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计划

HD

主演:杰西·艾森伯格,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萨尔玛·海耶克,迈克尔·曼多,约翰·海尔登贝格,阿伊莎·伊萨,萨拉·古德伯格,弗兰克·萧宾,夸西·宋桂,康拉德·皮拉,朱利安·拜利,卡内赫迪奥·霍恩,泰勒·艾略特·伯克,布朗温·曼特尔,伊戈尔·奥瓦迪斯,詹维姆维·米勒,艾瑞卡·罗森鲍姆,朱丽叶特·高斯林,拉斐尔·格罗斯-哈维,斯蒂芬妮·科斯塔,卡尔·格拉戈萨斯,梅兰莎·布莱克索恩

类型:电影地区:语言:普通话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蜂鸟计划 剧照 NO.1蜂鸟计划 剧照 NO.2蜂鸟计划 剧照 NO.3蜂鸟计划 剧照 NO.4蜂鸟计划 剧照 NO.5蜂鸟计划 剧照 NO.6蜂鸟计划 剧照 NO.13蜂鸟计划 剧照 NO.14蜂鸟计划 剧照 NO.15蜂鸟计划 剧照 NO.16蜂鸟计划 剧照 NO.17蜂鸟计划 剧照 NO.18蜂鸟计划 剧照 NO.19蜂鸟计划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论努力不一定有卵用

音乐分大调和小调,小调就是那种低能量的、一路发展向下的、结尾悲伤的音乐,这个电影毫无疑问是属于小调。因为最后是以失败收场。整体不断向下发展。

故事的开始是一个强有力的商业构想。令人兴奋、想象无限。地理上开车需要两天的遥远距离, 16毫秒就能走完一个来回,这样的数字打动了投资人。然后找到了一个有经验有能力,而且对此项目非常兴奋的工程挖掘包工头。然后两个人义无反顾地丢出了辞呈,建立了工程总部,从第一个合同开始买下了整条直线上90%的地产契约,一共有54支挖掘队同时开工,这么一场创业轰轰烈烈的开始了。看到这里是很期待的,觉得这构想和计划太牛了。

接下来进入漫长的第二阶段,怎么去完成这一个天方夜谭的项目。这一部分故事使用了埋地雷的方式讲述。这种手法就是预先把会碰到的不可避免的巨大的问题先亮出来,然后搁置,你知道这个东西不可避免总有一天要爆炸的,但是你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爆炸,也不知道到时候有没有办法解决,

第二部分一开始就埋了两个地雷,第一是知道要挖通花岗岩山脉,这听上去就巨难。第二个就是17毫秒,从技术上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限制。

片刻之后,又埋了两个新地雷,地雷是人物必然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重大的挑战,第三个雷是胃癌。这个人选择没有治疗胃癌,而是继续扛着,完成工程。第四个地雷就是以前的女老板,不仅要破坏他们的行动,而且推出了自己的信号塔解决方案。但是一开始我们观众可能都没有把这个女老板当成一回事,觉得她最厉害的技术人员都跑了,肯定是没辙的,

接下来面临前老板的破坏,大大小小的很多琐碎的事情,这些小的问题最终都是可以解决的。但大地雷定时炸弹是无法解决的,迟早总有一天会爆炸。后来,如何挖通河流解决了,通过四个小钻头取代一个大钻头的方法,能够以四倍速度的方式解决问题。投资人的问题也是小问题,虽然他们有怀疑,最后还是付了尾款1500万美元。还有碰到土地上有信教徒不愿意出卖土地使用权的问题,也被他们利用法律漏洞的方式来解决了。

剩下来要啃的硬骨头,就是那四个地雷。第一个,挖通山的问题,钻头被挖断了,和工程队起了矛盾,要从瑞典重新买。导致整个工程一定不能按时完成。

第二个17毫秒的问题终于解决了,但是下一秒钟这位科学家就被FBI抓住了,

主角胃癌也发作了,导致他必须退出。再也硬撑不下去了。所有的矛盾集中在此刻同一时间爆发,最后一个击倒他的就是,女老板竞争对手,遥遥的领先实现了11毫秒的巨大的成功,他从精神上一下子就垮掉了。

