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第二季

完结

主演: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克蕾曼丝·波西,亚力克斯·里奇,萨曼莎·科利,波比·迪瓦伊,罗伯特·席安,大卫·威尔莫特,詹迪·莫拉,查理·卡里克,塞巴斯蒂安·罗奇,阿德里安·席勒,威尔·基恩,艾斯琳·弗兰乔茜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剧照

天才第二季 剧照 NO.1天才第二季 剧照 NO.2天才第二季 剧照 NO.3天才第二季 剧照 NO.4天才第二季 剧照 NO.5天才第二季 剧照 NO.6天才第二季 剧照 NO.13天才第二季 剧照 NO.14天才第二季 剧照 NO.15天才第二季 剧照 NO.16天才第二季 剧照 NO.17天才第二季 剧照 NO.18天才第二季 剧照 NO.19天才第二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一个把绘画当信仰的普通西班牙人

以前我很讨厌毕加索,我觉得他只是一个投机取巧的精明人罢了。看到通篇的评论说他渣,看完之后我却只是觉得在情感方面或许他还只是个孩子,遇到了问题只想逃离,这确实是他不负责任。可是,对于费尔南代,他从落魄到富有都依然爱着她,虽然他们有争执,虽然她为了生计让他妥协,虽然她批判他的画作丑陋,虽然她乐于跟别的男人调情,可是毕加索抱怨过后依然爱着她。接着她出轨了,毕加索转身投入了第二段感情,这一次他获得了满足,获得了他觉得爱情的一切样子,可是爱人却患了癌症,两人阴阳相隔。接下来的俄罗斯贵族也好,法国邂逅也好...每个女人爱他,但都只愿意接受他是毕加索,不愿意去接受其实毕加索刨去艺术成就,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西班牙人。她们又何尝不厌烦他?只不过这个西班牙人生来就不愿意妥协罢了,从生活到艺术,从爱情到友情。他做的又何尝不是赶在她们完全厌烦他之前,抽身离开。

 2 ) 宣扬独立女性不代表拥护女权主义

francoise是唯一一个最后能够独立能够从picasso影子里走出来的mistress。一开始以为是因为教育,突然想起dora marr也被评定为知识女性,是因为真的接受了书院式的教育还是被定义为超现实主义的摄影师从电影中无法得知。那么归根结底应该是francoise的家庭,电影中浓墨重彩她的家庭与教育的部分想必是导演想要传达的信息:从小被当作一个男孩子养大,父亲告诉他这个世界女人想要存活想要尊严,就必须要勇敢与男孩抗争。francoise学到了,这个从小就根植在她心目中的强烈的反抗意识影响了她的一生。

 3 ) 还没看完打三分,不过。。。

为什么第二季女主和第一季的女主是同一个人,瞬间出戏,这是什么女人居然能同时睡了爱因斯坦和毕加索??????为什么第二季女主和第一季的女主是同一个人,瞬间出戏,这是什么女人居然能同时睡了爱因斯坦和毕加索??????为什么第二季女主和第一季的女主是同一个人,瞬间出戏,这是什么女人居然能同时睡了爱因斯坦和毕加索??????(凑点字数:))

 4 ) 人生就是不断破雏⋯

我说的既是它的引申义(突破界限),也是它的字面意思⋯

我喜欢“艺术是揭露真相的谎言”这句🤓

本质就是一部花边新闻电影,在不同的时间当中穿来插去,让人无法忍受的是,用了上一部的班底(女子),在性方面毫无新鲜感。

说了好多我们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毕加索的传奇人生:

——看着自己的两个女人,玛丽和朵拉大打出手,他一边笑着画格尔尼卡

——也让我们知道,他的生活既不是肮脏的野兽,也不是色情狂。

在十几岁的时候在巴塞罗那,主动破雏。他总是念念不忘,后来画了亚威农少女。1907年画的,等了17年才找到买主,这么具有纪念意义的破雏!

