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盛开

HD中字

主演:艾尔玛·韦伯,汉内洛勒·埃尔斯纳,入月彩,马克西米连·布鲁克纳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0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樱花盛开 剧照 NO.1樱花盛开 剧照 NO.2樱花盛开 剧照 NO.3樱花盛开 剧照 NO.4樱花盛开 剧照 NO.5樱花盛开 剧照 NO.6樱花盛开 剧照 NO.13樱花盛开 剧照 NO.14樱花盛开 剧照 NO.15樱花盛开 剧照 NO.16樱花盛开 剧照 NO.17樱花盛开 剧照 NO.18樱花盛开 剧照 NO.19樱花盛开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樱花盛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鲁迪(艾尔玛·韦伯 Elmar Wepper 饰)和杜莉(汉娜萝蕾·艾尔斯纳 Hannelore Elsner 饰)是一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但噩耗突然来临,杜莉得知鲁迪已经身患癌症且无救治希望,于是暗自隐瞒实情,说服他一同回到柏林,完成他长久以来的心愿。到了柏林的两位老人发现子女已经有了自己的忙碌生活,根本无暇顾及他们二人,于是其意去波罗的海度假,不料二人刚到达目的地住进旅馆的第二天,杜莉却在睡梦中去世了。伤心的鲁迪决定独自完成妻子未偿的心愿,他来到东京,看到杜莉一直向往的樱花盛开和富士山,并认识了一位年轻的传统舞者优(入月彩 饰),由她带他寻找杜莉曾经的日本舞梦想……©豆瓣密室大逃脱IP对撞季野兽童党2_少年枪党动车侠未来高铁城悲惨世界(2019)魔鬼悍将战神传说国语鬼娃恰吉 第三季隔世鬼奸情红色平川金燕子1987巴尼冒险记云泥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姐妹情色手记日出城市日落家园第六季弹道恋慕(2021)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国语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音你而来X医生:外科医生大门未知子第7季第一夫人2022龙卷风(国语版)下恋爱禁止的世界犯罪心理 第十三季周恩来万隆之行嫣语赋酸辣姻缘佐罗1975国语动态漫画·我的弟子都超神第二季莉亚的7重人生200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魔徒三小强推倒柏林墙天生一对第二季惊奇队长(原声版)亿男长城波尔达克 第三季雨中浪子山野恶魔少爷别吻我 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波罗的海 樱花盛开 天正蓝

这种摄人心魄的极致的美。不管是德国乡间静谧的矢车菊,还是日本东京随风摇曳的樱花。当两种精神和思想极端的民族相遇,是这样震撼的美,如矢车菊的淡定温和和樱花的生命短暂。


难以想象。之前听看到一半的同学称为“恶心”的电影,居然让我的眼泪从开头流到结尾再到回想。
难以想象。原本想要听听德语,却只听到含糊的德国方言和更多的日语和英语。
难以想象。以理性和分析著称的德国人居然拍出了这么感性和细腻的片子,我真的应该说,这是我一次意外的收获,这也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好的德国电影了。
他身患绝症,却毫不知情继续平淡生活;她隐藏梦想,却展开了安排直到隐忍悲痛地先他而去。
我以为关于她的可能的自杀,会在电影的最后得到揭秘,也许是一封遗书或者信件之类的;我以为他和会和年轻单纯而妖媚的优子来场代替妻子的不伦恋情;我以为他最后看看富士山就好回去老死了;我以为他们的子女们会在最后理解最爱他们的父亲母亲;我甚至以为最后的结局会变成人鬼情未了之类的套路。。。
我以为。。。然后我就在峰回路转中任凭电影里的一些些小细节和一丝丝小旋律直接刺痛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然后渗血,流泪。。。


