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会1927

HD中字

主演:阿弗莱德·阿贝尔,古斯塔夫·佛力施,布里吉特·赫尔姆,鲁道夫·克莱恩-鲁格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2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大都会1927 剧照 NO.1大都会1927 剧照 NO.2大都会1927 剧照 NO.3大都会1927 剧照 NO.4大都会1927 剧照 NO.5大都会1927 剧照 NO.6大都会1927 剧照 NO.13大都会1927 剧照 NO.14大都会1927 剧照 NO.15大都会1927 剧照 NO.16大都会1927 剧照 NO.17大都会1927 剧照 NO.18大都会1927 剧照 NO.19大都会1927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大都会1927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Freder(Gustav Fröhlich 饰)是大都会主宰 Joh Fredersen(Alfred Abel 饰)的儿子。经一位圣洁姑娘(Brigitte Helm 饰)启示,Freder 来到地下目睹了在此劳作的劳工们悲惨的境遇。Freder 向父亲进言,想改变劳工们的处境。但 Joh 不为所动,却对从劳工们身上发现的地图感到忧虑。为弄清地图所示,Joh 不得不向老对头 Rotwang(Rudolf Klein-Rogge 饰)求教。地图所示究竟为何地?劳工们为何要去那里?势不两立1973昆虫物语专精特新研究院青柠男女 第二季家庭战争 第一季回到初相恋燃情四季男人的世界藏魂棺毛利男孩劳琳:死亡之旅断林镇谜案第八季一个美国女孩的故事-玛莉琳1955:非凡的圣诞节我的女友是九尾狐千金丫环木乃伊的秘密夜班司机警匪较量珠三角淑女情挑实习医生风云 第二季境界战机第二季跨越8年的新娘玉观音光之美少女黑色面包家和万事兴之我的新郎小书痴的下克上:为了成为图书管理员不择手段!第三季探亲记兵权海诗行动钻石诱惑战地巾帼刺客俱乐部异教峰第三季巴迪2013激战2015异世界居酒屋 阿信 第三季风速时光死路一条

 长篇影评

 1 ) 实验性拍摄,传统立意

大气磅礴,具有工业美的科幻电影。欧洲先锋派运动的集大成,有纯电影注重抽象活动的纯造型构图;有立体主义双重曝光;有超现实主义的梦幻与现实;有表现主义的倒影运用和打光。技巧是绝对的反叛颠覆,主题是规规矩矩的传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大型实验性反抗活动,最后被招安了。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是一个传统宗教神话故事,王子爱上了平民姑娘,发现她是圣母玛利亚,于是一拍即合,第一次见面就拥吻。还有自己爱的女人和父亲在一起,后来知道是一场误会,这些都是西方故事的老梗。