这是真实版

纳粹德军占领别墅以后,跑回去偷偷把自己的画作、非洲面具的收藏全部偷回来。

在德国占领期间,毕加索的左岸生活似乎比他希望的还要放纵。

格尔尼卡激怒了西班牙佛朗哥政权和纳粹,也是他多年没有画这种叙事性题材而取得成功了。其实是,多年没画宣传画了!米罗害的

第一次画这种超大幅作品,6米长。

和自己的好友马利亚斯躲避参军,跑到农村里面,因为下雨而走出。他认为这是上帝给他的启示,他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他的表妹孔奇塔死的时候,他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反复出现他这个死去的表妹。

受到印象画派影响,因为模仿德加的风格而大赚法郎。当时被包月150法郎。

救吸食鸦片、还是性无能的好朋友

——屡次伸手向他有钱的叔叔要钱,包括资助他去马德里上艺术大学。而他经常拿钱嫖娼。跟凡高一个德性。

父亲教他画画,他教他的女儿小玛雅画画。

“我需要新东西(来刺激)”

他那红色的西班牙-瑞士产的豪华轿车。

早上看斗牛,下午泡酒吧,晚上逛妓院,这就是他爸爸教他关于西班牙人的生活。呵呵,有扬州人的气质!

1902年在监狱里面画一对梅毒母女,为了省钱。我特别讨厌年轻毕加索的扮演者,把它表现得像如青少年一般的天真,其实他在20岁就已深刻的可怕。那种艺术的自觉仿佛是圣方济各闯入绘画界的感觉。

他从不取悦观众

与诗人雅各布的交往,对方是个同性恋,二战中又去看这个max。后来被抓起来,却不敢在联名保释书上签字(让·谷克多来求),因为他的名声也臭了,怕坑朋友。

Max孤独的死去。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忍性者留其名。(艺术家注定孤独)

马蒂斯,阿波利奈尔给他的刺激。他的朋友从卢浮宫给他偷来了伊比利亚的雕像,还要了他50法郎。四年后才有警察告他,不过阿波里奈尔坐了一阵子牢。这些都能在他的传记作家理查森的著作中看到。

阿波利奈尔说,诗歌变成了一种声音、象征和暗喻的狂奔,表演超过了意义本身,再也不是过去那种浓缩了观察和情感的韵文。

拉威尔和萨蒂的音乐也一样,已经不再是权威严肃的交响乐,而是一条毫无方向、蔓延恣肆的情绪之流。

非洲面具是抵抗邪恶的武器,我的画笔也是我的武器。

画代表作《亚维农少女》,那一年才1906年,他受到了格列科、当然还有他最大的对手马蒂斯的影响,他为此花了700幅素描,这些都保存着。右下角的那个女的蹲下身子,在准备做检查。这些画完全是反叙事,反诠释的。

——画眼睛,来占有女人。

画作的生命来自其传奇,如此而已。

他欣赏卢梭的绘画(已经是老头了),即使他吸食鸦片过度。

——他对他的仿效者布拉克说,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消失点消失”,打破西方艺术中的透视规则。

——看片之后有一种感觉,人生就是在不同的维度重演而已,这个片子的结构就是在1940年和1890年两个维度向前平行推移而已。

——为什么他的女朋友永远画不出来?——因为一座珠穆朗玛峰就在她的面前。离太近,跨不开腿儿

害怕坐飞机😁

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有过吗?

“艺术是揭露真相的谎言!”

真相就是我们是可怕的暴力的肇事者,我们要与之抗争到底。

第八集,创造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加吉耶夫来了。

最后的女朋友,和她在一起纯粹都是蜜糖。放炮不商量

为什么毕加索要画的更原始,更神秘,超越绘画一般的意义,它更像是一种原始壁画,对于透视规则毫无知觉。那是因为他要对抗当时最大的艺术品——摄影作品。当时摄影已经如此泛滥,以至于他留在沦陷区的法国还在对二战德国兵分发他的格尔尼卡明信片,这些都是拜摄影所赐。

