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囚 上

正片

主演:邵万林,庄则敬,宋琦,庞万灵,瓦尔斯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81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海囚 上 剧照 NO.1海囚 上 剧照 NO.2海囚 上 剧照 NO.3海囚 上 剧照 NO.4海囚 上 剧照 NO.5海囚 上 剧照 NO.6海囚 上 剧照 NO.13海囚 上 剧照 NO.14海囚 上 剧照 NO.15海囚 上 剧照 NO.16海囚 上 剧照 NO.17海囚 上 剧照 NO.18海囚 上 剧照 NO.19海囚 上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长篇影评

 1 ) 一辈子都天真的人

1900的故事为什么打动人心?是音乐的天才,还是技艺的高超,这些都是原因,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个一辈子都天真的人,从始至终。

趴在玻璃窗前看着模模糊糊的舞厅,跳舞的人群,灯红酒绿,最后视线停在钢琴上。

他盯着那架钢琴,他不说话,只是默默的热爱着。

一个人幼年时的经历会影响人的一生,我想,这真的很对。

童年时,1900问丹尼,什么是孤儿院,丹尼说,孤儿院就是一个监狱,没有子女的人就会被关进孤儿院。1900没有父母。1900问丹尼,什么是妈妈,丹尼说,妈妈就是一匹马,跑得很快的一匹马。1900没有妈妈。

当Max坐上1900的身边听1900弹琴时,1900又说起了关于孤儿院与妈妈的话题,他保持着他特有的微笑,天真的笑脸,像一个孩子。这是极美极感人的一段。

钢琴在舞厅里滑动着,甚至绕着柱子滑动。这哪里是滑动,根本就是舞蹈。1900的手使钢琴奏出动听的音乐,钢琴带着1900舞蹈。在这时候,我们看到钢琴和1900是合二为一的。Max虽然坐在1900身旁,但是他并不是参与者,而是一个见证者一个旁观者。他代替我们观众看到1900的身体一辈子都在这艘船上,但是他的心在广阔的地方,不知在何方,但可以肯定的是,并未束缚住。他是自由的。并且是天真而自由的。

当1900与谢利斗琴时,Max拍1900的肩头,他回过头来,泪流满面,1900听了谢利的音乐感动得像个小孩不能自制的哭了。其实这样说是不对的,1900被音乐打动了,他哭泣,他并不觉得要去制止这样的行为,这样的行为没有什么好去制止的。他是天真的人。

1900爱上了那个不知姓名的女孩,那个女孩也许不仅仅只是一个女孩。那是一个懂得海的声音的女孩,从她父亲那儿懂得的。她站在甲板上,1900在录唱片,他看着她,就像看着自己,另一个自己,一个神情忧郁的气质纯净的天真的女孩。1900即兴弹奏着钢琴,就算再不懂音乐的人也会知道那音乐是1900心中的诗,他的情感,他的凡心活络了,却是敏感而纤细的,似乎是薄薄的明镜,不可触碰。他是害羞而天真的。他要将这张唯一的唱片献给这个女孩。他想要下船上岸也是为了这个女孩。我想,他的那张唱片不仅仅只是一张唱片而已。是他唯一留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点物质的痕迹。1900在楼梯上走到一半了,他看见的是钢筋森林一般的大厦,他将帽子扔在水里,走了回来。这个扔帽子的举止有些人觉得俗。不过,这个帽子扔了出去随水飘走了,是不是带走了一点其他的什么呢。1900打定主意要做一个一辈子都天真的人。至少,他做了很多人想做但是没有去做到的事情。

我们曾经也天真,也相信,也有爱,也是纯净无瑕的。但是,现在呢。

有的人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为了生活。有的人在做自己小时候最讨厌的那种人,是自己想要改变的还是被别人给改变的还是被生活给逼的呢。有的人背叛了自己的梦想。有的人抛弃了童真和真诚的一颗心,失去了浪漫的理想。这些人是远离了海。是与1900不同的人,也许他们也想要当1900一样的人,也许只是想想罢了,在看片的时候湿一湿眼眶或者流下几滴风骚的只有自己才知道的眼泪,也许觉得1900太傻了。也许,也许没有也许了。

1900,一个到死都保持着天真的人他说,“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漫无尽,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我无法遗弃这艘船,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

可是,绝大部分的人都遗弃了自己的天真。

 2 ) 俗人理解不了的幸福


关于钢琴,关于尽头,关于彼岸,这些我都不想说。我只想说说1900这个人。

众人叫他天才,众人为之疯狂。1900,从拥有这个不平凡的名字起,就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人。目光、掌声和荣耀,平凡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天才的1900就像空气一样稀松平常。
但目光、掌声和荣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长久。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让我特别难受:人们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

天才其实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异类。而再体面的异类都不会被人真正地爱。那些为1900的琴声瞠目结舌的人,在琴声终结的时候,他们也就咂巴着嘴散去。1900这样的天才更像是个宠物。人们会喜欢它、呵护它、痴迷它,但它跑到马路中间迎面驰来飞车,谁也不会扑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

大概只有小号手是愿意聆听1900的内心而非琴声的人,他不理解他,但是他尊重他。他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独立。我看到有人说如果他是那胖子他就会把1900敲昏然后拖下船。我想这样的想法也就注定他成不了那个胖子,成不了1900唯一的真正的朋友。

如果我们较真一点,假设小号手真的把1900弄下船了,故事将怎样延伸?我们都知道,落魄的小号手没有能力去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88个琴键和尽头。1900将无可避免被磨去棱角和平庸,落入红尘变成一个凡人。

活着,还是活得安心。这也是个问题。凡人的选择是无论如何先活下去再说,"活着"这件事情本身比什么都重要。而天才则把心灵的舒适看得更重,生死则次之。所以凡人可以忍辱,天才却情愿玉碎。每一种人都获得了他最看重的东西,说起来谁也不比谁亏。



其实我不太乐意用天才这个词儿来定义1900。天才已经被用滥了。我更愿意说1900是个ET。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想表达就开口说话。这是人类的方式。但是1900不属于人类范畴。他的手指是他的发声器官,连着他的心和眼睛。他的身体机能是人类的,他的感知和内心是ET的。
ET很神奇,但不算稀奇。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ET。

小时候看哲学入门读物《苏菲的世界》,哲学老师说,你是否想过自己或许是个火星人?你是否有一天会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然后想:"我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存在。我是一个神秘的生物。"——我并不理解。我看着每一个人都有两个眼睛一张嘴,我无法理解这一模一样的人怎么会是不同星球的物种。

