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定理

HD中字

主演:克里斯托弗·瓦尔兹,梅兰尼·蒂埃里,大卫·休里斯,卢卡斯·赫奇斯,马特·达蒙,蒂尔达·斯文顿,本·卫肖,桑吉夫·巴哈斯卡,鲁伯特·弗兰德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零点定理 剧照 NO.1零点定理 剧照 NO.2零点定理 剧照 NO.3零点定理 剧照 NO.4零点定理 剧照 NO.5零点定理 剧照 NO.6零点定理 剧照 NO.13零点定理 剧照 NO.14零点定理 剧照 NO.15零点定理 剧照 NO.16零点定理 剧照 NO.17零点定理 剧照 NO.18零点定理 剧照 NO.19零点定理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零点定理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一个“奥威尔式”(Orwellian)的受严格统治而失去人性的社会,国家的上层建筑为了监视人民控制思想,将眼线散布在生活、工作场所,甚至网络上。克里斯托弗·瓦尔兹饰演一名性格古怪的计算机天才Qohen Leth,然而生活本来按部就班的他注意力却渐渐为一系列“虚拟性骚扰”所分散,并且“领导人”叛逆的儿子也让他头疼不已。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智慧超群的他开始实施一个神秘的计划……金装鬼打鬼氮气马戏团情人石猪猪侠第六部:幸福救援队篮球少年张武术班小富翁里奇西贝尔哥斯拉大战金刚国语美国颂歌穿越时空的少女1983他是龙英语无限的爱去他的世界第一季你好,德古拉365天的爱重启版同志亦凡人逆光飞翔蕃尼魔法少女第一季那一份纯真我不能没有你附身2008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马拉/萨德遇见你之后第二季情归新泽西火线警告第二季敦刻尔克(粤语版)怪奇大作战 神秘档案茜茜公主德语古墓夺宝LoveLive! 虹咲学园学园偶像同好会同道宿敌僵尸大屠杀:幸存者检察风云分裂阴森小镇捉贼记暗花大醉侠新飞越比佛利第一季斗罗大陆肖战版锦城春色戏剧训练营特搜9第五季24小时脱单日记报告老板 番外篇

 长篇影评

 1 ) 《零点定理》:生涩难懂的脏科幻

  不管社会发展到科技多么先进,物质多么丰腴,我们仍然会被物质所束缚,科技的便利与发达让人越来越没有了隐私,看似文明的社会却带给人们越来越空虚的精神世界!探索未来文明世界的科幻电影都为我们展现着一种消极的悲观色彩,越来越发达的科技,越来越充裕的物质,却越来越难以填补人们内心世界的荒芜!特瑞吉列姆用他近乎癫狂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看似自由却有着永远无法挣脱束缚的世界!他尽情的讨论着自由,宿命的不可抗拒,用阴暗的画面与倾斜的镜头展现着人们虚无的精神与潮水般的孤独!看着色彩斑斓的世界却感受不到一丝的和平与宁静,哪怕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也找不到一丝属于自己的空间与世界!电影几乎在一个阴暗幽闭的空间里为我们展述所有的剧情,看似简单重复的画面却给人一种脊背发凉的感觉,无时无刻全方位的监控几乎让人处在一个极度白色恐怖的环境之下,哪怕有一丁点自己的选择都会有人跳出来指责!人类的精神世界几乎是一片空白,唯有不停的工作才能让精神得以解脱,可是不断的催促与追赶几乎把人逼迫到崩溃的边缘,如何打破这样的生活成为导演为我们埋在电影里的一个冷峻的思考!

  电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科技公司雇员的机械人生,每天重复枯燥乏味的工作让他几乎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每天围绕着工作几近把自己逼迫到了崩溃的边缘,直到有个女人走进了自己的生活进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电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未来文明世界的走向,科技不断的发展却造成了精神文明的缺失,物质文明的发达却让人们的精神世界日渐变得荒芜!人们开始疑惑人类存在的意义,可是早已习惯了的生活方式难以让人得到改变,习惯用发达的科技来进行交流的人们反而不能应对真实生活中存在的感情!为了改变这种生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的生活困境而开始寻求打破这种可怕的魔咒!可是荒芜的精神世界里连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都没有!而自己的人生似乎只能这样不停的沉沦下去!导演似乎用一个孤独症患者的遭遇来剖析整个社会的黑暗与残酷,他将整个社会背后的事实隐藏在电影创造的阴暗空间里,他尽情的嘲讽与戏虐着看似文明的未来科技的发展,却不断的沦为统治阶级进行白色恐怖统治的工具!

