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公敌

HD

主演:詹姆斯·卡格尼,珍·哈露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3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国民公敌 剧照 NO.1国民公敌 剧照 NO.2国民公敌 剧照 NO.3国民公敌 剧照 NO.4国民公敌 剧照 NO.5国民公敌 剧照 NO.6国民公敌 剧照 NO.13国民公敌 剧照 NO.14国民公敌 剧照 NO.15国民公敌 剧照 NO.16国民公敌 剧照 NO.17国民公敌 剧照 NO.18国民公敌 剧照 NO.19国民公敌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国民公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Tom Powers(詹姆斯·卡格尼 James Cagney 饰)和他的好友Matt Doyle(Edward Woods 饰)从小就在一起厮混,喜欢做些小偷小摸的事情,为此Tom没少挨他哥哥Mike(Donald Cook 饰)的骂,然而Tom死性不改。Tom和Matt两人还结识了Putty Nose(Murray Kinnell 饰),一个帮派成员。两人长大了一些之后,在Putty Nose的怂恿下,两人和另外一个少年一起去一个商店盗窃,却因Putty Nose的出卖,两人险些被捕,另外一个少年则丧门。两人于是转而投靠Paddy Ryan,那时候美国禁酒令开始实行,两人和Paddy做起私酒生意,混得风生水起,还认识了一个帮派头目"Nails" Nathan。后来一战爆发,Mike参军,临走前试图劝Tom退出帮派,Tom没有听。等到Mike退役回家的时候,Tom和Matt已是帮派里面有头有脸的人物,也都有了自己的情人。随着Nathan的意外死亡,帮派火并就要开始了.....  该片获得1931年第四届奥斯卡最佳剧本提名。春江水暖低俗小说濒危物种红娘卫生队的故事苔藓2010丧心病探利伯拉梅号-风暴之后 第一季小Q粤语诅咒之城:玛雅我所经历的罗布荒原迷镇 第三季乔安你好(越南语版)完美基因鱼之子精神错乱2018偶像漩涡赌侠1999(粤语)老师你好阿波罗2016金鸡粤语我要当村长维也纳血案 第三季亲爱的2014追凶粤语版明天的少年双王四个二捍卫游侠侠探杰克:永不回头(国语版)脱口秀大会第四季失踪的韩左左你那边几点太囧升职记顶楼 第一季格林家族脑中刀威尼斯早晨请喜欢我第三季Teppachi! 钢盔!太空异种1999美丽城警察查理必死新兵正传4