直到后来我发现人的内心比海还深,发现一个人和一个人的差异比天和地的相错都大。我才渐渐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ET,至少都曾经是ET。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如此千差万别,就像从宇宙的各个角落聚集到这个星球。我们透过眼睛看世界的角度,我们吃奶头的力度,我们尿裤子的姿势,都如此独立如此百花齐放。

我们曾经都很与众不同,鲜活跳跃。但是后来,我们被教育,被纠偏,被放入轨道。于是我们从一个个ET变成一群地球人。我们鲜活的面容淹没在人群之中变得模糊不清,一眼望去毫无分别。只有那些因缘巧合的,比如1900,侥幸(或者说是不幸?)保存了自身的独立和ET本色,成为地球人眼中的天才和异类。

差异导致孤独。葆存了差异性的ET在承受异样目光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孤独,远超出凡人的孤独。凡人们如我们虽然也还都残留一些差异,但大致面貌八九不离十。我们失恋了后觉得痛苦比谁的都大,我们拥抱心爱的人自认比谁都幸福。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每个人的痛苦和幸福都没什么区别。我们在不断重复,千篇一律。

我们丢了个性却换来了共鸣。我们借助艺术寻找通感,在人性中相交叉的部分,抹着眼泪互相慰藉,或者说,互相平衡(原来有人比我还惨啊,这下心里舒坦多了)。而被称为天才的人站在人群之外,忧郁地注视这群有些像他又不是他的物种。用他们ET的本能将那些交叉部分,提炼、放大、直抵内心。那些永远无法交叉的部分,则作为孤独的源头,令他们永远无法融入人群。他们只有躲在自己的轮船里,躲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孤独地活着,然后死去。






 3 ) 《海上钢琴师》普及片中的音乐等知识【收藏】

为了为各位《海上钢琴师》的热爱者普及片中的音乐等知识,特从Tim Roth中文网转贴本文,在此,感谢cunning姐姐为了Tim不遗余力的辛勤劳动!
    想要了解电影中1900与Jelly Roll Morton弹奏的音乐名称,多能从本文中找到解答。

郑重申明:本文绝非原创,所有信息均来自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调频97.4MHz)每周一次的“世界优秀电影音乐赏析”栏目。若要转载,务必将此申明一并转载.

如果说1988年的《天堂影院》讲述的故事是以电影和电影史为背景,而1990年的《天伦之旅》是以歌剧为背景,那么1999年的《The Legend of 1900》(《1900传奇》)的故事就是以音乐,确切地说是以钢琴和爵士乐为背景了。一向自任编剧的托尔纳托雷这次又在新千年——也就是进入21世纪——的前夕,把意大利作家亚历山大巴厘戈(音译,不知准不准)的小说《二十世纪》进行精彩的改编后搬上了世界荧幕。从影片的片名、立意、发行时间以及各方面所达到的艺术水准来看,我认为称之为20世纪的“The Last Picture”(“最后一部电影”),它是当之无愧再合适不过了。 是的,在最富于戏剧性的新的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刻,由一部讲述发生在上一世纪初的传奇故事的意大利影片,来为仅有区区百年历史,却早已在当今世界所有艺术形式中独领风骚的电影这门艺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影片是从小号手麦克斯对好友的强烈思念开始的,随着他满怀失落和惆怅之情的内心独白,在影片片头,我们看见又有许多目光中饱含憧憬的移民,乘坐一艘大客轮“弗吉尼亚号”来到了新大陆。

(片头主题音乐)

影片闪回,麦克斯一路沉思着走进了伦敦一家收购乐器的店铺。为了填饱肚子,他只好忍痛卖掉自己心爱的小号。精明的老板看出那是把名牌乐器,但只肯出很少的钱6英镑10先令来收购。麦克斯被迫答应下来,但是出于留恋,他想分手前再吹一次小号。老板尽管显得不耐烦,但还是答应了。

(小号吹奏的影片主题)

(旧唱片中钢琴演奏的主题)

人生许多机遇都出于偶然。如果麦克斯没有吹小号,也许就不会有机会讲述关于一位海上钢琴家的传奇了。当他正沉浸在自己吹奏的乐曲中时,耳畔却传来留声机播放的一张旧唱片上钢琴演奏的同一首曲子。老板正急于知道演奏者是谁。 (时光回溯)
弗吉尼亚号上的锅炉工黑人丹尼趁客人下船的时候到上等舱来碰运气,希望能捡到点值钱的丢弃物。但没想到在豪华大客厅的钢琴上,他竟发现了一个襁褓中的孩子,被人遗弃在盛放柠檬用的纸盒子里。

好心的丹尼收养了这个既没有出生证也不知道名字的婴儿。既然他是在1900年1月1日得到了这个孩子,索性就给孩子起了个简单又有意义的名字:1900。为了躲人耳目,逃过移民局的查问,名叫1900的这个孩子从来不下船,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1900和养父丹尼在弗吉尼亚号上一起过的日子倒也快活自在。

(音乐) 但是不久丹尼就不幸受伤去世。有一天,1900循着音乐的声音悄悄地来到了头等舱.透过大客厅门口的玻璃屏风,孩子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显得光怪陆离但却色彩丰富的花花世界,而吸引他的是玻璃后面传来的那快乐的音乐。

(音乐,钢琴逐渐突出)

夜间,所有的客人都被眼前发生的事情所震动:一个衣衫破旧、满脸污垢的孩子正端坐在钢琴前,那稚嫩的小手轻轻抚摸着琴键,于是,那架大钢琴唱出了一支柔和动人的曲调。 (1900的第一次演奏)

当船长告诉他擅自弹琴触犯规则的时候,小1900鄙夷不屑地脱口说道:“去他的什么规则。”(“Fuck the regulations.”)

麦克斯在给乐器店老板讲这个故事的时候,那如烟往事又清晰地一幕幕闪回在眼前,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他又回想起自己初次来到弗吉尼亚号的情景。在招工负责人告诉他船上已经有小号手的时候,他却早拿出乐器吹奏了起来。

(麦克斯的小号独奏)

他那娴熟的技巧和迷人的音色博得了围观者的热烈掌声,也征服了招工者。与此同时,停靠在码头的巨大的弗吉尼亚号上,围栏边,有一个人此刻也在由衷地为他鼓掌祝贺。随后,麦克斯幸福地登上了弗吉尼亚号。
 
 
海上起了风暴,可怜的麦克斯呕吐不止,东倒西歪,跌跌撞撞。我们听到的音乐在形象、幽默地描绘着麦克斯的境况。 (表现麦克斯晕船的音乐)

但这时有个走路很稳的人过来问他是不是吹小号的,说可以为他提供晕船的解药。他请麦克斯帮他解开了钢琴下面的制动栓,并邀请他坐在自己的身边。

随着船身的摇动和倾斜,客厅中的这架三角钢琴也开始在沉稳流畅的琴声中自如地四处滑动。在我所观摩过的所有影片中,《1900传奇》的这一场景最富于浪漫气息,最高雅,也最令人难忘,是充分展示意大利导演托尔纳托雷艺术才华的一个片段。

不幸的是随着船身的又一次的剧烈倾斜,滑行在大客厅中的钢琴带着他们两人冲向了华丽而又昂贵的大玻璃屏风,继而又穿过客房的走廊,最后直接撞向了船长的舱房.