有一些没看懂的细节……
1、这位年纪很大的女主角,我真的真的在某部电影里见过你,可是是在哪里呢……
2、这位很儒雅的做垃圾分类研究工作的老人,英语说得比我还不结巴,教育孩子吃苹果的谚语居然也是英语。英语的普及率在德国老人中也那么高了么。。。
3、这个家庭反映了德国现代家庭的一些状况:妻子退休,丈夫还有一年退休,每天固定的生活死板而一成不变,两人居住在幽静的小村庄里;大儿子和家人在柏林居住,妻子倒很贤惠,两个孩子又是玩游戏机的一代;二女儿是个同性恋,她比她的伴侣还更不懂事更任性;小儿子在国外——日本东京工作,除了家里有几本色情漫画之外,关于他的无疑的花天混乱的私生活倒是没有过多的描写。德国两代之间的代沟有那么深么。。。同性恋已经这么普及了么。。。
4、同学说“恶心”的正是关于里面日本色情产业的描写。老人为什么就这样混混沌沌地也进去了呢。。。他系在栏杆上的手绢(也是之前妻子在出发前仔细给他熨过的,当时还有一滴泪落在了手绢上),是想替妻子看看东京呢,还是细心地记下回程的标记?而最后的最后,另一条记路的手绢还在小儿子楼下的栏杆上飘动,那是父亲的牵挂还是母亲没有归宿的梦?
5、为什么优子要对老人抛媚眼。。。她为什么住在公园的帐篷里。。。因为小儿子说得好,“像她这样年纪的女孩子可以不用住在那里的。”她是孤儿么。。。她的生活来源又是什么。。。谁教了她跳舞踏。。。
6、当然,后来有一次掉眼泪是且被老人感动且被他的妆容吓到的。让我想起了蝙蝠侠里那位已故的白脸。。。这位演员怎么为这部电影牺牲这么大。。。
7、谁能简单地告诉我日本歌舞伎和舞踏的区别……


丈夫身着妻子的天蓝色外套和黑色裙子的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
天蓝色,是妻子眼珠明媚而忧郁的颜色,是夫妻二人相濡以沫的手绢的颜色,是德国乡间田野上空的颜色,是他们最后一次到达的波罗的海的颜色,是日本樱花摇曳在风中的颜色,是历经沧桑和等待才能见到真面目的富士山的颜色。
天蓝色,是一对品尽酸甜、柳暗花明的老夫妻至死不渝的爱情的颜色。


没想去刻意看关于爱情的故事,而世上各种爱情的点点滴滴却总在不经意时触动人心。丈夫的爱情,是自私地栓住挚爱的妻子,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妻子的爱情,是不忍承受爱人先去的痛苦,自私地撒手离开;丈夫的爱情,是深沉地追忆亡妻,博大地以曾经排斥的方式完成对妻子灵魂的最后解读;妻子的爱情,是隐忍地将所有的悲伤揽到肩上,博大地为丈夫和家庭呕心沥血。他们都既自私又无私。他们爱得既深沉又平淡。双方能够自觉地心甘情愿地成全对方,也许正是爱情的精髓。。。


