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

HD国语

主演:岳红,杜源,徐守莉,杨新鸣,谭希和,辛明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86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野山 剧照 NO.1野山 剧照 NO.2野山 剧照 NO.3野山 剧照 NO.4野山 剧照 NO.5野山 剧照 NO.6野山 剧照 NO.13野山 剧照 NO.14野山 剧照 NO.15野山 剧照 NO.16野山 剧照 NO.17野山 剧照 NO.18野山 剧照 NO.19野山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野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西北地区秦岭深处,禾禾(杜源 饰)是个见过世面的复员军人,他想通过辛勤的劳动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状况,但倒霉的他烧窑窑塌、养鱼鱼死。媳妇秋绒(徐守莉 饰)不满意他的折腾跟他离了婚,带着未满周岁的儿子栓栓单独过。同村的灰灰(辛明 饰)是个满足于衣食温饱的庄稼人,他不相信农民不种地也能富裕起来。但他媳妇桂兰(岳红 饰)可不这么想,她希望眼前的苦日子能有所改变,这一切源于复员的禾禾对外面世界的描述。为了改变生活现状,禾禾卖过豆腐养过柞蚕但都无功而返,然后在县科协的帮助下,又养起了鼯鼠。这时,灰灰和桂兰之间的“战争”已经发展到了白热化......©豆瓣最佳房东致亲爱的法官大人命运与愤怒汉太尉杨震非常夏日裸露在狼群米仔睡着了凶手必再犯案为你着想来自大海的女人异次元爱情故事行尸走肉第四季汉娜姐妹英语清秀佳人2016人鱼商战 第一季恋爱相对论傲骨贤妻第六季像雾像雨又像风少女卧底第一季鲁本·格斯瑞亿男2018喂帅哥!!2亡命追踪(国语版)圆月映花都仰头老婆低头汉欲望迷宫蝴蝶行动关于我被绑架到大小姐学校当庶民样本这件事私人订做致命关系我想你移民国度加油啊,李先生母仪天下画皮之阴阳法王(粤语版)反派第二季切肤之痛黑色孤儿第三季晓涵哥来了剑王朝之孤山剑藏

 长篇影评

 1 ) 永远在期待却永远不能抵达

人生的路上处处凶险,恶狼环伺,人心可畏,不能不畏。 影片点出了中国人的一种通病,就是好非议他人。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人言可畏,不能不畏。世俗生活编织了一套舆论机制,而这种舆论的形成语境不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形成的,而是某种传统的封建的意识形成的。一切个人就要在这样的一套罗网里大浪淘沙。能活下来的都是规训后的,听话了的遗存,是削足适履。不能规训,不能听话,就注定要经谣啄,戕杀!

怀旧视野洗净过往尴尬匮乏和创痛。这种怀旧视野是由于内在心灵一开始对于完美形式的模仿。但这种怀旧只会在现实遭重,完美形式是对于现实生活匮乏的删选,当经历现实生活的遭重之后,一切过往的美烟消云散,丑恶,匮乏,创伤,尴尬全部显现。现在的真实呼唤着过去的真实,过去的真实又进而坚定现在的真实。原来一切不过如此。

感受不到,就不会是。从历史角度对社会生产的本质进行理想化。但却实在没有办法去阻碍自己对现实生活本质匮乏的认知,对现实生活的理想化只是将某种想象的能指一厢情愿理解为所指,只是延宕了现实生活所指的匮乏,在场的匮乏。对外在世界的忽略,而在内心一直建构着某种理想人物的化身,并将之寄托在现实生活某种实在匮乏的人物身上,想象的圆满与事实的匮乏,就造成了对人物理解的扭曲。这种对人的错误认知就必然要亲身感受到自身的沦落和菲薄,甚至是被羞辱,践踏。他者成了自己的地狱,但究其魁首,自己才是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自己才是自己的地狱。

人的力量越强大,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程度也就越高,异己的力量也就越多。因此,一个人的力量越强,他所造成了这个世界反对他自身的力量也就越强。力量的半径越长,它的力量显象圆周所接触的这个的匮乏也就越多,个人的悲哀也就越多。这好似一个悖论,人的力量越强,他所感受到的这个世界的丑恶也就越多。