两人被罚到底舱去烧锅炉,同时也有了彼此认识和了解的机会。麦克斯这才知道,他就是那个从来没下过船的大名鼎鼎的钢琴家。两人从此成了好朋友,一起在乐队里为客人们演奏。只是这位叫1900的钢琴家从来不守规矩,常常与乐队合作到一半,就丢开谱子即兴演奏了。不过客人们往往一听到他的琴声,立刻就来了情绪,进入忘乎所以的欢乐状态.

(1900的即兴演奏)

天生的海上钢琴师1900不但为头等舱的客人演奏,还经常到三等舱去为那些穷苦移民弹琴。大家都痴迷在他的琴声中。乘客们沉醉的神情说明他们在1900的音乐中找到了自己的心声。

(1900在三等舱的演奏)

有一位意大利客人希望听到塔兰台拉舞曲,1900只请他做了一个简单的示范节奏,继而就让大家听到了一曲热烈奔放的塔兰台拉.
注:塔兰台拉舞曲(Tanantella)是舞曲的一种。起源于意大利民间。据十五世纪后的传说,被一种毒蜘蛛“塔兰图拉”咬伤的人,须剧烈跳舞才能得救,塔兰台拉即源于此。一说因此舞源于意大利南部塔兰托城而得名。其特点为3/8拍或6/8拍,情绪活跃,舞蹈时用铃鼓、响板伴奏,音乐带有恒动曲特点,与库朗、基格相似。十九世纪中叶后,肖邦、李斯特等作曲家用塔兰台拉创作器乐独奏曲;柴可夫斯基所作《意大利随想曲》的最后段落,具有塔兰台拉的体裁特点.

影片《1900传奇》的一个寓意深刻的段落是麦克斯问1900为什么不下船去陆地看看,在稳固的土地上安一个家。现在这段情绪贴切、含意隽永,带有鲜明特征的配乐就出自我们节目中一再出现的那位意大利作曲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1900传奇》获得第57界金球奖最佳音乐奖理所当然。看来记者们的审美情趣的确高过了电影商人们,奥斯卡评委不懂音乐也就不知道这位大师的价值。实际上,埃尼奥•莫里康内在《1900传奇》中的配乐,是他在全世界电影作曲家面前树立的一个新的高峰,在有些方面,他甚至超越了自己.阜美国人并不了解这部影片的音乐所达到的高度、深度和难度,如果分析一下音乐与音响元素的关系就会发现,《1900传奇》的录音以及与画面合成的难度是非常之大的。在艺术和技术两方面如此具有创新性、开拓性的一部影片,世界上众望所归的奥斯卡却视若无睹充耳不闻,的确令人匪夷所思而百思也不得其解。我认为这不能不说明近年来奥斯卡的堕落。

注: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1928年出生于罗马,迄今参与制作的各国电影已不下400部,是意大利最多产、最有建树的作曲家,在世界电影界可谓有口皆碑.

有一次,轮船靠岸之后,下等舱的客人们都匆匆离去了。人去船空,感到失落和孤寂的1900正随着自己的思绪轻轻地触摸琴键。突然,角落里传来了小手风琴——一架巴扬那嘹亮深情的应和声。它的主人,一个来自世界某一角落的移民,出于对1900的琴艺和音乐的仰慕,留下来和他谈起了家常往事。妻子和人私奔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田地也因干旱而荒芜。五个孩子都因热病死去,只有最小的女儿幸免于难。最后,谈到了他对新生活的渴望和对大海的向往。这一过程中,1900的琴声一直在静静地为他们的谈话伴奏。音乐融入对白,语言渗进了节奏。莫里康内的音乐与托尔纳托雷的对白之间的结合此刻达到了天衣无缝、绝妙感人的境地。
注:巴扬:键钮式手风琴,因其外形与音的排列均与键盘式完全不同,故而它主要流行在具有历史和群众基础的北欧和独联体各国。

(1900与移民的交谈,配乐与对白的完美结合,)

1900:You don’t look happy about going to America.

Immigrant:It’s not America. It’s everything I’m leaving behind.
Immigrant:Until a few years ago, my field was the only thing I knew. The world started and ended there in that piece of land. I’d never walked down the main street of a town. Maybe you can’t understand that.

1900:I understand that perfectly. I know someone who went through something very very similar.

Immigrant:One fine day did his field go dry, too? And did his wife run off wi
th a priest? And did the fever take his five children?

1900:No, but he ended up alone, too.

Immigrant:Then he’s more lucky than me.
Immigrant:I still have a daughter, the youngest one. She survived. It’s for
her that I decided one day to fight my bad luck. I travelled the world withouta destination. And then one day, when I go through one of many towns I never see before. I come to a hill, and then I see the most beautiful thing in my life. THE SEA!

1900:The sea?

Immigrant:I’d never seen it before. It was like lightening hit me. Because I
heard its voice.

1900:The voice of the sea?

Immigrant:Yes. The voice of the sea.

1900:I’ve never heard it.