  电影给人感觉很难以理解,我们无法揣测与定位导演具体想要表达的意思。生涩难懂的寓意总让我们摸不着头脑,我们尽可能的去理解也只能找到导演想要表达的部分答案!导演在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迷幻世界,他尽情的施展与戏虐着自己的那份黑色幽默,虽然只有短短37天就完成了电影的拍摄,可是如果想要我们真正的去理解这部电影的寓意,还是需要花上一段时间!导演就是习惯在自己的电影里创造各式各样的疯子,也许是因为疯子才能更好的去展现我们普通人所发现不了的丑陋与罪恶!电影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一个黑暗脏乱的空间里,幻想的暖色调与现实的冷色调折射出导演对真实社会表样的反差,看似美好绚丽的梦境里充满的都是空洞虚无的黑暗,越来越发达的科技文明却掩盖不了虚弱空洞的精神世界!

  拥有超高演技的实力派演员,嘎纳影帝克里斯托夫瓦尔兹并没有在电影里有很高的突出表现,他那惊艳的光头照型与神经质表演虽然是电影的亮点但没有突出精湛的演技着实是一种遗憾!马特达蒙的一头白发很是颠覆,却总让人误以为是菲力普霍夫曼的再现!电影寓意深刻但生涩难懂,平淡无奇的叙事着实让人感觉无聊!电影彻头彻尾让人摸不清头脑,最后的结局也让人满生狐疑,不明用意!导演就是喜欢拍这种大众理解不了的电影,有兴趣的可以看来研究研究!

 2 ) 人间乐园/冥界景象

这部电影如果除却散布在电影里纷纷扰扰的艺术的象征和宗教预示,完全就是个很无聊的电影,如果再除去看似睿智的对白和零点原则的悖论探讨,基本可以沦为一个三流肥皂剧。

先说下故事的主要情节,一个未设定时间线的某个未知时空里,一个每天等着某个神秘电话的程序员(其实我更愿意称他为数学家),在屡次要求见老大后。最终在部门主管的趴上得偿所愿,与此同时也认识了女主。光头男主屡遭女主调戏,渐生情愫,甚至想与女主发生关系。而另一边,大Boss派了他的儿子去帮助男主在程序工作上的进展。而在和女主,Boss的儿子之间的双线发展下,男主开始了改变,不论是饮食或是信仰上。并最终在破除对大Boss的崇拜下,砸烂了系统,跳入黑洞,达到了彼岸。

先说电影里的艺术意象和宗教元素。人间乐园和冥界景象是两幅Bosch的代表作,即Le Jardin des délices 和 Visions de l’au-delà(有兴趣的可以去谷歌下两幅画)。Bosch是Flamande画派的开山鼻祖,他的作品的粗看极具装饰观察性,细察下,他的画作往往人物繁杂,有一个自成一系的宇宙观,而主题则总是围绕宗教展开,特别是末日审判这个主题。
电影里的设定可以分为两部分,宇宙黑洞和人类社会。相对应冥界景象和人间乐园。电影里,萦绕在男主人公脑海里的黑洞画面,Bainsley和他一起畅游在他脑里的时候,两人在黑洞边游走,最后被黑洞吸入,几乎是借鉴了冥界景象里的构图。而最后的场景男主打破一切,跳入黑洞,是敢于面对死亡,进入冥界。这个场景又加入了些混沌哲学理念,黑洞收缩,宇宙爆炸,又是一个新轮回。宗教意味明显。人间乐园的意义,就好像电影里的人类社会设定。在一个未知的时空里,科技非常发达,人们的生活极其依赖网络,与此同时,一切也都在大Boss的监控下,所谓的Mancom公司。Big Brother的设定,是直接出自奥威尔的那本著名的1984,而间接的形象,早就在几千年前刻在历史里。即上帝的设定。Big Brother即上帝。什么样的人,可以让你心甘情愿地相信且甚至觉得被他关注是种荣耀,也只有上帝这个设定。而Mancom公司的标注,除了在中间的马特达蒙的形象外,还有上帝之眼,也就是那颗监视人类的法眼。而在Big Brother里是无处不在的电视机和广播,在电影里,是遍布全教堂的微型监控,随时随地督促工作的电话和即时被服务器扫描的电脑。

