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老字号

更新至08集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长篇影评

 1 ) 这部记录片用什么来震撼了我?

纪录片在我们的印象中,往往是刻板全机械化的风格,记录下重要的事件。然而这部《神奇的老字号》却不是。它开篇画面绚烂,以一种色彩的动感带我们走入各家老字号。

我今天看的是其中的一集,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叫做《徽韵成规》,在片中都以一种轻松的的第三视角的讲解方式去呈现的。解说的风格,也是极具中音的男声,有一种沉稳中透着小小的跳跃感。就仿佛这老字号一样,年代中带着现代感。同时,整篇,还带着一点小调皮的解说,拉近了观众的距离感,一点也不沉闷,反而有点有趣。

92年折纸艺术家,年轻一代,他所做的作品,都惟妙惟肖,灵动的像是神笔马良之作。但作为中国人,让他生出一份归属感的困惑。在他解惑的过程中,带我们大开眼界,一饱眼福。在中华传承的碰撞里,文化和技艺,再次让我叹为观止,不得不说,中华传承何其伟大。

中华传承何其多,在这一集中,向我们展示了三种文化,三个品牌,却是同一种责任和规矩。借用片末的几句话来说,就是:烟墨汗注,百炼不识辛苦;罗盘指路,一戒独贯千古;宣纸成书,细读讲信修睦;恪守规矩,然字号不负。

那就先来看看胡开文墨,胡开文是谁?为什么创立了胡开文墨?在片中,与师傅的交谈中,都一一道来。其中有一位师傅,有着十几年工龄的制墨工,他可是有“徽州鬼手”的称号。这位师傅真是了得呀。让我像是领略了金庸先生武侠片中的神功啊。还有一位女师傅,更是不得了,手速快到1秒10翻,比我们现在的电竞选手还要神奇了。其实,并非真的神人,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快,一丝不苟练就的。我在这两位老师傅身上,再次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毅力和和坚守。于他们而言,他们要对得起这个老字号,对得起天下舞文用墨之人。

在这个胡开文墨中,还代销着一样东西。让我不禁联想起很多盗墓小说。它神秘有趣,却已经在我们生活中不多见了。然而,它有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在科技发展的年代,很多手工传承,也是历经辛苦,都在历史的长河里浮浮沉沉,而我所看到的这几项,都坚持了下来,也被列入国家级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他们为了这份热爱,为了这份家族事业,为了很多需求的人们,将其化为一份责任,一份坚守。这其中的每一位师傅,都是有着自己的大爱,有的半生经验,全在里头,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由此,我想再次向他们致敬。作为匠人,永远将匠人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哪怕是失去生命,也不能有负这份坚守。哪怕荣辱兴衰,辛苦坚持,也不能放弃这份热爱。

其中,对人,我感受到了他们的一丝不苟,严谨态度。而对物,我觉得也是让我学习到了不少知识。在这,我就想再提一提,我接触的比较多的东西。我从小学习的国画,接触宣纸也不少,我却不太清楚宣纸的得名。然而,通过这个纪录片,让我知道了为什么要叫宣纸?

有人在这个老旧的工厂里撑起小家,奉献自我,追求梦想。有人在这个工厂里一丝不苟,成为了老公的检验官。有人已经是这个工厂的第三代纸厂工人了。多少故事,串联着一张张的宣纸。在这些故事背后,大家都有一个理念,支撑起内心交叠,百世更替。

无论是哪一样,这背后的每一个人,都担得起这个匠人精神。微商品质,以信接物,唯有一个儒字,传承中华商贾风度。在当下浮华的社会中,太需要这种让人沉得下心的片子来洗涤人心,大家不妨也来细细品一品。

 2 ) 从前慢,用尽一生饮一壶酒

如果一家老字号的传承能够超过两代人,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品牌,而是一种串联时光的感情,偶然点开这部纪录片,曾经驻足过的小店全部回忆起来,画面中热气腾腾的包子,绿如新芽的黄酒,颤颤巍巍的食客,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呈现在画面中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 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木心先生写下这首诗的时间是具体不可考的,据说是在一堆的手稿中被翻了出来,也许这就是木心先生一点小小的故意,把时间隐去,忘记自己说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忘记那是什么尘封的记忆在脑海中翻涌出来,只是记得有那么一个场景,那是民国,那是在乌镇,那是少年时的江南水乡,邻居街坊都是一脸木木的诚诚恳恳,说什么便是什么,孩子早上去上学,青石板路上,远远的看见一盏灯,冒着热气,是味觉在视觉里的延伸,是浩瀚生命长度中不灭的底色,温暖一个人的一生。过去的时光回不去了,但是看着熟悉的镜头,仿佛重温旧日,些许感动从心中涌起。

