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街头1990

HD

主演:梁朝伟,张学友,李子雄,任达华,甄楚倩,袁洁莹,鲍起静,吴宇森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粤语年份:199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1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2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3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4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5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6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13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14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15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16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17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18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19喋血街头199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喋血街头1990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细荣(李子雄饰)、阿B(梁朝伟饰),辉仔(张学友饰)在石殎尾陡置区一同成长,三人情同手足,虽然各人家境贫困,年轻的心从没有失去对将来的幻想与憧憬。阿B因要与女友小珍(袁洁莹饰)结婚,众人各出奇谋为阿B筹钱。辉仔借来高利贷途中被劫,辉仔负伤往婚礼。及后,阿B与辉仔往复仇而误杀废强,细荣众人遂到越南逃亡。其时西贡市长外弛内张,对众人来说便是炼狱,更遇上越共刺杀越南政要,细荣遂决定要拼死捞一笔钱才离开越南。细荣远亲中、法混血儿阿乐(任达华饰)是职业杀手,阿乐得悉越南恶霸梁源盛在夜总会有黄金交易,遂与一众里应外合,激战后把黄金抢走,阿B为拯救一位香港女歌星陈秀青而险丧命……  吴宇森巅峰时期的野心力作,对情与义的探讨有其深邃之处,动作场面火爆亮眼。是港片不可多得的佳作。便衣警察霹雳娇娃2000梅岭星火ZERO一获千金游戏番外:EpisodeZERO乌海熊出没之丛林总动员黑鲸性感女特工贼胆儿雄心红娘子堡垒2019糟糕历史 第二季渣男岛 第一季托卡列夫超级影后之初次做人就这样…第二季陈涉世家十七后 与青春化敌为友2016雷德怒潮快乐奇迹粤语我的出走日记未婚女子的诡计复仇之焰2023保持距离最后征战中国成语大会 第二季八武将马达加斯加2:逃往非洲里克·斯坦的康沃尔之旅第一季穿越时空的乐队天赐的声音第二季又酷又有点冒失的男孩子们鬼叫春敝院零一年婚后三十年狗咬狗2016我有特殊沟通技巧(越南语)幸福无公式陪审义务第一季蒲公英的灰尘憨星先生(粤语)强风吹拂2009爱情公寓第三季658公里 阳子的旅途暴劫柔情

