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风云1954

HD

主演:马龙·白兰度,卡尔·莫尔登,李·科布,罗德·斯泰格尔,Pat Henning,爱娃·玛丽·森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5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码头风云1954 剧照 NO.1码头风云1954 剧照 NO.2码头风云1954 剧照 NO.3码头风云1954 剧照 NO.4码头风云1954 剧照 NO.5码头风云1954 剧照 NO.6码头风云1954 剧照 NO.13码头风云1954 剧照 NO.14码头风云1954 剧照 NO.15码头风云1954 剧照 NO.16码头风云1954 剧照 NO.17码头风云1954 剧照 NO.18码头风云1954 剧照 NO.19码头风云1954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码头风云1954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纽约港的码头上,以约翰尼为首的黑社会势力无情地压迫着码头工人们。曾经是拳击手的特里(马龙·白兰度 Marlon Brando 饰)来到码头为约翰尼工作。他的朋友乔伊因为向犯罪委员会揭发约翰尼等人的罪行,被其手下,也是特里的哥哥查理从楼顶上推下摔死。乔伊的妹妹伊迪(爱娃·玛丽·森特 Eva Marie Saint 饰)发誓要为哥哥复仇,与教区牧师巴里神父一起展开调查。知情人都不敢出面告发。特里也目睹了乔伊被害的经过,虽然同情伊迪的遭遇,想要帮她逃离黑社会的迫害,但他没有告发哥哥的罪行。在与伊迪的接触中,两人渐渐产生感情。当伊迪得知他是杀害哥哥的帮凶,她拒绝了他。之后哥哥也为了救特里而被约翰尼杀害。无数罪恶的事件让特里决心去揭发约翰尼的罪行。在码头上他被约翰尼的手下打成重伤,神父和伊迪赶来支持他,一直沉默的码头工人们也觉醒了,他们团结在一起,为了正义抗争。  本片获第2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故事剧本、最佳男主角等8项大奖。掩饰的爱武林猛虎窈窕淑男的日记生活的烦恼大爱你们元祖观察之死无对证影武者逆转裁判斗青春出水芙蓉心灵猎手大提琴之恋空气人偶我在这儿神枪少女白头神探3毁灭者我的男友是后羿叛逆喜羊羊与灰太狼之懒羊羊当大厨上帝的选民每21秒学战都市Asterisk第二季电影史话:新生代运转手之恋满分之一秒恐怖情人节春风吹到诺敏河老手青春环游记第四季末世指令爱情的温度狱中丽人体育皇后(1934)水中女妖无情大地有情天屏风美人英雄风云之五虎联盟权欲第二章 第一季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爱是一场温柔幻觉疯狂的八人帮掘金女郎

 长篇影评

 1 ) 實話值多少錢?

一部好電影不需要長,只要108分鐘就可以打動人心。

《岸上風雲》述說碼頭工會對碼頭工人的壓榨豪奪,以不正當的手段謀取利益,並暗地除去不合作的工人。泰利無意間捲入一場由工會策劃的謀殺案,在良心跟前途之間徘徊為難,最終走上反抗工會的路。

Marlon Brando飾演主人公泰利,因故退出拳擊界,靠著哥哥查理(工會主事者強尼)的庇護,除了養養鴿子,偶爾幫強尼跑腿,整日遊手好閒。Brando收起在「慾望街車」中的張狂、野性,詮釋起窩囊、卑微的小人物泰利,不僅沒半分違和,反而讓人感到強烈的同情。舉手投足都是戲胞的Brando在此片中略顯臃腫,恰如退休而疏於練習的拳擊手,幾分壓抑,幾分故作瀟灑,被譏笑「無能」時的隱忍,總在你以為他要爆發時又沉寂了下來,最後在眾目睽睽之下全數釋放。

除了Brando有著極其精采、出色和令人心折的表現,重要的配角Karl Malden、Lee J. Cobb跟Rod Steiger亦表演到位、精準,尤其是飾演反派強尼的Lee J. Cobb,誰能夠冷笑揉捏Brando的臉卻毫不失氣勢呢?他可以故作親切,將泰利當孩子一樣照顧,看似大方其實鄙視;他可以抽著雪茄,無情指示查理(Rod Steiger)「處置」親弟弟,彷彿他做的是多麼偉大的事業。