小学的上时候,在上学的路上有一家馅饼店,老板五十出头,一台大煎锅,在鼓鼓囊囊的馅饼上几把油,十几分钟出锅后,软硬甜咸适中,有点零钱的时候,总想买一两个解解馋,很多年后老板换了店面,再遇到时看老板已经是头发全白,一个姑娘带着约莫五六岁的女儿来,一边等一边和老板聊天,姑娘说自己上小学就开始吃老板的馅饼,现如今自己的女儿马上也要上小学了,一晃这么多年过了,老板笑着说是啊,很多人到他这里来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我在旁边看着,心想也许再过几年,我也会带着自己的孩子过来品尝吧。看着《神奇的老字号》中展示的知味观的包子,不禁想起这些过往的小细节,这就是一部好的纪录片带给人 的抚慰,正如片中的老人家,晃晃悠悠的走进店里,掷地有声的说:“我要喝黄酒----”

大约在六、七年前的时候,和姐姐在杭州城里闲逛,彼时的她离婚不久,我是一个稀里糊涂的小男孩,不懂她的心情,看她浓妆艳抹中有神色清冷,她是欲说还休,我是言不知从哪里起,陪她走着但是全身手足无措,她看在眼里亦是微微不答,在风景秀丽的西湖边看满眼的游人如织,看的心情如施了粉黛的天空,薄薄的。走的累了,看见一面招牌,上面写着——知味停车,闻香下马 。欲知我味,观料便知。走进去,点了几个包子,姐姐看见“幸福双”、“猫耳朵”、“西施舌”这些名字,脸上露出些许微笑,依稀记得我们还一起品尝了“鸡汁银雪鱼”、“干菜鸭子”、“武林熬鸭”,我能感觉到很多难过在她的脸上暂时消失了。第二天我们继续闲逛,去了灵隐寺、西溪,累了就找个小店进去,再看这部叫《神奇的老字号》的纪录片,想起了酒店的名字,依稀记得那天我们找个清净的地方坐下,要了一壶黄酒,几碟茴香豆,姐弟二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零零碎碎的话,彼时的我不知婚姻为何物,更没有谈过恋爱,她是都懂得,懂我什么都不懂,也不埋怨我。看这个片子里的一件件物事,看到杭帮菜的镜头,看到观味知春的黄酒,绿油油的往杯子里倒,往昔画面在脑海里越来越清晰。

有时,人生真不如一行波德莱尔,有时,波德莱尔真不如一碗馄饨------这是木心在题为《小上的艺术家》里的留下的句子,每个人都应该有过这种感觉,漫长的人生是没有光亮的黑洞,不如一行短诗能给人带来慰藉,可是再多的慰藉,又不如一碗热气腾腾的混沌来的实在,由口入胃,木心的从前慢怀念的是记忆中的江南,文革结束后,老先生流浪至大洋彼岸,写下这些诗句的时候一定是他分外想家的时候,一定是他分外孤独的时候,干瘪的生活会榨干一个人所有的激情,心力交瘁的颠簸流离让人产生绝望,一行诗、一碗馄炖,一壶老酒便可以抚摸所有悲伤,抬起头来,见对面再坐着一个体己的人,就是完满了,这人间至味,只独享与经历沧桑的中年心境,少年人的心火太旺,品不出淡淡的明亮和哀伤。画面中的江南杭帮菜,恬恬淡淡,不激不越,也就是这样的品性,成就了一个个老字号的岁月历练,多少年来延续至今,曾经的遗憾不能弥补,看着《神奇的老字号》中的一个个人物和故事,平淡朴素,多少有些释怀。