两个人物都尽可能的挣扎了一下。

一个通用买保险的方式来获得经济上的补偿。没有成功。另外一个呢,利用早就埋好的一个设备,给女老板加了20毫秒的延迟,用这个来换取了从监狱里出去的机会。

但这些都是徒劳的挣扎,不能影响整体局面的失败,最后躺在病床上的主角还是承认输了。

故事写到这个时候的时候,还是有点让观众难以接受的,因为一般电影到了最后,主人公总是获得胜利,所以他怎么收尾,这是成了一个很重大的问题。

几年前我在学FRM的时候,读过一篇很著名的高频交易的论文,里面就讲到这个真实的案例,通过建立一条直线的信号塔,从楼顶上无线传输信号,这是真事。于是从这个故事的一开始,我就非常感兴趣。但是一直看到这个部分,发现主人物的项目失败了,还是有点怅然若失。而且失败的非常惨,最后完成了15.7毫秒的速度,而人家是11毫秒。

那么从电影的角度来讲,它怎么结束呢?我们看到这个电影最后结束的还算是可以,但是不算非常好,所以我扣了一分,主要是扣在结尾的部分,

电影使用的方法是追寻一些精神上的升华,探讨一些哲理问题。科学家秃头再次提出了中微子有9毫秒可以穿过地球的本领,似乎表明着还有别的的希望。另外一个是主角莫名其妙的回到那个信徒的农场去,告诉他,你不用担心脚底下还有光速的信号了。最后两个人坐在雨里面,想象如果人生只有16毫秒,那一切看上去会是什么样子?这种似乎有些哲理性的反思来结束这个故事,其实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

不管怎么讲,我觉得这个还是一个很好的故事,我从来没有想到真实的高频交易军备竞赛的故事能够编成这么有看头的一个电影。这还是很不错的。

 2 ) 真实故事改编电影和真实世界的本质

通过本片看到的真实故事改编电影的技巧:

1.将人物的性格和前史同时展现,比如Anton跟女儿讲解光微波的一场戏,既知道了家庭情况,又知道了角色的性格。

2.将人物性格、命运典型化,再在剧本上写成动作,比如老墨水管工所说的“positive shit”故事,反映他是看到本质的的富人打工仔。典型化的关键在于把握高度抽象和真实可信中的平衡,比如电锯砍塔、急救室下单保险,就都是偏典型化而不真实。尽管通过表演和单场的情节/视听,它们是有感染力的,观众不会去怀疑或思考。

3.用配角的形式给人物的思索做注脚。比如酒吧的柠檬酒保,比如阿米什人,这些配角不一定要真实存在,而是作为角色思想的提词器出现。这是一种在改编电影中处理真实人物思想转变的剧本利器。

4.把握偶然性之中的必然性。这一点不是电影技巧,而是创作者的思考技巧,改编真实人物要把握住编年史中几个逻辑性而不是艺术性的节点,这个更像是记者和传记作者需要熟练的技巧,这要求对所改编事件透彻的了解。这看似是一个基本要求,但是很多改编电影中都有因为没有掌握事件本质而产生混乱(无论是典型性还是视听美术的问题)的例子,比如偷书贼、战马和《我和我的祖国》中原子弹那一篇。

---------

影片的外延意义层面上,对于真实世界本质的启发。

从像结局这样进行中年人宗教忏悔的情节可以看到,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事情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很近。无论获得了什么知识、财富或者金钱,只要心里只想着自己这件事情,就必然会伤害某个人的利益,要去调和这件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有统一的道德和法律,但是关于道德和法律有两句谚语讲的很有深度:

“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一般说这个就是要做坏事了,不管有意无意)

“法律规则也是人定的”(一般说这个是碰到局限性了)

所以,从影片主人公的命运上我们只能看到,不要执迷不悟,不要只关心一点点事情。

最后,其实整个项目投资还没有一个贵州省贪官大楼多,如果我们的社会能成熟一点拍出类似的题材,可想而知震动世界不成问题。

只是,本片情节中基本上没伤害到一草一木,每一个人都通过合同和承诺联系,唯二的罪恶之处只有高层争斗时出动了FBI(还是通过律师起诉),竞争对手挖墙脚(吵架时还着重说了自己会赔违约金)。

正如今年考研有位考生笔误的答案:“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美国生活的理想而奋斗。”

 3 ) 当你抱有愤怒时,知识分子为什么会显得稍许可爱?

