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会半生

HD

主演:科琳娜·哈弗奇,汤姆·希林,希尔德加德·斯罗德,苏珊娜·布雷德霍夫特,斯特芬·金斯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错会半生 剧照 NO.1错会半生 剧照 NO.2错会半生 剧照 NO.3错会半生 剧照 NO.4错会半生 剧照 NO.5错会半生 剧照 NO.6错会半生 剧照 NO.13错会半生 剧照 NO.14错会半生 剧照 NO.15错会半生 剧照 NO.16错会半生 剧照 NO.17错会半生 剧照 NO.18错会半生 剧照 NO.19错会半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错会半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拉娜(科琳娜·哈弗奇 Corinna Harfouch 饰)是一位拥有杰出天赋的天才钢琴手,在这一领域里有着无量的前途,然而,为了爱情,拉娜放弃了自己的事业,选择金盆洗手在家安心的相夫教子。本以为自己的牺牲能够换来丈夫的感激,但一切似乎并没有像拉娜所想像的那样发展下去,丈夫的离去,儿子的疏远,都将拉娜一步一步的推向了人生的深渊之中。  拉娜的儿子维特(汤姆·希林 Tom Schilling 饰)同样也是一名杰出的钢琴家,在拉娜六十岁那年,她震惊的发现,儿子竟然没有邀请她去参加自己的首场钢琴独奏会,更离谱的是,维特邀请了父亲和父亲的现任女友。说老婆坏话1现视研2画皮师2合同爸爸CW无限地球危机撞邪先生红海盗托赫的舞蹈终极笑探地牢围攻3庭审专家第四季乐园宝劈龙闹鬼网红屋我爱玛莉三国志:关公(下)向着幸福前进圣·弗朗西斯快乐东西第二季这是罪星级大改造向上猴子(国语版)警察世家第一季只是查理亡命天涯1988发展受阻第四季宇宙巨人希曼:革命朋党圣女贞德的审判如果还有明天第二季一夜情未了2014镜像世界冰雪战士迷你特攻队鲁冰花双城生活OSS117之里约谍影道士降魔2之僵尸村府衙惊魂摩登如来神掌时空悍将萌犬偷渡记猎头者全开女孩

 长篇影评

 1 ) 她和天才

这个影片讲了一个年轻时没有实现自己梦想的女人,在她60岁生日那天的经历。 她极其好强,所以孤独。对自己的儿子很难夸奖,总觉得他天分不够,打击儿子对自己的信心。以至于,儿子最后在酒吧开庆功宴拒绝邀请她,在酒吧碰见她时,把她视作最熟悉的陌生人经过,明知她很难过,却一句话也不说。 好强,容不得别人批评她,所以当教授嘲讽她后,她干脆放弃了钢琴。好强,容不得别人忤逆她,所以在工作场合惹人厌恶,在儿子女朋友去卫生间时出于报复把对方的琴弓折断。好强,唯我独尊的自私,所以没有一点同理心,打断别人说话,听母亲说自己的缺点时直接扇耳光……太好强了,又因为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所以她一生都在挣扎之中。 她最爱的是自己,最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被人捧着,所以电影开端儿子不理她似乎成了她即将选择了断生命的理由,但当教授告诉60岁的她,其实当年她很有天分时,她辗转难眠,迷惑,沉思,焦虑,但没有给儿子打电话,因为让她心事重重的,是教授的一番话。是啊,她有理由好强,因为她有天分,但容不得一点批评也导致了她最后没有守护好自己的钢琴天分。拿着一瓶酒来到邻居家,并非要找人聊天,因为她拒绝了喝酒的提议。趁邻居泡茶,她坐在了钢琴前,一曲独奏中看到了她的忘乎所以,听到了她内心的怒吼,我想,她要开始跟年轻时候的自己和解了。余生,即使儿子很难再靠近她,她也会在钢琴的陪伴下,重拾生活的信心。

影片探讨了天才与认可的命题。天才可以人为地定义吗?假如一个大咖说这个人是天才,那这个人日后就一定是天才吗?她的儿子被她定义为缺少天分,永远不会成为天才。但她又禁不住因为儿子而感到骄傲,矛盾的心态正如她对自己的认知。可当儿子成功时,很多人说她的儿子是天才。可是,她把目光看向教授,那说明她的心底还在认可权威。