六七年前的懵懵懂懂被这部《神奇的老字号》引出了记忆,这些年过去了,姐姐的生活依旧没有归宿,我也渐渐明白了何为没有归宿,前尘往事被《神奇的老字号》翻涌出来,看着镜头中若干小菜,听着几句吴乡软语,想起她了,想跟她坐在一起,两把竹椅,在西湖周边的田埂上,冲一杯龙井,几粒茴香豆,一盘臭豆腐,一碗红烧肉,饮一点黄酒,或是在小桥流水的乌镇,坐在靠窗的旁边,看一叶一叶的乌篷船驶过,说一说这些年的喜悦和颠簸-----

最后再说回来这部纪录片《神奇的老字号》吧,最让我感动的是里面的每一位素人出镜,无论中药制作还是面点师傅一脸质朴的说自己对工作的热爱,甚至超过了另一半在自己心中的重要性,抑或是红星造纸厂的夫妻二人在回家后依旧讨论怎么样把工作改进,这其中呈现的都是日日一日的劳作与艰辛,没有豪言壮语,说不完道不尽的都是平凡,这也是生活本来的样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滋有味。

 3 ) 历史的瑰宝,中国老字号!

现在纪录片真的越来越有意思了……看完《神奇的老字号》的我如是感想。

大概是本身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很感兴趣,但目前涉猎的资料大部分都是书,内容大多是中国古建筑、清朝或者民国轶事、现代学者对古代哲学思想,其实就是四书五经那一套的再研究,除开书,最多就是去博物馆看看中国的文物,对于中国文化,好像没有别的了解途径了。

之前有个广为人知的纪录片叫《舌尖上的中国》,才播出的时候大家觉得哇好有趣,因为跟我们息息相关,而在这之间居然又有些闻所未闻的东西。

我看《神奇的老字号》也是这样的感觉,小到茶叶、毛笔、宣纸、大到丝绸、旗袍,这些不起眼的物品,细细一想,其实是直接和中国文化画上等号的。

仅限于知道、见过,但完全不了解。

比如我从来就不知道,就在我奶奶书房里的那张宣纸,普普通通,制作它却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

吃烧烤的时候,搁你桌上那青岛啤酒,已经118岁了,只比130岁的青岛市小了12岁。

小学的时候最怕被老师叫到办公室,站到办公室也不敢直视老师,只敢埋着头,看着蘸着红墨水的钢笔,快速的在作业本上打着勾叉,而且那时候钢笔好像总容易出不了墨,所以一般老师的桌子上都有一罐开着罐的红墨水儿,方方正正的玻璃瓶儿,那种情景,不看这个纪录片,我几乎已经忘记了。

与其说这个纪录片叫做《神奇的老字号》,其实也完全可以换个名字——《商业上的中国》,或者说是,中国的老字号。

有时候想想也觉得不可思议,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这些物品背后凝结着好多代人的智慧,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东西归属的老字号,现在多火爆的一个品牌,有的时候两年,有的时候五年,但更多的时候,几个月就被人忘记了,但这些老字号,跨越几百年的历史,连朝代都变了,它都还在。

拿汽水来说,天津有个汽水老字号叫山海关 ,跟北冰洋的地位差不多,纪录片里有个小哥说,之前因为诸如可口可乐这种饮料的引进,山海关受到冲击消失了一段时间,重新上市的时候,楼下的老太太特别激动,说这一看就是我们小时候喝的,小哥说不可能吧,这是我小时候喝的。隔代的鸿沟里却有着相同的记忆,就很奇妙。

或者一个老庙黄金的金镯子,外婆在妈妈结婚的时候送的,女儿要结婚的时候,妈妈又送给女儿,关键隔了几代人,还能找到这家老店,给镯子做修复重新打磨得像新的一样。

《神奇的老字号》整体节奏挺快的,每集三十多分钟,三十多分钟里讲3-4个

老字号,就是这些故事,取精髓,感兴趣可以自行再研究,不感兴趣跳过就好了,但是因为我觉得这个纪录片的文案有花心思,应该是脑暴了很久定的稿,所以整体看下来也不会无聊,甚至有的地方还会让你笑出声。

第三、第五、第六集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当然可能每个人兴趣不一样,就自己去发现叭!

