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霍尔国语

HD

主演:伍迪·艾伦,黛安·基顿,谢莉·杜瓦尔,保罗·西蒙,卡罗尔·凯恩,克里斯托弗·沃肯,西格妮·韦弗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7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1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2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3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4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5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6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13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14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15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16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17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18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19安妮·霍尔国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安妮·霍尔国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喜剧演员艾维·辛格(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饰)是这样一个人:非常介意自己的犹太人的出身;自认为有童年阴影,看了十六年心理医生没见好转却一直付钱看;有点阿Q精神,但对人生却充满消极;喜欢一直讲无聊的笑话。正因为自身的神经质特质,艾维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  艾维 遇到了安妮(黛安·基顿 Diane Keaton 饰)――一直梦想成为歌星的女孩,两人渐渐堕入爱河。安妮在艾维的帮助下歌唱技巧迅速提高,但她的父母却反对她与艾维来往。  安妮得到了唱片商托尼的注意,获邀前往好莱坞灌录唱片,艾维跟着前往了好莱坞向安妮求婚。鬼新娘今冬不言情破碎两个好人有种战国奇缘恐怖古堡大唐魔盗团淘金男孩:加农电影公司的内幕雨之町望乡长征先锋赏金姐妹花守夜人2004小淘气芭比之圣诞颂歌疯狂世界1963世界奇妙物语 2017年春季特别篇石子和羽男-这种事情也好告吗?棋逢对手24小时第五季实时爱第四季文德森·奴尼斯:我就这样千古玦尘第一餐第一季猜猜谁来吃晚餐黑衣人3(国语版)沉默公寓实习医生格蕾第四季模特龙虎风云明日之子第四季直到世界尽头共和国之旗列兵邓志高视死如归警察扒手两家亲魔格亚纳门主加百列的地狱6断桥2014易舍难分

 长篇影评

 1 ) 安妮霍尔

“以智慧为前提,漂亮、美体、富贵”,是多数男人衡量理想女伴的标准,然而以知识份子自恃的那撮,往往认为如果缺乏和另一半的神交,那些理想的美丽始终会如烟花般退却,热情无以为继。 不否认有时知识份子的架子的确让人反感,他们通常抱着悲观主义态度生活,几乎一切都要拿来辩证唯物,否定多数,最后一无所有。

 2 ) 安妮·霍尔

生活就是那样,尽管充满了寂寞痛苦悲惨和不幸,但又觉得一切都逝去得太快了。那些干不了啥事的,就去教书。那些教不了啥书的,就去教体育。政客的道德观比儿童骚扰犯还要低一个档次。我们的父母说是好的东西没有一件是好的:阳光牛奶,牛羊肉,大学,统统无益。各种金句。各种植入导演的三观和政治观。人群恐惧症?两个人的爱情,感觉志明与春娇有模仿,只不过结局不同。
某种意义上,本片是伍迪艾伦真正的代表作。自我欺骗的喋喋不休和行云流水的故事剪辑相辅相成,淡然的讲述着无力感和坚守,这既是一种生活群体的展现,也是纽约这座城市的缩影,独立于西海岸的文化工业之外,固执而优雅,不仅是纽约电影人的道德操守,亦宣告了伍迪艾伦数十载未变的个人风格的建立。

 3 ) 《安妮·霍尔》:你真的听懂TA在讲什么吗

     第一次看《安妮•霍尔》是在...传播学理论课上,然后...看到不出十分钟我就去找周公爷爷下棋了。最近怀着对这位传播学老师的无比愧疚,我重新找出这部片子来看。看过之后,开始责怪自己当年的浅薄...
     纵观伍迪•艾伦的片子,《安妮•霍尔》是他犬儒气息最重的一部,也是自传性最强的一部。他把自己和黛安•基尔的这段恋情大胆地摆在舞台上,剖开自己,审视男女关系。
     也许真的是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水星。艾维和安妮也许从来都没有在同一个平台上对话,但是他们是真切地相爱过。
     艾维就是伍迪。伍迪就是艾维。犹太人,身材瘦小,一脸苦相,带着深度近视黑边眼镜,碎碎念的吐槽帝,带着知识分子的穷酸气,擅长说单口相声,迫害妄想症侯群,喜欢高谈阔论“死亡”和“性”,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过着悠然自得的单身生活。
     安妮就是黛安。黛安的真实名字就是黛安•霍尔,昵称安妮。她带着一种亲切而洒脱的美,夹杂一种嬉皮士的不羁和无伤大雅的滑稽。影片中,安妮想成为一名歌手,而且,她成功了。
      