而他却喜欢和自己的敌人睡在一起,他喜欢摄影师多拉,这个唯一他能够顺从的女子,比他聪明的多,他自己也承认。

最后一幕,1939年,连同来自维也纳和柏林的小提琴家 心理学家,《格尔尼卡》被SS诺曼底号运往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在他去世后被运回了他挚爱的西班牙。

我的总结:性是我们的动物生活而已,与艺术无关。

用他自己的话说,立体派艺术的目标是,不只是画而已。“不是好,也不是真实,不是有用,也不是无用,这才是艺术之道”。

我再添一句,是穿越历史的上古巫术。

 5 ) 艺术的背后

从伦理道德来讲,毕加索是个不折不扣的世纪大渣男,他家暴,出轨,置朋友死活于不顾;可从艺术上来说,他也是世纪天才,那些所谓的情人,给他精神愉悦之外,也是他的灵感缪斯,让他创造出诸多旷世之作。

在艺术的历史长河中,我们都在忙着歌颂这位世纪天才,却显有人为这些女人鸣不平。她们虽然有着不同的身世和见识,却无不为这位才子痴迷,可怜的玛丽因为“无法忍受没有毕加索的世界”居然在毕加索死后自杀,才华横溢的大摄影师朵拉甘心忍受家暴而为之疯狂,唯有同为画家、艺术家的佛朗索瓦斯,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独立的人格,及时挣脱了枷锁,打破了那句“没有人能够离开毕加索”的魔咒。但是她的余生并没有脱离毕加索情人的称呼,人们关心的不是她的作品,而是她和毕加索的故事。真是可悲,一个独立勇敢,一生要强的女人,自以为离开了那个男人的魔爪就可以自由,但是却在他的阴影下度过余生。但同时,她也是幸福的,因为她敢于抗争,敢于为了自己的权利反抗,她得到了她应得的。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在毕加索的这些风流史中看到自己在爱情中的影子,热恋时甜言蜜语海誓山盟,当热情消退只剩下哭泣与眼泪。在毕加索的所有情人中,我最欣赏的就是佛朗索瓦斯,她勇敢独立,敢爱敢恨,果敢干脆,不拖泥带水,这也使她避免成为又一个悲剧。

本来是要学习艺术,却给我的爱情狠狠的上了一课。

 6 ) 花忆前身·毕加索长女玛雅讣告

1997年,年轻的古巴作家约斯说:“我们并不刻意逃避政治,但我们都觉得只写政治太窄化人生了。我爱女人,米谢和安格也是,光写女人就写不完呢。”

假如毕加索生前能听到这番话,恐怕会有知己之感。他是法共党员,画过《和平鸽》与《格尔尼卡》这样的政治之作,但他一生中最大的激情来自女人——就连《格尔尼卡》都是看到两个情人打架才有灵感画完。他有过两任妻子和五位长期情人,露水情缘更是不可胜数。对他来说,一个女人就是一段创作历程。

不过,毕加索的缪斯女神不限于情人,他为长女玛雅画的画就不比任何一位情人少。剧中玛雅所占篇幅不长,却是毕氏子女中唯一一个贯穿始终的。幼儿时期她用小手乱涂乱画,父亲说她是个天才;童年时她看到城墙上吊着处死的士兵,父亲知道后,抱着她剪布娃娃来安慰;少女时期,她踩在父亲的脚背上与之共舞;长大成人后,她又帮忙照顾父亲与别人生的孩子,还劝他珍惜孩子们的母亲,怜取眼前人。

上期《经济学人》为玛雅写了讣告,我翻译如下。文章提供了一些剧里没有的细节,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原文附在译文后,翻译上请指正。

原文第四段第八行说毕加索画里的玛雅with a cloth doll in her hair,而流传最广的画作中,娃娃都是在玛雅怀里。所以我猜想,要么毕加索确实为玛雅画过“头发里有娃娃”的画,要么作者把hand错写成了hair。

