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

HD中字

主演:Ananth Narayan Mahadevan,莫娜·安伯加卡尔,Devansh Doshi,Arpit Chaudhary,Disha Thakur,Abhay Kulkarni,Veena Nair,Yamini Singh,Kala Ramanathan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其它年份:201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夜幕低垂 剧照 NO.1夜幕低垂 剧照 NO.2夜幕低垂 剧照 NO.3夜幕低垂 剧照 NO.4夜幕低垂 剧照 NO.5夜幕低垂 剧照 NO.6夜幕低垂 剧照 NO.13夜幕低垂 剧照 NO.14夜幕低垂 剧照 NO.15夜幕低垂 剧照 NO.16夜幕低垂 剧照 NO.17夜幕低垂 剧照 NO.18夜幕低垂 剧照 NO.19夜幕低垂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非常有趣的一个片子!

这片子看的我跌宕起伏的,非常非常有意思!

首先从人物设定上来看就是很有趣的:一个是基督学院的讲师,一个是马戏团的杂技演员,抛开她们,仅就这两种身份而言,已是极具矛盾冲突的。基督学院这种神学者身上不可叛逆的伦理道德的束缚,以及杂技演员——尤其在片中给我以某种中世纪神秘色彩感觉的——自由、漂泊、吉普赛式随遇而安的处世。

应该说这个片子和我原本想象的有很大不同。我原以为它会是那种宁静的,唯美的,缓缓道来的,就像许多这类片子试图营造的气氛。可你从一开始它的配乐就能体察到其中大提琴小提琴交错的起伏的暗流汹涌的情绪。

说到配乐,我得说它妙极了。把各种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像是另一种不以语言形式诉说的旁白,像是直接在这部电影所酝酿的倾倒在你心中的酒里勾兑。
不仅能带你进入到她们的内心,而且令人激动令人沉醉。

此外像前面说到的,神秘色彩,当Petra在Camille的窗下出现,以那样一种着装那样一种方式,简直就像彼得潘似的游侠。还有在她坐在树上偷窥Camille,或者是从她的房间里消失时,就是个精灵。以至于当camille幻想petra出现在她身后时,我都差点以为那是真的而不去计较是否有这种可能性。
这种神秘的渲染也表现在画面上,印象尤其深刻的同样是petra在camille窗下等待时,用以交代时间的光影的移动,那扇窗和树,很直观,但又非常梦幻。

至于故事本身,它狡猾起来像个十足的阴谋家,可又比天使还善良。
在洗衣店,在房车,在牧师造访时,尴尬的气氛,petra带着的那丝狡竭或得意的笑,这个阴谋家!她在偷偷的计划着
可是camille局促的要求拿回衣服离开,以及她用一个荒谬的理由向牧师解释时,petra的沮丧和失神,又是那么纯真。

我觉得整部电影都充满了各种隐喻,在天空里翱翔,在两个杂技演员高空的结合式的表演映衬下做爱,复生(或者它原本就没有死去)的狗。也许不该称之为隐喻,而应该说,导演很巧妙的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这些东西,让每一个出现的场景和话语(比如说到末路狂花,没有“枪”的那段,当然也可能我想多了嘿嘿)都有其意义。

另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片子涉及到了关于上帝的问题。同性恋是否能为上帝所容忍,我不确定电影有没有给出它的态度,但是我们最后看到,Bob活过来了。也许就像里面的牧师所说,这种时候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祈祷。
祈祷祝福,还是祈求原谅。

哦还有一点,马丁的存在,在他发现自己女人的这种。。。之后的压抑的爆发和他的处理方式,包括他所说的那段有所指的话。
大概没什么比作为一名神学家的男人发现自己的女人竟然被另一个女人勾引走更可悲的了
不过他也提出了另一个我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是不是说实话就足以代表坦诚而不是自私?

