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沦落女

HD中字

主演:桑德里娜·博内尔,Setti Ramdane,Francis Balchère,Jean-Louis Perletti,Urbain Causse,Christophe Alcazar,Dominique Durand,Joël Fosse,Patrick Schmit,Daniel Bos,Katy Champaud,Raymond Roulle,Henri Fridlani,Patrick Sokol,Pierre Imbert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8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天涯沦落女 剧照 NO.1天涯沦落女 剧照 NO.2天涯沦落女 剧照 NO.3天涯沦落女 剧照 NO.4天涯沦落女 剧照 NO.5天涯沦落女 剧照 NO.6天涯沦落女 剧照 NO.13天涯沦落女 剧照 NO.14天涯沦落女 剧照 NO.15天涯沦落女 剧照 NO.16天涯沦落女 剧照 NO.17天涯沦落女 剧照 NO.18天涯沦落女 剧照 NO.19天涯沦落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天涯沦落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天清晨某村庄的沟壕里出现了一具僵死的女尸。在警察的调查下,死者莫娜(桑德里娜•伯奈尔 Sandrine Bonnaire 饰)的流浪岁月由此被揭开。她身背大包四处露营,与落魄的流浪汉同居在一处房子里,一起抽烟睡觉。一个老妇人的女仆尤兰德满心羡慕莫娜和流浪汉的自在状态,不满男友保罗的简单粗暴。某夜保罗入室行窃打昏流浪汉,莫娜随即不辞而别。接下来她遇到了一对放牧的夫妇,他们给了她土地和住所,期望她能努力过上平静踏实的日子。莫娜不以为然重新上路,在路上搭便车结识了以研究树木为职业的兰迪尔,兰迪尔给予了莫娜短暂的帮助后两人便分道扬镳。此后莫娜又在途中结识了剪葡萄树枝的工人阿兹,无人知晓莫娜的流浪将把她引向何处……神秘感染:第二阶段这儿是香格里拉萌子美 虽然她有点怪木屋面包师失认症外星人事件II养鸭人家横行天下礼尚往来谍网第二季K星异客遥远的光辉哥们艾琳寄生魔偶困在心绪里的儿子愤怒青年浪漫保证班世纪大毁灭国语一号围捕令火爆浪子粤语血腥死亡营火山高校剧场版假面骑士零一REAL×TIME私家侦探第四季达琳达圣·拉尔夫要过好日子我们做朋友吧速度与激情(国语版)少年巴比伦变身男女2011小娇妻白色上帝猛兽列车历物语坏孩子的秋天报告王爷,王妃是只猫2河谷镇 第四季胜利之歌第二季再见女儿望天树的房子

