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神之人

HD中字版

主演:伊利亚·伍德,卢克·柯比,阿莱卡萨·帕拉迪诺,罗伯特·帕特里克,W·厄尔·布朗,Gilbert Owuor,克里斯蒂安·克莱门松,雨果·阿姆斯特朗,尼卡恩·罗宾逊,威尔·哈里斯,Emily Berry,Steven Pritchard,Jarrett Sleeper,道格·考克斯,汤姆·维图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无神之人 剧照 NO.1无神之人 剧照 NO.2无神之人 剧照 NO.3无神之人 剧照 NO.4无神之人 剧照 NO.5无神之人 剧照 NO.6无神之人 剧照 NO.13无神之人 剧照 NO.14无神之人 剧照 NO.15无神之人 剧照 NO.16无神之人 剧照 NO.17无神之人 剧照 NO.18无神之人 剧照 NO.19无神之人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支撑剧情的两个假定

 
   看了很多影评,跟我的想法不大一样,所以就寻思着写一篇。

   很多朋友认为这是一部哲思片或者是探讨人生的电影,并极力向《蝴蝶效应》所反映的主旨靠拢。但我觉得这有欠妥当。我认为这无疑是一部构思巧妙的科幻电影,主调真心不关人生、哲学什么事儿。

  要明白这部电影的主线,首先要了解两个理论:

 一、大坍塌:宇宙经历过膨胀之后,会在特定时间收缩。而原本的时间线,会倒流

二、平行宇宙论:在宇宙中存在无数平行的世界,我们的每一个选择就构造了不同的结局,产生不同的结果。


在这部电影里,导演将整个剧情的合理性都用这两个理论支撑。

首先,他假定了一个宇宙收缩的时间点,就是片末最后老人床边时钟的特写的2092年的那个时间。而在这个时间点上,老人作为一个自然人还没有死透,此时,按照原本的时间流向,应该是老人马上死了。但是宇宙停止了膨胀,时间流向变了,老人不能继续按照原本的时间流向走向死亡,反而随着时间的逆流而活过来。

这就解释了老人为什么这么特殊,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活到宇宙时间尽头的人,而不是像许多人说的被天使遗漏了。我更愿意相信这个天使就是导演对宇宙时间的隐喻。

那么解决了老人为何这么特殊之后,我们接着要了解为什么剧情如此纷繁复杂,这需要涉及另一个理论,平行空间理论(不做解释了,百度去)。

因为老人是最后一个活着的人,他活到了宇宙时间的尽头,此时原本存在的所有平行空间的节点,被压缩到他一个人的身上。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老人可以不断穿梭到所有平行空间的人身上。因为他本身就是宇宙中自身的终结点,各个平行空间都将终于他自己身上。这一点片中有提及,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所有的空间都被压缩到一个节点,而本片中,意思就是指所有平行空间的所有主人公的人生都被压缩到了老人的身上。

老人最后与70年后的自己对话时说,在你看来我是70年后的你,但在我看来,我才是时间轴的开始。这里的意思是,我都活到宇宙终结了,时间只能倒流了,所以以前的我,在现在我看来,才是以前的样子。

这里面涉及的就是时间轴发生逆向之后,整个我们规定的“过去”、“现在”、“未来”被打破。

片中不止一次强调2092年,而且老人说按照安娜的预测他必然活到2092年的那个节点,这是因为他知道,只有他活到那个宇宙时间逆流的时间,这一切才能够合理的解释,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当用到大坍塌理论和平行空间理论以后,整个电影就成为一部可解的电影。而不是像《蝴蝶效应》一样将整个影片立足在不可解的穿梭过去改变未来的异能之上。这更像是一部硬科幻片。

它阐述的实质是因果,时间被打破后,我们能够看到过去,过去的我们也能看到我们。我们自身就是一个封闭的时间循环,在活到宇宙尽头的那一刹那,我们就超越了因果和时间。

 2 ) 比生命更大

香港的舒琪老师在给李洋《迷影文化史》的序里写道,电影的本质就是bigger than life,比生命更大(同一句Bigger Than Life,或者就是Nicholas Ray的高于生活,比生命更重要)。这句话可以做多种解释,比方说电影是一项放大的艺术,我们保持仰望的姿态去观赏它;再有,电影可以对生命进行再书写,借助布景化妆蒙太奇等多种手法,做到人物多变和时空的无限大。杨德昌的《一一》里有句更直观的描述: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长了三倍。

看过《无名先生》,你会更真切地理解以上这番话。影片无异于把一个人的生命复制成三份,交叉打乱、喷射开来或逆向发展,结果要么死胡同要么无结局,最后一切土崩瓦解。许多观众跟着导演兜了一大圈,岂不料又回到了令人丧气的原点,一看他在那边笑而不语,这实在叫人气愤。可如果真以一个八岁小孩的眼光来看世界,那《无名先生》无疑是充满着感伤——这难道不正是“我也老了”的心酸么,看透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未来世界里,118岁的尼莫满脸老年斑,口齿含糊不清,什么都记得又什么都不记起,他像一具空荡荡的躯壳,行将就木。

即便《无名先生》是一部虚构的自传型电影,即便故事的始端只是父母离异的童年阴影,我对这部电影的好感源自常见的个人式生命体验。正如片名所传达的意思,尼莫可以是任何人,也可以是导演本人。尼莫报出自己的出生时间,我起了个念头,一查发现,导演雅克·范·多梅尔的生日是1957年2月9日,而尼莫出生于1975年2月9日,年份数字的最后两位颠倒了一下,而日期是一模一样。换言之,多梅尔以编导身份亲自参与了尼莫的生命之旅,他让尼莫遭遇无穷多的选项,主观的或客观的,有远在天边也有近在眼前。其中恰恰会有普通人所揪心的一些细节,他们在生活中随时可以遭遇到。就像最简单的,怎样靠近一个女孩子,怎样开口说第一句话,也许这个真的会决定你的一生。