本文为专栏约稿,谢绝一切形式转载。

一夜之间,一只没听说过的股票GME和没上过的论坛WSB在朋友圈里刷屏了,大家都在讨论美国散户暴动,让香橼和Melvin资本在本周前两个交易日浮亏59.7亿美元。

有意思的是,国内关注GME和散户暴动的顺序也是从散户到官方。当我朋友圈里的在美华人开始兴奋时,连美国媒体的口吻也还是8亿美金对机构大鳄不算啥,大家以为机构一定会赢。但随着矛盾激化到官方出面“拔网线”,越来越多的意见开始激烈交锋,左派和右派开始就开放市场到底应该如何管控打嘴仗。

最新进展是,GME散户转战白银之后,GME股票和白银各自下跌惨重。那些号称永远不会抛售GME的散户不知道是否及时解套。而我忍不住开始把正在上映的电影《蜂鸟计划》和现实生活里的散户暴动联系起来。

《蜂鸟计划》讲述了两个试图用毫秒级网速优势来抢夺交易所生意从而改变自身命运的聪明人,他们面临资本压迫又试图成为资本的一方,几经徒劳耗尽一切最后一事无成。

大部分描述财经、金融和互联网圈的电影作品总是试图描述一群聪明绝顶的贪得无厌者对上层结构发起攻击,最后无功而返。《蜂鸟》结尾,哗啦啦瓢泼大雨里杰西-艾森斯坦徒劳坐在谷仓里,高速摄影机让雨滴像是飘雪下落的速度,主创想用一个禅意到简直废话的结尾让观众自行领悟。无论是前些年的《华尔街之狼》、《魔鬼代理人》、《华尔街》,让人觉得好莱坞从业者真的是世界上不要脸top级群体,他们明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最跟红顶白的圈层里,人人削尖脑袋往上爬却妄想告诉大家:你我是金钱的奴隶。

那又怎样呢?你会因为要思考奴隶制的问题爬慢一点吗。

一代代技术革新在技术产生初期是能够扭转部分产业结构的,比如一二十年前的中国互联网刚刚诞生,我记得那会搜狐有句老话“前台小姐百万富翁“。搁现在不足以你撬动世界的100来万软妹币那会儿价值京城两套房,也的确有一部分技术革新者利用优势头脑改变了自己和周围人群的社会位置。

然而这种技术优势很快会被政府和强力机构用更快的速度和优势资源习得,而革新者也已经慢慢被吸纳成为顶层结构的一部分,于是结构再次稳定-固化。直到下一次技术冲击带来产业级挑战。

而那些生活在时间断层和断层之间的人群是最无辜又苍白无力的。一二十年后当我们的年轻人他们能做的事情除了加班996,给喜欢的UP主一键三联后发几句牢骚评论,买不起房、生不起孩子的一代人还能怎样?

即便如此,我还是从心底里厌恶《蜂鸟计划》的论调,它试图让你觉得它是个聪明的体面人,它嘲笑你一切付出都是庸人自扰,上层不缺你也不缺其他聪明人。片子里有段关于富人半山小区屎坑暴动的段子,最可笑的在于:即便两位主角和片子里所有穷人都认为富人=屎,他们仍然努力想成为富人要买山上的房子。

那就不要抱怨,努力冲击失败你可以认输倒地,也可以蓄积力量再次发动冲击。

不要把自己活成段子。就像低情商vs高情商段子里说的:低情商说我买不起,高情商会说我抵制。

相形之下美国散户至少是敢于发起攻击的,而不是在一开始就悲观失望承认自己软弱无力,无论他们的初衷到底是愤怒还是改变阶层。当然随着事件一步步被分析透明,散户中间对冲基金的身影时隐时现,让聪明人再次嗤笑。

我们必须看到,任何金融市场内部假设金钱投入的总额不变,财富游戏是钱从一些人手上转移给另一些人,韭菜革命到底是机构吐钱,还是另一些更老实巴交的散户充当了垫底很不好说。你只是看到有些人对结构发起冲击,而这种负面情绪本身比他们的动作可能更加致命。

我无法批评任何敢于努力的人,敢于向命运发起挑战的人,就算大卫打不过巨人歌利亚那又如何?像《蜂鸟》批评的,假如委内瑞拉种柠檬的农民无法从交易里获得好处,那么交易就是没有价值的吗?显然一个成熟的社会人不能如此武断,在交易期货里期货价格当然和农民利益息息相关,只是交易价格会延迟反馈而已。

