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女幽魂1960

HD

主演:乐蒂,赵雷,杨志卿,唐若青,郝履仁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国语年份:196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1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2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3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4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5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6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13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14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15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16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17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18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19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倩女幽魂1960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明末清初,山河离乱。落魄书生宁采臣(赵雷 饰)遍寻旅店不得,不顾他人劝阻落脚闹鬼的金华古寺。宁与古寺中的方外侠客燕赤霞(杨志卿 饰)相谈甚欢,后夜逢女鬼聂小倩(乐蒂 饰)。小倩以美色诱人,中计者无不被她的主人千年树精姥姥(唐若菁 饰)吸血而死。小倩本欲加害采臣,但为其忠厚耿直感动,不忍下手,两人渐生感情。姥姥得知此事,势要除此二人。不得已,宁采臣求助燕赤霞,一场人鬼大战就此展开……  本片获第十三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极地漫步上海王2008精疲力尽1960为奴隶的母亲“世界好礼奔赴向你”京东国际XTME新年音乐会风云Ⅱ爱情频率迷局1931良家妇女1985灵魂战车(原声版)绝世好宾粤语版大轮回1983奇异的恩典破碎之城绿箭侠 第三季二流太傅低下层风吹半夏血色侦程1983追爱芦苇地魂断钓鱼城消逝于黑暗中黄昏时分、牵着手眠狂四郎人肌蜘蛛罗宾汉1973青春夜佰味 第二季正义降临报告班长7:勇往直前末日重始零点零一公分的距离大坂直美加油啊,李先生我和我的兄弟们蓝色里斯本鬼语者 第四季我随身携带你早熟2014闪光少女2019芙蓉锦小谢尔顿 第七季打工不如打电话

 长篇影评

 1 ) 电影笔记 - 人鬼莫辩

Montage 金華古寺,陰森。入侵者:淫聲然後公子腳底死,書僮也是。影子描述。

打清兵的歷史。
房間滿是軍隊和難民。金華寺不能住,鬧鬼,書生不信。眾車伕都不去。有一車伕帶他去要錢不要命。破寺一間,孤獨一個。陰森破廟。壯士也借住此地,對鬼:「信之則有,不信則無」。認同壯士認同「邪不侵正」。壯士不太搭理。

壯士唱歌「看破紅塵、歸隱山中,想起舊情豪氣平,佐只見月掛松梢,氣朗天清勾惹起。物外之懷又添豪性,添豪性,持劍在手中。地動山搖,狐鬼皆驚」已經沒壯志驅胡虜以靖中原。壯士還是冷漠。壯士叫燕赤霞陝西。寧采臣,無意功名,不求聞達於諸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無奈家母年事已高,需人奉養,於心有愧。寧采臣有可能中興大業。燕赤霞歸隱山中,對飲。叫寧采臣早點安息。

有琴音吸引寧采臣。見一大後院有小倩彈琴,唱歌。斷線知道有人偷聽。形象溫文爾雅,不恐怖,姥姥與其他人打牌。四姥姥們以「鬼」來開玩笑。寧采臣興之所至,幫忙改詞。小倩覺得改得好。文藝青年。到畫畫,讚畫中有詩。小倩叫寧采臣請大筆一揮。有歌聲伴詞。姥姥突然出現:無恥之徒,登徒子滾出去。寧采臣打雷回去。小倩追來,睡不著望見諒。小倩說姥姥壞話不問青紅皂白。寧:半夜男女共處一室會被人議論。小倩哭啦,並求他繼續題詩。反駁寧采臣。繼續有歌伴題詩。小倩挑逗。小倩突然玩火,又脫衣,極挑逗。

寧采臣堅決在床上拒絕,都是知書達理,人言可畏。把燕赤霞吵醒,不好看。只是怕人說怕人知道。小倩哭帶畫而走。

寧采臣早上到城裡去收租。收租順利。遇喪隊大型的。小倩日光帶畫出走,有恐怖音效伴隨。寧采臣跟蹤,跟掉了到文翰閣。見到他題詩的畫。這畫已經十幾年。畫畫人已經死了。可憐的故事:十幾年前,上任的縣官路過這裡,女兒死,上任後也死了。畫畫像無主孤魂。

寧采臣現在有所懷疑。
另一租客笑說:見女鬼都「那我寧願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讀書應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揚名聲顯父母,也要有嬌妻。寧采臣無言以對。赤: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小倩又哭,受害者的角色。又到寧采臣屋子。被姥姥責備和打。小倩:想離開這裡,就算做牛做馬都情願。但不能做違背良心。寧采臣認為會小倩跟他走會陷我於不義,而且是她家的事,無能為力。小倩送金子給寧(女子帶金子不方便)(題詩),也不收。小倩認為他是忠義之士。像不停的試探。