《无名先生》的题材并不陌生,基耶斯洛夫斯基早有部《机遇之歌》,三段式三种生命,选择加如果。这类题材经由后来一系列电影的不断摘抄翻新,在影迷圈里一向是较受热捧。原因很简单,导演故意留下问题,让观众参与其中作比较,掂量轻重,找到属于自己的选择。这种电影需要一个强烈的移情作用,如果我是主人公、如果能事先知道结局,我该怎么办。但《无名先生》不是加了升级补丁的《机遇之歌》,它是一本百科全书版的《机遇之歌》。从信鸽迷乱到蝴蝶效应,从耗散理论到平行世界,从单向时间到多维空间,从宇宙的膨胀、塌缩到混沌,多梅尔充满耐心地讲解了起来,以尼莫当实验品,从家庭、爱情到个人生命,一一例证。这不是一套苍白无趣的文字说教,几个国家的实景拍摄,有虚拟的未来世界和遥远的外太空,任何有点眼力的都能看出《无名先生》把钱烧在了哪里,那些特效还真不是纸糊胶水粘的。至于电影语言基本功,如果留意下镜头的焦点变化、剪辑和转场技巧,多梅尔从未让人失望,影片精致而美丽。

如果尼莫的生命是一棵树,无论顺着生还是倒着长,是枝叶还是根须,它终究会入土。这是包含哲理的人类困境,也是一种悲观失望论调。所以有人把《无名先生》当爱情片来看,只取安娜一段,那样做其实也挺不错的。毕竟在一些人看来,即便面对生命,爱情也可以取代一切。【外滩画报】

 3 ) 只有机遇能对我们说话

小时候不知多少次被问到那个滥俗的问题:爸爸好还是妈妈好?每每百般思量,妈妈很好但不如爸爸有趣,爸爸也不错但发起脾气比妈妈厉害……正翻来覆去在心里列单子呢,提问者已被你难为的样子逗得乐不可支了。

九岁的尼莫不幸遇到这个难题的升级版。父母带他到了火车站,妈妈突然登上火车说要离开家开始新生活了:亲爱的,你跟我去还是跟爸爸留下?

尼莫目瞪口呆,火车已兀自缓缓向前。他不假思索向妈妈飞奔而去,又忍不住不断回头望着爸爸,既用力奔跑又无法用尽全力。

这怎么选?跟着妈妈到更繁华的城市,也许可以进新学校,认识新女孩;跟着爸爸却更有男子气,能留在旧友身边,在小城做个叛逆少年。哪一种更好?九岁的我们怎么知道?

再大一些,只能更难。那些九岁时尚因为距离结果遥远而敢于懵懂做出抉择的路口,到了十九岁、二十九岁时简直无法应对。选哪一个学校、哪一个专业、哪一个工作、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女朋友……天哪,难道不能突降神谕告知正确答案?

尼莫倒是拥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幸运。在电光火石的一瞬,他得以把各种人生可能瞻望一遍,最终他是富豪还是流浪汉,是收获真爱还是被患有抑郁症的妻子折磨,是因车祸猝死还是在火星葬身流星雨,在几秒钟内一望便知。一番权衡比较之后,他朝无人等候的路口飞奔而去,以此迎向自己追寻爱情并活到118岁的完美结局。

故事幸福落幕,对观者却是残酷。毕竟除了银幕上的小朋友,谁也难有这样的先知。现实的无情在于,美丽的岔路再多,你只能心下一横选择一个,且一旦上路,再也不能回头。

你不知道那些没有选择的是不是更好,只能带着做选择时随意张望到的印象暗自比较。许多人因此生发出一种人生哲学:我做事从不后悔。其实,未见得每个选择都经得住认真思量,只是因为容不得你后悔,便以此作为自己的底气罢了--我总觉得只有真的有后悔之事,才显示得出那些无悔之事的意义。

有一个过耳不忘的小故事,说的是小说家冯古内特在某次宴会中兴致勃勃弹钢琴,忽然忍不住对着宾客嚎啕大哭:我从小的愿望就是想做个音乐家。可是你们看我活了大半辈子活成了什么?我他妈的只是个小说家!

如此荒唐又真实的追悔,我们一下子便明白了为什么布勒松晚年念念不忘自己拙劣的绘画,因为终其一生,他也不过才混成了个世界摄影大师啊。

未来的面貌如此模糊,即便一步步跟着理性判断,也难免在晚年发出这般酸楚。好像能把握的只有现在了。可昆德拉一早便在《无知》里说:我们真的以为可以把握现在吗?如果不能确知未来是什么,如何能理解现在的意义?如果无法得知这个现在将引领我们走向哪个未来,我们如何能对这个现在说长论短?

再这么追究下去,一切都可消解,万事都无确定,简直没有一样是我们能紧握在手的。哦不,还有一样永恒不变:时间是不等人的。

如同尼莫担心匆匆而过的火车,我们也总在焦虑如何在有限人寿里做出尚可的选择。以何为判断标准呢?别人的人生经验?读书得来的智慧?自己的有限阅历?

又是昆德拉提供了令人心动的答案:"事实上,难道不是一件必然的偶然所带来的事情,才更见意义重大和值得注意吗?机遇,只有机遇才给我们启示。那些出自必然的事情,可以预期的事情,日日重复的事情,总是无言无语,只有机遇能对我们说话。我们读出其中含义,就如吉普赛人从沉入杯底的咖啡渣里读出幻象。"

早在尼莫之前,《机遇之歌》、《罗拉快跑》、《滑动门》等电影已探讨多次。因为早一秒或迟一秒动身出门,因为阴晴雨雪的偶然变幻,因为奸商偷工减料做出一根劣质的鞋带,因为远在巴西的失业者煮了一枚鸡蛋,人生便显示出完全不同的图景来……那些不可思议的偶然相遇,真的不是提点吗?

 4 ) 如果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缠绕在一起……

我是不是存在的呢?我能看到自己的手脚、身体,却看不到我自己的脸。

我为什么是我呢?宇宙如此之大。闭眼想象,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无数个银河系,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运动着。一定有无数个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吧,为什么我一定是在地球上,在北半球,在亚欧板块,在中国的北方的一个城市,这么一间不大的房子?地球上60亿人,60亿分之一的可能性是我,为什么我是我,而不是别人?