只是
为什么
都要等到失去了
才懂珍惜




P.S.其实啰嗦地写了乱糟糟的一堆,看完肿着眼睛最大的感想是:
人生无常
我要好好孝顺父母 珍惜眼前人
面对死亡
在人生这一课里
我还有很多要学

 2 ) 温情 淡雅 张力十足 任天边云卷云舒及其他

看完大卫 芬奇的《本杰明 巴顿奇事》,瞬间有些懵了,带着些茫然,压抑,而依稀略有感悟,不一样的人生旅程,同样的忧郁爱情,有些似曾相识,而又遥不可及。似曾相识的是人生,爱情,遥不可及的依旧是人生,爱情。今年看的电影也是参差不齐,瞬间想到了一部可以同这部电影的爱情主旋律相媲美的电影《樱花盛开》,在重温过之后,才发现女导演桃丽丝.多利的柔情镜头下那一段如樱花般的爱情,忧郁得就像富士山下那一池湖水,在天空的映射下显得格外的蓝。《樱花盛开》是今年最好看的德国电影,似乎有些情节莫名其妙,仔细揣想,而又在情理之中。影片的节奏含蓄,舒缓,女性导演在生活故事里插入了许多带有抒情性质的镜头,花草,树木、蓝天,大海,此类入画事物无一不是人物内心情感的体现与过渡,富士山下的一池湖水,那段难以描述的死亡起舞更是陡然达到了情景交融的顶点。与《迷失东京》相比,同样的女性导演却诠释了爱情不同的那份轻与重,东京街头栏杆上的白手帕,在传递的仅仅是信号么?传递的是更为神伤的心理历程更为恰如其分。电影中主人公那几段看似莫名其妙的哭泣,有无声的眼泪垂下,到抑制不止的抽泣,在到黯然神伤的泪水拂面,当RUDI的爱人得知他的病情后,忧伤就没有从她的脸上消逝过,她会想到自己的儿女,会想到日本,会想到富士山,会想到樱花,她也会想到RUDI的以后的人生,可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事事难料,谁也不会想到她是最先离开亲人的,离开了她深爱的男人,她的儿女,和她的日本之旅,和她对富士山的向往。在海边的那一夜,是一个难眠之夜。她拥着他起舞,含泪的眼里满是几十年夫妻相濡以沫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也许是她不愿意面对他离开以后只剩她一人的孤寂现实,而宁可自己先离开。太阳升起的早晨,她竟在睡梦中,安宁地死去了。 如此突兀,毫无征兆。两个人的旅行,一个人的归来。她的离开,他无法承受,也无法接受。多重的人生啊,我们总以为时间还多。他想不明白,她去了哪里?她的身体究竟去了哪里?睡觉的时候,他在原本属于她的位置,放上她最爱的和服。他穿起她的衣服,好象这样,他就能在镜子中看到他的她。带着对她的思念,他带上所有的积蓄和她的衣服踏上了寻找她的梦想的东京之旅。RUDI也曾在爱人向往的东京迷惘,也曾会在享受泡泡按摩的时候失声哭泣,身处东京,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自己的爱人,仿佛整个城市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爱人的痕迹,此时的他,也曾后悔没有在爱人的有生之年没有同她一起来到这她向往了很久的城市。《樱花盛开》用不小篇幅来展示外来者——RUDI老人的见闻,他的目光所及之处有摩天高楼的夜色光亮,街头行人的川流不息,这些都是在映射RUDI心中的那份忧郁。影片中两位老人与子女的关系处理得有些残酷,但无非是现实的写照。儿女们都有着他们自己的生活,而谁又会在忙碌的生活中来顾暇老人的那份感情。 樱花怒放的场景只有一小段落,RUDI和小儿子还有其他人携酒带着佳肴在树下赏花,飘零落尽的风花短暂道出了生命的无常。老人的时日无多从片头埋设开始,中间或有起落,总算还能安详而归。能接受老人,倾听他心声的不是自己儿女,导演安排了一个不相识的、无家可归的日本少女承担该角色.他们之间的相处为影片增色不少,一起去看富士山,一起做饭,一起舞蹈。相逢何必曾相识,只叹人生苦短,他们之间短暂的相处让RUDI深切体会了盛开的樱花,忧郁的富士山,这些无非都是生命的符号。“一天一苹果,疾病远离我。” 真的按照中国的文字,这句话韵压得很有味道,就如同这部电影,越品越寓味十足,开篇的温情的音乐就已把人带入一个平淡的世界之中,电影处理了很多人的人际关系,无论是老伴之间的彼此相依,还是Rudi和日本女子之间离奇的相遇,但这都平淡的发生了,温情,就象《ONCE》一样,一切都匆匆而过,电影从德国南方小镇阿尔高伊展开,镜头遍及日本、德国柏林、波罗的海等地,一切都是那么的平淡,但却发人深省,当RUDI的爱人得知他的丈夫的病情的时候,似乎得病的就是她,给孩子的电话欲说还休,去看望子女的时候心情依旧如水,她在剧院里面的哭泣,以及她和RUDI的深夜舞蹈,她的一举一动似乎都牵涉到我们的心理,其实最想去日本的是她,但没有他的爱人,她是永远不会一个人去的,但最后,我想她真的完成了她的梦想,电影的镜头一点也不含蓄,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当RUDI身着爱人的衣服那段舞蹈时,似乎真的眼泪就会不自主的流下,让我想到电影《樱桃的滋味》,当一切明了的时候,我却依然迷惘,也许,人生真的就如同灿烂的樱花一般,也许我们可以继续虚度我们的年华,但我们无法遮掩我们的感动。