因此《阿甘正传》正是以弱智直接隐蔽了生活中的多数丑恶。终生以6岁儿童的心灵保持对这个世界童真的看法,而显现出美好,亮丽,温馨之感。但正常人只能在这些丑恶中逃离,这些无意识的恶中遁形。

这也就是《野山》影片当中的全部叙事逻辑。而它采用的材料是发人深省的。它是以夫妻这个本该亲密无间的二人世界因着怀疑和不信任而最终解体,造成事实上的换妻而显见事实生活中的荒谬,匮乏和异化事实。人与人的不信任与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值得信任表现的淋漓尽致,恰似这个世界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毁掉一个人。 影片自然以这种疮痍和毁灭而召唤圆满。但圆满显然是不现实的,而只能在逃离和出走中,离开这些小屋子,走向外界和远方,走向进步之路,将一切匮乏和卑鄙丢在身后,以萧伯特一生的自解之语“他们要骂,就让他们骂去。”,而自我走向更宽阔更宽广的未来,结束。

影片是现实主义的,但这种现实主义的表现好像就在窥探人物的隐秘,获得某种隐晦的偷窥式的满足。在精细之处显现人生的凶险,微渺之处显见生活的陷阱,但未必太过执拗于固定事实,是封闭的山,封闭的屋子,形成的一派落后而丑陋的“桃花源”,却无有内在生命意识与激情的冲撞,而这冲撞却也来的太晚。像是一派死了的,腐臭的,烂掉的残山剩水,终究造成了观影体验的郁滞。以致最后的出走远方就只能是象征的意义和远方,永远不能抵达。 而这的确是现实主义通读历史带来的深厚的严峻感,但这种严峻只能在观影体验的阻滞当中拒绝观众,难以召唤观众填补它的未定点,也就难以彻底完成它自身。

 2 ) 评《野山》的床笫镜头

评《野山》的床笫镜头
范达明

《野山》的艺术魅力之最高最终的集合点,不是别的,正是在于它的“野”,在于它把出色的野情野性融于合理的野境野遇之中,显示出它与其他同类影片所绝然不同的独特的美与冲击力。其中,影片大胆表现的“床笫镜头”,给人印象尤深。
影片一开始,在宏观地全方位地交代了鸡窝洼的野山人家之后,就转向了夜幕下的一户具体人家——灰灰家,出现的马上就是一个微观的、逼得很近的床笫镜头(这个“床”,实际上就是中国西部山村的典型的“土坑”!)——酣睡中的野山人灰灰与桂兰——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裸露在被子外面的两块肉体,一仰一卧地贴合在一块……仿佛是法国新浪潮的发蒙之作《广岛之恋》的开头。但又不是。因为它不是在现代文明发展到极端的苦果——原子弹爆炸的背景下,表现文明世界的一对邂逅男女以其炽热的生命力的媾和来与这一可能毁灭人类乃至一切生命的苦果所作的顽强抗争——生要战胜死,爱要战胜恨——那怕是只浓缩于这个一宵的贪欢之中!
两部影片同样粗俗的情欲的开头具有各各可贵而又各不相同的意义。《野山》情欲的开头并没有《广岛之恋》那样地浸润在资本主义现代生活方式的爱河之中,它展现的全然是一幅真正历史传统的中国画,一幅西部野山人家在静谧的安详的、仿佛是处在自我封闭、与世隔绝的野乡僻壤之中的恩爱夫妻的春夜酣眠图。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野情野性的粗俗。这种粗俗以其真实、真切而显出其独特的生活情趣和美的魅力。
    可以说,如此直露、如此逼真、如此切合影片规定情境的地域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的特色,而又是如此开门见山地来充分表现这种中国式的“床笫镜头”,《野山》一片在此当开奇响。说不定,未来的电影史家真要因此把此片视为中国电影新浪潮(特别是在表现“性”与“情”问题上)的开篇之作呢。
    可贵的是,这种充分展示《野山》野情野性的“床笫镜头”,在全片中具有贯串一致的表现倾向:那禾禾在一时受挫而回归与秋绒重温旧欢的床笫“作爱”,那灰灰与感情即将破裂的桂兰双双半光着身子在床笫的厮打斗殴的折腾与“作恨”,那先后离了婚的秋绒与灰灰重建了新家在床笫为作爱而吹熄油灯的“暗示”……使得这类镜头不再是偶一为之地为观众提供刺激胃口的佐料或是凭空制造的煽情的噱头,而成为表达全片人际关系——具体地说就是灰灰与禾禾两家人家夫妻感情关系的旧离新合、重新排列组结的一种典型的标识或特征性的意符,更成为赖以推动情节戏剧化发展转换的不可或缺的关节点——而这一点,应当看做正是当今席卷中国大陆的改革浪潮朝着这一西部遥远的野山冲击而迸发出的独具色彩的浪花。所谓《野山》主题的改革意义,正是从此浪花中折射出来,并正是从这一点上加以确立的。