 长篇影评

 1 ) 我们都有潜质成为国民公敌

       马丁·斯科西斯曾说:“《全民公敌》是那个年代最强硬、最耿直的黑帮电影。”
       这是部惊人的电影,现在依然惊人,尤其是在大银幕上,因为它本身的惊人的能力而惊人,这不是没有理由的。电影所讲的是关于世界上令人震惊的事实,他描述的是世界的污秽,而且在当时还是被禁的。这部电影在当年被称为年度最强影片,很少影片能与之匹敌。
       《全民公敌》从它的明星级导演威廉·威尔曼那里得到了大部分能量,他用他的坚韧不拔而让自己的电影出众并且立刻就反射出一个错误的世界,威尔曼在电影中注入了一个能在美国每个破碎的城市街头看见的事实:我们都有潜质成为全民公敌。威廉·威尔曼与全民公敌,完美契合。今天看这部电影,那个步调,跟1930s年代的不是黑帮电影的早期有声电影相比,这就像黑夜与白天,对观众来说一定很兴奋。威尔曼讲过关于这部电影的一个故事:“我曾在芝加哥遇见两个药剂师,他们正在一个广场上,此时我正要去吃午饭,然后他们就过来跟我介绍他们自己,他们看起来人不错,他们说:”我们有个故事,希望你能读读看,名字叫做《啤酒与鲜血》“。他们告诉我他们就在隔壁开药店。然后我就说:”来吧,过来跟我一起吃午饭“,然后他们就来了,我说:”我会读读看并告知你们“。后来我回到办公室阅读了那篇故事并且深深为之着迷,于是我就立刻跑去找扎努克,我说:”我得到了最棒的《啤酒与鲜血》“。我跟他们讲了那个故事,我有剧本,非常棒。他说:”听着,我拍不了,我刚拍完《小凯撒》,还有《地狱之门》,我们不能.......告诉我为什么应该拍它“。我说:”因为我会让它成为之中最棒的电影“。他说:“那行,开始干吧”。“
       威尔曼是当时最大胆无畏的人,一个真正的先锋,以凶狠著称,他是一个为自己信仰和想拍的电影而奋斗的战士。《国民公敌》改变了黑帮分子的外形、说话以及杀戮的方式。他有很棒的视觉创意,不过剧情是首要的,所以那些了不起的视觉效果都是顺从他所要讲述的故事。我们再看看配乐,配乐乐谱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直到后来意识到根本没有配乐乐谱,一切都是现场音乐。在某种意义上1920s年代末期和早期的歌曲一直延续到了1930年代早期的是配乐,所以音乐在当时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那其实就是那个时期的记录。
       《国民公敌》之所以成功,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对权威的态度,它愉快地对权威竖起了拇指,通过人物个性—詹姆斯·卡格尼的人物个性。它的成功与这三个字密不可分:”卡格尼“。威廉·威尔曼的凶猛指导跟年轻明星詹姆斯卡格尼的魅力完美结合。卡格尼此前是百老汇演员,使得他迅速在早期有声电影中给人们留下的好印象,他本被看作是一个替补演员,华纳兄弟把他定为《全名公敌》的配角,但威尔曼看出了卡格尼年轻身躯下富含的生鲜能量,他明智地重新调整了电影,至此,又一个明星诞生了。比起爱德华·罗宾逊的《小凯撒》,观众可能会更容易跟tom保持一致,因为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真的就是街头上的产物,他头上没有任何像罗宾逊的《小凯撒》那样庄严的光环,他就是从这样的小阿飞成长为了这样令人生畏的残暴的黑帮分子。詹姆斯卡格尼事实上是个硬汉,也许观众们就是想要一个会打架的、不顺应世界的典型,当那么多人被难以置信的势力所压扁,他依然一个人在暴雨中行走。他不像亨弗莱鲍嘉,也不像爱德华罗宾逊,他来自街头、来自水沟,但是卡格尼的表演却从未迷失在水沟中。事实上他是一个类似芭蕾舞演员的舞者,如果你仔细看他的动作,他的举手投足间都透出优雅,他发明了某种姿态,类似于一种看起来很友善的动作,即使是在他与其他演员相互作用下,你也能看见他动作间的优雅。但同时,另一方面,他又是无礼的。当他把一个葡萄柚放在梅·克拉克的脸上的时候,我们会喜欢吗?我不知道电影这样安排的想法是什么,也许他们可能没有指望卡格尼有多么超凡的魅力。威尔曼曾回忆:”当最后一个镜头,卡格尼被捆绑,唐纳德·库克打开门,卡格尼倒地播出时,华纳说:”你得剪掉这段,这让我觉得恶心,这让每个人都觉得恶心“,而扎努克和我都为此反驳,扎努克是个很强硬的人、一丝不苟。我的随同导演正在抽雪茄,华纳就对他说:“迈克,你在干嘛?难道你不认同我的观点吗?”,然后迈克就点头说:“是的,我认同你的观点”,然后扎努克就后退一步,直接把雪茄打进了他的喉咙。那天,真的吓到了华纳,我们之间就没有再争论了,那最后一幕就留在了电影里。这是《国民公敌》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2 ) Mystification of the gangsters and discussion on tragedy

(这段文字本来是上课前要交的小反思,写着写着发现偏理论了,而且还挺有意思,就放到这里来了。文字非正式,没时间翻译,也没准确地给引用。后面私心放了《麦克白》里的一长段独白,本来可以概括的,但是写得真是太好了。)

One technical strategy I notice in gangster films is the tendency to depict violence off-screen and represents it solely through sound. Examples of this would be Tom’s father whipping him, Tom and Matt’s revenge on Putty, their killing of the horse for revenge, and Tom’s final revenge on the other gang. Besides having the viewers conjure up the violence themselves (their imaginations are believed to render the scenes more violent than visual depictions can achieve), this strategy also mystifies the gangster. Consequently, viewers are attracted to this genre because its protagonists are always a myth, whose anarchic value most of us don’t hold and whose underworld life is revealed only at a superficial level. I have an intuition that the mystification of the protagonist may also lead to the idolization of them. That is, through our imaginations, we tend to make up the myth in a good way (eg. aesthetic but not sickening violence, cold and determined gangster but not common people or vulgar criminals).