这是个开头和结尾相呼应的片子,再次给了我们一种美好的可能。当然camille背弃了很多,但我相信,她也仍然相信着上帝。

 2 ) 月亮般的恋爱

一个赤裸的女人坠入水中,升腾的金色气泡包裹着她的全身,棕红色的发丝在水中游弋。她优美迷人,肌肤闪耀着月亮般朦胧柔美的光,她安详平静,仿佛婴儿睡在子宫里的舒适。突然另一个女人的手在轻轻的抚摸她。迷惑,寻找,惊醒。
这是女同志电影《夜幕低垂》的开头,一场春梦的完结,于是那个女人卡蜜尔开始了她在迷惑中的寻找,在寻找中惊醒,并最终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卡蜜尔是神学院的一名教师,过着平静毫无波澜的生活,她的男友马丁也是神学院的教师,他们已经订婚,并想一起在神学界发展。一日卡蜜儿在洗衣店偶遇马戏团演员派翠亚,两人拿错了衣服,后来卡蜜儿到马戏团换取衣服,并慢慢的被派翠亚那种神秘,自信,张扬着自由的美深深地吸引。派翠亚很喜欢卡蜜儿,主动地向她表达自己的感情,卡蜜儿虽然对她也有爱意但却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她很难认同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同性之爱毕竟有所禁忌,同性恋是违反教义的,神不会救赎此罪。她开始进退两难。
一方面马丁给与卡蜜儿的是中规中矩的符合教义的平静生活,一方面派翠亚以她独有的魅力带给卡蜜儿一种自由,张扬的生活,她们一起乘上滑翔机,飞过落日余晖,飞越皎洁当空的圆月,浪漫而刺激。最终卡蜜儿也发现自己更喜欢和派翠亚在一起,于是她选择离开马丁,放弃神学院的职位,和派翠亚一同浪迹天涯。
同性恋作为一种违反传统道德伦理的禁忌之爱被大众所鄙视排斥,而本片则选择从宗教的角度来反映神学对于同性恋的歧视,以及对于人性的压抑,对于追求自由的束缚。片中出现的古板的牧师有着一种神学道义的象征,他不允许人们穿着略显性感的衣服或是谈论与性有关的话题,他以一种绝对威严的姿态注视着周围的人,时时刻刻的监督着他们。而卡蜜儿最终打破了这种束缚,在一场面试中她一直都回答得很好,但当问到同性恋问题时,她大胆的提出了自己对于同性恋的认同,冲破了神学的思想禁锢。
片中卡蜜儿的小狗一直处于一种隐藏的状态,仿佛一条暗暗的线最终收起了整部影片。片头小狗的死令卡蜜儿伤心痛哭,而片尾卡蜜儿在雪地里要埋葬小狗,自己却晕倒在雪地中,小狗竟奇迹般的复活,钻出雪地奔向远方,卡蜜儿也最终被救回。小狗的经历也象征了卡蜜儿的心路历程,摒弃了先前的生活,进而获得一次生命的重生,在雪的洗礼中,生命得到净化。
在拍摄卡蜜儿与派翠亚做爱的场景时,镜头闪回于红色的大床和马戏团两个女孩在高空秋千上的表演,两个女孩青春,充满活力,她们的动作舒展优美,象征了同性间爱情的美好。导演在拍摄中一直追求唯美的影像,奇异的马戏团场景,柔和的光照耀着女性的胴体,不是太过强烈,也不是幽幽的黑暗,隐喻同性之爱即使没有被大众接受也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肮脏龌龊,它是同异性之间的爱恋一样美妙而值得赞美的。
月亮,始终都是女性的完美化身,而这是一场月亮似的爱情。
当夜幕低垂,月光播撒大地,驱散了布满四周的恶灵……

 3 ) 所有的爱都藏在小细节里

我对爱情片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就是是否交代清楚爱的来龙去脉和爱的参差百态。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的爱情交代是最为懒惰的。爱情没有万能公式,不等于可以省略论证过程。