    《安妮•霍尔》的故事根植伍迪•艾伦又爱又恨的纽约。纽约是不可非议的世界级大都会。东北部的钢铁工业让纽约上空总是雾气蒙蒙。高楼林立的布鲁克林,世界上最最富有的人和最贫穷的人同时存在于这个空间里。各种肤色的人只要在这个城市带上三个月就可以称自己是New Yorker。和南部加州的阳光明媚不同,纽约就是一副苦大仇深、高深莫测的样子。看看六十年代摇滚乐的风格就知道了:东北部的曲风政治性、严肃性和批判性与南部的欢乐、明朗存在明显的差异。还有贾斯汀•丁布莱克主演的《炮友》——撇开演技不谈——我觉得里面探讨的南北差异依旧很有趣。纽约人成熟、霸道、淡定,南方人真诚、开朗、情绪化。安妮觉得到南部去也没什么不可以,但艾维不行,艾维离不开纽约。
     艾维逼安妮去上成人大学,读他喜欢的关于死亡主题的书籍。他犬儒地以为:爱情建立在理性的互通和肉欲的相偕上。殊不知,爱情,有的时候就是那么荒谬而无逻辑。只要,接受它,就足够了。
 
     关于传播学有关的一点是:麦克卢汉出来打了个酱油~各位看官大可不必管麦克卢汉是谁(虽然这个老头被誉为信息社会的“先知”,他提出的很多关于传媒界的看法十分极端而前卫,甚至像外星人的观点,但不能不说“地球村”这个观点,他是始作俑者),但这段情节您一定看得懂:艾维和安妮在排队进场看电影,后面一位老兄一直喋喋不休地说着自己关于电影、导演和传媒的看法。艾维和他发生口角,老兄愤愤地自称自己是某大学的传播学教授,并引用麦克卢汉的观点来反驳艾维。这是,艾维拉出站在角落里的麦克卢汉。麦克卢汉说,你说的根本不是我的观点。我根本没有这样说。你还是教授呢,哼。
     至此,我想到了罗兰•巴特。沟通其实就建立在编码和解码上。我们抛出一个词、一句话,写了一篇文章、一本书,别人解读我们的话。解读,在某种程度上,即误读,是掺杂了个人经验和知识结构的再诠释。也许,与原作者的意涵已经相去甚远。但是,不是每次原作者都能跳出来纠正那些和他本意不相符的观点。所以,作者已死。
     男女之间的沟通,也许也正是如此。
     作为生理和心理结构如此不同的两个物种,他们之间的编码和解码总是频频出错。他们的理性从来没有真正对等过,但是,在感性层面,他们可以遵从内心的欲望相亲相爱。
     不觉得,这很神奇么~
 
 
     安妮最终离开了艾维。伍迪和黛安的恋情也告一段落。爱情有自己生老病死的轨迹。诚然睿智如伍迪,也只能耸耸肩,看着曾经的爱恋走过马路,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4 ) 其实,艾维.辛格并不理解什么是爱。

我很喜欢伍迪.艾伦的电影风格和拍摄技巧,但我不太喜欢他所表达的东西。

《安妮.霍尔》里的艾维.辛格,年龄偏大,个子矮小,头发稀少,控制欲强,神神叨叨,满嘴弗洛伊德,愤世嫉俗,自命清高,估计性能力也不咋地。我不禁纳闷,生活中会有女人喜欢这样的男人吗?女人们应该对这样的男人避而远之才对啊。我看很多人说因为他是个喜剧演员,比较幽默。但我在影片中看到的是他只能在台上讲着事先写好的无聊段子,逗人一笑罢了,在生活中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无聊的、乏味的、令人讨厌的人。一个神经质、娘们唧唧、自我为中心、只盯着生活的阴暗面、整天抱怨却并不能解决哪怕一点实际问题(害怕蜘蛛和龙虾、连车都不会开)的废物而已。