Another thing I want to note is that scholars tend to describe the gangster in gangster film as a “tragic figure.” More into the theory, I am curious about what “tragedy” is. A similarity I notice in Shakespeare's Macbeth and Wellman’s The Public Enemy is the final compromised, passive emotion both Macbeth and Tom Power have. By comparing the two works, my current thought is that

  1. our sense of “tragic” and “tragedy” might lie unde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eaningless of life
  2. The protagonists are tragic by fate,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inability and inevitability.

-------------------Here is my longer explanation for tragedy-----------------

When Macbeth lost his men’s trust, heard that his wife just died, and knew that the real king (Malcolm) is approaching, he says:

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
Creeps in this petty pace from day to day,
To the last syllable of recorded time,
And all our yesterdays have lighted fools
The way to dusty death. Out, out, brief candle!
Life’s but a walking shadow, a poor player,
That struts and frets his hour upon the stage,
And then is heard no more. It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

This attitude also appears when Tom lies on the ward’s bed, giving affirmative answers to his family’s wishes but is obviously absent-minded. It seems that after his revenge, he doesn't care about anything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no hope, no family, no friends.

Therefore, I think our sense of “tragic” and “tragedy” might lie unde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eaningless of life. Both protagonists are tragic figures for they get what they want but then only to realize its vagueness and meaninglessness. It’s tragic for an energetic, untamable person to realize that what he had actively pursued is meaningless and maybe his life itself as well.

Another factor that contributes to tragedy is fate. Macbeth is about the eternal fate people (individually in his time or collectively in history) can never break. The analysis of the gangster film also points out the gangsters’ inability to switch courses even though the gangsters know their decision is unacceptable in society (see pp88 Hollywood Genres). The analysis also emphasizes that gangsters’ death is resulted from their inevitable failure to adhere to their own doctrine (eg. “code of anarchic ruthlessness”, self-sufficiency) because he is a human bonded to his family, friends, and culture (same book). These human inability and inevitability are the “fate.” Therefore, it seems that protagonists are tragic by their fate.

Btw, it's nice to add here at the end that Nietzsche thinks life is tragic, and art (especially tragedy) is a way to save us from the meaninglessness of life.

 3 ) 一个黑帮分子的哀歌

 一个残忍,无情的犯罪者,一步步踏踏实实的专营,终于走上了其“事业”的巅峰。
  当然,最后的结局自然是不得好死。
  影片最让人感兴趣的一点是,它在有意无意之间宣扬了与“美国人传统价值观”(至少是当时社会)并不怎么一致的“中间道德”立场。对男主角为代表的一群犯罪份子表达了某种程度的同情。Tom出身社会社会最底层(贫穷本就是滋生犯罪的厚土)。父亲对此给予他的是棍棒式教育(适得其反)。它甚至用一个设计精妙的特写镜头嘲讽了美国政府当时所执行的“禁酒令”(一张看似在不经意间出现在影片中的,普通美国家庭全家出动购买香槟,庆祝圣诞的广告海报)。
    最后想谈谈男主角詹姆斯·卡格尼,很难用确切的词语描述他的演技,从斜拉的眼角开始,浑身上下散发出某种邪恶的气息,却充满着犹如魔力般的男性魅力。

 4 ) 几处动人的点

1.马特死的时候 他笑了 没有给原因 可能是因为 马特是真的关心他的人 这个人没了 他可以放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汤姆从小什么都没有 马特有女朋友 会被灰胡子小时候教唱歌的事情动容 但是汤姆不会被打动 而且真的爱上他的那个女人 喜欢的就是他不适合当男友的一部分 他要继续暴戾 继续对女人不在意 他没有落脚之处 因此汤姆的内心是空荡荡的 没有一个价值 社会的 普世的 能够在他的心理留存 最大的价值可能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般的黑帮兄弟情谊 但又能怎样呢? 除了为他们进行复仇之外 这种情谊并不会带给他任何心灵上的温暖