Immigrant:The voice of the sea, it is like a shout, a shout big and strong, s
creaming and screaming and what it screaming was: “You! … Men with shit in your brains! Life is immense! Can you understand that? Immense!” I never think of it this way. I have a revolution in my head. That’s how I suddenly decide to change my life, to start afresh.
Immigrant:Change life, start afresh. Tell that to your friend. ……

麦克斯深知1900的性格和品行,认定他无处可去,决不会离开弗吉尼亚号,但是这只古旧的大船早已成为一堆废铜烂铁,人们正在往上装炸药,准备把它炸掉。麦克斯在费尽口舌说服工头推迟爆炸日期后,开始在那庞大空旷,已经面目全非的船体内到处寻找1900。面对如今破败不堪,昔日豪华富丽的大厅,他的思绪再次闪回到弗吉尼亚号的黄金岁月。

(大厅音乐)

乐队指挥一再叮嘱,要他这次照谱演奏,满口答应的1900不一会儿就故伎重演了。

(1900即兴独奏)

每当他尽情即兴的时候,大家就没事儿可干。1900用钢琴向坐在他身边的麦克斯描绘了自己视野中出现的四个形象与性格截然不同的人。
在1900的眼中,此刻看见的是一个正和情夫私奔的老女人,音乐当中明显的吉普赛风格表现了她的雍容华贵,同时也似乎说明了她来自何方。而这一位则是个深深陷入沉思与回忆,陷入了前尘往事的伤感的男人。随着富于弹性和张力的探戈节奏的切入,我们又看见了一个流着泪的年轻女子正在与自己的情人共舞,她的装束及出身都被音乐准确无误地揭示了出来。最后,1900手下的旋律,也就是音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笔下的配乐,又惟妙惟肖地描绘了一个穿着别人的礼服混迹于头等舱的不速之客。

在第一部分的结尾处,我们来完整地重温以上情节中出现的两段音乐。这是幼年的1900第一次弹琴时大家听到的那首充满稚气的莫扎特风格的钢琴小品,原声CD中的标题也颇有寓意:《莫扎特再生》。

(幼年1900的第一次演奏)

出现在1900为三等舱的普通移民弹琴的情节当中的那段音乐,原声CD中的标题是《Study for Three Hands》(《三手联弹试作》,Study在这儿当“练习曲”讲)。(1900的三手联弹)

另外还有一首出现在以后情节中的乐曲,相当于全篇配乐主题的核心,标题是《Play in Love》,钢琴独奏.

同伴们都上岸去了,1900再次体验到了孤独和失落。由弦乐演奏的这段感情丰沛、饱含失落与怅惘之情的音乐,与赛尔乔;莱昂内的《美国往事》中最后那段弦乐重奏的德博拉主题(Deborah's Theme)阿玛泊拉之间出现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点忧伤的弦乐)

1900正拿着话机想和岸上的随便什么人说说话,以排遣心头的孤寂,这时,突然有四个衣冠楚楚的黑人闯了进来。与陆地上的社会隔绝已久的1900吓得在弗吉尼亚号的巨大船体内四处逃窜。

(一段紧张的音乐)

其实这四个人并非歹徒,他们不过是被派来通知1900,要他准备和当今爵士乐的祖师爷在钢琴上一决雌雄的。

(一段爵士小号)

埃尼奥;莫里康内的配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爵士乐史上确有其人的一个重要人物:杰里;罗尔;莫顿。影片中的他由曾经是美国一个著名的三重奏爵士乐团成员的黑人演员克拉伦斯;威廉姆斯三世(Clarence Williams)扮演。此刻,他正在弗吉尼亚号停靠的码头上向新闻界夸夸其谈,不可一世地狂妄宣称说他不相信世界上能有人在钢琴技艺方面超过发明了爵士乐的人,也就是他杰里;罗尔;莫顿。

音乐的情绪、节奏贴切地和杰里;莫顿神采飞扬的表情及说话的速度保持了同步,这时,得知比赛消息的人们开始集中在弗吉尼亚号的大厅里,好戏就要开场了。

(杰里;罗尔;莫顿钢琴独奏)

杰里;罗尔;莫顿出生于1885年大约在1940年去世,他是爵士乐史上公认的最早的巨人之一,但是,由于他喜欢夸大自己对爵士乐的贡献,所以常常产生负面效果。众所周知,爵士乐的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非洲黑奴被贩运到新大陆以后做工时唱的歌曲,也就是做工歌和田间号子,以及19世纪的早期黑人宗教歌曲和后来的无从查考其确切诞生年代的布鲁斯音乐,再后来还有拉格泰姆音乐等等,而杰里;莫顿却曾经夸口说是他在1902年发明了爵士乐,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杰里;莫顿10岁时就开始弹钢琴,少年时代曾长期在妓院中弹琴,以至于亲戚们都与他断绝了关系,而这一切也都在影片导演和编剧托尔纳托雷的剧本中得到了表现。 注:关于布鲁斯:美国黑人的祖先在非洲。17-18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将大批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成为那里白人的奴隶之后,他们被强迫劳动、受尽折磨。在田间、在劳动之余,黑奴们怀念故乡和亲人,常常唱一种哀歌,以表达他们痛苦的心声。这种音乐也渗透在一些宗教歌曲中。由于蓝色被美国人看作是忧郁的色彩,这种悲哀的歌曲,也就统称之为Blues(蓝色),中国音译之为“布鲁斯”。我们常常从美国音乐作品中发现带有Blues的曲名&如《蓝色狂想曲》、《蓝色的探戈》、《蓝色的爱情》等,它们更准确的译法应该是《忧郁狂想曲》、《忧郁的探戈》、《忧郁的爱情》……。布鲁斯的特点:从大音阶来讲,它的第三级(Mi)音和第七级(Si)音经常是降低一些(平时讲是降半音,实际上不到半音)。有时第五级(Sol)音也降半音。这些降音还常辅以滑音和颤音,因而更加强了歌曲忧郁、悲伤的色彩;旋律中多用切分节奏,形成轻重音颠倒;节奏多为双拍,通常为4/4拍,也有部分是2/4拍;;从歌词、曲调结构上讲,布鲁斯多采用对称的、带音韵的两行词。第一句重复一遍。每段曲调12小节,每句4小节,从而形成:‖∶A∶‖+B三句的固式曲式结构;和弦常用主和弦(Ⅰ)、属和弦(Ⅴ)和下属和弦。(Ⅳ),因此,和声听起来很和谐,而且朴素。布鲁斯最早出现时,仅用于歌唱。后来也用于器乐演奏。起初仅限于一些弹拨乐器,如吉他、斑鸠琴等。19世纪60-7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之后,一些旧货店出售南北战争后军队留下的一些管乐器。那时,黑人们每到假日黄昏,常来到新奥尔良的“刚果广场”唱歌、跳舞。他们发现了这些廉价管乐器,便买了下来,学习吹奏。从此,黑人乐队有了管乐器。

在爵士音乐界素有爵士博士之称的杰里;罗尔;莫顿站在码头上,把传说中从来没有下过船的最棒的钢琴师大大地奚落和讥讽了一番,然后大摇大摆地登上了弗吉尼亚号。比赛开始了。从低角度射出的一束灯光把一个巨大的人影投射在头等舱大厅门口那块色彩斑斓的玻璃屏风上。随后,杰里;莫顿俨如国王一般出现在大厅的门口。他缓缓地走进来,目光炯炯、高傲威严地环顾四周.

