踏上了和任何主流男主一样被动地随波逐流解决事件的道路。

一路上的表现也和普通的男主没什么区别,可他的目光,一有空,还是一定会停留在自家友人的尸者上。

无论如何也无法放弃对尸者的执着么——当他被如此诘问的时候,也只不过皱着眉移开了目光,没有回答。因为就是无法放弃,因为那已经是他活着的全部意义。

所以,事件解决完毕,自己的【使命】完成后,他拿着那些手记的铁片,依旧选择了不归路,毕竟他内心对友人灵魂的执着从未消散,既然无论如何也无法唤回友人的灵魂,那么,至少,想要和友人拥有同样的结局,借由此,似乎,就可以离友人的灵魂更近一点儿了……

如果,【我】也变成尸者的话,也许【我们】的灵魂能在同一个地方,就能再次见到【你】了也说不定……

即使死亡也无法终结你我之间的爱,生死的界限,在男主的执着中,也渐渐变得不再清晰了……

——不知为何,面对这样的感情,哪怕我已知前面那些剧情的刻意的恶意的部份以及故作深沉的部份,所有的缺陷,全都无法阻止我此刻心中蔓延的深深悲伤。

这样纯粹的执着,真的,是最好的结局了。这样的结局,比那些虚伪的大团圆更好。更接近,名为幸福的完美。

最后的彩蛋里,面对星期五的独白,我们知晓,男主人公最后还是没有唤回友人的灵魂,友人尸者中的意识和机械人偶中诞生的女主的意识一样,是从一片空白中新生的意识,并不是男主的友人。

所以,我是不是可以认为,将自己变成尸者的男主,此刻,灵魂已经和自己的友人团聚了呢?

其实有点儿好奇,男主最后让星期五给自己注入的灵素中,编写了怎样的行为模式?男主的尸者,会重复怎样的生活?

爱的部分说完了,咱们谈谈电影的部分。

伊藤计划三部曲剧场版是我期待已久的作品,主要是当初冲方丁的《壳中少女》三部曲剧场版留给我的印象非常赞,我以为这次也是类似的东西,而伊藤计划这貌似还是遗作之类的,日本那边投资什么的好像也很用心,所以上映前在我心中期待值就极高了!

后来因为三次元的各种原因,以及我的拖延症我直到今天才看了这部片子。

我这片子是吃牛肉面的时候看的,点开我就后悔了,我深深觉得我他妈真是有病,这名字都叫《尸者帝国》了,会有这样令人不适的画面我早该想到的吧?!

这也不能完全怪我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毕竟《寄生兽》《东京食尸鬼》《进击的巨人》等之前那些其他人眼里的重口味的二次元作品我边吃边看都完全没有任何不适感!我也不知道这次是怎么回事……可能每个月总有几天心情不太好吧……

举个栗子吧,我是冰火小说原作党,小说是完全可以进食的同时阅读也并不影响食欲的,非常有真实感兼具沉浸感,能带来在另一个世界身临其境般的愉悦,但影视化后完全变成了《杀与操之歌》,把原著中那些不好的部分刻意放大,展现人前。《尸者帝国》电影这次让我感觉到的就是这种恶意,那种面对虚渊玄式装逼的恶意,面对现在好多所谓黑暗血腥的话题作故意搞出来的噱头的恶意,就是那种完全没必要的不适感!

当然,《尸者帝国》原作小说我没读,我不知道是不是原作里给人就是这种感觉,也许是我冤枉导演和脚本、分镜了也说不定。

主要是因为当时我在吃牛肉面,对我来说吃饭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必须保持愉悦的心情才行,我要是不吃饭的时候看没准儿就没这么大怨念了。

这就是我看影片的时候吃的那碗牛肉面:

点我看图【图不知道怎么回事传不上来只能放链接了TVT】

(没错,苦逼如我当时辛辛苦苦地做完了饭,还兴高采烈地拍了照,然后坐到电脑前点开视频正准备享受愉快的用餐时间TVT)

