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不绝

HD中字

主演:瑞恩·高斯林,鲁妮·玛拉,迈克尔·法斯宾德,娜塔莉·波特曼,凯特·布兰切特,霍利·亨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歌声不绝 剧照 NO.1歌声不绝 剧照 NO.2歌声不绝 剧照 NO.3歌声不绝 剧照 NO.4歌声不绝 剧照 NO.5歌声不绝 剧照 NO.6歌声不绝 剧照 NO.13歌声不绝 剧照 NO.14歌声不绝 剧照 NO.15歌声不绝 剧照 NO.16歌声不绝 剧照 NO.17歌声不绝 剧照 NO.18歌声不绝 剧照 NO.19歌声不绝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Song to Song》鲁妮终成新生代搞姬专业户!

鲁妮再也不是当年大魔王手下的小白兔了~

文/整理:Dongdong 部分配图:深秋小屋独家


鲁妮·玛拉为什么叫她小白兔?

因为她在《卡罗尔》

在大魔王的攻势下

乖巧的如一只小白兔

然而,鲁妮并不是小白兔

这次

鲁妮又和贝纳尼丝·玛尔洛

以及娜塔莉·波特曼

搞姬

这就是今天小屋要推荐的

《song to song》(歌声不断)

2017年3月17日美国上映

尽管觉得电影海报缺乏创意

很像1990年莫多瓦执导的

《捆着我,绑着我》

(左边《Song to Song》海报,右边《捆着我,绑着我》海报)

但看到主演的阵容

还是要看一看哒~

你没看错,这次大魔王布兰切特和鲁妮又在一个剧组演戏了。

不过,这次大魔王并没有和鲁妮有交集,她俩在剧中甚至上了同一个男人

那么,《Song to song》讲的是怎样一个故事呢?

我们可以来理一下主演的关系——

Faye和BV是一对恋人,Cook和BV是音乐上的搭档关系(制作人和音乐人)Cook又是Faye的前任,并且在和BV相爱时,并没有和Cook终结恋人关系。

Cook之后又爱上unknown,并和unknown结婚,但Cook性瘾成灾,到处勾搭女生,嫖娼不断,导致和unknown的关系破裂。

因为工作上的不合,BV和Cook最终决裂。

Faye一直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和BV分手后,又和一个姑娘搞在一起。

BV则和Amanda展开了一段忘年恋。

而这些人之间的故事,都成了一个个划不上句号的结果。

事实上,想通过这部电影来了解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

Dongdong看完此片初浅小结了影片的三个特点。

1

影片使用了手持、摇臂拍摄,全程只有一个机位,在演员和演员对话时,几乎没有镜头切换,虽然摄影师对建筑的画面构图相当美,但是镜头左右、上下移动,加上使用了广角,所以,看的时候,难免会让观众感觉到画面晕眩。

2

电影全片使用跳剪,甚至不按时间顺序剪辑,对于习惯性看叙事故事的观众来说,通过碎片化的情节和跳剪画面要自己脑补出有逻辑的故事线,恐怕也是导演给观众出的难题吧。

然而,电影中一直反复出现的一句台词是——“你害怕什么?

BV对Faye问过:“你害怕什么?”

Cook对unknown问过,你害怕什么?

Faye在被妹纸撩的时候,被妹纸问,你害怕吗?

甚至Cook面对那些妓女都问道:“什么让你害怕?”

害怕的答案多种多样,有的保持沉默,有的顾左言他。甚至在问完“你害怕什么”时,影片出现了一段黑白默片的片段,从屋子里追出一个丧心病狂的男人,用斧子把一男一女砍死。

男主在这段默片片段中独白道:“我曾经和你一样,但后来我不知道我要什么。

导演让影片里的角色一次又一次热恋,一次又一次失恋,最终告诉观众,人们害怕的是相互伤害和孤独。

你爱的时候,迷恋她的情话,不爱的时候,她说话的声音你都讨厌。这就是爱情的短暂给人的迷惘。

亲情在剧中也是以一种焦虑不安、支离破碎呈现。

Faye的父亲对女儿举棋不定的爱的不安。

BV的妈妈对儿子爱上和自己差不多年龄的女人的不安(演BV妈妈的演员琳达·伊蒙曾出演拉拉片珍妮的婚礼》里的妈妈)