 4 ) 那些老字号们

第一集《热血杭帮》 铠甲 西泠印社 御牌龙井 喜得宝 周氏铜艺 第二集《百浙千细》 中药 王一品毛笔 咸亨饭店 知味观 第三集《徽韵成规》 墨碇 吴鲁衡罗盘 红星宣纸 第四集《齐鲁惟新》 玉堂酱 鲁味斋 德州扒鸡 青岛啤酒 第五集《津门新哏》 海鸥手表 鸵鸟墨水 山海关饮料 第六集《海韵芳华》 龙凤旗袍 谢馥春 老庙黄金 古今内衣 第七集《京城考究》 便宜坊 月盛斋 大北照相馆 第八集《京字新番》 内联升布鞋 同仁堂 北冰洋 字号不老,未来不散。感觉看完这部纪录片后的确了解了很多老字号。只是不太懂,国外一两百年的老牌如今都成了奢侈品牌,而中国却成了老字号,鲜有人知。未来,中华老字号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持续推陈出新,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才能熠熠生辉。自己也通过这个纪录片了解了一些从前不知道的老字号,以后也会多去了解。很不错推荐。希望以后可以多这种系列的纪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5 ) 传承的文化,神奇的老字号YYDS!

对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每个中国人对其都是心生敬畏的,最近看了《神奇的老字号》才发现原来基本所有的老字号品牌都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是由心发出来的敬佩。手艺世代相传,直至今日,这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

整个纪录片都是在展示着各家老字号,有的已经曾经失去过,在如今的扶持和怀念中,又逐渐回归视野的。正如其中有一个小故事,讲述的就是为了捍卫老字号的核心技术,失去了生命,差点也使这项技术不能再传承下来。我想,在没有实行非遗的年代,这些老字号,老项目,老技术,应该都在新的工业化时代里,被替代掉了。就仿佛是一块美玉,放在石头堆里,无人欣赏,也就失去了价值。机器的运作是不辞辛劳的,是千篇一律的,也是不需要手工技术的。有时候觉得还挺好,又快又便宜。但是,再来看看,这千篇一律的东西,似乎就是少了点灵魂。

慢慢我们都开始怀念,就要去把她找回来。就好像看言情的时候,每当大男主瞎折腾,失去了美丽可爱的女主。我们都喜欢说,傲娇一时爽,追妻火葬场。这也一样,原来不当宝,现在满地跑。这不,万幸的是,有这么些老师傅,还都是锲而不舍的坚持下来了。不然,我们还真是见不到这样的瑰宝了。

这部纪录片的风格,我也是特别的喜欢的。我去搜了程工导演的其他作品,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美丽”的 特点。画面感清晰,而且有些景取的特别美丽。作为年轻人嘛,我觉得太古板、一尘不变的风格,好像不是太喜欢,我一般很少看纪录片,除了《舌尖上的中国》,《神奇的老字号》大概是我看的最仔细的一部纪录片了。因为我自身也是学习艺术的,所以,对于色彩的变化我是很喜欢的,就像是注入了新生代的力量一样。不仅让《神奇的老字号》面对怀旧的年长一些的人,也让年轻人驻足,去看一看这些神奇的老字号。

其中,《徽韵成规》中,我觉得这折纸艺术,让我感受到了其中的那种强大的创造力以及艺术家深厚的功底,纯手工的制作,也似乎带着一种老字号的投射。一般,我们所认识的折纸艺术,都是比较线条生硬的,能做到这种类似于手办的,只能说是出神入化了。这两者,怎么联系到一起的,其实还是那种技能感、归属感吧,都有着东方神韵,所以无论是老字号还是新生代,都找到了相通之处。

除了以上这些,片中还讲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比厕所间还大的纸,你见过吗?纸中之王,文人墨客,都喜欢的。它的神奇之处,我也是通过《神奇的老字号》有了一些认识。片子诉说的故事,传递的精神,文化的延续点太多,大家可以自己进入神奇的老字号的世界一探究竟,不论是哪一样,每一份传承每一个人都值得敬佩!