我们身处在一个观念迅速分崩离析的时代,每个人都不耐烦听取别人的想法,他们只想让自己喜欢的声音围绕着自己。即便如此,我仍然不停点头承认每一种观点都值得尊重,每一种努力都应该获得收益,即便失败了也不丢人,丢人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的,或者一边偷偷补课一边假装从不学习的假学霸们。

有一句鲁迅送给大家,”曙光在头上,不抬起头,便永远只能看见物质的闪光”。

你看,知识分子虽然是每个时代里最无用的人群,他们在富人面前被当成穷酸假清高,又在穷人面前因为穷得不够彻底而显得格格不入,知识分子的每一个见解都仿佛对社会无眼前用处,但你偶尔听听他们的牢骚又好像眼前一亮。

最近Netflix有一套纪录片《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这种无用之美。你听一个老纽约客抱怨从七十年代她搬到纽约后的变迁,每一句话和你当下的生活似乎都没关系,但是每一句话都又仿佛有所指引。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在片子里给自己加了很多戏,我认出来他刚开头是觉得纪录片里弗兰对谈人毫无用武之地,只会嗯嗯哈哈地附和。后来,才注意到对谈人的大黑框眼镜。

这真可怕,当导演遇到了自己真心喜欢的拍摄者。他们造了一个纽约的模型城市,弗兰在哈德逊河谷上漫步,直视每一个街区日升日落。

知识分子的吐槽改变不了这世界,他们甚至也不会让明天变得更美好。

但是一切经过叙述,不再变得那么不可忍耐。

当激进美国权势者也在论坛里激情悲怆地引用了音乐剧《悲惨世界》里的著名歌词”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的时候,我还是有一句鲁迅送给丫们。

“仗义、同情,那些东西,先前干净过,现在都成了放鬼债的资本。”

——鲁迅《铸剑》。

 4 ) 很难说我到底看到了什么

这电影的主角是一对儿堂兄弟。其实按照电影的描述,主角应该是安东。

按照时间线来讲吧:

安东是代码奇才,还没毕业估计就发表了什么关于代码的文章,被做市商那个艾娃托雷斯注意到,然后用高薪做诱饵,上班。然后文尼毕业,安东和文尼的关系比较好,于是安东就介绍文尼到自己的公司担任交易员。按照艾娃的说法,为了让安东高兴,不得已聘请了文尼作为安东的宠物,鉴于艾娃对安东的器重,可以猜想,当时艾娃的公司并不像现在这么财大气粗,而是刚刚拥有了一套交易软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安东的主要工作就是改进这个在他嘴里架构垃圾的软件,让它更快。对比后来发现微波通讯整形脉冲理论的那个华裔,吉米陈,可以想象艾娃是花了多低的价格就得到了吉米陈的无价之宝,每年赚5亿,只给吉米陈15万年薪加30万分红。安东的理想是拥有一套山上的乡村别墅,可是估计从入职之后,薪水就没怎么涨过,而且在这个贪婪的老板掌控下,乡村别墅是永远也实现不了了,因此文尼的鼓动才产生了效果,文尼设计了一套商业文案,打动了投资人,开始了这个光纤计划。

按照电影的架构,缩短信息传递时间的方法有三个,第一个就是直线光纤。第二个是微波整形脉冲。第三个是中微子。直线光纤的造价最低,可以实现。微波整形脉冲理论完毕,方法还没有。中微子通讯还存在于理论上。直线光纤的方案最合适,安东也想出了一整套的方案,但不想交给老板艾娃,所以他和文尼辞职创业了。

本来,这个直线光纤在安东算法的计划下,可以领先大部分同行17毫秒,投资人需要领先16毫秒。为了这个1毫秒,安东呆在旅馆里苦苦思索了好几周。我不懂算法,粗浅的理解应该是这个延迟受到影响的因素可以归结为几个变量,然后组成了一个函数,控制变量求未知数。酒吧侍者问他的那个故事说的是,买卖一个非洲柠檬公司的股票,和种柠檬的农民有关系吗?安东说,没关系。后来这触发了他的灵感,就是影响这个交易延迟的理论模型是假设的,按照假设的变量,设计函数,输入数据验算。如果假设的理论模型不对,当然得不到正确的结果。

所以,他最终想到了在硬件误差上找解决办法。光再生器,按照产品设计,时间延迟的标准是±%15,本来单向线路要设置154个,多加24个,就是178个,返回的线路同样多加24个,然后用一个控制程序控制所有的光再生器,随机选出48个效率是115%的光再生器投入整条线路,每个再生器缩短0.02毫秒,48个就是0.96毫秒,一毫秒的任务就这样完成了。