1986年5月26日写于YC
原载《夷陵》1986年第3期第45页
2009年1月10日录入电脑于杭州梅苑阁


[相关链接]
影片信息
西安电影制片厂彩色(遮幅)故事片(1985年,10本)
原著:贾平凹
改编:颜学恕、竹子
导演:颜学恕
摄影:米家庆
作曲:许友夫
主演:杜原(禾禾)、岳红(桂兰)、辛明(灰灰)、徐守莉(秋绒)

 3 ) 论《野山》电影背后的婚姻价值观

因为生在农村,一直还是比较喜欢看农村题材的电影,尤其拍的比较朴实的。真实感特别强烈。无意当中翻到这部老电影,在2019年来看,依然觉得它所表达的观念很新颖。

电影的开始是大山里的一片静谧,天刚蒙蒙亮,禾禾就出去卖豆腐了。然后通过桂兰的语言了解到禾禾的婚姻状态。包含灰灰和她自己婚姻状态。桂兰想让灰灰去帮助禾禾两夫妻说合,灰灰说你一个女人家好说话,你去吧!这里说明在灰灰和桂兰的婚姻里,灰灰比较老实,憨厚,凡事不爱出头,也意味着在她们的婚姻里,桂兰相对强势一些。也侧面说明桂兰泼辣,外向,敢做敢当的性子。这都为以后的发展埋下伏笔。

故事的发展中有几个细节,禾禾磨豆腐,桂兰要去帮忙,是出于嫂子的关爱,同时也是她的热心。在这里有床第间的细节,桂兰回来的时候,灰灰已经睡着了,所以夫妻生活上,桂兰和灰灰也是有点不和,电影比较隐晦,但是有这个表达。

禾禾去县城给嫂子带回来一面镜子,桂兰很高兴,灰灰却说有啥照的,这样夫妻俩根本没有共同语言,彼此互不理解。还有一次,桂兰想把窗户纸换成带颜色的,灰灰不想换。桂兰浪漫,热情。灰灰只想踏踏实实过日子,所以他无法理解桂兰。灰灰不洗澡,不刷牙,他思想守旧,也无法理解桂兰为什么那么洋。他们的夫妻生活处处都是障碍,彼此无法欣赏和认同。这就是价值观,三观不合造成的小矛盾,看起来都是小事,却会一点一点蚕食掉婚姻的根基。

反观灰灰去帮助秀荣的几次,他在鞋底上点烟(此处有点不理解,鞋底为啥能点烟),秀荣及时的发现了他的优点,说他真会过日子,肯会会越来越好。他此刻肯定有种遇到知音的感觉,被人欣赏和理解是多么重要。秀荣给他做好饭端过来,而他也比较喜欢小孩 ,所以在秀荣这里,他找到了做为一个男人的尊严和价值。这些在桂兰那里,他不可能得到。

影片在这些细节上的处理,真的用了心。

禾禾的一腔梦想,秀荣是无法理解,也完全不支持的。她只想脚踏实地,本本份份过日子,她觉得禾禾不踏实。这也是价值观的区别。完全无法融合。

所以,禾禾每次的创业,都是桂兰去支持,金钱上和劳动上,人都会为自己认同的事情去付出。但是此处桂兰忽略了灰灰的感受。禾禾也想过和秀荣和好,但是他一提创业,秀荣就无法容忍。秀荣的重活,都是灰灰来帮她干的,这也让秀荣很感动,进而和灰灰更有认同感。