对Camille来说,爱是丧失爱犬后,公共洗衣房里陌生人递来纸巾的善意与温情;是穿上你的黑色上衣,戴上你的红色帽子,变成另一个自己;是在诡谲怪诞的马戏团里,欣赏你在幕后表演的人影舞蹈;是明明害怕、讨厌滑翔伞,却很开心“I did it”;是从 “I’m not much of a drinker ”和 “I’m not much of a dancer”到夸口说自己擅长cherry brandy,和任由你把blingbling的金粉洒在自己头上。

而对Petra来说,爱是你说switcheroo的声音,是你片刻突然悲伤的眼神,是你一时兴起后的惊慌失措,是你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的口是心非。

但爱从来都不是只需要心潮澎湃,勇往直前就够了。爱还需要试探、畏缩、进犯和却步。只有经过审视过的内心,才值得尊敬。

大学老师,校长候选人,神学教授,每一个称谓都给Camille上紧一圈紧箍咒。在冲动的第一次kiss后,Petra的兴奋写在她的三个侧手翻里时,而Camille坐在不断旋转的转椅上,仰头望着天花板,与从高压电线塔内旋转仰拍的黑色线条剪辑在一起,隐喻蒙太奇准确传递出Camille的困顿与为难。

从人物的变化弧光来看,Camille和《末路狂花》里的Thelma一样,是影片当之无愧的第一女主角。Petra心直口快,古灵精怪,在感情中似乎处于主导的一方。但故事真正需要讲述的是Camille如何从瞻前顾后、进退两难中觉醒和重生。如同她死去的狗狗Bob一样,从冰箱中被取出,在雪地中复活,抖落雪尘,然后向前奔跑。

仔细想想,影片的人物设定和Desert Hearts太像了。。。

还有三组镜头特别喜欢。1是Petra吹灭蜡烛,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紧接着同样的运动轨迹,一只绑着信的箭射进Camille屋内,开启下一个段落。2是表现时间推移时,太阳光照射出树的投影,在墙上慢慢地移动。3是Martin在Camille家中向她求婚时,透过玻璃窗,后景里室外的Petra正蹭蹭往上爬树,窥探究竟。

 4 ) 论电影《夜幕低垂》的宗教元素

在这部讲述同性之爱的电影里,宗教元素与人物的情感和命运紧紧交织。女主角卡密尔在基督教学院当老师,故事发生的时候,她和男友马汀即将升任牧师。电影开头,马汀在给学生讲着“尽管现代人不愿意承认,尽管他们奚落基督教,但现代文明却是建立在它的道德准则之上,而我们对这准则的确定性,对精神寄托,以及对永恒不变真理的追求,即是它存在的明证。尤其是今天,在经历了数十年相对性情境伦理后,我们的社会已对频繁的变化感到疲惫。”

在相邻的另外一间教室,女主角卡密尔也在给学生讲课:“变化是神话的本原。从人变为动物,从动物变成人,从神变为凡人,从凡人变成神,风化成血肉,血肉变成水,丑变为美……人类对改变、运动、进步的需求,都反映在以不同形式代代相传的故事中。”

然后派翠亚出现了,她的身份是马戏团的演员。当卡密尔去见她,她的房车用了大量“异教徒”的月亮太阳图案作为装饰。包括她的服装,她的表演,她说话的方式,都不同于卡密尔所处的那个循规蹈矩的世界。

三个人物,是对宗教的三种态度。马汀全然服从,即使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相信;派翠亚蔑视和反叛宗教,坚持做自己;卡密尔怀有真诚的信仰,但内心有疑问,并且渴望变化,向往自由。卡密尔在男友和派翠亚之间的做了选择,随派翠亚离去,是从安全而貌似平和的宗教传统之中,逃往一个未知却向往已久的新世界,听从了内心。电影70分钟,卡密尔从派翠亚所在的马戏团开车回家,路上喃喃地说:“她回答了我心中,一个无言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由派翠亚引起的,但她的出现让卡密尔认识到这个问题,她的勇敢感染了卡密尔,随着与她的关系变得更深刻,卡密尔也借此看到了自己内心。

