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

HD

主演:Edy Darclea,Vladimir Gajdarov,Carl de Vogt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192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海伦 剧照 NO.1海伦 剧照 NO.2海伦 剧照 NO.3海伦 剧照 NO.4海伦 剧照 NO.5海伦 剧照 NO.6海伦 剧照 NO.13海伦 剧照 NO.14海伦 剧照 NO.15海伦 剧照 NO.16海伦 剧照 NO.17海伦 剧照 NO.18海伦 剧照 NO.19海伦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一部细腻的电影

影片拍的很细腻,特别是女主人公的表演达到极致(这可能与她的生活经历有关),电影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方面做的恰到好处,很真实的再现了什么是抑郁症;另外影片的背景音乐很美妙,英文台词很经典。总的来说,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类型的影片,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一边看懂,但我要说这部影片确实不错 .

 2 ) 自恋之作

全世界范围来看,没哪个国家像美国一般有那么多心理医生,自然,也没哪个国家像美国般无比热爱心理病电影。当然,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一般要先想清楚看心理病电影是图个啥,单纯励志?亲情无敌?对另类人物的另类人生感兴趣?对照自检以求自愈?对号入座总能各取所需。不过,看了这部[海伦],倒是让人十分迷惑,用两个小时看一个疯女人莫名折腾,图啥呢?

       影片开始还是有模有样,一个明显生活幸福的海伦,在亲朋簇拥下过生日,英俊的丈夫,完美的女儿,众多贴心好友,海伦在众人期待下弹起钢琴,证明她优渥社会地位和良好教养,是的,高校音乐教师海伦,本该得到所有人艳羡和祝福。不过,一场疾病突如其来,我们看到海伦极力向家人掩饰,独自一人时才拼命发作折腾,呼吸困难,呕吐,晕厥,狂躁,还把家庭录像翻出来边哭边看,此时,大概所有人都会以为,这是一个女人坚强与绝症搏斗的故事。但是,转机出现在丈夫执意带海伦入院检查以后,一切正常,原来所有都源于心理,这是海伦莫名痼疾,这让影片处境变得尴尬起来——至少在我们东方视野内,生理绝症很容易博得同情,但心理怪病,尤其是海伦这样毫无来由便歇斯底里、乖戾暴躁、自杀倾向严重还拒绝治疗的,往往会让观众看得不耐。

       但毕竟,事情发生在“心理医学发达”、“社会观念先进”的美国,于是影片全部主题都围绕“关爱心理病患者”展开,我们看到完美丈夫感动天地的爱,令人感叹这才叫丈夫,又看到女儿探望让海伦终于答应接受电疗,强调亲情拯救一切。海伦与同病相怜的女学生互相支持依偎,形似一场拉拉之恋,貌似又想说只有女人才懂女人,而在海伦的病莫名其妙全好了之后,女学生却开始发病闹自杀。就这样,影片反复展现两个女人遭受的病痛本身,全部叙事立场都站在患者一方。只是一直强调“一定要包容心理病患者”,对自己的病因、症结却避而不谈。客观追问起来,抑郁症终究是与自制力相关密切的病症,考验的是患者情绪管理能力,只有自救,旁人才有能力救你,但影片回避掉海伦自己的所有责任,只是让她一味自私地发病、逃避,再被动地轻易得到的各种完美感情,家人付出的爱远大过承受的痛苦,将感情用作海伦痊愈的全部诱因——最直接因素是女儿的爱和电疗,看不到她心理自建的内部过程。这恰恰是本末倒置,先建立起感情的乌托邦,再对病症加以简单化和美化,让影片变成一部彻头彻尾的抑郁症患者自恋之作。

       如果论及影片最无诚意的一笔,大概是女学生这个角色终究病发自杀,而片尾让海伦一家幸福徜徉海滩,打出字幕“献给卡提卡”,提示角色有原型,但片名毕竟是此时大秀幸福的[海伦],没死去的卡提卡的份儿啊。

原文载于《看电影》2010年16期

 3 ) 你真的不明白

Helen-2009
   今天看的两部女性电影,都哭了。一部日本电影“Flowers”,一部“Helen”。

  Ashley Judd的这部电影叫“Helen”,她饰演的角色就叫Helen;然而,我觉得,这部电影,更是一部挽歌,关于一个叫Katinka(1965-1995)的女孩,我猜她就是片中的Mathilda。

  Helen和Mathilda的第一次相遇,是在夜晚的音乐学院,Mathilda在对着默片拉大提琴,或许是配音,然而她却怎么也拉不好;老师Helen对她说你错的不是音符,而是节奏,你要放慢速度,想想这画面背后的故事,延迟、沉默。
  后来,Helen突然就抑郁症发作了。而同时,这个女孩Mathilda也是受着抑郁的煎熬。
  她们的身体没有半点毛病,是她们的心理出了问题,Helen不是不开心,她的生活没有让她不开心的地方,她只是病了。