面目可憎

但伍迪.艾伦是编剧和导演,他怎么意淫都行。于是我们在影片中看到,艾维只是因为在后台不停抱怨自己在另一个单口相声演员之后登场,就能把到一个在我看来十分漂亮的妹子,难道仅仅是因为这个妹子的论文(具体啥题目我忘了)是关于文学和政治之类的狗屁,而艾维.辛格像机关枪一样的嘴里喷出来的都是普通人听也听不懂的文艺理论,于是恰好把妹子听的崇拜不已?而仅仅是因为他与安妮在街边因为一个叫大卫的教授吵了一架,他的朋友给他介绍了另外一个姑娘(谢莉.杜瓦尔演的那个,这妞居然也是闪灵的女主角),叫啥我也忘了,当天晚上就把人家给上了。还有,仅仅是因为安妮跟艾维一起打了场网球,安妮就喜欢上了这个小老头一样的男人,跟他的对话还那么的尴尬。难道这个艾维.辛格是个情圣?但我在影片中丝毫没有感觉到他有什么作为情圣的特质啊。

屁话一堆

好吧,姑且就算他博学,妹子们也觉得他很有趣,一开始崇拜他,然后爱上他,就像安妮那样。但是从影片的走向看,艾维和安妮的最后分手也是注定的。

我喜欢安妮,她是一个正常的女孩,单纯、乐观、大方、率真、对生活充满热情,网球打得不错,车也开地很猛,无非读书不多,但可能这正是她具备上述优点的原因。

美丽单纯

但是艾维嫌弃人家跟他无法神交,于是强迫人家去上成人大学,带人家去看什么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电影(就因为他自己是犹太人),还让人家去读那些关于死亡的狗屁书籍,好让人家能更理解他的精神世界,让他自己不再那么孤独。在我看来,艾维浑身上下都是书读多了的那些“知识分子”身上的臭毛病:迂腐、软弱、情商低、事儿又多、自己啥也干不好还总觉得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谁也瞧不起。好吧,安妮因崇拜他而爱上他(虽然我觉得这事儿并不合逻辑),于是听了他的话,去读了成人大学,可他又嫌弃人家跟教授走得近,于是跟人家吵了一架。吵完之后他看到路边有一对恩爱情侣,于是上前问人家如何这般甜蜜,人家说:可能因为我们比较浅薄吧,我们没什么想法。哈哈,在我看来这个回答真是把艾维.辛格的脸打得啪啪响。一个整天胡乱思考爱情,觉得自己很博学、很有深度的“中产知识分子”,结果却处理不好自己的感情生活,而不去思考这些的人,却能恩爱甜蜜,多讽刺啊?

单纯碾压了复杂

安妮想跟他住在一起,他不愿意,觉得自己的私人空间受到了打扰;安妮有唱歌梦,而且也得到了唱片公司老板的赏识,艾维却出于私心,不让安妮去参加人家的聚会(即使他之前鼓励过安妮,我认为那也是他为了得到安妮的权宜之计);安妮跟他一起去西海岸,喜欢上了那里,他又因为自己不想离开纽约,反对人家追求自己的梦。但是最后安妮终究有了自己的意识,她终于明白,自己跟艾维不是一路人,两个人是不可能在一起的,所以她勇敢地离开了他去追求自己更有意义的生活。艾维后悔了,他又去西海岸找安妮,想挽回安妮并且要安妮同意跟他结婚,安妮拒绝了。说实话,我看的时候好害怕安妮会答应,但安妮果断拒绝并开车离开了,我松了一口气。

果断离去

安妮作出了对的选择。即使她以后事业不一定成功,即使她又回到纽约,我也认为她以后的生活比跟艾维.辛格在一起更有意义。

其实,艾维.辛格并不理解什么是爱。

影片的开始和最后,他的独白和他讲的那几个笑话(虽然并不好笑),都把责任归咎给了生活和爱情本身,说什么爱情本来就是这样复杂,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爱情复杂无常,但还是需要爱情。我觉得这是不公平的。