小的时候经常这样想象,为这强烈的对比眩晕无比。

————

于是,《Mr Nobody》这部电影的开场让我深有共鸣。

说几句看电影过程中冒出的一些想法。

【注意,以下是剧透,强烈的剧透!在看片前绝对不要看!没看过的直接下拉到等号分界线以后】

有一段理论说,宇宙有9个空间维度,它们缠绕在一起直到大爆炸后,分出了我们熟知的长宽高,其它六个维度依然缠绕着。另外还有时间维度,单向不可逆。宇宙依然在膨胀,所以所有的物体都在向前进,时间也是。如果有一天宇宙的膨胀到达了临界点,那么它开始大坍缩,是不是一切都开始往反方向运行呢。时间倒退,我们向后退,重新倒退一遍所有的经历?

如果空间维度缠绕在一起,无法分辨现实和想象。如果时间维度也和空间维度缠绕在一起,是不是也无法辨别过去现在和未来呢?

存在,不只是存在于一个固定的时间点,而是同时存在于过去现在和未来。我睡着了,不代表我还在这个时间点,而是去了小的时候。也许老年时期几分钟的一个打盹,也够回到年轻的时候谈个恋爱。

这时还可以引进平行世界。每一个选择,都会产生新的平行世界。注意,此时的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是缠绕在一起的,那么存在,也可以不仅仅存在某个特定的世界,而是指所有的平行世界,意味着同时存在于所有的可能性之中。

如果我选择了A道路,未来会怎样。我失去了道路B、C等等不同的未来。但是现在不用发愁了,你可以同时掌控这所有的可能性。

——————

对本篇的主角来说,父母离异,主角选择了父亲。这就是A路线。

那么他的未来是照料自己瘫痪了的父亲,写科幻小说。压力大的时候就去飙摩托放声大喊。主角遇到了儿时邻居家的Elisa,爱上了她。承诺以后会将她的骨灰洒在火星上。主角决定表白。

在去表白的那天,看到了Elisa和她爱的男孩大秀亲热,嫉妒之余飙车导致车祸成为植物人,依然能够感知外界。——此为A1 Bad End。(结局一)

(记得那个原则,时间空间,无处存在,既然这个平行宇宙已经到底为止了。那么还有不同的选择。)

主角无论如何向Elisa表白,Elisa拒绝了他。(A2)

主角发狠决定娶舞会上第一个和他跳舞的女孩Jean。决定不再顺其自然,而是将想要的都得到手。他娶了Jean,有了两个孩子。事业成功。有别墅有泳池。但却厌倦了能够得到一切的生活,决定随波逐流,用一枚刻着Yes or No的硬币来选择下一步的走向。最后在浴缸里被枪杀,顶着别人的名字。——A2a Bad End(结局二)

尽管Elisa爱得不是他,他依然坚持表白最终娶了Elisa。(A2b)

婚礼结束后两人开着车往度蜜月的路上,前方的油罐车爆炸了。Elisa事故身亡。主角的左脸上留下了丑陋的伤疤。(A2b1)

一个人生活着,工作似乎是自动拍摄。后来去了火星,完成了和Elisa的承诺,并且遇到了研究时间的Anna。返程途中遭遇流星群的撞击,粉粹身亡。——A2b1a Bad End(结局三)

在电视上做节目,职业似乎是物理学家,片子一切物理理论都是他讲的。在同事Pete的葬礼上遇到了Pete的妻子Anna,搭讪未果。——A2b1b(其实我觉得这条线和上一条线是一回事,但是和Anna的碰面就没法解释了。当作世界线吧,最后依然会收束进上一个结局去。

娶了Elisa后没有车祸,两人生活在一起,拥有了三个小孩。但是Elisa却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最后Elisa出走。主角在家写出的时候死于洪水。(这里有个Elisa和她爱的那个人的小剧场)——A2b2 Bad End(结局四)

如果主角选择了母亲,这是B路线。

跟着母亲生活也没有多幸福,叛逆期的主角和母亲关系也闹得很僵。在学校里,主角遇到了小时候就暗暗憧憬的Anna。在海边Anna邀请主角一起游泳。(B)

主角拒绝,成年后在火车站和牵着两个孩子的Anna(此时的Anna就是Pete的妻子)相遇,仅此而已。——B1

主角说了实话,自己不会游泳。Anna陪他一起。主角的母亲和曾经出轨的男人也就是Anna的父亲结婚后。生活在一幢房子里的主角和Anna彼此相爱,渡过了美好幸福的一段日子。(B2)

母亲和继父再次感情不合分开。小两口也被迫分离。成年后,两人相遇在火车站。重逢的激情过后,Anna恐惧再次的失去,决定给彼此时间考虑,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相约在灯塔下见面。而此时从天而降的一滴雨模糊了字迹。主角失去了Anna的联系方式。他常年在灯塔下的长椅上等待Anna,梦见她来过。醒后在她站立的地方画了个圈儿。后来他背着背包进入一个神秘的入口,去了一个神秘的地方。(在A2b2的主角的视角下)这就是后来的118岁的老人。死于2092年。大爆炸。——B2a True End(结局五)

无论母亲和继父有没有分开,总之小两口幸福地结了婚。主角成为物理学家,片子的物理理论都是他讲的。在结束摄影回家的路上撞到鸽子导致落水,溺水身亡。——B2b Sad End(结局六)

——————

一共六个主要结局。而这六个结局,和剩余六个缠绕在一起的空间维度,有种奇妙的契合感。也就是说时间维度和这六个空间维度缠绕在一起,不分时间,不分空间。主角可以同时在过去未来现在和通往六个结局的路线上存在和任意跳跃。

然而主角完全意义上的死亡,就意味着他的所有可能性都丧失,无论是少年或是成年,同时结束。他可以在发现此路不通后跳跃到其它的路线上继续存在,但是最终的死亡是无法避免的。尽管如此,那个活得最长的B2a世界线的主角在回溯一切的来源后,回到了最初选择父亲或者母亲的那一刻。找出了第三个选择,也就是谁也不跟。在下定这个决定的那一刻,B2a线的主角终于和Anna在灯塔幸福地相遇啦。

要说主角为什么会拥有像Tardis一样Bug的能力呢。这是因为在主角投胎前,天使姐姐忘记消除他的记忆了,所以他拥有在天堂的能知晓过去现在未来的能力。这就是主角光环啊!而且明明是科幻片,往深里探讨就宗教了是怎么回事!