结构也合乎戏剧三幕戏,序章、间章、高潮章,分得清楚,起承转合误会冲突也早就安排好,因此观众看着巧妙。

一个很用心的电影,拍摄也很棒,就是有点心疼水资源,不知道拍摄过程砸了多少水费进去。

 2 ) 影史上最复杂的电影

  这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意识形态最为复杂的电影,(甚至比“第七封印”还要复杂得多),个人认为,这部电影的复杂性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在这部电影里Fritz Lang
和我们探讨了工人阶级,资产阶级的矛盾,宗教,恋母情结,父权,乌托邦,是的,我能想到的就这么多了。(笑)
  电影开场,那不断运作的机器,那生活在“地下”的步履蹒跚的工人,是的,它让我想起来卓别林的那部“摩登时代”。只是作为一位德国导演,他的镜头更冷峻,不同于卓别林用喜剧性的镜头展开。但都一样的告诉我们“未来”的世界(也就是现在)有多么冷酷。
  电影开场,资本家的儿子背叛了父亲,站到了工人阶级的阵营里,按照我们以前的话说,“他背叛了自己的阶级”,这种理解当然是正确的,但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父亲和儿子是为了夺得父权而斗争。当资本家的儿子作为工人阶级在“地下”听“布道”时,这个电影中最重要的角色Maria出现了,在这部电影中Maria代表了母亲,纯洁的女人(圣女),淫荡,恶毒的女人(潘多拉)三重角色。Maria告诉工人们,圣经中巴别塔的故事,(资本家的新城市叫“新巴别塔”)并暗示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间应该有个“协调者”的角色来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我认为这个“协调者”一方面像电影最后所展示的那样,是资本家的儿子,还有一方面是宗教,也就是Maria所指的”人心”,这也代表了导演的想法,未来的世界,将是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对立的社会,要使这种对立不尖锐到相互斗争的地步,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两方都应该建立一种对宗教的崇高信仰。当然我不想简单的这样说,我想说的是,Fritz Lang认为在未来高度发达的社会,人性的关怀始终应该被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而宗教是这种“人性观”的重要媒介。要知道,在1927年,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前瞻啊!
  然后电影中出现了那个机器女人(也就是Maria的潘多拉的一面),首先,我们要知道资本家是按照自己妻子的形象设计这个机器人的,然后,那个发明家才按照Maria的形象,设计机器女人的,所以机器女人又同时具备两个角色,恋人和母亲。当资本家的儿子看见Maria和自己的父亲拥抱而气愤时,我们知道资本家的儿子是有恋母情结的。
  当电影最后,工人阶级在Maria(潘多拉)的煽动下,对资本家“造反”时,出现了水灾,这让我想起了圣经里的大洪水,就像在巴别塔的故事里,上帝使人类讲不同的语言。我想,导演是指人类的这种“不和谐”的行为使上帝发怒了。
    电影的结局是乌托邦式的,工人阶级和资本家在资本家儿子(协调人)的撮合下,轻轻一握手,解决了所有问题。
  最后,我要说句大不敬的话,我喜欢这部电影几乎全部,但不喜欢这个结局,无关信仰,只是作为乌托邦式的结局,太过简单。
  不管怎样,这部电影是不朽的,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据说最近发现了这部电影遗失的那些胶片,还要发行蓝光DVD,希望我能早日看到)

 3 ) 《大都会》 | 90年后依旧超前的科幻开山鼻祖

这个时代,我们惊叹于《银翼杀手》《攻壳机动队》里超现实的都市建构,

《星球大战》《2001太空漫游》中宏大的宇宙奇观,

臣服于它们取之不尽的想象力。

但要说想象力,真正打开科幻世界大门的无疑是这部90多年前默片时期最伟大的作品——

《大都会》

Metropolis

说其是最伟大的作品一点不为过,1927年诞生至今,它在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毫不夸张地说,你能在所有优秀的科幻电影中找到《大都会》的残影,它们不断地借鉴,致敬。即便是现在再看它,思想依然超前,永不过时。

这些都得益于这位有着预知未来能力的神人——

弗里茨·朗

导演 / 编剧 / 演员 / 制片

1890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欧洲气氛低沉,丧得不行。 这时德国表现主义兴起,弗里茨·朗便是代表人物之一。表现主义是用象征和隐喻手法揭示人性的阴暗与复杂,总之悲观到谷底。 《三生计》(左),《尼伯龙根2:克里姆希尔德的复仇》(右) 1921年他用《三生计》证明了自己,之后又接拍了的德国民间史诗巨作《尼伯龙根之歌》,并且拍得十分成功,一时玩嗨的他没收住,立马拍摄了《大都会》。

但拍摄过程并不容易,甚至充满艰辛。

《大都会》可能是影史上最耗成本的电影之一了,德国UFA电影制片厂为其几近破产。

超过37,000名演员,耗费500万帝国马克(相当于2亿美元)和200万英尺胶卷,计划拍摄310天,实则耗费18个月。

这放在现代难以想象,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德国的失业和通货膨胀过于糟糕,他们不费吹灰之力便找来了500多名营养不良的儿童演员,在片中也描述并展现了这一社会问题。

不仅成本难以把控,成片后由于政治敏感,遭到抵制。

首映版本210分钟因评价不高被严重删减,每个国家的版本都不同,颠沛流离后《大都会》的母片散落各地。

直到2001年被修复后回归柏林电影节,时长150分钟,一经修复立马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献遗产。