Rod Steiger的戲份雖不多,跟Brando一場在車內的對手戲極其關鍵而感人,那是兩兄弟長久以來的剖心之談,卻也是天人永隔的一次談話。飾演神父的Karl Malden將發生在沿岸碼頭的醜事看得一清二楚,他一方面忙於喚起碼頭工人的抗爭意識,一方面也是泰利的「良心」,就像比諾丘(Pinocchio)的良心蟋蟀,如果想蛻變,想掙脫那遭人控制的線,就要面對自身的良知,坦承錯誤,敢於反對不正義。

電影中唯一的女角兼清流伊荻雖讓Eva Marie Saint拿到最佳女配角,but I don't really buy her performance.我覺得伊荻的深度遠不如其他角色,Eva Marie Saint的表現不錯,但稱不上絕佳。

至於那些被叫做D & D的碼頭工人真的很D & D──deaf and dumb!!看到他們膽小畏縮、不敢出頭的模樣,著實令人生氣,卻也反映了長期受到壓抑的工人已經社會化、體制化,為求小小溫飽而習於保持沉默,裝聾作啞。

整體來說我非常讚賞此片,但有幾個地方似乎流於「說教」,以神父這角最為明顯,雖然用神父本身抽菸、喝酒的「叛逆」來對比其人格的「正義」,但台詞方面應該可以再不著痕跡一些。而泰利被工會一幫人痛打後,勉力爬起來帶領工人開工有點不真實,略顯英雄主義。不過看過電影的人大概會覺得我有點挑剔,因為那短短的一段路,跟隨Kazan搖晃的鏡頭,看著頭破血流的泰利掙扎、吃力地走到倉庫前,說不激動是假的。

連著看《天倫夢覺》、《慾望街車》跟《岸上風雲》,對導演Elia Kazan頗為服氣,一來是Marlon Brando跟James Dean在他的電影裡發揮出色,二來看多了虎頭蛇尾的遺珠,我特別欣賞他結局的手法,《慾望街車》以經典的史丹利怒吼、《天倫夢覺》以病床前卡爾看護的背影、《岸上風雲》以緩緩拉下的倉庫鐵門,莫不令我印象深刻。

 2 ) 神性保护伞

周末看了3部电影(碟),这是近来少有的情况了:《坏中尉》《双面维罗尼卡》和《码头风云》。

《坏中尉》是部冷酷黑色风格的美国电影,很有一些马丁斯科西斯早期电影的风格,马丁本人也给这部电影作了评价,可惜影碟是盗版自法国二区,看不懂法文具体的评价是什么。Harvey Keitel,这位马丁早期电影中的常客在这部电影中有很出彩的表演,很适合演这种自暴自弃的角色,尤其是自渎那一段难度很大,他在演这部电影的大致同期也出演了另一部黑色电影经典——《落水狗》。看完了后查了下IMDB,《坏中尉》被标注为”Cult Film“,评分才6点几,可能是影片中部分内容过分亵渎了。

《双面维罗尼卡》,小资们的必看电影了,我觉得此片延续了基斯洛夫斯基《十诫》的风格,还是比较“波兰化”的,不像《红蓝白》那样法国化。像波兰维罗尼卡和法国维罗尼卡都看到一些同样的场景,如艰难行走的老妇等手法是基氏在《十诫》等早期电影中常用的。

很喜欢始终贯穿整个片子的黄绿色镜头色调,有一些画面像油画一样,克拉科夫学生游行那一段拍得很美。看了片子后翻了一下台湾远流的基氏自传,确实是用了滤色镜。总的来说,更喜欢影片前半小时的波兰部分。

重点想说一下《码头风云》,Elia Kazan指导的黑白作品,可以看到马龙白兰度年轻时候的表演。这又是一部戏剧张力充足的影片,从一开始,一句废话一个无聊镜头没有,直接进入故事情节主题。