 3 ) 温情与依傍总能唤醒内心深遂的念想

开篇就不禁让人想起小津的《东京物语》。海边的那个片断很是深刻,那句“我们还有彼此,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不禁令我感动落泪。一个孤独无望的老者寻找着妻子的生前理想。“我以为我们还有很多时间”道出多少人内心的不够自知。在影片中,妻子比病重的丈夫先行逝去,初看是突然的,事实上这样的情节发展却又显得那般自然而然。很多事物的发生,或许在一开始就已注定。舞蹈的境界是深遂忘我,即便放在这个时代也可归为行为艺术。最后化着艺妆着女合服的丈夫在清明宁静的富士山下死去的那一刻,他的内心是孤独的,也是幸福的。

 4 ) 《樱花盛开》:情系樱花乡

从日本影片《入殓师》、《茶之味》、《步履不停》,到好莱坞影片《遗愿清单》,再到这部充满日本文化元素的德国影片《樱花盛放》,近期着实看了不少家庭题材的电影,其中更不乏关于生命、死亡、人生价值等严肃话题的佳作。

细细品来,还是风格细腻、平淡,讲述普通人生活的影片最合胃口。什么赛车场上的急速狂飙、非洲大草原上的落日余晖,高空跳伞的惊心动魄,都不如平凡人家的生活琐事更贴近人心。同样是面对死亡,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态度。“干嘛要特意去改变,原来怎么样现在还怎么样。早上去上班,晚上回家,我就这样… ”,在谈及该如何渡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时,鲁迪(《樱花盛放》男主角)如是说。

本人没有看过小津的作品,至于德国女导演桃丽丝•多利(Doris Dorrie)如何将《东京物语》中的部分情节移植到本片中便无从知晓了。电影《樱花盛放》从德国南方的美丽小镇阿尔高伊(Allgau)开始,辗转柏林、波罗的海,再到遥远的樱之国——日本。两位老人原本计划中的探亲之旅,却成为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旅程。

为达成妻子的遗愿,鲁迪行走在繁华的东京街头,驻足在樱花树下,把自己化成妻子的眼睛,不愿错过一处风景。但不管是烹调妻子常做的食物,还是穿上妻子的衣服,表面的感官刺激终无法感应到杜丽的存在。“杜丽,你在哪里?”,虽明知妻子已经不在人世,老人仍渴望哪怕是在某个虚幻的空间里能与妻子相遇。直到在公园里偶遇表演舞踏的少女优,终于在舞踏的世界里鲁迪找回了妻子,原来深爱的人如影子般从未离开… …

关于这部电影,不得不提到一个名词---舞踏。初赏舞踏,会感觉这种舞蹈毫无美感,甚至有些丑陋。舞者涂抹尸脸,面部表情痛苦,身体扭曲、动作僵硬,与其说是舞蹈,倒不如说是一种行为艺术。特别是在影片前半部,看过那段男性日本舞踏艺术家的表演后,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者,最强烈的感觉就是痛苦。然而,随着影片后半段舞者优的出现,却给人带来愉悦、温馨的感受。表演舞踏时,少女身着樱花般淡粉色和服,始终保持浅浅的微笑。没有痛苦,脸上写满的尽是喜悦和满足。

此外,很喜欢片中少女表演舞踏时的背景音乐,没想到擅长电音的坂本龙一能将传统风格的音乐演绎的如此出色,三味线与和声配起来韵味十足。以前总觉得日本传统音乐听起来有点恐怖,不想这次却很受用。

如果把影片形容为两种颜色,我想应该是蓝色和粉色,正如本片的海报,冷暖分明的对比色。蓝色的波罗的海,美丽而深远,却略显寒冷。粉色的樱花,温暖且浪漫。片中象征性的多次出现少女粉色的线帽,帆布鞋上的粉色装饰物,都与樱花的颜色相仿。同满树的盛开樱花相比,点缀在画面中一抹粉色更为鲜亮。

除了两位老人之间的爱情,家庭关系也是本片一个值得深思的主题。各自独立的子女们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仿佛同时间一起被逐渐淡漠。片中,孩子们对两位老人的突然到访显得措手不及,虽然没直接说出抱怨的话,但两位老人已能感受出他们并不受欢迎。“我不认识他们,他们也不认识我了”,正体现了两位老人茫然与无奈的心情。不可否认,孩子们对父母的爱应该没有改变,只是随着各自组建新的家庭,原有的家庭关系实际已土崩瓦解。因此,父母在新家庭关系中的位置有了变化。影片中孩子们每每聚在一起,总有不速之客---苍蝇的出现,关于他们的谈话,也正像苍蝇那样不招人待见,而到了日本却不见了苍蝇的踪影,或许是一种讽刺吧。最亲密真挚的感情应该莫过于亲情,而鲁迪与少女优之间的感情似乎已超越了这种情感,这也是本片带给我们的思考…… (文/贝鲁尼卡)