结尾有点不太好,不一定灰灰和秀荣就一定穷困潦倒,她们也会幸福,虽说致富慢点,醒悟晚点,多吃点苦,但是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所以整部影片看下来。就会发现,婚姻中三观一致太重要了,关系到彼此是否被欣赏和 认可,然后齐心协力,相互支持,这是伴侣的重要价值 。所以整 部影片描写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双两对夫妻身上,不同的性格价值观上也刻画了出来。

现代的很多婚姻,不是说谁有错,而是遇到了错的人。婚前的了解相当重要。像这部影片的4个人,都没有对错,都是好人,善良,勤快,都是想把日子过好,但是放错了位置,它就是无法融合。

 4 ) 换妻

挺有意思的剧本。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民可以出山做生意、打工挣钱时,两对夫妻也发现了彼此在三观上的不合适。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经济上富足了,更讲求三观的契合。落后的山区里出了件前卫的事。

喜欢岳红扮演的女主个性,大方泼辣有主见,又敢爱敢恨。影片现在看虽有些粗糙,演员的演技也有待提升,但有部分桥段非常不错,前后两次的猜宝是我印象最深的。不仅前后呼应,也是两人情感升温的前奏。两人都猜“有”,好似无论前途多困难,但依旧相信只要肯干,未来终究是光明的。第一段最后岳红抢着喝酒和第二段禾禾抢着喝酒,都把情感升到最高点。和灰灰和弟妹的价值观又特别相似,在别人眼中他墨守陈规甚至有些好吃懒做,但桂兰却甘愿和他一同老老实实做农民。此片最后的换妻本质上是打破传统的媒妁之言。影片中有同期配音。禾禾和嫂子讨论冰箱的同时灰灰也在和同行者对话。这一点是很独特的,有点像《公民凯恩》的景深镜头,但是让观众都有点听不清他们具体说了什么,除非多次重复听。最后活泛的禾禾终究成功了,也影响了灰灰的思想,故事在此时恰好结束,非常完美。看到此片,也让我想到了三年前去黔东南的时候,景色和影片中几乎一模一样,只是现在有了电,这样朴实的农村电影现在想拍都很难拍出来了。毕竟这样的景象少了。

 5 ) 新旧时代冲击下的“野山”


    之前在课上看《野山》,由于光线与没有字幕的原因,并没有看清一些细节。这几天又将《野山》翻出来看了一遍,发现作为80年代的作品,导演和演员将剧中人物性格刻画得十分丰满,而一些电影直白而又基于客观的叙述方式,也是该时代国产电影少有的佳作。作为五项金鸡奖得主,《野山》当之无愧。
《野山》剧情并不复杂。在封闭的80年代西北山村中,青年禾禾不甘于做农民,成日“折腾”,无奈烧砖养鱼买豆腐都不走运,本分的妻子秋绒因此带着刚出生的孩子和他离婚。农民灰灰老实本分,一心种田,作为大哥在生活上很关心孤儿寡母的秋绒。妻子桂兰性格刚烈,无法生育,却也向往着新事物,帮助禾禾养蚕养飞鼠。在一系列误会后,灰灰以为禾禾和桂兰私奔,打了桂兰后与她离了婚,并与温柔的秋绒结婚,继续过着本分而贫穷的农民生活。禾禾进城后终于赚到了钱,带着拖拉机和磨面机回到家乡,并最终与桂兰在一起。