看了这部电影才明白,原来一个工会也能演变成黑帮。只要集权,就会变成暴政,用哈耶克的话来说就是“不劳动者不得食”变成“不服从者不得食”。观看此片过程中有一个强烈的感触,在西方国家,宗教所具有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力量对邪恶的威慑力。无论坏人再坏,可以把不服从自己的码头工人推下楼摔死,用货物砸死,也不敢产生对神父施以暴力的想法,坏人们不敢在教堂里杀人,也不敢用卡车撞死神父,至多是往神父身上扔烂番茄。这样,有良知的神父(像本片中的一样)就可以成为在极端不公正的环境下伸张正义的代言人和精神支柱,所以你总能看到神父冲在最前面而不必受其他反抗者所遭受的生命威胁。而在没有或业已失去这种宗教传统的国家中,没有这样的“神性“角色存在,因此我们更为熟悉的情况是,当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遭受不公,而权力部门腐败又投诉无门时,只能咽下苦水,而不能指望向一个有神圣保护外衣的人来申冤。在这样的社会中,无法无天的境界是可以达到的,而在有宗教传统的国家,可以无法,但不会“无天”。这也可以看作是宗教的积极意义之一吧。

回到电影,马龙白兰度的小混混形象刻画得不错,《教父》中那含混不清的口音对他本人来说并不难把握,因为他正常时候的声音本来就有点含混不清。除了白兰度之外,我认为此片中演技出色的还有黑帮老大和神父二人。

 3 ) 令人产生劳动的同感者

(文章摘录自罗兰-巴特《神话修辞学》)

卡赞(Kazan)的影片《码头风云》是个神话制作的好例子。大家毫无疑问都知道它表现了一位英俊的码头工人(马龙.白兰度饰) ,懒散,且有点儿粗暴,其责任感(信念)因爱情和教会(以精悍的神甫面目、斯佩尔曼的风格样式呈现)而逐渐激发出来。这种信念的萌发因与清除行为不轨、充满欺诈的工会这一事件同时发生,且似乎促使码头工人反抗某些剥削者,就令人暗想这是不是一部“具有革命干劲的影片一部左派”影片,意在向美国观众揭示工人问题。

这实际上再次涉及预防受真相影响的问题,我在讨论其他美国电影时,已指明过这种完全新式的技巧:我们把资方的剥削活动转移到一小撮恶棍身上,经由这公开表明了的小恶,像一个细微而又难看的脓疱那样被集中关注,却暂时忽视了真正的恶,我们不去点出它的名称,我们将它消除了。

不过,只需客观地描述卡赞电影的“角色”,就足以毫无争议地确定其制造神话的能力。无产阶级在此被构织成一群懦弱者的形象,屈从于奴役,他们对自身所处的这般状态很清楚,却没有勇气去挣脱它;资本主义国家与绝对的公正混同了,它是反抗犯罪和剥削的唯一可能的依靠:工人要是能上达到国家及其警察局和调查委员会,他就得救了。至于教会在炫耀的现代风格的外表下,只不过是工人根本性的苦难与国家一资方家长式的权威之间的一股调停力量而已。再说,所有这些对公正与信念的微小而强烈的愿望最终都很快平缓下来了,消解于效果良好的等级秩序的大稳定性内,其中工人劳作,资方袖手而观,神甫为双方各司其职而祝福。

另外,恰是结局流露了影片的真意,就在许多人以为卡赞巧妙地留下进步主义印迹之机:我们在最后一组镜头中看到白兰度以超凡的努力,作为一个有责任感、有信念的好工人,来到正等着他的资方面前。而这老板明显是漫画式的形象,人们说:看,卡赞是如何恶毒地丑化资本家的。这儿是运用布莱希特提出的揭露神话制造(demystification)方法的最,佳场合并检验我们从影片一开始就从主角得出的相互粘连的结果。在我们眼里,白兰度是位真实的英雄,尽管有缺陷,还是赢得了观众的心,这是与观众的参与、呼应有关的,没有这点的话,我们一般不愿观看只是还过得去的表演。这位英雄重新发现了自身的责任感和勇气,此时他愈发强大、有力,虽是负了伤,精疲力竭,仍然不屈不挠,朝资本家走去,而后者将恢复他的工作。我们的共通感就无限制地勃发了,我们不假思索地完全与这位 新基督融为一体,我们毫无保留地分担了他所受的苦难。不过,白兰度痛苦而崇高的担当精神其实却是引向对永远不变的资方地位的被动确认(尽管用了种种漫画式的讽刺手法,给我们编织而成的,还是重返等级秩序;与白兰度、码头工人、全美国工人一起,我们以胜利和宽慰之感,将自身放回到资本家权势的执掌之中,此时刻画资方权势的腐朽外表,已不会再有什么效用了:我们早已被与这位码头工人命运的共通感捕捉住了,他重新寻获社会公正的意义,只是为了向它表示敬意,并将这意义作为礼物馈赠给美国资本家。