名词解释: 舞踏
——“ 舞踏就像摆弄着生命,巍巍立起的尸体。”(土方巽,舞踏表演创始人)
舞踏(Butoh)发源于日本。1960年代战败后的日本仍处於一片低迷之中,受当时社会气氛影响,舞蹈界一反过往追求西化、奉西方舞蹈为圭臬的信念,诚实体认到日本人天生身形矮小,无法尽致表现芭蕾所追求的修长线条;盲从他人的舞蹈美学,就像勉强挤进不合脚的鞋子,身体与灵魂势无法获得自由。从这样的自省出发,土方巽以小剧场为据点,慢慢找到一种将肢体扭曲、变形而达到原始自然的表演方式:舞者周身敷抹白粉,弓腰折腿,蠕动缓慢,或满地翻滚,脸部扭曲似乎极度痛苦,这种肢体表现强烈的新兴舞蹈风格自此被称为舞踏。(来自百度)

 5 ) 有一天我们也会在这样的境地里不知所措

  “我不能想象没有他的陪伴会怎样”。
  片子的一开头,她这样说道。冰冷的医院里她被告知他罹患癌症将不久于人世。她回到家里,面对依然在固有生活轨道上行走的他,心痛又无力。夜里她睡不着,想打电话给孩子们,可电话接通的一瞬,又哽咽住不知说什么好。
  好不容易,她劝说了他一起去柏林看望儿女。他们知道,自己的到来就是一种麻烦:孙女抱怨腾出房间给他们使自己无法睡好,急着问到底什么时候走;儿女们对他们偏袒远在东京的小儿子这件事耿耿于怀;柏林的都市气息让他们惶惑,面对搞不清楚的复杂公交线路图,两人相互埋怨。这里不是他们的地方,他满脸沮丧的说:“现在我只想回家”。
  也许想到这是为数不多的几次最后的旅行,她说服了他一起离开柏林去海边。在波罗的海,他们依偎着,同穿一件外衣,海风很大,他们的头发吹卷着,背影摇晃着。两个都不是善于表达的人,一辈子就慢慢走下去,然后她盛着他即将离去的心事与他不动声色地相依看海。戏剧就在这个海边开始:一路上保守他患病秘密的她,竟然在海边的小旅店里猝死。影片给她的死打上了很美的句号。像是有预感一样,那天晚上他们相拥起舞,甚至还深情一吻,她心里饱含对他的不舍和眷恋,但无法想到本该先走一步的人,反而要留下来面对失去她后的世界。
  他不知所措。
  回到乡下的家里,因为没有她而感到陌生:没人再为他每天准备一个苹果,没人迎他进屋备好拖鞋,没人帮他换下外套穿上睡衣。夜里,他把她那套淡蓝色毛衫和和服睡衣摊开在床上,企图用那轻薄的力量感觉她的气息还在。
  徒劳。
  失去就是失去了。一本掉落的书里夹着的富士山明信片,让他发现其实自己并不了解她。她热爱舞蹈,喜欢日本艺术,渴望去看富士山,这些他却没有有意识地去在意过,或者说他早熟知她的一切但他懒得去了解去探求她的喜好,他只是个中规中矩毫不感性的刻板人,像大多数粗线条的爱人一样。
  他想带她去富士山。
  之后的故事在日本开始。带着她的衣衫,她的相片,她的气息,他来到东京小儿子的家里。他像是一个冒失的闯入者,迷路,毫无知觉的被拉进去看色情表演,在洗泡泡浴赤裸着的时候摸着无名指上的婚戒突然无法抑制的痛哭。这曾是她想到达的国度,是她想看的风景,当他真正来到这里,远离故土,对她的思念和留恋才达到了沸腾的极点。
  他把她的衣服穿在大衣的里面,在樱花树下敞开衣衫让她看樱花,他学着她的方法给儿子准备卷心菜卷,也开始关注日本的歌舞伎艺术。他试图找到她曾停留过的空间,在这些细小里反复回想她的存在。
  影片的末尾,出现了承担起后半部电影重心力的日本少女。少女露宿街头,选择像吉普赛人般的生活,每天固定在公园里出现,在樱花树下,缠绕一个粉红色电话机与影子跳舞,通过这种方式与阴阳相隔的母亲沟通。与少女的接触让他开始以另一种哲学态度看世界。影片的结尾,他和少女一起去富士山。正如女孩所说,富士山很羞涩,常年大雾,很难真正见到它。在旅馆停留多日,他的病恶化,卧床不起,某日夜晚他推开窗,发现那个存在于明信片和糖果包装上的富士山就沉静地在他眼前。他起身对着镜子扑粉化妆,穿上她的和服睡衣,终于,他以她的姿态出现在富士山下,他们终于一起来到了富士山下。看天慢慢亮起来,他感觉到她就在怀中,他们一起慢慢起舞,背景是沉静洁白的富士山,近处是一潭池水,倒影着富士山和他的影子。天亮时,终于在富士山下再次相遇的他们,拥抱着,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电影很舒缓很优美,也很现实很冰冷。有多少温暖就有多少冰冷。温暖的是他和她的情谊,冰冷的是现实世界里孩子们对于老去的父母的态度。