有人遇害,燕赤霞點評:「十載寒窗,付諸流水」。

白天寧采臣再去後院發現是破爛,又有恐怖音樂。發現小倩的墓。燕赤霞:心地光明,坐得正,立得正,邪不敢侵正。

小倩又來求救,坦白承認自己是鬼,沒有害先生之意「陽間有可憎之人,陰間也有可親之鬼」是來救寧采臣。寧采臣認為人鬼有別,認為鬼會害人,又有什麼災難。姥姥在三更會害寧采臣,害所有住這裡的人。燕是個劍客不敢惹。美色黃金都誘不了寧采臣。引誘只不過是更易下手。認為他是正人君子,不忍見先生橫死老妖之手。小倩客死此地,被老妖威脅,誘人害命讓她吸血,認為是寡廉鮮恥,自己不想做的。小倩孤魂弱女,勢不能敵。(對付清兵?)小倩想寧采臣救,否則永莛超生。白揚樹下,葬身之地,屍骨回故鄉。回家論述。

跟燕赤霞同屋看看書。燕赤霞:忠厚真誠會有神明保佑。對他留下有所遲疑,叮囑不可動東西。

影子的鬼,極醜的鬼,開門被劍所傷。燕:「佛家說世間有人鬼神。人善死後升天,謂之神。人惡死後仕地,謂之鬼。可是往往人之可憎有甚於鬼者。我道中人本不想理塵間事。如今老妖跟我將勢不兩立。」作惡多端,理應除之。把小倩出了一口氣。又有詩聲出,成畫外音。

寧采臣起墳送去故里,與小倩在車中唸詩。馬吃驚不肯走,要借宿一宵。假的屋子,有貓頭鷹。迷走陰森叢林。姥姥可以幻化那麼多的人物。要收拾寧,小倩想姥姥饒了他,寧疾走。姥姥:傷我金身,拐我家奴。燕赤霞決戰姥姥,武打場面。白天出來,會變臉。姥姥疾走,燕飛劍殺姥姥,成一白骷髏。白天到,蠟燭,兩人牽手疊影。

 2 ) 世事不可为,且向山林觅

摄影、灯光、美工如同工笔画,一丝不苟。角色的妆容和服装古色古香,看见这样“正经”的小倩解衣色诱宁采臣,居然觉得有点不习惯。布景很是简陋,为了不穿帮,金华古寺的山门缩在墙根角,很不大气。

老妖出现时的魔幻打光,估计那时比较少见,小倩在宁房里,背后的窗户纸破得如同骷髅。虽然是因陋就简,胜在心思到位。助导胡金铨大概没想到二十多年后自己的飘逸空灵会被徐程二人拿来彻底翻新这部名作吧?

听到惨叫,燕赤霞先来看宁采臣,亲疏立分。貌似狷介之士,内心其实还是很热血的。古庙中的人妖之战呼应着世间的正邪交锋,明清交际的乱象,华夷之辨混淆,燕赤霞问:“依宁公子的看法,中兴大业尚有可为吗?”宁答:“本朝的疆土还有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云贵,正规军就有几百万,再加上各地绿林豪杰所领导的义师,不下几千万,怎么说事不可为了呢?而且台湾的郑成功隔海而治,有险可守,是我们中兴最大的希望!”慷慨正气,这些话放在当年的海外,估计能引起不少共鸣。李版燕赤霞救宁采臣,是为大义折服,程版则是为其痴情所动,呼应不同时代的诉求。就是这一点正气,挽救了李翰祥的猥琐,成就了全片的典雅古风!那时候。没想过,二十年后回大陆来拍清宫戏吧?

奇怪的是,兵荒马乱的世道,还有人去赶考,中原不是已经沦陷了么?

最后两人携手淡入古案的画面,小倩偏巧被搁在书面上,李的内心深处,其实还是赞同那位书生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他后期片子里的男主角,一个也逃不过姥姥的毒吻。

李版有明确时代,无明确地点,程版时代地点都不明,但那种笑看人间、扶正驱邪的气脉是贯通的。我很好奇,新版能拍成啥样?审计员和富二代的爱情故事?什么时代出什么片,值此时世,我且拭目以待。

 3 ) 玉簪、為誰輕墜?


白蓮花就是小倩,小倩就是白蓮花。形影相憐。但為什麼是白蓮花?白蓮花能使人聯想起什麼?

我想起了南宋遺民的詠物詞,《水龍吟.白蓮》。

南宋滅亡了。帝后陵寢被西僧楊璉真伽發掘。陪葬珍寶劫掠一空,尸骨不全,慘不忍述。幸有紹興人唐珏不畏強禦,召集同志收拾遺骸秘密遷葬,並種冬靑樹作標記。

唐珏也是一位詞人,曾和周密、王沂孫、張炎等名家結社聯吟,以龍涎香、白蓮、蓴、蟬、蟹等微物為題,各作詠物慢詞,寄託遺民之痛,並誌宋陵被盜之哀。詞學名家夏承燾綜考前說,推測龍涎香託喻宋帝,白蓮則是后妃。