  我们身边的大部分都没有被确诊抑郁,我们不知道究竟抑郁是怎样的。突然无法呼吸,怎么也提不起劲,只想呆在床上,郁闷到想去死。

  Helen和Mathilda在医院相遇,Mathilda很快出院了,Helen的病很严重。
  她们在寒冷的夜里聊天,五个恢复心情的烂方法:度假,读书,剪发,装修,瑜伽;Helen说“五个杀死自己的方法”,Mathilda说“top 5 to live anyway.”
  在Helen最艰难的时候,是Mathilda不断鼓励她,给她求生的意志,忘掉寻死的欲望。Mathilda带Helen到自己母亲的家,她的妈妈在她8岁的时候便在她面前自杀,同样因为抑郁。

  Helen终于接受电击治疗,终于稳定下来了。
  当她出院,Mathilda的病却更严重了。
  忧伤的大提琴,怎么也拉不好。
  Mathilda和Helen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Helen有自己的家庭、丈夫和女儿,而Mathilda什么都没有;她懂得Helen的感受,但Helen却永远无法真正理解Mathilda的内心世界;她的寂寞,她的痛苦,她的大提琴。
  这个寒冷冬天的晚上,Mathilda借口去找捡回来的狗狗,一转身结束了自己年轻的30岁的生命。

  你真的不明白,得了这样的病,就是这样的艰难。连呼吸都难,又怎么能够活下去呢。

 4 ) 我觉得海伦最开始是产后抑郁,片子确实还是打动了我

看完了,心理还是憋屈的。老看这么憋屈的自己会不会抑郁咯?而且我是天蝎啊,危险啊危险。
海伦,有这所有人眼中的完美生活,丈夫女儿爱好工作。一开始看她内样儿估计是有病了,以为是绝症,没想到是精神上的,更惨。
海伦的前夫再向现在的丈夫David解释海伦的病史时提到,她曾经在女儿一岁时差点自杀,正好海伦也说自己12年前得过抑郁症。所以我推测是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很可怜,看她前夫内样也不像是能帮助到她的,完全靠自己去支撑,挺过来了,不知道因为什么12年后又被抑郁症袭倒。别说什么矫情,虽然我没有得过,但是能想象到这玩意真得了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也不是别人能解释的。
说说动人的地方吧,女主角的苦真的能体会到了,那种无法说给别人听,自己知道自己让家人伤心痛苦,但是无法控制,更厌倦了解释和说对不起。好几个场景,比如David到Matilda家,想带海伦走,海伦明明能感受到丈夫对自己的爱,宽容和接纳,可是就是无法跟他走,也无法说出什么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可是我想回家之类的没用的话,她一定说了太多了。
还有Matilda和海伦俩人在海边走,海伦得知Matilda小时候也被母亲抛弃在人世,她看了Matilda好久好久。
其实Matilda是想重新过一个生活的吧,可惜遇人不淑,最后加上海伦的心已经不在了,不像过去一样俩人依偎了,最后选择了relief herself的做法。让我欣慰的是,海伦没有又复发,我脆弱的神经真禁不起看到本来都要好的海伦又不行了。。。。
整部片子的配乐都很好听,大提琴果然是哀伤的乐器啊。

 5 ) 很私人的一部影片 看了就看了

一部女性电影 两个患抑郁症的女人 相遇相伴 生死相别。生活如此美满 得了这样的病 连呼吸都难又怎能活下来。爱你的人真的不明白啊…若有一个比自己还要重要的人守候 或许会被拉回来。人生是场无休止的战争 不可懈怠逃避否则就象Mathilda 一转身就结束了生命

我也有同感 不知道该不该向朋友推荐这部片子 看得懂的会感同身受 看不懂的也不说明什么 相对私人的一部影片

看这部片子时会庆幸一些事情 但即使不经历茫荒的时代 不听闻多舛的境遇 我们也是应该自觉幸运:)

 6 ) 两年半前,我自地狱历劫归来。


我看不见它的来临,它却一直隐藏在深处。它是暗处行走的水,在瞬间将全部淹没,它将它们席卷而尽。
  
  Helen

  她拥有幸福的家庭,弹奏出美妙的琴声,是出色的艺术教师。像一场在宁静大海中隐藏着的海啸,它在她无意识时顷刻席卷她。那是什么,一种我不愿将其命名为疾病的病症,一场充满怜悯与悲伤的自救。它让你癫狂让你失真让你灼烧,在你面目可憎时却用其最纯真的附着告诉你它的安静与无辜。它就是这样潜入你的生命,helen,你被它冲击得一度迷失。

  Mathilda,一个被疾病长久驻入的女子,谁能懂她童年的噩梦,她的大提琴和她一直盘踞在心的阴霾。她习惯于独自倾听它的暴躁,只是当温暖重新环绕,两个同病相怜的女子互相舔舐伤口,她获得重见天日般的美好。悲伤的人,你们只是在被人抛弃时互相取暖的两只动物。当helen逐渐清醒努力走出让自己失去一切的病痛,mathilda,你却把她当做是自己在人世最后一丝温暖。你明白若当她也离自己而去时,世界又将把唾弃嘲笑与不解通通丢给你,你又将一人在长久的白天黑夜中用身体的刺痛换来心智的冷静。你知道,再也没有陪伴者。你失去了最后一丝对人世美好幻想的温情。死亡是最好的选择,你是于它最惨烈最绚烂的一个牺牲者。