    看似只是两个家庭重组的故事,但放在当农村改革时的社会环境下,他们的角色又赋予了他们不同的意义。
我们先来分析四位主角的性格特点。
    灰灰,一个老实憨厚又本分的农民,与大多数农民一样,他也好面子,在意外人的目光。他是受到旧传统思想影响深刻的一代人。在戏中,他其实对桂兰不能生孩子是比较介意的。从他对秋绒孩子的喜爱与他求娘娘让桂兰生娃,都可以看出其对生儿育女的重视。但他对桂兰的好脾气,又能反衬出他内心的淳朴与善良。他不愿出鸡窝洼,也不愿与禾禾合伙挣钱,只愿看天吃饭,本分种地,思想比较守旧。而和他思想相同的还有秋绒。秋绒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她温柔,本分,重视传统,没有多少性格。可她也不喜欢折腾新事物,只想好好当个西北农民过安稳的日子。与灰灰非常投缘。他们两个在剧中也是旧观念和旧时代的代表,代表了当时乡村的大多数人。
    而桂兰是全剧性格最为鲜活的角色。她性格直率,刚烈,有野心且带有一定的女权主义色彩。她喜欢新鲜事物,向往城里的日子,不愿自己一天一天就在磨盘面前消磨生命。敢做敢为,率然将家里80元存款给禾禾养蚕最后血本无归;她不畏乡里人的闲话,二话不说就去城里找禾禾。而她自己也说,女人不是系在男人裤头上的烟杆子,剧中她多次出手打灰灰和禾禾,也能看出她身上的一些女权主义色彩,但同时也带有一点自私,不考虑灰灰的感受。而禾禾则是一个不安于现状,上进勤劳而又勇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他当过兵进过城,一心想改变自己只能当一个种地穷农民的命运。而经过烧砖养鱼卖豆腐和养蚕的失败,他又毅然贷款,养飞鼠,后来进城跑运输,都体现了其积极向上的性格。桂兰和禾禾思想较为开放,能够接受新时代和新事物,敢于为先。他俩则是剧中新思想农民的代表。

    剧中对人物性格与关系的处理刻画得很细致。以一个细节来说。剧中开篇不久,禾禾到桂兰和灰灰处喝酒,禾禾让桂兰猜宝。桂兰看都不看,一个劲说有,灰灰也只好一直赔笑喝酒。这里体现出了桂兰的固执好强、灰灰的老实。而猜完宝后桂兰离桌,禾禾转脸痛哭,也描绘出了了禾禾一直失败的不甘心与无奈。而到了剧末,桂兰在禾禾家中等她回来吃饭,在喝酒时桂兰也与禾禾玩起了猜宝。禾禾看也不看,一个劲说有,然后自顾自的喝酒。桂兰夺他酒瓶,二人欲言又止。这次猜宝,体现出来的则是禾禾内心的纠结与其性格中暗藏的执着。两次猜宝,贯穿剧中头尾,人物都是桂兰与禾禾,二人的举动也前后对应,导演在此处应该也是暗下心思,在开头暗示了两人关系的不寻常,在结尾处再进行了呼应凸显了二人性格的相似之处。这样的完整细节,在那个时代的电影处理中是很少见的。

    而人物性格之间的碰撞,在很多细节上也有体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桂兰与灰灰离婚后的一个桥段。桂兰过桥时走得不稳,跌入河中,已经离婚的灰灰马上就跳入河中去扶桂兰站起来,关心地看着她,而桂兰却将手一甩,自顾自地扭头往前走。在这里,我看到了灰灰作为传统农民的憨厚与淳朴,也看到了桂兰作为新女性的固执、好强。两种性格特性碰撞到一起,使整个剧中人物更加有血有肉。丰满的人物形象,让我们对这个故事所想表达的主题感到更加的清晰。