·孩子的眼眸

毕加索长女玛雅·维德迈尔-毕加索,于2022年12月20日逝世,享年87岁

1944年巴黎解放两周后,9岁的玛雅·毕加索来到父亲的画室。这种机会很难得,因为这个家庭颇为复杂。父亲没有跟玛雅及母亲玛丽·泰蕾兹·沃尔特一起生活,他仍与奥尔加·霍赫洛娃保持着婚姻关系——玛雅和玛丽是他不为人知的另一个家。有阵子母女俩就住在他家几乎正对面的公寓里。父亲还有个情人叫朵拉·马尔,玛雅不喜欢她,唯一一次见到她就是在画室。站在那副《格尔尼卡》旁,看着画里扭曲的身体和受惊的马头,玛雅吓哭了。父亲画下两个情人大打出手的样子,黑白鸽子关在笼子里。女人打架给了他灵感,他高兴得不得了。玛雅觉得父亲没心肝,但他对自己还算宠爱。他说玛雅是“小凤尾鱼”,让他体会到了生之欢愉。

格尔尼卡

父女俩常常见面。毕加索会接玛雅放学,带她去塞纳河边散步,并捡一些鹅卵石做成小娃娃。(他为玛雅做过纸娃娃和布娃娃,以鹰嘴豆为头;还把展览邀请函折成纸鹤。)他也带玛雅去咖啡馆听乐队演奏爵士乐。不过最大的乐趣还是去画室看他画画。毕加索作画基本不让别人看,玛雅却可以在旁边一坐数小时,看他像跳舞一样踮着脚走向画布,叼着烟画上几笔,然后再像跳舞一样去远处,思考接下来该怎么画。巴黎解放后,玛雅第一次进画室,两人坐在一起画画,然后毕加索把画挂在晾衣绳上晾干。他将玛雅的画与自己的挂在一处,就好像女儿的作品与父亲的同等重要。

1944年 毕加索与玛雅

从毕加索那里,玛雅知道了什么叫“时刻心怀艺术冲动”。这样有时候很烦。吃晚饭时,父亲会突然叫她保持表情不许动,然后冲去找纸笔或笔记本,捕捉她的姿态与神情。对她来说,父亲作画的那些片刻漫长如永生。有次父亲画下她脖子上围着餐巾纸的样子,然后送去展览。玛雅不知人们会作何评价,甚觉尴尬。有时她不敢承认父亲是个奇怪的画家,于是跟别人说他是油漆工。

玛雅的母亲玛丽,一张平静、苍白而美丽的脸

毕加索对人脸最感兴趣。1927年,他在地铁站外邂逅玛雅的母亲玛丽,一张脸平静、苍白而美丽,他瞬间被打动了;玛雅出生后,他对女儿胖乎乎的小脸欢喜宝爱。女儿也是他的缪斯女神。毕加索为玛雅画的画比其他子女都要多,而且不比任何一位情人少。玛雅学会走路的那个雪天,他以柔和的粉彩为她作画,女儿那双粉色小靴子他保留终生。在他笔下,玛雅或者头戴羊毛帽,或者怀抱布娃娃,或者情绪低落地坐在桌旁。玛雅能从每一张画中认出自己。不过在那些画里,她的四肢要么萎缩,要么奇形怪状地伸出去;眼睛从脸上滑下来,辫子僵直,肤色怪异。有幅画是她举着绿色的网,红蝴蝶正要飞入其中,她嘴巴大张着,牙齿都露了出来。父亲在玛雅的水手帽上署名“毕加索”,仿佛女儿是他的私产。某种程度上也的确如此。玛雅继承了母亲的金发蓝眼,除此之外,她与父亲的样貌非常相像。毕加索把自己也画成支离破碎的小人儿,坐在玛雅的玩具旁,神情严肃。

