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尼克松

HD

主演:弗兰克·兰格拉,麦克·辛,山姆·洛克威尔,凯文·贝肯,马修·麦克费登,奥利弗·普莱特,丽贝卡·豪尔,托比·琼斯,安迪·米尔德,凯特·詹宁斯·格兰特,加布里埃尔·雅雷,吉姆·麦司奇门,帕蒂·麦克马科,杰弗里·布莱克,克林特·霍华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对话尼克松 剧照 NO.1对话尼克松 剧照 NO.2对话尼克松 剧照 NO.3对话尼克松 剧照 NO.4对话尼克松 剧照 NO.5对话尼克松 剧照 NO.6对话尼克松 剧照 NO.13对话尼克松 剧照 NO.14对话尼克松 剧照 NO.15对话尼克松 剧照 NO.16对话尼克松 剧照 NO.17对话尼克松 剧照 NO.18对话尼克松 剧照 NO.19对话尼克松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对话尼克松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尼克松(弗兰克·兰格拉 Frank Langella 饰)在水门事件后下台,却始终未曾对公众承认过自己的错误,欠美国人民一个道歉。福斯特(麦克·辛 Michael Sheen 饰)是一个在澳大利亚主持脱口秀的英国花花公子,在直播中看见尼克松搭乘直升飞机离开白宫时萌生采访他的意念并决定付诸实践。没有人对福斯特抱有期望,没有电视公司愿意出钱购买他的采访,朋友约翰(马修·麦克费登 Matthew Macfadyen 饰)找来业内著名的新闻人鲍勃(奥利弗·普莱特 Oliver Platt 饰)和对尼克松研究颇深的詹姆斯来组成一个小组,开始进行资料挖掘。福斯特自己掏钱付了头笔的采访费,获得了与尼克松见面的机会,并且敲定了连续采访的日子。小组拼命准备问题以便逼尼克松在采访中认罪。尼克松的智囊团也在忙碌地准备应答,他们从不把福斯特放在眼内。正式采访开始,福斯特招架不住尼克松滔滔不绝的自辩,这一切让福斯特破釜沉舟,寻找突破口……©豆瓣海洋巨兽中产家庭第一季罪恶2019圣诞也光明钢之炼金术师 完结篇 复仇者斯卡封神演义之斩仙飞刀过来人第一季The Zone:坚持才能生存井冈山贝利叶一家国语完美攻略局外人一生一世2014甜蜜阴森的家族名姝 第二季伊丽莎白1998风味人间第二季为了和平暴躁家族20世纪少女呼叫助产士第七季狼人庄园当C遇上G7大明幻世录之恋羽奇缘黑蝴蝶2017美版子弹列车鸳鸯劫夺命头条紧急呼救:孤星第一季伦敦陷落(国语版)我的名字大明帝国之夜来风雨求救信号狐之歌伦敦糖果东海人鱼传2宝拉X百日的郎君设得兰谜案第四季鸡星谁说理科生不懂爱情电影版独活女子的推荐第二季

 长篇影评

 1 ) 沉痛的错误,落寞的眼神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电影,一开始不把身边人当回事儿的人,惹众人怒目,突然幡然醒悟,痛改前非,最后在山呼海啸中铸就励志传奇。电影归电影,但是实际上,我们知道,有些错误是不能犯的,不信去问问九泉之下的尼克松先生,一遭犯错,永远难得其国民原谅。看很多电影,提到尼克松都是嘲讽和斥责语气,而斯通一部《尼克松传》下,见到一个处处受制,颓废无比的昏庸尼克松形象,让不少人都感觉斯通有些过分。相对而言,这部《福斯特对话尼克松》显得更中庸人性一些,但是同时不失锐利,以尼克松水门事件后的首次电视访谈表现着他更复杂的内心世界。

    本片的主人公除了尼克松外,就是主持人福斯特了,那次电视访谈成就了他最辉煌的一刻,这是多么富于戏剧性,一个英国八卦娱乐类主持人突然自己筹措资金,去采访一位当时臭名昭著的下台总统,比如,你能想象昨天还在编辑某明星“爆乳”八卦的网站记者,突然去采访某国政要吗?在片中,福斯特的如此想法显然起初令同僚不解,令尼克松团队不屑,隔行如隔山,虽然管他八卦类节目还是政论类节目都是糊弄人的,甚至可以说起码前者真诚的娱乐大众,但是后者还是要摆出足够矜持面孔的。但是后来,尼克松团队想通了,他们伟大的落难总统正是需要一次舆论的复出,拿一个政论领域的菜鸟祭旗,以完成尼克松的形象重塑,于是好戏上演了。在我看来,本片一大亮点,就是让一次电视访谈充满了悬疑感和紧张感,一方是虽然口碑极臭,却是大名鼎鼎的前总统,他在这次访谈中显然有着先天弱势,但是老奸巨猾,有经验丰富的强大的团队支持。而另一方相对而言声名不大,经验不足,但是有先天道德优势,何况他和身后的团队充满激情,毫无包袱。