这部影片于我的意义是,让我理解了不小心折断了翅膀的一些人,让我明白了就算天才被另一个天才认可,也不能保证天才创作。权威多半是装出来的,所以,何必要别人认可呢?另外,平庸也不见得很糟糕啊。

她本可以成为天才,但年少不更事时错付了一份信任,与天才渐行渐远,花甲之年解开了心结,惟愿不在计较功名,珍惜钢琴的陪伴。

ps: 女主的演技不能更棒了,妥妥地光芒万丈,以至于Schilling在本片近乎黯淡无光。

 2 ) 过不了批评关,音乐之路走不远

看完电影《错会半生》(Lara 2019),感触良多。这部影片让我认识到了音乐教育有残酷的一面,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过不了批评关,音乐之路走不远。以前看《爆裂鼓手》(Whiplash 2014)时,就对那个老师的变态教学方式颇感不适,现在看来,这算是正常。在音乐界,要想成为人上人,除了要有天赋,要能“吃得苦中苦”外,还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这种素质才是决定一个有音乐天赋的人到底能走多远,而这种素质的训练,无论是否需要通过残酷方式来进行,但可以肯定的是,温情脉脉的方式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否则,如同本片所展示的,一位母亲为了培养孩子,有必要闹成那样吗?

拉腊就是因为当年没能过伦霍夫教授的批评关而导致中途放弃音乐的。教授在后来才明确说明,他的批评只是一种“测试”,即看看“有谁会真正挺过去”。在教授看来,天赋只是基本条件,有强大的内心才更为重要。拉腊会错了教授的意,放弃了钢琴,从此便万劫不复,最终成了个想自杀的抑郁症患者。

“角色错位”是她人际关系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来不是钢琴家,却整天把自己当成个钢琴家,想着音乐上的事,行为处事当然会有问题。关键是她以前玩的是古典音乐,这类人,正如她母亲所说的,“假掰”、“势利”,就是说总觉得高人一等吧。如此,她当然就容易得罪人了。在家庭关系上,她母亲就反感所谓的“古典音乐”,而且不认可她对儿子的批评挫折教育;她丈夫是建筑师,曾希望子承父业,当然不理解她在孩子身上的音乐梦。在这样的家庭中就必然出现“愚者的天堂,智者的地狱”的状况,如同一个明白人在一群不明白的人中,结果会怎样呢?要么你难得糊涂一下跟大家同流合污,要么你孤标傲世形影相吊一辈子。对于她这样玩“高贵”音乐的“自我中心者”,她只能是后者。

以外行身份干着内行的事,或说圈外人干着圈内的事,这可能是她常被误解的主要原因。在音乐上,她其实是个行家,但她没有业内的任何身份、头衔,干出的事当然就易被误解,即使提出的是恰当的专业意见,也往往不会受尊重。在古典音乐界,这种歧视所造成的痛苦可能会更甚。比如她对儿子音乐教育的方式,就不被自己母亲和丈夫认同,母亲认为是“折磨”,丈夫认为她“胡说八道”。试想,如果她是个音乐教授、钢琴家,她的家人可能就不会那么看她了。事实上,在通往钢琴家的路上,她那么严酷地教育儿子是对的,不仅学院派有惯例(比如伦霍夫教授),就连她的同事都间接地承认了效果,比如,儿子首演成功后,她的同事以赞赏口吻说:“现在独奏都不害怕了。”这充分说明儿子曾经的心理素质是有问题的。对于一个动辄要面对上千人盯着,有那么音乐家配合你的场合,心理上先出了问题,那会让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这可不像科学实验,可以有上千次的试误机会,一次失误,甚至弹错一个音符,恐怕就砸了全场,毁了前程。相对于如此恐怖的后果,音乐家成才路上的那点挫折教育算得了什么呢?心理脆弱者,通过和风细雨般的谆谆教诲来得及吗?光靠“信心”是培养不了钢琴家的。外行可以不理解这一点,内行若不理解,就不可饶恕了,所以,她折断了儿子女朋友的琴弓,是愤怒,更是告诫。