那碗牛肉面我到底是怎么吃完的啊……真是可惜了那么昂贵的牛肉了……真的很好吃的一碗面……可我几乎是忍着恶心强咽下去的…………

(现在回过头来我想了想,这锅也不能全让电影背,牛腱肉的牛筋和脂肪部分的确会有种十分恶心的口感,不看电影我也会被恶心到的)

算了不想了,咱们说电影的其他部分。

原画背景什么的都非常精美,随便截图都能当桌面那种。

设定十分有创意,顺着思考下去能开很大脑洞。

整体营造的蒸汽朋克的氛围极赞,配合作品主题和当时的文化背景透露出的灰质的文艺感,整体主色调是淡淡的灰暗迎合死亡的气息,虚无缥缈的灰雾和烟尘笼罩下的城市,宛如未来的虚拟技术,机械冰冷的无机质感……赞得无与伦比。

剧情虽然多有引经据典,但实际非常薄弱,套路明显。说实话,简直对不起那么有创意的世界观和设定。

啊,在这里抱怨一下,哪怕看完整部电影,我也始终没有找到必须弄死俄罗斯伪正太的理由。看弹幕里说原作也没这段,只是齐刘海自己作死。所以脚本组里其实是混进了角色黑吧?!这是多大仇?!

音乐方面我没什么感觉,说实话最后EGOIST的片尾曲我也没什么感觉。

但我还是觉得,看完这部电影是值得的。

我和大多数人看法不同,非常喜欢电影的结局,不如说结局升华了整部电影前面剧情里所有套路和意料之中无趣的展开。

最大的悲哀莫过于阴阳两隔,所以,结局其实是happy ending呢。

我们能够真正操纵的,只有自己触手可及的极为有限的【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放弃挣扎、随波逐流,至少,我们可以操纵【自我】。影片结局男主行使了自己最后的自由。在我看来,那个姿态,悲伤却也无比幸福。

回头一看,整部影片就是男主不断追寻、失落又不断挣扎的过程啊。

仔细想想,男主真是可悲,明明真正渴望的是灵魂,却为了灵魂不得不执着于肉体尸身,成为了所谓的尸者技术专家……

对灵魂的追寻渴求,仿佛被现实中的物质世界所背叛。随着死亡,灵魂消散,尸体却【存活】了下来。眼中所映照的东西,只剩一片虚无。【我】明知这个世界被怎样的规则所统治,【我】明明眼见了这样的现实,并心知即使自身也终将不得不屈从于它,可哪怕最后的结局【我】和任何他者没有丝毫不同,过程中,【我】也要尽力挣扎……

——终于明白了……无论怎样的偏执,都殊途同归。挣扎无用,我也差不多,要去见【他】了,但最后还是,谢谢你。

身处这冰冷强大的物质世界中,对于灵魂的执着是那么可笑和脆弱,而爱却那么耀眼,哪怕微弱而病态,被死亡的黑暗所笼罩,被禁忌的枷锁所限制,被横亘在生死间的巨大鸿沟所阻碍,也依旧顽强地闪耀着。

 4 ) 续写害人,明珠蒙尘。

本作探讨的主题实际上是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观点。即:现代文明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无条件信奉催生了以机械复制为内在逻辑、工具理性为表象的工业文明。

工业文明的实用逻辑构成了本作的主线,代表工业文明的诸多名著(福尔摩斯、鲁宾逊漂流记、科学怪人、鹦鹉螺号等)以充实的形象在德里达式的互文技巧下形成交织,构建了世界观的宏大叙事。

暗线则是揭示人的实在的哑谜(这个是原作者伊藤计划的神来之笔,也是这部作品封神出彩之处)(有陀思妥耶斯斯基的克拉马佐夫兄弟与地下室手札、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西游or奥德修斯的取经与回归之旅,这些探讨人性的线索以事件或物件的方式隐晦地形成了一个串联)。

暗线其实很有意思,这是一个西方向东方的取经之路,这个经在距离上远离西方工业文明(借鉴了西游记),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札般不为其所容,更如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般晦涩难懂。这条路的实质是从工业文明的实用理性召唤多元社会的人文关怀,是存在先于本质,语言的多义性与个体间的异质性。