这时吧台上有人在一个大玻璃杯里为他倒了半杯威士忌,杰里;莫顿一言不发,走上前来把酒一饮而尽,随后把杯子倒扣在吧台上。

然后,他目中无人、气宇轩昂地走向钢琴,对坐在琴前正和所有客人们一起默默地注视着他的那位海上钢琴师礼貌而轻蔑地说道:“我相信,你占了我的座位。”
(“I believe you’re sitting& at my seat.”)
1900显得胆怯而又很无奈地站起身,讨好式地问道:“您就是那个发明了爵士乐的人,对吧?”
(“You’re the one who invented Jazz right?”)
他得到的是一句得意的回答:“这,众所周知。”
(“That’ what they say.”)

然后杰里;莫顿也问道:“而你就是那个屁股底下不是大海就不会弹琴的人,对吧?”
(“And you're the one who can't play unless you have the ocean under your ass, right?”)
他听到的是略显谦卑的同一句回答:“这,也众所周知。”在点烟时,莫顿当众拒绝了1900伸出的友好之手,有意用法语说了一句“劳驾,请您让开”,之后就把点燃的香烟轻轻放在钢琴共鸣箱的边缘,稳如泰山地坐了下来。 (第一回合:杰里;莫顿的“Big Fat Ham” )
在他自己作曲的一首光彩华丽、娴熟流畅的“Big Fat Ham”(“大肥火腿”)之后,杰里;莫顿在听众的欢呼声中拿起那支恰好燃烧到钢琴琴身边缘的香烟,炫耀地高高举过头顶,只见烟卷上的烟灰在他演奏的过程中一点儿也没有掉下来过。他不屑一顾地向正在呆望着他的1900说:“该你了,水手。”。
(“It’s your turn, sailor”)
然后走过去傲慢地把烟投进了吧台上的酒杯里。

只见1900把胳膊肘压在琴键上,做出一副冥思苦想的神态。继而大家听到的居然是一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旋律:平安夜。1900依然是满脸的无奈,表情夸张地沉醉在显然是小儿科的曲调里。

(第一回合:1900的“平安夜”)

杰里;莫顿感到受了讽刺和侮辱,于是第二次来到钢琴前.

(第二回合:杰里;莫顿的“渴望” )

这次杰里;莫顿的参赛曲目是他本人作曲的“The Crave”

由美国黑人演员克拉伦斯;威廉姆斯三世扮演的杰里;莫顿在演奏的时候表现出来的辉煌技巧和大师风度的确令人叹服。当再次轮到1900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他居然把刚才杰里;莫顿这首具有高难度技巧的乐曲不费吹灰之力地重复了一遍。 (第二回合:1900重复杰里莫顿的“渴望”)

尽管在技巧上1900不亚于杰里莫顿,但不懂其用意的观众却认为模仿对手是不光彩行为,因而对他发出了一片嘘声。杰里;莫顿感到自己占了上风,马上又弹了一首更炫耀技巧的乐曲:“The Finger Breaker”,或者叫“Finger Buster”,直译是“扭断你的手指”,这也是他自己的作品。标题本身就指明了乐曲的演奏难度。

(第三回合:杰里;莫顿的“The Finger Breaker”)

这时,1900感到有必要动真格儿的了。他向正对他表示极大不满的麦克斯要了一支香烟,也放在了钢琴上,然后转过身来,对似乎已经胜券在握的杰里;莫顿轻蔑地说了一句:“你是自找的,倒霉蛋。”随后,人们耳畔响起了一支如火如荼,快得令人瞠目结舌的乐曲。

(第三回合:1900的“单人四手联弹”)

已经被惊呆的杰里;莫顿手中的酒杯掉在了地上,这之前,一位绅士的雪茄烟已经从嘴唇上不知不觉地滑落下来,一位贵妇头上的假发竟浑然不觉地被服务生的托盘无意间刮掉,所有人的目光都呆呆地盯在满脸是汗的演奏者身上。听上去只能是四手联弹的作品现在却是一个人在弹奏。

一直轰鸣着的钢琴突然静了下来,大厅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只听得见1900的喘息声,人们甚至忘记了鼓掌。

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1900拿起似乎被人遗忘了的那支香烟,用钢琴里早已发热的琴弦;点燃,随后后一步步走向站在一旁呆若木鸡的杰里;莫顿,“你抽吧,我不会。”(“You smoke it, I don’t know how.”)1900轻轻地说。随后,他潇洒地把烟插在了莫顿的嘴唇上。

久闻1900大名的唱片商不断地用前途无量和财源滚滚这些甜言蜜语对他进行灌输,终于得到了一次录音机会。影片这一场景真实地向人们展示了上个世纪初的唱片录音设备,观众也借此机会得以目睹当时的现场录音过程。除了有关早期音乐会(主要是歌剧)的记录片以外,在故事片当中这种场景是极其罕见的,也许这正是意大利导演托尔纳托雷的作品构思一向表现出非凡与大气的独到之处.在这组镜头当中,他让人们一刹那间回顾了与音乐的发展和传播事业密不可分的唱片的历程。

久闻1900大名的唱片商不断地用前途无量和财源滚滚这些甜言蜜语对他进行灌输,终于得到了一次录音机会。影片这一场景真实地向人们展示了上个世纪初的唱片录音设备,观众也借此机会得以目睹当时的现场录音过程。除了有关早期音乐会(主要是歌剧)的记录片以外,在故事片当中这种场景是极其罕见的,也许这正是意大利导演托尔纳托雷的作品构思一向表现出非凡与大气的独到之处.在这组镜头当中,他让人们一刹那间回顾了与音乐;的发展和传播事业密不可分的唱片的历程.