她并非不关心自己的儿子。如同对一个呕心沥血之作,在儿子的艺术成就上她也想获得专业意见。所以,她去找她曾经的教授。当伦霍夫教授给她儿子正面评价时,她难得地露出了笑脸。对于儿子开始作曲,她的担心跟教授是一样的;对于儿子首演自己创作的曲目,她的看法也跟教授一样的,因为教授只是首肯了前半场,即他演奏的肖邦的曲目。在首演之后,她儿子虽然也得到了许多当面的奉承和肯定,但她是知道利害的。所以,在后台她虽承认了儿子一直以来的努力,但由于人来人往,她一直无法说完她想说的话。我想她想说的一定不是想跟儿子拉家常,一定是告诫的话,她儿子是了解自己母亲的,他在躲避,这不是个好兆头。希望他不被这暂时的小成功冲昏了脑袋,希望他再跟自己母亲联系,要是他不想再听母亲的批评,他的音乐之路走不了多远。

她为何要中途离场?她儿子为何在咖啡馆见到她时仍想躲避?她自己给出的理由是想出去透透气。事实是,她出去是买香烟了。显然,她想平息某种情绪。这种情绪应当是她儿子的自创曲目的主旋律所表达出来的东西引起的,而这种东西只有他们母子俩才能明白。可以想象,这里面应当有不满、控诉和怨恨,都是针对她的,针对她平时的批评挫折教育的。既然如此,她只能离场出去透透气。然而,她毕竟是母亲,已经做过的事,该做的还得继续做,即便做个完整的“恶人”,否则,所有的辛劳都会前功尽弃。她儿子当然知道母亲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所以,在咖啡馆再次见面时,他不敢跟母亲有过多的目光接触,这一幕的确伤人心。接下来,我想她不会再想不开了,她会珍惜她的天赋,她会开启新的生活,毕竟儿子的教育可以告一段落了,可能也只有等到他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才能回味起母亲当年的苦衷了。 (文/石板栽花 2020年6月8日星期一)

 3 ) 追寻道路上的自我怀疑

《错会半生》是一个自我怀疑并且被怀疑击败的故事,除此之外它还有着艺术教育与批评、隔代关系这样的主题。

剧情

至于剧情,则不像豆瓣的简介中所说,lara为了相夫教子而放弃大好前程,果真如此讲述,恐怕故事又俗套沦为女性婚姻觉醒的故事。恰巧让影片拔高的是,lara真正放弃钢琴的原因在于她自己不相信自己是一个有天赋的人。正如与儿子讨论儿子作品时,前一句是批评,后一句是问他的儿子自己喜不喜欢。这种套娃结构如她老师所说,自己当前的批评,无非是一种测试,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能过批评这关。显然lara是不相信自己具备天赋,把老师所说的自己第一次登台演出,会让父母丢脸。可惜lara太在意后半句,反而连半句登台演出的机会都没有实现。

当然,lara自始至终仍处于自我怀疑中,或者说没有完全放弃钢琴。

从钢琴座椅的变化可以看出lara的自我犹豫及怀疑

影片开头,lara醒后第一眼望向书架,虽然没有看到家中摆放钢琴,但是有钢琴座椅

在演奏厅前,钢琴座椅后停留

散场归来,独坐钢琴座椅

钢琴座椅被遮住:

当然,她最后在邻居家中的演奏,则又让自己陷入犹豫或者疯狂的状态。

这部电影自我能力怀疑的主题,非常适合仍在追寻艺术造诣的人,多少人努力后意识到自己并无天赋而放弃,或是受到自己认同的人的批评而失落怀疑,然而实际上还是因为自己不够相信自己,不够喜欢自己创造出来的作品。批评是严重的心理打击,但如若不能承受批评,后续受到其他打击或吹擂的马屁,就能够承受了吗?

音乐

在lara与儿子谈话,一个正反打看得出来,lara居高临下的态度。在问到儿子表达的主题,儿子迟疑。然后通过后续演奏出音乐,起初责备的重音,与反抗的低音(没错这里重音与低音正代表着母亲与儿子的交锋),儿子做作曲表达的内容便是与母亲的反抗与隔离,所以lara才会在半途离场,借助烟酒镇定情绪。

母子关系

lara出发前,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内容一部分大概就是演奏结束后lara说的一段话,中途被几个人打断过,而且都是熟知儿子的人,从此可以推测出,儿子没少向友人诉苦,关于母亲的坏话,以至于了解他的人都来救场。想要再靠近,最终被其父亲拉开。

据采访中导演自述,下一部作品会基于 Christian Kracht 的小说《Imperium》,一个关于现代拯救的故事。

 4 ) 如果有空,可以看看废话给我建议吗?