从小时候偷旱冰鞋 挨打从不喊叫 到后面学会偷、杀、抢 被灰胡子骗 到后面通过自己的努力混出东西 有了钱财 但是依旧没有情感上的东西

2.第二个女友的设定 她看到了汤姆的暴戾 一味地索取 从不给予 这种女孩真的就是喜欢汤姆这样的强者

但是她也知道他不是一个完全的强者 内心有柔软的一面 如果那天马特没有来 汤姆在了她的怀里 他会不会有所改变 例如带她去一个别的地方 应该不会 因为汤姆内心知道自己是否强大 可能有时候他也会羡慕哥哥 有一条被人认可也被自己认可的坚定的道路 他知道走向幸福要放弃些什么 但当他放弃这些的时候就会失去眼前这个像自己一样内心不太正常的女人 他很清楚这个女人意味着什么 但是又怎样呢?她能读懂自己的一部分并真心喜欢 这已经很难得了

“汤姆你真的太强大了 我会爱你至死”但汤姆复仇成功出来之后说的是“I anit so tough”这一刻他不知道去做什么了 多年混出的黑帮 因为老大哥的死分崩离析 这毁灭的原因甚至不是来自敌人 他意识到一切都是虚无 当你童年进行选择时 为的是找到意义和对抗虚无 但当你抗争多年 你发现曾经的选择结果注定就是虚无 而且你也清楚 当你再度选择时 这选择依旧是一个必选项 你无法逃离

3.女友不知道怎么就没再出现了 在汤姆复仇出来之后 他沿着下水道沟走的时候 我们和汤姆都不知道 他要去哪里

4.最后妈妈上楼收拾 汤姆的尸体回来的时候 如果哥哥把汤姆的尸体抬出去 然后告诉妈妈汤姆今天不回来了 会不会好一点

5.整个拍片子关于人物心理没有做很多解释 只是展现给人看他做了什么 有时候可能一句话 或者梳理人物的行动线 我们自己就能从中发现许多 这也是好片子的一种吧 就像瓢泼大雨当中 kid tommy的那句:“I anit so tough” 你会在一瞬间好像认识了这个我们好像已经认识了的人

 5 ) Public Enemy,所謂好人

NOTE:舊版的心得是和一篇小說穿插在一起分析。
以下節錄部份,於2006。1209

emotion:不是所有gangser搞黑道一開始都很順利。
context:
1909,Tom從小就認為自己不被喜愛,而,所謂正確,對正確的認可只出現在他的兄弟Mike身上。
1915,他可敬的兄弟投身軍旅,他繼續無所事是,直到那個叫做灰鬍子的混蛋騙了他。
1917,他可敬的兄弟回來了。依然沒有一點改變,除了體力不如以往,該死的固執,甚至拒絕了他的那一口啤酒。
1920,事業越做越大和Nails Nathan 混得很不錯,他打砸搶頗有紅衛兵的味道,差別只再,他只要人買他的啤酒。
1920,Nails墜馬身亡,幫派分崩離析,併吞反併吞,Tom死亡。



背景跨越了80年,但感覺竟然差不了多少。1910那時,因為禁酒政策導致美國黑幫崛起,坐大。或許這樣說有點可笑,但那時候的黑道幫派似乎比現在純樸得多,他們進酒店裡頭的時候,會先寒喧一陣,然後叫啤酒,喝一口,3秒,全噴在酒店主人身上,這時候,老闆會動怒,但就好像拔槍一樣,一般人比不過搞幫派的,內行人掏槍的姿勢也不一樣,電影裡的畫面則是:敢怒不敢言的店家已被其中一人勒住衣領,另一人負責把所有店裡的啤酒桶踢爆,啤酒好像不用錢一樣嘩啦啦的留了整個螢幕。儘管只有黑白,這時候我們看見的卻不只是店家驚慌失措的苦臉,而是黑白交錯間,仍舊很不熟練的黑幫派頭(總只有2-3人在身邊把風)──連老大都能夠很輕易的被幹掉──他們坐上幫派的位子,不為了什麼,只為了錢,要說有什麼高遠的目的,那就是「反抗」對抗上面政府推行的政策,既然禁止,我就地下化,既然不允許,我就暗地裡偷著幹。

那麼這樣的黑幫,能不平民化嗎?


