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

HD中字

主演:赵怡文,江雨晨,中野阳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乐队 剧照 NO.1乐队 剧照 NO.2乐队 剧照 NO.3乐队 剧照 NO.4乐队 剧照 NO.5乐队 剧照 NO.6乐队 剧照 NO.13乐队 剧照 NO.14乐队 剧照 NO.15乐队 剧照 NO.16乐队 剧照 NO.17乐队 剧照 NO.18乐队 剧照 NO.19乐队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樂隊

(年初看的 到了年尾貼來)

去年 彭磊扯着嗓子痛喊 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

但凡还有点文化的地方 这一嗓子也算个文化事件了

这里没文化 所以也没事件 没事儿

只剩彭磊最后自我安慰 他也会伤心 会伤心

谁知道呢

今年进影院的第一部片就给彭磊的电影了

乐队

不知是那年的老片 但也没有很老

故事其实也没什么故事

北京 高中的姑娘a和姑娘c (还是不要称姑娘为b比较好

a是主角 非常二的崇拜kurt cobain到了要在家供一墙的照片 还上三炷香 双手合十拜之又拜

她的“生活无聊” 她的“周围的人都是傻缺” 只有kc能拯救她 可惜“你走的太早”

有把秀气的粉色点琴 她拨也拨不出个调 有什么关系 插上电就会有噪音

a长得算好看 但更有点怪 两眼无法聚焦一般的迷离 皮肤白 五官轮廓浮凸又不是那么处处挺拔 这里那里透着不知所措的婉转 少女样儿

彭磊编了剧 主角是个女的 是个未成年的女的 (不是女人 只是未成年的女的)