 6 ) 齐鲁惟新:那些我们熟知的老字号,居然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神奇的老字号》这部片子从立意到选材都很考究,讲的是“老字号”的故事。老字号这个词自带荣耀和风骨——东西不地道,就要被同行排挤得干不下去,主顾也不买你的账,没钱进货也赊不了账。《大宅门》里边讲白景琦陪着二奶奶去摘匾,后来又去安国采买中药,到最后日本人要参股做药行生意,靠的都是百草厅白家老号这个招牌:没有这块牌子,有威风也抖不出来。

所以,想看看老字号到底牛在哪?这部片子绝对让你一次过足瘾。

这一集的《神奇的老字号》来到了我的家乡山东,聊的更是我们这些吃货喜闻乐见的口味老字号。而放眼全片,我们看到老字号所承载的不但是物品本身,更是味道、手感、风味背后的情感价值,是那种令人感动、令人思乡、令人怀旧的特殊气息。

从升斗小民用以佐餐的酱菜,到水村山郭酒肆用以招徕客人的扒蹄;回想起挎在竹篮里叫卖、骨香肉嫩、汁水丰盈的德州扒鸡,伴随着火车汽笛轰鸣声声远去,雾气氤氲中仿佛能看到昏黄路灯下,行人提着一塑料袋青岛鲜啤晃悠悠回家……在山东人心头飘荡的质朴厚重“鲁味”,经久不衰,历数十年而常品常新。

饮食文化的流变是一门不太引人注意的学问,而齐鲁大地上盛行千年的鲁菜却始终威名赫赫,想让人不注意都难。这一集中,密集铺陈了酱菜、猪蹄,扒鸡和啤酒四种佳馔。我们山东的美食当然不止这些,但以名头之盛、行销之远、历史之久来看,这四个绝对镇得住场面。

就拿行销数百年而不败的玉堂园酱菜来说吧,他们家的立身之本在于精工细作。当今的食客都知道,传统一旦脱离时代需要,就很容易被打上因循守旧的标签。不过,产自济宁的玉堂酱园,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深得调和南北风味之精要,并不局限于某一地字号。从1714年戴阿大在济宁运河岸边创办姑苏戴玉堂以来,酱园历久弥新,始终难以脱去精致而灵秀的苏式韵味。

纪录片编导运用航拍着力展现了园区所陈列的3025口酱缸——让司马光看了都手痒,缸中贮藏有各种山林珍馐,琥珀花生、玲珑宝塔、面酱、食醋、酱莴苣、翡翠黄瓜口感各异,光阴流转赋予了酱菜馥郁芬芳的深沉酱香。酱菜也是门看天吃饭的手艺,露天摆放、暑热寒露交替给予缸内菌种适宜的生长环境,而黝黑的竹斗笠跟憨厚笨拙的酱缸相映成趣。“翻缸”可以帮助发酵均匀,这是制酱工人每日的必修课。

片中多次出现的短焦镜头配合良好的收声,使搅动酱缸时微微泛起的咕嘟声一下子勾动了我的馋虫;多种酱菜的特写镜头,结合航拍俯瞰园区内整饬的酱缸,让整部片子兼具细节之美和宏观之妙。

涉及饮食的纪录片要想拍好相当困难,毕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烹饪中出现的洗切、飞水、熬煮、雕刻、切削、摆盘造型等动作姿势各异,要呈现特色、凝炼主旨,就对镜头语言艺术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不是砸钱买几个高级镜头就可以做到的,这部片子在食物特写上尤其出彩,从猪蹄这一小节内容就可见一斑。

若论及选料精良,做工细致,传承已近百年的鲁味斋也毫不逊色。“一炸、二炖、三焖、四泡”简略形容出扒蹄制作工艺的繁复,而店家给自己上的两道紧箍咒则奠定了质量过硬的底色。

哪两道紧箍咒?

一个是猪蹄上不允许见到一根毛,否则罚款10元;一个是用手拿着猪蹄啃完,无须肥皂,仅凭清水洗手能洗净。就这两条规矩,硬生生地把鲁味斋出品的档次往上提了一档。猪蹄软烂脱骨,卤香十足,表面一层虎皮呈现出绝美的琥珀色,靠近蹄筋关节的位置,酥皮紧紧裹住扎实的筋腱,肌纤维几乎要爆皮而出,让人沉浸在唇齿与酥软皮肉捉对厮杀的无边想象中。鲁味斋新一代掌门人搭上在线吃播的快车,向全国范围内热衷于猪蹄的同好们宣传自家产品,扒蹄的辉煌还将继续延续下去。