这是我所理解的伊藤计划的原意。

按照这个逻辑,剧情必然且只能是:人文主义暗线抬头、手札必须得到解密,主角必须要在工业社会召回前工业时代的人文精神,纠正这个错误的时间线,最终通过轮回转换到现实世界。这部剧作最终成为一部来自于工业文明的史前史,收藏于图书馆的某个角落。

然而这个续写者在华生取经归来之后似乎就完全脱离了伊藤计划原定的框架,莫名其妙地塞了一些新世纪福音战士乱七八糟的剧情,导致最终逻辑混乱,也没把剧情圆上。

本作本来是一颗明珠,可惜被续写者糟蹋了。

 5 ) 【涉及剧透】小说与动画内容对比

之前看完动画版,觉得世界观、人物命名都非常有趣,但很多动画中很多部分都没能看懂,出于好奇便买了小说回来读。《尸者的帝国》小说由伊藤计划、圆城塔合著,当时伊藤计划只写完该篇小说的序言便去世了,由其好友圆城塔写完小说正文部分。
事实上,动画版在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改编。其中最大也是我觉得改得最好的部分是,动画版将尸者“星期五”与华生在学生时代的好友“韦克菲尔德”合为了一人,小说里“韦克菲尔德”和“星期五”完全是两个人。前者是在序言中出现的角色(也即由伊藤计划创建的角色),他的学习成绩并不好,甚至低于普通同学的水平,反而是华生成绩优异,深受教授们的喜爱。但在正文中圆城塔并没有使用该角色,只是小说快结束的时候,华生回到伦敦,才简单提了一下他与学生时代的好友重逢,但那时候华生仍陷入对与灵魂本质的思索中,旧时的好友已经完全无法理解他了。后者是华生加入谍报机关“沃尔辛厄姆”后,机关给其配备的随从,归政府所有,之后冒险结束还被政府收回过一段时间。他主要有三个功能,第一是负责记录发生的一切事情(某种程度上算是政府的监视者)。第二是活体百科,第三是翻译(因为他的尸件被华生写入了各种书籍资料,大概类似一个移动图书馆)。
其实伊藤计划既然将韦克菲尔德写在序言里,还用较多的文字描写,他本来应该是一个重要角色才对,但这个角色却被圆城塔舍弃了。我认为动画版这样改编或许更符合伊藤计划的本意。另一方面,华生在《福尔摩斯探案集》中是作为福尔摩斯助手的身份出现,因此如果设定华生作为韦克菲尔德的助手,可以与《福尔摩斯探案集》建立更多映射。

不同的部分太多,我分为几个主要的部分介绍吧。

加入谍报组织的动机不同:
动画中,华生将好友尸者化,被政府发现,以此要挟其加入“沃尔辛厄姆”。
小说中,华生是教授苏华德的得意门生,有次苏华德邀请其恩师范海辛(也是一个很有名的医学教授)来为学生们讲解为尸体植入虚假灵素。华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色,被范海辛留意(范、苏二人都是谍报机关的特务,两人在20年前还共同与the one交过手,华生真的是进贼窝了)。范、苏二人查看华生简历,发现其立志当军医,想着反正都是为国家服务,华生业务能力还过硬,于是推荐他去大英帝国的谍报机关“沃尔辛厄姆”工作。我个人觉得华生会答应这份工作,主要还是他自己非常有冒险精神吧。