因此,对我们来说,能够看到这部电影的修复版本实数幸运,大家且行且珍惜。

说到珍惜,希特勒可是《大都会》的头号粉丝。

这无疑是因为《大都会》所表达的主题与当时德国的处境不谋而合。

片中从开始的题词到结局,向观众传达的“脑和手的调节者一定是心!”戳痛着当时的社会。

希特勒和大资本家们犹太人之间的对立,与片中工人阶级与资本主义一模一样。

故事发生于未来的2026年,分为三幕,序曲,幕间剧,终章。

因为是无声电影,所以是先言环境,先说话,后给字幕解释故事情节。

当演员在用肢体陈述时你会猜测他们的对话,这在现在是很奇妙的体验,古老却清晰的叙事方式。

而之前所说的表现主义,也就是象征隐喻,对故事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

导演将所有事物与宗教联系起来,比如最明显的人物玛利亚,是圣母与先知;

资本家强·弗雷德森是耶和华,儿子弗雷德是耶稣基督;

工头是使徒;发明家罗特旺是魔鬼撒旦;机器玛利亚是敌基督;

巴别塔是宗教寓言中天国的建立。

而对于大都会与地下城市的对比,也隐喻了天堂与地狱。

天堂里的人们寻欢作乐,夜夜笙歌,地狱中的人们面如死灰,毫无生机。

说起人物,用现在的角度看确实有些夸张,但你无法评判表演是否真实,因为当时的表演环境与现在不同。

表现主义基本放弃了自然演技,取而代之的是丰富的肢体语言,无需台词,一颦一眼便知情绪。

当然最值得说的还是电影本身的概念与设计

在没有特效的年代,那充满未来感的摩天大楼,和错综复杂的交通枢纽,地下工厂的工业机械,都是通过手工绘制,人工搭建而成,并通过定格摄像拍摄。

导演赋予这些建筑威慑力,并影响了之后科幻电影的走向。

他甚至已经想出“机器人”这一概念,还有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博弈,这太恐怖了。

我指的不是机器人,而是说导演的脑洞,这可是历史上第一部出现机器人的电影

你不得不承认,这真是一部好电影,它赋予了未来太多的可能性。

纵观如今的科幻电影,我们有了先进的科技,也有了便捷的工具,却再也没有像《大都会》这样划时代的作品。

趋于雷同的生命体,无法创造更为惊人的想象力,这是否是人类的悲哀?

当我们开始反思,是什么束缚了我们自己,所谓标准正在变成未来,而打破常规变成病态。

但越是如此,反抗才会越多,有创造力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当商业电影充斥着市场,仍旧有一帮正在创新的独立电影人。

我们相信并期待着,数世纪后的人们回头望时,也会惊叹于我们的想象力。

AME第二期工作坊学员招募链接:

AME暑期工作坊第二期先导预告,招募持续中~

 4 ) 科幻外衣下的人文反思

突然发现,youtube上有很多过了版权期的高清电影。《大都会》就是最近偶遇的佳片。这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默片是德国早期电影的代表,同样她也是世界范围内,无声电影时代末期最为辉煌的一部影片。作为一个缺乏幻想的严谨德国人,Fritz Lang竟然能拍出想象如此之瑰丽,数量如此之丰富的电影,简直就是是德国电影史上的奇迹。尤其是这部"Metropolis",已如基因一般,深植在诸多当代科幻电影之中。

电影的情节其实也并不复杂,描述得不过就是在工业文明下的阶级冲突而已。影片使用一个几近荒诞的(当然,当时这种科学怪人的猎奇电影也不在少数)故事:一个野心家想凭借自己创造的机器人,迷惑上流社会、离间工人,达到他毁灭世界的目的。故事虽然简单,但影片通过影像世界所带来的震撼却是非凡的,同时影片所探讨的主题也同样的丰富多彩。

影片中乌托邦式的大都会是由德国当时最著名的四位电影道具建筑师共同设计和搭建的。这个积木版的城市,在电影中亦是如此得栩栩如生。 电影中建筑物的样式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不仅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也有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 另外,影片里竟然还运用到了同时代电影所鲜见的东方元素,譬如夜总会Yoshiwara ,其实就是当时日本在世界闻名的红灯区——吉原。Hel在表演的时候,背景中也运用到了东方式的灯笼。