 长篇影评

 1 ) 自由与泥土,只有泥土

据说瓦尔达在准备这部电影的时候,甚至那时连Vagabond这个名字都还没确定,就已经定下了主题--"what freedom and dirt meant". 所以Vagabond很自然地就成了一部哲学电影。法国知识分子有个人文一体的传统,没有说哲学家就只写哲学书哲学论文,而文学家导演就不碰哲学历史。当然,这样的电影并不会“好看”。我接下来随便谈谈观影印象。 电影开始,Mona冻僵的尸体被发现躺在村子的泥沟里。村子看着很萧瑟破败,毫无生机。Mona僵硬的尸体被臃肿破烂的衣服裹着,被警察像搬一块冰泥土似的放入裹尸袋。电影的主题在这个简单场景里就开始了,死亡作为一切的终结,自由也在此结束;而尸体所处的境地表面上就是dirt,而最终化为的也是dirt。 看到第一个场景后,你可能会想,她是怎么死的?我当时想的就是她杀,可能是奸杀。这是很自然的想法,好像这样死才会有“故事”,才刺激。但细想,刺激本身就是和深刻相对立的。它太直接、太感官。警察检查后说,她冻死的。这就一下掐灭了最初的设想。我开始狐疑这到底是部什么电影?那Mona到底怎么死的? 随着电影倒叙展开,我们开始知道,Mona是个流浪女。那么为什么她在冬天去流浪呢?和她聊天的人都说夏天时候出来camping的人才多,他们也狐疑这个脏兮兮的年轻女孩干嘛在冬天出来camping?若我们切换到Mona视角,“camping”并不是一个准确的词意描述Mona的行为,因为camping大体上是为了愉悦享受、为了体验自然、或者总是为了些什么。而Mona显然没有这些动机,她也没有目的地,也不是为了快乐。所以选择冬天流浪是脱离了所有可能的束缚,是绝对“自由”的(瓦尔达将Mona作为实验样本)。 Mona在整个村庄之旅中,和各种人交汇,包括和她类似的流浪汉、嬉皮士、修女、知识分子、葡萄园工人、女佣、放牧的哲学硕士等等。她在和他们的交集中,非常直接坦率地表达自己,比如她要食物、睡的地方,她表达她的愤怒和欢喜。沿途的人也对她都挺友好,甚至最后,她误入某个正在举行奇怪节日的村子,她被扮成野人样的人戏弄(可能最后导致她冻死),但你也不能说那些人就恶意伤害她。但无疑,这样一种直接导致她死亡的方式是荒唐的,而这种荒唐的本质恰恰是其偶然特质。 我们回到电影主题,自由和泥土。瓦尔达到底要探索怎么样一种自由呢?它应该是不受目的、动机、社会规范等的“限制”,因为无目的地在冬天流浪这一点就可表明这种自由观念。那么这样一种自由观念会有生命力嚒?我们从至少两个地方能得到答案,首先是Mona在电影开头就死了,然后倒叙展开说明她为什么死。这么一种决定论的叙事方式隐含着瓦尔达的答案:没有Mona表达的这类自由。另一处是出现在哲学硕士对Mona说的一席话,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嬉皮士的回头是岸案例。他大概说,绝对的自由就意味着绝对的孤独,而最终孤独会吞噬一切,所以他自己选了中道。Mona的回应则是,她不care,她只要在路上浪(I move)。哲学硕士给了她一块地让她自己耕种,她自然没有做,整天在房车里抽烟看书。哲学硕士最后怒了,说她这样好吃懒做对他们不公平,她读的都是垃圾,他们也就分道扬镳了。在此,我们可以思考另外一个问题,抛开孤独和毁灭与否,是否真的有Mona所live的这种绝对自由的存在?自由真的就是不受任何条件的束缚、我行我素嚒?这种状态可能在乍看下让人羡慕,比如研究树的知识分子就很喜欢Mona,她对自己放弃Mona感到自责。但哲学硕士的最后反应其实已经表明了一个问题。这种表面的欣赏和羡慕都是短暂的,可能最后对dirt(Mona)的厌恶是不能避免的。因为他们都自然地持有一种自由观点,no engagement no value,所以所有的人都是做什么事情,这样价值和意义似乎才能产生。而Mona就反对如此,她所持的行为准则是,自由就是价值本身,有绝对的自由才有绝对的价值。然而吊诡的是,绝对的自由几乎和所有人间义务、甚至最根本的生存条件都对立,也就是说,它将必然“死亡”。

 2 ) 流浪并不仅仅是个煽情的口号

也许这才是流浪的真实面目:应当彻底断绝给养的脐带,始终保持自由的高贵,但只有死路一条。
这也是托克维尔分析当时印第安人的命运时的那种宿命:被文明同化,就要变成附庸,且贫穷。顺应爱自由的天性,抗争下去,注定要被碾成齑粉。
导演处理得非常克制和冷静,片中的人情冷暖,有时可恨,有时可悲,有时可怜,但思索之后,又觉得可以理解。
相对而言,我们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煽情,这种让受众放弃思考与怀疑的表达途径,是逻辑混乱和动辄诉诸道德审判的罪魁祸首。

 3 ) 死在路上

Girls who wander around are quite rare.