    分析完人物后,再来看剧情。简单的剧情后,隐藏的是社会的变迁。80年代初期,农村改革慢慢兴起,政府开始鼓励农民经商,“个人折腾”,发家致富。然而大多数农民在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认为风险太大,不愿抛弃自己的老本行。这时禾禾这种走出过大山的年轻人出现,传统与改革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碰撞。禾禾失败过很多次,但他没有放弃,最后成功发家,并带领跟多农民走上致富道路。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另一方面,电影在剧情上也逐步反映出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化。桂兰与禾禾、灰灰与秋绒,在起初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家庭,但他们在最后家庭进行了重组,灰灰与禾禾进行了伴侣的跟换。在那样的山村中已有这样的恋爱自由,相比新中国刚成立之时,已经是一个长足的进步。至于在灰灰和秋绒再婚时,周边的父老乡亲都来庆祝,而在结尾,禾禾与桂兰也收到了乡亲们的祝福,这让我看到了人们对婚姻伦理开放与理智的进步。
    但这部作品最终还是没能做到脱离主旋律。影片已经尽力在客观地陈述事实发展,没有讨论两家人孰对孰错,已经难能可贵。但在最后结尾处灰灰和秋绒无不落寞地守着石磨盘磨粮食,为牵电的费用发愁,身旁笼罩着贫穷的氛围;远处禾禾与桂兰欢天喜地扛着碾米机回村,乡亲们夹道欢迎,一个劲说他们“发了”,这一对比还是向我们暗示了社会改革让人更加幸福这一主旋律观点,对两家人的选择进行了褒贬,我认为实则是电影的一个遗憾。灰灰与秋绒性格相宜,做传统农民,生活也不一定不比禾禾一家幸福。若影片能做到不带时代感情色彩,也许效果会更为不同。
    另外,我想谈一谈这部电影让我看到的人性。禾禾由一个穷小子一步步发家,乡亲们的态度也一步步改变。从最初的鄙夷,嚼舌根,一大群人到桂兰家里看热闹、说风凉话,到后来禾禾风光地扛着碾米机回村,乡亲说出的“男人能赚钱,婆娘腰里圆”、“桂兰你发达了千万别忘了你二婶”,我从中看到了人性中势利、刻薄而又圆滑的一面。电影,不论谈论什么话题,都离不开人性。作为一部80年代的影片,《野山》在很多方面都开创了当代国产电影的先河。
    最后,我想向这部电影的演员表示感谢。他们自然、质朴但又生动的表演塑造了这部电影中丰满立体的人物,为我们带来了早期国产电影中难得的演出。

 6 ) 改革一定就要换妻吗?金鸡奖《野山》:大时代下的农村变化

1986年,《野山》上映,一举拿下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六大奖项。导演颜学恕、女主演岳红分别摘得“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女演员奖”的桂冠。

这部由贾平凹小说《鸡窝洼的人家》改编的电影将镜头聚焦在80年代初期,陕西一个叫鸡窝洼的偏远山村,讲述了以灰灰和桂兰、禾禾和秋绒两个家庭的破裂以及重新组合的故事,再现改革开放时代精神对秦岭北闭塞山村的巨大冲击。

哥哥娶弟媳,弟弟娶嫂子的故事情节让观众震撼不已,“改革一定就要换妻吗”一时间成为讨论的焦点。

一、两种思潮下,以离婚收尾的错位婚姻

80年代初期,在鸡窝洼以外的世界,农村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专业户”不断涌现;而在鸡窝洼这个偏僻落后的山村,保守的农业经济占绝对优势,村民们不愿接受新事物。

灰灰就是鸡窝洼农民的典型代表,他朴实能干、任劳任怨,靠着一双手成为了农民里的“富人”。妻子桂兰生性豪爽、干事利索,是操持家务的一把好手。和灰灰的守旧不同,桂兰是个敢于尝试,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的人。她对于累死累活都挣不到几个钱的农人身份感到厌倦。虽有不少对生活的抱怨,两人的日子过得也还算和美,然而灰灰唯一的遗憾就是桂兰不能生育。在传统宗族社会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想要抱个白胖儿子,成为灰灰和桂兰之间不能触碰的伤。

灰灰和桂兰

灰灰和禾禾邻里关系好,就以兄弟互称。禾禾在外当过几年兵见过些世面,于是想着赶时代浪潮,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然而烧窑窑塌、养鱼鱼死,禾禾的几次创业都以失败告终,把他和妻子秋绒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底败个精光。禾禾代表着改革开放初期想要通过创业改变人生的那部分人,生命不息,他们的折腾就不会停止。而秋绒代表的是传统农耕文化,务实肯干、勤俭持家,只想着过安安生生的农民生活。她对禾禾的“不务正业”失望透顶,两人最终走到了离婚的地步。

在鸡窝洼,灰灰、秋绒和村里绝大部分的村民,他们是一类人,代表着传统和守旧。禾禾和桂兰则是另一类人,代表着改革和创新。

离婚后的禾禾住在灰灰家的柴房里,晚上磨豆腐,白天卖豆腐,继续着他的创业,秋绒则带着襁褓中的儿子栓栓过日子。禾禾的心里对秋绒和儿子栓栓充满牵挂,但他宁愿离婚也不妥协,就说明了他作为改革思潮代表的决心。这个成长中的农村变革者,通过离婚这一决绝的方式,与传统农耕思潮进行割裂。