BV去看瘫痪的爸爸时,忍不住泪流满面……

我们逃得过爱情的责难

却终究逃不过亲情的自咎

3

影片没有什么台词,都是零零碎碎的独白,导演泰伦斯·马力克王家卫不一样的地方是,王家卫善于大段大段的日记式的独白,而泰伦斯让演员在剧中的独白更像角色脑子里某一刻的感性念想。

所以,碎片的画面+自说自话的独白,相信普通观众会忍不住拉进度条的。友情提示,72:16分是你们爱看的撩妹技能~😜

最后,dongdong个人挺喜欢电影中对同性之间和谐的感觉用水的漩涡作的比喻。

后台回复 Song to Song 获取全片观看

END

 2 ) 《歌声不绝》是我“看不进去三部曲”的终结

我的“看不进去三部曲”第三部,终于看完了。如果说《通往仙境》是一团迷雾,《圣杯骑士》是一条河流,《歌声不绝》就是散落一地的积木。我觉得这一部差于前两部的原因在于其有了连贯的对白,有了易捕捉的情节,使其变得半抽象半具体化了,于是不再能和泰伦斯·马力克式的跳切和时空上的大幅度跳跃。影片没了那条细细的看不见的线联结,造成了切割式的情节。再就是对配乐的滥用。这一切加在一起马力克用再美丽的摄影都弥补不了。 电影的主题已经囊括了的音乐、爱情、背叛、性和欲望,还有一点宗教,后来又混杂了家庭和亲情实在是饱和了。 鲁妮·玛拉、娜塔莉·波特曼和凯特·布兰切特几位姐姐的颜真能打啊,尤其是鲁妮·玛拉,里面好多镜头都畸变成那样了,竟然还那么好看。 最后就是我觉得我找到了一种实验性的观赏马力克这种电影的方式,就是在屏幕前,他晃悠我也跟着晃悠,他漫步我也跟着漫步,配合他的手持更加有沉浸感。

 3 ) 高司令NB!

他这个电影最初前两个小时连我都看不明白他在说什么,可能我觉得这种人看到这里的话,觉得看到一半觉得这部电影是个烂片吧,而且我觉得这个电影确实慢了不少但是后面那个情节确实让,我感觉有兴趣了起来,就是说原来这主要是围绕一对情侣之间所描绘的一部电影吧?而且我觉得瑞恩高斯林他演的很生动。

 4 ) 给我四个花瓶,我让你知道风的模样

泰伦·马利克再度激怒了豆瓣文艺青年,他的新作《歌声不绝》(Song to Song)在豆瓣上评分只得5.7。从2011年的《生命之树》(The Tree of Life)(豆瓣6.8)、2012年的《通往仙境》(To the Wonder)(豆瓣6.5),到2015年的《圣杯骑士》(Knight of Cups)(豆瓣5.8),再到2017年的《歌声不绝》,这位曾拍出《天堂之日》(Days of Heaven)、《细细的红线》(The Thin Red Line)等经典之作的导演俨然成为烂片代名词。群众们对他那种晃来晃去的装逼游魂电影彻底失去了耐心。

我却一直都很喜欢。不能说越来越喜欢,但他这种自顾自的抒情(还够不上诗化)电影文体,还可以说是迷人。

看完泰伦·马利克上一部作品《圣杯骑士》之后,我写了一小段评论表达我的心情:

这种电影根本就不要指望豆瓣评分,上面已经是骂声一片。很奇怪电影里塔罗牌的设定竟然没有博得豆瓣小清新们的爱,同样,他们一方面推崇国家地理杂志另一方面又讨厌把电影拍成国家地理杂志风光片、一方面推崇海德格尔另一方面又讨厌海德格尔的弟子拍摄其自己的「林中路」、一方面狂爱克里斯蒂安贝儿凯特布兰切特娜塔莉波特曼另一方面又厌恶这样一部将以上型男靓女们拍得美轮美奂的电影,我委实难以理解。电影里那么多美丽的玻璃建筑、那么多奢靡淫乱的派对、那么多日出日落、那么多海洋天空、那么多裸女,都打动不了他们。豆瓣这些小清新们都是共产主义战士不成?