玛雅举着绿色的网,红蝴蝶正要飞入其中

父女亲情是双向的。1935年玛雅降生,她的到来使毕加索沉寂多年的灵感再次焕发。毕加索14岁那年,妹妹因病去世,为了纪念她,毕加索为女儿起名玛丽亚·狄·拉·康塞普西翁。女儿冲淡了丧妹之痛。看到玛雅出生后突然不动了,毕加索急忙给她拍水,唤醒她、为她洗礼。玛雅慢慢长大,开始学习绘画。父亲热切地观察她,一边指导她画画,一边学着用孩子的眼光来看世界。他为女儿制作涂色本,一起在厨房把素描本画满——公寓里只有厨房暖和。毕加索说,他花了四年才学会像拉斐尔一样作画,而要学会像孩子一样画画,则需要一辈子。

玛雅与娃娃

玛雅不仅是毕加索的灵感来源,而且渐渐成了他的守护神。毕加索把自己拥有的一切都当成保护罩:每一张纸、每一样物件、甚至落在画作和工作室地板上的灰。玛雅母女的爱给了他最坚定的保护,尽管毕加索一再背叛,但她们依然爱他。他把自己的指甲和头发送给玛雅,以防有人用这些东西给他下咒;他不敢面对死亡,没立遗嘱就过世了。毕加索信任玛雅,他知道女儿能处理好一切。

玛雅肖像 毕加索绘

毕加索信任玛雅,虽然父女俩早已在岁月流光中渐行渐远。他最后一次为女儿画像是在她18岁生日前。之后玛雅去西班牙上学,成了歌手约瑟芬·贝克的助理;1960年与一位海军上尉结婚后,她和父亲再也没说过话。父亲的声名无所不在、令人窒息,玛雅开始强调家族父姓“鲁伊斯”,她三个孩子都姓鲁伊斯-毕加索。毕加索于1973年去世,留下一大笔财产未经分配,还有大约45000件作品需要编目、认证、获得许可、审慎捐赠并加以保护,玛雅自然而然扛起了责任。打了七年的官司后,她与另外两个非婚生的弟弟妹妹都获得了遗产。然而,她与同父异母的哥哥克劳德在认证问题上冲突渐增。2012年,哥哥成立了“毕加索管理委员会”来负责认证工作,玛雅被架空了。

毕加索与玛雅

她对此事惊愕不已。虽然女儿戴安娜(艺术史学家、策展人)一直支持她,但被人取代的遭遇还是令她心痛。她真心觉得这项工作应该由自己负责:她靠本能就可以判断一幅画是否出自父亲之手。这不仅仅因为她童年时一直陪在父亲身边创作,还因为,只有她才懂得父亲笔下那些性感的静物曲线——那是母亲的身体曲线;也只有她才明白,那幅描绘母亲坐在红色扶手椅上梦到爱人的《梦》里包含着巨大的爱,这份爱创造了玛雅,也重塑了毕加索。在父亲所有画作中,玛雅最爱这一幅。

1932 梦

 短评

剧本写的是不错,但最大的问题就是班德拉斯就是不像毕加索。总有一种浮夸粗浅的气质,绝不像一个创造了20世纪新艺术的领航者。

4分钟前
  • 昊子
  • 推荐

是不是天才多渣男,一生中被无数的女人包围,最后的大团圆看得很泪目。

6分钟前
  • 白亦桃
  • 推荐

用打乱时间线的方式展示了毕加索的一生,天才艺术家或许都在某一方面有点严重的欠缺,毕加索对待爱人、亲人的方式简直自私爆棚,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总有源源不断的女人被他的才气或者财气吸引,努力让自己成为他下一个缪斯和下一个弃妇。两任妻子都是不懂他艺术情怀的女人,这也算是种天大的讽刺和报复吧。

9分钟前
  • touya
  • 推荐

2018.09.30 ~ 2018.10.04时间线过于复杂,但确实增加了可看性,还塑造了一个不是悬念的悬念(毕加索太太是谁)。七老八十的部分最有意思。

13分钟前
  • 小悬子
  • 推荐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静下心来(来自豆瓣)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736602/令我印象最深的剧中人,反倒不是主人公毕加索,而是毕加索的第四任夫人(他称她过毕加索夫人,但没有结婚)弗朗索瓦丝,除了毕加索本人,她是这部剧集中唯二最成功的人了,她人生后半程成长突破了毕加索的阴影,离开毕加索后俩人有两次尖锐的法律对峙,第一次毕加索利用她对两个孩子的爱而狠狠的报复了她的离开,第二次则是她主动挑战这位巨人并获得成功,并获得了他的尊重和爱(那段法庭之后的毕加索致电话给她的对话),最终收获了她绘画事业和人生旅程的完美成就。