    片中,双方交锋数轮,还有零星的“前戏”和暗手,如访谈收费的谈判,问题顺序的排列,水门事件在访谈中百分比的分配,等等,让我也更了解了一些访谈节目的细节。尼克松确实老到和自信,还没开战就以福斯特的皮鞋戏耍了他一番,接着几场,我们看到福斯特处处受制,比如想以问尼克松水门事件下台的感受来刺激他,结果尼克松反倒接过话茬,动情的描述自己的不易和与女儿的感情,让福斯特尴尬的傻看,让他背后的团队着急的要崩溃。而福斯特也渐渐跌入心灵的低谷,整个团队士气低靡,我们知道这个时候重要有些桥段来反戈一击的,于是,编剧制造了一个桥段,尼克松突然给福斯特打了一个电话,无比坦诚,又无比失态,一副濒临崩溃的样子,而福斯特也突然发飙,在最后一轮采访录制中,让尼克松伤感的承认了自己“让美国人民失望”,而那定格的不甘、伤感而又落寞的眼神更是成为经典的一刻。这部改编自同名话剧的电影确实制造了十足的紧张感,很多细节把握精到,当高潮处,福斯特紧张的等待着沉默的尼克松回话时,我也向前探头,紧张的等待着这个片中在我看来不那么可恶的老人的回应。本片更大的看点还是表演,话剧原班人马出演本片保证的表演的上乘,曾经在《女王》中扮演布莱尔的迈克辛将整个访谈过程中,福斯特的心理起伏表现的张力十足,那种神经质般的激情很有魅力。

    而本片最打动我的还是兰格拉扮演的尼克松,对于一个曾经荣耀一时的总统来说,黯然下台让他不甘,打心底里,他认为他在做正确的事情,哪怕这事是非法的。和很多在权力下找不着北的人一样,他固执的认为他代表着美国人的利益,法律甚至是他的束缚,所以总统窃听在他看来是合法的,干涉司法在他看来是可行的,谎言在他看来是达到正确路径的一个必要手段,甚至是政治上不可避免的阳谋。哪怕已经成为一个前总统,他仍然带着一种冤屈感,兰格特很好的表现着他内心的这种交织恐惧和不甘的心理,他恐惧着留下一世骂名,他不甘自己的所有成就被一次水门事件抹杀,所以,与福斯特的交锋中,他自信而又自大的要反戈一击,老道的他几乎做到了,但是最终还是不得不带着无助的眼神苍凉的落败。片中与福斯特电话交谈一节虽属杜撰,但是那尼克松濒临崩溃的心理焦灼被表现的直入人心,同时也给他的败退留下的一个台阶,这个老人太累了,太落寞了,承认他让人民的失望,对他也是卸下了心灵上的重担。有些错误是不能犯的,政治阴谋本比后来克林顿的下半身冲动更容易让国民愤慨,更何况干涉调查和欺骗结合,让他真的一生没有被国民原谅,只是去世时才得到些形式上的荣耀,可悲可叹。

    《福斯特对话尼克松》是部有奥斯卡范儿的片子,对于喜欢政治题材的观众是不可错过的佳作,尼克松已经作古成为历史人物,而这次访谈作为他人生的一次重要见证,却将和种种可能还未开封的资料一样,成为他一生的注脚,他势必还将在将来被一再讨论,他被解读的历史还在继续。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74d7d0f97ec1e25e242df2af.html