这个评论同样适用于《歌声不绝》。没错,爱听古典音乐的泰伦·马利克肯定无法像爱听摇滚乐的马丁·斯科西斯那样,把一部以摇滚乐为主题(或背景装饰)的电影拍得地地道道,但这部电影里Patti Smith出现了三次(在别人家的豪宅里跟那个叫做Faye的女主角,喃喃诉说丧夫之痛,并鼓励她:拿下那个男人),Iggy Pop一如既往地露肌肉(七十多岁的老肌肉),高司令法鲨鲁妮玛拉娜塔莉波特曼凯特布兰切特等俊男靓女在各种美景和玻璃建筑里神神叨叨、游走摆拍,加上“山羊”露背斯基大神级的手持摄影,和奥斯汀音乐节的轰轰隆隆,难道,不享受吗?很多人看睡着了。睡了又醒,两小时过去,电影还没结束。他们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比如性瘾者法鲨的三P。

所有的镜头都有意义。所有的镜头也都没有意义。反正导演就是要表现现代人的空虚和迷失,所以里面的漂亮男女们都是一副想要触摸而又不舍得的样子,无止境地依偎着、拥抱着、抚摸着、拉手又松手着……他们的皮肤和眼睛在最美好的光线下呈现于巨大的屏幕,深深地震撼着影院里平凡的观众们,而他们的情欲又像凉丝丝的薄荷糖,融化后在你的口腔里留下了冰冷的空气。不间断的独白简直分不清此刻是谁在坦白从宽,它们可能只需要你放心跟着,看看你会不会跟着走到他们内心的荒漠。

所有的缺点都成了优点,所有的优点看样子也是缺点,非常奇怪的电影对吧?有人说这是意识流。意识流才不是这个样子的呢!它们都是被切断的瞬间。生活由瞬间构成,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瞬间都能连接在一起。不同于《天堂之日》里那种古典的嫉妒和牺牲,当代人没有一种连贯的意志去黏合那些破碎的瞬间,他们只是这里扑腾一下那里扑腾一下,要不目瞪口呆,要不摇头瞎嗨,像看音乐节一样,看着自己生活里的各种烦忧与喜悦的角色粉墨登场,最后,连自己是干什么的都忘记了。

虚张声势的那些东西都成了诚实的交代。演员们的独白都是陈腐老套的废话,但独白(语言)这件事是有意义的。奢靡的生活和脏乱差的摇滚都是幻象,而幻象本身却是“存在”的确证。复杂且纠缠的关系就像琼瑶剧,可是“关系”胜于“实体”的道理,早就从物理学延伸到了虚拟社交时代。从《生命之树》开始,泰伦·马利克的电影已经不是要讲述一个故事了,它们是在用某种上帝一样的视角,展现在世界文明的巨大幕布上,一些微小的生物被更巨大的手掌拍成了蚊子血,他们自身连续性的断裂,其失却了意义根基的破碎思绪、无法修复的结构性丧失,彷徨于当下亦无从归去,诗意栖居永不可得的崩溃图景。

可以将《生命之树》、《通往仙境》、《圣杯骑士》、《歌声不绝》看做泰伦·马利克的四部曲(也许还有第五、第六……),也可以将这四部电影看做同一部电影的反复,某种变调或互文。这样一种华丽又败落的抒情,谁说不是顶级的抒情?建筑、音乐、诗歌、豪车、公路,这些现代文明造物压垮了男男女女的内心,她们的小腰太细,他们的欲望太大,他们是屏幕上美丽的花瓶,向我们发出风在里面回旋的声音。你真的以为,这些就是泰伦·马利克要拍摄的主体、要歌颂的对象?风,才是。