2020.8.4 《拉腊》,刚刚看完。我比较重视总体情节给我的感受,以及我从里面感受到的哲理。所以可能不是很对你的胃口。 我看到最后一幕,劳拉去隔壁大叔家弹钢琴,这是最意味最耐人寻味的,戛然而止,引发人的无限寻味。我相信在最后,劳拉用钢琴发泄完了情绪之后,会得到隔壁大叔的赞赏,对她说“你弹得很不错,如果你坚持一定是可以像你儿子一样在大厅中间表演的。” 剧情,总的剧情怎么说?就是劳拉的六十岁生日当天发生的事情集合。与其他电影不一样。算了,我不想在花笔墨在讨论其他电影上面。我只想说今天的《拉腊》。我相信一个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固定的,一个人的行为固定的模式体现了他/她们的三观。在特殊时刻会展现得更加清楚,因为特定时间产生的故事会更多,人们的感受会更加丰富。每个人都想自己的特别节日有特别的事情发生,期待使得我们将那一天的情绪像加了高清似的。 但是要知道特别的事情不可能经常发生,最特别重要的事件发生的那一天也是寻常的一天,虽然记忆拉长了那一天,但是那一天还是只有24小时(所以我认为生日那一天并不重要,如果你想,每一天都可以是生日,可以提前过,或者延后过都是一样的)。 劳拉当天做的事情不是寻常的日常三点一线,像机器人那样子反反复复的一天。她买完了儿子当天的票(噢天,我并不赞成她那么做,因为如果满票没有人坐,那也是非常尴尬的),买了蛋糕去给她妈妈,然后去听了儿子的音乐会。这就是大概剧情。我故意忽略她去寻找朋友的过程。 啧,每次我想写影评就会有一大堆的事情想要写,没完没了的。那个劳拉找人,谈话的过程,我们可以清楚的明白这个人是一个对人要求严格的人。甚至有点孤僻,不是很招人喜欢。 劳拉找同事是通过别人的评价让我们知道这个人,劳拉对一个陌生男孩的严格是我们可以主观的判断她。劳拉与她儿子的交谈让我们清楚的看到她的固执。 噢我的天,我什么都想讲,但是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再去打那么多的字了。我要讲重点,我感受最深的几个画面。 劳拉去同事家里,她的同事对于一个的要求严格,可以看到劳拉的工作不是给她温暖的。买蛋糕去妈妈家里,妈妈对她的不待见以及她妈妈提到的她爸爸,她妈妈尖利的语言,使得她压抑甚至打了她妈妈。还有她的老师对她的严格以及风凉话,这一切的一切成就了劳拉。我可以看到劳拉的努力。但是毫无疑问她也伤害了他人。我希望她的儿子可以给一次原谅她的机会。 我不想在写下去了,我总是喜欢写很多废话,那些东西根本就不重要。其实一边看劳拉,我一边在思考,如何做才能得到最优解。劳拉去她妈妈家时,可以不听她说话。劳拉不应该说她儿子的谱曲,或者说劳拉应该要等着音乐会结束告诉她儿子还可以改进。劳拉在音乐会结束的时候应该要跟她孩子说对不起,而不是扯一堆废话。 算了,劳拉就是劳拉,她不会像我那样子做,所以我不是劳拉,劳拉不是我。劳拉的悲剧其实并不全是原生家庭的责任,她的老师也有责任。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原生家庭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劳拉挺辛苦的,想改变却没人接受。因为伤害过了,所以大家都不会原谅她。 如果有一个人的行为变了,说话语气或者什么事情变得刻意,特别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如果是往好的方向发展,那么我们最好支持,给她足够的试错机会,有时候可以给她提认真思考过后的建议。如果是往坏的方向发展(抑郁)什么的,大概要给予足够的关心以及照顾吧。 我希望影片最后的劳拉可以变成一个更开心的自己,甚至开始谱曲,成为一个优秀的钢琴师,因为她有天赋。害,说到这里,我又感慨自己没有一门好的兴趣爱好了,会一手乐器,那多么帅气啊。