 2 ) 历史 迷人的历史

  我们怎样去面对历史是一个经就不衰的话题,去年看完《女王》之后我被震惊了。竟然有这样一批电影人可以以近十年内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蓝本,以现今依然处于政治高位的一大批政治人物为主角,拍摄一部传记题材却高潮迭起剧情不输于任何一部电影的影片。历史是讲述的历史,是众家之言,只有以一种冷眼旁观的客观观感来冷静地评述才能够不引起争议,而想要做到这一点非常的困难。从话剧本身剧本的着笔点来看,似乎编导力图透过丑闻外衣来窥探当事人真正的内心,从而书写一个更加人性化的尼克松。历史就是历史,是由很多机缘巧合构成的,所以真相到底为何并不是唯一的追求。编剧也并没有试图将自己主要的精力花费在如何真实地还原历史,摩根在采访中也表示“我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人,而这个人的自然属性又会制约他的社会属性。尼克松,是个政治家,可是他的消极、内向、多疑的性格就牵制了自己,所以才会有水门事件。而福斯特却是个天生的和别人交流的高手,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喜欢他。所以,在我看来,他做一个主持人是再合适不过的”。也正是如此,大银幕版的《福斯特对话尼克松》的注重点既不是追求历史真相,也不是力求真实还原当时的情境,而是从人性的角度来深入体会这一历史事件下对话的双方。
  其次,从影片本身来看,还是保留了摩根编剧以往的风格与导演霍华德的执导功力。虽然编剧极力避免,但此片还是不可避免地算入了政治影片的行列,也正是因为此,本片仅仅只在美国地区上映。拍摄政治电影需要制作者对当时时代背景有极其深刻的了解,只有这样才会使导演能够更好地发挥。这一点上霍华德导演做的很好,影片从头到尾紧密地围绕着大卫·福斯特对尼克松进行的那场为期四天的访谈,几乎没有任何的冗余。
  再次,因为影片本身的访谈形式以及客观历史的存在,片中所有的台词内容都得照搬当年的对话原文,这样就极大地限制了编剧的发挥。不过我们依然可以看出编剧的功力,故事的重心在不经意间被移放到了访谈之外,访谈前后对阵双方心里变化的加入与访谈本身相得益彰,从而全然起到了《女王》中行云流水的故事效果。
  最后,正如前文所述,由于影片体裁和内容的限定,这部影片从头到尾都是台词、谈话、独白以及人物内心交代,但一如《女王》故事的出彩,观看的过程中并没有丝毫的沉闷或者是乏味之感。其实只要做到了这一点,这部影片就已经成功了。
  不论是出于对历史的沉迷,还是对影片本身的兴趣,它都值得我们关注。

 3 ) 总统先生和干酪汉堡

陈冠希应当感谢理查德·尼克松,正是由于后者的存在,这个三流明星的风流韵事才能被冠以一个无比响亮的名号。

不过,大卫·福斯特显然要比他幸运许多。

1977年,年轻的大卫·福斯特正在寻求事业的转机:他在伦敦和澳大利亚的电视节目享有广泛的受众,但他从来没能拥有纽约“Sardi`s”餐厅的一张餐桌。更重要的是,福斯特并没有真正被接纳为“上流社会”的一员,尽管这种差距只是咫尺之间。

上帝给了他一个机会,那就是即将谢幕的理查德·尼克松。大卫·福斯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但巨人的肩膀不是那么好踩的,一切都比预料中的更为艰难。

尼克松瞧不起眼前的这个对手,福斯特对他来说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丑,他嘲讽他女子气的意大利产皮鞋,嘲讽他和酷奇小姐的“婚前性行为”,还嘲讽他不知所措中的故作镇定,而他的这些嘲讽几乎彻底摧毁了对手苦苦建立起来的脆弱自信。

在最后一个回合到来之前,福斯特和他的团队以0:11惨败与尼克松。

这似乎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失败的一方将会身败名裂且永无翻身之日。

理查德·尼克松从不会怜悯自己的敌人,这是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登上权利巅峰的秘诀。但是面对这个英俊的年轻人,他却产生了一丝迟疑。在胜利前夜的庆功宴上,在所有的人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却显得那么忧虑,而这种忧虑同大卫·福斯特也许并没有多少联系,他的忧虑更可能来源于同自己灵魂的对话。

当那个赔上全部身家的红眼赌徒即将崩溃之际,命运的天平倾斜了过来。

尼克松给福斯特打来了一个电话,这个以“干酪汉堡”开场的电话改变了一切。

尼克松的智囊团肯定没有料想到这种变故,因为它来得全无征兆。尼克松和福斯特这两个看似天壤之别的人,他们怎么可能会有这种惺惺相惜?然而尼克松却对这个素昧平生的人敞露了心扉,这并不全来自于酒精的力量:也许是尼克松在福斯特身上看见了另一个自己,两人都曾经人微言轻,都曾经在攀登社会阶梯的起跑线上大大落后于别人,都曾受到名门望族的冷落,都曾经苦苦奋斗却无人喝彩,即使身居高位依然挥之不去心中隐隐的自卑。

他知道这场战争的残酷,更加能够料想失败者的孤寂,他打电话来也许并不是想让对手放手一搏,但在客观上,他却起到了这个效果。

因为这次大战之前的谈话,结局被牢牢锁定了,“妨碍司法、水门的掩饰行动、同前任竞选助手的纠葛”等等都变得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理查德·尼克松愿意敞露心扉了,即使智囊团提醒他:“未经筹划的袒露心声会招致毁灭性的后果”,即使面前的对手无非是个想借自己上位的追名逐利者。老人已经在自我拷问中挣扎了很久,不情愿再躲在智囊团的背后“继续否认一切”。

采访结束,尼克松疲惫地钻进自己的汽车,他的政治生涯结束了,他不无留恋地离开了一个不属于他的时代。

福斯特侥幸赢得了战争,尼克松选择败在了他的脚下,或许他只是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了落寞的巨人面前,而尼克松又恰巧迷上了他的个人魅力,但这样的解释未免显得苍白无力。