卡密尔房间的外墙上,挂着一枚十字架。电影的镜头多次在这里停留。在被面试官问到关于同性恋的问题时,她说:“其实我认为上帝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上帝不会如此残酷地规定,那样的人永远不被接受。人们的喜好,不是完全由自己选择的。”后来她去向神父忏悔,说“我无法控制,这像是一种比我更强大的力量,”她拒绝祈祷,神父说“你仍然相信上帝对吗?”卡密尔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但是电影的片尾曲,是《哈利路亚》,赞美上帝的歌曲,我不觉得这是讽刺,它是发自内心的赞美。卡密尔内心”无言的问题“,不全是同性之爱的问题,也是要不要面对自我的问题。当选择了冲破偏见和阻拦,去追随真爱、寻找自我时,感恩与赞美,才是更加发自内心的。

 5 ) 归来,萨福

女人的美。女人跟女人的爱。女人跟女人接触的方式。
是做女性研究跟两性课题不可忽略的一部电影。是我梦想成为导演的时候一定要拍的一部作品。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对白都是思考,都是诗。
灰色跟彩色
干枯的神学与跳跃迷惑的马戏
木涩的眼睛与湿润的舌头
男人的语言与女人的语言
谁更懂得说出爱是什麽感觉
男人的身体与女人的身体
谁更懂得做爱

不用急着辩解,看过了,真实的感觉便在你心里。

然而神学里有很多观念我是认同的,只是这部戏为了突出对比,只是反映了它严肃生硬的一面。比如神的架构在于转型,从神体到兽态,从兽态到肉身,再从肉身到神体;从气到血肉之躯,从血肉到水气,丑陋到美丽。

要看完了再看。要认真的慢慢的走进每个画面,每句话后面的,如同开启从未知道的后花园;那里是萨福的伊甸园。

   “ 给安娜多丽雅



我觉得同天上的神仙可以相比,
能够和你面对面的坐在一起,
听你讲话是这样的令人心喜,
是这样的甜蜜:
听你动人的笑声,使我的心
在我的胸中这样的跳动不宁,
当我看着你,波洛赫,我的嘴唇
发不出声音,
我的舌头凝住了,一阵温暖的火
突然间从我的皮肤上面溜过,
我的眼睛看不见东西,我的耳朵
被噪声填塞,
我浑身流汗,全身都在颤栗,
我变得苍白,比草叶还要无力,
好像我几乎就要断了呼吸,
在垂死之际。"

 6 ) 好看!

电影名称源自伯格曼电影《芬妮与亚历山大》的结语:“当夜幕低垂之际,所有恶灵布满四周……”。编剧/导演是一位女性,我猜想她大约一定是一位同性恋。
一部作品,作者是男是女是无法掩盖的事情。涉及到微妙的同性恋作品,其作者是直是弯也一目了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百合向动漫画也有男性向女性向,而《圣母在上》和《blue》是男性无论如何写不出来的。

女主角卡蜜儿是一位神学教师,相识三年的男友在同一学院教书。某一天,她钟爱的狗死掉了,她将其尸体放入了冰箱里。在洗衣店里她忍不住哭泣,一位女子派翠亚去安慰了她。这就是两位女主相遇的开始。
故事的设定非常有趣。卡蜜儿的个性温柔、严谨、脆弱,她有着一张善良而脆弱的美丽的脸,身份是神学的教师。讨论道德问题是她的功课。而派翠亚是一位黑人女子,马戏团的演员。黑色的紧身衣紧裹着她柔软匀称的身体,在灯影下表演着诱人的舞蹈,这是卡蜜儿第一次去找派翠亚拿回在洗衣店被拿错了的衣服时的场景。
派翠亚将卡蜜儿邀请到自己住的房车里,金箔和毛皮装饰着她的住所,流浪而艳丽,吉普赛女郎。圆底的奇妙酒杯盛着威士忌,在木桌子上轻轻晃动。派翠亚露骨地,直白地表达了对卡蜜儿的倾慕之情。