Sans toit ni loi是Agnès Varda导演的电影代表作。关于,一个流浪女死在她流浪的路上。

流浪汉这个词似乎就像人类本身一样久远。人们看到一个流浪汉的时候是不会有太多惊讶的,流浪女就不同了。一个女子,长得也还不差,也不比别人笨或懒,居然愿意把自己弄得又脏又臭,对谁都爱理不理,给了她吃的喝的住的她也不会怎么感谢,说翻脸就翻脸,不渴望爱或被爱,要不她怎么能把自己弄到这田地呢。虽然她偶尔也会靠在一个男人的肩膀上,缩在他的的怀抱里,可那似乎只是为在冬天里取取暖而顺手为之,没有也行,否则她就不会离开任何人任何地方都不带一点留恋了。她说她想要有一块地种点土豆就这样维生,我一点也没觉得她说的是真心话,果然马上就有人给了她一块空地让她种,她两天就烦了。收留她并指望她能好好生活的牧羊人说得一点都没错:
She blew in like the wind,no plans,no goals,no wishes,no wants.We suggested things to her,she didn't want to do a thing.Wandering,that's withering.By proving she's useless,she helps a system she rejects.It's not wandering,it's withering.要是我来译的话,这哪是流浪,这就是在找死。

她想要的只是移动的感觉,在路上。至于在路上是什么情形,都可以。可是在她将死的那一天,又病又饿又冻,真是饥寒交迫,裹着脏兮兮的毯子走到小镇上想找点吃的,却被奇怪的暴民袭击而大受惊吓,逃跑中又被绊倒跌入水沟,倒在一地的烂泥里。她哭了,一动也不想动,翻个身,第二天被发现的时候就是那么一个姿势,也不知究竟是病死的还是冻死的。那一刻她有想起流浪以前的生活吗,她有后悔自己不该选择这样的人生吗。是的,她并不是别无选择的啊,她完全可以在路过的许多地方呆下来,好好工作,爱人,生子。为什么不。

导演没有去讲流浪女为什么会去流浪,我们也想不出来。为生活所迫去当妓女的倒是很多,去当流浪女的几乎完全没听说过。

看到一个青年女子就这样穷困潦倒的死在路上,难免令人唏嘘。可其实绝大多数的人最后不都是得死在人生的路上吗,哪有几个人能熬到终点然后说自己死得心甘情愿了无遗憾的。流浪女的人生,再悲惨也是她自己选择的结果,似乎还好过有些人明明活得郁闷不开心之极也还是凑合的活完一辈子。反正啊,人生这回事,大概人人都觉得自己的活法最有道理吧,后悔的时候除外。

有人说流浪是一种反社会的行为,这又是另外的话题了。


流浪女Mona和牧羊人的一段对话:


Shepherd:I know what it's like to be on the road.
Mona:Were you on the road?
S:We move with the herds.
M:With a wife and a herd,it's different,more like moving house.
S:Not the same kind of road as yours.We've all got to do our things,don't we?That's how it is.
  Do you travel alone?You don't get lonely?
M:It's good to be lonely........
  I don't care.I move.

S:Maybe you 're freer than I am .Good for you .I choose a middle road between loneliness and freedom.
M:People bugged me for a long time,but it's all over now.
S:You choose total freedom but you got total loneliness.The time comes when if you go on ,you destroy yourself,you head for destruction.
  If you want to live,you stop.My friends who stayed on the road are dead now,or else they fell apart:alcoholics,or junkies.Because the loneliness ate them up,in the end.

 4 ) 《天涯沦落女》拉片

诡异的音乐(不是怜悯和舒缓的)

旷野

镜头zoom in拾穗者

【平移跟】看到死去的女孩

死的样子扭曲着

警察来了,男人聊起:摔倒了晕倒了肯定会冻死。

聊起身上的红酒渣滓

不断清洗墙上的红色涂料

测量女孩的各种数据

装进尸体袋子

“她最近遇到的人还记得她”

最后一个冬天几周的情况

女孩从海中赤裸走来

男人在看裸女的明信片

男孩把照片给小混混,小混混说起海滩上见到裸女的经历

两个男人聊起海很冷

女孩在路上打车

上了一辆火车站

(女孩特立独行。)

她喜欢收音机

得知没有后大骂破车

被赶下车子

货车司机和拆迁工人聊起,说她可爱。

男人发现了熟睡的她,说发现了奖品。

倒立的行走牌

枯树就像她的头发

找到一户人家要水

开心地笑

没有水的水泵(活在规则里)