有趣的是,电影选择在一个哥特风格早期的小教堂取景,且内部装修,可以看到各个时期的风格壁画或者雕塑。仔细注意了下,电影场景里那个红色躺床是和画家David的Portrait de madame Récamier里同款(几乎,一般来说可能是路易十六风格或者帝国时期风格。),不过画里家具是蓝。而红色躺床后面是面破败的壁画,一副是罗曼时期风格,另一幅是哥特时期风格。教堂里圣母像则是巴洛克风格,最奇葩的是教堂的彩色玻璃居然是新艺术风格,进门的黑白相间地砖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风格。整个教堂场景可以说是,一种折中主义的尝试,通俗点,混搭。或者,可以理解为大杂烩。一个住在教堂里的宅男,床搭在管风琴的音管上,床头挂着一副哥特晚期风格的Pieta, 圣母哀子像,把教堂的受洗池做洗碗池用,将礼拜堂处理成工作室。

宅男几乎足不出门,这么多年在家中,不是玩Dota,而仅仅是为了等待一个电话,来自未知的招呼,那个他等待多年的声音将会告诉他的人生使命。这个形象设定,让人很难不把他和修道院的僧侣所联系起来,特别主角造型还是个光头。女主的设定,就颇带Marie-Madeleine的味道,援交女对应妓女的职业背景设定,与男主的纠缠情节,原来居然还是大Boss付钱来考验他。

Bob,电影里大Boss的唯一的儿子。虽然是个小屁孩,但身兼巨任,负责说出导演交待的各种对白用以点醒Qohen。作为一个对自己名字非常执着的程序员,电影里说的最频繁的台词就是名字的拼写,但他很容易地接受了小屁孩送给他的代号,Q。而后,男主拒绝Bainsley的示爱,Bob与其在公园里的对话,引起Q的思考,完成使命。当晚回家,Bob突然生病发烧,被男主放到浴缸里降温。Q发现Bob昏睡在浴缸中,并把Bob从浴缸里拖出,这个突然的情节可谓是宗教寓意明显(可以对照耶稣复活的绘画作品或者Bill Violad的艺术视频Emergence.) Q用尽一切力量将门挡住,但是Bob还是被那两个白衣保镖带走,鉴于保镖长的奇葩,还是不要联系成天使的好。

回到电影情节里,Q的程序员的工作内容,更像是数学家,不停地计算,如果一个参数错误,之前的成果可能就会被推翻,在电影里即做好的电子模型也会瞬间倾塌。大Boss在听到Q的抱怨后,委派给Q的工作任务是探索一个被称为Zero Theorem,即零点准则。需要Q没日没夜的忙活。Zero Theorem,一个百分之百和零接近的东西,即是没有。什么都没有,才是完完全全准确的零。几乎可以说,Q摒弃正常人的生活,去追求一个无限接近零的东西,即是追寻“空”,即一个悖论。在数字模型上,是完全可以综其一身的追寻,可以抛弃爱情,专一工作,去接近一个虚无的概念。而之后,Bob在告诉Q,根本不会有电话打来,告诉他的人生使命,Q开始怀疑人生,小屁孩再告诉Q,Zero Theorem的答案就是”无“的时候,他只是抵触的,并且不接受。而最后经由大Boss之口,再复述这句话时,他不信到信,再到信仰的蹦塌。就像后面的片段里,他把系统电脑砸了,巨型处理器的管子拔了,可系统还是能自动恢复。一个看似无法摧毁的东西,用小铁锤一砸,整个系统即分崩离析。(暗喻苏联解体或柏林墙的倒塌?)大Boss临消失前,告知Q,选他只是因为他是个循规蹈矩的人,给予他这个工作任务,他会一直努力完成。一个人在追寻一个无意义的事物时,他的人生就附有了意义。

看完片子,会发现,导演废了好大力气,原来就是讨论混沌哲学,且还让Waltz亲自示范跳进黑洞。其实,20世纪末出现的混沌哲学,东方一句话搞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和无,就仅仅在一念间,退一步海阔天空。于是乎,Q找到了他的彼岸。