接着,忘记之前平行世界的壳子,把无数条线放进同一个世界里。A2a里和Jean躺在床上的时候,身后电视里放的油罐爆炸的车祸,就是A2b1里和Elisa刚结婚遭遇的车祸。B2b里车祸溺水的主角就是A2b1b里的Pete。这也许是一种时空的保护机制,如果同一个人的几个不同版本面对面见面会自动安一个合理的身份。然而在B2a里,被A2b2看到了,这个,也许是因为B2a有重大作用,而且不是面对面,就无所谓了吧~

其实到这里我觉得已经可以自圆其说了。但是,这个片子居然有它自己的解释:少年期成年期的所有可能性,都是孩提时期未做出选择的主角的想象。所有的路线下的每个主角都是不存在的。所以主角姓Nobody。

这就像薛定谔的猫,在作出选择,事实发生之前你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不知道猫是否存在。旋转的硬币不令它停止,它可能是1也可能是菊花,只要它永远旋转。

这个故事的真实是什么呢,小孩子的主角谁也不跟,一个人跑开,这样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我不知道,也许就这么没了。因为~大坍缩啊~一切都倒着走啦~

==============================

哎哟,我居然这么正经地写了这么长,一晚上都消耗在这部电影上了。加长版3个小时啊喂!

特别喜欢这片子的拍摄手法。说着宇宙呢,逐步拉进,地球啦美国啦鸟瞰图啦然后长长的镜头拉进高楼的小家里。某个庞大的场景切换进一张照片啦。主角预测从现实切换成玩具啦。还有自动拍摄那个倒序播放啦。很多场景都是无缝倒序播放。太美啦!哦,和这是法国拍的片子有没有关系?

嗯,这是一部讲爱情,讲选择的电影。相爱,被爱,爱人。无论什么样的选择,渡过的人生都同等重要。嘛,这种东西我不擅长。无所谓了大家都写得很好啦~

以上~

http://freeyoru.com/?p=80064

 5 ) 《无姓之人》:生活在别处抑或生活在当下







1.

     

     是否对现在的生活心存不满,是否对过去的某个选择后悔,是否会羡慕他人的生活而厌恶自己现下的生活。是否,会在某一个无法入眠的夜晚,对着发亮的显示器,敲打着键盘,对着网络里另一个陌生的灵魂,抱怨不停地抱怨,不停地向他们述说你的幻想,述说,你多么想改变自己,多么想离开现在的生活,多么想成为另一个你,而决然不是现在这个你。



     现下的一切,是一张庞大的网,包围住你,不得脱身,你只想离开。或者,当现实把你的一切人生肉体自由剥夺得一干二净时,你至少还可以有这样一个难眠的夜晚,寻求最后的精神自由。你,于是开始幻想,开始幻想,自己的另一种人生。你是你人生大戏的导演和编剧,你勾画出你想要的人生的样子,或者,你幻想回到过去从新对那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另一种或多种的选择,向左走的命运是这样的,向右转的又是另一种人生,向前走是勇于面对命定的现实,而向后走,则是一种逃避的心态。现实是,我们永远也只能向前走,命运是无数巨大的齿轮组成带动的永动机,逼迫着你马不停蹄地往前走,你只有向后看的权利,全然没有再回到过去的权利。你也无法让这台命运机器停下,从而再作出向左转还是想右转的选择。



    人生就是这样,由无数个细微的选择组成直达最终的构建,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推翻了一个,其余的也就跟着瞬间崩塌,直到最终的停止。生命之于我们,生活之于我们,或者说,命运之于我们,就是一个庞大的迷宫。在这个迷宫里,推动第一个命运选择多米诺骨牌倒塌的人不是我们,最终在什么时候结束最后一张多米诺骨牌倒塌的人也不是我们。而,在迷宫中的我们,也不会有一份指导我们正确找到出口的地图,因为,这个迷宫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有一个早已设计好的途径通往最后属于我们的那个出口,那个出口,是生命的终点,是死亡 ,是肉体的消逝,也是新生的开始。



    是否,你也有过这般的感受。当现下的生活让你感到疲倦和绝望时,你心里虽懂得生之美好总是伴随着生之无奈,却还是心有不甘。总是伴随着多个由“如果”开始的陈述句,如果是这样,那么现在就不会是这样。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选择,我要从我生命开始之前就选择投胎到我想要的家庭,我想要的父母,甚或是我想要的肉体的样子,我想要的生活的样子,我想要的爱人的样子,我想要的一切的一切……总之,是否如果说,可以交给我选择和安排的话,那么,人生是不是会比现在更美好?



   于是,你会意识到,当你开始幻想这一切,当你开始用你喜欢的方式从新构建你的人生的时候。命运之神,总是会在一个角落,向你投来不屑的眼神和无声的嘲笑。



   这就是你我的人生。千百年来,哲人、政治家、诗人、文人、艺术家抑或是科学家,都对命运做出着自己的阐述和理解,做出着自己幻想和解构,不论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不论付出过怎样的努力。他们,也如每一个普通人一样,终究逃脱不了命运之神的掌心。









2.

     在观看完影片后,渡过一个夜晚夹杂着一些梦境。我尝试着去把内心由这部影片带动起来的翻腾的情绪,以理性的方式降到冰点,从而得以一冷静的思考方式带出。我也试图,想跨过这些私人情绪,去直接评价这部影片本身。比如,它诗情画意的画面风格,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它精准巧妙的细节安排。比如,导演多梅尔为我们献上的是一份心灵史诗,它有着《蝴蝶效应》的情感,又有着克里斯托弗·诺兰迷宫般和俄罗斯套娃式的叙事结构,同样还有着基耶斯洛夫斯基《机遇之歌》的智慧。比如,影片与诺兰的《盗梦空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个导演试图以逃避到梦境中,从而可以去改变梦境的方式,去逃避现实的人生,而另一个导演则以一个父母离异的15岁青春期男孩的幻想,由一台老式的打字机的敲打开始,从新去解构人生。他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去试图表达自己对人生和命运的理解,以及内心的无奈和对生之美好的赞美——这样复杂矛盾的情感。因此,这是一部不容错过的佳片。这些评价,本该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一个观众,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观看完影片后,应该说出的客观和冷静的评价。但是,这部影片,让我没有办法,只是简简单单地做一个旁观者一个评价者,而我想作的是一个参与者,因为,早在看到影片之前,我早已经就是一个喜欢幻想和解构我人生其他多种可能的幻想者。