我不知道这个算不算剧本的bug,反正听说过阿波罗返回舱的故事,就是返回舱出了故障,返回的电量差了几个瓦的功率回不来,地球上原来的备用宇航员在备用的返回舱里模拟返回程序,关闭哪些不需要的用电设备,最终凑足了返回设备开启必须的功率,关闭其他不必要的设备不影响安全。安东的方法里没有超级代码,也没有什么划时代的理论,应该正常一个硬件工程师都可以解决的吧,按照工程施工的标准程序就应该去检查硬件设备的误差。安东和文尼的毛病在于缺一个总工,他们只有挖隧道铺光纤的施工队,没有整个项目的总工,安东偏向于软件,而文尼偏向于管理。另外安东这个人本身虽然很聪明,但绝不是一个商业型的,他也很固执的不去考虑微波通讯的可能性,结果被老东家捷足先登,交易延迟缩短到了11毫秒。

所以,这个故事里,我到底看到了什么呢?蜂鸟振翅一次16毫秒,一瞬间需要付出大自然几万年的进化才能构造出如此精密的生化功能,一帮人辛辛苦苦动辄几千万的投资去找交易的后门,可他们的交易活动与世界真善美的进步毫无关系,也就是和种柠檬的农民毫无关系。安东配合文尼疯癫的商业活动,目的不过是可以安安静静的研究自己喜欢的代码,他没有这几千万,其实也是可以研究代码的。最终,文尼的疯癫活动没有成功,搞垮了投资人,自己也胃癌晚期,时日无多,他退而求其次的领悟到16毫秒其实就是自己的整个人生,和一百年一样长久。他幼年时摔倒看到的那根线,那个男人跟他说的,坚守这根线的答案是什么呢?答案就是:坚守这根线。哈哈哈,类似权利游戏的那个电视剧改编,阿多听到的那个穿越的声音,hold the door。一生的意义,就是hold the door,为什么守住门,为了谁守住门,守住门的结果是什么?门在哪里?知道的人没时间告诉他,而他听到了就影响了一生。文尼的疯狂举动就是赌一口气,不受欺压,安东也支持文尼的想法,就是他们的父辈从苏联移民过来,本来在苏联就遭受迫害,到了美国还是受到歧视和压榨,新的压榨群体明显是那张吉米陈的亚洲脸。最后安东递给文尼一张纸,说那上面是中微子通讯的一些想法,前面在老板艾娃的会议上,眼镜男说,光是中微子的保护装置都要22亿美元。那么安东缩短交易时间的目的是什么呢?最终收购华尔街,收购了华尔街,在把它点一堆火,和种柠檬的农民一起坐下来,烤棉花糖吃。

代码是最精简最高效的语言,为了它的精简和高效,过滤掉了类似柠檬农民这些无关紧要的变量,安东和文尼自觉也是这样无关紧要的变量,所以他们很愤怒。为了精简和高效,他们还强迫了阿米什人、世界有时候就是这样,一小撮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葬送了一大群人。使用的手段是诱惑、欺骗、强迫、胁迫等等等等。在道德上,你可以说这一大群人中的某些人是自愿,是活该。但是在法律上,这就是犯罪,因为这些行为侵犯了整个人类的利益共同体。

安东的愤怒,我想来自于那个被曲解的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应该是平等的,劳动和生产要素在劳动成果的索取权上应该是平等的,可是会计记账法却把劳动收入划为了费用,资本则有权索取利润。难道最公平的方法不是算好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在劳动成果贡献中的比例,然后按照比例分配全部劳动果实吗?;理论是这样的,而现实却往往不是,这就是安东的愤怒,也是千千万万柠檬农民的愤怒

 5 ) 唯快不破

1.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资本运作亦如此。然而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慌张。

2.片尾时,胃癌晚期、创业失败的文森特大雨中告诉农场主上周已撤走地下光纤之际,兄弟们言谈之间思考人生,如果生命只有16毫秒(蜂鸟煽动翅膀的时间),这转瞬即逝的记忆、感受,他的生命会和那些活了100年的人一样。或许正是这样考量非洲种植柠檬的农民的变量,才有超越了华尔街的商业本质一抹亮光。