唐珏等人,都是宋遺民。燕赤霞和寧采臣呢?雖然還沒受清人統治,但轉眼之間他們也將是遺民了。明遺民。燕赤霞說:「招魂而湘江有淚,從軍而蜀國無絃」,分明是引用抗清少年夏完淳《大哀賦》的句子。原文還有前兩句燕赤霞沒道出:「國亡家破,兵敗身全」。非常可能燕赤霞參加過抗清戰爭,而深知大局之不可為。入清之後,他應該會繼續修真入道,遁世終老。寧采臣呢?他也做好了遺民的生活準備,已經棄儒從商,苟全性命不求聞達,入清之後將再沒有出仕與否的煩惱。這兩人甚至明朝還沒亡透就過起遺民生活來啦,非常有趣(或許這正是當年香港的南來人士他們的心境寫照)。

如果寧采臣、燕赤霞是遺民,那麼聶小倩便是遺鬼。她死的時候似乎還是崇禎初葉。早逝,讓她不會受到新朝代、新文化的摧殘或污染。她原本應該屬於遺民的前朝記憶中那最美麗永恆的一章。

但是小倩的芳魂卻被姥姥擄掠了。姥姥是什麼?它是一種身份不明的外來邪惡力量,控制小倩的靈魂,玷污她的貞節,利用她殘害遺民的志氣和生命。原本只該存在於遺民追憶中的美麗遐思,一朝重現形體,竟是如此不堪。永恆的傳說變成了人間的噩夢。唯有搬移她的骨骸離開姥姥的勢力範圍,才能讓小倩重獲平安。

回頭一看,遺民唐珏從番僧手中搶救出南宋后妃的骸骨秘密遷葬–––原來唐珏就是三百六十多年前的寧采臣和燕赤霞。

唐珏的《白蓮》詞也很有意思:

「淡妝人更嬋娟,晚奩淨洗鉛華膩。泠泠月色,蕭蕭風度,嬌紅斂避。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記。歎冰魂猶在,翠輿難駐,玉簪為誰輕墜。○ 別有淩空一葉。泛清寒、素波千里。珠房淚溼,明璫恨遠,舊遊夢裏。羽扇生秋,瓊樓不夜,尚遺仙意。奈香雲易散,綃衣半脫,露涼如水。」

「玉簪」,又出現了。不是玉簪花也不是髮簪。《倩女幽魂》詩中「玉簪」的真正出處,就在這裏。

唐珏的筆法,寫到中間換過。前半片,是明寫美人暗喻白蓮,後半相反。這種寫法讓人覺得后妃的芳魂,原來是依附到了「別有凌空一葉」的白蓮花上。

這並不奇怪。詠物詞寫到最後總是招魂。不是還魂,是招魂。一切美麗的往事,已不可能再恢復形體了。但我們善於追憶之人卻可招來它們的魂魄(也就是我們自己的情意),將之寄託到別的事物上,融合為一。哪些事物?自然界的草木蟲魚最好,因為他們隨處可見,而且生生不息,可以永遠提醒著我們:別忘記過去,別忘記當時的自己。


--------------------------------------------------------------------------------------------

2011年10月7日補記:

剛才看到網友 等待戈多 的留言(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508020/),突然想起一件有趣的事。

要考證電影故事設定的年歲跟地點不容易(可能是永曆年間、嶺南)。但故事發生在南京政權覆亡之後的一個中元節,倒是肯定的。

這讓人想起了什麼?

孔東塘的《桃花扇》傳奇,就是結束在中元節(乙酉中元,1645年)。遺民們追悼故國,祭奠先帝,人間做完了超薦安魂的法事,死節群臣也就遙升仙界。彷彿自此天下太平,大家可以回家安心過活。

但是遺民們顯然遺漏了什麼。---- 遺露了那些沒沒無聞但同樣在改朝換代中受盡苦難而死去的男男女女。那些人民,孤魂野鬼。

在又一個中元節現身的小倩,她是什麼呢?放在桃花扇的脈絡底下,她成了一個最好的提醒,甚至控訴:你們的追憶以偏概全,你們的超渡掛一漏萬。你們只懂得追悼王侯將相,你們忘了人民。你們忘了我們。我們,和你們這些遺民實無二致的我們。


 4 ) 寓意:草民反杀黑恶势力头子

看了影评才懂:

原来是写清朝、民国时期的民不聊生,恶势力权势滔天,各种不法倾轧行为层出不穷,天下苦秦久矣。底层民众,生活的压抑而没有希望,动荡而不安。

这背景下,发生了反噬事件:宁采臣联合燕赤霞反杀恶势力BOSS,顺带解救被绑架平民——聂小倩的故事。这里宁采臣和燕赤霞既是象征所有普通民众,也就是普通民众自己。聂小倩既是恶势力敛聚来的民脂民膏,也是不正当强占来为奴为妾的民众等。

总的来说故事耦合和农民起义推翻暴政的概念。又有艳鬼——聂小倩的加入,所以故事容易传播。聂小倩像是精神鸦片,以弱女子形象,唤起了普遍的恻隐之心。

 5 ) 何時的倩女,何地的幽魂 ——《倩女幽魂》的两个版本

何時的倩女,何地的幽魂(一)
偶然間看了1960年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驚為天人.那種中國傳統的審美,古典文人式的素雅情懷,穩健開闔的敘事方式,都是今天的人們無法重拾的.這部充滿古典文人氣質的電影,實在令人著迷.
重又找來1987年程小東的版本看.這一版承載了我們這代很多人的記憶,所以也是被奉為經典.
比較了二片.心里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時代真是變了.二十七年,時光荏苒,歲月變遷,高丘化作池水,樓台變成瓦礪,更有多少英豪化作一抔焦土.寫完這句時代的悼詞,下面試比較二版本的不同.