还是屁话

艾维.辛格自私、迂腐、神经质、胆小懦弱、自命不凡、讨厌新事物,为自己犹太人的身份感到自卑,他时时刻刻需要控制自己的女伴,否则就会感到不安。他跟安妮在河边大桥下散步时,安妮说爱他,他也说爱人家,甚至说:“爱这个字不足以表达我对你的感情”。但实际上他是怎么做的,大家都有目共睹。他以自我为中心,讨厌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讨厌那些比自己学识高的人,也讨厌那些没有学识的人,他甚至讨厌他自己。

时时的不安与自卑

生活和爱情并没有错,它们没有义务为某个人的愚蠢而背锅。世界上生活幸福、爱情和谐的人有很多。像艾维.辛格这样的人,根本没有资格把自己处理不好生活和爱情的责任甩到生活和爱情身上。他这样的怪人,生活和爱情怎么会好呢?他并不应该整天觉得自己有多深刻,而是应该正视自己的缺点,把自己变成一个正常人(就像他在街边遇到的那对“浅薄但恩爱”的情侣),再来重新思考生活和爱情的意义。

说实话,以前的我,非常像艾维.辛格,我在看这部电影时,感到电影讽刺的就是以前的我。但我没有艾维.辛格那样幸运,至少他还能把到几个漂亮妹子。而我直到30岁时,才意识到自己满身的缺点,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并且重塑了自己的价值观,才谈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场恋爱。但幸运的是,我第一次恋爱就遇到了我的真爱,并且结婚生子。

什么是爱,我在30岁时才彻底明白:爱不是索取、控制、满足欲望或者一时冲动;爱是自律,是付出,是包容,是牺牲。一段好的爱情,当然需要神交,而且神交确实比性交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别人就要完全按照你的意志去做。一段好的爱情,应该让双方都变得更好、更自信才对,最好能够互相欣赏。

抱怨和指责并不会解决爱情中产生的问题,爱情需要努力地经营。电影《七宗罪》里,摩根.弗里曼说:挣钱比花钱要难,教育小孩比打骂小孩要难,经营婚姻比离婚要难,爱费心费力,并且成本高昂,需要努力和坚持才行。

这段话很深刻,对我影响很大

而艾维.辛格显然并不理解这些,他自私,不包容,不愿意为别人牺牲,只在乎他自己的感受。

其实,伍迪.艾伦也可能并不理解什么是爱。

《安妮.霍尔》是部半自传电影,我觉得艾维.辛格其实很像伍迪.艾伦自己,而电影里艾维.辛格的毛病也可能就是伍迪艾伦自己身上的毛病,艾维.辛格对于两性的观点很大一部分也是伍迪艾伦自己的观点。电影里对艾维.辛格这类人,与其说是讽刺,还不如说是自嘲。

伍迪艾伦之前结了两次婚,都离了。他也交往了好几任女友,米娅法罗甚至为他生了俩儿子,但最后还是分手。后来他甚至娶了自己的养女。而在之前的ME TOO运动中,伍迪艾伦也卷入其中,甚至曝出他猥亵七岁女童的新闻。而我坚信,一个懂得什么是爱的男人不会是这样的人生。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并不能说明他的心智和品德都是成熟的。一个导演,导出来的片子很成功,也不能说明他在影片里表达的观点就总是对的。

最后我要说,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比如伍迪艾伦直接对着镜头跟观众讲话;排队时跟别人辩论时直接把书的作者从广告牌后面拉出来;老师批评年幼的艾维时,成年艾维突然出现在座位上;跟骑警表达自己观点时插入白雪公主的卡通;跟安妮讲述自己童年经历时,直接把画面呈现给现在的自己。这些拍摄手法真是富有想象力,到现在都不过时。还有,1977年,我们国家WENGE刚结束,而人家美国就已经是电影里那样了,差距啊。

所以,我喜欢伍迪艾伦这部电影的风格和拍摄技巧,但我不喜欢他所表达的东西。

 5 ) 一些乱七八糟的补充

关于《安妮·霍尔》的叙述问题,友邻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参见//movie.douban.com/review/12065341/。以下仅对此作我个人的一些补充并配截图,会引用其中的论述和概念界定,但说错不准骂我(。