或许有另一种解释。

或许:那一场关于“干酪汉堡”谈话根本子虚乌有,它只是濒临崩溃的Talk show host的疯狂臆想,而最后的成功不过是福斯特先抑后扬的战略胜利,而尼克松本人全然不了解这一切。

或许:理查德·尼克松得了可怕的健忘症,事后根本想不起自己“酒后吐真言”的真实内容,所以才有影片最后一刻的迷惘:他拿着那双福斯特送给他的意大利产皮鞋,长久地矗立海边。
他在猜度福斯特告诉他的“干酪汉堡”到底是什么意思,绝对不仅仅同自己的“夏威夷汉堡”有显而易见的区别而已······

然后他陷入了自责,后悔自己在最后一刻做回了一个真实的男人。

而福斯特的世界则是另一番景象,他的肖像刊登在《时代》和《新闻周刊》的封面上,他也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Sardi`s”餐厅的一张餐桌,新的世界向他打开了入口。

胜利者的姿态都是大同小异的,失败者则有各有各的黯然。昨天被宣判无期徒刑的田文华肯定不会让人联想起1977年的尼克松,尽管他们都被迫要在一个民族面前认罪。

但她年轻时也未尝不是个上帝垂青的福斯特,又有谁能知道她面前曾倒下了怎样一个尼克松。当所有的往事随时光散去,留下得是一个个彳亍在黑暗荒原中的落寞身影········

这个世界满是故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4 ) 战争《Frost/Nixon[福斯特对话尼克松]》

http://axinlove.com/2008/12/frost-nixon/
图文解说版

战争《Frost/Nixon[福斯特对话尼克松]》
by @xinl.ve 081221

理解可深可浅的一部电影。

英国脱口秀主持人Frost(Michael Sheen[麦克·辛]饰)采访因水门事件下台的美国总统Nixon(Frank Langella[弗兰克·兰格拉]饰),电影再现了两人“对话”前的方方面面。这种非常Shallow的说法,但也未尝不是轻松去看待此部电影的一种态度,既然电影属于娱乐范畴。

若抛开导演重现历史的做法,贯穿影片始终的(对话)战争,极致地展现一个花花公子,一个娱乐节目主持人是如何与一个缄默的前总统,一个美国政治史上最大丑闻的当事人进行交锋的过程,那本片的意义除了提供给熟悉那段历史的美国人,关于中美建交、越南战争、Cambodia事件等历史事件的一种解读角度,也是提供一个饶有兴趣的观察范本。

电影的深度在于二人没有硝烟的机锋对决的精妙,还在于Nixon在结束访谈录像的前一天晚上打给Frost的电话,Nixon对电话事件的认知的吊诡(最后老人Nixon向Frost确认是否存在这个重要电话)。电话里Nixon独白的意义(导演编剧对于Nixon这个人物的一种演绎),已经可以与华盛顿的就职演说、林肯在葛底斯堡的胜利发言、奥巴马在芝加哥的当选演讲相提并论,独一无二的历史创造者的证言。

菩提本非树,明镜变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俗语里的斗嘴皮子,在五祖和慧能和尚佛语禅机里,也在“秃驴何在,东坡吃草”的友人调侃中。华人世界里的访谈,既有CCAV的某人硬要逼出受访者眼泪的做法,也有胆大无忌,任何问题都敢提的小S和不时打冷枪的蔡康永,主持人和来宾共同的智商与情商决定了访谈节目的深度。需要肤浅的眼泪,还是直面自我内心的勇气,《F》片给出优秀的答案。再插一句:猪性主持人可以一个人搞垮一个平台,也属难得。

Frost/Nixon战争进程:
序幕(Prelude)
值得一提的是战争的缘起,不再赘述Nixon下台的过程和Frost的身份。为什么一个娱乐节目主持人会有兴趣去采访一个政治人物?电影用Frost的眼睛记录下了一幕,Nixon乘直升机离开白宫从强作欢颜到落寞的一幕,仿佛Nixon在对电视荧幕外的Frost倾诉着繁华散尽后的落寞。

 

过分解释片中人的心境的说法:这种从万众瞩目的焦点归于平淡后的失落,Frost也心怀恐惧和敬畏,所以他在那一瞬间理解了Nixon的emptiness(片中语)。在继续做一名带给人欢乐的娱乐节目主持人之外,Frost也想留下一些历史的脚印,因此Frost要采访Nixon,甚至不惜自己支付费用。

第1幕 探营
冲动做出采访决定的Frost,前去拜访Nixon,二人的第一次面对面。在这一幕中,导演插入了一个看法,Nixon对于金钱的态度,他的经纪人和他讨论关于自传的版税多少时,曾经的美国总统也对金钱数值游戏很是敏感。这个看法,不知道真实与否,是否真实里的Nixon也有那么些“贪财”。