 长篇影评

 1 ) 荒烟蔓草的年代

喋血街头影评
这是一部看了之后让我很难受的片子,大量血腥暴力的镜头贯穿全片,和刚开始温暖梦幻的港式浪漫截然不同。但它确实是部好片子,发人深省,让人难受,让人震撼,让人缅怀。
刚开始的一段探戈就是标准的港式浪漫,阿B去接小珍时的殷勤和呵护,还有阿B在高楼大厦前和小珍的对话,小珍,我们结婚吧。我们这么穷,怎么结婚啊?我们可以奋斗啊,我们至少有理想,有多少人连理想都没有。让我感动。原来60年代的香港穷人,和90年代的我的爸爸妈妈一样。相似的青春,相似的故事,我在他们身上找寻到了爸爸妈妈的爱情,当然感动,当然喜欢上了重情重义的阿B,当然希望他们的未来如阿B向小珍承诺的那样。然而他们的身影那么渺小,与身后的工业化建筑格格不入,或许暗示着他们走不进去。
紧接着是婚礼,阿辉为了给阿B借钱被打破了头,阿辉傻糊糊地含糊其辞,这也暗示着他将来的命运吧?他们三个人的命运从此埋下了不安的种子,阿B的眼神让人揪心,我也开始担忧起来,果然,阿B为了报仇失手打死了黑社会头目,幸福从此戛然而止。他们逃到越南,碰巧遇到行刺,炸弹又碰巧炸掉了他们赖以生存的货物。人的命运是否真的不能改变?最后一段暴力美学,是他们三人骑单车的重演,果然阿辉先死,阿B救了他,他们三人面对的都是幽深的海,是否暗示着他们终将一个个走向毁灭?命运,是否从那时就已经注定?
这个片子最震撼我的,是它对社会真实的反映。原来当时还是殖民地的香港,常常有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暴动,激动的香港学生会像内地学生一样挥舞着毛主席语录大叫我们是中国人!原来如今我眼中浪漫的香港也曾不堪。这段历史已不引人注目了,甚至没有被写进教科书,那么香港回归的时候香港人都有什么反映呢?射杀百姓的是香港本地人,冒着生命危险拆卸炸弹来保护群众的却是英国官兵,可笑至极!当时的越南也上演着相似的场景,越南民众杀的是自己的将军,越南军官抢劫的是同为亚洲人的香港人的珠宝店,但他们让阿辉阿荣这两个抢劫犯趴下,震惊至极!他们对待囚犯的方式也是灭绝人性的,让战友杀战友,素质低下!而美国人就按规矩来,就让香港人持证通行,还会接收香港伤员。不知道吴宇森为什么极力赞扬西方人,可能是他觉得一个没有民族意识的丢了民族文化的民族才会被侵略,甚至走向灭亡。如果中国人不屠杀中国人,越南人有道德底线,他们的民族就会崛起,就不会被西方文明侵略。那时触目惊心的香港早已回归,中国不再是曾经的中国了,但这段历史我们仍要铭记。如今,又有多少个民族在经历着亚洲半世纪前的血雨腥风?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阿富汗。他们的民族疲于混战,在战争中一点点丢掉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失掉文化的民族只会愚昧鲁莽地流浪。然而他们的国民也无能为力。悲哀!面对现实,英雄也不再是英雄。
面对同样的现实,他们三个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阿B没变坏,依然是个重情重义好男儿,他最打动我,最让我心疼。他是其中最悲情的角色。他还在轻狂的年纪就要和小珍结婚,香港人契约精神都有吧,说明他要对小珍和他们的孩子负责一生一世,多负责的一个男子汉啊。而且他没有父母,说明他内心很渴望家庭,而要在新婚之夜被迫离开妻子和孩子,他一定对不能保护家人心怀愧疚,他在越南尽力保护甄秀清,也是为了救赎吧。然而救赎随着甄秀清的死失败了,所以他回香港第一件事是找家人。阿B善良,他那双眼睛表露无遗。他真的不愿意伤害别人,可为了保住三兄弟的命他必须开枪杀人,当一个人的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次的痛苦,乃至毁灭,所以阿B和阿辉在杀人的时候近乎崩溃。第二次冲击,则是杀掉阿辉。他声泪俱下的表白让我感动又痛苦,你说叫我大哥,我说不分大小,都是朋友。阿B很重友情,和亲情看得一样重,可是他不忍心看阿B过着地狱般的生活,不得已杀了他,这时的阿B应该也极端痛苦,再次抵达崩溃的边缘。第三次冲击,是杀掉阿荣。他和阿荣陷于你死我活的境地可曾经骑单车的场景不断在脑海中浮现,这对他何尝不是一种折磨?他被阿荣逼着对阿辉的头骨开枪,然后为了一个最好的朋友杀掉另一个最好的朋友,这一连串的冲击让阿B疯狂,让他终于崩溃了。他的心理结构崩塌了,所以阿B会走向毁灭,最后阿B应该会自杀。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阿B这个难得的有情有义的有志青年,看着他饱受摧残一步步走向毁灭,是全片最大的悲剧。这也加深了我对现实的反思。如果阿B出生在现在的香港,应该会和他的小珍过上他理想中的生活吧?