畢竟這是1910-1920年代初期的事情,很多事還很陽春,一如簡單的黑白片,現在看來明明沒有什麼,甚至很無聊,但在那時卻已是一大突破。任何新東西在最初的時候總能夠引起好奇心,如果以這樣的態度去看這樣的片子對我們而言,絕對是一種全新的感受,必竟這世界顏色太多,你的眼睛接收的訊息太喧囂;數位版高畫質版液晶板,你的想像力跟不上速度就會被淘汰,你如果不願意成為局外人,就必須入境隨俗,幫派讓人安心,因為你是團體的一份子,天塌下來有高個兒撐著,老大常說的不就是:兄弟,別說是個小水庫,你就是掉進太平洋我也得把你撈起來。

是誇張了點。但又如何呢?足夠換得下面的人一輩子的尊重了。有時候以為尊重尊嚴這種東西很抽象,但緊要關頭比什麼都重要。不是嗎?教父裡頭那一個個人情債不是不用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Tom跟著「灰鬍子」混得很窩囊,東偷西捻,雜碎的搞了些錢,不過是玩玩罷了,誰會認真?直到出了問題才知道原來所謂"我罩你"不過是說得順口說著爽說得好聽而已,這種不負責任的老大你跟他做什麼呢?沒命了還玩什麼?

Tom不會因為這種背叛就受傷,相反的灰鬍子老大的背叛,不過是一個逃離的藉口,他不想在這個靠近Mike的地方發展了,他逃避枷鎖,為了不過是爭一口氣。儘管許多人議論紛紛認為:不過是為了躲風聲,不過是灰鬍子手下裡頭最沒用的小弟。


很少人會去思考Tom想幹麻,事實上,Tom從小給自己定的目標不過就是要贏過Mike,贏過這個世俗化「成功」青年模範代表的形象。他自己也沒有想那麼多,必竟他根本不在意這個世界是誰的世界,他纂著手裡偷來的錢,心裡卻是開心非常,於是,為了獲得成功的快樂,必須不斷反覆著偷、騙。漸漸的,他有錢了,開好車穿好衣,光鮮亮麗。這種成功在他看來仍然缺乏「最後一步」,他必須要和母親分享,最重要的是,他要嘲笑羞辱那個一事無成,從軍退役後的兄弟,模範代表,Mike。這一切都完成以後,他就失去了目的。片子不能在這裡結束,這不是變奏版的王子復仇記,這故事裡沒有王子,只有一個心思猥瑣、不健全的gangster。


讓故事繼續下去的方式只有讓他的老大之ㄧ的Nails意外身亡,這樣矛盾再度被點燃。Tom不會悲憤,他早已經喪失悲憤並且習慣用憤怒的復仇來處理一切不順利,他買下讓Nails死亡的馬,他殺掉罪魁禍首── 一頭畜牲,一頭連姓名都不知的名馬。


故事情節不符合邏輯又怎樣呢?每個故事都要套用理論,都要套用聲明,都要順你的心,那還是一個故事嗎?故事而已。我在看這部片子,不是這部片子再教育我,每個觀眾所吸收到的感覺到的東西都是不同的,因為那是演出的情結。但,當已經有了事實,再用邏輯去推敲反推就不恰當了。

我可以說,那些不合邏輯確實很奇怪,但那種刻意的不合邏輯不就是導演的目的嗎?Mike和Tom本身就是矛盾的,代表好的Mike日子過得平淡,但他好好的活下去了,代表壞的、失敗的Tom曾經私賣啤酒成功發達過,但終究要套用那句台詞「出來混,總要還」。雖然Mike和Tom都會死,但,死法不同,這也是為什麼,導演要將醫院裡那一段兄弟握手的畫面停格,讓Tom跟Mike說對不起,而Mike說,對不起什麼,很經典的,Tom的回應必然是:

沒有什麼,只是,對不起!