  他们在柏林时,领他们游览的是女儿的同性恋女友,也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太大关系的女孩。这个女孩耐心地带他们游玩,又单独陪着母亲去看了日本现代舞的演出,与之对比的是一双儿女的冷漠。可怕的是这种和父母的陌生感不仅存在于他们儿女中,连隔一代的孙女也是,为爷爷按摩肩膀是为了拿到奶奶几个钱币的奖赏,这和在东京花钱做泡泡浴没什么区别,都是没有投入丝毫感情的行为,真可悲。
  在日本的时候,最疼爱的小儿子也不理解已经孤零零一个人的父亲。甚至在电话里向哥哥抱怨父亲添麻烦,在酒后嘲讽父亲根本不懂得母亲。带他细赏日本风光走完人生旅程的也是一个毫无关系的有些神秘的日本少女。至亲至爱的人无法深入到生活中,反而是与陌生人能够共享某种平和看风景的心情,是不是既可悲又现实。在影片的最末,儿女们回到故乡,把父母的骨灰合葬到一起,他们漠然地坐在桌前,探讨的话题依然是对父亲的不解,他们的疑问是和十八岁的少女在旅馆,死的时候穿着女人的睡衣。还是那个同性恋女儿的女友最终说了句:“也许最终他真得很快乐”。
  西方的家庭好像已经早于东方家庭处于崩裂的边缘,一种维系家庭关系的东西正在变淡。也许有一天,我也无法说我能否对年老后的父母做到绝对耐心。再远一点,当我变老的时候,我也许会处在这种尴尬的境地中,和片中的老人一样,手足无措,感到自身存在的一种模糊感,多余性。
  片子的导演是位女性,着眼点很细腻。用一些小物件表达感情。比如去柏林的列车上,她一直戴着墨镜掩饰她哭红的眼眶。比如老人行走在东京时的那种迷失感,是追踪着一个老人随身携带经常绑在路边栏杆上作标记的蓝色格子手帕。用一种衣着的替换表达身份的转换,这个可能有点幼稚,但对于手足无措失去爱人的他来说,除了穿上她的衣服,也的确找不到什么更好的方式感觉她的存在。还有几次出现的桌布上停留的苍蝇,似乎能与其他空间联络的粉红色电话机,有东方神秘感的舞踏艺术,卷心菜卷意喻两人的相互依存,都是女性导演表现出的特有的感觉。
  整个影片从德意志恬静的乡村到柏林苍穹下到波罗的海边再到日本富士山下,空间的不断转换却始终没有拜托开那种人际的疏离感,更大的悲伤来自于不被子女的理解。
  影片的最后也丝毫没有让步和妥协,没有拍成儿女痛哭失去父亲这样的情节,而是很客观理智地拍了他们在桌前聊天延续着一贯的不理解:怀疑父母的思想,质疑父母的行为。
  虽然西方家庭关系不比东方那么亲近不可分离,但这样一个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我们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对待已经老去的父母。他们会逐渐感到离开了社会中心,他们会惶惑地感觉找不到方向和支点。我们也会不耐烦,也会不想倾听他们的诉说和叮嘱。但是别忘了,有一天,我们都将面对这样一个情况:对一个我们明明存在过并且依然还生存着的世界,却感到陌生和不知所措。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有一天我们也会在这样的境地里不知所措。
  但愿你会懂,该何去何从。