显然,"Metropolis"出品的那个年代,德国的主流电影是属于表现主义的(expressionistischer Film),例如侨社Robert Wiene那部不朽的"Das Cabinet des Dr. Caligari "。所以,Frizte在电影中也有意无意的运用了表现主义的手法。比如在影片开始时,Frederer目睹机器发生事故的那场戏,画面用了一种极端的明暗对比(Frederer与在他面前行走的黑色工人)与超现实的想象(机器变成了一个奴役并且吞噬人的神像),创造出了一种极端的纯精神世界。Frizte Lang就是用这种夸张的电影语言,将他对这个社会的嘲讽和愤然,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如果说电影画面让人目不暇接的话,那么影片所体现的人文主题也同样值得探讨。巴别塔、七宗罪、阶级冲突、俄狄浦斯情节,似乎电影的主题就像一个五味杂陈的烩饭,应有尽有。其实,对于默片而言,这是相当不容易的。导演和演员通过画面与表演,将这些主题一一呈现,而且表现得温润且毫不造作,这也是《大都会》能成为经典的主要原因。

每个人似乎对电影的这些诸多主题都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本人就读过一篇从女权角度去解构这部《大都会》的影评。好电影就是这样,从任何维度都能映射出情节构思的精致,从每个角度都能探索出电影人文的涵义。

我最喜欢的情节就是工人去破坏Herzmaschine的片段:暴动的工人,听了Hel激情洋溢的鼓动之后,群情激愤,大家拥入了机房,全然不顾总工程师(工头)的警告,毅然决然的破坏了Herzmaschine,由于机器失灵,导致了洪水泛滥,地下城几乎毁于一旦,明白过来的民众,于是用火刑处决了那个蛊惑他们的witch(女巫)Hel。

我总觉得这个情节是如此的熟悉。在听信了Hel的鼓噪之后,似乎所有的人都陷入了迷狂,一种集体无意识。似乎,这时所做的任何事情都那么理直气壮,都可以那么的不负责任。在明知后果的前提下,在可以停止的前提下,每个人还是从众的破坏了一切。当无法挽回的损失真的成了一个结果之后,当时的风起云涌刹那间归于平寂。随之而来的,是另一场追寻源头,处决“肇事者”的运动。人们将所有的一切,都一股脑的推到某个人或某件事的头上,似乎自己曾经所犯的恶和罪,从来就没有产生过。通过这样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运行,所有的人都像无事人一样,心无旁骛地开始了新的生活。就这此时,我联想到了纳粹时期的德国人;联想到了文革时期的中国人……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人性本恶抑或说是荣格所谓的集体潜意识吗?

感谢Frinz Lang带给我们这样一部科幻奇作、这样一部对工业文明进行人文反思的杰作。

Hugo
1.13.10
Clausthal



 5 ) 一场对于工业社会的反思

1927年,一部电影成为了《黑客帝国》、《银翼杀手》和《2001:太空漫游》等这些经典科幻巨作的开山之作——《大都会》。

说起德国电影,我们的思路可能会集中在那些沉重的反思一战二战的历史/战争系列上,但这部默片与战争的关系不大,主题没有那么沉重,是德国表现主义时期电影的典型代表。其导演弗里茨·朗也是表现主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导演之一。作为造价最为昂贵的无声电影,其视觉效果在当时无出其右,表现手法和主题放到90年后的今天似乎也不显过时。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中说道:“科幻不是预测未来,而是选择未来,关注我们所处的世界和我们想去的方向。”1927年的德国,正处于魏玛共和国的“黄金时期”,经济略有复苏,工业生产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形式将更多地工人送到了机器旁边,科技对人的异化,新型劳资关系都成为了社会性问题。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导演在这个时期拍下了这部反思工业社会的反乌托邦史诗。


这部影片的角色设置很有趣,也颇有些宗教色彩。

“Mittler zwischen Hirn und Händen muss das Herz sein.”资本家之子弗雷德就是这样一个“调合者”的形象,同时也是导演表达的人文反思最重要的承载者。一个本在花园中享受天堂般荣华富贵生活的公子,到地狱般恶劣的地下城感受并主动承担着普通工人的疾苦,是影片中人文关怀的集中代表。解救玛利亚和孩子们,手撕罗特旺,将工人和资本家的关系调合,似乎有救世主的味道。