 5 ) Lara

原本是奔着希林小天使来的,看完之后却忍不住讨厌他。其实不如说讨厌维克托所代表的世界,连带着讨厌他。

世界对女人的苛刻如此明显,如果看不出,我只能说盲人还是不要勉强看电影了。

故事直接以Lara第一视角开启,因此代入情绪轻而易举。但电影采用了一天一生的结构,因此实际上带有插叙的性质,如果将时间线回溯到最初,应该会是这样。

你是一个女孩,在钢琴演奏上颇有天分,因此野心勃勃希望在这一行中大展拳脚。然而你的老师嘲讽你,他是这一行中可称传奇的权威,也是你尊敬的师长,他的态度无法不引起你的自我怀疑——你的天赋真的足够成为顶尖的演奏家吗?而回到家里,在你母亲眼中,学那么多快板、慢板,还不如烤一个蛋糕、帮家里人洗洗衣服有用。她的原话是这样的:“学那么多钢琴有什么用?将来还不是要嫁人的,难道你丈夫和儿子饿了,你就给他们弹一首莫扎特吗?”你想反驳,但不知如何开口,她的理直气壮一定哪里有漏洞,可是你找不出来,更不愿意用眼泪来示弱,那只会更显得你无法逃脱自己的牢笼。你咬着牙继续练习,只有在乐声中你放纵自己的情绪流淌。

但你的老师从未满足过,就像你的母亲从未放弃过劝你当个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

终于,有一天,你决定再也不去上钢琴课。即使每一个声音都在告诉你,这不是你应当走的路,但你还是坚持了好久,直到今天你遇见一个人,他是建筑学的学生,谈起自己的专业世界时,他那种眼神你很熟悉,就像镜子里的你。你决定不再继续这条不该走的路,你决定当个妻子,当个母亲。反正你不会是个好女儿,也许后面两者你还可以尝试。

市政局的工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痛苦,它们不过是工作而已,你完成它们,它们带来报酬,公平清楚。家里的事情却要糟糕得多,显然你并不熟悉家务,因此饭桌上不得不常年用腌菜来凑数,如果丈夫和儿子露出腻烦的表情,你就会以身作则地表示喜欢。对,你有一个儿子,如今你是一个母亲。

在关于儿子的教育上,你和丈夫出现了分歧,争执吵闹之后你们决定各退一步,各自展开对孩子的培养,看音乐和绘画,究竟哪一门才是儿子的天赋所在。令你欣喜若狂的是,显然维克托在音乐上更有才华,你的丈夫不得不让步,退回到电视机和报纸面前,把孩子交给你教育。

从此下班以后的生活才是你真正一天的开始,你把所有的精力和情感都寄托在维克托身上,只有他的进步才是你真正认可的成就。然而随着时间进展,你曾经对自己天赋的怀疑,逐渐蔓生成对维克托天赋的怀疑,你是不是在毁坏他的人生,就像你祸害自己的一样?你的严厉日渐增长,最先受不了的是你的丈夫,这没什么,你曾经爱过他,曾经而已,没有爱情能够延续四十年,亲情更不是你的拿手好戏。你们离婚了,你知道他又找了个女朋友,你见过他女朋友几次,只将她当做陌生人,但你的前夫总是担心会发生点什么。他的担心自有由来,你知道自己并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好妻子。

但你在乎的实际上只有维克托,他借口演出前要调整自己搬到了你母亲家里,但是两个月来你给他打去的电话再也没有接通过。

你开始睡在客厅的沙发上,反正你已经退休了,不再需要整夜的睡眠面对一天的工作。如果维克托要回来,你可以立刻看见他,或者至少,你可以一转头就看见那块搬走了钢琴以后的空白墙面。

但是今天你怎么也无法睡着,桌子上还摆着你写了一半的致辞,你斟酌字句做了两手准备,如果没有需要,它也可以是一封无声无息放在琴键上方的信。天光逐渐亮起,你再一次看见那填不满的墙面,你搬了一把椅子到窗前,如果你真的犯了半辈子错误,现在你可以立刻结束它。

门铃响了,你被拉去做一次搜查的旁证,搜查员将你的身份证还给你的时候祝你生日快乐。你想起来,今天是你的生日,而且也是维克托演奏会的首日。你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到,他把演奏会定在这一天,一定是有原因的,你决定做一些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

你做了很多疯狂的事情,最疯狂的一件是你决定邀请那位将你批得一无是处的教授去参加维克托的演奏会。

你不明白,明明你才是将维克托引上这条道路的人,是你陪着他日复一日地练习技巧,是你催促他往更高的方向去追寻,你使出了浑身解数才将他推到这里,为什么站在他身边的却是你的前夫和他年轻的女朋友,而不是你。