 6 ) Young man is bitter

谈论到老人的电影,多少都脱不开寂寞孤苦,而后上演一出“子欲养而亲不在”的落泪大戏。这部电影也不例外。

我选择看这部电影的原因,当然是为了日本的风光,且少见欧洲电影人眼中的日本,想透过他们的镜头窥视一番。

就如同去旅游,一定要去名胜,所以要拍电影少不了和服的少女、樱花、歌舞伎町和富士山。其中将近半个小时是老年版的《迷失东京》,直到老先生在湖边邂逅穿着浴衣跳现代舞的日本小姑娘(这个无家可归者不仅身光颈亮,英语还非常好),才突破沟通的障碍开始释放老年丧偶的苦楚。

我略有不耐烦——无数电影都在讲子女对父母的不珍惜,还不够吗?在父母和自由之间的选择,选择时的纠结和痛苦有没有人知道呢?只因为是身在壮年必定是需要负责的一方吗?始终停留在主流说教的表面上啊。

尽管抱着这样的偏见,我还是落了一次泪,父亲参照亡妻的食谱做了卷心菜卷,儿子放进口中便眼泪决堤——“我想妈妈。”这不是感人,而是强烈的感同身受,必须有片子开头的呼应——父母去看子女,孩子悄悄议论:“他们怎么突然来了?住多久?我哪有时间陪他们。”

父子关系肯定不是本片的主要内容,但其篇幅的巨大让人轻易地忽略了相伴多年的老夫妇之间的迟到的珍惜和理解。

作此注脚,与未来的我对质。

 短评

我想到在中国看到一段表现老人孤独的短片,想到07年生日去北海抓拍到的两位老人手拉手踏浪的情景。亲情淡漠,老人的无助,无不是现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有多少人,在繁华里不再记得老人们正在一天天变老我们一直以为还有许多时间的,我们以为... 子欲养而亲不待。他在富士山下留下最笨础却最真挚

8分钟前
  • rovin
  • 推荐

百味杂陈。及至生死,父母与子女竟还是无法理解。有些事情以为时间还很多,直到诀别才遗憾不已。镜头里的画面实在太美。最后的舞踏,竟跟40分钟前的感受完全不一样...

1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东京物语+迷失东京

16分钟前
  • Touma
  • 还行

富士山🗻终于得以现真容,鲁迪完成了妻子的夙愿,留下全部积蓄客死他乡。三个孩子聚在一起,大儿子感慨到不能想象几个月的功夫我们竟成了孤儿,所谓子欲养,所谓老有所依,所谓“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被埋在鼓里的患病丈夫对神不守舍顾左右而言他的妻子说:我们还有彼此,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妻子顾影自怜,或许有了某种不详的预感,看着熟睡的丈夫她仿佛看见了某种神秘的召唤,妻子杜丽真的抛弃了重病的丈夫先走一步,而子女似乎感觉爸爸在妈妈去世后一反常态,老小孩一般都任性和不可理喻,妻子下葬时孩子各种托词都不在现场,鲁迪听闻妻子特想去日本学舞蹈想成为一名舞蹈家,为了满足妻子远行的目的,他带着积蓄去日本东京小儿子工作的地方,而他妻子一直想去看看小儿子卡尔。“我要知道她走的那么突然,我会对她好一点。”

19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细腻心酸,有时亲人还不如陌生人,当他敞开大衣说杜丽你看,真是直戳心窝啊。。。如那舞伎般委婉哀伤

23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非常感人。

24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割裂的文化撕裂的影像。前半段是家庭伦理片,后半段是魔幻现实追梦片。病夫帮助亡妻圆梦,穿着亡妻的衣物游荡日本,和日本流浪女汉子舞者忘年交情。很小津很禅意,樱花般的绚烂生命,最后一段湖畔共舞是泪点,还好他终于看见了富士山