而玛利亚这个名字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宗教色彩。在宗教中,圣母玛利亚以服从、信德、希望和炽热的爱情和救主超绝地合作,为重建人灵的超性生命。这和电影中的玛利亚和弗雷德相爱并联手拯救人们基本吻合。电影中玛利亚出现的时候被孩子们簇拥在身边,最后将他们救下,也多了一些“圣母”的形象。最重要的是,她是地下城工人们的精神寄托,即代表人民群众的信仰和信念:主张和平,反对暴力,等待救世主的降临。

邪恶的玛利亚由机器人Hel变化而来。Hel在北欧神话中是洛基的女儿,是死亡女神,皮肤一半是正常颜色,另一半是蓝黑色,这象征着她的身体一半是死的,一半是活的。而邪恶玛利亚的身份在圣徒的书上可见一斑,截图中这段话来自《启示录》第十七章,描述的是巴比伦淫妇。在电影中,她代表了七宗罪,她用行淫诱惑着那些权贵们,让他们对她趋之若鹜,且所至之处必生混乱与矛盾。另一方面她代替了善良玛利亚成为了人民新的信仰,她鼓励人们暴动和革命,以暴力解决问题。邪魅的笑容配上变奏版《马赛曲》,带领人们走向短暂短视的“自由”。被识破后又如《启示录》中所写得那样,“使她赤身”“吃掉她的肉”“用火把她完全烧掉”,被正义的人们处决。

《启示录》节选

再来说说罗特旺这个弗兰肯斯坦式的人物,一心想摧毁资本家的大都会,并让底层人民也跟着受苦,是个不折不扣的魔鬼。他有如撒旦一般,摧毁人们的信仰。他代表着狂热的科技崇拜、大机器崇拜者,那些妄图通过机器满足自身利益,无视人性的人。当然他的结局也像撒旦一样,因背叛了上帝而被“赶出”天国。

其实个人认为最有意思的角色设置是资本家。一般反应民众疾苦,饱受压迫的作品都会将肉食者作为抨击的对象。但在这部电影里资本家形象变得异常矛盾。他一方面压迫着人民、随意开除手下、摧毁人们的信仰、想要以暴制暴,一方面又没有过多限制儿子的行动、与科学家似合作似敌对、最后与工头握手言和。外加演员慈眉善目,角色多愁善感,看上去并不像狠角,感觉导演并无心将资本家彻底黑化,只是将其设于矛盾的境地:既要让工人工作,使其不被所谓的自由言论所左右,维持大都会正常稳定运行,又要和工人保持和谐的关系。

工头的形象就简单多了,作为平民阶级的优秀领导,风平浪静的时候认真工作,有问题及时汇报,遇到动荡的时候不被言论蛊惑,以冷静清晰的头脑分析问题,率领人民剔除邪恶。

所以说,导演并没有将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全部归结为资本家的剥削,也没有将人们的暴动革命给予胜利的果实。在导演眼中,“自由引导人民”并不是万能的,相反,暴动的结果可能就是家破人亡。在国家机器中,人民暴动这种看似大快人心的极端做法隐患无穷,真正能保证社会稳定的就是和谐与各司其职。引导自由的反倒是邪恶玛利亚,而救世主却在做着调节者的工作。相信,这种主题也是《大都会》长期为人津津乐道的原因之一。


除了内容和主题方面让人叹为观止外,作为表现主义时期的代表作,这部影片在视觉冲击上也带给我们不少享受。

夸张的人物动作(工人无力的步伐,弗雷德伤心的时候一直捂着胸口,最后儿子和科学家打斗时弗莱德森跪地仰视双手抱头)、多次出现的万花筒式镜头(机器在运行下的压抑感,大都会红灯区的觥筹交错、灯红酒绿,男人们被完全诱惑住的心理)、荒诞地将人物内心世界可视化(机器变成怪兽,弗雷德内心的恐惧,邪恶玛利亚代表着七宗罪)、某些特写(如警报钟锤的特写表示时间的紧迫)等等,就像卡夫卡笔下将人变成甲虫一样的荒诞又极其直接的表现方法。再加上当时爱森斯坦发明了蒙太奇理论,电影中也有很多值得称赞的蒙太奇片段,比如说邪恶玛利亚初次登场跳舞和弗雷德的恐惧幻觉间近4分钟的片段。