某些玩儿搞摇滚的内心住得什么人 你知道了

a也不做什么出格的事 只是放学后换上 jean and t-shirt and converse(of course)拨弄一下吉他 想像一下酷这回事

或者跟c一起去mao之类的地方看看live

北京的live 前头挤得都是些没样子糙男人 少女 就算个子高挑 穿了皮褛 还是有点突兀

凑到蜜三刀那样的粗汉跟前说些你们的表演很棒 你们什么风格之类的可爱的发疯的话

其实姑娘只是想要和看起来酷的男人在一起 其实姑娘只是想做“骨肉皮” 如果她知道什么是骨肉皮

其实姑娘只是想有个酷男人

但这地方没什么像样的摇滚 所以她们也做不了像样的骨肉皮

她们也不会有酷的男人

这里只有这种德性的所谓摇滚 所以姑娘只能做小清新 或者像骨肉皮的小清新

因为这里的摇滚一点不酷 这里的男人也一点不酷

他们大多只是些什么都缺的年轻娘炮 还有糙娘炮 他们干不出什么真正酷的事儿 这很明显

能在台上好好发疯就算他们基德了

少女a其实需要男人 但是这事儿总是不顺利 比如演出完了a和c跟去了贝斯手的家 没说两句人家就搂过来 可a心里只有kurt 走

少女a不满意 不服气 少女也要玩乐队 遇不到酷的男人就自己酷

少女要男人 不得 少女要变男人

总之少女就是没法变女人

但是c留下了

我倒是挺喜欢少女c的样子 不算怎么好看 但也足够像桥本爱

不太好看的人才耐看 没错儿

a梦到ufo飞到了北京 在她家阳台停下 一闪光 kurt来到他家

you are waiting for me

从此她床上有了个美国西雅图来的男人

金发遮住了脸 下颚都是胡茬 开衫 牛仔裤 all star

只有她看的见

她终于有了梦寐以求的男人 在梦里

彭磊啊

我都笑死了 还有那些生活啊 感觉啊 灵魂之类的词 彭磊真是太了解中国摇滚这个窝囊废圈子的常用词汇了

a背着她的吉他 放着好路不走 满足导演的需要 跋涉路边荒草丛生的小道 到了摇滚学校 听了些大调小调的常识

一点riff的知识

别的男人在练琴房 其实就是很小的小房间里 练琴 一个像是solo的音阶 越弹拍速越快 但是空洞

她 也进了一间 拿出琴 拨 连个像样的动机都拨不出

这一点也不酷 她该离开

她不会摇滚乐 没法装酷

她该去挣钱 只有钱了才能装酷

去买最贵最时髦的sneakers 皮靴 皮褛 牛仔裤

去买那些欧洲的黑暗系牌子的皮装 或者至少一线设计师的牌子 如果完全狗屁不通就去买大牌 主线太老气就买副线

然后买辆跟年龄身份完全不符的很贵的车 钻进去

然后就可以堂堂正正的像一个下流的都市人那样 不太瞧得起别人 也不太瞧得起自己

不太瞧得起别人是因为不太瞧得起自己

没错 如果没有才华 一点都没有 只有钱 只有物质才能让你快捷方便的装酷起来

可a只是个高中生 那些自暴自弃的装酷她既不适合 也时机未到

梦中的kurt躺在床边也无用 她需要一个真的男人 就算彭磊不给她性 (她当然需要性) 但是给了a那个叫大傻逼乐队的主唱

反正他也是个十足的傻逼 歌只会模仿 私下里一会跟男的玩 一会跟女的玩 一会又跟外国女的玩

a在失落之前跟这个傻逼走在冬天的北海或者后海这类的湖面上

天空是灰度 湖面的冰上是雪 也是灰度 最渺小的暖色在画面里 视线去不了太远 我看过最可爱的北京

男的傻逼想象西方世界 想象在那里他丰满的歌词他的摇滚 a问 在这里你就一点没有感觉么

当然 没见识幻觉重的傻逼在哪里都没感觉

反正 a失落了 那男的就是个大傻逼

她梦中的kurt也要走了

彭磊借那kurt的嘴说 我好奇为什么你们中国人喜欢摇滚

还说 你们变老以后就会失去兴趣失去热情吧

然后自称只是过客的kurt从a的床上 从a的生活消失了

a要离开北京 去外地读大学

a回来了 在大傻逼的排练房待了一会 走了

彭磊是真少女

a还写了首歌 其实是彭磊写的 很未成年 小清新 但空洞又真诚 真诚的空洞

有点佩服彭磊呢

他其实把 本地乐队 唱片公司 外加时尚都清清淡淡讽刺了一遍

还把不算强说愁的少女心带到了

我整个乐疯了 各种青春无知的滑稽可笑

今年起点非常高

看到不掺水的幼稚 太开心

我也发现我真不是摇滚迷 我只是热爱声音 好的声响 叫什么我根本不在乎

里面还有首傻里傻气的歌 唱

我不想模仿你

我不想变成你

我想每个少年要面对最大问题就是如此

想变成谁

如果没有想变成的人 那么怎么成自己

怎么不变成臭傻逼

这一点上 我还是个少年

我没有想变成的人

但也决不变成臭傻逼

 2 ) 不会画画的摇滚乐手不是好导演

看过彭磊的书《生命因你而火热》,电影《乐队》里很多部分都像彭磊的自传(跟半夜坐飞碟来的已故音乐偶像在一起睡觉和失落时获得的陪伴,很魔幻,也很真实,每一个拥有哪项热爱的人,一定都有这样无数个黑夜中给予自己指引的前辈)。许多细节一本正经的外表下,都带着内心对现实的种种嘲讽(这很彭磊),包括创作与市场需求的冲突。 女主赵怡文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宠辱不惊得仿佛性冷淡,但就像歌里唱的“不代表我心里没有爱”。(感觉桂纶镁、周冬雨貌似也经常出演这类型审美的角色,不过很喜欢本片女主清新脱俗又内心笃定的气质。) 一个早熟懵懂青涩聪慧(外表也许在普通人眼中看起来孤僻但实际上有自己的小宇宙,视身边人为傻逼,音乐是无聊生活里唯一救赎)的摇滚少女,在乌七八糟的摇滚人环境中出淤泥而不染,始终是至纯至真的那个。 挺享受这部片的节奏,慢慢地,却让人没有不耐烦(这一点和彭磊也喜欢的贾樟柯的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是每一个镜头都看得很舒服(当然跟女主颜值也有很多关系),像一首歌的主歌(叙事部分)和副歌(间断出现的唱的部分)交替荡漾开去。 当迷上一个人的时候,果然研究他的一切都堪比看侦探小说,在电影《乐队》里再一次认识了彭磊,和他走过的路。

 3 ) 我少说两句

费了半天劲找,还充了一个腾讯会员,终于看完了传说中的《乐队》。

下面是正规评论!

我发自肺腑的向我曾经吐槽过的国内低分商业烂片说声“对不起”!

至少你们是真性情的俗,而不是用文艺来骗我。用片中丁太升的话说,简直是(去掉摇滚)垃圾……

但是片子还是揭示了一个现实,当今中国摇滚乐队大多数就如片中乐手一样,知道一些摇滚乐野史和名词标签来武装自己,如果没有大麻就整体创作塌陷。

好了,就先说到这里吧……

 4 ) 彭磊牛逼

最早听的一首《你要跳舞吗》

爱了

然后听了很多

我拍的一个mv模仿过《关于失眠的夜晚》

影片中,出现的所有歌,走在什刹海的冰面,两个男盆友,等,我都听过原版,看过mv

影片中的乐队签约就是自己的经历

看过《北海怪兽》的书都了解彭磊的过往

有一段鸽子哨,京哨 ,应该是霸王别姬中的配乐

视听语言真的很糟糕

有点意识流

更多的感觉像mv加长版

有一段说

唱的不错很酷问什么类型

是挺讽刺嘲讽的

更多的表达

现在过去一些乐队的现状

无奈,的歌唱

 5 ) “我觉得周围人都是傻缺”