 6 ) 一个时代的产物

很经典的美国西部电影,讲述了兄弟俩完全不同的人生。弟弟从小偷鸡摸狗,替黑社会走私,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但因为此而能赚很多钱。哥哥喜欢学习,白天打小工晚上上夜校,南北战争爆发时哥哥还去参军。

整部电影就如同结尾字幕里所说的,人民公敌不是单纯的哪一个人,而是像片中弟弟代表的一类人。片子具有浓烈的政治色彩,一个时代最希望号召的体现。

从故事情节上讲,美国二十世纪初就已经在剧情和人物关系的表达上炉火纯青。末尾妈妈开心的收拾弟弟的东西,而哥哥在楼下对这弟弟的尸体而不敢言语的愤怒。这种强烈的矛盾和对比是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在亲情和国家面前的演绎。

拍摄上讲,无论是拍摄角度还是拍摄手法,都沿用当时很流行的叙事法,故事和画面潺潺而来。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没有站在特定的某个角度或人物上。

总体来看,这部在1931年风靡美国的电影即使是拿在今天来看,还是一步及格的电影,虽然是有漏洞,但这些漏洞是一个时代影响下的必然。就是今天,这种纯粹弘扬正义的电影也并不少见,甚至在叙事手法上还不如一百年前的电影。

 短评

和几个闪光片段比起来,整部片相对逊色一些,后半段直到结尾的走向是我没有想到的,卡格尼挺有范儿,就是那个看到好友被杀难过愤怒的表情跟在笑一样……三星半

7分钟前
  • touya
  • 还行

卡格尼打了两次女人,然后他红了~这片不算是黑色电影吧,至少打光非常通堂亮啊~珍·哈露的亮相太难看了~叙事挺松散的,不过是比较先驱的作品嘛~

8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还行

作为最早黑帮电影之一,某种意义上《美国往事》的原版,通过30年代B级别式特有的一剧一幕的简洁高效叙事硬是将三个历史变迁人物的命运浓缩在九十分钟之内。通过不同人物的交替移动串联起整个城市空间和街道以及让主角James Cagney的登场方式,让奥特曼在《大玩家》当中略带调侃式的介绍好莱坞电影制作的长镜头移动变得十分无趣。在鲍嘉还未成名之前,James Cagney仍然是银幕上的最危险和诱惑力的男主角,某种意义上他的银幕时代的消亡,也是黑帮片的没落,同时也代表着海斯法典时代的开启。

9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传说中的珍哈露 只出现了10分钟

14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重看跟之前的观感不变。(真的不知道有些人怎么觉得这片比疤面人好的)美国当年的作品也会也会放中国电影现在犯的错误(真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悲哀),各种戏码只要符合观众审美的,一并轮上,攒出个剧本来,这片明显穿插着家庭戏,道德戏,以及奇情犯罪戏的感觉,看起来完全不算成熟。只能说时无英雄,这片和小凯撒,居然能够和疤面人并论成为黑片起源。

17分钟前
  • 巅峰Futurama迷
  • 还行

三大强盗片(《小凯撒》、《公敌》、《疤面人》)完成,一战后禁酒令和经济萧条下的犯罪浪潮,给了好莱坞取之不尽的源泉。詹姆斯·卡格尼冷硬的形象延续下去,在white heat中甚至更加疯狂。本片结尾里尸体被绑着摔落在家门口的场景甚堪称经典。较近的《教父》乃至《大西洋帝国》都能看到本片的影子。

20分钟前
  • xīn
  • 力荐

这个哥哥迈克的角色难道不是迈克柯里昂吗?穿军装的样子的和阿尔帕西诺像极了,发现个原型

24分钟前
  • 带子狼
  • 推荐

I ain't so tough. Cagney太优秀了...the nuance...他的表情千变万化,包罗万象,真可以用《草叶集》那句“I am large, I contain multitudes”来形容了,易爆的大佬气场中却夹杂着些许天真、灵动和脆弱(雨夜scene看到哭),在那个年代实属难得,呈现出了丰富的角色。几个动作戏sequence都调度巧妙,拍得极好,经典。