阿列克塞•卡拉马佐夫部分不同:
动画里,阿廖沙将自己哥哥作为了实验对象,对生者植入了虚假灵素,最后甚至对自己的好友尼古拉和自己也植入了虚假灵素。目的我仍没看懂,好像只是单纯追求技术,为了复现the one。
小说里,费奥多罗夫(动画里完全没提这个人Orz,其实是个挺重要的角色,他是阿廖沙和尼古拉共同的导师,对尸者很有研究)派阿廖沙去西伯利亚找寻《维克多手记》,通过阿廖沙找回的副本,他们解读出”向生者植入虚假灵素“这一技术,获得的尸者具有更好的行动能力和区别敌我的能力,但仍旧无法说话也没有灵魂,这说明实验是失败的,于是他们想终止研究。但俄国政府却对研究结果很感兴趣,因为这样的尸者可以更好地应用到战场上以及其他领域。虽然国际严令要求禁止向生者植入灵素,但各国都在秘密进行相关研究,其中俄国已将”新型尸者“应用于实战。在这个过程中阿廖沙的哥哥(此前因事被流放)被俄国政府植入了虚假灵素。阿廖沙和尼古拉企图阻止俄国政府,于是由阿廖沙带领军队内的”新型尸者“脱离军队,在阿富汗边境建立了一个尸者的帝国安置他们。尼古拉则同费奥多罗夫一起在国内销毁相关技术。阿廖沙并没有对尼古拉进行尸者化,他只对自己进行了尸者化。他们的计划是,由尼古拉带领已被改造为可爆炸的”新型尸者“们回圣彼得堡复命,沙皇会接见他们,然后他们炸飞沙皇。阿廖沙对自己进行尸者化是想亲自报仇之类的吧,很可能会失败,但这是他和尼古拉最后的愿望。
(其实这一段动画没写清楚啊,甚至有些难自圆其说。主要是动画为了时长,删减了太多内容,关于各个国家的博弈,初代与维克多的恩怨,《维克多手记》的实质,灵魂的实质等等全给删了)

《维克多手记》的不同:
动画里,对《维克多手记》几乎没怎么描写,大概从日本拿走的那个就已经是原件了。
小说里,尸者技术其实并非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凭空制造!它源于一个古老教会”光照派“代代流传下来的圣书《多基安之书》,这本书被维克多以及其所在的研究团队共同解读,其中维克多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解读出的信息制作了the one。其实阿廖沙他们在西伯利亚找到的是维克多在研究圣书时自己写的笔记,所以叫做《维克多手记》。但事实上解读总会有错,而且解读出的东西正常人都读不懂,阿廖沙他们就是因为误读了才会对生者植入灵素。这个的原理就像是随机生成的字有的都可以连成词,更别说是包含了信息的书本,解读方法不对就会存在误读。而日本存有的是《维克多手记》的副本。

灵魂的本质不同:
动画里,也不说不同吧,关键是动画没怎么描述,只点出了”语言“。
小说里,最终也没有确定的解释。但the one的解说如下,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人类的灵魂其实不来源于我们本身,而来源于一个菌落(或者称为X,范海辛将其称为”语言“),这个菌落对于其他动物不会产生作用,只作用于人类(就像有些病菌一样,在动物身上不会致病,但在人体却会致死)。因此只有人类有灵魂,只有人类可以被尸者化。菌落里充满了多样性,分了很多派系,所以人的思想才是矛盾的,是因为有的X想这样,有的X想那样。但思辨才能构成灵魂不是吗?而”尸者化“其实是通过植入尸件与菌落中的”增殖派“沟通,说服其变成不死的无限增殖细胞(就像癌细胞一样),但由于能被说服的只有这个族群的菌落,所以尸者思维是单一的,只能执行命令,而没有灵魂。
【p.s. 这套理论是the one自己花费百年,各处走访做实验,研究出来的。the one真的可以说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家了,很让人佩服,他最开始是思考为什么只有人类才能被尸者化,于是开启了给各种生物进行尸者化的实验旅程。最后实验成功的只有人类和一种菌落,因此才做出了如上假设,并且他应用这套理论成功让一个日本军事家复生一段时间(通过精确调和菌落不同派系的比例,实现灵魂的复现)。另另另外,真的很想说!在书中the one和达尔文是同一个人!乘小猎犬号环球旅行就是为了研究不同物种寻找灵魂本质!不过,圆城塔果然是站华莱士的,他在书中把”进化论“提出第一人的头衔给了华莱士,而达尔文则变成了不相关的the one。(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达尔文的,达华之争在我看来就和牛顿和莱布尼茨之争一样,其实闪光伟大的思想的确也可能巧合,这四个人我都是欣赏的)