老师说艾尔维要向唐纳德学习,幼年艾尔维突然发问,用的是today
延续现在时态,但此时观众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此时旁白,即成年艾尔维(b)给出了解释,用了wonder
观众这才明白用意,但同学究竟混得如何,观众依旧无法肯定

这一段友邻将其解释为“教室里的艾尔维突然让小学同学讲述他们日后的成就,喜剧性来源于从超叙述层介入主叙述并让主叙述的人物做出出人意料的行为。”其实这里的叙述行为可以分解为:幼年艾尔维(a)和成年艾尔维(b)发生了重叠,既可以看作是主叙述层的叙述者b对被叙述者a的指导,也可以看作是b对a的附身,然后“让其他不重要的角色在主叙述中突然做出他们显然不可能做到的事”。当然总的来说还是叙述干预手段没错。

友邻还提到了旁白在基于影片的叙述结构上呈现的效果之多样,“‘取代’作为随时可能发生的人物动作,在发生的时候会打断正常叙述的事件,其对叙述本身的破坏构成了一种‘间离’式的喜剧性”。以下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艾尔维在房间里与第二任妻子的对话:

伍迪·艾伦在这里就已狡黠地提到了“modes of alienation”
这句话第一任妻子也提到过
突然的直接引语,这里艾尔维还有一个很快地瞥向摄影机的小动作

这一段又是b对a的突然“附身”,甚至可以说是宣告着自己的存在,而如此造成的间离效果,又与前面的台词“modes of alienation”构成回响式的反讽。伍迪·艾伦喜剧效果往往就是以诸如此类复杂的文学和影像修辞交织而成。

友邻还提到了电影开头的b与a在“depressive character”问题上的强烈反差,此类例子还有:

这种喜剧效果既是叙事结构的分层使然,也是向观众揭示b琐碎自我沉溺善妒性格的手段。而这种剪辑逻辑在下面这一段也是被沿用的,但这次艾尔维(b)有些含糊其辞:

安妮问道:“你一直那么搞笑吗?”艾尔维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直接进入了下一个叙事段落:

一方面接上了之前的台词,对艾尔维喜剧事业的具体展开,(也可以自然过渡到之后到安妮家吃饭的段落,可以说本片的剪辑是非常有逻辑的,而不是像一些影评所批评的“零散的碎片化的”)也构成了另一个“回响”:艾尔维是不是天生搞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喜剧内容源自其对自身悲剧性的充分认识。而这也是伍迪·艾伦喜剧的核心。

另外,友邻还提到了饭桌上黑衣黑帽的“大胡子形象”,其实这是传统犹太教徒的装束:

犹太教徒装束
纽约的犹太家庭

简单来说,犹太教认为,颜色越暗越虔诚,所以通常黑色是信仰犹太教人装束的颜色。除了全身都是黑色,男性还留有络腮胡,因为犹太教经典里规定:男性犹太人不能剃脸颊边的须发,包括鬓角的头发。此外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有三种帽子:一种是非常小的无边小毡帽(Kippah),另一种是有边的大黑礼帽,还有一种是大的带毛的圆帽(毛帽)。

这个镜头当然暗示了b叙述之不可靠,而且也是源自其自身作为美国犹太人的文化心理(全片艾尔维一直在抱怨“反犹主义”),而文化背景的差异也是导致安妮和艾尔维的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没了。

 6 ) mensa's whore--annie hall


去年3月5号,我接触了个新名词:门萨的娼妓.今年的3月5,有人竟很严肃地问了一个在我看来很有意思也极赋创意的问题:门萨是谁?你男朋友么?于是我想应该是时候写个名词解释了.