华夏农耕文明流传数千年,在家畜中,与国人最亲密的是猪,在家禽中则是鸡。山东省商务厅和山东省老字号企业协会公布的老字号有数十个,经历了岁月的无情淘汰,能留下来的自然是优中选优。我相信本片的创作团队在这些老字号中拣选时,应当考虑了鸡与国人饮食习惯的深厚联系,而德州扒鸡之所以在各地名鸡中能脱颖而出,与铁路——这一国人最喜爱的交通工具有莫大的关系。

百年前的清末,同时也是铁路勃兴的时代,在高亢而悠远的汽笛尖啸中,绿皮火车载着千百旅客北上南下,于崇山峻岭或无垠旷野中疾速穿行。当今为人耳熟能详的“啤酒香烟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在当年可选择的余地虽然不多,但档次却异常的高——德州扒鸡,自1692年起就已存在的经典熟食,为经停齐鲁的列车提供了难得的动物蛋白。

德州扒鸡色泽油润而肉质细嫩,“五香脱骨”是对它滋味和口感的总结。两斤左右的嫩鸡经过褪毛整理,修整造型——将鸡腿收纳入腹,鸡翅交叠从喙部穿出,形如“鸭浮水面”。这时还得给鸡做个马杀鸡,秘制蜂蜜调料均匀涂抹在鸡皮上,按揉直至充分附着,随即以180℃油炸酥香,捞出后,伴随花椒、大料、桂皮等香辛料炖煮入味,使醇香由表及里,深入骨髓。大火炖煮,小火焖烧,吸饱了汤汁的扒鸡膘足脂润,足以令旅客大快朵颐,而沿着漕运和铁路大动脉贯穿神州大地,扒鸡的名头也愈来愈响。

酱菜,猪蹄,扒鸡,殿堂级的下酒菜已经齐备。如此豪奢的下酒菜,岂能没有好酒呢?

山东人好酒,可能与本地尚礼的风俗有关。宴会、祭祀、凯旋、鸣誓、庆典,都有专门的饮酒礼制。现在虽然不再讲究这些繁文缛节,但山东人对酒的喜爱也随着儒家文化传承至今。

故而,创作团队选取了一个既为全国观众所熟稔、又能代表山东地方特色的酒种:青岛啤酒。

青岛啤酒正是山东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饮品。唯有柔和洁净的崂山矿泉水,才能孕育出极致甘爽怡人的酒香,清澈的酒浆浮现清新洁白的泡沫,绵密细致而持久,为杯中琼浆增添了一丝俏皮的风味。喝过青岛啤酒的人虽多,又有几位明了青岛啤酒的历史源流呢?饮酒客若不熟悉酒的历史,那还不算上道。看完这一集,估计您的心里就有数了。

夏夜已深,暑气仍未消散。与三两好友谈天说地,举杯畅饮,冰镇青岛啤酒硬生生把心头的烦热打压得烟消云散。当地人喝青岛,讲究纯生原浆,由于生产中不带传统的热杀菌工序,最难能可贵的啤酒花香被保留下来。啤酒鲜度究竟几何,这很难用语言描述。不过青岛酒彪子用舌尖一抿,便知好坏——颇有几分“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意味。8-15℃是青岛啤酒的最佳饮用温度,入喉纯净滋润,香气激发也最为到位。远远地一眼扫过夜市的各个档口,几乎全都闪动着青岛啤酒琥蜂蜜一般的纯净光晕。

酱菜、猪蹄、扒鸡、啤酒,其诞生的年代相去甚远,而内中蕴藏的浑厚历史气息则是一致的。老字号的传承仿佛是一场高空钢丝秀:一端是厚重沉稳的历史积淀,一端是灵动变幻的口味变迁。在不变中寻求变化——保持独特框架,填充新锐想法,老字号在新时代下的出路,如今还在探索之中。

同样的逻辑在服装、手表、饮料等很多领域都能看到,当新鲜血液被注入到传统行业中时,带来的是对于市场更精准的把握以及更与时俱进的品味。古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老字号的招牌之所以能历经岁月的冲刷而屹立不倒,靠得就是这股子传承、求新、求变的精神。

此前我也为了探究老字号的源流而搜索过一些书籍、邮票或瓶标。耗时耗力不说,最后留下的印象也很淡薄,文字的感染力毕竟有限,要想以尽可能高的效率一览我们“大葱省”的百年老店,看看《神奇的老字号》是不错的选择。