M的不同:
动画里,M是阴谋家吧,想用《维克多手记》实现全人类尸者化。
小说里,M只是负责发任务的NPC,另一个突出贡献有一个在做”侦探顾问“的弟弟,并且一直很想把自己弟弟介绍给华生认识。文章的最最最最后,还真的成了,华生和M的弟弟奔走在伦敦街头,在做什么作者没写,不过我觉得可以看看《福尔摩斯探案集》了解一下。

大决战部分的差别太多很难总结。
the one的目的不明。他最开始和华生说的是一套,范海辛中途跳出来揭发他说谎,两者对峙了一会儿,最后the one做成的事就是可能复活了他的新娘(的确凭空形成了一个女人的肉体,这个女人也动了,但真的有灵魂吗?文章最后也没说,华生也不知道)。

覆写华生的材料和情况不同:
动画里,为了保护《维克多笔记》不落于旁人之手,用其对自己进行了尸者化。
小说里,《维克多笔记》现在已经不吃香了,因为知道它只是一个可能包含有误解读的笔记。《多基安之书》被范海辛拿走了,所以应该是沃尔辛厄姆掌握着。在故事的最后,哈达丽接到任务要杀华生(他知道太太太多了,而且还聪明,伯纳比虽然知道的也多,但他听不太懂……),华生要求用”巴别塔的碎片“覆写自己。
【动画里因为没讲菌落,所以也没讲巴别塔】
前文提到的菌落可以被提纯成晶体(可能和珊瑚虫形成珊瑚比较像),但现存在世的,只有顶级科学家the one自己提纯出的一小块,大决战时用掉了。另外阿廖沙有一个蓝色的十字架,在死前,阿廖沙把十字架打碎成两半,后被华生拿走。他前期完全不知道这个是什么,只觉得比较重要,后期猜测这个可能是传说中巴别塔的碎片(因为阿廖沙有搜寻过巴别塔的遗址,而巴别塔作为人类语言还未分立时要建成的通天塔,很可能就是由“语言”构成)。我个人倾向于认为那也是菌落的结晶体。
以前尸者化后只能获得没有灵魂的“尸者”,是因为尸件里打孔板的编码形式只可以与“增殖派”沟通,所以也只能让“增殖派”不死而已。而直接用混沌的菌落结晶体写入,应该会很不一样。但这个也不适宜落入任何一个大国或者研究团体之手,所以华生想到的方法是用它覆写自己,大国的博弈、灵魂探索者之间的博弈都会围绕华生这个人展开,反而更容易实现平衡(偷拿一个石头和偷走一个人,难度系数还是完全不一样的)。哈达丽经过心算后也觉得这个是最好的办法,所以同意了华生的要求。
最后华生好像忘记了之前发生的一切,和星期五也没有联系了,反而和M的弟弟搅在了一起。
星期五拥有当今最先进的语言系统尸件,被写入过《维克多笔记》,也听了the one说的好多话,还经历了这么多冒险,练就了超强叙事笔法,最终他获得了自己的意识,立志要找回原来的华生,所以可能会和M的弟弟作对(会不会化身莫瑞亚蒂我就不知道了。

——————————————————————————————————
因为差别有些多,我尽量总结如上。
总之,书和动画都超好看,我特别喜欢!从小就爱看各路神话传说,也常常自己想灵魂是什么,看作者开的脑洞超带感。而我本身是工科生,作者在描写通过尸件操控尸者方面,经常用我本专业的名词,真的很让人心动。对于新生的富有争议的技术该何去何从的探讨也让人联想到当下(动画也展示了一部分,用尸者作为战争的兵器实在让人觉得有些不忍啊)。用别的作品的人名命名也特别好玩,可以建立很多显性和隐性的映射,每当发现一个都很开心。另外书中对于各方势力的博弈也描写得更复杂,动画已经删减了好几方势力了Orz