N.B :如果硬要给这部电影定性,我个人的见解,必须划到装逼片一类。马特达蒙的造型是按Karl Lagerfeld设计么?老佛爷如果挂了以后,达蒙一定是演老佛爷最佳人选。连Mancom上大Boss的Poss也是学老佛爷学得有模有样。还有Tlida再次丑角演出,龅牙,光头唱Rap都出来,请女神慎重牺牲自己。

 3 ) 影评 - The Zero Theorem - 《诸神的黄昏》

这是近年来吉列姆作品中格局最小的一部,却以精简充实的剧本,褪去了所有可能的噱头和旁枝末节,并用最娴熟的套路,和一贯的从巨蟒马戏团传承下来的风骨,冷静塑造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可以说是对十九世纪末尼采身处的欧洲的复刻,也可说是吉老爷子对于《妙想天开》的再思考。可惜,对于看惯了老爷子炫技的观众们,却没能看出他透过部小品剧所散发出的在技术上举重若轻,以及在思想上的睿智沉淀,反而大骂剧情生硬,台词空洞,这何尝不令人唏嘘。
这是一个古典和科幻交织的奇妙世界,由极端的后现代商业主义所统治的理想社会,物质极大充实,精神却重现了如同十九末欧洲一样的空洞,“你已经厌倦了佛教和科学教吗?蝙蝠侠救世教也许能提供答案。”这样似曾相识的论调在影片一开头就映入观众眼帘;而当“生命就像病毒”这一明显脱胎自巴勒斯拼贴理论的布道从年轻医生的嘴里说出的时候,几乎就能认定,本片是吉列姆对于虚无主义运动的一次大总结。那么剩下来的,就是对号入座的问题了。
尼采认为,十九世纪末的欧洲,大体有三类人,身背着已死上帝蹒跚前行的旧形而上学者,碌碌终生的消极虚无主义者,和方兴未艾的积极虚无主义者。用这个标准,不难对片中各角色进行符号化的分类。女主角班思丽、各色小职员和消费者属于第一类;管理人的儿子鲍勃属于第二类;特别的,管理人充当着代理上帝的角色,被第一类人崇拜,寄托信仰(但是从他一句“时间已经不多了”以及影片末尾的一系列唯利是图论来看,也可以认为他本质上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消极虚无主义者,只不过是利用大众的恐慌投机倒把);主角科恩,则贯穿了每一类,在故事发展中,实现了完整连续的转变。
尼采认为前两类人是病态的,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深渊,终将死去。第一类人自不用说,现有的上帝已经无法寄托他们的最高价值,而他们为此继续寻找的新上帝,不可避免地,也携带了否定生命价值的致死形而上基因——这就是班思丽为什么即使是在虚拟现实之中,也不愿意象征着宗教偶像的夕阳最终落下;第二类人,因为放弃了上帝的信仰,除却了一切权威,公开否定生命的价值,却不能创造足够坚实的新信仰,从而导致了“本能”上的持续衰弱——这就是为什么鲍勃会说“我只能进行短跑”,而且最后身体状况会急转直下。
那么,在将各角色逐一对号入座后,就不难看出本片的发展脉络了。科恩最开始是一个隐性的虚无主义者,缺乏信仰,惶惶不安,直到有一天接到了一通神秘电话,以为找到了真正的形而上寄托,产生了一种得到彼岸救赎的错觉,从而开始因为并未真正完成这个救赎而越发焦虑。代表着上帝的管理人则利用了这一点,开始逐步利用虚幻的信仰力量吸取科恩的生命力量(在片中表现为剩余价值),于此同时,他也利用着应招女郎班思丽,在虚拟现实中持续激发着科恩对于美好彼岸的向往。直到鲍勃的闯入,他既是管理人(上帝)“独一无二”的儿子和继承人(即耶稣),又因为深谙形而上上帝的虚无和病态,否定着任何权威,拒绝为服从任何信仰,从而形成了一种矛盾的价值观,却无法找出真正的解决办法。这才有了科恩之反诘:“如果你认为一切皆虚无,怎么还会相信人有灵魂。”当然,鲍勃的灵魂论其实还是打了擦边球,触及到了部分真理,因为这里的所谓“灵魂”,其实就是尼采所说的积极虚无主义者用于重估一切价值的强力意志。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鲍勃处于消极和积极虚无主义的转折处,而正是这种模棱两可,才使得科恩产生怀疑与拷问,从而最终达成转变。当然,促成科恩转变的,还有发现班思丽真实身份及其认识到旧形而上学者信仰脆弱性这一契机。早在虚拟现实中,科恩对于夕阳不落的虚假性的质问,就成为了二人分道扬镳的转捩点,这也为科恩最后拒绝班思丽一起寻找幸福彼岸的请求,做好了铺垫。最终,借由鲍勃的逐步虚弱,科恩进一步认识到了消极虚无主义者的无力回天,才有了大刀阔斧的灭神桥段,这标志着科恩彻底与形而上上帝的决裂,投向了虚无主义。当然,为了与消极虚无主义者相区别,让人确信他是一个积极的虚无主义者,才有了科恩穿上“灵魂搜寻者初号”,开始寻找强力意志的情节。在影片的末尾,我们得以欣慰地看到,科恩独自一人,然而并不孤独地,降下了虚假无力的夕阳,欣然迎接了这“诸神的黄昏”。
理清了片中的种种设定和思想,那么对于其他一些旁枝末节的理解(如科恩的人称问题,以及一系列宗教隐喻)就自然迎刃而解了。
另外,文首说到的“巨蟒马戏团之风骨”,简单来说就是充斥在片中各种使得剧情发展的无厘头情节,这些情节看似目无章法而十分狗血,实则可以看成是一种混沌理论,而这种混沌的处理方式,又恰好和积极虚无主义的大破大立相得益彰,可谓是无心插柳,佳偶天成。
作为总结,我们可以拿本片与《妙想天开》进行对比,除去电影制作技术的区别,二者有着几乎一致的背景设定,却又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结局。小职员山姆从头到尾都是标准的旧形而上学主义者,因此最终选择了斯多葛主义,将人生永远定格在了脑海中的虚假彼岸;而科恩面对同样的设定,却发生了质疑和转变,最终选择了彻底的虚无主义,开始了新世界的价值重估。由此可以看到,30年过去了,吉列姆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这促成了他对于《妙想天开》的故事进行了再思考,而对于《零点定理》,这一几乎名义上姊妹篇,抽去了对于视觉奇观的可能重复,着重阐述思想内核,最终颠覆了之前的结局,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本片是老爷子哲学体系的一次升华,以及对于自我心愿的一次极其私人化的补完。