门萨MENSA--世界顶级智商俱乐部 1946年成立于英国牛津 创始人是一个叫贝里尔的律师和一个叫韦尔的科学家门萨的宗旨是为聪明者建立一个社团 通过充满挑战性的社团活动而使参加者的高智商获得承认肯定和不断提高并分享彼此的成功
 
在woody的文集<门萨的娼妓>里面,门萨俱乐部便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与众不同的妓院.提供的服务是专门为与妻子无法交流的男性提供精神智力体验。其服务账单如下:

花上50元,可以进行“不深入的陈述”;
花100元,一个女孩可以把她的巴托克唱片借给你听,一起进餐,然后让你看她来一次焦虑发作;
花150元,你可以跟一对孪生姐妹一块听调频广播;
花300元,则可以得到全套服务——一个浅色黑皮肤的女孩会在现代艺术博物馆里假装邂逅你,让你看她的硕士论文,让你和她在伊琳餐厅就弗洛伊德关于女人的概念尖声争吵,然后她会按照你选择的方式假装自杀.

先看看应召女郎与嫖客的对话

         “亲爱的,你想聊什么?”
     “我想谈梅尔维尔。”
     “《大白鲸》还是短一点的长篇?”
     “有什么不同呢?”
     “也就是价钱。聊象征主义要另加钱。”
     “得出多少?”
     “50美元,聊《大白鲸》可能得100美元。你想进行比较讨论,把梅尔维尔跟霍桑进行比较吗?100块可以搞定。”


说完文集,最好我们还是回到woody allen的电影,以免落得舍本逐末的恶名.<annie hall>是我在拿到套盒后最为期待的一部woody allen的电影.蔡康永曾自述,在他应该看<花花公子>的年纪,却先看到了woodyallen的<without feathers>,这把当时的他吓了一跳.我在应该看<nana>的时候,却先选择了<annie hall>,把当时的我也是乐得够戗.但我想,大笑对于我的意义却并不只是用来减肥,美容,舒展肌肉,呼出肺气的运动而已.

这部电影是一幅70年代纽约知识阶层精神面貌的缩影,良好的教育,生动的生活,幼稚的情感.当然,外表的面貌也作为文化背景可以在影片中观赏到:嗑药,喇叭裤,茶色眼镜(在国内俗称蛤蟆镜),敞篷汽车,嬉皮士的味道.在woody allen犀利的眼中,知识,女性,知识女性,还有性都是调侃的作料,而调侃的对象则是不惜以大价钱如饥似渴地想和异性来点智力交流的可怜的小辈.他们得知别人的不幸时心里会难受到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但是他们的女人却会无奈地说:"我错过了看心理医生的时间,而你只考虑到这对于你的影响,你太以自己为中心了."

woody allen总拿性开玩笑,毕竟性是人间大事,初恋,初温,初夜...一串头文字c之后,总免不了这thing.但是性也会遭遇无聊,无奈,无助...等头文字w.最后以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为总结陈词.我自然也可以合理杜撰或解释为什么门萨需要智力娼妓.
 
像annnie hall这样的女孩,她可能不漂亮,但是帅气.在陌生男人面前遭遇紧张时会以la-di-da代替;不聪明,但是会学习.她听从艾维.辛格的建议,去上成人夜校,甚至阅读死亡的书籍;不靠谱,但是善解人意.她会对心理医生说,不服从他觉得自己愧对于他,言听计从却又违背自己的意志.聪明的男人总在希冀找到一个女人,不是听他的话,而是要听得懂他的话.那强烈的摆脱孤独的渴望变异成了偏执而不公平的控制欲和限制欲,annnie hall对他的崇拜也演变成了疲倦和疏离...两个如此合拍的人,也只好分道扬镳,各奔前程.男人的孤独感会很快重新袭来,这欲望会轻松超越因无法操控而产生的厌倦,当意识到annnie的宝贵时,电影却剩不了几祯画面.
  
像艾维.辛格这样的男人.同生理周期下的女人一样,一肚子牢骚,喋喋不休.却也同"文艺青年"一样愤世嫉俗,看东西用白眼多过黑眼.有人说女人比男人更易于沉醉在一种无聊的生命形式之中.