再谈另一个人阿荣。在那时候的香港如他所说谁有钱谁说了算,阿荣的爸爸是个扫大街的,当然教育他要出人头地不要再过穷日子。他也就把钱看得和命一样重要,而感情则是第二位。三个人在香港玩因为没有利益关系所以相安无事,一同闯荡之后他为了金钱就变得自私麻木狠毒起来直至面目全非。冲击对他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整个社会都在冲击着他,在香港他作为一个扫大街的人的儿子没有机会,而在越南的暴动中他的第一桶金被炸掉,他对未来的幻想和梦想轻而易举就破灭了,还有在越南军营目睹灭绝人性的一幕幕,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自己最好的兄弟也在冲击着他,挚友逼着他扔掉金子,让他在金钱和友情的两难中被迫做出选择,那次他还是选择了友情,并且说我改,我宁愿相信这时候的他说的是真话。之后他说过他早就忘了他有个扫大街的爸爸了,说明他这时已经决定放弃过去的自我了,他已经忘记曾经的自己对友情的珍视,但这时候他仍没重生。他为了保住金子和性命杀掉了挚友阿辉,这次他心理结构中友谊的部分彻底崩塌了,他在杀掉阿辉以后一定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可以说从前的阿荣彻底毁灭了,而毁灭的结果不是死亡,是重生。从前的阿荣彻底不在了,重生后的他变得无情,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物质主义者和利己主义者,所以阿B找阿荣希望他悔改,只是徒劳。
在吴宇森的镜头中有权有钱的香港人都是阿荣,虚伪狠毒,与其把塑造他们的责任推给社会不如说根源在于他们的心理结构,他们从小到大看到的听到的都和阿荣没什么两样,金钱至上,才让他们做出丧尽天良的事来。到底,还是香港社会的问题。香港社会作为殖民地丢了老祖宗的文化又沾染上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正之风,西方文化学不好传统文化守不住,香港面目全非。那时的香港人,应该都能感受到迷茫疏离与孤寂吧,他们迷失着。香港人又很弱小,在外国人面前没有尊严。当三兄弟高举着护照咆哮我们是香港人的时候这一点表露无遗。香港,无论工业化发展有多醒目终究摆脱不了殖民地的悲哀。所以香港回归让香港人有了归属感安全感和尊严,七子之歌唱的应该是香港人真实的心声。虽然香港回归了那么久,香港人也不怎么提香港回归于他们而言有什么意义,但不说不代表不存在。电影,替教科书用镜头直观地记录了历史,比苍白无聊的文字更让我们震撼,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友情,其他一切都是背景,吴宇森最想展示的还是英雄在穷途末路的惺惺相惜,在香港的贫民窟里,在越南的枪林弹雨中,在越南灯红酒绿的夜总会,有英雄情结的人互相搀扶着努力前行。本来都想成为英雄,结果一个个走向毁灭,让整部影片成了一个悲剧,最后阿荣的罪有应得也没让我们痛快多少。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隐含的主题是和平。电影很大一部分都是越战,任达华面对自己被炸掉的一条胳膊说战争就是这样,我没丢了性命已经算幸运的了。三言两语道出战争的残酷,让每一个涉身其中的人在劫难逃。无论是动荡不安的越南还是暴动不断的香港,都是战争造成的,赤裸裸的现实让观众和吴宇森有了维和反战的共鸣。影片一直在为士兵开罪,他们也会在街头和家人照合影,他们在越南军营里也不愿意射杀俘虏,甚至有英国士兵冒着生命危险拆炸弹,他们也有人性中的爱,他们战斗只是因为要服从命令,他们也需要我们的同情。至于战争,不过是政治家残忍的手段。
吴宇森这部电影让人难受,没有美国大片的痛快淋漓,适合一个人静静欣赏,应该不算一部成功的商业片,怪不得票房不高。但吴宇森这部影片能交给我们的太多,是一部真的经典,他不做迎合市场的导演而追随自己的内心,真的是一个好导演,只有这样的导演才能拍出经典来。不过中国现在这样的导演不多了,原来那些能拍出经典的导演有很多也成了商业片的奴隶。现在的中国电影,商业性多高于艺术性,赚钱的目的大过对艺术的追求,能拍出一代宗师这样艺术性商业性俱佳的作品的导演太少了。也只有我们多看些经典,不去迎合电影市场的炒作,不为了看明星而为了欣赏电影去看电影,中国电影市场才能多些经典吧。
向经典致敬。
2016年7月19日