 4 ) 依然觉得这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神作。

原来是在映射电影外世界里,“真理”与“人”也存在无法和解矛盾。人的深度是真理还触及不到的。

其实剧情(总有一种反佛教的意思)和故事线不难看懂,在此也不做太多剧透。如果你把故事背景当成电影的主旨,当然觉得不好看。关于资本主义洗脑画饼,压榨民脂民膏,阶级分化。本身就是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啊!兄弟们。如果你看完了觉得就是在揭露资本主义的嘴脸,那就再看一遍。现在可能就进入了存在主义的阶段了。带入到那个世界观之中,在思考那个世界和电影外的世界人们情感的共通之处。面对零点定理这个终极问题,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上,世界的终结还是个体的终结,我们到底在最求什么。那些追求是对的,那些追求可能使我们迷失方向被人利用。哪些欲望超出了界限,让我们为了一张永生的门票,而活在“去往永生的中转站”中。

然后再看一遍,就会发现,其实电影里世界是十分多元且开放的,只不过我们的目光一直聚焦在主角和他身边的环境当中。大部分人的性格和远处的城市都和主角形成了对比,时刻提醒我们我们是在那个世界的子世界里。所有的感官和思想都是被主角所吸引干扰的。

————————

突然就会感受到,如果主角与他所理解和最求的“真理”(沟通无用,工作即生活)无法和解,那映射到我们身上,我们是不是也与我们所信奉的理论哲学有无法和解之处。哪怕是抽象出来最最本质的哲理也不能诠释生命的深度。

————————

关于主角,剧中顾问乔比的一段话提醒了我。主角虽然一直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但是其实他从未真正的寻找过,他没有踏出过哪怕一步,他知道内心有一种他无法理解无法控制的本能给了他生活的目的,所以他臆想出了永远等不到的电话。而他对生活的意义一无所知,他在等待别人的定义,哪怕是真正的意义就在他的面前他也没有认出。他似乎狭隘的佐证了“过渡追寻意义的生活是无意义的。”而最后他自所有陷入了幻境之中看似通透,苦修圆满。其实是他始终只是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从未真正打开心门出去探寻。

一些存在于背景里的细节真的很有意思。

一,街上的“广告”