28分钟前
  • JulianaFrink
  • 力荐

又见卡格尼,那个年代算是辛辣的电影,可能多年后回想这部电影都不会忘记男主最后的死。

32分钟前
  • 合纥
  • 推荐

男主Tom典型的慈母多败儿的下场,不然一个那么严格的爹加上那么好哥哥的榜样也没把他转到正道,虽说最后火并后在病床上可能悔改了,可惜他得罪的那帮人不会让他好过的。自从看过唱唱跳跳的卡格尼再来知道这类影片才是他的专长后怎么说呢但也不会跳戏,觉得还挺有意思,最后裹成粽子pia ji 倒地吓我一跳顺便好搞笑。

37分钟前
  • 桃念舊夢
  • 推荐

(7.0/10)可以想见1931年的美国黑帮片可资利用的资源并不是很多,从背景素材到表现手段都是。但该有的居然还都很完整,用来吸引眼球的黑帮分子的地下生活、他们同日常生活的冲突、一步步堕入泥潭的过程等等。只是显然八十几分钟的长度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的观众了。而有了基本完整的基础,待日后有了大萧条、二战、越战等的积淀,才在新好莱坞时期得以发展出史诗性的杰作。

38分钟前
  • cliosong
  • 推荐

韦尔曼的片子我都不太欣赏得来,太左,叙事节奏也特别慢,比如那部龙城风云,看得特别捉急,这部也是。但不可否认闪光点真多,杀灰鼻子、杀马报仇、用运煤掩盖机关枪、最后的结局,都挺让人叫绝的,比小凯撒有灵气得多。但小汤米从头到尾就只是个小角色,真配不上国民公敌这么一个霸气的名字。

40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3.5。昨天才说Cagney演坏小子不会是纯粹的坏小子,总要层次很多,其实这片里的Tom还是比较接近纯粹的坏小子的,至少我看不出他有什么可取之处,结尾裹成粽子的亮相是亮点,又悲惨又搞笑。近期看的Cagney电影里最没基味的一部。对黑帮片本身不耐受,WW导的也一样,他的导演题材还挺广泛。

44分钟前
  • Favillae
  • 推荐

从Nathan死后节奏好快,还是我走神了?

45分钟前
  • 小美人鱼
  • 推荐

詹姆斯·卡格尼因为这部《国民公敌》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他在片中把一个切开的柚子砸在了女友的脸上,在评论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但华纳并没有被媒体的保守吓走,依然故我,这样看来,几十年前的好莱坞似乎比现在更有勇气。这部片子绝对对后世的黑帮片影响颇深,特别是马丁的黑帮片。

50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80年来,黑帮片本身发展不大,发展的是电影本身

55分钟前
  • 上林苑
  • 还行

"Ain't ya got a heart, Mattie boy?" "I ain't so tough."

57分钟前
  • Février
  • 推荐

我觉得比Scarface牛逼,开场establishment很精彩,打光和镜头运动都是教科书,机枪段落是让一个真枪手在摄影机边上向卡格尼头边的墙角开枪,结尾的punch简洁有力,也许需要重新看一遍Scarface。为什么大家都说Scarface牛屄呢?

60分钟前
  • 冷杉
  • 力荐

我就为了jean harlow啊,结果就短暂几分钟

1小时前
  • 眠去
  • 还行

相比《小凯撒》结构更明确。人物设置上多了一个哥哥的角色,这铺垫了后海斯法典时期黑帮片的一个发展方向,该隐-亚伯的人物设置,正邪两立的对立立场,兄弟之间的殊途选择,后期常以一人黑帮、一人警察的设置出现。同时跟班小弟的设置也真正的展示出手足情,抹除暧昧的意味,纯洁化弟兄情感,其中被伏击一场无疑影响了后来的《美国往事》。家庭被描绘唯一港湾的存在,成为唯一能召唤出主角柔软的所在,有趣的是本身的性压抑是无法被女主治愈的,但男二却常常可以因为收获爱情而萌发退意,这时便会走到黑帮片经典的三人戏份,这种“疾病”到了40年代早期的乡村黑帮片才得以治愈,而那里的逻辑则是乡村-城市的对立,而乡村则是纯洁的代表。同时,此时家庭是没有父亲存在的,而母亲成为具象化的爱的化身,而这一元素也最终在《歼匪喋血战》中改写。

1小时前
  • 马雅可夫斯基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