单纯只是想去完成交纳部分定金任务的Frost,根本没有做好任何的准备去迎接两人的战争。他对于Nixon的观察几乎为零,而阅历丰富的Nixon对他的初次印象,Frost的皮鞋纹带,签署支票时的窘迫,还有他与Miss Cushing的关系等,认知很多且判断非常准确。

战争的硝烟已经升起,要进行深度访谈的二人第一回合,强势而主动的Nixon压倒性击倒Frost,把对方的底细了解的清清楚楚。

第2幕 交易
没有永恒的敌人,在访谈的时候要成为对手的双方,必然考虑着这次访谈/战争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双方有着使自己利益最大的愿望,而要达到这个自私目的(有可能最后形成双赢),双方的交易成为可能。

Frost需要一次证明自己可以严肃的事件,不然在娱乐圈里他永远只能一个红鼻子的小丑,知性的一面不会被人了解,这是他决定采访Nixon的出发点。对于因水门事件下台,又逃脱了道德和法律双重审判的Nixon来说,他欠追寻事件真相的人们一个说法,也需要一个正名,“It’s probably the only chance I’m gonna get to put the recored straight and remind people the Nixon years weren’t all bad.”。

达成交易的二人,没有直接面对产生碰撞,但发生了一次Frost与Nixon的影子战争。需要注意的镜头:Frost做出留下年轻作家Jim Reston决定时模糊的影像,马上转成迷雾里Nixon在宴会上的演讲。两人的影像的重叠意味着两人的利益的重叠,交易达成,访谈必须成功。



在这个时候,导演用电影语言明确交待Nixon的底线—-拒绝回答关于水门事件的提问,方式是让Nixon在晚宴的后场大发雷霆。这幕,导演也附带了影片的一点甜点,Nixon半真半假的提出让人窃听在宾馆房间里的Frost,使得助手Jack Brennan都愣了下。

第3幕 谋定后动
多算胜,少算不胜,战争中胜利的天平总会偏向于思虑周详和准备细致的一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这次访谈,Frost的准备工作在影片得以直接呈现。他招揽了两个助手,强势而过分自信的Reston的出现,烘托了Frost的量才为用,也埋下了一个伏笔(Reston希望离开团队一个星期去查阅某个资料)。

电影的设置仿佛一切正常,没有遗漏,跟着导演思路走的惯性,忽略了Nixon一方的准备工作。没有重复交待Nixon招兵买马的过程,而是利用后续的某个时机,让Nixon的智囊团现身。观众认可了成熟老练的Nixon的必然举动,也凸显了Nixon并没有对一个娱乐主持人的轻视。

第4幕 短兵相接
双方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虽然电影是以Frost为视角,显示了他遇到的困难,但可以判断Nixon一方也出现了问题。转移内部矛盾的办法是对外进行战争,双方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攻防,Nixon派出了先锋大将,自己的助手Jack Brennan,直接单挑对方主帅Frost。Brennan打电话给Frost,(不是那个狡诈的经纪人),争议的焦点是水门事件。

首先,Brennan表示Nixon会拒绝回答所有可能会引到水门事件的问题—-这种“有关”的主观判断会造成几乎没有任何问题可以询问,Frost予以拒绝。主动进攻没有占到便宜的Brennan,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退一步与Frost讨论水门事件的定义。当Frost讲水门事件的内容涵盖着几乎所有的问题作为反击时,Brennan打出要取消协议最后的王牌,但针锋相对的Frost即说要提起诉讼—-可能巨额的毁约赔偿,让他彻底失败。如战场上未能取胜勇夫一样,恼羞成怒的Brennan恐吓着Frost的余生表明着他的这次出击完全失败。

从这次Brennan和Frost的这一回合来看,Nixon输掉了一场战役,还未输掉整个战争。首先,Brennan只能是马前卒、先锋将领,对抗对方主帅失败是可以接受的结果。其次,对手反馈回来的信息非常重要,Frost的准备进展程度如何,焦点是否如他预期。最后,放出一个信号,不管毁约代价如何高昂,采访流产的可能性一直存在,这一点给了Frost最大压力。

总结:Brennan和Frost电话里的短兵相接中Nixon输了一阵,但他完成了战略目标,探测Frost的底线。

第5幕 故布疑云
“I just thought it was a phrase that might appeal to you!”参加电影首映的Frost在被记者问到,是否会对前总统太温柔时回答的一句话。不官方语言,也没有正面回答,游刃有余地完成了快速访问。将这段画面收入眼中的Nixon,没有和他的智囊团成员一样流露不以为意的微笑,依然保持严肃认真,“a strange fellow”是他给Frost的判断。