 5 ) 子不语怪力乱神 | 不语不代表不存在

如果你在两个小时之内,并没有在碎片化的剪辑、实验性音效和导演特仑苏(北纬40度世界公认的“黄金产毒奶带哟)完全不屌观众的镜头语言中沉沉睡去,大概还是能获得一些精神层面的启迪和思考。情节线其实很简单,故事梗概先按,在人设部分会有大量剧透。 1. 人设与表演 导演完全不想让演员有什么突破,演好老路子就可以。于是法鲨还是一个性瘾患者,和Shame里不同的是还有一段比较纯真的爱恋,并且结婚,虽然最后因为放荡的性行为逼疯了信教的传统德州妻子;于是高司令还是那个爱情失意的音乐家,不同的是他并没有什么事业追求,最后为了追求淳朴的爱情和生活变成了工人;于是鲁妮玛拉还是那个看上去纯真实际上内心骚动的路人女孩,劈腿、玩3P、当拉拉,最后莫名其妙地也和最开始的原配高司令放归乡野。 表演方面无功无过,但是导演和演员之间仿佛有一种默契的感知。四位主演贡献了很多堪比现代艺术短片一样神叨叨的演出,很多片段可以直接放到MoMA播放也毫无违和感。个人很喜欢高司令和瘫痪父亲的一场戏,真挚到超过爱乐之城所有技术性表演,也为这个人物的转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相比之下鲁妮玛拉的转变令人措不及防,明明是个内心骚动的小婊砸,却突然愿意当农妇。 对于故事的结尾,刚看的前十分钟深深反感,不知道为何特仑苏要给这样一个收尾。不过既然导演抛出了这样一个生活状态的困局,给出一种解决办法也无可厚非,毕竟他就是不屌观众。 2. 情节与镜头 情节很简单。从最开始的三角恋为起点,鲁妮玛拉乖巧下的躁动、法鲨衣冠下的禽兽、高司令温暖下的缺心眼儿,都在这段三家关系中合理共存。接着三人分道扬镳,出轨的一方克制、一方移情,事业伙伴由于志向不和不欢而散,情侣也因为黑暗的过往曝光而分手。三人各自找了另外三人,延续着他们青年时期的病症,法鲨逼死了妻子、高司令因为妈宝姐弟恋失败、鲁妮玛拉的拉拉恋也淡了散了。最后法鲨愧疚,原配二人返璞归真,紧贴大地。 “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最后高司令满身尘土,躺在田埂上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 因为碎片化的剪辑方法,我们很难知道具体的时间轴上发生的事情,一切都变得模糊;大量的手持镜头极限地靠近演员,让我们的感官体验更加真实;结构上有些长段落的演出被分别剪入叙事中,不仅削弱了故事的线性结构,而且营造了现代人类在生存中永恒存在的彳亍感。 3. 配乐与音效 最让我佩服的是倔强的弦乐,在若干个短镜头中强行中和了一发,本来令人不安的频率被串起,弦乐成为让人平静的白噪声。另外,在声效处理方面也非常专业,虽然剪辑让整部电影的可看性下降很多,但是音乐使得这种个人风格变得易于接受。 片中大量使用独白,中等段落的语言叙述也让碎片的镜头成为他们生活中攫取的片段。生存状态这种东西太有哲学意味了,这是特仑苏的长处,也是让很多观众觉得不安的地方:明明故事线那么简单,主人公都是渣男贱女,为什么要如此装逼。其实特仑苏的想法很简单,他不想让人去单纯看一个故事,而是去体验、理解、经历一些人类共同的阴暗面瞬间。 因为不说不代表不存在,世界上的鬼犹如此,人心里的鬼,有是连最亲近的人都难以察觉。社会对人的约束从来不曾减少,而人对内心自我探索的好奇心并不会因此减少半分。贪欲、性瘾、欢念、暴力;吃饭、喝酒、抽烟、嫖赌;人的罪恶从不会因为社会的进步而减轻。 人性本恶。这是我们的生存状态,是本能。从歌到歌,就是从这一秒的欲念,到下一秒的欲念。 特仑苏提出的方法看来黑色幽默,也有过半百之人的人生智慧。