工人机械性地运动

工作的机器

灯红酒绿

表现主义下的恐惧

同上

邪恶玛利亚代表七宗罪

另外,未来都市的赛博朋克风在这里就可以初现一二,通体金属质感的机器人Hel也有很强的未来主义风格,在《银翼杀手》和《星球大战》中,也能看到些许这样的影子。本片的所有海报中也都是用Hel和高楼大厦作为海报元素,极具前卫科幻风格。还有很多构图很美很讲究。比如在这里放出来的几张光影效果和透视效果都非常棒。

类似赛博朋克

画面1

画面2

构图1

构图2

机器人Hel


在惊艳了两个多小时之后,这样大团圆的结局对于现在的观众来说有些过于稳妥。就我个人而言,家破人亡,弗雷德和玛利亚无力回天逃出巴别塔,而被蛊惑的群众依旧狂热地消灭机器,与资本家同归于尽……类似于这样的悲剧性结尾似乎更来得震撼。当然,1927年电影结构还是趋于传统的戏剧式,而且和平的结尾也可以反映出导演对于工业社会的乐观希冀和“手和脑的调节者一定是心”主旨的重现,与前面多次呼应,并在最后达到高潮。 ps:影片中出现的德语字幕也都不难,是为数不多“初学者友好”的德语电影!

 6 ) 预言

终于看了让无数人顶礼膜拜的《大都会》,得意洋洋,嘿嘿~
看完以后不住得称赞自己:原来我的忍耐力这么强!
将近两个小时的默片,不像卓别林的戏剧充满了笑料,缺失的情节让故事在一开始看得特别费劲。幸好,偶素有耐心滴银,看到结尾的时候终得释然--!
政治 + 科幻 是《大都会》长久已来被争论不息的焦点。不过据说,《大都会》原小说本身情节有诸多混乱和肤浅漏洞,“多愁善感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也太过幼稚,在1927年,英国科幻作家H.G. Wells就说它是“一部很傻的电影”。
没有任何对于经典的不敬,但是,影片里“头脑和双手必须由人心来调节”主题的表现方式,我认为也有些幼稚和直白。在影片的结尾处,在两个年轻人爱情的感召下,工人和统治者的矛盾化解得过于仓促,完全没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震撼。当然,这也许与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不完整有很大的关系,毕竟,这部经典现存的版本已经有3/1的剧情不可挽回的流失了。
所以,触动我的并非作者如先知一样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
作为一部20世纪20年代的默片,我想他有太多的时候都能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超前感和惊喜。以至于再回想那些运用了高科技手段,视觉眩目的科幻电影,都觉得不足为奇。
1、 城市
将城市从平面规划到立体的转变,不知道第一个提出这种构想的人是谁。但是,在《大都会》里,是导演弗里茨•朗第一个在荧幕上将这种构想用相当宏大和井井有条的布局直观的呈现出来。一个未来的大都市,陆地交通与空中交通并行,并在空间上将城市水平划分的构想无意让当时的人们眼前一亮。而且在道具和场景布置上的用心,让城市的逼真程度也令人吃惊。当80多年过去了,而我们对于未来城市的想象却依然没有能够比《大都会》里所呈现出的情景更加发达。相反地,在《星球大战》、《回到未来》、《巴西》等现代化的电影中我们看到的依然是对于《大都会》的效仿。可见,《大都会》对于未来预见的缜密程度达到了怎样的高度。
2、 科学怪人
从前总是不解,为什么科学怪人总是顶着一头蓬松的白色乱发,深深的黑眼圈下,一双眼睛烁烁的透射出病态的光芒。在《大都会》里,这个问题终于有了解答,原来科学怪人路特旺就是那个始作俑者。他的癫狂,对于研究的痴迷,还有长年累月深居简出而造就的苍白都是日后科学怪人标志性的象征。从《回到未来》里的布朗博士,到策略游戏《主题医院》中的医学狂人,折射出的原来都是《大都会》留给人们不可磨灭的记忆。
3、 哥特
在这样一部科幻经典中,浓浓的哥特气质也叫人叹服。那些深藏在地下的神秘教会,通往墓穴的神秘阶梯、挥舞着镰刀的白骨死神,教堂塔端阴郁恐怖的滴水石兽,哥特地一丝不苟。相比同一时代的吸血鬼电影《诺斯费拉图》,《大都会》在造型上可谓前卫了许多。那个骷髅死神的造型,我觉得放到现在依然无可挑剔。况且,如果说现在流行哥特式一种前端,那80年前的哥特气质便是一种超前了。
4、 演员
非常喜欢女主角玛丽娅的扮演者,虽然很难找到它的相关资料。一个是蛇蝎心肠的机器美人、一个是心怀善良的精神导师,同样一张精美的脸孔可以把这两种特质都表现得恰如其分,本身已经不易,比起某些奔四的女人装嗲扮小乔,传神了不知多少。我最喜欢机器人玛丽在俱乐部大跳艳舞的一幕,虽然那种妖冶不是我们现在惯看的形式,但是那种恣意放纵和贪婪野心在我看来不土、不做作,依然是调动男人肾上腺素的利器。
5、 特技
影片一开始,我就很怀疑当时电影的制作特技能够达到那种水准么?毕竟,80年代我们果然看得《西游记》《封神榜》,在今天看起来粗劣的不得了。然而《大都会》的精细程度很令人乍舌。为机器人换肤的一幕,光环和闪电的效果至今令人着迷和惊叹。
作为一部早期的无声电影,能够在方方面面都远远超越自己的那个年代,我想这本身已经是一个奇迹了。所以,当乔基奥为《大都会》配上流行电子乐的时候招致的是一片骂声。因为,不要以为电子乐对于《大都会》来说是什么先进的元素,那种粗浅的先进,对于《大都会》只能黯然失色。