战术上的轻视、战略上的重视,Nixon及其同伴的表现,Nixon的智囊团也第一次正式现身。这个阶段,故作轻松的Frost放出烟雾弹,Nixon没有接招,战争继续平稳发展。

第6幕 剑拔弩张
风萧萧兮易水寒,即将出征的双方在轻快的音乐伴奏下分别与妻子或友伴吻别,双方仿佛都成竹在胸,但这场战争必定需要一个人倒下。

剑拔弩张的气氛马上击碎了双方在众人面前碰头时的祥和,双方谋士的照面是战争双方势力的列阵,第一天的访问开始,标志二人间战争的正式启动。

妄想以走温情路线打开对方心扉的Frost,以Nixon夫人的病情开始话题,未曾料到Nixon会主动出击。在轻松带过妻子身体恢复后,马上以老朋友的模样“关切地”询问Frost准备现场的花费。绝对的一次重击,Nixon得分。采访所有的费用都还是垫付的情况致使Frost并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轻松。一个被掌握弱点的人,气势上输人一等,在后面对话中双方已经不处于平等状况,天平向Nixon倾倒过去。

滔滔不绝的Nixon解释了手帕、回答问题的停顿,甚至还包括Frost的皮鞋。双方之间所有的话题都是有Nixon开始,掌握主动的一方进而掌握了正式的访谈,Nixon所有的目的都完成,Frost节节败退。对话战争中的机锋对决凸显了本片的魅力,回应了片名《Frost/Nixon》。

正式交战,Frost一触即败!

第7幕 曙光乍现
战争从协议签订时即开始,并一直持续。5、4、3、2、1的访谈录像开始,是双方的战争准备在镜头前的延续,战争的胜负在某时其实已经注定。访谈的录像不过是给世人一块被战火焚毁的高地,让他们想像着当时的战斗的激烈。

总结了第一天失败的Frost一方,继续解决经费问题,也作出要主动和毫不留情地攻击对方弱点的决定。
Nixon在第二天录影见面时的问候,“The Grand Inquisitor![大审判者]”,依然表示Nixon准备倚老卖老地把Frost逼进死胡同。但是已有一番心理准备的Frost回应“No,just your friendly neighborhood confidant.[不,只是您友好的邻里友人]”,故意标示决断关系的Nixon和依然要保持亲密友人的Frost,两人之间的应答已经超过第一天一个大人在逗一个孩子玩耍的程度。灯泡破损的惊讶,表示着两人心中对于对方的重现审视的开始。

表现的更为主动的Frost,开篇即提出尖锐问题,在Nixon要岔开话题时,强势的截断对方无意义的废话,事先准备的素材—-战争录像的放映,赢得了Nixon手帕的“紧张”,反复是转机,胜利的曙光在黑暗中指明方向。但是,第二天的结局,仍然是Frost被杀的丢盔弃甲,原因何在?

强势而自信的Nixon远远超过了Frost们的准备,敌人的实力远超过预先估计,赛亚人变身。

第8幕 鸣金收兵 来日再战
冷兵器时代,对阵双方以防天黑带来不测,总要鸣金收兵埋锅做饭,休息过一晚后待天亮再战,至于夜晚偷营,那不在本片范畴之中。

Frost无论如何都要进行的生日Party,与家人在一起的Nixon,双方都在休养生息,但表情都不轻松。前一次访谈中被激起情绪的Nixon把弱点暴露,寻不到出路的Frost在电话里失去了澳大利亚的节目,战争进入胶着期,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法在广漠的大地上进行的堑壕战。

第9幕 转折之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拖住了德国陆军;中途岛海战完成日美海上实力对比;诺曼底登陆表明盟军再次踏上欧洲陆地。第二次世界的转折点改变了整个战争进程,转折颠覆原有的运动趋势,让战争双方的态势发生变化,原本实力较弱的一方要赢得整个战争。

一个吊诡的电话成为Frost/Nixon战争的转折点。Cheese汉堡打开了的话匣,特别是主动打电话Nixon的一方。卸下防备的总统Nixon,背负了无尽道德压力却宁折勿弯的强硬老人,一早便知道访谈的二人之间有人会光芒耀眼,另一方会进入荒野无人同行。(美妙的语言,关于人生精彩的独白,不再重复,请细看电影)

老人强势的表态在电影表象上是激起了Frost的斗志,深夜把Reston叫醒开始工作,实质是把老人内心的“虚弱”暴露,转化了战争中双方的心理态势的高低,成为Frost赢得战争的转折点。

尾声
战争的结果在电话之后已经注定,“I’m saying that when the President does it, that means it’s not illegal.”看似让对话双方的矛盾达到顶点,其实电影的高潮在Nixon电话的独白里已经达到。