真香警告。彭磊导演参加了2019乐队的夏天,被关在一个屋子里,还喜欢上了其他的乐队,甚至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感情,甚甚至亲口承认了这是一种练习生的魅力😂。说实话,新裤子又引领了一波潮流,大众开始欣赏真的的摇滚了,我就是其中一名。

回到电影,电影很静,拍得像纪录片,所以故事情节也很淡。让我最深刻的是几个长镜头,第一个是女主放学回家,会碰到猫猫狗狗;第二个是她背着吉他跨过书丛,这段足足有3分钟;第三个是和男友走在什刹海的冰上,镜头里他们没有挽手,甚至有点距离,没看到他们张口,但能听到他们的对话。这四段的背景音乐是最喜欢的,平静中带着迷茫、期待、希望、撼动。音乐引人入胜,我像是女主,一直在走,并且像平时一样发起了呆,但是觉得这也挺有趣了。

总共看了两遍。第一遍看了很喜欢,一方面喜欢文艺片,另一方面是出于对摇滚对彭磊的莫名其妙的敬佩和向往(居然拿了奖)。就觉得他们没钱还敢那么酷,不怕人嘲笑,这很符合教科书上传授的关于“高尚”的定义: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物质所困。还有一点是我和女主有着相同的经历,有些共鸣。虽然心中有了关于未来的大概方向,但还很弱小,也没人愿意引入摇滚圈,练乐器也练不会,还没有发达的互联网!谈了一场啥也不是的恋爱,男朋友只会说“我不属于这里,我也不会属于你”这种非主流语录。烦躁!

看第二遍的时候,不喜欢了,有点难过。跟彭磊不喜欢《背着吉他的少年》一个道理。这其实是很难捱的一个过程,我想彭磊也不想回到这个过去。

电影到了最后甚至还是迷茫,难受死了。不过有场烟花保命,没有难过到谷底。

女主成长史也是中国摇滚乐的成长史。刚开始懵懵懂懂,崇洋媚外,到最后我不想模仿你不想跟随你不想变成你。其实我觉得中国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现在2020年,从一个小学生变成现在的大一学生,从模仿到独立,这都是个过程。中国摇滚乐会越来越好的,虽然我不懂音乐,但就是喜欢新裤子这种简单又深刻的旋律和歌词。

还有,偶尔别臭屁了,周围人不都是傻缺。

 6 ) 内心想的摇滚到底是什么

彭磊用自己身边的那些事那些人作为灵感,谈论着他心中的那些事。对于这类型的小众电影,其实做的十分的出色。
一开篇科本驾着UFO来到女主家那段我的确有点感觉无语,不过往后看,传递的精神面其实挺让人深思的。
我们如今中国的摇滚到底是什么,人们喜欢的是摇滚精神还是只是觉得在舞台上的酷,中国摇滚与西方摇滚的冲击,似乎许多的问题在电影中都有提及的切入点。
女主一开始觉得生活操蛋,只觉得科本的音乐能带给她精神的安慰,其实我不难想问,他是真正的了解科本的音乐吗,科本自杀除了自己的身体被病魔纠缠,还有在于他认为自己的音乐,其实乐迷们并不了解,他觉得他是孤独的。女主与朋友在听到一个乐队表演后上前问乐队的风格,一味的说在舞台上觉得挺酷。这其实刚好折射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听摇滚的心态,在舞台前嗨,认为好听,但是心里其实就是不懂装懂的跟着嗨。虽然我也觉得听摇滚真说不上什么,好听跟不好听因人而异,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可能中西摇滚细节的差异就在于这里。
西方摇滚注重精神层面,他们不怕饿死,不怕现实的压力,他们具有的独立的创造力,他们没有封建的社会思想。在电影中,导演以一个小乐队其实就折射了如今很多年轻人,一味在于模仿西方,其实压根没有自己的摇滚想法与精神,甚至有时会带有装逼,男主唱对着女主说喜欢日本文学,只有这些会给他灵感,但是我不懂的是,他是真的了解他自己所说的那种精神层面吗,他说他想去国外,可能在那个环境里面他可以更好的玩摇滚,但是我觉得他可能还是并不会成功。
记得一句台词“就算崔健死了,也不会有很多人喜欢摇滚”。这真的是在反思,为什么摇滚就无法在中国得到更大的市场。他被许多人认为是噪音是垃圾,但是其实摇滚等于内心的呐喊,是最真实的写照,我认为比一些只知道情爱的歌曲会更打动人。
电影结局我也算知道,科本走了,他问为什么中国人喜欢摇滚,可能因为他们的热情与兴趣吧,但是热情与兴趣老了就没有了,我要走,我不属于中国。
电影里的小乐队反射着如今一些装逼的年轻人,他们没有工作没有其他的,对待爱情不负责,对待家人不负责,他们一心玩着他们认为的摇滚音乐,但是最后我只想问,他们到底了解他们所追求的摇滚音乐吗,他们知道他们的未来和当初对摇滚的热情吗。
我只想说,摇滚不死!