小说我没有100%读懂啦,可能也存在看漏或者理解有误的情况,所以上述内容有错的话,欢迎指正。
另外,这是我第一次写长评,如果格式上或者内容上有什么建议的话也希望指出,合理的建议我会采纳并进行修改的。

 6 ) 灵魂或许并不存在,但友谊却可以永存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部剧场版电影虽然被冠以伊藤计划三部曲之一,但其实伊藤聪在写完30页设定后就去世了,故事则由好友圆城塔代为完成。可以看出作品中很多地方都有伊藤聪之前的两部作品的烙印,或者是刻意的致敬。比如反派的M,他认为大国的政治家开始都是以和平为出发点,但往往最后还是为了本国人民的和平去侵略其他国家,这种与初衷完全相反的矛盾,其实就是《虐杀器官》的思想之一,暗讽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从另一个反派THE ONE的视角来看,又可以看到人类的历史,即是斗争的历史,用他的话说就是“愚蠢而又目光短浅”。M虽然看破了这一切,但他选择了错误的方法,把所有生者都变为尸者,这种无视人们的意志而实现的和平真的可以称之为和平吗?(THE ONE不属于生者,所以他并不想拯救人类,而且一心想制造出一个类似于自己的有意识的新娘,摆脱作为唯一拥有意识的尸者的孤独。)再者,作品也论述了一部分物质与意识,语言与文字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伊藤聪作品中涵盖的主题(日本人喜欢把意识称为灵魂,中国则是精神)。一般公认的是,物质先于意识,语言则是物质化的意识,而文字又是物质化的语言。结合本作就是肉体是产生语言的物质条件,而如果尸者能够产生语言,那就相当于拥有了意识(灵魂),而文字又对学会语言有很大作用。所以主角这么执着于让尸者说话,而又让星期五保持写笔记的原因。这里就不详细说了,还是自己细细琢磨比较有意思。 谈下剧情,主角华生从始至终对于让星期五找回灵魂的执念,可以看出其实就是圆城塔对于已故友人的思念,所以把这种思念也带入进故事中,作为贯穿故事的中心线。(伊藤聪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着实令人惋惜)。不过遗憾的是,在故事的结局中,星期五并没有找回自己生前的灵魂(故事最后的萌发意识明显是另一个人),但主角为了完成约定和赎罪,让唯一知道笔记的自己变成了尸者。与此同时,他也梦想着虽然不能把友人再一次复活为人,但如果同样是尸者的话,就能用同样的语言,再次攀谈吧(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后来两个人又重新拥有了意识),毕竟是友人去世前的话语一直支撑着他一路走过来的,最后结局中也表达了他的这个愿望。 总而言之,这基本是一部悼念亡友的作品,个人感觉除了人物命名的neta略扯淡,其实这部作品还是有一定思想的。至少看过之后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比起一些粗糙烂制又毫无营养的东西好过几倍。

 短评

結尾基得可愛

4分钟前
  • 你的益达
  • 还行

设定说明不足,剧情删节过多,很多人物登场了一瞬间,以为会是伏笔,却再没出现过。画大力气描写了从孟买出发的路程,从美国西海岸到东海岸却像瞬移一样无缝发生,无关剧情的话给个字幕也好啊,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据原著党的小伙伴说,剧场版和小说有很多初入,那只能认为是剧场版的质量问题了。

8分钟前
  • 半吊子厨师
  • 很差

最後又是福爾摩斯!! 補記3年前看大銀幕....