回到总统Nixon为什么要打这个电话?为什么要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之下,悄悄挂起白旗?把自己置于失败的聚光灯下。

美国总统,古稀老人,他的经验早以告诉他:任何一个审判庭都已经宣判他有罪。被大赦的罪行,并不能消除他给美国带来的伤害,他需要一个平台和机会给人民解释,虽然Sorry一直没有从他口中突出,但背负的压力让他倨偻着背,甚至无法轻松打一场高尔夫。势均力敌的Frost是一个值得托付的对手,年轻有着无限的前途,“牺牲”老年的自己成就有为“年轻人”是老人NIXON的选择。

剧情的发展其实并没有完全按照上文所述的一幕幕进行,只是为了方便解读本片,进行了人为的截断和划分。每一幕的标题可能适用于Frost/Nixon双方,也可能只适用于一方。

题外话:
1979年邓小平访美,是邓小平坚持邀请尼克松——这位因“水门事件”黯然去职被冷落一边的前总统——出席白宫的晚宴。中国对于Nixon有特别的感情。

Frost.Nixon.LiMiTED.DVDSCR.XviD-DoNE

 5 ) 尼克松

一场政治斗争中,政敌总是假人民和信念之名,让你低头,然后把你象鼻涕一样在地上用脚抹。。错是对人民认的,原因是背叛了先人的政治信念。难能可贵的是在强大的外部压力和心理压力下,他坚持清晰的信念界定这两者的区别,所以即便这么大的一个错误上他也是斗志和忏悔同在,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我喜欢他,因为他高超的斗争技巧、高傲的心。 他是选择了要认错的,从他漫天要价、独自离开访谈中期庆祝会、醉酒之后的电话、感谢助手保护自己来看,他只是在选择一个方式和情景来认错。一个无关的,也不构成对手的Frost是个合理的选择... 这部电影的其它部分我不喜欢:小人得志的英国人,比较低劣的电影技巧。有几处安排,总是试图说明这是一场斗争,而Frost是胜方——开始是尼克松看着Frost到来,最后是Frost看尼克松走;开始是尼克松开场前问Frost有没有婚前性行为,后来是Frost开场前问尼克松一个什么问题;最后的那次沟通,纯粹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当然刻画一下尼克松对女人和金钱的兴趣,倒是挺好。林肯也教育儿子要把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卖给给价最高的人,关键是卖脑不卖心。

 6 ) 中国何日有水门

   水门**距今已经有些遥远,这一事件给今日世界带来的影响无非是拉链门,艳*门等等的大小丑闻,都能传承有序。


    其实说白了,水门是个多大点事儿啊,无非是N的竞选班组有人被权力感毒害,感觉可以为所欲为,自作主张去竞争对手的大楼安装窃听器,行事不密以致被抓。而N在获悉事件发生后,出于“一个领导者做事,需要有心”保护下人,试图运用手中的权力湮灭证据,抹平此事,上海话叫做“搞定”。试想,N可是米国的总统,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又不是谋财害命,把X*户关进精神病院。只是在后知后觉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些并不算过激的行动“稳定局势,做应该做的事”。这个对中国人的政治观来说,是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边际范围内,甚至略微超过底线的程度上,做成一件大事,这在我们这儿叫“有手腕,搞的定”!这是中国式的以成败论英雄,不管手段是否合法是否道德。


    而N呢?一个向毛XX中国伸出橄榄枝,与周总理跨越时代的握手,任内将X战气氛极大缓和,将几十万美国青年从越战泥潭中挽救出来的民选总统,人类终于在其他星球迈出了伟大的一步,这样一位伟大的“和平缔造者”,人类进步的领路人,就因为这点芝麻绿豆的“小事”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在任内辞职的总统。多会小题大做的国家和政制,7分功,3分罪都不妨碍成为永垂不朽的伟人,劳苦功高的N实在只能用苦命来概括。难怪当年毛XX热线电话接通Nixon,“水门不就那么点事儿么,我来帮你平反”这就是中国和中国伟人的气魄。


    但是美国之所以是美国,就因为他们拥有能够挑战权力的制度,有凌驾于一切权威的契约,有人人平等的法律。所以N这样的模子成为了赤佬,美国的精神长存。任何人不能够凌驾于X法,每个个体都值得国家用一切去捍卫,无论那个对手是la登还是sadam,是街拐角一把明晃晃的匕首,还是Nixon,或者 McCarthy,每个公民都是顶天立地,每个个体都能够理所当然的挑战任何侵害自己的事物。哪怕那是一个总统的权威。而这个伟大传统的传承之中,传媒的作用值得永远铭记。在每一个美国历史的关键时刻,媒体往往担当了至关重要的角色,Goodnight&Goodluck,反应的是新闻人Edward R.Murrow独立调查麦卡锡,以事实为依据和依靠宪法所赋予每个人的神圣权力,让麦卡锡的法西斯逆流从美国的主流社会彻底清除。而这部
Frost/Nixon则让一个走下神坛的总统“认罪”。