 6 ) 《蜂鸟计划》——观影笔记

《蜂鸟计划》讲述了一个关于投机,梦想,技术,资本和命运的故事。

梦想家、投机者 Vincent Zaleski,和他的堂兄天才程序员 Anton Zaleski,在说服了风险投资家 Bryan 之后,从 Eva Torres 的基金公司辞职,建设一条从纽约证券交易所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到堪萨斯电子证券交易所 Kansas Electroonic Exchange 的光纤线路,使得交易时间缩短到16毫秒,也就是蜂鸟扇一次翅膀的时间,从而取得证券交易中的高频无风险套利,取得高额回报,也就是所谓的蜂鸟计划。

在整个故事中,有这么几种角色:

狂热的梦想家、投机份子,Vincent Zaleski 。他认为蜂鸟计划就是他这一生必须要做的事情,哪怕是在查出自己罹患胃癌之后,依然选择推迟治疗,决绝的推进项目,为梦想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自己的性命。

这不禁让人生疑, Vincent Zaleski 如此狂热的原因何在,动机何在?

在电影开头,Vincent Zaleski 在说服风险投资家 Bryan 时,讲述了一个小故事,他说在他上大学的时候,为了挣学费、生活费,给一个管道工打下手,出了一次意外,被管道砸晕,在恍惚间,他看到有个男人对他说 “The line”。故事并不知真假,说 "The line" 的男人是谁,是否真有其人,真有其话,也不得而知,但那个管道工我猜测应该就是 Vincent Zaleski 的父亲,Vincent Zaleski 是这样描述这个管道工:

“And my boss takes me to this basement in Queens. I mean, I could, I could smell the funus. And he asked me to unscrew this , like, 100-pound steel pipe. You know, he's sipping coffee in the corner of the room while he asked me to unscrew this massive thing by myself, you know, for minimum wage, OK?”

这是一个小伏笔,暗示着 Vincent Zaleski 的父亲对他的重要影响。

同时,电影中还有一个情节, Vincent Zaleski 在工程师 Ophelia Troller 的帮助下解决了沼泽森林地带开挖管道的难题后,乘坐充气艇前往施工地的过程中, Vincent Zaleski 吐露心扉,讲述他的家庭与成长:

"My parents were born in Russia. Yeah, they moved here in the 60s, moved into a tiny apartment with 10 other Russian families. Two weeks after he got here, these police came, knocked on his door, threw him in the back of the car,thought we was a spy, which he wasn't. They interrogated him for, like 4 weeks or something. He never saw the light of the day. "

"That's insane! "

"Yeah! My mother said he became like a totally different person. He became, like, angry. Yeah, and I was born a few years later, so lucky! Yeah! He always told me the same thing. He said, "Whatever you do, make sure you own your freedom.""

"Own your freedom? Doesn't that kind of defeat the purpose of freedom?"

"Yeah, maybe. And he was always trying to, like, scare me or something into being, like... I don't know, like, successful. "

"So, you think you're doing this to prove your father wrong?"

"Wrong about what?"

"About being successful. It's a pretty crazy project you got going here. "

"It's just... it's just something I need to do."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金钱是最伟大的自由工具。也许对于 Vincent Zaleski 来说,蜂鸟计划就是确保他 own your freedom 的必要条件。在他的意识里,他就是大卫,大卫的敌人巨人歌利亚,是把员工当做可支配资产的前老板 Eva Torres ,是不高的社会地位,是美国的暴力机关,是无情的证券交易,是一切的压迫与不自由。然而命运跟他开了两个玩笑,两个致命的玩笑,蜂鸟计划开始没多久, Vincent Zaleski 查出来罹患胃癌,而且是晚期,立刻开始接受治疗,存活5年的概率是二分之一,当然 Vincent 拒绝了治疗,以自身寿命为代价坚持蜂鸟计划;另一个玩笑更为致命,在蜂鸟计划完成大半的时候,Vincent 的前老板 Eva Torres 在一名华裔留学生的帮助下,解决了 微波传输技术中的整波函数问题,在蜂鸟计划之前完成了微波传输线路的建设,从堪萨斯电子证券交易所到纽约证券交易所一个来回的时间是11ms, 这对于 Vincent 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打蛇打到了七寸。在双重打击之下, Vincent 也不出所料的陷入疯狂,陷入绝望与崩溃。作为一名机敏的投机者, Vincent 在事情败露之际,试图通过投保买蜂鸟计划失败来骗取保险赔偿金,然后幸运女神似乎彻底远离了他,保险公司查清楚了事情原委,拒绝赔偿。