 短评

雷神那儿过来的。果然整活有点多,呈现有点散。

7分钟前
  • 被诅咒的守夜人
  • 推荐

真业余

8分钟前
  • 一只野生叮当猫
  • 很差

如果没有造纸术,世界文明怎么传承。还是中国人最牛逼。顺便说一句,折纸是和数学和几何有很大的关系。还是中国人牛逼

13分钟前
  • 冴木
  • 推荐

这是……天猫旗舰店的宣传片?浅浅掠过,杂烩文案和浑厚的配音有点搭不上,当听到buff,OG的时候我就在想,打游戏的人会看这片吗?还是我太孤陋寡闻了呢?!需要通过老字号来认识这些与时俱进的表达?

16分钟前
  •  ̄へ ̄
  • 还行

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老手艺要代代传

19分钟前
  • 因扎吉在看片
  • 推荐

现如今,正如韩少功说,文化差不多变成了经济。一方面是品牌经济,是物质的文化异态;另一方面是明星文化,是文化的物质异态。

22分钟前
  • 就叫我铿爷吧
  • 还行

解说词很接地气,但有点太接地气,有些地方可以不夹杂英文可以更好的表达。有点像更高端的广告,但内容看着还是挺有意思。

25分钟前
  • 殊聿
  • 推荐

天猫你赢了,还没看完就买了西泠印社和鲁味斋的东西!

28分钟前
  • 好吃卤面不好找
  • 推荐

解说词太“中西合璧”了,有点不伦不类。不过考虑到是天猫出品的,也就释然了。软广味道的纪录片,也还是不错的,毕竟承载了些许情怀在里面。可以坚持下去多出一些,是个回忆。

31分钟前
  • MiyaYu
  • 推荐

已经知道以后去各个城市打卡应该去哪里了

36分钟前
  • 顾墨
  • 推荐

对于文化的理解细致入微但又不失宏观,有学习到。

37分钟前
  • 蛋神.
  • 力荐

跟广告一样,很多东西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

38分钟前
  • 输入昵称
  • 还行

怎么说呢?有些老品牌的消失是你拦不住的。

43分钟前
  • 李湘
  • 推荐

有些产品注定要消失,想要活下去不过是资本的挣扎

47分钟前
  • 荷風
  • 推荐

老字号生生不息的“神奇”传承和创新,通过这份厚重的历史挖掘中华商业文化的根本,引发年轻人对于当代生活的思考。

49分钟前
  • torakentai
  • 推荐

看了第一集热血杭帮,大概是浙江的甲胄、龙井、丝绸、铜艺。古中国大多有行业而少品牌意识,这里的“老字号”待斟酌。片子立意就是要用年轻世代的意志去改造老字号,这种精神本身虽然好像没错,但或许真的就错了。生生不息绝不是与时俱进。

50分钟前
  • 丛二
  • 还行

其实可以不用这种网红标题不明所以海报点到即止过场,深入细说的!有几集新老冲撞,老一辈有情怀有干实事的态度,年轻一代注重包装和营销,在吐槽老法师较真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再过百年会是啥样,反正不该是现在这样的,真就是细节决定成败啊!有几集不错,比较喜欢徽州那集,实在;上海部分讲了龙凤旗袍、老庙黄金和古今内衣,配合同集的扬州谢馥春香粉,嗲……老字号能流传至今自有门道韵味,拍成这样还是可惜了,但一想是天猫出品其实就是大型软广也就不错了……文案感觉是写人生一串的作者,这种比较潮的文风用在老字号上有点过于俏皮但当广告至少给年轻人推广了,但还是噱头成分更高一些【早餐纪录片】

53分钟前
  • loveless fancy
  • 还行

介绍了很多之前并不了解的老字号,可惜野心太大啦,如果每个老字号的介绍能更加深入详细,就更加可以勾起年轻人探究的欲望了。一掠而过,能让我记住可能仅仅是个名号,画面以及文案都很不错,希望能再增加点深度吧

57分钟前
  • 寄存的 透明
  • 还行

比广告拍的强一点。

1小时前
  • 思想废物。
  • 还行

对老字号自己来说是传承和创新,但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初次或再次认识的新鲜。老字号需要用容易亲近的方式让别人更了解自己,他们自己也需要去更了解别人

1小时前
  • 零零发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