 6 ) “我不想再看天上的鸟,因为你曾陪我一起看过”

文/叶丹颖

我想有所经历

我告诉自己

经历过总好过不曾经历

我想要生活

唱自己的歌

——《歌声不绝》

故事结束了,就像回到了开头。淡入,淡出,几经劫历。

今天我想向你推荐的这部电影叫《歌声不绝》(《Song to Song》),在豆瓣上偶然看到关于它的介绍——“影片讲述一段性爱沉迷与背叛的故事,具体就是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音乐节上,相互交叉的三角恋情”。

它突然吸引我,大概并非是出于对重口味的猎奇,而是我急迫地想知道沉沦其中的主人公在这样复杂的情欲中如何让自己获得救赎。看到最后我不知道人物是否得救,我也不敢承认自己是否完全看懂了整部电影,但那些断断续续的情绪,那些扑朔迷离、如意识流般的片段,那些似曾相识的挣扎与撕扯,的确迷人。

影片的意境很诗意,每一帧都仿佛在一个遥远的梦境里。女主呓语般的独白,让我想到了一个词:ASMR。平静的声音,像贴在你的耳边、你的胸口,你置身一个百无聊赖的雨天,由它静静流淌进你的血液、你的精神。

她的回忆唤醒你的回忆,彼处的隐秘丛林勾连出此处的隐秘丛林,她冷静解剖着自己,也逼你窥视自己的灵魂。

不论是表现失去、怀疑、爱,还是疯狂、怀疑、挣扎,当她在向你诉说时,语调无不显得性冷淡,但你能感到一种张狂的、破坏的力量,正如藏匿在音乐节癫狂喧嚣之下的暗涌——你置身其中,抽身而退,退入另一道时空之门。

像猎豹追逐猎物,人的本能驱使其不可自拔地追逐当下的快乐,那是自然的生命力。而它稍纵即逝,你不知道哪一刻、哪一秒,它就不再属于你了,你要狠狠地握住当下,像抓住一把温热的流沙,愿意生命终结于此。刹那永恒的顶点,真实幻化,你溢出不可名状的悲伤。你想尽情玩弄生命的火焰,而火焰落幕,是冰冷的气息划过。

只有燃躁的音乐,只有欢笑,只有你和我,只有忘乎所以、不顾一切。只要快乐,因为它是此刻唯一的救命草,背后是扑朔迷离的深渊。

音乐能让你自由,自由也许只是一种当下的假象。几乎所有歌手都享受舞台上万众齐呼的时刻,巅峰状态的当下仿佛就能掌控世界,人群跟着摇摆,台上的“上帝”,随口向你下了一个命令,于是你获得了“神谕”。

“我们必须唱歌,让人高昂,以此助人。”在激战的灯光、嗑药般的呐喊、集体的狂欢中,你被湮没,你也被燃起,你不认识谁,你又无时不刻不在直视着谁。陌生的,熟悉的,生活的横切面,爱情,性,酒精,荷尔蒙,在空气里弥漫,翻滚,升腾。人群在欢畅后离去,没有人需要去关心彼此的寂寞、虚无和落下光环以后的微不足道。

沉溺在音乐里,似乎只要呐喊声足够高,它便可以掩盖掉一切。

音乐节是一个试验场,如同一批陌生人上了同一艘船,进行一场远洋的冒险,他们放下陆地生活的纠缠,开始新一轮彼此之间的“野蛮”侵蚀与共生。

人们渴望爱,也渴望自由与安全,渴望在特定的场合向特殊的人暴露出自己的伤口,最后又希望能收回每一个伤口,饱经劫难的人,声称渴望回归简单的生活。

影片是献给曾历经过深爱的人,你会刻骨铭心地被同样的气味惊醒。“我不喜欢看天上的鸟,因为我想你,因为你与我一同看过。”“鸟儿们说,我们会相爱,爱永不止息。”“我不会停止爱你,我觉得我停不了。”“我不得不找办法,摆脱你,生活下去……”