12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还行

真是我很喜欢的电影类型。蒸汽时代的大背景下,搞出了生化人和机器人是否有灵魂的问题,又弄出了蒸汽与电子时代的混搭版,够乱,但是我很喜欢。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真的联想到了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所谓的“云计算”,其实逐渐在把我们向“集体中心智慧,个体行尸走肉”的方向发展。

17分钟前
  • 石头大云
  • 力荐

程序猿也要当死灵法师 前半挺热闹的 很多文学梗 各种名画构图 伏尔加河上的僵尸 后半强行环游世界就一片混乱了 男猪为了给基友续命害死那么多人真是神烦 最后搭上自己也是no zuo no die

22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卡拉马佐夫三兄弟跑阿富汗建立缺失自由意志的丧尸乌托邦也就罢了;一百多年过去了,科学怪人还执着于找老婆,有意思吗?华生医生你对基友那么痴情,彩蛋里的福尔摩斯知道吗?还是女终结者火焰喷射器艾琳比较可爱……维多利亚时期奇幻小说大杂烩同人作品;探讨语言学?拉倒吧

25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厉害了,把阿弗(兰肯斯坦)写成了阿福(尔摩斯)前传。与其说蒸汽朋克,不如说僵尸朋克啊。有3D转描,但用到僵尸身上的卡顿感恰到好处哈哈哈。

26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场景和BGM都是顶级,无可挑剔。世界观和设定是很赞的,可惜伊藤只写完了序章,所以原作本质上是円城塔的作品。而剧场版又不同于原作,不仅剧情大幅改编(副主角的存在和主角的动机都是原创),人物性格也相差较大。两个小时要塞下那么多东西,显得开场宏大结局匆忙。完整的伊藤还是要等另外两部。

27分钟前
  • 晴蘭
  • 还行

青……青龙不死,血衣重生!(?

30分钟前
  • 碧花生
  • 还行

人设好看场景漂亮,故事不知在讲什么

33分钟前
  • 路小北
  • 还行

6.5分。作画和BGM绝对都是良心之作啊,看得出是花了大价钱的。可是。。。可是。。。。这故事是什么鬼!!!你说死基佬(这不是骂人)也就算了,这找人,抓人,然后机械降神出来个THE ONE,然后M抢戏但被THE ONE反杀找老婆,这都什么和什么啊?平白浪费了让人不明觉厉的背景设计啊~~

34分钟前
  • Riobluemoon
  • 还行

1、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怎么这个年代还这么猖獗? 2、Duncan MacDougall的灵魂重量理论,数据样本从少的可怜,没有可重复性,这理论还能猖獗到这个年代也是醉了 3、前面还挺带感的,自从毛子死了后剧情走向开始乱成狗,不是观众智商问题,是剧情呈现问题。

36分钟前
  • D Geek 富婆
  • 还行

理念不新,画风尚可,打发时间的作品吧。

38分钟前
  • 摩诃曼珠沙华
  • 还行

日本为啥总喜欢把一些二三流作家捧那么高?这种硬件投入的水平,就找不到好一点的剧本了么?

39分钟前
  • reiwureka
  • 还行

设定不错,逻辑堪忧。

44分钟前
  • tiiiiin
  • 还行

故事背景和画质满分,超好看,就是故事越到结尾剧情就越玄幻.. 故事也比较虐心,依然是非常喜欢这类末世片题材(类似甲铁城)的动画。

45分钟前
  • 霍克斯Focus
  • 力荐

剧情无力 全程搞基 画面可以给满分 音乐可以给90分 制作组怎么不多花点钱做炽天使……

49分钟前
  • 咸鱼王腐loli
  • 还行

这作画是真心强,赞到无可挑剔,可一览众山小了。剧情前期十分有看点,环环相扣 毫无尿点,可惜结局烂尾,硬生生把科幻变成了魔幻。故事中的人物似乎便是映射着死去的伊藤计划和接续其遗作圆城塔。

54分钟前
  • 樹海Ryuu
  • 推荐

两个小时的电影我足足看了四个小时,中间无数次被里面愚蠢中二矫情的片段给恶心到暂停,MB如果不是为了看花泽香菜配的大胸美人,我干嘛看你俩这傻的不行的人尸搞基啊???至于故事,特么不就是人工智能超级电脑变成蒸汽朋克的那一套,再加上俗套不行的丧尸围城?絮絮叨叨一整部愣是啥玩意也讲不清,滚

55分钟前
  • zeroasd123
  • 较差

在sv家看的~

59分钟前
  • 沙力兔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