29分钟前
  • 鴍諌🌈
  • 推荐

理性告诉我这片是渣,感性告诉我我是渣

33分钟前
  • 浑浊儿
  • 还行

首先,从整体而言我其实是挺喜欢这部影片的,但其次,本片给我的观感有些矛盾。第一点,本片从一个失意的异国人入手,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东方大都市。迷茫、失措、孤独、感伤。仅这些元素,与《迷失东京》极为相似,许多情节二者都有共通之处;第二点,一个骤然成为鳏夫的老年人,他的孩子对待他的态度以及他对于妻子的思念,最关键的一点,一名陌生女子介入他的生活,弥补他生活中空缺的爱与陪伴,这些元素放在一起则又和《如沐爱河》十分相似,只不过本片把《如沐爱河》藏在背后的具体情节一一详细呈现了出来;第三点,影片中对于子女的冷漠、陌生女孩的性格设置稍显刻意。几个情节既巧合又戏剧,妻子陡然逝去、丈夫穿着妻子衣服演绎传统舞蹈、女孩的生活等。或许不被明说的,才给人更多情绪延展的空间,就像《如沐爱河》那样。

35分钟前
  • 野凡
  • 还行

因为视角从老人出发,所以更容易被孤独感打动。情节虽然刻意,桥段也在意料之中,但小细节中的情绪很浓。时有时无的苍蝇鸣叫,夜晚和白天的海浪。其实仅有这些细节就够了。舞踏很美,是影子在跳舞的解释很动人

40分钟前
  • 松针猪
  • 推荐

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就便会变成一个人。另外一个人会深深的刻在你心里。当那个老人跳起舞而他的妻子出现的时候 。感觉仿佛像在他的身体里长出来一般。

41分钟前
  • 力荐

东京物语的延续,少了一份幻灭,多了一份无奈。

43分钟前
  • 阿尔法
  • 力荐

开头部分有点沉闷,但越看到后边越有感觉,讲述老人家之间的爱情,穿插两代人之间的恩怨,很感人的一个故事,堪比《飞屋环游记》最初的那十几分钟(不过个人认为《飞屋》后半部是多余的)。鲁迪的儿子一定是宅男啊,要不然他怎么会有日本H漫画叻~~~

45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有些东西有点不能接受,主要还是猪脚的日本舞蹈舞得有些过了,还有那小姑娘给人感觉不真实,虽然有遗憾

49分钟前
  • 悯笈
  • 推荐

当我们两个都是鲜嫩多汁的蔬菜卷时,就开始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53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舞踏的执着与挣扎,销魂在于它不仅能拥抱死,还能拥抱生。这对相伴一生的夫妻,在面临死亡时差点擦肩,但人交互相缠的羁绊,最是微妙柔韧,任死亡也不能将之斩断。每一次看人跳舞都尖锐地心痛,在冰冷的公共教室里,在想象中,拥抱特别想念的人,担心可能会失去的人,觉得生命再美也有异常残酷的部分。

56分钟前
  • 小岩菽
  • 推荐

生命如蜉蝣。唯爱非也。

1小时前
  • TTTZB
  • 力荐

让她生,让她舞,直至敲响暮钟,一天的光阴,就是她的宿命,黄昏的飞翔,才是她的天堂。妻子得知相携50年的丈夫生命所剩无几......再次诠释失去后才懂珍惜。感情饱满真实而自然,值得收藏!

1小时前
  • WellIgotone
  • 推荐

细腻优美的摄影,涓涓细流的思念。樱花的绽放总是美丽而短暂,人生即如此。爱一个人要在他美丽绽放的时刻紧紧拥有,否则逝去的怀念永远只是遗憾。后半段多彩的日本文化记忆深刻:轨道交通、情色文化、樱花满园、饮食居住、现代舞蹈、死亡仪式。。。

1小时前
  • 蒜 | BOY A 🌈
  • 推荐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人游荡在东京街头的鲁迪,去看了色情表演,还差点搞了3P。我不知道这是怎样一种心理,也不会表达。可能我没有老过,所以我不知道这是他对于性的渴望还是孤独寂寞需要打发时间。

1小时前
  • 橘兮。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