“我并非不爱马汀,只是和她在一起更好……”卡蜜儿对自己直言。在此之前,她的人生一成不变,灵魂微妙地束缚在她的躯体、她的日常里面。她有着同在神学院教书的男友,她继承父业献身宗教,她敬业而受到牧师的赏识。然而同样,她私底下喝樱桃酒,在牧师面前随意地(并非有意为之)谈起摇滚乐和性高潮的关系,她有着对于她的日常所并不贴切的部分,虽然被日常压抑,却依然停留在她的灵魂之中。这些东西被马戏团的波西米亚女郎所勾引起。
派翠亚像风一般,直率、热情、她穿缀满花纹和亮片露出整个背部的上衣,没穿内衣。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着装不穿内衣竟然有着如此魅力。这种魅力的名字并不是性感,而是自由。自由而寂寞的吉普赛女郎。
派翠亚爱卡蜜儿的慧黠善良与脆弱,她本能地被她吸引,在第一次见到的时候。为了再次相见她故意拿了卡蜜儿的衣服,且在自己的衣服袋子里留下来自己的名片。而卡蜜儿无由分辨地被派翠亚吸引,甚至说不出来这种吸引力来自何处,她的爱情是对自己既有生活的背叛,是对自己心灵的肯定,就好像影片开始的一样,女子在水中游着,却遇到了薄薄的一层冰。现在她开始叩击着冰层。先是因为死去的狗,继而是因为死去的狗而结识的女郎。
这女郎带她滑翔。虽然因此她扭伤了腿,却感觉很好。这女郎颠覆了她的观念。在大庭广众之下跳舞有伤风化,不知羞耻,没有尊严。“尊严?有什么比和我心爱的人跳舞更加有尊严的事?”派翠亚说。卡蜜儿无法否定。她无法否定自己,虽然她是神学的教师,在面试时面对被提出同性恋的看法,即使明知正确答案,她仍然不禁为同性恋辩护。被派翠亚吸引,她微弱地抵抗着,试图从男友那里寻找新的东西。不过新的东西不在既有的生活里,而在派翠亚那里。她一方面被自己既有的想法束缚着,一方面却忍不住跑去找了派翠亚。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感情交锋。
“可是我为你深深着迷。”派翠亚直言相告,在卡蜜儿说,我们可以做普通朋友的时候。卡蜜儿的回答让我笑了,“没关系,我们是人,又不是动物。”
卡蜜儿天真地以为她可以抑制住她的情欲,以此来说服自己可以和派翠亚做朋友。她的话虽然绝妙,指向的论点却错了。

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是因为他们会因为灵魂相爱,而别于肉体。

马戏团不能在城市里久待。在卡蜜儿的男友提前回家,在空空的房子里发呆的时候,两个女郎亲密交谈,做爱。在毛皮与金箔装饰的车房里醒来,深红色的丝绒覆盖着她们。派翠亚抚摸着卡蜜儿的脸,倾诉爱意。她爱她的脆弱,爱她的慧黠,爱她眼底偶尔浮现的忧伤。而卡蜜儿甚至说不出来,她被派翠亚哪点吸引,对于她,派翠亚只是个流浪儿,然而她喜欢和她交谈,喜欢和她在一起。卡蜜儿直言相告,“我爱你”。
一成不变的古老城市和流动的马戏团,非常微妙,是传统的卡蜜儿决定一同离开,而不是自由的派翠亚为她留下来。

故事的许多情境饱含着隐喻,然而仅就拉片来说,也是个动人的故事。情节徐缓,故事饱满,音乐贴切,情境美好。尤其是几段床戏美丽得使人窒息。美丽的东西我觉得,在影响力上都接近诗,这个电影里的床戏美丽得像诗一样。
深红丝绒覆盖下的身体,缠绵与一对女郎的空中舞蹈的镜头交替。女性之间的爱与做爱密不可分,因为关乎灵魂。尽管我们有着平静的日常,有着并非不爱的男友,有着构成我们生活全部的自己的节奏与自己的步伐,我们仍然会在某时某刻,被强大的水流卷住带走,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吸引过去。纵使抵抗也毫无意义。纵使你是基督教的教师也毫无意义,纵使你深信上帝,你也不能抗拒那股力量。或许那股力量就是上帝本人带给你的,呢?