世间上任何一个可以成为安妮.霍尔的女孩,任何一个门萨的娼妓.都要在童话与现实之间抉择,在沮丧与幸福之间徘徊,在艺术家与蠢材之间忖度,在铜臭与酸腐之间观望,在头痛与经痛之间循环...你要考虑清楚,即使你的美貌倾人万千,你的聪慧超过常人,甚至你的幽默和搞笑才能都集了万千的宠爱,你还是需要进入门萨得到这张认可的王牌.还是那么需要艾维.辛格的控制和高高在上的姿态.我在想,如果最后annnnie答应了维辛的求婚,同他回到了纽约,情景依旧还会是老样子,不可调和的争吵,无法摆脱的控制,不可逾越的原则...痛苦,我把它定义为门萨的爱情.在东尼的膜拜中,annnie的幸福感会长久么?是否还会回到一个平淡而落寞的女人身份.想想一个学术朋克三更半夜甩掉床上艳遇的女人跑到你家帮你收拾厕所里的蜘蛛优越感觉已然不再又是怎样的难以释怀.与annie hall争吵后的维辛街采一样的在街上见人便问,问到一对看似恩爱的情侣,问他们维持住感情的原因.女人说:"我是一个没什么想法的人."男人说:"我也是..."原来久久归一,和谐的同义词竟然是简单和反智.
  
  
在电影院门口.安妮不可思议的问:"就因为错过了片头的字幕?还是瑞典文?"艾维.辛格就是个这样的人.我在想woody在做人物性格设计时是否安排他是处女座.对完整性吹毛求疵如此苛刻.怪不得要看上十五年的心理医生,戒上十六年的茶.


电影中很多场面极有有趣.有时维辛会突然变成Woody Allen,从情景中跳出来,面对镜头跟观众数落不满和抱怨,有时则会把记忆中的场景拽出来,继续擦肩,或者交谈. "我绝不加入有象我这样会员的俱乐部",十足的讽刺和调侃,就说了不下3遍."现在是1975年,我要告诉你,完美这个词在这个世纪初就已经挂掉了",极为尖锐的批判下依旧一张毫不在乎的脸."这里从没有垃圾,他们只有在电视里生产垃圾."讽刺小屏幕业的弱智,这是电影界人士的通病.但是哪个界没有病啊,文艺界更是百病缠身.高小松曾说,幸福就是娶一个如花似玉的知识女性.可惜的是高小松和知识女性离婚了,他当然不会就此说:幸福就是和一个如花似玉的知识女性离婚.王朔最近也开始言必"我们家徐静蕾"了.门萨对智力娼妓的需求永远胜过生理.男人对自己面子的呵护永远多过女人对自己的脸.

woody爱在电影里穿插笑话给我们:"一个家伙去看医生,说医生哎,我哥哥疯了,他以为自己是只鸡.医生说,那你干吗不把他带来?那人说,可是,我想要那只蛋."

人生是无厘头的.We keep going through,because most of us need the egg.就像<门萨的娼妓>结尾,伍迪艾伦意味深长的说:"这次,我认识了一个学体育的女硕士,让我感觉不错..."

 短评

四星半;将一个自大背后的龟毛男人演绎得活灵活现;貌似渊博丰富的男人对年轻女孩总有吸引力,当女孩有自己圈子、独立人格和追求,关系也告完结;几乎所有男人都奢望拥有既知性达理又年轻漂亮的完美女人,却不知自己轻重;片尾颇有“我努力想忘记你,却发现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你”之意。

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安妮霍尔那一身行头酷毙了!!(第5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女主角奖)

9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现实中也有不少自命不凡的知识分子(豆瓣文青)也活成了这个样子,自己都烦自己,却期盼着别人来爱自己。殊不知只有傻姑娘才会爱你,可你又十分嫌弃傻姑娘,想要把她改造成聪明姑娘,可是聪明姑娘是不会爱你的

13分钟前
  • 刷鞋大王
  • 推荐

爱死伍迪艾伦的神经质话唠了!①知识分子式的自嘲揶揄,对白轰炸,全程合不拢嘴;②幽默调侃下悲凉心酸尽显,首尾格言式冷笑话独白,令人咋舌;③多样的视觉花招:分屏,对摄影机演说,做爱时灵魂出体旁观,人物自由出入参与闪回场景,白雪公主动画戏仿;字幕透露真实想法...④费里尼,麦克卢汉。(9.5/10)