幸福公司:帮你找回幸福(说明街上的人大部分不幸福。)

蝙蝠侠救世主:如果你不相信佛教,那至少相信科学吧。加入教会吧。(说明科学已经被宗教化)

低至一折的商场促销:(加上远处背景高度发达的城市,阶级分化严重)

教你赚大钱:别人都富有了,和我一起学成功学吧。(像极了某地推营销公司打鸡血的广告也说明了当地人的生活和经济压力)

二,街道

单一的车型,单调的车队,和不知道存不存在的交通灯和斑马线。

三.神奇的party

喧闹之下的冷漠:如果没有利益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很冷漠,看到主角快憋死了,也只是拿出手机拍个照片。每个人都拿着手机pad听自己的音乐却都很嗨。没有语言的沟通。(正如boss说的:人本孤独,何必沟通)

四.教堂的故事

破败的教堂是主角的住所,隔壁就是妓院。住在这里暗示着主角的命运和曾经住在这里的苦修者们相似。苦修者们发誓忠诚于教会,清苦,而又低调,甚至连教堂着火了都没有救火。反映了主角对情感感知的麻木与迟钝,比如对不满的迟钝,对酒精药品甚至是性的迟钝。

五.MANCOM

一家同时声明“everything under control”和“致力提供美好生活”的公司。生产的计算机可以同时提供多种选择让人超线程的操作系统,一方面是压榨员工提高效率的利器,一方面是感受各种生活的神器。

而且交流时不可以提到boss

六.零点定理

概念:0=100%。虚无等于一切,一切等于虚无。本身无意义,主要用途,应该是用于制造和贩卖焦虑。本人浅显的理解为,是对某宗教智慧的讽刺。

发几个彩蛋,蝙蝠侠是救世主的广告上的二维码可以扫。

心理医生盒子里的说明书是中文的.道具可能来自某锁厂

老鼠和曼科的盒子感觉像是在强烈的隐喻着什么。

公交车上也有二维码。

剧情中岛的广告

和一些剧照

 5 ) 零点定理:有些赛博颜色的“油渍车库”未来中的混沌哲学思考



特瑞·吉列姆的“奥威尔三部曲”最后一部,继“妙想天开”“12猴子”之后的最终章就是零点定理。它延续了“妙想天开”的反乌托邦世界:受监控的 生活,机械的工作,无处不在的人群意识控制。主角Qohen就是那么一个小棋子式的人物,等着一个电话,追求无法追求的真理。在这个世界里有遥不可及却四处潜伏的“管理”,用电光纤就能做情色生意的女郎,虚无又反叛的电子神童。虽然依旧延续着反乌托邦世界的老生常谈,但却不乏一些播撒在片中的各种新哲学思考,并由一种依旧充满吉列姆情调但却崭新的美学尝试


--吉列姆式美学新的火花

虽然继承了“妙想天开”的精神,但零点定理中描写的世界已经从妙想天开描绘的20世纪近未来移步到了21世纪的近未来。霓虹色彩的狭窄杂乱街头,奇异的工作装置和主人公所住的古旧却又未来的废弃教堂。比起刻意做出未来感的新异建筑和太空感的服饰与电子用品,零点定理的世界更像是染上赛博未来色的“油渍+车库”摇滚。近未来的世界混合着被抛弃的上世纪过去和颇有信服力的未来预想。那些破旧涂鸦的墙上装满的显示屏广告版,流动着股市情报跟垃圾广告,那异样的好似游戏厅但充满闭塞感的工作空间和派对上老旧被抛售的旧房子。人们用ipad一般的电子用具照耀着自己的脸,公园的巨幅赞助商及繁多的禁止事项提示板。反乌托邦的概念非常的明显,却使用了崭新的美学方式来进行表达。也许是电影受限的成本和短暂的37天拍摄时间,反而造就出了这么一个特别的未来空间。零点定理虽然在资金上远不如12猴子,但在视觉空间跟科幻新概念上都丝毫不逊色,谁说科幻美学只能存在于大片的前提呢?就像吉列姆自己提到过的,现在的电影跟真实的社会一样,贫富差距悬殊,只有商业市场和极度低成本的草根电影。对于打破这种现有状况来说,零点定理也迈出了相当的一步。