1.時間.
李翰祥版里時間很明確,明清交替之際.所謂國家之亂,必有妖魅.山河破碎社會動亂的時代背景造成了世道險惡人心惶惶的氣氛,為這個鬼怪故事做了很好的氛圍舖墊.兩個主要角色寧采臣和燕赤霞,也是因為同懷著報國無門的憤懣才成為莫逆之交.家國之恨,正是傳統文人始終耿耿於懷的,故事中寄託著李翰祥也是蒲松齡的家國情懷.時代背景在全片中起著推動故事發展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而27年以後,人們已經更多地把電影作為一種娛樂,而不願多提對於國家,民族,責任等等宏大的話題.程小東版完全模糊了時代背景,不再有國破家亡的沉重抑鬱,代之以極具港片特色的輕鬆的氣氛.時代背景仍是亂世.整個縣內秩序混亂.盜賊橫行.官差則為了賞金到處亂抓人.但無論是糊塗的縣老爺,蠻橫的衙役,還是在暴雨中艱難行路的寧采臣,都帶著一些喜劇色彩.時代背景在這個版本里已經無關宏旨了.20世紀末的人們對宏大的時代話題沒有了多少興趣,而把關注點轉向了人.

2.地點.
李翰祥在第一個場景里就交代了故事的主要發生地:金華古寺.那個城的名字沒有交代,但可以肯定是南明統治下的南方某地.在程小東版里,古寺的名字變成了蘭若寺,而縣城也有了名字郭北縣.郭北縣這個名字顯然是從原作"古寺在城北"而來的.至於蘭若寺這個名字,顯然比金華古寺更動聽,更能讓人浮想連篇,更有型,更酷.
我們先來看看那座城,在兩個版本里,同樣都帶有蕭條的意思.但程版把城里的混亂無秩序氛圍渲染得更加濃重,加上先進技術的支持,使這座城看起來具有很重的荒謬色彩.李版用的基本是寫實的手法,其城市的內涵並不深.而程版在表現城市和城市人上入木三分.郭北縣那一大群喜歡插科打諢的看客一定令人印象深刻.我想只有80年代以後的香港影人才能拍出這樣的涵義.這種內容已經是香港電影的一個重要特征.
再一起去到那座古寺.李翰祥那座古寺是全片中最驚艷的,既有斷井頹垣,荒煙漫草,險惡林莽,也有荷塘睡蓮,戲水鴛鴦,雕樓畫欄.美不勝收.怪不得戞納會給他技術大獎.順便說一句,這是華語片第一次在戞納得獎.邵氏首次進軍國際,把此片拿出來參賽,確實是對李翰祥在此片中取得的藝術成就深表讚賞.李翰祥版里的古寺細節則很豐富,寧采臣住的屋子內景,燕赤霞住的屋子內景,他們住的院子,二人喝酒的高台,繁華時的後院全景,頹敗時的後院全景,小倩彈琴作畫的屋子,姥姥打麻將的屋子.每一個場景都獨具特色.例如,寧采臣住的屋子牆上有個類似心形的殘破,枝葉掩映其間,很有詩情畫意.燕赤霞住的屋子則看起來像獵人房間,表現燕赤霞的豪俠氣.
再來看程版的蘭若寺.首先,蘭若寺在故事中的地位比金華古寺要低,出現的時間相對較少.細究起來,蘭若寺到底是甚麼樣子的,我們沒有看到.程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蘭若寺的一些片段.比如,上寫"蘭若寺"三個大字的石碑,寧采臣借住的屋子內部,小倩彈琴的湖上亭子,小倩住的樓外部一角及內部.蘭若寺不過就是一些不完整的片段.一般來說,不給個全景的話,觀眾總會感覺不完整,對一個地方不夠了解.但可喜的是,蘭若寺並沒有給人這種感覺.究其原因,我們發現蘭若寺跟金華古寺是非常不同的.如果說金華古寺是個現實存在物,那麼蘭若寺是完全架空的.蘭若寺的世界,是一個魔幻的世界.因而不必用一般俗世的眼光來看.所以,我們絕大部分時間看到的蘭若寺外景都是:漫天藍色煙霧,後面的建築物模糊不清,說實在的有沒有建築物都不知道.但這都不重要,只要把它歸為魔幻世界,觀眾就是能接受的.
比較了兩座古寺,我們可以的出結論,1987年程版的古寺離我們遠了.而下文我們要討論的是,程版的人物離我們近了.