1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我们都是成年人,即使分手了也可以冷静地帮你打包东西,反正都到这个年纪了,谁没分过几次手呢;但是讨厌坐飞机的我,不敢开车的我,还是甘愿飞三千英里再开车过来求你嫁给我。你不同意,没关系,我不难过,因为我是成年人。打破第四堵墙的拍摄方式让一个虚构的故事变成现实。

21分钟前
  • 白日美人_S
  • 力荐

要是身边有这么一个喋喋不休的话唠,真想一脚踹过去,大钉子扎脑门上,让他永远贴在墙上。

26分钟前
  • 起床,吃饭
  • 推荐

对白信息量太大,尤其是两个初次见面在安妮家聊天时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嘴上装逼说的话,真是太形象了。。。#论一个装逼青年见到心动的姑娘该如何聊天#

29分钟前
  • 余小岛
  • 推荐

这姑娘笨拙的搭讪,笨拙的对他的喋喋不休表示回应,于是他爱上这个其实没那么聪明的姑娘,并试图把她变得和自己更合拍一些,然后他失败了,他失去了她。这么看起来,这其实是个普通又正常的爱情故事啊,虽然期间少不了老头的絮絮叨叨。

33分钟前
  • 望仔放弃减肥了
  • 推荐

"我绝不加入有像我这样会员的俱乐部"。其实片子不大应该叫这个名字。直到现在,这部影片依然是学院奖历史上最反传统的获奖作品.这个对一次失败爱情的随心所欲的剖析之作,借鉴了从伯格曼到格劳乔·马克斯到麦克鲁汉到《白雪公主》等等。这种借鉴不仅仅在故事内容上,还包括形式上,比如角色对着摄象机

35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艾维最大的毛病,在于他身上那种自相矛盾的性格。用伊索寓言里的比喻来说,他就是那只蝙蝠,蝙蝠见兽装兽,见鸟装鸟。但艾维刚好是相反,跟知识分子在一起,他觉得自己跟着这群装腔作势的家伙绝不是一路人,跟普通人在一起他又开始鄙视这些人是文盲。蝙蝠其实就是哺乳动物,艾维其实也就是个知识分子。

39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重看,完美,感觉很多爱情电影讲的都是同一个故事。

4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男欢女爱电影的珠穆朗玛峰,伍迪·艾伦此后所有作品感觉都只是它的衍生和变体。妙趣横生的台词,细碎的拍摄技巧,带着小知识分子的自嘲和清醒。中间那场心口不一的聊天戏实在太好笑了!(差点以为屏幕坏掉2333333)

4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我一直觉得拍这部电影真的很需要勇气,就像把自己剖开展现给大家看,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你的思想与生活经历,你的爱情,得与失。可以说是可爱的。

50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推荐

——真干净啊这儿(比佛利山)——当然,因为他们从不乱扔垃圾,他们留着垃圾做电视剧呢。

55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四星往上,这还真是我看了几部伍迪艾伦之后感觉最好最愉快的一次了,集各种小清新和小聪明之大成啊。爱情嘛,兜兜转转,有时候就这样在一起了,有时候就那样分开了,永远说不清的,再啰嗦都说不清。戴安基顿的衣服真好看!

5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自传性/犹太情结/对生与死、爱与罪、性与欲、道德与责任的探讨/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困惑/片段式结构/画外音、分屏、长镜头、中近景,心理外化,跳出情境,对着镜头喋喋不休

1小时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额……台词太多了反应不果来……

1小时前
  • 珍珠大爷
  • 推荐

这个死话痨XD 多么卡通的人格。 结尾蒙太奇又多么伤感的浪漫。除去知识分子中型文青,难想象若被寻常塑料片养成废人后能够挨得住、能够消化得了这种速度:)

1小时前
  • mecca
  • 推荐

虽然也看了很多,客观说也真的还不错,但对你们奉若大神的伍迪一直无感。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个标准的文艺人。就是那种想打炮,喜欢打炮,还要把打炮说的不像打炮的。打炮前需要诗词歌赋撩骚,打炮后需要琴棋书画温存的人。你们这帮文艺青年啊~~~就好这口~~~

1小时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男:你星期五晚上有时间吗? 女:我…应该有… 男:噢,周五我不行,周六晚上呢?

1小时前
  • 影志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