到处乞讨

有家的女孩跟父母说要自由

女孩跑到墓地里睡觉,到处要活干

啃坚硬的面包

在酒吧变相讨三明治吃。

她投了一首歌听,欢乐的音乐

在路边修鞋子。

看到警车就躲

修车工人说给了她一份工作。

刻板印象:女流浪汉都游手好闲,追逐男人

修车工对她的凝视

年轻学徒爱慕她

狗一直叫

修车工给了她报酬

她在附近装帐篷

修车工人工作,女孩坐着抽烟

学徒给她听音乐

女孩和狗玩耍

学徒继续看着她

学徒看到师傅从女孩帐篷里走出来

修车师傅:女孩说我思想肮脏,不,是双手肮脏。精神上。

女孩搭便车,被耍了

找水喝,不理小混混。

小混混聊起抢劫很难,不让朋友打女朋友的主意。

约兰达对镜说话。

她叔叔是一个看门人。

跟叔叔介绍男友,其实是去刺探地形。

约兰达偷偷进入古堡,看到了女孩和流浪汉在睡觉。

约兰达羡慕他们。

莫娜和男友自在地生活:亲吻、抽烟、听音乐、晒太阳

男友不让她留下任何痕迹

他把项链锁的钥匙扔了

约兰达照顾男友,男友难以忍受这种无聊的生活

对约兰达的工作很不满

莫娜看着裸女雕塑

落幅再一次来到树叶

约兰达清理灰尘,听老人唠叨过去的辉煌

莫娜吸光了男友的毒品

晚上小混混来偷家具

男友被小混混打昏了

莫娜吹灭了蜡烛。溜走了

男友醒来抱怨,还好没偷走收音机

本以为她是恋家的那种人,整天呆在屋子里的

他所在的列车开动了

莫娜看着离去的列车

油画被戳破了,生气,烧毁

莫娜不停地吃,感谢教堂的施舍,继续上路

起来发现下雪了

搭便车到有狗的私人领域

来到牧羊人的家

莫娜:在这种天气上路是她自己的选择

来是因为他们会收留她一晚

第二天

牧羊人吵醒她

谈起上路的经历

牧羊人:我们都有自己的事,生活就是这样

莫娜:天冷令人愉快,路上不拥挤,容易搭便车

莫娜不在乎载她的男人是好是坏,她只是不停地往前走

牧羊人:我选择了一条折中的路,介于孤独和自由之间

你选择彻底的自由,得到的却是彻底的孤独

如果继续下去,迟早会把自己毁了

你正走向毁灭。

走在路上的两种结局:死了/崩溃

因为孤独 最后吞噬了他们

逗不了孩子开心

牧羊人是哲学硕士,他要回到土地上

他要给她地,莫娜不想种

牧羊人会帮她

莫娜打开窗户吐痰

夫妇都在忙碌,而莫娜从此躲在房车里

莫娜削土豆

有自己的房子,她还是开心的

莫娜帮女人分配食物,偷奶酪

整天抽烟看书

牧羊人看不下去了:不公平,你令人讨厌

你什么都不要,脑袋里空无一物

莫娜:你不是唯一一个拒绝传统社会的人

牧羊人:你不是拒绝传统,而是退出社会。你不存在。

莫娜:去你妈的哲学,你过得跟我一样堕落,只不过工作得多些而已。

如果我上过学,不会像你一样活着。我厌恶当秘书。

我炒了那些老板,更不会在路上再找一个来。

牧羊人:你读了太多垃圾书籍。你活在梦里

莫娜找到一间废弃的屋子。

找一个装扮优雅的女人推销奶酪

因外表受到嫌弃

中年女人欣赏莫娜的独立和勇气

大学教授洗澡,聊起莫娜的臭味

像是调研一样调查莫娜

莫娜调响音乐来逃避问题

大学教授拿来吃的

脏手的特写

莫娜只做老式的工作,她也喜欢孩子

她不喜欢照看动物,想做一个看门人

大学教授检查法国梧桐

培育抗损伤细菌,类似癌症的真菌

所有的法国梧桐都会被入侵

莫娜不关心:随它去吧

大学教授习惯了莫娜的存在,给她喝酒

留她在车内

莫娜不想被锁起来

莫娜毕业于职业中学,速记打字员

倒下的法国梧桐

被定义为有病

一些争执:法国梧桐必须原地被切割

和学生聊起莫娜:已经在她的车子里扎下根了

莫娜对他很不友好

莫娜不想吹风。

问男学生要烟

不认为倒下的法国梧桐有什么可惋惜的

男学生和老婆聊起莫娜的可怕

中产阶级对目前的小房子极为不满

对比起莫娜,男学生觉得他们的处境已经很好了

妻子对于莫娜毫无同情心,认为她罪有应得

莫娜去献血

其他人为了得到吃的,嫌音乐不好听

献血者:把拳头握紧,流得更快

莫娜:我不急

莫娜笑了

不断被拒绝(焦虑)