禾禾

桂兰和灰灰极力撮合禾禾和秋绒复婚,但两人依旧渐行渐远。桂兰理解禾禾的坚持,理解他想要改变生活的决心。因此,她开始帮助禾禾,在晚上帮他磨豆腐,还拿出80块私房钱支持他养蚕。桂兰的过于热心,加上邻居的闲言闲语,使得她和灰灰之间多次发生争吵。不能生育的问题升级成两人不可调和的矛盾。冷战中的桂兰独自去县城散心,见识外面的大千世界,却被灰灰和村里人误认为她和在县城的禾禾私奔。这一事情成了桂兰和灰灰离婚的导火索。

灰灰和桂兰,禾禾和秋绒本是生活追求不对等的错位婚姻,在创新思潮和传统思潮的碰撞中,最终走向了离婚。

二、离婚后的再组,是生活方式和思想的重新匹配

秋绒身上有着传统女性的温婉持家,是以农耕文化为主的社会环境所欣赏的女性特质。单身汉“二河”经常在她家门口流连。还有一个被她吸引的,就是灰灰。

最开始灰灰受禾禾的嘱托,照顾秋绒是出于兄弟间的情义。他帮秋绒犁地、割麦,他还喜欢逗秋绒的儿子栓栓玩。灰灰从秋绒那获得了他一直求而不得的天伦之乐。最后灰灰知道了桂兰去县城只是散心,而非村里人说的私奔,也不愿意帮桂兰澄清真相。那时候,他在心里已经做好了选择。

灰灰和秋绒

秋绒安分守己、知冷暖,她会在灰灰失意时安慰他,更重要的是,她能给灰灰生儿育女。结婚后不久,灰灰就迫不及待要求秋绒给他生个胖娃娃。

而桂兰对于禾禾的欣赏是与生俱来的。她不安于过传统的农耕生活,对于更前进的现代生活有着天然的认同。她跟着禾禾学刷牙,支持禾禾修厕所,都说明了这一点。而这些都是灰灰所不能理解的。改革开放的风早就吹到了城里,桂兰对在城里看到的烫头发的女人,在澡堂光留着身子的女人以及对一切新鲜事物的兴奋,都是她对现代生活的认同和渴望。

桂兰在城里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适应期。禾禾先进的生活方式,在村里人看来就是彻头彻尾的不靠谱。干啥啥不行,亏钱第一名。只有桂兰看得到禾禾的努力,并且愿意帮助他。

离婚是不得已的选择,而这份不得已反而成全了两对不幸福的婚姻。好的婚姻一定是以相互交流为前提的。在高配的婚姻里,夫妻是爱人,也是朋友,是知己。灰灰和桂兰,禾禾和秋绒本身是两对没有共同追求和生活语言的夫妻,却在时代影响下,实现了生活方式的重新匹配,获得了各自的幸福。

三、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农民社会心理变化史的一个篇章

《野山》被认为是“迄今为止贾平凹文学改编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

贾平凹

1983年,贾平凹迎来了文学创作的高峰期。那个时期,贾平凹深入家乡商州,以敏锐的眼光试图寻找中国农村的历史演进、社会变革和生活的变化,尤其是探究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农村人的心理和情绪变化。这一系列考察的成果便是《商州初录》,并以此为开端,撰写了一系列小说如《小月前本》、《商州再录》和《鸡窝洼的人家》等。而这部《鸡窝洼的人家》更是被研究者评为“当前我国农民社会心理的律动图”。

《鸡窝洼的人家》的创作灵感最初来源于一段丑闻。商州的一个山村里有两户人家,各自的夫妻关系处得十分不好,经常吵架,闹得人尽皆知。到后来演变成了你娶我老婆,我换你老婆的地步。这事在农村被看作是令人不齿的丑闻,却成了贾平凹的故事创作蓝本。贾平凹巧妙地将这段见闻结合时代大背景,塑造了在改革开发时代精神影响下,两对夫妇爱情和婚姻的交换,完成了农村人心理和思想的历史转变,以小故事见大时代,令人深受触动。

 短评

不错,这才是我想要的自然主义电影,讲人性的电影,要是八十年代这一拨没断,现在得多好。

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很不错的一农村题材的 喜剧片

10分钟前
  • 心缘静水
  • 还行

歌德《亲和力》

1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http://tv.sohu.com/20100208/n270138644.shtml情感发展当然是很戏剧化的了;不过就影片风格而言,非常非常的写实,中国农村就是这样子的,想到小时候家里也还是点油灯来着......