  你败在对人世真情的渴望,再坚固的心对温暖的抵抗仍旧脆弱,即使那真情只是同病相怜的相互依存。怪罪它吧,折磨你心智的怪物。它在你体内小心呼吸着,像是最无辜的安静睡去的婴孩,如此与世无争。它让你憎恨它本质的折磨,却又在潜移默化中诱惑你的魂灵依赖于它。在漫长的清醒与折磨的轮交变换中,你开始明白,从来不能摆脱它,你开始习惯它的存在,习惯歇斯底里的嘶吼,习惯面目狰狞的自己。在间隙中你疲惫的呼吸,这是一场让呼吸都疼痛的战役啊。

  Helen, Mathilda. 海边是回忆充斥的地方。你们曾经的阴霾与绝望是一场暴雨,倾泻在大海里,波动的液体,柔软无尽的面,承载多少阳光雨水。那是helen不愿拾起的回忆,她将她的苍白她的故事全部留在沙滩上。同时在那里,她又将获得一次重生。

  你无法保护我远离它,它窥视着一切可伺机镶入的机会。爆发的那一刻,它主宰一切。但至少,我可以在暂歇的清醒中期待着下一次的光明与重生。

  哦,HELLEN。

 短评

I was prepared to fight, I wan't prepared to lose.

6分钟前
  • 玖叁叁
  • 还行

也就“还行吧”

11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很私人的电影,100人看有100种不同感受。很爱她愁眉深锁、她深情眼光。欧式舒缓的音乐。很值得不断回看。

16分钟前
  • C.
  • 推荐

五星。因为真实,他的情况就和海伦一摸一样,各个方面。所以对我而言我更觉得这是部纪录片。好人一定一生平安!

18分钟前
  • 神秘博士
  • 力荐

若不曾经历、你又如何懂得她的痛?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23分钟前
  • 小·雷克亚未克
  • 推荐

抑郁症题材,配乐不错。

26分钟前
  • 心醉咖啡
  • 还行

豆瓣评分只有6.5,题材所限,只能被一小部分人关注、理解和接纳。少有人走的路,懂的人自会懂。

28分钟前
  • 陌上
  • 力荐

人们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喧嚣、浮躁、忙碌,以此来隐藏生活的脆弱。

31分钟前
  • 都德大白
  • 推荐

抑鬱邊緣

36分钟前
  • aigohyuan
  • 推荐

又一部"病的不轻"玩痛苦的电影。节奏太慢,不过女主角演技肯定很受锻炼。

38分钟前
  • 困难户
  • 较差

演员很卖力,剧情偏弱了

42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还行

女主角很美,喜欢精神病题材的电影。这部拍的很美,大提琴为背景音乐的电影,还是第一次看。

46分钟前
  • 李翎竹
  • 力荐

我做好了战争的准备,但是没做好失败的准备

51分钟前
  • 水红
  • 推荐

人生本身太脆弱了,所以人们总是做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来分散对于脆弱的恐惧。男人问“为什么她这么特别”女人“因为她不问我的感受如何,她了解” 人群那么拥挤,想要跳下楼去的人太多了,可是大多数的我们还是要为了身边的人去奋斗,就好像混社会的兄弟,以为自己拼的是义气,其实全是友情。

53分钟前
  • 晚风云意
  • 推荐

把“抑郁症”换成不那么情绪化的名字会不会容易一些得到“正常人”的尊重和宽容、甚至爱护?像是“xxx缺乏症”,或是“xxx系统疾病”。当“正常人”撞上不能理解的东西,首先会厌恶,接着曲解,群起攻之的。

56分钟前
  • 景页再也不会
  • 力荐

我觉得很容易搞混,如果你不认同电影中的人物,你就容易否认这部电影,认为它拍得不成功,不应该是这样子刻画人物等等。那么可爱的女儿,那么英俊的老公,那么美好的家,那么幸福的生活。难道这些就是可以让一个女人去得那种厌世症的条件?!怎么可以这样奢侈?!一部纯女人的电影,我看男人都不会认同

59分钟前
  • 何亦诺诺
  • 推荐

怎么说服自己不做一定要去做的错事?“She doesn't ask me how I feel……She knows.” 节奏那真是相当的缓慢……

1小时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还行

这类型的电影永远只是属于一小部分人的。这一类人有着同样的生命历程,能够感同身受地切身体会片中人物的情感。

1小时前
  • 独自等待_wait
  • 力荐

2010.9.12 对抑郁症的状态描述的很好,积极社会支持的作用也表达的很到位,就是作为电影来说节奏有些沉闷,主旨意义稍嫌浅。

1小时前
  • MISS MISS
  • 推荐

Ashley,依旧有那种好莱坞黄金时期的味道~~

1小时前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