系鞋子

在火堆边取暖

她哭了(情绪化)

莫娜吃罐头

搬板条箱工作,说起法国梧桐的事,让他砍掉梧桐。

男学生来找大学教授

触电了(中邪了一样)

回忆叙述:

大学教授把莫娜丢在路上

出于愧疚,帮助莫娜搬背包

大学教授想让男学生找回莫娜

枯树

莫娜在树林里被强奸

牧羊夫妇

牧羊人: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没有欲望,没有需求

与其说是流浪,不如说是堕落

毫无价值

莫娜看着照片

走在路上,修剪枯树的异乡人

莫娜要酒喝

异乡人事事都要请示别人

他带她上楼住

问起其他人,去摩洛哥看家人了

突尼斯人示范她怎么修剪葡萄树苗

做饭,邀请她和他一起工作

莫娜很开心地一起去工作,系上红围巾

一起修剪,要她加快步伐

一起吃饭,不想一条线吃饭

手受伤了

庄园女主人:修剪葡萄树不是女人干的活,她女儿在一家生产男士短裤的工厂上班

她看着手上的茧子

评价异乡人:友好、勤劳但邋遢

异乡人邀请她留下,说自己会解决一切的

让她出门戴上围巾

绕着大树打转的摩托车

异乡人工作,她在旁边看着

同事回来了,异乡人怂了

莫娜被抛弃了,因为他们不想要女人

是懦夫,骗了她

她把围巾还给男人

男人要载她走

留下的红围巾

莫娜把拉链拉上去

哭了

献血者聊起,她不是为了吃的才来献血的

莫娜继续上路

约兰达向往浪漫

女孩打不到便车

桥下,约兰达和男友坐车离开,载女孩

来到大别墅

脚上的红布外翻

约兰达把他们一起睡觉视为永恒之爱

现在却独自一人

约兰达可怜女孩,宠她娇惯她

作为交换,给她作伴,排解孤独

但一涉及到利益问题,约兰达像变了一个人

老太太其实什么都知道

看到老太太姐姐的照片

莫娜把老太太当成一个正常人去交谈

一起喝酒

约兰达的男友觊觎她

和老太太聊得很开心

聊起侄子,大笑

约兰达赶走她,怕她抢工作

转眼她就被赶走了,因为男友盗窃

莫娜在车站醒来,到处卖银器

莫娜厌倦流浪了,宁愿被抓起来

丢了她的出生证明

撕纸,和卖药的人一起吸烟

莫娜:没人想要离开这里吗

男人:不是现在

莫娜起身,吸毒

侄子送约兰达去另一家

看到流浪女想起莫娜

流浪女和衣冠楚楚的中年男人聊

他也曾这样过来的。

男人给莫娜想了一个出路

莫娜走掉

侄子看到喝醉的莫娜在餐馆发酒疯

男人要她去拍色情照片

侄子给妻子打电话,说自己永远不会帮助她

自己也曾迷失,但不会堕落到这个地步。她完全是疯子

电话亭:一个避难所。

莫娜开始报复社会

嬉皮士问人要钱,斗争中房子烧着了

莫娜拿着被毯跑了出来,上了车

本来她会被用来赚钱

后来人们一个个都怀念莫娜

莫娜来到大棚

背包也没有了

晚上她太冷了

狗过来叫

突尼斯人问了问莫娜的围巾

早上莫娜起来找面包

她的靴子彻底卷下来

村子里的狂欢

莫娜被吓死了,被涂满了颜料

她很害怕,躲进了电话亭

莫娜没要到面包,拾起了毛毯

她走在田野上

忽然被绊倒了

她起身,又倒下

她哭着,发抖。

 5 ) 独行的天使——法国电影《流浪女》

独行的天使
——法国电影《流浪女》


“这样的坏天气已经不适合露营了。”牧羊人
“我不选择天气。”Mona
“那么你选择道路。”牧羊人
“我想是的。”Mona

 
该片导演瓦尔达在影片放映前说,“这是一部没有悬念的影片,因为从一开始你就看到事情的结果。”这是一部从死亡开始讲述的故事,终点即起点,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我理解为——它跨越了死亡。