 2 ) 啊b就是个中二大傻b,累人累物

三个男主角,最应该被批判的不是细荣,而是啊b,这家伙在电影里美化的很,放在现实就一连累兄弟、不负责任、慷他人之慨的中二大傻b和伪君子。没钱学人结婚,连累兄弟借高利贷被人殴打;逞英雄结果错手杀了人,连累兄弟一起逃亡越南,这里要提一下细荣,他完全没有参与到这件事,他去越南,一是为了发财,二是挨义气,再说了跑路那么多地方可以去,为什么偏要去战乱的越南,你啊b要是真不为了钱,为什么要去越南?好嘞,到了越南,已经结婚的啊b又走去勾搭歌星,先不说是不是想出轨,你学人家英雄救美,也要看看自己多少斤两,连一箱子药都保护不起,自己都泥菩萨过江,还想保护一个女人?这不是中二什么是中二?这不是傻b,谁是傻b? 整部电影看下来,你就会发现这个啊b没有崇高的情怀和抱负、没有计划性和目的性、没有责任感和应有的道德情操。你看他在越南心心念念想回家,会觉得他有家庭责任感,但是当初连累大家离家跑路的也是他;好了,回到香港,你以为他会弥补这几年没有尽到的家庭责任,结果又跑去杀细荣。要说精神追求和抱负,辉仔、细荣都是为了友情和义气和他一起逃亡的,别看辉仔神经大条,人家可是为成全兄弟结婚去借高利贷的,人家在越南也是无私地配合兄弟的;也别说细荣贪财,人家也是为了出人头地的抱负,而且也在万难中实现了这个抱负,反观啊b呢?救人没救着,发财也没发着,还连累兄弟,真就是一言难尽啊

 3 ) 这是一部如今才看得懂的电影

昨天,本来想去捧下陈凯歌的场,看部《道士下山》,但看到王宝强是主演,就觉得没大有信心了,于是豆瓣扫了眼影评。
果然,公映了一天就被砸下了及格线,其他几部正上映的片子都已经看过了,所以转而考虑要不要看看《我是路人甲》,翻到路人甲的页面,无意间发现第一篇影评竟是梁朝伟所作。
文字写的很朴实,首尾有照应,表达很真诚,一篇短文,居然横跨三十年,讲诉了自己的成长史。
从前,我个人其实对梁朝伟并没有其他影迷那么狂热,那么肯定,总觉得九十年代的他相对更好,自从被言必提及眼神之后,就被神化了,演戏的张力也不够了,人也失去了灵气。
这篇文章倒是让我又增了几分好感,喜欢上这样一个内心很细腻的人。
细数了下梁朝伟出道以来的经典之作,遥远而又难忘。
这部《喋血街头》,90年的,而我第一次看到大约也已经93年了,那个时候,我小学6年级,当时觉得很牛逼很劲爆。现在想想,那时候能看懂的除了激烈以外,大概也就是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罢了。
刚才,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重温了这部25年前的吴宇森作品(那个时候吴宇森还没变蠢),感慨良多。
每个人身边都有三五个伴随自己长大的老友,这些人也许很久没有联系了,也许已经陌路已经反目,但那些一起傻傻的,一起稚嫩的时光,却很难在脑海里抹去。
年初的时候,我建起了小学微信群,现在大部分的同学都已经联系上了,那些小时候好得快穿一条裤子的小哥们,现在都成了老爷们,有一些,关系永远定格在我们小时候的样子,彼此见到还是亲的很。而有些,真的被时间修整得异常陌生,冰冷而无趣。
喋血街头,放大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自己看,20几年前,一群小哥们坐在一起观影,没有人会觉得自己会是阿荣,要么向阿B靠拢,要么觉得自己是阿辉,人人都恨阿荣,没有一个孩子瞧得起不讲义气的王八蛋。
如今,我们都长大了,我不得不反思,自己是不是阿B,够不够阿辉,有没有做过阿荣?我们有好好珍惜友情吗?
你自己自然是觉得自己很阿B,可是,你的朋友们是这么认为的吗?你维系好了友情亲情吗?
我自己仍然失联了两个很多年没有见到的朋友,当时恨不能穿一条裤子的我们,应该重新建立起联系了,温一壶酒,好好叙叙旧了,相信我,我会找到你们!
Sorry,这其实算不上是影评,不过是我自己的日志罢了