  

何時的倩女,何地的幽魂(二)
上篇文章是用臺灣的輸入法打的,著實把貧道累得不輕.習慣了漢語拼音的bpmfdtnl,再來用著趙元任的ㄅㄆㄇㄈㄉㄊㄋㄌ,心裡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如果立足於大陸本位,一定會覺得趙元任這套字母多麼的繁瑣,有現成的英文字母可以用,為甚麼非要再造出些奇形怪狀的字母來.尤其這些字母跟日文頗有些相像,又令今日的那些民族主義國家主義份子們很是不滿.但我認為,那些使用ㄅㄆㄇㄈㄉㄊㄋㄌ輸入的人起碼對於漢語的元音輔音順序更了解.把ㄅㄆㄇㄈㄉㄊㄋㄌ跟英文的bpmfdtnl區分開也有個好處,即讓人知道中文的這些發音是不能等同於英文音標里那些發音的.比如,中文的t跟英文的t發音是不同的,不能夠對等起來.用中文的發音方式來讀英文,聽起來就不倫不類.
這是閑話,不題.上篇文章已經討論過李翰祥版與程小東版《倩女幽魂》在時間、地點上的不同.按三元素的順序,下文將要討論的是人物.


3.人物

a.寧采臣
對於現在大多數人來說,張國榮版的寧采臣形象可謂深入人心.這是個文弱但癡情的書生.用燕赤霞的話評價他就是"亭亭玉立、两袖清風、花拳綉腿、学非所用、一事無成".寧采臣還悄悄對燕赤霞說:"我沒你說的這麼好."這是港片特有的詼諧.其實寧采臣從一出場就已經是極度窘困,但是即使風雨大得走不動路,饅頭硬得能敲碎石頭,要帳的帳本被雨水澆沒了字,殺戮近在眼前,他也沒有灰心喪氣,用小人物的阿Q哲學樂觀地面對著一切.寧采臣身上有著很多香港人的影子,永不灰心,用市井式的詼諧來消解沉重的苦難."要知道宇宙是无限的,真爱才是永恒.要相亲相爱,千万不要互相残杀!因为爱才是有力的武器."說出這種話的寧采臣不再是個古代的書生,而更帶有一代香港人的精神特質.
再來看1960年趙雷飾演的寧采臣.這個同樣英俊的書生沒有香港式的幽默詼諧,身上更多的是文人的倜儻氣質.雖然貧窮但是堂堂正正.會陶醉於庭院荷塘,古琴字畫.也會激憤於國家危亡,江山破碎.這是個典型的傳統文人形象.這種不同決定了,趙雷版的寧采臣不會像張國榮版那樣油嘴滑舌,詼諧市儈.趙雷版寧采臣是精神上的貴族.這種人在現代社會基本上已經消失殆盡了.陳凱歌的電影裡多有精神貴族的氣息,但是時代和文化的斷裂使這種精神貴族咄咄逼人,已經失去了傳統的儒雅的美.這種美在華語片裡並不多見.能擔得起這種傳統的茲後恐怕只有李安的《臥虎藏龍》.所以在這一點上這版的《倩女幽魂》尤為難得.

b.聶小倩
看六七十年代的邵氏電影大多還是看男人戲.看到那個時代的女星,我經常會感慨人們幾十年來審美眼光變了好多.用今天眼光看,那年代相貌演技俱佳的女星實在很少,比現在還少的樣子.好在,樂蒂的演出是令人滿意的.我松了口氣.幸虧李翰祥沒有用當時頗流行的圓臉女星.不然一定遭遇《茶花女》首演的命運.當時確實不著調,找了個大胖子演身患肺病的瑪格麗特.結果票房慘拜.我們的小仲馬差點沒被這胖妞氣死.選角是重要.樂蒂飾演的小倩比不上王祖賢版的凄惻迷離.但其繾綣情意也很有可看之處.與寧采臣相識時情意綿綿,別後又深夜來訪的戲都很有趣.李翰祥在來來回回之間不瘟不火地講述著這個纏綿的愛情故事.這些愛情戲的吸引力確實證明了愛情是超越時代的.無論她是裙裾飄飄白衣勝雪的現代版幻境美女王祖賢,還是庭院深深才色俱佳的古典美人樂蒂,都令人牽腸掛肚.
評論者多認為李翰祥把小倩拍得過於寫實,缺少了作為鬼魅的神秘感,這是此片的美中不足之處.程小東版鑑於此,把新版的小倩表現得媚惑迷人,更動用了新式技術,讓小倩飄飄而來飄飄而去,平添了神秘.儘管如此,小倩的琴棋書畫才藝,這些古典的內涵,都是高科技表現不出來的.1960年版小倩彈的古琴發出來的是古雅清麗的古琴聲.而1987年版發出了奇奇怪怪的電子樂聲,全片也沒有用一次真正的古琴.不禁讓人感慨,會彈古琴的人真是越來越少了.用今天的耳朵來廳,古琴確實清奇得有些孤傲,不如電子樂器的靡靡之音來得纏綿.所以說,1987年版又向大眾化邁了一步.另外,1960版出現了多次的傳統調子唱"十里平湖綠满天,玉簪暗暗惜華年。若得雨盖能相护,只羡鴛鴦不羡仙。"在1987版裡不見了.傳統歌調不太符合今人欣賞習慣吧.
上述詩作為二人的定情詩,在1960版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們正是因為畫和詩而定下了情意.李翰祥用了很多篇幅描繪這畫與詩.在筆墨畫卷之間充滿了東方意韻.詩畫的反複出現對愛情主題一次次強化.也能讓人發懷古之幽思.新版裡捨棄了詩畫這條線索,詩只出現了一次,而且變成了:"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更加淺顯易懂.
李翰祥的故事起承轉合有板有眼,而1987版就不管這一套了,加入了現代特色,感情表達相對直白.港片的一個特色就是,只要有型,某種程度上不必太多考慮合理性的問題.實際上1987版是穿著古代衣服的現代人的故事.到這個時候,香港已經把這個故事徹底消化了.這已經是個香港的故事了,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可能講出這樣的故事.