流浪女(Mona)的尸体在一个暗薄的清晨被农夫发现,她衣衫褴褛面目灰暗肢体僵硬,仰躺在沟坎中,第一个镜头颇有些触目惊心,但镜头拉近却觉神态安详,一张天使的面孔。警察最后判定为自然死亡。寒冷和饥饿,夺取了她的生命。

“自由,如果选择自由,等于选择孤独。如果不停下来,就走向毁灭。”牧羊人这样对Mona说。影片随着接触过Mona的不同的人们对她的追忆而展开,最初的记忆来自海边。从海而来的女子,让我想起那幅著名的《维纳斯的诞生》和《海的女儿》。Mona是个背包行走的流浪女,她的全副家当——帐篷、书籍、画片都在她的背包里。开始我以为她是一个时下很时髦的背包自助旅行者,随着影片的深入,我发现,背包和行走不过是表象,真正的主题关乎流浪,关乎自由,关乎一股近乎执拗的不妥协,就像影片的另一个译名《无法无天》。

遇到Mona的人几乎都对这个独行的流浪女留下深刻的印象,梧桐专家的学生和他的老婆对她的肮脏和行为害怕、厌恶而恐惧,他们需要的是姑妈的大房子和她的遗产,需要的是干净、秩序和体面的生活。但是更多的人是瞬间的钦佩和羡慕,被激发的是深匿心底的心灵渴望。每个人都有流浪的梦想,对自由的未知远方的向往。暮年老太遗憾当初没有这样放下一切而终生驻守枯萎的婚姻,温暖家中的少年幻想自己也能如此潇洒的浪迹天涯,但是母亲的话将他拉回了现实“我想她不是经常都能有面包。”那些短暂收留Mona的好心人,身为哲学硕士却选择牧羊为生的牧羊人希望Mona选择他的道,像他那样走在现实与理想的中间;与纯朴善良的剪枝工人阿苏在一起的短暂时光是影片中一段难得的温馨岁月,但是面对现实(同伴对留下Mona的反对),他选择服从放弃抗争;梧桐专家在与死神擦肩而过后,惊悸地诉说死亡瞬间闪回的画面中,竟然有好几个是Mona的身影,她颤抖着后悔没有更好的照顾这个姑娘,希望找到她。在我看来,她对Mona的照顾与守护,就像一个善良的人对自己曾经的梦想的守护。

影片借助牧羊人的口,预言了Mona的结局,牧羊人与Mona的对话也最精彩而耐人寻味,让人想起圣经中神总是以牧羊人为先知。规则,世界有世界的规则,神有神的规则。冲破规则的代价,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因而没有几个正常人敢于这样彻头彻尾的只是遵循自己的内心而行。Mona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落魄的流浪者,她会讲英语,受过教育,当过秘书,她的流浪生活完全取决于她的个人意志。这个追寻自由意志的代价是饥饿、寒冷,是疲惫和肮脏,是强暴和突袭,直至最后,迎来死亡。但是没有什么能够阻止,褴褛的衣衫,纯真的面孔,她像一个行走在世间的天使,像一朵绽放在暗夜的鲜花,散发的自由理想的光晕。以至于当死亡携着寒冷与饥饿降临,一切都显得那么坦然平静,失去属世生命的灰垢下面一张安然的天使的面孔,孩童般睡去。

黑屏,一个孤独的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世界的短暂撞击在银幕前完成。流浪,其实是每个人心底根深蒂固的梦想的种子,如果要赋予这个梦想一个人类的词汇,那就是——自由。想起税晓洁书中的一句话“谁又能逃脱得了宿命呢?那么,还有哪里是不可去的?还有哪里是不可抵达的呢?”。

 