最后你的心声在一片杂乱中变成毫无意义的字句,你甚至无法讲完它们。那扇门关上的时候你仿佛又看见了母亲在窗口的笑,那是你因为维克托迟来的邀请而无法控制怒火,吹毛求疵地批评他的作曲来反击他的疏远的时候,你明白那笑容的意思:我早说过了,你不听我的话不会成为一个好母亲。

即使这样,这一天也没能令你崩溃,直到教授告诉你真相:你拥有天赋,但你没有坚持下来——他并不关心。

你在厕所门口碰见维克托,你奔走了一天,做尽蠢事,就是想跟他好好说一会儿话,也许你会告诉他,在他出世以前你所有的梦想与希望。但是现在,你看着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你让他走过去了。

你回到家,用沙发和盆栽摆满了钢琴的空隙,吃光了维克托送给你的腌菜,你带上香槟去敲响邻居的门。一开始你不知道自己来做什么,然后你看见门洞后面的钢琴。你有些胆怯,但还是打开了琴盖,你曾经拥有过天赋,但是辜负了自己,如今你还能做什么呢?

你开始弹琴,那些你无法表述的,那些你说不出口的,悔恨与爱、愤怒、悲伤、柔情,只有在琴键上,只有钢琴,才能代你言说。

Lara没能成为演奏家,没能成为好妻子、好母亲,她最后只能成为Lara。

其实维克托与Lara是一组对照:在Lara展开她的钢琴事业的时候,身边只有贬低之词,而维克托却被鲜花掌声簇拥着,唯一的异议来自Lara;即使早已时过境迁,Lara也希望曾经贬低自己的老师前来见证维克托的成就,不用说,她唯一认可的评判只能来自那位老师,同样对于维克托而言,明明已经疏远妈妈,Lara的毁誉也是他认知自我时难以翻越的门槛。

世界的不公在母子二人身上清晰可见,维克托可以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他有家人的支持,有爱人的理解,有朋友的簇拥,即使作为母亲的Lara出言贬低,那也只会是Lara的问题,毕竟她就是如此惹人讨厌。而Lara,即使她没有放弃,又能怎样呢?也许她幸运地得到开音乐会的机会,幸运地在二十五岁就让教授承认她有天赋,然后呢,她还会结婚生子吗?

如果结婚,婚姻生活仍旧会侵蚀她的事业,而她的丈夫得到一个双手除了琴键不沾家务的妻子,孩子得到一个为演奏日夜苦练隔离自己的母亲,她还需要多少幸运才能维持这样一个家庭?倘若不结婚,在她最好的年纪、最好的状态过去以后,她就会成为一个用来告诫年轻女孩子的“榜样”: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又怎么样呢,真可怜,孤苦伶仃连个像样的家也没有,这把年纪了还没有结婚,看吧,钢琴学得再好有什么用?

世界是这么说的:男人可以拥有家庭和事业,女人只能选择一样。

我只好说:世界说的是狗屁,更改正确答案迎合错误环境,只会令错误世代相传。

如果面对世界我的抵抗微不足道,那么我永远会选择事业,事业到头仅仅面对别人的误解,家庭生活不仅造就误解,而且浪费天赋。两害相权取其轻。

另外,我实在讨厌这个译名,看似概括了整个故事,却隐去了不被听见,不被理解的整个人生。简直是这个世界的典型态度——最后连你的名字也被掩盖。

 6 ) 简单的观后感

这部电影真是难得的佳作,偶尔看看欧洲电影,真是意外的惊喜。有感而发。1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疑问,到底是母亲误解了孩子的天赋,不懂欣赏儿子的才华,还是真的维克多就只是平平无奇。其实教授的话已经给出答案。教授当年对lara说的都是反话,但造成对lara致命的打击,她一直以为教授对她说的是实话,以至于后来她对儿子也是如实的评价。但是如同教授所说“你的天赋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母亲对儿子的否认也仅仅代表她的看法,或许儿子真的毫无天赋,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评价,儿子表演获得巨大的成功已经足够证明他优秀。2、lara的尖酸刻薄性格导致她的孤独和不合群,亲手毁了她的家庭,也差点造就了60岁自杀的结局。这样的境遇也来自于她因为教授曾经的打击放弃了自己的热爱与理想。一个内心失去了热爱与追求的人,在面对晚年孤独而凄凉的境遇时,生无可恋。3、儿子一辈子活在了母亲造成的阴影里,自我否定,自卑,对待女性若即若离,甚至还有懦弱。感觉儿子一生就是为了取悦母亲,取悦别人而活。多少人看到这里会被触动,仿佛看到了自己。电影译名叫错会半生,在母亲的阴影里,维克冥冥中也走上了错会人生的道路。