 4 ) 《喋血街头》:头颅的哀嚎

导演吴宇森曾多次表露自己对于《喋血街头》的喜爱,它既是吴宇森个人童年记忆的影像书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悼念与续写,而张学友饰演的辉仔恰是他记忆的原 点,也是影片情感结构的张力所在,三次被爆头,三段推进,混响出头颅的哀嚎。 辉仔第一次被爆头是在阿B(梁朝伟)新婚的雨夜,借到钱的辉仔急着赶到酒馆结阿B婚宴的账,不料路上却被另一波小混混打劫,他死守着钱却被人拿瓶子爆了头,回到家稍加处理,他佯装没事人出现在阿B面前,是夜,辉仔再次被无情的父母赶出家门,阿B目睹一切追问之下知晓真 相,和辉仔一起踏上不归路。辉仔这次被爆头,使剧情产生了第一个转折点,让三兄弟不得不流 亡异乡,进入那个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悲惨世界;在情感上,辉仔第一次被爆头发生在三兄弟情义最顶峰的时候,虽然没钱又被看不起,但他们的情义令人动容,从今之后,他们的情义也在战火中一次次被销蚀。 辉仔第二次被爆头发生在草丛中,大哥细荣带着受伤的辉仔躲避着追捕,但辉仔因疼痛不断发出的呻 吟声,让他们有被发现的风险,所以细荣一次次用力摁住辉仔的嘴巴,随着追捕者不断靠近,细荣最终选择以爆头的方式结束辉仔的生命,以求保住自己的性命和那一箱日后翻身的金叶子。辉仔第二次被爆头促成三兄弟彻底的决裂,关于男性情义的故事就此打住,变奏为复 仇故事;在情感上,这一呛给所有人都留下极严重的心理阴影,成为他们最终选择过某种生活的动因。 辉仔第三次被爆头发生在香港,阿B带着辉仔的头骨回到香港,本想向细荣讨个说法,却被无情指责,最终二人互起杀心,阿B要为辉仔报 仇,细荣要除掉后患维持现在的风光,在搏斗之后,占上风的细荣一手拿着头骨、一手拿着呛,将呛塞进阿B手中,头骨被击中。在情节设置上,这一举动让本存有一丝幻想的阿B彻底绝望,最终杀掉细荣,而细荣对着头骨神经质般的念叨,说明他的心理已经极度疯狂;在情感上,由阿B完成这最后一呛,既有着送辉仔最后一程的味道,也有着向往事告别的意味,这一呛要是由细荣开,在剧情和情感上都达不到这个高度。 吴宇森对于细节的拿捏,在某种程度上比他的暴 力美学更有味道。