c.燕赤霞
兩個版本的燕赤霞外形塑造都很成功.1960版燕是獵戶打扮,身披獸皮,手拿獵叉.而1987版就是個普通俠客打扮,後來在縣衙那場裡知道他以前是個捕頭,這是對燕身分的合理想像.其實1960版燕赤霞是比較神秘的.不知從何而來,往何處去.這保留著筆記小說裡的敘事方式.即從一個書生的視角講述一段奇聞異事.新版把他的神秘剝除了,使他變得和藹可親起來,像是個住在隔壁的老哥們.
燕赤霞是佛是道,這是貧道比較關心的問題.1960版沒有交代,非佛非道,是個方外高手.1987版讓他帶上了大耳環,卻稱他為道士.而且他唸的是"般若波羅密",交給寧采臣的是《金剛經》,這都是佛家的特徵.至於寶劍,符咒,又是道家的法器.看來是個佛道合一的方外人士.肯定是個沒有受過戒的,沒有度牒的假道士.亂世裡疏於管理,讓一些沒有度牒的假出家人到處遊蕩,違法化緣,甚至招搖撞騙.對於社會治安也是很不利的.(哈哈.)
1960版結尾燕赤霞與姥姥的打鬪被人詬病,因為這場戲是短兵相接,而且雙方看起來手腳不太靈活,這成為全片的一個敗筆.1987年版自然不會有這個問題,編導都是動作片的行家裡手,把動作場面拍得天花亂墜.兩片這種不同自然有技術上的原因.但是從根本上說還是因為兩片的類型是不同的.1987版融合了鬼怪愛情奇幻等因素,但歸根結底是武俠片.而1960版是誌怪/愛情片,對動作戲並不重視.

d.以姥姥為代表的妖怪集團
1960版裡除了小倩以外的妖怪,有名有姓的就是姥姥.另外還有三個,就是陪姥姥打麻將的那三個老太太,其中一人被小倩稱為四姨,另外的應該就是二姨三姨了,因為看起來姥姥是其中法力最強的.姥姥的恐怖更多是由演員來表現的,本來這張臉就很有恐怖潛力,演員更是把這老妖怪的眼神表情表現得如木三分,讓人不寒而慄.後半段在姥姥臉上做了一次恐怖的化妝,這張驀然轉過來的臉也達到了很好的驚悚效果.
1987版的妖怪內容就豐富得多了.不僅有陰陽怪氣的姥姥,還加入了小倩的妹妹.這個角色雖然不出彩,卻對敘事的趣味和連貫有用處.小倩住的地方也有了跑龍套的侍女丫環.寧采臣住的屋子裡還有幾個倒霉的僵屍.這幾個僵屍完全是西方僵屍片裡的那種,不過在這裡明顯模型用得不夠純熟,採用定格的拍攝手法的這些鏡頭看起來跟整部影片不太搭調.
作為老樹成精的姥姥,在新版裡也是變化多端.那個繞著屋子轉的大舌頭真是又惡心又刺激.這些都是從西方借鑑來的.可見當時的香港影人的衝勁.
打一個姥姥還不過癮,還要讓燕赤霞寧采臣闖入另一個世界去大戰黑山老妖.這黑山老妖更是有型,黑盔黑甲,黑色斗篷,黑色帳幕,黑色軍團,有點美式漫畫的意思,更是香港漫畫裡常描繪的,怎一個酷字了得!

e.苦主冤大頭
既然是鬼怪故事,肯定會有無辜受害的冤大頭.這種角色本不值得專門來寫,但是片中這個人物恰恰很能說明編導的意圖.這個人物就是在寧采臣住在古寺期間遇害的倒霉蛋.
1960版裡這人物是個書生,帶著一個僕人.客店滿員,只好到古寺借宿.一來就同燕寧二人飲酒聊天.一聊就發現,這個書生一心為名利,心術不正,沒有點氣節.話不投機,燕寧二人都很不待見他.晚上回去就給鬼害了,腳心被戳了個洞,精氣吸了去了.
而1987版人物不是書生了,變成了江湖俠客,來到古寺只為找燕赤霞比武,以取得天下第一的稱號.結果比武沒贏,晚上又讓女鬼害了,比原來那個書生還慘,被吸幹氣血變成了一具乾屍.雖然冒出這麼一個人多少有點無釐頭,但明顯是武俠片的路數.
從這裡看二片的主旨就比較明顯了.從書生到俠客,恰恰體現出從文人審美到武俠片審美的變化.