15分钟前
  • 翟墨子
  • 推荐

剧情其实有“国策电影”的味道,借退伍兵百折不挠勇于创业追求财富的尝试,歌颂经济改革之东风。对西北方言和农村人物也属于调整化的呈现,并非老实的写实主义。但是故事处理的特别聪明,两个亲近家庭的重新组合,本质是把农业属性和商业属性的人正确分拨,细节丰富水到渠成,对于家庭暴力(?)、宗族社会、传宗接代之类问题,虽有演示但都用喜剧氛围轻巧化解,似乎经济发展即是解决这一切的良药——乐于传播岳红和杜源私奔谣言的村民们,片尾时看见他们买回来的磨面机也只剩艳羡了,辛明因老婆出轨谣言欲暴力相向,反被对方顶的无可奈何。岳红和杜源都有勇往直前的人格魅力(男方的传统桎梏反而更严重点),而另一对而也有农业文明娴静的特质和经济上不服输的韧劲,这个戏就很好看。颜学恕用了不少纵深构图呈现山区,80年代的社会即景也拍的鲜活

17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这个“换妻”告诉我们:三观一致的couple才能走得更轻松更长远。

22分钟前
  • scholarschwein
  • 力荐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kzNTYwNTI=.html

27分钟前
  • unundercooled
  • 还行

好看的国产片还是非常多滴。

30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故事好,电影糙

31分钟前
  • 觐威
  • 还行

道不同,不相为谋

32分钟前
  • jiade
  • 还行

【补標】

34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还行

改编于贾平凹的中篇小说《鸡窝洼人家》。农村的改革和思想解放。西影厂的作品,从西安到北京到上海,曲线救国争取公映,拿下六项金鸡,审核还致颁奖延期,颇有点讽刺,其实,城市里的高阶思想还不太解放。

35分钟前
  • 言筱易
  • 推荐

关于开放和保守作者没有摆明立场倾向(尽管结尾还是有一点褒贬意味),而用较少的笔触点出了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改革春风并不是那么均衡地吹满地,片名起得极好,即使如此,还是尽量收起了批判的锋芒,态度之真挚,情感之丰润,这些确实令第五代难以望其项背。

36分钟前
  • 🌵🌵
  • 推荐

2018-12-05,图雅爱前夫,二嫫爱电视,桂兰爱禾禾,都是男人不行,女人爱得还不一样!

39分钟前
  • 仙女羡鸲鹆
  • 推荐

我从姑娘到媳妇,整天死守着石磨,啥时候等那八寸厚的磨盘磨掉四寸,我也就老掉牙了。

40分钟前
  • 林三郎
  • 推荐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wNjA4ODQw.html

43分钟前
  • M.
  • 还行

野山虽然也是改革与保守两种路线的选择,但无论走那条路,导演都表现了其人性的一面,批判色彩很少。80年代的中国电影终于走出了阶级斗争。那时候的电影反传统色彩很强。

46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第四代就是农村控+女性主义控

51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感觉刚开头和灰灰平淡过日子的桂兰看起来就是普通农妇,越往后少女感越明显,最后简直美到在发光!果然还是要跟三观一致性情合称的人在一起才好。(桂兰在县城追着漂亮女生围观太真实了hhh)

55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可谓史上最追求志同道合精神共鸣的一次“换妻”。这一换,既顺应时代潮流挑战了陈规,又在相当程度上维护了传统。前者很好理解,后者作何解释?因为一般意义八零改开作品只会将政治正确的禾禾和桂兰设定为男女主人公,集中火力,强力讴歌。而俩人的另外一半,却会被叙事降格为次配地位,遭遇爱情与事业的双输。本片打破了该俗套。灰灰与秋绒同样是主角地位!性格上的相对本分守旧不思进取,并不影响俩人同禾禾桂兰一样情投意合喜结连理。

59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