 5 ) 头颅上的子弹:兄弟之情

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在这部里被演绎的淋漓尽致,“血浆四溅”,刺激观众的感官。比起成名作《英雄本色》,吴导这次把电影的格局放大了,加入了好多敏感的政治元素,与越战相融交错,比《英雄本色》更丰富,有张力,有血有肉,可以说是吴宇森创作的又一部巅峰经典之作,在当时无人能及,这也是最正宗、最原汁原味的港片了。 故事情节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三人离港之前,香港受到大陆文革的影响,局势动荡,乱世之下。阿B(梁朝伟)、阿辉(张学友)、阿荣(李子雄)亲如兄弟,情同手足。为了阿B顺利结婚,阿辉向黑道借钱,又被混混儿打劫、啤酒瓶爆头,他都一声不吭,硬是把钱拿回来,完成婚礼的操办。后来由于阿B、阿辉在港失手杀了人,三人被迫离港。 再次,恰逢越战,三人在越南颠沛流离,乱世漂泊,出生入死,亲历了越南战争的残酷惨烈,统治者视百姓如草芥,南越军人肆无忌惮的向无辜百姓和亲北越民主人士开枪,军人打劫金店,北越士兵以枪杀俘虏取乐,种种暴行,令人愤怒。 期间,遇到了一个香港歌星,叫甄秀清,阿B对之一见钟情,阿辉也有所心动,二人有了解救甄回港的想法,于是与当地黑道死拼,救出了甄,她却不幸中弹最终死去,二人有点遗憾没有实现她的愿望。 这是重头戏,比起《英雄本色3》,场面更加震撼,更加宏大,主要在南越,穿插了美军与北越军战斗,火力全开,出动直升机,营救美军俘虏的场景,可以媲美美国的越战大片了。 在这里,不得不说下阿荣,一心只想荣华富贵,把金钱看的比兄弟情谊都重,迷了心窍。阿辉重情重义,舍命救他,都没挽回他的决绝。背叛兄弟,甚至不惜开枪打阿辉的头,抛弃阿辉,令阿辉沦落至生不如死的境地。为了那一箱金子,阿荣不惜开枪打死无辜的百姓,一人逃走。阿B不得已一枪结束阿辉的痛苦。 也提下阿乐,(任达华饰,这或许是任达华最早出演的电影,是个配角,已崭露头角),这个职业杀手,有情有义,在北越游击队的围追堵截之下,助阿B一臂之力,返回香港。 最后,回港之后,阿B为了替阿辉报仇,与阿荣反目成仇,飙车打斗的场面也很出彩。最终,阿B以牙还牙,用阿荣伤害阿辉的方式,一枪爆头,打死了阿荣,也正应了电影英文名字“Bullet in the head”,“头颅上的子弹”。 吴宇森把兄弟之情表达得透透彻彻,看的我们热泪盈眶。这部跟英雄本色一样出色,我很喜欢。

 6 ) 属于昨天的英雄

很早就听说过吴宇森,听说过他和发哥的黄金搭档,听说过他的警匪片和暴力美学,却一直不感兴趣,甚至很无知地认为警匪片是电影中的快餐文化。但我现在知道错了,警匪片只是一个载体,暴力美学只是一种方式,而它的核心,吴导的思想却要深刻得多。尤其有关于人性,有关于情义与金钱,有关人生的无奈,有关复杂的是非对错。他从来不喜欢警察抓坏人,警察必胜的故事,他喜欢的是草莽英雄,亦正亦邪,坚持内心的原则,最后悲壮地死去。
本片其实很残酷,很血腥,从情节到画面都是如此。满眼是打不完的子弹,流不完的鲜血,死不完的人,到处是爆炸的火光和痛苦的呻吟,有一种看不到出路的绝望感。
在一个不正常的年代,一个不正常的社会里,对于一群不正常的人来说,似乎没有什么公理存在,就连幻想明天都是奢侈和遥远的,唯一可以拯救他们的只有心中自发的正义与善良。像旷野中的星星之火,是否能够燎原?
为了金钱,可以背叛兄弟,可以滥杀无辜,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阿荣、阿B和阿辉,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缺点和弱点,似乎只有阿乐才是真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为了一些根本就抓不住的东西,他们却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也许非得要用这种血淋淋的方式,用这种极度扭曲的人格与命运,才可以唤起人们心中对于公理正义,对于亲情、爱情和友情的坚守。我开始喜欢上吴宇森,因为他这种近乎极端的用心和手段,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绝不仅仅是一个动作片导演,可惜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观众不再喜欢这样的江湖,这样的英雄。况且发哥也已经老了,80后的小男生们能演的出那样的英雄本色么。

 短评

吴宇森最好的电影,有点史诗的味道了。

7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力荐

22年前的港片。兄弟、女人、枪战、追车、爆炸…典型吴宇森电影。感觉吴宇森玩得真是太HIGH了。直接上越战戏,子弹炸弹群众演员跟不要钱似的往上弄。电影对战火中的越南时局与兄弟反目成仇的刻画相当深刻。三位男星演技均佳,张学友尤其出色!赞!但主人公不死定律以及狗血剧情让电影显得虚假做作,遗憾

8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吴宇森出品。动作场面火爆,真实而惨烈。兄弟间恩怨情仇,比起《英雄本色》式的英雄片有着更为深刻的反思。片子的最后又穿插剪辑进年轻时三人自行车的片段,很感触。