http://mafu1881.spaces.live.com/blog/cns!EB7375E4CCF6DEE!641.entry

 6 ) 倩女幽魂

1.赵雷演了一辈子皇帝,后来有人问他,最喜欢哪个角色,赵雷答宁采臣。 2.60版的宁采臣,有一种悲天悯人胸怀天下的士子情怀,这正是现代社会所欠缺的。 3.片中古琴声略为轻盈,也符合小倩的身份,看手型乐蒂还是学过古琴的 4.以琴入景,以景入诗,以诗入画,这般文雅风情 5.这个版本和原著也差了不少,原版的剑客相当超然,手都没动一下老妖就死翘翘了,这版的燕赤霞和老妖动手还摔倒在地,真是狼狈。李翰祥你动作片搞不来就不要搞,按着原著拍不挺好吗

 短评

胡金铨是明式家具,宋单色釉,删繁就简,古意盎然。李翰祥是元青花罐,清硬五彩,宫闱市井,以俗为雅

4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7/10。李翰祥这版坐实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南明政权抵抗清军侵略的战乱时期,剑客代表对时局迷茫的隐居者,一段呤诗舞剑的表演将深厚的家国情怀展露无遗,书生因心系国家大事夜难眠,带有强烈的文人风骨不为小倩的美色和财宝所诱惑,姥姥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书生在剑客的帮助下战胜老妖、和小倩结为夫妻,暗示对中原人击败敌寇的期待。可以看出徐克的翻拍充满了敬意,连宁采臣和小倩定情信物的鸳鸯戏荷画及画中提到的诗,都是相同的。李翰祥十分注重东方美学的含蓄庄重,台词文白夹杂、文雅工整,用音乐音效传达古寺的阴风阵阵,小倩对宁采臣的吸引在于大家闺秀的风范,棋琴书画样样精通,人鬼相遇的情感发展欲拒还迎,削弱了之后各改编版中刻骨铭心的绝恋成分,同时剑客战胜老妖的动作戏被有意简化了,没有构建出更丰富的人物和曲折的情节,有些沉闷。

7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好喜欢这个版本!小倩端庄、淑女又对爱坦荡,念完诗直接一把抱住宁采臣给我笑死,然而更搞笑的是小倩半夜来找他:老实跟你讲,我是鬼ˊ_>ˋ。还有后面宁采臣去燕赤霞房间躲姥姥,大半夜找别人聊天,燕赤霞跟他说我不聊我困了,他说那您请睡,燕说我打呼声音太大你住在这不方便吧(鄙夷)宁采臣说我不睡我就坐在你这待着,死黏ing!那种尴尬的场面真的笑到我打滚.....宁采臣总是一副要被非礼的表情太传神了!噢对,我发现66版画皮女鬼的配音跟小倩一样耶,这个顿顿的声音真的好有辨识度,一听就感觉对方是个好人(

11分钟前
  • 迷蟲朋克
  • 力荐

宛如读罢笔记小说之绝妙好文,纵是人物粗线条刻画,结尾突兀,亦天然一段婉转风流古意盎然。杨志卿有侠气,赵雷有书卷气,乐蒂有鬼气,唐若菁有戾气,皆恰到好处。小倩月夜急速独行小镇,表现鬼气绝佳手段,比吊威亚不知高明多少

15分钟前
  • 痴人十二少
  • 力荐

竟然用到了表现主义手法,李翰祥你真的太强了。从《梁山伯与祝英台》到《倩女幽魂》,看过李翰祥原版后才知道翻拍不值一提...

18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十里平湖绿满天,玉簪暗暗惜华年。 若得雨盖能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22分钟前
  • 无心
  • 推荐

邵氏早期的logo: http://images.blogcn.com/2006/4/11/11/connie_326,20060411205049.jpg

25分钟前
  • Connie
  • 力荐

这个版本又古朴又精致啊!音乐很棒,用了很多theremin吧... 道具,灯光和布景非常细腻,很有舞台剧的感觉啊。

29分钟前
  • 七 仔
  • 力荐

f083ed2c 赵雷真俊美。初觉得虽无程小东的传奇色彩,却更具聊斋其味。但委实不成节奏,赘余也多。乐蒂本是美人,虽扮鬼也不用把嘴画那么大吧,王祖贤比她更对得起“月夜不寐,愿修燕好”。