 《流浪女》(Sans toit ni loi,阿涅斯-瓦尔达,1985年/105分钟/彩色。以纪录片风格描写了一个拒绝任何社会规则的年轻流浪女的流浪经历。新浪潮之母瓦尔达进入创作鼎盛时期的重要作品,荣获1985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撰文/诺小娜
2005/3/5 于北京·崇文

 6 ) 独自上路

既然选择了流浪,
就要学会承受孤独。

不羁的灵魂,
独自燃烧。

离自由越近,
离孤独也就越近。

然后,旅行的终点,
是死亡。

 短评

1985威尼斯金狮奖。纯粹的流浪者,永远在路上的女子,宁可短暂而自由地活,也不愿融入体制的规训中。瓦尔达用伪纪录片的方式和[公民凯恩]剥洋葱式的多视角访谈来拼凑出这位流浪女的生活碎片,并时而将她置于画框边缘。最终,我们并无法真正了解到女主角的内心世界,她更像是一位追求纯粹自由的行动者的化身,虽不能时刻让观者共情接受,但却不断地逼问着虚伪与庞大的社会网罗。在闪回叙事中,角色常常打破第四堵墙,进一步强化了影片的间离效果。引人反思,而非使人认同,是典型的新浪潮影像策略。(8.5/10)

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至少莫娜不抱怨,不伪善,也从不会在别人身上期望些什么。

6分钟前
  • 刘文二
  • 力荐

瓦尔达的杰作,年轻的瓦尔达在叙事调度和导演上的功力力透纸背,不愧骑手一名。暂不说这部片子的社会性现实性,瓦尔达用“听说”的方法补充流浪女周围的故事线索使得这个故事就好像《俄狄浦斯王》被传唱,而流浪女之死也如俄狄浦斯本身,切身拥抱了致死的宿命,所以我们应该责怪那个绊倒女孩的土丘吗?

8分钟前
  • 🫀Psyche
  • 力荐

瓦尔达的切入点永远是现实,但她的长处却是虚构,这部现实主义力作则处在二者中间的张力地带。她看似很纪录片式的拍法却暗自彰显着故事的虚拟性:所有关于莫娜生前的画面都是虚构的。现实里与她交错的人都在讲着她的故事,把她造进了自己的叙事体里;而电影则通过虚构的力量给自由流浪的莫娜以完全自主自由存在的权利。一方面镜头正如电影里其他人物一样漫不经心地扫过她的身体,另一方面又特写着她逐步由自由堕入困苦的全过程。最终当她终于死去的时候,虚拟的故事里迸发出了无尽的现实主义力量。

10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好处是看完过后的两个小时里,你变得不在乎自己身上穿了什么,说话肆无忌惮。电影根本就是催眠的最好手段,走出影院后主角们会在你体内短暂存活一阵子。于是你只好不断走进电影院去搞点催眠,过点别人的日子。

14分钟前
  • 还行

宿命论似的低音提琴主题,横移镜头的细碎片段,陌生人视角慢慢拼凑:绝对独立即绝对隔离,绝对自由即绝对孤独,绝对反骨即绝对反动,而绝对的遗世、孤绝与反动难以sustain则往往导向虚无或堕落。这和社群研究里的独狼高灭向现象相当一致。而瓦尔达在看似冷眼的旁观之下,也用路人对流浪女的态度慢慢拼出各自的心象与世相。两个看似示好的知识分子设定,基本也回应了存在主义的隔绝悖论。

19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面对自由与砂砾的抉择,莫娜只是一身风尘不曾停歇,隐约中闪耀的嬉皮士精神之光却不像抱怨反抗或诽谤,而是试图以一己之力去体验甚至辨析荒原与废墟的决绝逃亡——在这样充满对比(不经意的符号化)的电影中,瓦尔达模糊实与虚的手法让女性主义继续发光,不要再说寂寞的依附,这是独立的绽放!