开始在琴键上信手拈来的1900即兴弹出了一串琶音和音阶之后,逐渐进入自己的乐思之中此刻,仿佛出于天意,他看见外面甲板上有个容貌质朴秀丽的女孩来到了玻璃窗前。在这一瞬间,看上去如此纯洁健康的姑娘激发了1900的创作灵感。凝视着一直在照镜子的女孩,观众听到了海上钢琴师的心声:那发自他心底的一支最纯朴、最温柔、最动人的爱的旋律。(1900唯一的一次录音,影片的配乐主题)

这支优美单纯的曲调就是影片《1900传奇》的配乐主题,它表现出作曲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的作品一向所拥有的突出特征:简单质朴、富于内涵,旋律如歌、沁人心脾。

而此前还担心录音疼不疼的海上钢琴师现在改了主意,他觉得不能和自己的音乐分开,就撕毁了协议,拿起刚刚刻录好的唱片跑掉了。实际上,他想把唱片作为礼物献给让他动心的那位姑娘。从她与旁人的谈话当中1900得知,原来,姑娘就是那位曾经用巴扬应和他的钢琴,随后与他倾心长谈的纯朴移民的女儿。1900苦于不知如何与人打交道,就在房间里反复地练习问候用语。此刻的主题变奏中充满了向往和渴望之情。

(弦乐配合竖琴的主题变奏)

屋角的钢琴上传来一个显得犹疑不决的动机,这动机第三个音上小2度的出现准确地描绘出一种胆怯的心态。随后逐渐形成的一个主题,结构如此简单而又形象,是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令人拍案叫绝的神来之笔。随后观众看见1900就在这怯生生的音乐的伴随下拉开了女宾三等舱的舱门。

(由钢琴开始的一个简单的怯生生的主题,随后弦乐加入,夜晚三等舱里孩子的哭声)

1900壮着胆子在睡满人的狭窄舱房里到处寻找,最后终于找到了心仪的女孩儿。这时,通过他的主观视角,观众看见了一个睡梦中的美丽的嘴唇。这一镜头堪称世界电影中最完美的嘴唇特写。 第二天,轮船靠岸时,1900在拥挤的人群中找到了女孩儿。善良的女孩儿给了他纯洁的一吻,并把父亲的地址告诉他,邀请他到家里来作客。1900手中的礼物却始终没有机会送出去。这时在嘈杂的背景上,音乐再次传达出渴望、失落与怅惘。

(嘈杂的背景上弦乐奏出的配乐主题)

影片主角1900的扮演者是1961年出生在伦敦的英国演员Tim Roth。在此之前,在1995年由Liam Neeson主演的英国历史剧情片Rob Roy(赤胆豪情) 中,他由于出色的扮演了英格兰贵族Archibald Cunningham而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Tim Roth那明显的戏剧功底和他丰厚的艺术修养。就象在澳大利亚音乐家传记片Shine(闪亮)中一样,尽管影片最后在录音合成时采用的大部分实际音响可能出自钢琴家缔尤特布塔,但是作为职业演员的Tim Roth以及杰里;罗尔;莫顿的扮演者显然弹得一手好琴。这一点无疑地给观众留下了值得大书特书的难忘印象。试想Tim Roth如果不会弹钢琴,那么传奇中的海上钢琴师这一人物形象就无法显得如此真实可信如此丰满和光彩甚至于无法成立,也正是因为他和杰里;罗尔;莫顿的扮演者卡伦斯;威廉姆斯三世(Clarence Williams)特别是后者都弹得一手好琴,比赛这场戏才会在银幕剩下的观众中达到导演所预期的如此震撼如此富于戏剧张力的视听效果。同样在录制唱片这场戏中只有作为一个真正的钢琴演奏者Tim Roth的表演才会如此自然和真实如此细腻和到位。

也许是从见到女孩这一刻起,陆地对于1900来说不再是没有丝毫的诱惑力了。一天,在与好朋友麦克斯进餐的时候他说出了心中的想法:我想去陆地看看。

终于听到了朋友的这一决定,麦克斯开始高兴的为1900描述未来的情景。他的家庭他的儿女甚至谈到自己受邀请去1900家吃晚饭的美妙情景。在他们的谈心过程中音乐一直以温暖的主题变奏来衬托对白,揭示出主人公或复杂或感慨的心态.

离别的时刻似乎到来啦,穿着麦克斯送给他的大衣在与船上所有依依不舍地为他送行的人告别之后,1900戴好帽子拿起手提箱终于踏上了通往陆地的旋梯。

在这段布鲁斯风格的配乐当中,突显出来的钢琴旋律和仰角拍摄的镜头同步。使连接弗吉尼亚号与陆地的那条旋梯显得格外的漫长。突然间一步步走下旋梯的1900停住了他的脚步。

凝望着庞然矗立在眼前的巨大城市,耳盼传来了象征着市井活力的各种声响,音乐当中再次出现了由小二度所标致的怯生生的动机。终于在船弦上所有送行者的注视下,1900把摘下的帽子用力地抛向空中,而最后帽子落进了水里。此刻,音乐中的怯生生动机开始改变自己的形态显得不再怯懦和犹疑。只见1900转过身来迈出坚定的脚步返回了甲板。 消沉和独处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1900才重新回到朋友们中间继续他的音乐演奏生涯,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
 
 
以间断闪回的倒叙形式构成的这部影片终于回到了现在时。炸船的日期已经不能再拖延,而1900始终没有被找到。麦克斯依然坚信他不可能离开弗吉尼亚号。于是麦克斯破釜沉舟,从乐器老板那儿借来当年被他保存下来的那张珍贵的唱片带着同时借来的唱机,再次回到了破败不堪的弗吉尼亚号。小号手麦克斯在船上每个角落里播放音乐呼唤朋友的场景是影片感人肺腑的段落。正如托尔纳托雷的同胞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昂内(Sergio Leone)在《美国往事》中曾经做过的那样,今天他在自己的作品中,特别是在‘‘呼唤’’这一段落中也表达了他对于男性情谊--这人世间伟大情感的歌颂。

终于,从一个黑暗的角落里传来了一句幽默的问话:‘‘怎么啦?晕船吗?’’麦克斯流着泪笑了,这是当年在弗吉尼亚号上那个难忘的狂风暴雨之夜他初次邂逅1900时听到的第一句话。在随后的倾心长谈中,1900讲述了他的钝式心态的由来。生活在陆地上的人们在面临无边际的选择时表现出了无休止的欲望,对此他感到不解。而他的世界,就是自己赖以出生和成长每次只能载客2000人连同他们梦想的这条船。在由88个琴键组成的键盘上,他可以创作出无尽的给世人带来欢乐的音乐。而陆地,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再也无法数得清琴键的键盘,是一只过大的船。在这里,托尔纳托雷通过自己所塑造所衷爱的角色之口,表达了他对于作为电影符号的弗吉尼亚号所代表的一种俭朴淡薄的人生观的肯定,以及对于以陆地为代表的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的批判。

1900宁愿失去生命也不愿失去自己的世界,他决定留下来和弗吉尼亚号同归于尽。两个好朋友分手前的最后一次拥抱是影片催人泪下的场景之一。在岸边,人们终于撤掉了那条长长的旋梯。