世界,女性。在我的逻辑里,它们是一对反义词。灵魂,女性,这是一对近义词。世界,灵魂,很好,又一对反义词。神学与马戏团。男人与女人。牧师与吉卜赛女郎。爱情与生活。冰下畅游在水里的灵魂,尽管是薄冰。电影里的隐喻别去挖掘,诗也不能去挖掘。爱情也是。

两年前我看《蓝色大海》的时候,字幕翻译错了。真相是远桐对雾岛直言,“尽管你这么喜欢我,可是对我而言那个男人却更重要。”哪里也不能去了的她对还没有真切经历痛苦的雾岛说,“去东京吧。”
尽管是百合,这个故事噎住我的更多是关于青春的疼痛。在那个时候我单恋着一个人,对她的青涩的爱情与青春的疼痛糅杂在一起,使我好像被困在青色的麦田里,在没过头顶的高草里不断行走着,无边无际。
看这部电影的现在,我刚刚被埋葬了一段感情。其开始是有如在无边的荒原里行走被闪电击中了一样,命运的强大水流。我因此非常能理解一见钟情和这部电影。其结束呢,大概就像是不知不觉走到了悬崖边,自己还没弄清什么,就坠下去了。
现在我憎恨使我走到了这里的那个人。因为没法憎恨命运的强大水流。

当夜幕低垂之际,所有恶灵布满四周。是继续龟缩在自己的屋子里吗,即使你的生活已经出现了微微的龟裂,还是走出去呢,即使看不到出走之后的方向。鲁迅说,娜拉出走之后怎样?那将是一篇新小说的主题。等我知道了就告诉你们。只是夜幕低垂,而变动已经出现了,命运的水流将你卷住,现在是要出走,必须出走,只能这么做,没有别的选择。

即使坠崖之后,我被留在无边的孤独里。

跟着派翠亚离开之后的卡蜜儿,她的命运会怎样呢?她们能够长久地在一起吗?她们不会分手吗?观念、出身、教育差距如此巨大,只在灵魂的方向被牵系着,真的能抵挡得住日常的磨练吗?这些问题搁置不谈,只说一点。如果她们分开了,卡蜜儿还会回到她一直生活着的那个古老的城镇,去做她的神学教师吗?
——绝对不会。

命运降临在一个人身上,从内心到其生活,其日常,天翻地覆的变化可以瞬间发生。命运的这种降临,可以有许多种方式,以许多面貌。
在这些方式中,最为优雅而美丽的,无疑是点燃灵魂的爱情。

不过相对的(这与影片无关了),最为惨烈而流离的,同样是爱情。“因为我曾经爱过,却又失去。”派翠亚这样告诉卡蜜儿,在马戏团明天要离开这里,她们要分手之际。这句简短的台词,也给我了深深的震撼。

 短评

保守却又渴望自由的禁欲系老师,热情奔放撩人的马戏团演员,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人擦出爱情的火花,忘我的沉迷其中,两人的船戏穿插着两位杂技女孩的空中舞蹈的表演,配上优美神秘的bgm,美妙而不失艺术感。结局he,总的来说是一部带有悲情色彩但又十分浪漫美丽的爱情电影。

4分钟前
  • 樱花飞舞时
  • 推荐

“为什么神学家不喜欢摇滚乐,因为那些节奏和鼓点都和做爱类似。”教义只是让她们爱情矛盾性增加的一个点,卡密尔很漂亮,也很聪明,她心里有一团火,一旦被激发就会出现常人难有的大胆勇敢。反而派翠亚,看似大方冒险,内心则是小心翼翼患得患失。生活中也是这样

7分钟前
  • dum没头脑
  • 还行

camelle太迷人了!我喜欢里面的隐喻..不过略显沉闷..