 短评

彭磊自编自导的身边人身边事,情绪跟中国摇滚一样迷茫绝望: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很装逼也很自卑,只好等到片中所说“过了这个年龄,失去全部的兴趣和热情”。配乐不出意外喧宾夺主,从故事与视听连贯性上看难说是部合格的电影;然而因其源于第一人称视点,情感无妄而真实。@MOMA点映/交流

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较差

彭磊这个不用正反打只用同轴跳切的片儿逗死了,那种一本正经的搞笑劲儿。比较有趣的是声画关系,一个劲儿地灌音乐。有两段剪辑不错,冰上漫步,以及结尾北京站和舞台的剪辑。柯特科本简直是“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这片儿是个晚生了十几年的第六代电影,与90年代初那批比起来,少了政治多了消费主义

9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外行人真心拍的作品,说实话从剧本到摄影到音效都什么也不是,看得出成本不足可能就按照故事版拍的。但片子的视角和几个小构思可以看得出他们的努力。片子很搞笑,但仅仅对于有情感共鸣的人而言,我想,制片方哪怕多投入一些,效果就会翻翻。可怜的独立电影呀

11分钟前
  • 语焉
  • 还行

“当我不用去上学,我要真正的男朋友。我从鼓楼走到MAO, 还没有找到他。"

13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推荐

梦游症患者跟轻度嗑药男的集合。没想到,Following比我想象中的要好,不对,好像是叫Follow……

15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她说这不是电影而是梦想 是梦想就应该给满分

17分钟前
  • cao
  • 力荐

两星都给yangyang.............人总要成熟的,并不是一直在干一件已经过时的事,还毫无头绪。

22分钟前
  • RINGO
  • 较差

我最喜欢的一种写作风格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我觉得彭磊这部电影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本正经地胡搞,该讽刺的一样都跑不了。

25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那些年的矫情转眼就没人懂了。

27分钟前
  • 张百万
  • 推荐

好棒!彭导独特的后现代二缺风格!

32分钟前
  • 大西瓜™
  • 力荐

获得龙标可能是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

34分钟前
  • 神甫
  • 还行

时至今日我终于可以客观说一句,彭磊,我真的特别特别特别喜欢你,喜欢到你长得像张嘉佳也没关系,可是实在没办法接受你三番四次的狗屎电影。(四颗星的分数完全出于脑残粉的主观意识)

38分钟前
  • 筷喜旺
  • 推荐

浮夸,矫情,自命不凡,外加病态的歇斯底里和莫名其妙,以摇滚的名义躲避社会,拒绝责任以及泡妞种种,是一个完全门外汉的我对现在大多数所谓摇滚乐的意见。玩乐团的彭磊倒是把这些拍了个透彻。只不过,同样不由分说迷恋一种精神寄托的我们,究竟是对还是错?——sfisme

40分钟前
  • Song³
  • 还行

-_-#

44分钟前
  • S.Dummy
  • 还行

这部中国的摇滚电影带着一股可爱的温吞劲儿,彭导劲儿。什么都觉得有意思,什么又都不敢和懒得去接近;有劲没劲的反正电影就这么散漫的出来了。

47分钟前
  • 大何大何
  • 力荐

好看死了!彭磊这么纯情的。

51分钟前
  • 次非
  • 推荐

其实还算挺有反思精神的吧。而且那种认真的傻逼气息能够贯穿始终,一直卖萌,还不招人腻烦,难得。

53分钟前
  • 皮革业
  • 还行

从彭磊这我学会了,把自己所有的负面情绪都通过社交媒体和艺术创作发泄出去,把所有的好情绪都留给家人,就会活成一个特别平和幸福且艺术成功的中年人。哈哈哈哈哈。

54分钟前
  • 衣加
  • 还行

整个电影还是拍得有些笨拙得可爱,尤其kurt那部分换个表现方式或许就不会那么奇怪不融合了。摄影剧情什么的弱些,但还是有不少纯粹的发光的东西。 Even的电影处女作,表演带着青涩又还是让人爱得不行(我为even加一星)! 还有头回听到江老蔫儿说话,也开始喜欢她了,哈哈。 推荐观看

59分钟前
  • shu
  • 还行

电影的英文名儿起的好~FOLLOW~跟随~~起的太好了~~果儿跟随乐手,崇拜者跟随乐队,中国摇滚跟随外国的摇滚~~滋滋滋~~拍的太好了!完全中枪!!

60分钟前
  • 𝙆𝙪𝙖𝙧☾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