20分钟前
  • ChrisKirk
  • 推荐

是弱者,偏偏凌驾在自由之上,有时也会想象这种绝对的宿命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说,很多时候都会想象要是自己能选择这种绝对的宿命,不必在乎什么,不必被什么在乎。其实这样的旅程哪里是自我放逐呢?明明就是凯旋。也许我加诸了许多近期的心情在这个人物身上,也许她又比我所想的还要走的更远,那是我无法企及的地方,那里是存有某种热切寄望的。现在,哪怕是倒叙,哪怕知道自己不存在这样的分身,我仍一遍遍这样幻想,天涯何方啊,天涯又何妨啊?别再骗自己了,再骗一下自己吧,天涯此处啊。

21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推荐

【法国文化中心展映】从一具流浪女的尸体展开倒叙,打破第四堵墙以访谈回忆的形式串起流浪女最后的岁月。结构真是不俗,这样一比《黄金时代》用的都是人家玩剩的。虽然也有欢乐的瞬间,但更多的是放浪形骸的自由和无情残酷的寒风逆境。女主演过《东方西方》,印象深刻(放映居然是DVD格式,感觉略坑)

26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老太太为啥对讲述者的位置这么感兴趣呢?完全通过目击者来推动情节。纯粹的游荡者是对社会最尖锐也最冷漠的批判。活着,但拒绝一切暂时的救命稻草。这种不劳作的流浪在必然自我毁灭的同时,更让遇到她的人感到空洞、犹豫甚至内疚。这到底是消极的抵抗,还是自由?

31分钟前
  • 57
  • 推荐

agnes varda,1985. 如果有一天在路上遇到了mona,你会给她搭个便车吗?

35分钟前
  • mayfog
  • 推荐

不是因为有这样的结局就叫悲剧了,和任何一种被选择的人生之路一样,不过就是生活的一种状态罢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她活的率性坦荡,并不以为苦;不是定居一地有规律的生活就不叫漂泊了,不管是富贵荣华还是清贫交加,每个人事实上都在天涯沦落,和她并无本质不同

38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孤独就是无需解释自己的行为,孤独就是沉默至死。

4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无论与谁相处,她都是一副不受控制,也无所求——很难产生世俗社会里的利益关系,所以无论什么人她都不能相处长久;喜欢里边光线亮度略暗的摄影——反而凸显了主体;对着摄影机说话——其实是对观众说,果然不是《伦敦生活》的首创啊。“我不在乎,我不停地走。”可能是小清新色调鼻祖;所谓“宁愿要暴风雨中的自由,也不要和平安逸中的奴役”;冬天走在路上被绊倒后动弹不得,直接冻死,或是在温暖的病床上一天天被折磨死(一般都折磨两三个月吧)——哪种体面?

42分钟前
  • 👹綠大壯🪩
  • 推荐

朋友说,Mona倒在沟渠里,是因为那里刚烧过火,很温暖。从大海走向焦土,飘荡的一生。

46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她流浪之是为了自由本身”,瓦尔达像拍纪录片一样拍剧情片,使用大量真实环境中的非职业演员,情绪性移动长镜和对特写的谨慎使用是主要视听特色。摄影和用光都很讲究。叙事结构类似《公民凯恩》,打破第四堵墙:剧中人物面对镜头/观众谈话,瓦尔达所谓的“引用”。而主演精湛的演技来自她的“在场”

51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冷的不像瓦尔达,看不出共情之处,似乎在告诉观众:包括你和我,没有人有资格同情她;自由向右,镜头向左,我们能做的,仅有观看。

55分钟前
  • TWY
  • 推荐

Mona从海边裸着身子走来,那时的她是干净的,她一共走了十三步,每一步中间都遇到不同的人,他们对Mona“专属而排他的自由流浪”有不同的看法,或不解,或羡慕,或同情,或嫉妒。Mona一步步的变脏了,从大学教师嘴里的恶臭慢慢变成一身紫色的泥浆,当她来到宿命结局的寒冷地坑时,已是无路可去。

57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力荐

瓦尔达钟情回顾、脸庞、村庄、树枝,是调皮的电台司令,被电影耽误的DJ。种土豆的哲学硕士、研究树木的教授都憧憬以自由孤独对抗庸常,最终又无法忍受沦落女。退出社会、堕落的懒人即病树,会被锯掉。

60分钟前
  • 好大的棉花糖
  • 推荐

这追逐自由的流浪本身就是一种禁锢。我们都带着镣铐。

1小时前
  • (⊙v⊙)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