正如我们所见的,恰是这种剧场现场的参与特性,客观上使之成为神话制作的情节。我们一开始就受到调教要喜爱白兰度,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再批评他,甚至也不再意识到他事实上的愚蠢。我们知道,正是为了消除这种机理的危险,布莱希特才提出了角色的间离方法。布莱希特或会要求白兰度展现其单纯和轻信,使我们懂得尽管对其不幸抱有同情之感,但搞清楚不幸的原因及消除不幸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可用如此说法归结卡赞的错误:应多对白兰度本人作出评价,而对资本家则少作判断。因为我们更多地期待受苦者反抗,而不是盼着对虐待者作讽刺漫画式的描绘。

 4 )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敢于挑战强权

码头的工会是欺行霸市的组织,他是组织的打手。

这是个执行家法的夜晚,他以为组织只想修理一下那曝黑幕的叛徒。结果他成了帮凶,打手们把叛徒从楼顶推下。叛徒的妹妹是他年少时的暗恋对象。他感到内疚,妹妹在教会读了几年书,读成了一个愤青,她抱着哥哥的尸体对警察喊:这是谋杀!

其实全世界都知道这是谋杀,而且还知道凶手,但这不代表他们要做证人,他们有套明哲保身的哲学,他们大约常自言自语说:跟组织作对没有好结果啊。或者他们也常常这样劝吁年轻人,少年哦跟组织作对没有好结果。组织就是码头上的强权,哪个工人出工都由组织话事,混饭吃就要听话,反正总有一种强权能让你噤若寒蝉,埋没良知。而万恶美帝资本主义工会就是其中一种,而常常打击欺行霸巿的社会主义祖国就不会有这样的恶势力了。

但妹妹是愤青,愤青不怕死,总爱挑战强权,飞蛾扑火。她要真相,这个强权绝不容纳的东西,她找白兰度,要他做证,要他讲真话。这不可能,他是帮凶,他讲了真话,她对他的爱岂不变成怨恨?他讲真话,岂不变成另一个叛徒,不得好死?

他曾是挙击手,在他要取得金牌的那个夜里,组织买他输,于是他就故意输掉了,也失去了理想和尊严,沉沦在体制为他铺好的温床上。

但神父的出现刺激了他,就在码头上又一个作证的工人遇害,神父站在那里,凛凛然,他说哑忍者的麻木与沉默组成了强权的一部分,强权践踏在死者的身上,践踏在每个沉默者的身上,也践踏在基督的身上,人们向神父投掷垃圾,神父的愤怒却如同雷电,击中了马龙白兰度的心坎。

最后他选择了向妹妹悔罪,他上法庭做证,他当了叛徒,伤透了爱人的心,对同行而言如同过街老鼠,连平时做他跟班的小孩,也恨他,哭着骂他叛徒,把他心爱的鸽子全部弄死。

他似乎要这样悲惨的,众叛亲离的活下去,但有一种力量,这一天,忽然有一种力量,让他穿戴整齐,带着箱勾重新出现在码头上。

工人们避开他,恶霸们恐吓他,他不走,他直面组织的头头,对他说,今天我要出工。这不缔是找死,他为此跟头头单挑,最后自然是被围殴。

码头上的工人都在看,他们又一次做了看客,组织一直如此,以暴力为无上法宝。这法宝使工人们一直充当看客,他们在看,懦弱和耻辱,伴随着他们每天的工作,贯穿了他们如猪如狗的半生,恐惧慢慢变成了习惯,变成了长久的麻木和熟视无睹。

但此刻的白兰度,遍体鳞伤,打在他身上的每一挙,如同强权钉在基督手足上的一口口钉。那是同一种力量,马龙白兰度所感到的力量,也传递到了他们身上,当头头撇下白兰度,叫工人开工,那力量却使大家目光如炬,一动不动,这是最沉默的反抗,而组织长久以来强加在他们身上的恐惧仿佛就在那一刹那间土崩瓦解。