 短评

是警员对讲里的苍老女人,店员奉承时的全场焦点,邻座听闻幸会的钢琴家母亲,也是全家避之不及的多余之人。她像待撕的标签,滞售的门票,折断的琴弓。是在抚摸男孩手掌时被偷走了才华,还是在教授言语打击里被弄丢了天赋,是在厕所门口与儿子错身时交换了命运,还是注定拥有像墙面缺失了钢琴般的人生。

8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我也不知道自己一直在等待什么,但最终并没有等到。

13分钟前
  • vivi
  • 还行

Oh boy 就很喜欢,还是一天一事一生的结构,这部更细腻复杂些。如钢似铁的母亲为自己培养了一个知音,而儿子于爱是不足,于理想是敬畏,又何尝不是最好的结果。爱与了解是永不相交的车道,一面是作为母亲永恒的守护,一面是绝不让命运打垮自己的孤绝。非常喜欢结局,Lara 仍然是是温柔而不失勇敢的女性。

16分钟前
  • feifeiRun
  • 推荐

m21277:影像构图和色彩很赞,孤独需要一个出口!挺庆幸还有一个老爷子伴左右。多一星给她的孤独感。

19分钟前
  • Timing
  • 推荐

/LFF P&I/ 不完美母亲的一日,她心中有太多的感情却无处宣泄。可能看到的只是电影创作,想到的却会是自己的原生家庭。汤姆希林好好看啊...(感叹)

20分钟前
  • 呆萌喵星人
  • 推荐

六十岁的退休女性用一记钢琴弹奏回应了自己的一生,在最后一幕高潮之前,都让人以为这是一个普通中产家庭修补亲情裂痕的片子,非常典型的德国气质电影,冷峻、克制。或许只有当一个人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其潜力和才华才会迸发出来,不会付诸东流。【德国电影节·百老汇东方新天地】

21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同样议题,这部是show《秋日奏鸣曲》是tell …和《Oh Boy》的思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精炼有趣的人物画像,写得好妙,是用台词和场景展示人物而不是交代信息的典范,且对母子二人的共情均安排了变化。希林演出了很微妙的平衡,说话时清涩温柔但有种触摸不到的疏离感,周到下面埋了很多躲藏和伤口,好像此时笑多一秒迈近一步就会痛到消失...看时大气也不敢出,为两个人都伤感…当妈的真是心累,是不是老了以后就在跟自己的儿子谈恋爱…?! 后来懂了教授和妈妈的过往就明白教室里的孩子为什么那么听话,最大的抗议就是盯着她… 那段写出女主个性,写出现在和过去,也隐喻了教授和儿子的个性,实在太妙。配乐被我抓到也是BWV 974 Adagio! 太适合配女主孤独行街了!(听到小天使说话一秒回到两个夏天前…

25分钟前
  • 羊香鱼有有
  • 推荐

電影有滿滿的文化質感,然而彷徨落寞的氣氛卻又溢於言表。

29分钟前
  • 珠海小豬豬
  • 推荐

音乐7 画面7 导演7 故事7 表演8 印象7 平均7.1/10 这生日过得... 尝尽苦涩,孤独还不是最伤人的,而是来自于他人/亲人毫无真情的反馈(或者说不是自己想要的反馈)。性格使然:喜欢自己的看不上,自己喜欢的却又因他们口中的“压迫”纷纷离去。当最后得知是她自己亲手断送自己的钢琴生涯时,从小到大说服自己的谎言全部戳破,她所给予别人的期望全都不重要了,只剩下对自己的怜惜。这种养成的性格,很难转变,除非遇到非常包容的另一半,同时又发挥指引变得越来越好。否则绝大多数只是出了一个泥潭,又入另一个沼泽。人活着的意义,就是活到活明白的那一天吧,或早或晚。