特写镜头中又出现了这双无数次抚摸琴键的修长的手,如今下面几经没有了键盘没有了钢琴,象是对自己一生海上钢琴生涯的回顾和总结。当年,1900那双小手第一次抚摸琴键时,观众听到的充满稚气的莫扎特风格的旋律现在回荡在他自己的耳盼也回荡在观众的心田。听到四周传来的令人感到威胁和恐怖的声响,1900脸上露出了神秘的带有嘲弄意味的笑容。

听完了这个传奇故事,乐器店老板沉默了许久。分手时他把小号换给了麦克斯,这时的他已经不是影片开始时那个刻薄的商人了。麦克斯局促不安的表示钱已经花光了,而老板却和蔼可亲的笑着说:“没关系,一个好故事的价值超过了这把旧的小号。”在最后的镜头中,望着麦克斯远去的背影,那出现在弦乐上的温暖的片尾主题也似乎在流过观众激动不已的心田。

 4 ) 海上钢琴师

1、All that city you just couldn't see an end to it.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

2、The end? Please? Can you please just show me where it ends?
尽头在哪里?可以给我看看尽头么?

3、It was all very final on that gangway and I was grant too in my over coat. I cut quite a figure, and I was getting off, guaranteed. That wasn't the problem.
当年,我踏上跳板,不觉得困难。我穿上大衣,很神气,自觉一表人才,有决心,有把握,有信心。

4、It wasn't what I saw that stopped me, Max, it was what I didn't see. Do you understand that? What I didn't see.
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

5、In all that sprawling city, there was everything except an end. There was no end.
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

6、What I did not see was where the whole thing came to an end, the end of the world.
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尽头。

7、Take a piano, hmm? The keys begin, the keys end. You know there are 88 of them. Nobody can tell you different. They are not infinite
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有88个键,错不了,并不是无限的。

8、You are infinite. And on those keys, the music that you can make is infinite.
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

9、I like that. That I can live by.
我喜欢那样,我应付得来。

10、You get me up on that gangway and you rill out in front of me a keyboard of millions of keys, Millions and billions of keys that never end.
走过跳板,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

11、That's the truth, Max, they never end. That keyboard is infinite.
事实如此,无穷无尽,键盘无限大。

12、And if that keyboard is infinite, then on that keyboard there is no music you can play.
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

 5 ) 漂流在大海上的音乐浮城

终于看完了《海上钢琴师》。
1900把自己禁锢于自己的音乐中,也同时把自己禁锢于自己的世界里——他的全部世界就是他所生活着的Virginian号豪华邮轮。
对于1900而言,音乐,是用来娱乐自己的——他永远为了自己而弹奏着,永远不让自己的音乐和自己分离。
1900的存在很特别么?未必,他的生命因为没有踏足过真实世界而显得尤为纯净和清澈,甚至纯净和清澈得不能够生活在这个真实的现实世界里。最适宜他生活的地方,是Virginian,一个漂浮在海上的乌托邦,一个能够让1900这样纯粹且单纯的音乐圣徒栖息的地方。他不能,也不应该走进我们的世界,我们的世界对于1900而言,太肮脏,太复杂了。
究竟是1900把自己禁锢在狭小的空间里了,还是我们让陆地桎梏了我们自身?城市里有着成千的街道,我们迷失于其中,看不到天的尽头,而大海以其广博的胸襟,容忍并珍藏了1900这个特异的存在,也甚至是因为大海的广博,1900看到了世界的尽头。

影片中有两个镜头很让我感动,一个是因为其艺术性,另外一个则是单纯的感动——对一个膜拜音乐的人发自内心的由衷感动。
当1900从甲板上缓缓走下舷梯时,摄影师并不像其他同类镜头的处理方式那样,由近及远的慢慢拉长景深,而让作为主体的1900的身影在以庞大的Virginian号做背景的环境下,越变越小——这是一种真正的渺小。摄影师选择了另外一种处理方式——几乎是前无古人的处理方式——当1900一步一步的捱下舷梯时,镜头以同样的缓慢和凝重由远及近,最后渐渐定格,转而我们看到的是从舷梯后方的角度拍摄的1900沉重的脚步,以及透过舷梯的缝隙和1900双脚展示给观者的纷繁而凌乱的城市。而后,我们从1900的眼眶中看到了一个别样的城市——张牙舞爪的炫耀和叫嚣着自己的浮躁,扬扬自得的伸展着栉比的高楼和烟囱。
很特别的表现手法,当影片行进到最后,Max问及1900为何不愿意离开Virginian的那一瞬间,我们就不难理解1900的答案了——琴键太大,音乐无从而生;城市太大,我们无从而生……
而另一个镜头,在Virginian被炸毁的前一刻,忽然一双手,干枯的手,轻轻的摆放在观者眼前,然后这双手开始在空气中弹奏,背景音乐是那首美妙的乐曲——1900为了心爱的女孩所即兴演奏出的爱语。钢琴的声音,尤其是这样以单音为主的简单旋律,总是显得特别的干净和轻灵,仿佛是1900那颗安定的心一般,平缓的旋律倾泻着柔情,不仅是对那个曾经出现在1900生命里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着钢琴、膜拜着音乐时,心里自然而然的散溢出的柔情。

还有一些细节化的东西。
影片的前半部流淌着明快和欢乐的音乐,而后半部则几乎都是以那段1900唯一留在人间的那段短曲及其变奏——空灵短巧,细微孱弱得如同1900具备自闭潜质的心灵。
而影片另一个不得不说到的细节,一般的回忆录式的影片在回忆部分总会制作成比较灰暗的色调,而在《海上钢琴师》里则完全颠覆了这个传统——我们所看到的Max的叙事时间里,影片呈现出一种阴暗的效果,仿佛是Max所生活着的战时乱世所带给Max以及和Max生活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下的那些芸芸众生的心理——阴冷、悲伤、困苦、颓废。而当Max开始回忆过去和1900在维吉尼亚号上的生活时,影片的色调转为鲜艳而明快的亮色。可是我们不难发现,从1900第一次也是此生可能仅有的一次邂逅爱情——无望无果的爱情起,原本海面的晴澈和湛蓝被一种潮湿且伤感的连绵不绝的阴雨所替代了。那个姑娘出现的时候,舷窗外是霍然腾起迷雾的大海。而后,在Virginian的甲板上,大雨滂沱中,1900讷讷的看着那个被一袭黑衣和一把黑伞笼罩着的姑娘,张开嘴,妄图说些什么,继而却有无奈的闭上了嘴巴——用言谈与人沟通,始终不如用音乐来得更流畅。即使雨停了,天气却依然继续阴森着,于是1900只得和那个不知名的姑娘在一偏阴霾和涌动的人流中道别。