    
    回到影片,五项奥斯卡提名名至实归,史实感极强的氛围营造,行云流水的运镜,缜密精彩的剧本,精到细致的表演,各方面都是上乘佳作。尤其是N的扮演者Frank Langella,把Nixon的落寞,倔强,孤独,傲慢,颓丧、狂妄,游刃有余和无法自处表现的恰到好处,不偏不倚,只要这一个演员,就足够你聚精会神看完全片。没有对于总统罪行的道德说教,也不仅仅是金钱至上的媒体人,象牙塔里的学究也有人性丰富的一面。忠实的展现新闻史上伟大的一幕,就是这部影片的全部,与其说水门是影片的中轴,不如说水门的背景下,两个富有才干,充满欲望也进退维谷的人之间的故事。不过相对于Frank Langella,Michael Sheen的表演和戏份,就显得略为轻浮,配合他那张无比轻浮的笑脸,更让影片有些失重,或许改为Nixon/Frost来得更为贴切。


PS:当年真实的访问,Frost并没有那么的脓包,之前他也有过采访美国总统的经历,而Nixon也并非电影所刻画的那样心理防线尽溃,真情流露。最接近事实的可能是,Nixon得到了特赦之后,也希望借此机会向美国人民道歉。而Frost正好跟他一拍即合,因为除了所谓的60w美元之外,Nixon还享有此次访谈 所有收益的20%,也就是数百万美元的收入。因此,一场两个聪明“演员”的Show,两个人的商业成功,才是真正的Frost/Nixon

 短评

教科书般华丽。无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镜头的调度。

8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推荐

破釜沉舟,绝处逢生,时来运转,功成名就~~

12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今年提名里其实我最爱这部

13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早已看透,尼克松的粉饰就如系着鞋带的意大利皮鞋,用措手不及的方式解开他的鞋带,才能在这场别致的访谈战争中取胜。用纪录片采访的解读方式引导了全片的节奏,抽动的嘴角落寞的神态无法被消弭的道歉,是一个曾挥斥方遒也自作聪明的政治家留给世人评说的谈资,坦白后的释然让他不必如小丑般苟活余生。

1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拍的很好.... 只是我不好这口

17分钟前
  • 🌙e-L°。
  • 还行

前50分钟的铺垫有点冗长。最后的采访部分十分精彩。

22分钟前
  • Fan要坚强
  • 推荐

又是真实历史,尼克松的演员长得一点也不像尼克松,但是演出了他所理解的尼克松的内心世界。中国人对水门事件不感冒的一大原因是,他们无法理解这样一件事何以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和长久影响。

24分钟前
  • 叶洲
  • 推荐

两主角都演的挺好,就是就是霍华德讲得太老套了

25分钟前
  • 利奥波德
  • 还行

节奏有些不好,后段精彩

29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

五星级的剧本,纪录片形式还原这一次对谈,精准的节奏让人喘不过气,就算是前半段的铺垫我也看得目不转睛,到了最后,主角说出的每句话都是影片高潮!一瞬间细微的心理变化,呈现在演员脸上,一秒的镜头可有无数种解读,演员太棒。最后的疑问更是发人深省,我们是否都在做适合自己的事?

31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蛮稳的,奥斯卡应该有所斩获吧

3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商业政治题材的典范

36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与政治无关,甚至与史实无关;即便除去其他细节,仅仅对比真实的四集尼克松访谈,片中的改动和描述也是更加富有戏剧感;其实朗·霍华德不过是借用这一事件来打造一部步步为营的充满张力的电影,并借此展示一个他自己心中的尼克松形象;朗格拉的表演真是令人赞叹,内敛中却有着可以随时爆发的激情。

39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流畅 自然 行货

42分钟前
  • 皮革业
  • 还行

Frank Langella的表演感动了我。。。居然这种类型片最后把我看哭了。。。

44分钟前
  • 霍伯森的选择
  • 推荐

很不错

47分钟前
  • 亢龙无悔
  • 推荐

典型的荷李活式情節..中規中矩..本想只給三星..但Frank Langella的演出很出色..給多一粒星給他..

49分钟前
  • l.m.
  • 推荐

只有一人能重返荣光,另一人必永世不得翻身。尼克松的性格与功过永远都不简单,对他的情绪仇恨与怜悯共存是再正常不过的,电影只是再次提醒了我们这一点。80%的精彩应该是属于事件本身以及话剧的,这就是为什么作为电影拿不到五颗星的缘故。

52分钟前
  • 月球漫舞者
  • 推荐

好看

55分钟前
  • Vincent
  • 推荐

很棒

58分钟前
  • 夏局中年爱jazz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