     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智的毫无幻想力的人,甚至是一个认为生活常识应该高于艺术创造的人。那么这部影片,注定会让你迷茫,你或许会费尽心思地去与他人争论这个影片中种种不合理的场景、情节、细节和现象,和它们到底隐约了什么。如果,你那么费劲还是无法找到一个标准的答案,那么,很有可能你只有进入到导演多梅尔的大脑,去与他的脑细胞进行最后理智的搏斗,你也就自然无法从这部影片中体会到那磅礴的情感和心灵的洗礼。而,如果,你刚好与我一样,是一个感性多余理性的人,是一个爱幻想的人,是一个能够从15岁的尼莫身上找到自己影子的人,是一个在拥堵的公路、拥挤的地铁车厢内、静谧的飞机机舱、一个无眠的夜晚、一段美妙的梦境中……和任何一处可以让时间暂时停滞,让你的大脑皮层和你的灵魂得以暂时胡作非为活跃起来的时刻,开始幻想开始勾画你另一种可能的人生,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么,你定会被这部影片吸引,定会成为另一个15岁的尼莫,在某一个深夜,找出一台尘封多年落满灰尘的打字机,塞进一些泛黄的纸张,开始从新解构你的人生,勾画出它的多种可能,就在那一刻,世界中的所有声音只有你敲打打字机的声音,就在那一刻,世界中心只有你和你肆意妄为的幻想。于是,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我无法一开始就跨过私人情绪的部分,去述说我对影片的评价,因为对这部影片,我的感想是多余评价的。因为,我就是影片中,那个15岁的尼莫,正在敲打着键盘或是通过梦境解构自己的人生,那么你们呢?你们是尼莫还是又一个评价者?






 

3.

     虽然,导演多梅尔通过繁复的迷宫般的叙事解构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多时间段和不同空间的穿越,为我们带来的是一个,一开始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故事。但是,当影片故事逐渐展开,直到结束后,当你慢慢地开始细细回味影片中的诸多细节,当影片中的故事和人物让你产生感同身受的情绪时,你终究会通过自己的感受,去最终解构影片故事,从而得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很多人问,影片故事中,到底那一段人生,才是尼莫真正的人生?还有人说,也许那些人生都不过是垂垂老死的尼莫的梦呓,都不是真的。这是一个到底是现实还是梦境的疑问,也是一个最终无法回答的疑问,浮生若梦,到底又有一个什么标准,能够去评判呢?在这部影片中,有的只是,不同人生的不同走向,其实,不管它们到底孰真孰假,都是导演多梅尔给我们每一个观众的疑问句。此时此刻的我生活在这一个人生里,那么有没有可能,在另一个现实里,有同样一个我生活在另一个不同的人生呢?我们到底是生活在当下还是生活在别处,或是说,我们到底应该是生活在当下还是应该生活在别处。而恐怕就连导演多梅尔都无法为这个问题找到一个合适的答案,那作为观众的我们,不妨可以以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去判断,答案并不是关键,关键是过程你是否理解了。






 

4.

     于是,当影片结束,当一切的情绪得以慢慢地沉淀后。我开始,从影片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和每一个场景中去得出我自己对这部影片的理解。



     我得出的结论是,故事应该从9岁的尼莫父母离异开始说起,父母的离异从根本上改变了小尼莫的生活和人生。尼莫根本无法在父亲和母亲中做出一个选择。于是,当无法选择的时候,小尼莫的命运就交给了一根质量不好的鞋带,当他在火车站选择和母亲离开去加拿大的时候,鞋带断了,终止了他追上火车的脚步,导致了尼莫只有选择与父亲在一起。



     随后的生活展开了,母亲离家7年生活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而他则一直呆在了英格兰的老家照顾已经半身不遂的父亲。15岁的尼莫,一个处在青春期的男孩,渴望大城市的繁华,渴望认识更多的朋友,渴望异性的青睐,却被困在了一个小镇的一所从小长大房子里。每天默默地照顾瘫痪的父亲,尼莫的性格渐渐地开始变的内向,一个15岁的男孩就有了成年人般对生活困难的隐忍。可是他的内心却显然是不安于现状的,在他隐忍的外表下,实则有着爱幻想渴望自由的灵魂。



     于是,某一天,他决定用家里的打字机,去写一部小说,一部科幻小说,故事的开头是已经118岁的自己,醒来后身在未来的某个星球的某个地方。却不知道自己谁,从哪里来,又为何身在此地,又经历了怎样的长途跋涉的人生,醒来后不相信自己已经是一个垂垂老死之人,坚持认为自己依然是一个34岁的年轻人。直到星球上的医生对自己进行了催眠,接着一个陌生记者的采访,这个118岁的老尼莫,才逐渐向他人娓娓道来自己的一生,随着回忆的慢慢展开,记忆碎片开始重组起来。这个故事,以倒叙的方式开始,15岁的尼莫为自己杜撰了多个人生的可能。



     15岁的尼莫为自己杜撰的第一个人生选择是,在自己还未来到这个世界之前,他就有了选择自己父母和出生家庭的权利。然后,在父母离异后,他成功地追上了火车,与母亲去了加拿大,得以开始了新的生活,再次与儿时钦慕的安娜相遇。紧接着,他想起儿时的邻居和同学,三个不同长相不同性格的女孩子。而,与这三个女孩子的人生交集,又演变出了三种乃至更多种的不同的人生走向。这三段人生,述说着尼莫与这三个女孩不同的爱情故事。与棕色头发的安娜是炽烈的纯粹的两情相悦的爱情,这段幻想,来源于尼莫儿时在游泳课上就表现出的对安娜青涩的喜爱,这是一段无比美好却脆弱的情感,就像任何一段初恋那样,有着命运的捉弄有着现实的阻碍。与金色长发的伊利斯是痛苦无奈的不被爱的婚姻生活,尼莫青春期时在某一次派对上,遇到了情绪波动异常的伊利斯,被她特别的性格和与母亲相似的神态和香味所吸引,而伊利斯却一心爱着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根本无法接受尼莫的表白和喜爱,于是这段人生,在15岁尼莫的幻想下,尽是伤心与无奈,是一个深爱着一个女人的执着男人的隐忍和艰难,以及一个患有深度抑郁症的女人,对少女时期的梦中情人念念不忘的情感。与有着黑色柔顺直发的亚裔女孩吉恩被爱的感情,这个女孩早在儿时就默默地喜爱着尼莫。所以,在舞会上她径直走向了没有舞伴的尼莫,并对尼莫的接受表示了感谢,她的表情和举止,无一不表现出这个女孩对尼莫的倾心,却不知道尼莫接受她只是为了与伊利斯赌气发誓所为。于是,这段感情注定以一个女人爱着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开始直到结束。