34分钟前
  • bloom
  • 还行

三星半,幽暗华丽,古色古香,布景真的是李翰祥特色,比起徐克那版的旖旎缠绵,这一版本更多是抒发文人情怀,正如燕赤霞的剑舞与宁采臣的对话,无处不是那种怀才不遇时乖命蹇的气氛。再次表白乐蒂!!!!乐蒂演古装,真的是无处不美,无处不古典!演美色惑人的女鬼也还是端庄中带点儿微嗔。

37分钟前
  • 易思棠
  • 还行

3.5;修复版的色彩太美了,古典味台词蕴藉婉约,亭台错落,花草疏落,布景相当精致,颇有戏曲舞台风味;人物皆一派端庄;搭配以西式惊悚(窗上的移动影子、窗格的破烂、夜幕蓝色烟霭的氛围营造),在小体量的空间内腾挪移转,叙事效率高,几无废言。以明清易鼎之际为虚焦背景,言之以“国亡则必有妖孽”,可谓对现实的虚妄指涉——人间的正气流失,倒映至幽冥彼岸亦妖气蒸腾,终须一柄利剑刺破虚假肉身。

3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赵雷像纪委书记,是现实读书生的写照,有报效之心,有贪图闪念,心眼多,话藏半句。张国荣版则更多是赤子的善与真,与小倩兼有友情。小倩不及她自己的苏三风流婉转。整体风格简直像从童年的小人书(有一本改自《聊斋》的《鸦头》)上走下来的

42分钟前
  • 山下猫
  • 还行

李翰祥懂得收,徐克能放不能收,诗不如旧,电影也一样。

47分钟前
  • 大灰狼
  • 推荐

為聊齋的《聶小倩》添上「南明」背景,又刪去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末段,耐人尋味。趙雷書生扮相不錯,「明知廟有鬼,偏向鬼廟住」的大膽王設定卻有些讓人失笑;樂蒂頗具古典氣息,但不適合紅脣濃妝,以致於看起來比三年後梁祝裡還老。以鬼片說來,六〇年代李翰祥的中規中矩的棚內景,與仿效自好萊塢的西式配樂、嗚嗚音效自是過時,自原作延伸出的書畫情緣為鬼怪作品增添不少東方雅韻,卻不啻為啟發《山中傳奇》、《倩女幽魂》之作。

50分钟前
  • 侯二六
  • 还行

还真是没有一句废话的佳片。

52分钟前
  • 花二刀
  • 力荐

古色古香,充满古典韵味,相比于87新版,这部老版更让人喜欢。李翰祥和蒲松龄一样,在聊斋故事中还有一些别的表达,“国之将亡必出妖孽”、“往往人之可憎有甚于鬼者”。老妪骷髅猛回头,和希区柯克《惊魂记》如出一辙,巧合的是两部作品都诞生在1960年,中西大师的一次暗合,别样两生花。

53分钟前
  • 津五渡
  • 力荐

我OUT了,现在才知道倩女幽魂改编自蒲松龄的书;乐蒂的古装扮相可真没书上她的时装照片来的漂亮,脸型和嘴巴都显得偏大,不过李翰祥的服装造型依旧是赏心悦目,里面乐蒂大概有四套衣服造型,搭配的都是古色古香,现在几乎销声匿迹的“步摇钗”,所以即使我对传说中的“古典美人”乐蒂的姿彩有所失望,却也沉浸在那精致的发钗中;杨志卿的燕赤霞很有爱,赵雷的宁采臣怎么也比他的正德皇帝要好得多,虽然演技上没多大成色,但也可算得上是俊朗,再加上角色本身还是很让人认可的;查了一下原来江山美人也是李翰祥导的,不过倩女幽魂还是比前作要好,戏里的乐蒂还是比那戏里林黛要好些,赵雷的角色也是好些,这样写下去我才发现,两部戏里的主要角色除了女主,基本就没差

58分钟前
  • 玫瑰水母
  • 还行

摄影、灯光、美工如同工笔画,一丝不苟,布景简陋。助导胡金铨大概没想到二十多年后自己的飘逸空灵会被徐程二人拿来彻底翻新这部名作吧?那种魔幻的打光估计那时比较少见,小倩在宁房里,背后的窗户纸破得如同骷髅。听到惨叫,燕赤霞先来看宁采臣,亲疏立分。人妖之战呼应着人间的正邪。

1小时前
  • 风间隼
  • 推荐

乐蒂的长相约束了一代代的女鬼啊(笑)这才真的才子是才子,佳人是佳人,剑客是剑客,各自都是有规矩的。半段爱情故事,半段隐侠传说。时代背景宏大但虚写,发案(?)地点精确且细置,一个鬼故事的“现实感”就产生了。宁采臣带着小倩骨灰赶路-->遭遇姥姥那一段好看死了。

1小时前
  • 小斑
  • 力荐

以其时来看,剧本、灯光、特效、音效、表演,舞台置景,还有这种古典文学意境,本片可谓相当新颖。当彩色电影成为主流之后,彼时的邵氏鬼片使用了往后华语鬼片广泛使用的这种大冷色调美术风格,异常鬼魅阴森。李翰祥的国学修养可见一斑。7.8

1小时前
  • 巴喆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