爱,是一粒种子,一旦植入了你的DNA里,你无法靠意志摆脱它,你被它臣服,你只能永远地爱下去。

当你失去Ta的时候,你无法忍受再多看一眼那与过去同样或相似的风景,而Ta却更加真切地、如影随形地出现在你的身边,Ta的气味、Ta的声音、Ta的每一个动作与表情,一切的一切都会唤醒你的记忆、你的神经,你狠捉不到,扑空,再扑空,你无法再去凝视一幕幕,一幕幕却向你涌来,美好的事物总是刺眼而令你害怕,你逃无可逃,因为Ta已浸染了你生活的全部,于是你失去了一切的生活。

游走在真实与虚幻的边界、现实与回忆的重叠里,你眼前的一切都与你隔着一段无法跨越的距离,正如你与现实周遭有一层冲不破的网,令你窒息而沉沦。

有生活的人大概永远不会体会到,丧失生活者对真实生活的绝望与渴望。记得曾经看过一个话剧,女主对男主说了句大概是这样的话——“如果我们在一起,我就有生活了”。构成生活的故事、肢体动作、语言、具有烟火气的环境,正是生活本身的肌理。欧文·斯通编著了一本梵高传,书名叫《渴望生活》,这四个字醍醐灌耳,生活的密度如氧气,越稀缺,越渴望。

“我喜欢痛苦,它就像生活,”戏中人说。爱是建构生活的原始动力,而痛苦本身便是生活。爱供给了绽放时高仰的头颅,痛是尘埃之下开出的花。人们有时需要痛感,至少它是一种自怜式的自救。痛与爱相伴相生,爱是向上的,痛是最后的防御,它让人异常清醒地意识到存在本身,以便在堕入虚无之潭前漾起涟漪。

电影中与现实的疏离感,让我想到荒木经惟所著的《东京日和》,当他拍摄那些枯萎的花朵、鸟儿啄过的苹果、干瘪的壁虎,是重新活过有阳子在的日子,他拍摄小巷、十字路口、河岸,是重新走过与阳子走过的路。

他的皮囊游离于现实,精神实则停滞于过去。在他所捕捉的镜头里,可以看到挥之不去的物哀的气息,那是他与亡妻的对话。时间的线条越往前走,虚构的真实越是往记忆深处倒流,“空”凌驾于所有的景与色。

而在本片里,你看到所有那些欢乐的场面,男女主弹着吉他跳着舞,从高楼的阳台上任性地抛下一卷卫生纸,美得不真实的夕阳与湖水,成群的鸟从林中扑腾而起……你能隐隐感到那些都是发生于遥远的、而今已成为“废墟”的生活现场。

幻象便在此产生。片中一位性工作者说:“制造幻象,但别让自己相信幻象,只让他相信就好,别让自己陷进去,我售卖幻象,而非身体,我售卖幻象,我售卖白日梦给这些人。”

尽管影片从始至终弥散的几乎全是迷离的情绪,而它恰如一杯调好的鸡尾酒,在昏暗的灯光下,有时候你会怀疑它的意义,而它唯一的意义恐怕便是让你中毒,让你在诡谲幽深的漩涡里舔舐自己。但你会觉得它很美,你获得了快感,你体味了忧伤和疼痛,你最终依依惜别地告别了它。

又回到安全的现实里。

 短评

马利克,可能去了假的Austin limits真的Burning man,且里面一首完整的歌也没有。Yes it's absurdly embarrassing but fun.