    

     多梅尔让15岁的尼莫幻想出与这三个不同的女人,三段不同的爱情故事(两情相悦,被爱,不被爱),从而带出了几段尼莫不同的人生。与安娜相爱的结局,成为一个宇宙物理和时间矩阵学者,要么与安娜结婚生子,要么是一句不经意的粗暴拒绝导致了两人最终形同陌路。与伊利斯在一起的结局,始于表白和送情书是否成功。一种人生是,表白情书未送出,15岁的尼莫深夜飙车遇到车祸成为了一个植物人。一种人生是,表白打动伊利斯,情书送出,最终两人结婚生子,其后整个家庭和婚姻却被伊利斯的深度抑郁症折磨的支离破碎。于是,在这一段人生中,尼莫幻想着,不如让伊利斯在他们新婚当天就死去,他宁愿一辈子不再娶守着她的骨灰,也不想看到伊利斯被抑郁症这样折磨,自己却无能为力去赶走让她害怕的那个东西,却无力让自己的孩子过得更快乐。还有一种人生是,表白还是失败了,尼莫最终赢取了亚裔吉恩,一个自己根本不爱的女人,只为了儿时赌气的一句誓言,他放弃了所有的感情生活,把一切的精力投放到事业中去,他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男人,富有富足有权有势,住上了大房子拥有了私人泳池,两个可爱的孩子,妻子却是一个深爱着自己,他却无法真心爱上的女人。这一段人生,是尼莫最不满意的人生,看似什么都有了的他,却无奈后悔于当初的选择,如今无法再选择,只有被当时那个不得已的选择逼着往前走,一个不快乐的男人和一段不幸福的婚姻中一个不被爱的妻子……



     可以看出,无论是哪种人生。15岁的尼莫独自一人在寂寞的夜晚,在浮躁的青春期写下的这些人生的可能。尽管他都给自己了各种各样的选择,尝试各种各样的可能,希望人生可以比现在要好百倍,却还是最终被命运掌控。一条买错的牛仔裤,改变了一个巴西劳工的人生,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一片梧桐树叶也足以再改变父母的相遇,一场导致自己成为植物人的车祸,一个远古时代的女人的惨死,可以导致自己永远无法再来到人世,而,一个精子是否能够成功与一个健康的卵子交合,也改变着一个生命的诞生。尽管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父母和家庭,还是无法避免父母感情的破裂,母亲的移情别恋。尽管。选择了自己最爱的女人,却还是发生着诸多的不测和变故。最终,向生活妥协选择去被爱选择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却还是心有不甘终日郁郁寡欢。总之,不管什么样的人生,都有它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但是与此同时又都有着它们各自美好的瞬间。



     在15岁的尼莫这些恢弘的人生幻想片段面前,一切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不开心都能够瞬间土崩瓦解吗?从小对水有深度恐惧的尼莫,在其后的不同的人生可能中,都与水产生了诸多的牵绊。虽然与安娜幸福结婚生子,却还是在回家的路上遭遇不测,车坠入水中,最终溺亡。虽然,与一见倾心的伊利斯结婚,却终日生活在伊利斯的哭泣中,生活也被她无尽的泪水所淹没和窒息。虽然,最终拥有了自己的泳池和大房子,却在无爱的婚姻中,奔走他乡,靠一枚写着NO或YES的硬币选择其后的命运,最终却替一个陌生人惨死在五星级宾馆的浴缸里,陈尸野外……所以,影片故事给出的答案是,没有。悲伤依旧在进行,快乐依旧时有时无。命运本无常, 我们根本无力改变。最后,还是要拥抱本该属于我们的那个结局——死亡。即使,未来会有一种技术,像尼莫幻想的那样,细胞循环再生,人类得以永生,可是,他,还是宁愿作一个会老死的人。有爱能力能够坠入爱河,而因为生命的无常,才更加能够学会珍惜眼前人,过好现在的生活。这无疑是影片在整体悲伤的情感下,所倡导的积极豁达的一种人生态度。






 

5.

     无数个悲伤的时刻,无数个我们对现实生活绝望的时刻,是否,可以再为我们的人生杜撰多个可能,而自问自己,是否真的过上了那样的人生,我们的生活就能够完美幸福呢?儿时错过的初恋情人,一时赌气错过的好友,一次不用心的考试错过的一所大学,一次不成功的面试错过的满意的工作,一次小小的疏忽导致的交通事故……一次又一次的错过和错误的选择都导致着我们错过了一段又一段不同的人生。其实,我们都错了吧,我们都不应该去抱怨现在的生活,去认为另一种人生会更好,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在抱怨着,而那个也许真的活在另一段人生中的我们,可能又会羡慕活在这一段人生中的我们。生活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个样子,现在不会是,过去不会是,以后更不会是。活在当下,也许,是我们最理智的选择。



     影片最后给我们献上了时光倒流的美好结局。这应该是15岁的尼莫所想要的最完美的人生吧。父母没有离异,母亲没有与安娜的父亲偷情,自己最终于安娜相爱结婚,永远在一起。当一切回到生命开始的终点,一颗健康的精子和一颗健康的卵子,正常的结合了。没有什么不测没有什么变故,人生就应该这样美好,如人所愿。一个美好却让人唏嘘的结局。如果时光能倒流,就好了,可惜,时光从来都不会倒流。命运齿轮不会停止转动也不会往回转,宇宙行星不会停止运行也不会倒转……



    118岁的尼莫,最终赢来了死亡的那一刻。记住,记住,不是记住自己是谁,自己到底是谁,也不要问我是谁,对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意义,都不重要了。需要记住的是,过去那些美好的事情,那些美好的人,那些悲伤那些无奈,才是构成我们人生本身的重要元素。所以,我们谁都不是,我们是Mr/Miss Nobody,或许我们的肉体从来不曾存在过,但是,我们的爱情,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快乐与悲伤,却早已经铭刻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的历史因为情感而永驻,这就足够了。

 6 ) 我们都只是迷信的鸽子

Jaco van Dormael用鸽子的迷信来做整个片子的前言,是否暗示茫茫宇宙里我们仅是一只迷信的鸽子?