9分钟前
  • ℨℨℨ
  • 还行

很不錯,值得一看。韓國的《紅字》有對本片致敬。

12分钟前
  • 安非他明
  • 力荐

实在是不好下的片,尤其是字幕,呵呵。不过看完真的挺喜欢的,喜欢那片有雪的场景,在天空上看下面的房屋,马戏房里的手影戏,女人的歌声传来。觉得黑人mm演得更好,身材真是完美啊(片子实在露得有点厉害- -)马戏车队……真的感觉好像自己印象中的吉普赛人,热情、开朗、幽默、活泼有节奏的音乐、灵活扭动的身躯,一切都让人觉得有趣,房车啊……太口水了,里面的装饰也不错。如果哪天可以和你这样一起去天涯海角,无论什么都再不会重要了

17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呃~后觉者样子是我喜欢的类型~那鼻子有味道啊……大半夜的看拉拉~蛤蛤~

20分钟前
  • 胡子一大把
  • 推荐

Pascale Bussières像Wino Ryder吧,越看越像......熨斗舞是迄今我看過最SM的舞蹈!

24分钟前
  • Connie
  • 还行

炽热的爱情遇上冰冷的天气反而有了更美的模样。

29分钟前
  • 秋熙
  • 力荐

“好景总是不长”“因为我爱过,我又失去。”我已经不知道该相信我的直觉还是神奇的命运。我已经不知道要坚持什么了。那些指引,我真的读懂了么。余下我显得万分愚蠢。终于来到了故事外,意料之外的平静。歇斯底里的疯狂念头在三秒内被潜抑,我不知道后果会怎样。完完全全的置身事外感。我要遵循哪个我

32分钟前
  • momo( ´◔ ‸◔')
  • 还行

喜欢派翠亚的笑容,喜欢她夜幕下神似安吉丽娜朱莉的侧颜,羡慕她们如月光般美好的爱情故事~当卡蜜儿一开始逃避的时候说“我们又不是动物,不能只靠本能吸引”,我想说的是不管爱的是异性还是同性,那都不是本能吸引,而应该是灵魂的共鸣~

35分钟前
  • Mia
  • 力荐

男女主角都不堪入目,剧情也不是我钟意的类型。

36分钟前
  • 小L│梵高的向日葵。
  • 还行

拍呢隐晦了 或者是被删的重要镜头啦

40分钟前
  • -M-
  • 较差

导演痕迹相当重,转场的方式和剪接的内容无时无刻不让观众感觉到导演的在场。然而就是这样,这片子在情感的描绘上仍然真挚而动人。在性及含有性暗示的场面的拍摄上非常唯美。

43分钟前
  • mOco
  • 还行

两个女人之间爱欲流转,胆大惊动

45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三星半。前面不错,两个女人之间互相吸引难以抗拒的感情表现的很到位,初吻那段镜头构图拍的美,还有自我挣扎中到意识觉醒穿插的几段女主幻想和蒙太奇,只可惜后面节奏就乱了,最后收的比较快,还好结尾的超现实处理挺有趣

47分钟前
  • 明天就现充
  • 推荐

小黑我怎么看到了苏珊赖斯的影子?演LES就如油画。

49分钟前
  • [Deleted]
  • 较差

和谐的经典电影。种族,宗教,性别,如果再加上年龄,可以颠覆全部传统爱情观。两个对立的女子和谐到了一起,刺激到了我所有的潜在百合细胞。

54分钟前
  • 两生花
  • 力荐

看的是法语版,好像是第一回看魁瓜法语片

55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神學老師跟著馬戲團走了。她說我抽大麻你干什么。她說那我喝櫻桃酒。哈里路亞。

56分钟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还行

【6.5】所以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不是很牢固的呀,哪有一辈子不变的事情呢?超现实的镜头让我想起了《温蒂妮》,只是《夜幕低垂》稍微克制了点。

59分钟前
  • 豆友83908392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