11分钟前
  • lcsun
  • 推荐

学友哥的表演拿捏得比较到位

15分钟前
  • 王某某
  • 推荐

乱世人漂萍,兄弟情惨烈。吴宇森本人最中意的片子。

16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遇事为朋友两肋插刀和插朋友两刀的故事。阿荣太扁平了,若加点儿人情味的无可奈何会更让人痛心。故事讲得有点乱,有废笔,整体有平平之感。音乐挺好的,梁朝伟的演技撼动人心。人生得阿辉阿b这样的一朋友足矣。

19分钟前
  • 马马
  • 还行

被爆破的场景惊到,除了个别转场很生硬(也可能是放映故障)外,剪辑一流。胶片放映好过瘾。梁朝伟当年真的是帅到惊世骇俗啊,所有角度拍都完美。过了这么多年还是会被港片中的情谊和热血感动。

21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影片英文译名“头颅上的子弹”更能贴切表现主题,而全片主角其实是张学友~~

23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补遗,VCD时代,港版《猎鹿人》,吴导钟爱的男性情谊最淋漓尽致的一次。

24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张学友为我们奉献了影史上最疯魔的表演之一,于火光之间土崩瓦解的兄弟情义,乱世中小人物命运的沉浮。吴宇森的自传体电影,他将少年时代的动荡记忆,融入到这部电影中去,混乱的越南和香港,蚂蚁都能杀死大象。

29分钟前
  • 波尼奈奈
  • 力荐

开头很燃,然后嗅出残酷青春味,逻辑有说不通的地方,但最终悲剧色彩盖过一切。六七暴动的背景很新奇,很多人物出场之后再没交代。细荣的性格转化得太快没有说服力【我的子雄叔叔才不是那样的人哼!←有病】袁洁莹真好看,张学友真悲剧,但他俩都不及被迫亲手做掉自己两个最好朋友的时年28岁的梁朝伟。

31分钟前
  • 有怪受有怪受有怪受.
  • 推荐

他们当年真是年轻。

35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在暴力美学之外,吴宇森试图将这个关于友情贪婪和背叛的故事溶于乱世的大背景中,但这反而使这片子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滥用的慢镜和杂乱的分镜,还有过于夸张的癫狂和散碎无序的剪辑,远远不如那些更纯粹的暴力来的快意;唯有片尾处自行车和汽车的蒙太奇很是美好而绝望。

3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现代版刺马,翻版猎鹿人。戏里学友哥最出彩。

42分钟前
  • Song³
  • 力荐

这片子虽然很傻,是吴宇森最好的片子。枪战和战争场面,兄弟义气、英雄主义。张学友的演技亮了,梁朝伟的影帝气质开始显现。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之下,小人物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为了活下去,杀人身不由己。不懂爱的男人冷血残酷贪婪背叛是早晚的。就连刚认识的任达华也有情有义出神入死,可见交友需谨慎

44分钟前
  • 李哥
  • 力荐

影片不惜用了大量的情节来表现阿B、辉仔的重情重义和细荣的重利薄义,使之夸张而体现深深的差异,在机枪炮火流弹硝烟中,兄弟之间的情义与背叛同时展现出来,这就是吴宇森,爱情永远只是配料,兄弟情才是主菜。认同了张学友的演技..虽然他在后来的影片中,表演太多雷同。

4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这个片子实在太惨了,也太香港了

52分钟前
  • bayer04
  • 还行

本片以六七暴动为背景,真实再现了暴动现场,但男主角梁朝伟仅仅是碰巧在场,他的旁观者视角表现出与这一事件的疏离,背景真的只是背景。这样的处理在之后越战民众抗议现场再次出现,其中一个镜头隐喻了某年北京的一幕。似乎除了呈现运动的暴力与非理性,导演并无深意。片中居民区即导演年少所居石硖尾

56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张彻《刺马》。阿荣这个人物太脸谱化,张学友的表演太过,其实我倒很喜欢梁朝伟的表演,可惜此片之后伟仔就被王家卫定型了

59分钟前
  • 宇宙塑胶魔怪
  • 推荐

这正是我所怀念的80年代香港电影,比任何华语大片还大片。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