另外关于以爵士乐作为影片的主体音乐类型。
爵士乐很奇妙的,居然可以一边表现着别有忧愁暗恨生的情意,一边又可以跳动出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嘲讽的音符。爵士乐的自由节奏全然破坏了过去那些传统音乐的模式。如同1900自身一样,以其的存在嘲讽着这个无聊的世界,同时却又不得不为自己的出生黯然伤神不已。

总之,很值得一看,很值得品味——音乐,其实就只是表达我们自己的另一个方式而已,只不过1900比我们任何人都表现得更为极端。
记得,仔细的聆听影片的配乐哦。

 6 ) 海上钢琴师

1900,为了音乐而生的干净纯粹的一个人,纯净的如同孩童,他的一生都在这艘船上,都在这架钢琴上,他离不开。他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

“Forgive me, my friend, but I’m not getting off. 朋友,原谅我,我不下船了。”

我看见,他第一次遇见钢琴的时候。他穿过禁止通行往高级区的门,随心而动拨弄着钢琴发出优美的旋律,然后帅气地抛出一句“fuck the regulation ”后来,他就和那架钢琴融为一体了。

“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88 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而你现在让我走过跳板,走到城市里,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我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那是上帝的键盘啊!”

1900始终没有离开过他的小世界,他的一生就像音乐一样,有始有终。1900最终随着船的炸毁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没下船。可能放在我们身上,有些人会认为自己被囚禁了大半生的孤独日子终将逝去,有些人会认为到陆上我会过得更好,有些人会认为我要去找那个女孩。可能这就是我们和他之间的区别,一个是纯粹的钢琴天才,我们是碌碌生活的平凡人。他自己的选择,这是一种坚守,在面对外面风华无限的花花世界,他坚守住自己最为看重的东西,执着着做着一个本真的自己。

1900 一个生而不平凡的人,他注定也会拥有与我们平凡人相违的结束。

 短评

很多年前看的时候怎么都不懂1900为什么不下船,今天下午重新再看了一遍,居然特别感同身受。其实,我也从来没有下过船。

5分钟前
  • 夏小暖
  • 力荐

我就爱他说,fuck the regulations!!

8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我总觉得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他的懦弱,懦弱得真实。

11分钟前
  • Zuschauerin
  • 推荐

如果我把吉他练熟了,就可以不用买打火机啦

14分钟前
  • 杜边生
  • 力荐

又是一定该看的,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人.哪怕生命就这样消逝.只留下一点声音的碎片,1900,也许我们都一样害怕脚踏实地的生活,害怕乌烟瘴气的世界.

19分钟前
  • 寂地
  • 力荐

#重看# 4.5;依旧被无敌配乐和质感光晕煽得泪意充盈,tornatore的煽情功力和过于冗余的抒怀一样著名。完全以浪漫写意的方式讲述这块流动空间自20世纪初到二战后的神奇经历,1900是这个“倒霉世纪”的开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一战到二战之间短暂的黄金时间——衣香鬓影的派对狂欢,大爵士乐队呈现的荣光盛世,与Max结尾目睹的昔日锦簇成废墟(“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取回小号消匿在昏黄纽约街道的身影成对比;Max作为见证者和叙述者,旁观角度+多年后闪回的“隔空”转述再添传奇色彩。不愿踏足陆地不仅因为边际无尽,更在于1900正是good old days告罄的标识,锈斑大船和“不存在的人”消失于大海,旧时代结束,第一个喊出“America!”之人的新时代马上来临了。斗琴段落视听精彩,人戏合一。

2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1998年有两部关于大船的片子,一部以全球票房大热胜出,一部以文艺情怀成为经典,我喜欢后者。

24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当一个人习惯了孤独,那么让他融入人群等于杀死他

27分钟前
  • 岁月如歌
  • 力荐

对于一个父母不详的孤儿来说,汪洋大海之中只有那艘船是他唯一的依靠,这艘大船已经不仅仅是他能证明自己价值的舞台,更是他的整个世界。离开了大海和大船,他的整个世界便立即崩塌,这便是他完全走不出那艘大船的原因。

30分钟前
  • 事儿妈
  • 推荐

最喜欢的电影,喜欢,不是之一,而是唯一

31分钟前
  • 明珠一颗孙小美
  • 力荐

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 88 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而你现在让我走过跳板,走到城市里,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我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那是上帝的键盘啊!

34分钟前
  • 幕天席地
  • 力荐

托纳多雷拍了那么多电影归根结底其实只是一部电影: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回忆永存,往昔不再。是一段传奇,但也只是一段从未踏上真正土地的传奇,显得没有根基;镜头运动棒得就像手指抚过琴键流淌出的美妙音乐,不过这片子的成功大半还得记到莫里康尼账上。

3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我想有些东西只是能在特定的环境下生长。当环境变了,其他的一切都会变。

40分钟前
  • 白日梦小姐
  • 力荐

每天睁眼,去面对这个世界都需要勇气。

42分钟前
  • 诸葛若见
  • 力荐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一艘船 一个近乎偏执的小归宿 只是因为它让我们感到实实在在的安全 不致无枝可依。

45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力荐

某一天我突然明白,他不能离开的不是那艘船,而是那片养育他的精神家园

46分钟前
  • 隆咚锵
  • 力荐

在船上出生,在船上死亡,他是一个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人。第一次放弃下船,他放弃了财富和名气。第二次放弃下船,他放弃了生命。人们把音乐当成一种比赛,他不在意虚名和输赢。人们想利用他的才华致富,他不愿意让他的音乐离开他。人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去问“为什么”,他想活得简单点。宁愿一生孤独,不愿随波逐流。人可以下船,但是不能离开大海。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海,而他的大海是音乐,是钢琴,是那个女孩。

49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男主弹钢琴技术和配乐简直可以称得上完美,对于我这种手控来说,福利啊!原来真的有人会一直坚持自己的意志,佩服,再说一遍,里面的配乐真的太美了

50分钟前
  • 愿赌服输
  • 推荐

给大众看的艺术家电影,很多煽情与细述很不必要,但是很多人喜欢

54分钟前
  • boliang
  • 还行

尤记得男主在船舱里弹琴,望着甲板上的姑娘,画面、音乐、意境如梦如幻,还有斗琴那一段。但是明明进一步就可以海阔天空,非要退一步万劫不复,孤独着自闭着,害怕离开旧时的生活,无论如何不支持这样的选择。

58分钟前
  • 石头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