16分钟前
  • 静下心来
  • 力荐

天才,就是一心要让自己陷入绝望,而让周围的人陷入不幸的元凶。他人甘心为他赴汤蹈火,但他却觉得别人是自由作出的选择,自己不用负担任何责任,而他确实是对的。

17分钟前
  • 纯Jun
  • 推荐

毕加索路转路黑

18分钟前
  • t0psh1t
  • 推荐

非常棒的电视剧

19分钟前
  • 大表哥
  • 力荐

英雄功业水分太多,只有艺术才是人生的救赎。看了三集,了解了一个不同的毕加索,难得有这么好看的片子。

23分钟前
  • 马丁
  • 力荐

艺术是解释真理的谎言。 希望那些评论者好好的认真看看这位艺术家的故事,而不是一个劲的八卦评论他的作风问题,也许这样你们才能从中知晓艺术家的使命是什么。

24分钟前
  • 颓丧猴
  • 力荐

受不了了,没有一个画画的正面镜头就算了,演员都是第一季的,反胃反胃!

29分钟前
  • 胡痴儿
  • 很差

什么玩意,两集不能再忍了。ps:只有硬核科学家才能算作天才。

30分钟前
  • 狐卿۩
  • 很差

好疯狂,毕加索的经历是否本身就是异于常人?他的绘画能力毋庸置疑,凡人的能力本身就不能和他匹敌,但是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大师,也离不开他的传奇成长。他的本领,他的人格,他的头脑,成就他自己,叹为观止。整个人物很真实,用很多话语与办法收获同伴和女性的信任,欺骗吗?背叛吗?渣男吗?披荆斩棘罢了,不这么做,他能成为吗?艺术家都是需要慕斯,更需要恶魔,去激发,去挑战,去超越自己,毕加索正是这么一路往前走,不停往前走,只往前走,才爬到山顶,才成为那万中无一。不可能要求大艺术家德艺双馨,就像不可能要求大恶人一定虎毒食子,因为这不是他的事,一个头脑清醒,价值观清晰,明白自己人性的人,不会受困于表面的规则,一定会挖出属于自己的道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管是大艺术家还是大恶人。

32分钟前
  • Wawayi
  • 推荐

毕竟他是毕加索啊 他渣他浪都成立 那些中二台词换个普通人说只会收到白眼 演员都演得挺好的

37分钟前
  • Mo
  • 推荐

剧终时候大家的释怀让人动容 虽然是毕加索想象出来的 说明在他心里也渴望所有的爱 《天才2》像《1》一样 演员选的很用心 与历史事迹容貌非常相似 主角年轻的容貌与年老的容貌也非常吻合 看着不会突兀不会跳跃。整部剧让我想起一个名词:萝卜,花心大萝卜。

41分钟前
  • Lucky Lee
  • 力荐

摄影挺好的,拍的很流水账百度百科体

44分钟前
  • 傅尔曼
  • 还行

还是很疏通的,许多事实。。对天才的判定,也很正面和人性化。

49分钟前
  • 骨亠
  • 推荐

做爱是为了作画,作画也是为了做爱,妻子情人皆可抛弃,唯有艺术不可辜负,毕加索睡过的少女中,弗朗索瓦兹是潇洒小姐本人了,女人还是要有主见要有事业,棕发的芙蓉真好看,青年老年两条线交织乍看凌乱琐碎,看久了觉得时间跳跃衔接起来甚是用心

51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推荐

三观崩

52分钟前
  • 海遨
  • 力荐

天才总是孤独的。临死前他眼前晃过的那些人,就是他的人生他的传奇啊。

56分钟前
  • 蓝色波丽露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