30分钟前
  • 终结者
  • 推荐

9/10 她的一天以想要放弃开始,四处奔走想送完儿子独奏音乐会的票。自小被严苛的钢琴老师断送了未来,可是老师说“我的意见有什么重要的呢”,她也对儿子的天份充满怀疑,施以“gentle pressure”。原生家庭,母子关系。以悲剧想要造就悲剧,对所有人以刻薄,造就了生日聚会上来的都是一群无关的人,除了老师。而儿子在另一桌庆贺演出顺利。最后母子路过而面对彼此时,很有隐喻。剧终她终于开始狂猛的弹奏,整部电影的压力和憋屈终于在这一刻释放,几十年的自我怀疑、自我放弃、到醒悟、到后悔莫及被耽误的一生、或者也许也有对自我的重新发现…… 感同身受。理解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会有多大、无论是自信还是不安。望子成龙的背后是遗憾自己当年没有实现的抱负。强大的剧本、导演、表演,音乐棒。震撼。08/01/2019

33分钟前
  • 若汐
  • 力荐

微表情演技无可指摘,电影略沉闷。从头至尾观众视线下的女主角茕茕孑立,拉腊对家人的刻薄折磨,和对周边人拒人千里的冷漠气场,与她内心失去的人生呈对立的煎熬。电影追踪她一天的际遇来说明其中的缘由,这样的叙事技法很成熟,由个体情绪衍生到社会现象,博取观众对女性为家庭失去人生的思索,是同情还是不以为然。我觉得天朝妇女是更能理解拉腊的心绪。

35分钟前
  • 天外飞青
  • 推荐

剧情的设计感比较强,对人性的描摹欠缺了一点想象力吧。(3.5星)

38分钟前
  • 小小虫
  • 推荐

“Lara”译成“劳拉”可能更好吧?如果一个人在很多年后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意识到自己人生的失败,该怎样面对接下来的人生?如果当你意识到这些问题时已经60岁了,你会怎么办?轻信导师的话失去了做钢琴家的机会,因为刻薄没有朋友,亲人疏远,甚至连自己的母亲都不待见自己,自己的儿子都不喜欢自己,原本高傲的她最后只剩下孤独。到底要不要在60岁生日这天结束自己的生命?导演并不只是想要抨击这个角色,除此之外恐怕还有一丝同情,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导致她人生悲剧的原因恐怕不仅仅是她个人的问题。在如同宣泄一般的琴声结束后,认识到自己可悲的人生该如何继续。

41分钟前
  • 蒙奇D
  • 还行

用主人公一天的经历回顾了主人公的大半生,而「回顾」又是在当下进行的,很妙!平静表象下翻涌的情绪都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呈现的,太有力度了。

46分钟前
  • 腻歪
  • 推荐

杰作

48分钟前
  • 翠西 。o 0 O
  • 推荐

很精彩的家庭小品,对望子成龙式苛刻教育的深度刻画。/这片子都能扯上女权的我服了,女主放弃钢琴和对自己小孩的苛求只是因为自己的懦弱和不自信,跟性别有什么关系?换成父亲和女儿岂不是“父权对女性从小到大的压迫”?是不是改成无脸无性繁殖的外星人才满意?

50分钟前
  • 非青
  • 还行

精致的无聊。

52分钟前
  • VivienZ
  • 还行

文学肖像,如果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必定十分精彩,作为长片电影,反而缺乏了一些更丰富的东西,女演员要负担将60年的主要矛盾融入到一天之中,很难演,但绝不是这样的挂脸表演,这个境遇和《贤妻》有点类似,格伦克洛斯的完成度就非常之高,而本作女演员我认为“挂脸”的表演太多,几乎每个人甚至路人都可以看出她有心事,但无人关心。最后弹钢琴来解决问题值得学习,这种意义很积极,比自杀要好得多,而那段感情非常的适合,一般女性题材年纪越大最后的这个高潮就越丧或者很平,因为人生是向低走的,不会有《花与爱丽丝》里苍井优那段芭蕾舞了,当然有《山河故人》那种快要脱离剧本的赵涛之舞,而这里的音乐演奏恰如其分。

56分钟前
  • Morning
  • 还行

天赋若不善加利用又有何用,自个有无天赋没点数麽,切莫迷信专家,多希望有个严母,钢琴教师前传,小天使妈宝着实惹人心疼,

57分钟前
  • 悲辛無盡獨行夜
  • 还行

4.5/5 叙事和摄影太喜欢了!

1小时前
  • karenli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