蜂鸟计划的路线中经过一片农场,是属于一家子虔诚的基督教信徒,他们认为更快的网络,更发达的科技并不会带来幸福的生活,他们认为脚下的这片土地是上帝的赐予,是用来侍奉上帝的,所以他们拒绝 Vincent Zaleski 的光纤管道从他们的土地下通过,哪怕他们因此损失23万美元。 Vincent 一行人后来发现当地州的法律规定,超过低下十英尺,不需要土地主人的同意,即可施工。影片的最后, Vincent 在堂兄 Anton Zaleski 的陪同下再次来到这片农场, Vincent 告诉农场主, 线路已经取出,更快的网速再也不会打扰他们的生活;农场主看着 Vincent 苍白且病态的面孔,选择了谅解。最后,Vincent 与 Anton 有这样一段对话:

"You know, sometimes I wonder, if all the time that was given to me was, like... like, 16 milliseconds... and I had no past memory... I had nothing carved into my mind before those 16 milliseconds... and the only thing... that was left imprinted in my brain... were the images and the smells and the feelings of those 16 milliseconds... how do you think I would process that? "

"I don't know. I think your life would feel exactly as long as someone who lived for 100 years."

如果你的生命只有16毫秒,只有16毫秒的思想、记忆、感受,那么对你来说,你的生命会和那些活了100年的人一样长。对时间长河来说,16毫秒还是100年,都没有区别;对人来说,生命的无常,我们常常无法决定我们生命的长度,虽然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可以规律作息,不要熬夜,健康饮食,不要暴饮暴食,多吃健康食物,但也许一场飞来横祸可能改变一切,也许长度不那么重要,广度和质量更为重要,健康饮食与规律作息的出发点可能更多的在于生活的质量,而不是长度。全情投入到生活中去,不管我们有16毫秒,还是100年。

资本家,不择手段的前老板 Eva Torres ,赌大赢大的风险投资家 Bryan 。

同样的对利润的强烈渴望,Eva Torres 选择了量化金融,高频交易,选择了尽最大可能缩短交易时间; Bryan 选择了风险投资,相信了一位又一位的创业者,选择了蜂鸟计划。

同样的对社会资源的强大支配能力, Eva Torres 为了报复 Vincent 和 Anton , 收买 Vincent 的施工队,以危害国家金融稳定为借口,通过 FBI 将 Anton 抓捕入狱;Bryan 为了在阿帕拉契亚山脉开挖光纤管道,通过在政界的资源取得了许可证,对 Vincent 来说很困难的事情,对 Bryan 却是小菜一碟。

他们是站在美国社会顶端的人,是 own their freedom 的人,是博弈高手。就像 Eva Torres 对 技术宅男 Anton 所说:

"You are so fucking boring. It's like there's a part of your brain that operates like a genius, and then there's another one that is handicapped. And this is why you needed me. This is why we were so good together. "

理工男、技术宅男, Anton,就像生活中的程序员一样,智商超绝,痴迷于技术,不善于交流,或者是不屑于交流,同时又爱憎分明,有着自己的一套价值观,这套价值观常常不合时宜,与主流社会脱节,但有任何人任何事触碰到这套价值观的底线,受到的反扑与反噬异常激烈。简单的像孩子,固执的像石头。

有人说,这是一部反技术进步的电影,不这么认为,要知道终结蜂鸟计划的恰恰是微波通信,恰恰是技术进步。在我想来,《蜂鸟计划》的涵义关于技术,又不仅仅是技术,他关于选择,关于事功,关于金钱,关于资本主义,关于金融市场,关于信仰,关于人性,关于命运,余味悠远。

 短评

#48th IFFR# 闭幕片。这个段子之前听说过,拍成商战片也算不错,能到平均水平。杰西·艾森伯格挺拼的,不过他这种语速巨快的技术宅是不是也被定型了……

9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明明是虚构电影,拍的跟真事似的。现在已经看不了这种主角承受巨大压力和失败风险的电影了,痛苦。自从《美式极端》后,卷西的表演就没变过,但在担架上骗保险那段还是很动人。Alex秃头天才,稳。服务生灵魂发问“种柠檬的农户呢?”最后结局也太失分了!