 短评

太先进了!很多镜头特效剪辑非常奇特,现在都很少用。跟着手捡丝巾的镜头看到我就惊讶了。男主好像小李。。女主大小眼挑眉的样子太像我下铺了= =

8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披着科幻外衣的传统宗教故事,相当反动,资本家是主,工人是臣民,科学理性是魔鬼

11分钟前
  • 离净语
  • 力荐

一遍又一遍的说脑子与手之间的调和者是心,为资本家辩护之心昭然。也就是说这两个阶级只可交流,不可融合,牵线搭桥的还需要另外一个人。塑造的好坏玛利亚的角色都令人感到厌烦。不过,这部二十年代的经典默片场景之壮观,拍摄构思之创新,从电影的审美角度非常值得赞扬。

13分钟前
  • 思阳
  • 还行

1927年放到今天看仍然震撼,反乌托邦,前卫视觉,科幻艺术,人文意识,宗教隐喻,无不具有里程碑的地位

14分钟前
  • 兮称
  • 力荐

亲爱的盲女..不枉我等到配合阿根廷那版的、超过两个半小时的最终修复版.感谢arte和茂瑙基金会,现在这个故事总算是完整了.果然等到2009还是有收获的.27版和大友的那版大都会均是我钟爱的作品,此一作中大量的技法能让人去由衷感叹德国在默片时代的全方位伟大,现世代的电影还剩下些什么

17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默片时代经典之作,弗里茨朗的德国表现主义科幻宗教片,2010修复版很棒。演技、画面、科幻、动作戏和内涵思想性都领先一个时代!一部可以近乎无限解读的神片。基督教寓言、反乌托邦、机器时代反思、未来城市、乌合之众与民粹主义、劳资矛盾等全都一网打尽!不愧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电影。(9.0/10)

1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因为帧数限制,有时会让人觉得像定格动画那般有趣。受之舞台剧风格影响,表情帝(后)令印象深刻,某些时尚的元素(像服饰设计)即便放到现在来也毫不落后,因为超越时空的影响,各种元素闪(散)见后大都会时代的经典科幻。