最后的画面,白兰度被搀扶着拥簇着走向船主,拿到了他的工票,他成了英雄,拿回了丧失已久的尊严,他胸中充满着一股最单纯的勇气,这勇气或许来自于爱?良知?尊严?其实,只要我们生而为人,只要我们想活在真实中,活在没有恐惧的的阳光下,那总会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敢于挑战强权。

 5 ) 60年前的经典

<图片1>
马龙·白兰度扮演的特里在码头做一个小差事,被卷入一起控制码头工会的黑恶势力对一位反抗者的谋杀,一次偶然的碰面特里爱上了被害人的妹妹,在良心和爱情的驱使下,特里向法庭说出真相,工人们也在此过程中觉醒反抗压迫。

剧情很简单,简单到连意料之外的伏笔也没有,以现在的眼光看是一部极为普通的影片,但这是一部60年前的电影。

除去剧情与主题,最出彩的是演员的表演,白兰度扮演的特里即使不张口说话,从他的眼神中也能读懂一切。被害人的妹妹推开众人冲出酒吧时,脸上带着逃离一切的表情。当然少不了汽车上特里推开哥哥指向自己的手枪,白兰度那温柔的眼神和动作,恐怕不会在其他人身上看到。表演确实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

本片最大的看点就是表演,为艺术的表演与当代演员为金钱而表演的眼神是不同的, 通过对比就能感觉到。

 6 ) 来看“教父”怒怼资本家!

马龙·白兰度;

大名鼎鼎的“教父”。

多少人特地找《码头风云》来看,只是因为他。

这是马龙·白兰度在生涯突破之作《欲望号街车》,和夺得戛纳影帝的《萨帕塔传》之后,继续和导演伊利亚·卡赞合作的作品。

伊利亚·卡赞,这个名字如今只有老影迷能记得了。

但没有他的话,马龙·白兰度的生涯轨迹可能完全不一样,说不定会大器晚成,而不是在而立之年就成为一位好莱坞巨星。

当时马龙·白兰度不仅一度是伊利亚·卡赞的御用男主角,他还参加了伊利亚·卡赞创办的“演员工作室”学习表演,这很可能是他演技从熟能生巧到炉火纯青的一块垫脚石。

罗伯特·德尼罗和阿尔·帕西诺这两个后来一起主演《教父2》的家伙,也都是“演员工作室”的学员。

《码头风云》的时候,马龙·白兰度的表演不会令人失望。

故事聚焦美国纽约港码头,讲述一个叫特里的退役拳击手,从加入黑帮,成为杀人帮凶,到良心挣扎,最后决意与黑帮为敌的过程。

特里有着一个非常大的心路转变历程,这就要求演员要诠释出角色的前后变化。

扮演特里,马龙·白兰度一出场就是一个愣头小伙的样子,眼神里无时流露着玩世不恭的感觉;

遇见女主角伊迪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对于伊迪,特里有着两种心情。

一种是对于伊迪哥哥查理死去的愧疚;

另一种就是标准的苗条淑女,君子好逑了,马龙·白兰度顺便演绎了什么叫撩妹教科书。

重要的是,随着剧情的推进,他的表情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

特里从一个早早躺了平的青年,变成了一个为爱痴狂,懂得思考对错的人。

也许是想复制《欲望号街车》,马龙·白兰度和费雯·丽两种表演风格的碰撞出奇迹,伊利亚·卡赞这次也选择了一个更倾向于表现派的女主角。

爱娃·玛丽·森特,演艺事业起步于百老汇,她舞台剧的表演习惯延续到电影,因此在她转型电影不久的《码头风云》,她的表演具有着表现派的夸张表现。

而马龙·白兰度的方法派更注重真实自然,所以在《码头风云》中,也是可以看到两种表演风格的碰撞与融合。

到了后半部分,特里从困惑中走出,最终蜕变成了一个狠辣的斗士。

马龙·白兰度的神情自然过渡到一个果敢、无畏的状态。

如果说前面他是一个你可以随意上前开玩笑的哥们,那后面他就是一个你绝对不敢随便上去惹他的愤怒公牛。

观众很难察觉到他是怎么转变过来的,这就是他这次表演的成功之处。

第一个奥斯卡影帝,也就是这么拿到手的。

优秀的表演,如果没有优秀的剧本也是白搭。

《码头风云》对主角特里的角色弧光塑造堪称教科书。

促进角色转变是多方面的。

有爱情,有亲情,还有隐藏在角色心底的良知;