--奥威尔、人生的意义,爱是否能胜过一切

零点定理像一只半熟的鸡蛋,混沌不确定的内核散播满了各种不同的思考,就如电影中尝试证明的混沌世界一样。其中作为奥威尔三部曲最后一部,反乌托邦的题材自然是 片中不可缺的元素,然而比起主题,反乌托邦只是以自然的生活背景中体现,或有时似有似无的从主人公Qohen的嘴中吐露出。
“理论上说我们都是孤独的,就算是在充满人的环境里”
片中也讨论着人类思考的永久话题: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从哪里来又去到哪里?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让人不禁想起吉列姆的巨蟒时代,“布莱恩的一生”“人生七部曲”,尤其在片子的前半,诙谐幽默的对话种掺杂的人生探讨有着巨蟒曾经的影子,而整部片子主角不停尝试证明的“零点定理”就是为了证明一切皆无意义,但电影本身并不全是虚无主义的论调。
还有就是描绘社会中人只痛苦的电影经常会讨论的主题“虽然人生像屎,但有了爱就能活着”。不无例外的,主角Qohen的苦闷生活中的一丝光明就是与金发女郎的虚拟约会,甚至让他想放弃对一切的执着和忧虑。爱是否能战胜生活,片中也并没有答案,只是相比"妙想天开"的彻底绝望,零点定理的结局给了个模糊的希望而已,好比宇宙和生命只是黑暗和虚无的一个小错误所产生的一样,爱仿佛也只是规条世界中的一个小误差。


--规列混沌产生利益/混沌的代价

片中印象最深刻的几句引人思考的话之中,最记忆尤深的就是马特达蒙饰演的“管理层”所说的话。Qohen一直在做得程序并非为了证明“一切皆无”,而恰恰相反,是“无中生有”。就像管理层说的,将无序排列出有序有很大的利益。在人人追求“多余价值的利益”“事实结果”的世界里,将“无”变成“有”是最大效益方式。而一直在用系统性的方法去证明混沌的东西本来自身就产生了悖论。事实上“0”与“1”就是对混沌规列的最大例子。无法用定理描述的宇宙,才能达到真正的混沌。最相似的哲学理论恐怕就是道家的“阴阳”,阴与阳就像无和有,有中带无,无而生有,循环相合就是混沌的世界。虽则喜欢明确答案的人会无法接受“零点定理”不深挖也不下定论的半熟状态,将电影看成一种半成品也不为过,然而这种半成品状态又反而是零点定理的特色,这种无法自理的发散性思考又何尝不像混沌世界的实态。

“人们总顾着追求人生的意义,死后的世界,却忘了过现在的人生”
--虽则没有明确的声音,但这句话恐怕是整部片子最意图性的提醒,就如同结尾一样,Qohen毁灭了规律机器,不论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他“灵魂”内部的,在茫茫黑洞中,寻找“爱”这个小失误,也许才能找到当下的快乐。


 6 ) 一个科学宅男的证明之路,留下来的全是思考

0等于100%贯穿整部电影所说的,简单的来说有就是无,无就是有,一个事实存在的东西我们要证明一下为什么这个事实存在,这种对于真理的追求值得赞扬不过对于这样的痴狂真的有点乍舌。电影说的就是一个科学宅男的证明的存在事实的过程,各种后现代的风格展现,看似美好却总有一种莫名枷锁让人闯不过气,特殊的场景设定和人物设定加上满屏幕的数学公式看的真是醉了,不过整体风格画面还是很有趣的。
电影到最后说了不知不觉的结束了,感觉没有完整的故事发展情节,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看的云里雾里的,电影出来出彩的画面以外其他的我个人的水平有限看不出来什么,感觉真是醉了,不知道导演在展现过程中有没有那种像男主那样的纠结。
一句话说感觉:节省时间,生就是为了死,死就是为了生,ok收官大家看影评就好不要看电影了

 短评

一部能看出批判和吐槽的作品,但是设定和化妆实在是对我的三观打击有点大。码农式的发展完全失去人性,原本以为能接受日复一日的生活节奏的人,到最后也忍不住爆发了一波。这个悖论真心让人心塞。看到很多熟悉面孔,TerryGilliam的号召力还是很不错的,让我想起泰伦斯马利克。7.5/10

9分钟前
  • 赤井秀一的帽子
  • 推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11分钟前
  • Edwin
  • 力荐