8分钟前
  • 大 蜹 蜹
  • 较差

居然真的是跟圣杯骑士套拍然后硬生生剪出来两部片

1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第一,不知道导演是何方神圣搞定他们了。第二,这四个人是多想拍文艺片做艺术家。第三,两个半小时mv宝宝睡特别香。

13分钟前
  • 妮娃娃
  • 较差

高司令鲁尼玛拉法鲨娜塔丽波特曼之间各种两人和三人任意搭配组合卖萌炫富旅行秀恩爱以及凯特布兰切特的乱入,为什么我看得那么开心!导演让高司令做了人类能想到的一切事情。。。但我还是想让他还我生命之树的门票钱。

14分钟前
  • 小油飞
  • 推荐

鲁尼玛拉这种戏路五年如一日的苦瓜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

16分钟前
  • 快乐就这么简单
  • 还行

再剪掉20-30分钟,可能会好很多。

20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B/ 第二部马力克。空洞华丽的现代布景与装置符号的堆砌竟然真的从另一个角度摆弄出了几分安东尼奥尼式的迷乱空虚,甚至觉得风格的统一性更胜生命之树。而与后者相同的问题是要抱着残破的故事框架不放,完全可以进一步弱化情节把更多交给视听的喃喃自语。因而体量也可以缩减很多,冗长。

24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去你妈的光顾着看法鲨和麻辣 没注意马力克。。。曾经拍出恶土的男子如今一饭三遗矢 晚节不保 从生命之树到圣杯骑士再到对山歌 一步一步沦落为身在名利场心系大农村的神婆 想知道他的身心分别发生了什么

27分钟前
  • 中端人口小鹌鹑
  • 较差

难看到我在电影院换了一百个坐姿。要不是背景音乐和镜头颜色我真的没耐心。ronney那个面瘫脸和毫无美感的声音快折磨死我。

29分钟前
  • 奥田川
  • 较差

“憋了多年拉出一坨屎”系列。能把多角恋拍成这样枯燥乏味不明所以大概只有马力克老师才能做到了。各种手持+超广角,卡司基本是清一色的好莱坞当红中生代,加上鲁妮妹子全程压着嗓音故作深沉的独白,以及各种一点也不隐晦的性暗示,马力克爷爷拍这部片大概只是想勉励下自己:我还没老我还能飞起来...

30分钟前
  • 柯里昂
  • 很差

导演中毒太深,自从提名了奥斯卡,就沉溺于诗意画面和神叨独白不能自拔。我这般下里巴人,自认道行不够,自此不敢再恭维了。

34分钟前
  • 饮歌
  • 较差

贡献了我平生第一次中途离场

35分钟前
  • Atin
  • 较差

这种MV连MV,剪成多少个小时也是一样的空洞。

37分钟前
  • vivi
  • 很差

这是Terrence Malick,他不存在扑街,只能是在自己的风格中走的更远。完全摒弃了故事的牵绊,无拘无束的表达,一往无前的创作,你要欣赏他,就要学会放弃在电影中寻找主题和答案的欲望。他在现实与梦境,意识流与幻想中自由行走,他甚至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倾斜式镜头。最后还有Patti Smith惊喜现身!

38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马力克太适合给田馥甄拍MV了!!天生一对

39分钟前
  • 哪吒男
  • 较差

好想见识下剧本,如果有的话...

42分钟前
  • Redux
  • 还行

片名有欺骗性,里面基本上没有歌。马利克越来越像老年的小津了,几部片相似度越来越高,如果演员再固定一下,挖出一个段落来可能都无法辨认了。他可能已经没法用“寻找生命的意义”以外的角度来讲故事了吧,看看俊男美女也不差,虽然主角换成一般人那就纯粹是矫情了,但反正我没睡着哈哈哈

44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我不管。马力克的镜头对我来说是一种voyeurism,一个隐蔽、游移的窥视者,而独白像是对秘密心事的窃听。请给我更多司令视角和麻辣恋爱、麻辣视角和司令恋爱、法鲨视角看麻辣司令恋爱、法鲨视角和娜塔莉小姐恋爱、司令视角和魔王恋爱、所有人和所有人做爱,所有人的迷茫与释然与混乱与恨与欲与爱。

47分钟前
  • 烤芬
  • 还行

演员无病呻吟、演员走T台、演员凹造型、演员暧昧抚摸调情之演员全程不在演戏的风光类型片,矫揉造作、尴尬、别扭、空洞和有点蠢~~

5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这就是和Mia分手之后的Sebastian的人生。

56分钟前
  • 常在我心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