一、 挥舞的翅膀

影片开篇就暗含了一个观点,每个人身处命运的交织之中,虽然终究一死,结果无法更改(电影里不同的脉络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主人公各种方式的死亡),但生命旅行里的不同的行走途径却是可以通过自主的选择而改变的。那么和真爱惨烈厮守或是跟另一个人麻木维持一段“正常”的生活,最终回头再看都是曾经一个极不经意的选择结果。但,这个选择背后的动力却来自于我们对“改变命运”的迷信!无论做什么说什么思考什么,作为鸽子,你只能去迷信一个自以为是的法则。

在影片里Mr. Nobody经历了命运的各种可能性,通过一些瞬时的抉择,某种隐藏的或更高阶的存在赋予了他许多种生命体验的途径。在这些生命历程中出现了安娜、爱丽丝还有吉妮,无论这些抉择将他推向了谁并与之相守,未曾改变的是他的纯真善良,他真诚面对他人的态度和对承诺的恪尽职守。这份坚贞的忠诚就是我们人类在千万年来面对命运最终总结出的迷信——道德。

二、站台上的选择
    
① 当和吉妮走到了一起,他虽然从未对吉妮有过真正意义上完整投入的“爱”,甚至这种无聊的婚姻生活耗尽了他所有的活力,致使他完全丧失了活下去的冲动,但他自始至终都从未背叛,并且在选择独自告别人世前,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留给了吉妮。通过某种约定俗成的道德迷信他履行着自己在“神圣的”婚姻中应尽的责任。在这条命运的轨迹上,Mr. Nobody最后选择了跟随一块随即翻动的硬币指引让自己的生命走向了终结。

② 对爱丽丝,一个疯狂自闭、歇斯底里且内心背叛他的妻子,他不弃不离始终竭尽所能的守候在她的身旁。(“竭尽所能”是个很悲剧的词语,事情我们做了并且就我们的力量做到了最好,但问题是事情有时候完全超出了我们的能力或者根本就跟能力努力无关,很多事情都是如此。)Mr. Nobody就像是个原始人一般为妻子驱逐来自生活中的威胁,即便威胁来自于一头凶猛致命的黑熊,他也毫不犹豫的操起手中的棍棒就砸向那庞然大物。可是,当妻子茫然的告知,他们婚姻真正的威胁竟然是她始终不曾爱过Mr. Nobody,她的心只为了另一个从不在乎她的男人而跳动时,Mr. Nobody还能如何?(爱丽丝的落幕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给了爱情一个注脚,那就是有时候爱一个人,并非爱的是现实中存在的人。爱情中的爱人往往是我们以现实中的某个人为基础,然后幻想出的一个绝然不同的形象,这个形象只存在于我们的幻想、憧憬和回忆里。)Mr.Nobody,一个“好”人唯一能做的就是背负那个年少时的诺言独自将爱人的骨灰抛洒在火星那寂寞的红色尘土之中。

③ 而对于安娜他的挚爱,为了她,他可以失去一切放弃所有。在一个空寂的城市孤单守候十年,如果她未曾出现,那他就再等上第二个十年,第三个十年...这一切的起因都是那年14岁,那个离别前醉人的灯塔之约。曾经沧海,感受过那种炽热的灼烧,便永远在心口刻下了只有彼此才懂得的甜蜜。只因那份爱曾经出现在Mr.Nobody的生命里,那么剩下的所有岁月便只赋予了这一种意义———守候。
  
其实这就是三个选择就是三种爱情的状态:爱你但你不爱的人、你爱但不爱你的人、爱你且你爱的人 。

在那个命运的车站,他为自己设想了各种生命轨迹,也许在这个多维的宇宙里这些轨迹都各自真实的发生过了,又或许是Mr. Nobody某种灵性的存在对未知的命运能思考预知。无论如何到最后他一再走向了意外身亡的命运结局。可如果所有的一切都能在彻底完结后再给他最后一次选择的机会,Mr. Nobody用他低沉微弱的嗓音喊出了“安娜.”,他最最深爱的人的名字。安娜是他的最爱,他生命精华里所有幸福的起点和终点。在他低语遗言的一刹那,安娜就成了他所有生命里唯一有意义的篇章。

三、鸽子的迷信
       
但是当回顾Mr. Nobody每一种命运的轨迹时,我们却看到了他始终如一贯彻了他的忠诚——人类的迷信。他(也就是我们所有人)用面对命运最虔诚的迷信来祈祷每一份即将出现的未来,希望那会是幸福的开始。所以我们不禁要问:对安娜、生命里的最爱,Mr. Nobody你真有做过什么有别于对待他人的举动吗?

答案是:没有!
   
这真是一个非常荒诞且残酷的答案。Mr. Nobody面对安娜时,他感到快乐,极度的喜悦。安娜给予了他生命最大的意义和最绚烂的色彩。但必须看到,这些都不是因为Mr. Nobody主动做过什么有别于对待爱丽丝或对待吉妮的行为促成的结果。Mr. Nobody仍然是那个忠贞诚恳甚至面对爱情显得谦卑的“好”人,依旧是贯彻着那一套他所一直遵循的原则。爱情里的完美道德君子———Mr. Nobody。他命运里的悲剧不因他的努力和诚恳而被避免,他幸福的降临却不是因为他的渴求和追寻而出现。偶然的,当第一次间隔食物和鸽子的隔板被打开时,鸽子不知道那隔板背后会有什么东西出现。它偶然的煽动了翅膀,恰巧那时出现了食物,于是为了得到食物,它开始迷行的一直挥动翅膀,可关于食物隔板之后真相,作为鸽子则永远无法得知了。
  
这也许就是透过影片我们得到的启示:我们(Nobody)仅仅是无情的宇宙中迷信的鸽子,我们的抉择仅仅是为了得到食物(也许就是我们称之为幸福的东西)而迷信的挥动我们的翅膀。因为我们不知道,隐藏在我们渴望的幸福后真正达成它的条件,所以持续的挥动道德的翅膀是我们坚信的,且唯一能做的事情。

四、另一种考虑

影片最后Mr. Nobody似乎希望提供一个解答,一个国际象棋的概念。面对被动牵制的唯一解答:不动。所以那个站在命运交叉口的孩子在得知了未来的一切后放弃了前进和后退的所有努力而选择了另一条岔路,停滞在了那片迷样的丛林里。

可是这真会是终极答案吗?会不会这只是鸽子面对每隔二十秒就打开一次喂食器的另一种猜测呢?