10分钟前
  • 空山
  • 还行

是的Jesse卷毛还是很可爱,但是塞在一个(不动脑子的)传统叙事的片子里也没啥光芒了…这种感觉像是一个刚从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拍一个拥有跌宕起伏经典结构的片子,并没有想到自己为啥要拍电影这个问题,只是先就这么开始吧

14分钟前
  • 还行

创业最憋屈的恐怕也就是这种了吧……19/06/18

17分钟前
  • Lazy Designer
  • 还行

VIFF观剧完毕 好看 笑点很多 码农找到解决方法的时候全场欢呼

20分钟前
  • 银子
  • 推荐

即使碰不到另一个如大卫·芬奇一样的伯乐,杰西·艾森伯格尝试演演美剧应该也会比这两年接的片更有看头。

21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多伦多电影节全球首映,Jesse超级乖的跟我问好拍自拍🤳 电影一般 前半部分节奏很怪 但是Jesse和Alex的演技真的太棒了, Selma气场很大 Michael本色出演,三星电影+一星给Jesse

25分钟前
  • starry
  • 推荐

故事和剧本非常技术流,美国最大的高速电子电缆公司百通全程参与拍摄,担当技术顾问。

27分钟前
  • 圣迭戈-北岛
  • 推荐

有人愿意拍一部失败的计划的记录 也挺神奇了

31分钟前
  • 村里种树
  • 还行

【C+】比较不错的一点是明明是虚构剧本,楞让人感觉是真实案例改编——但这句话只适用于前2/3,后面过于的戏剧化还是飞了。风格比较逗趣不闷,但故事略弱,商业较量和小人物悲歌都有但都一般。卷西和E大的表演是亮点。

33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哈哈哈哈哈David vs Goliath!完成度很高,张弛有度,叙事流畅,抖机灵的笑点也点得恰到好处。卷毛和四个各有各值得夸的地方。卷毛尤其,偏执狂展现得淋漓尽致。值得一看。

35分钟前
  • 逢澶Ty
  • 推荐

机械降神的这结局有点意思……突然从商业片变成了文艺片

38分钟前
  • CMGS
  • 推荐

来自加拿大,但是很美国;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部虚构的电影,而一本正经的事件进展甚至癌症梗就像是真实事件改编一样,实际是对观众混淆视听的测试,保持了观众对期待结尾处有反转的新鲜感(从堪萨斯到新泽西的直线电缆,你觉得呢??);影片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演员反而是安通的扮演者 Alexander Skarsgard,把一个有些书呆子气的谢顶怪人形象刻画淋漓尽致。另,新泽西的目的地是Mahwah,离着最近的放映本片地点是Township of Washington,我已经尽力去最近的影院了....#观影地点的古怪仪式感#

43分钟前
  • [Deleted]
  • 还行

演员比较出挑(除了萨尔玛海耶克),架构经典剧情平法。有意思的是,许多电影都不再拍成功和逆袭,而多了许多关注失败的题材,譬如美国动物和这部。

45分钟前
  • Dear deer
  • 还行

卷西演的生意人和四哥演的技术宅搭配起来竟然意外地很不错。片子剧情流畅,加上不少笑点点缀,整体还是挺有趣的。

46分钟前
  • Rocrw
  • 推荐

海报告诉我们光纤再快有啥用,不开迅雷会员还是龟速。

47分钟前
  • 普通无产者一员
  • 推荐

为了在高频交易中领先16毫秒(蜂鸟扇动一次翅膀的时间)而不惜挖一条绝对笔直的光缆隧道,亦真亦假的故事背后是华尔街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绝对疯狂。卷毛又演了回自己,而且又是跟男演员更有化学反应哟~~~

5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Jesse真的太可爱了我好爱他!表面上讲野心勃勃的地下电缆项目,实际上说着新旧社会的猛烈冲突,一个带有着遗憾美好的故事。镜头和剧本都很美,超好,我词穷。杰西还是一如既往。确实只有真实而敏感的人才能演出真挚而脆弱的情感啊……

51分钟前
  • StarlightRiver
  • 力荐

这就叫产品几十个feature一个接一个出不如算法一年弄出一个突破……科技与金融的世界就是这么残酷,结尾已经非常手下留情了

52分钟前
  • 影子熊揉着眼睛
  • 推荐

这里有卷老师的真实肉体 这里有卷老师的真实幼齿照

53分钟前
  • koala676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