20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1927年的德国观众看到这个电影的时候,在视觉上,肯定比我看见阿凡达时要震惊的多,在其他方面,也不是好莱坞的任何电影可以比拟的。把希望寄托于改良派作为社会矛盾的调停者固然不妥,但弗里茨·朗居然寓言了信息科技发展与伦理的冲突,共产主义式混乱,暴民政治将会给德国带来的深重灾难

21分钟前
  • 袁牧
  • 力荐

视觉意象超前,不愧为时代影像经典;故事本身逻辑混乱,表演夸张,细节处不可深究。

22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对于我,一部默片能如此有趣,足矣

2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格局磅礴,气象恢宏,描摹阶级对立及消弭,具超强想象的未来科幻图景,都拥有无可比拟的普世前瞻意义;人性不可根治的「七宗罪」亲手毁灭这座死亡之城,天谴已降,大洪水末世寓言已显;双面玛利亚的隐喻,更像是《自由引导人民》场景,及呼应贞德;无知民众与血肉铸就的资本握手,如乌托邦童话。

2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1.无法超越的科幻片;2.表演无比生动,选角也是一番谨慎;3.群众领袖的个人魅力,与随波逐流、不辨是非的人群的相互映衬,让人感觉到大多数的悲哀;4.科技的发展与人性的丧失是一对正相关;5.爱情产生于有共同的理想、目标和追求,有一样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6.脑和手,需要心脏的桥接和调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德国影史十五佳NO.05

3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工人暴动的旋律中回响着改装版的马赛曲,弗里茨朗眼里的法国大革命就是一群暴民无脑而造成的灾难。两个玛利亚其实是两个弥赛亚,一个是耶稣,一个是马克思,后者是资本主义对自己的一次实验——它导致的是灾难性的后果,把自己的后代都给害了。大都会就是通天塔,劳资合作才能创造伟大的人类文明。

34分钟前
  • 灰狼
  • 力荐

视听加一星,编剧扣两星。这么NB的世界设定讲出这么狗血的故事真可惜。对比了一下120分钟版的“简装正版”,主要剪掉的是一些靠后的大场面戏。不得不说2010年的修复版真是美好啊!

3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里面的男人和男人之间的说话像是要接吻一样。。。。。。。。

41分钟前
  • 澈黑
  • 推荐

《大都会》是当年最庞大的电影制作,共拍摄两百万英尺胶卷,雇用25000名男演员、11000名女演员和750名儿童演员。该片的初拍完成版本长达三小时半,德国柏林首映版本长达153分钟(菲林长度为4189米,以每秒廿四格放映),后由发行商剪辑成约两小时的版本于德国以及海外上映。不过基于票房收益与政治审查等因素,过去于世界各地上映的版本均为删除半数以上内容,片长不一的剪辑版。自二次世界大战后该片的原始母片散逸世界各地难以寻齐,过去虽曾多次重映,但均非原本的完整版本。 2001年,穆瑙基金会主导的修复版本在柏林影展面世,经多年发掘及考证后,约四分之一的片段被认为可能永久散失。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献遗产。2008年,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电影博物馆中,发现了该片的16厘米版拷贝,并找到其中约23分钟失落片段画面。……

45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非常牛逼,弗里茨.郎绝对是天才。现在流传的版本时长1小时58分钟,缺少了1/4原版拷贝。很难想象是1927年的作品,镜头牛逼,剪辑牛逼,布景牛逼,竟然还很cult!牛逼牛逼牛逼,需要仔细分析

48分钟前
  • 西老米
  • 力荐

鼎立膜拜的电影,视觉上真盖帽儿了,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就像远古的恐龙,神秘而巨大~

50分钟前
  • Over5
  • 力荐

C+/ 观感从开头的十星波动跌落,综合爆炸的剪辑与视听取四星。不可否认是无愧于时代的杰作。要是弗里茨·朗拍了个和开头一样震撼的结尾,黑客帝国等等显然不会有现在的影史地位。看完最强烈的感想是自己为什么还没看《圣经》。

53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Cyberman前传。

56分钟前
  • Griet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