三个主要方面,分别有三个角色作为代表。

爱情是伊迪;

亲情是特里的黑帮哥哥,两人车内对话的那场戏也堪称经典,不只是表演上的,内容上解释了这对兄弟的痛苦过去,这令到两个角色都变得更容易赢得观众的同情。

可以说,兄弟情的表现,比男女主角的爱情更为动人。

所以真不要误认为这是黑帮爱情片。

良知就是巴里神父了。

神父成为了工人和资本家斗争的关键角色,因为基督教在美国是有着一定影响力的,所以他的介入,成为了工人们反抗黑帮,反抗资本家的重要力量。

三个方面可以分为三条故事线;

爱情是男女主角的谈情说爱;

亲情兄弟在黑帮的成长经历;

良知是巴里和伊迪追查查理死亡真相的剧情主线。

三条故事线互相穿插交通,驱动着剧情的推进和特里的成长。

一切是那么地扎实,才使得高潮部分极具爆发力。

果然最佳剧本是没跑的。

《码头风云》的意识形态输出较为突出,堪称是有点黑帮版《摩登时代》的意思。

这令到反派角色有些脸谱化,也成为了电影批评的争议点之一。

伊利亚·卡赞如此想要表达对资本主义的控诉,想必是和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的“好莱坞政治黑名单事件”有关。

当时,包括卓别林在内的多位“左派影人”被驱逐出好莱坞。

因为顶不住压力,他选择供出同行,以求自保。

这让他的事业没有受到影响,但却背负上了叛徒的骂名。

多年以后回看《码头风云》,其实也并非只有马龙·白兰度和怒怼资本家的主题令人兴奋。

还有后来出演了其他经典的演员。

爱娃·玛丽·森特,50年代末被希区柯克相中,出演《西北偏北》

由于这部商业制作是《007》系列的模板,所以她也堪称是“邦女郎”的原型了。

扮演大反派约翰尼的李·科布,没过多久就演了《十二怒汉》,同样演的是一个动不动就咆哮,给主角制造威胁感的狠角色。

相信更多人是通过《十二怒汉》对他留有印象的。

对于不那么熟悉好莱坞历史的观众,看到“教父”马龙·白兰度和这些演员对戏,会不会有种关公战秦琼的感觉呢?

对了,这还是195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

就算不是马龙·白兰度的影迷,也可以尽情食用,体验到真正的电影艺术。

 短评

故事简单破烂不惊 看着在有意的放大表演 各种细节各种貌似临场

4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推荐

3.5。男主矛盾的外因设置可看性强,构图和运镜也漂亮。腥味四溢的码头腐化了人心,生计为上的愚懦观念颠倒了黑白,临终干架之前后,旁观者从静默、骚动到抵触的转念递进太秒速,以站位一边倒的符号化表达也浅了些。如果砍掉正三观结尾,如果没有神父一角,或许就是教父成长记了。

5分钟前
  • Ocap
  • 推荐

【B】当年的主旋律电影,尤其是神父的角色,简直高大全伟光正,看得到后世许多励志片的影子。一部片子居然提名了三个奥斯卡男配角!吓尿!

8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工人们只需要一个被打得快死了还是站起来走向工厂的领导者,然后他们就能用脚投票完成剩下的所有反抗。但先有这样一个人出现,又是多么不容易啊。

13分钟前
  • 雁城
  • 推荐

一个资产阶级导演对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反思与控诉,代表了该阶级内思想先进分子的觉醒。Marlon Brando将一个无产阶级群众面对强权时的表现表演得令人信服而更有阶级力度。

15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推荐

个人意识和良心的觉醒,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反抗罪恶强权;马龙·白兰度在车里反问哥哥当年拳击比赛的黑幕那场戏真是有力度,“我本可以成名,不会沦落到这地步”;白兰度表演松弛,道德焦虑拿捏得好,配角各种熟脸。

20分钟前
  • 穿山
  • 推荐

确认不喜欢伊利亚卡赞,意识形态还敢更浓点么?女主的长相完全不是黄金时代审美的标准,不过我很喜欢;最后李克布那个单手伸指威胁人的动作瞬间穿越到十二怒汉去了@_@......