所谓“文学气质”就是男主从头至尾都在质问tell me what's meaning of my life...这让看上去花里胡哨的片子瞬间变得清晰单纯。一直在等待别人打电话告诉你生活意义,在这等待中,却一直过着无意义的生活,却没想到往生却是另一番桃花源。还是在说个人在国家机器里的位置和存在感啊

14分钟前
  • 阿廖沙
  • 推荐

试图否认自身平庸的中年男子,独自一人对抗着世界的虚无,最后发现戈多是假的,爱情是假的,什么都是假的,砸烂一切之后彻底堕入混沌幻象。虽说监控私隐这种事情很有现实背景,但处理得这么装X的也是好久没见过了。这是一个悖论,需要别人告诉你生命的意义这件事本身就证明了你生命的无意义,而追求探索的目的是希望证明生命的无意义这件事又有什么意义??顺便求一双没有看过Christoph Waltz的肉体的眼睛。

16分钟前
  • 胖丁桃
  • 较差

这个电影告诉我们没有来电显示多可怕。

20分钟前
  • 小李嘛批
  • 还行

没太看明白 光顾着欣赏Lucas Hedges的脸了 出落得这么帅!!小伙子前途大大滴好啊!!(速速搬砖砌墙头)卡司强大到Rupert Friend和Lily Cole只在广告牌里打了酱油 Tilda女神的龅牙牙套我看也是拿不下来了 另外贯穿全片的唯一一首歌是Creep 你们感受一下

24分钟前
  • 给我个电话亭,我要拯救地球!
  • 还行

真正的天才不需要靠字幕反复出名字来自我标榜,片子就是一张智商分数表,看到地球上高智慧的作品,好服气好膜拜好欣慰啊!!

28分钟前
  • 文文周
  • 力荐

假晦澀,真裝逼。不是把一個程式設計師的生活放在20xx年,就是一部科幻電影了好嗎?不是抓了幾個監視隱私的情節,故事就會拉高到《1984》的層次好嗎?也不是抓幾套諱莫如深的對白,故事就會逼近於《城堡》《審判》的境界好嗎?

31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神叨片,风格替代逻辑,看完也混沌莫名,想不起来扯了啥

32分钟前
  • boks
  • 还行

疯子拍给傻子看,正常人最好靠边站。

36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

直面牛逼,恒星闪耀。。。

40分钟前
  • 小白无禁忌
  • 力荐

对科幻无感,且俺智商低。。严重怀疑俺不是少数~~

44分钟前
  • ahlchpnm
  • 还行

Jazz版的Creep还蛮妖~其余真无聊

47分钟前
  • 伯樵·阿苏勒
  • 较差

简介完全不对。。故事又是各种符号元素杂烩剧情太晦涩自己太low没懂就不打星了。。倒是映后老爷子出来交流时精气神好的不得了还一个劲地调戏观众,大概再神棍十几年不是问题。看到标签里都是本猫就想说他其实只打了半场酱油戏。另外就Tilda女王形象太毁了有几次出场观众都笑疯了。。

49分钟前
  • Steamed Punk
  • 还行

构建了一个严肃的世界观,故事转而将重点放在了一个中年男人的孤独上,即使有着一些天空行空的城市细节和想象力,也依旧很难让人感觉到深刻,因为它的框架已经死在了狭隘的两性关系里,而不是男人和极权组织的对抗。它有一个很玄的理论,一个第一眼很高逼格的世界,可惜不耐看。★★

5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段位太低看不来

53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较差

维修工人,情趣护士,编程少年,披萨,侏儒,心理。美术设计炫目,宅男在解方程,生物遥测链接,大量室内对话,你仍是个工具,照片黑洞壮观。

58分钟前
  • 小哒1
  • 推荐

自“巴西”之后,再次的满分神作,开头的几秒就很喜欢了,男主拒绝妹子那段之后还以为他会追上去却没有这段还是很意外的。

59分钟前
  • 高尔吉亚
  • 力荐

我都很佩服自己看完了竟然,简直浪费生命,又是存在主义理论辩驳,不知道外国人多爱纠结这个,存在本身到底有没有意义这么深奥的话题不能好好拍么,用了一堆自以为是的隐喻和夸张的表现手法,让人完全摸不到头脑,最后两话完事,这才不叫烧脑,这就是导演矫情,反正没什么天赋就对了。

1小时前
  • 憧憬
  • 较差

类似《巴西》,但是更加晦涩,更加偏执,也更贴近《1984》。

1小时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