鸽子,可能依旧还是迷信的吧。


————————————————————————————————————

本文只是我自己观影后的一些感想,说不上是分析了电影,更像是借着电影分析了下自己

 短评

《机遇之歌》(老K的精髓)+《北极圈恋人》(太TMD像了,连女主名字都一样)+《珍爱泉源》(写作、外太空与飞行器),但正如那些技术都做得太好的电影一样,他的想法被形式所拘役了。

8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美学与哲学的极致诗歌,将个人时间的多义性阐述得恢宏壮阔。这样的电影只能用伟大来形容了,感觉就像亲身经历了宇宙开天辟地的big bang!这是我最爱的一部科幻爱情电影,而我甚至不敢说我看懂了!!!

1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在这部电影的凌乱面前,盗梦空间弱爆了...其实导演只是想说,人生有很多选择,没有哪个比哪个更好,即使我们知道了之后的结果依然难以抉择。有人说是基式《机遇之歌》的升级版,我看是降级版,导演野心太大,拍得太花哨。最大的收获是美少年Toby Regbo,手也漂亮。

13分钟前
  • Mignon松弛地
  • 推荐

意外醒着看完了这个完全不知道在讲什么的科幻片(?),经过努力思考,这片子可能是讲,一个被爸妈逼迫做出无法选择的选择的小孩,为了不错过每个选项,给自己幻想出了无数个平行宇宙,那命运是一个比一个惨烈?也就是说,不和谐家庭制造神经病小孩?话说ifans叔乃个loser这酱油打的…

18分钟前
  • 橙子换马甲
  • 还行

一部需要全神贯注去看的电影,感觉两个半小时的影片里装了太多东西,不过好在导演并没有把它拍的很混乱。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引申出了如此众多的生活轨迹,就好似铁路的轨道一般,在分离与交集中纵横延伸,但终究通往的是不同的终点。★★★★

19分钟前
  • Q。
  • 推荐

创意与蝴蝶效应雷同,但太繁琐太拖沓。其实还是一个有关爱情的故事,三种选择看尽,无非是你情我愿,你不情我愿,你情我不愿呗……

20分钟前
  • 饼干
  • 还行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一个完整世界的开启与结束,竟是部感人至深的爱情软科幻

25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太好看了!!Mr. Nobody最终找到了变量中的常量,并将它脱口而出。

28分钟前
  • 太阳的倒影
  • 力荐

3星半。小径分叉的花园或是机遇之歌或是记忆碎片等等。关于时间的维度,可不可以倒退,可不可以重复。导演视乎想借这个电影解释太多东西。但电影远远无法承载这许多,电影也变得失控且混乱,不过这一切,并不妨碍他的好看。

2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同蝴蝶效应、死亡幻觉、生死停留等有一番相像,不可靠叙述者构建的超现实主义迷宫。在时间的一个点上,你上了一辆车,又没上那辆车,于是就出现了两个可能性的你;在途中车子决定拐向哪个方向,这又制造了更多的你。现在在这里的我又是如何到达此地的呢?这期间又有多少个我因为我到达现在而丧命?

32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画面很美好,但是剧本不够精炼。最大的收获是Toby Regbo,这孩子萌得人心肝颤

34分钟前
  • 风中之葱
  • 推荐

看【无名先生】的过程其实很有趣,丰富的色彩,优雅的慢镜,怀旧的老歌,时而让观影变得很舒服。只是关于尼莫的人生复杂的各种选择性,多变的镜头语言和多重的叙事手法对一般人来说是一种记忆力和逻辑思维的挑战。想要一切变得明朗,还要看你有没有耐力等到影片的结尾了。 ★★★

3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其实从叙事学的角度讲,这部电影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故事一直在推出一个叙述者,而马上又否定掉。整个故事是118岁老人的回忆吗?整个故事是9岁小孩的想象吗?整个故事是青年尼莫写的一个科幻故事吗?

42分钟前
  • 刘康康
  • 力荐

这片看得会有点累啊,不过很棒的是有beautiful teens hard fuck, great experience.., HAHA

47分钟前
  • Jin
  • 推荐

生活的千千万万种平行可能性,像洋葱被切片放大到显微镜,捣烂,捏造,撕毁,重塑。如果说《盗梦空间》借助透析不难懂,《生命之树》深奥晦涩不易解读,这一部更加是神作。我并不能完全看懂,莫名躁动地,兴奋于遇到影像生命强大的对手。

50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不要试图去思考平行宇宙理论、轮回观念、坍塌和时间倒转、弦论、蝴蝶效应和薛定谔的猫等等现在已经普及到众人了的观念。一切的钥匙在于尼莫和安娜之间的爱。芸芸宇宙中,无论是去火星撒下骨灰,之前是否赶上母亲的火车,碰见三人中的哪一个,无论生或死,每一种可能性都好,真爱注定唯一,相遇幸运无比

54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时间永远分叉,通向无数的未来,和过去;事关选择、回忆、时间、偶然、平行宇宙、蝴蝶效应……,比任何一部同题材的电影都要复杂,叙事手法完全打破常规,尤为难得的是拍出了美感。

58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现在拥有的就是最好的。

1小时前
  • 朝暮雪
  • 推荐

这片子告诉我们一件事:大脑记不住手机号码就注定了杯具。

1小时前
  • ᴇsᴛ
  • 力荐

整部电影用阿甘老妈的一句话就能概括了

1小时前
  • 皮皮鲁西西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