25分钟前
  • RIC
  • 还行

白兰度经典的“捡手套”即兴表演非常棒,看出来Eva刚开始被白兰度的表演吓住了。这么结尾有点猎奇啊,怎么像成功版的Breathless。影片对环境的交代不及格,到结尾才大概知道几个地点间的空间关系。卡赞总有浓浓的棚拍感。

28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还行

万恶的资本主义政府下的工会是腐朽的、落后的,工人是愚昧的、冷漠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美国。3.5星

30分钟前
  • 皆空
  • 还行

摄影光照效果太赞了,继《第三人》后让我觉得拍得很美的黑白片,配乐很赞,和某部很相似,暂时想不起来。出头鸟很危险,最佳策略是先私底下发展群众基础,而发展群众基础可以利用和善的公众人物或是悲女子等人物来团结大众。信仰与利益的交战、个人与集体的冲突。逃避责任就是装的和别人一模一样。

3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1955奥斯卡最佳影片。1.马龙首获影帝之作,虽影响力不及欲望号,但表演更为自然写实。2.卡赞拍此片,目的是给黑名单告密行为辩白。3.车内兄弟的经典对话场景,"用责备而充满爱意和忧伤的语气来表达他深深的痛苦",明灭的光线则似内心挣扎的具象化。4.背叛与良心,乌合之众,鸽子笼,配乐大赞。(8.5/10)

3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白兰度的表演是伟大的:电影一开始,角色任由等同黑帮的工会摆布,带着奄奄一息甚至阴柔的气质;但后来,不管是女孩、上帝还是工人应该夺回力量的真理拯救了他,整个人连眼神都恢复了神采,就算被打到趴下,也能再抬起头。很难相信这竟然是和米勒的萨勒姆女巫直接对话的作品,两位大师有些不可思议哈

42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写实风格,外景拍摄,马龙白兰度方法派范本,黑名单事件,告密者的辩护。阿瑟·米勒退出之后,舒伯格的新剧本表现出对纽约港和天主教势力的强烈批评,而卡赞将30年代心理影片遗风融为了社会问题剧中的人性深度。有学者认为本片带有麦卡锡主义与无意识法西斯主义痕迹。

46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城乡结合部青年民工的窘迫遭遇

48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还行

马龙·白兰度的方法派演技,从男孩到男人的过程,我竟然很神奇的联想到【神枪手之死】中的凯西·阿弗莱克。★★★★

5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白兰度的眉毛修得太精致了好吗~~违和感简直不能更强。集体觉醒动机不够充分,过于理想化,节奏拖沓,拙见,属于当今一年能出几十部的电影。t100

54分钟前
  • Ada的B计划
  • 还行

本片别名一定是《无产阶级之惩戒》..对白和人物塑造还成,但镜头语言没多大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个人意识的觉醒与反抗,不过工会等于黑帮的概念还是过于简单了吧。白兰度的表演在好莱坞真是自成一派,

56分钟前
  • 风雨骑老师
  • 推荐

一只鸽子停在天台上,孤单、沉默的望着天空。我也站在天台上,孤单、沉默的望着天空。如果我们早知道自己都是被啄食的猎物,你会拍打翅膀,我也会挥动拳头,不再沉默。

57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Impeccably shot and acted. Don't like the ending and Bernstein's music is overbearing.

59分钟前
  • 飘飘然
  • 还行

电影紧凑的剧情和节奏几乎毫无赘余,大放异彩的配乐令人心颤,人物内心的悲壮和觉醒仿佛一支利箭穿透屏幕,戳中观众的心窝和泪腺,也许需要一支烟才能平复自己无法控制的复杂情绪。在黑白色庄重的画面里,这部电影让年轻的马龙·白兰度散发出令人着迷的魅力,而后一直铭记于心。

1小时前
  • 韩伯愚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