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喜马拉雅

HD

主演:仁青顿珠,旺卓措,次德吉,周波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长篇影评

 1 ) 一不小心碰上了首播

一个人几十年的执著,令人感动之余,也引发了思考。画面的色调处理得很棒。厚重的历史,凄怆的人生,悲壮的故事。

你去县里,或者去拉萨,都行。你要是来玉堆,爸爸更高兴。

这是父亲对格桑说的话。他的眼里有闪烁的星芒,却并不哀伤。

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是他的荣光。女儿卓玛的离开,是他的隐痛。

在家与国之间,他听从了内心的声音。

 2 ) 不错

真实。外景,日常,建筑都是记忆中的模样。难忘的有用的牛粪,第一次见到用雪,烧热的石头和干草做出高温蒸汽急救,杂乱的房间,主席的海报,土黑的墙面和焦黑的家具,因为人少跟动物絮絮叨叨,佝偻着腰捡柴抱柴,平静的湖面在山谷间蔓延。 剧情流畅不生硬。视角很好,拍出了建设者的初心和付出。为什么赞颂这个陌生人?因人历经艰险而伟大,要赞颂这伟大。大女儿在山间受伤,一个人在冰天雪地里挣扎,煎熬。结尾三人为了留下居民,主动选择去更边远地区,吃更多的苦。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想象它的危险和艰难。 虽是主旋律,没有强行吹捧,看完能理解。比起金钱,自由,远方,为什么守护家乡不能是一个人归宿和命运呢,不管家乡有多偏远贫困。 热爱和建设家乡,这责任需要很多人的付出,青春,生命,艰苦环境里的咬牙坚持。 责任很重,只有负重前行

 3 ) 藏之南

玉麦乡,每年有260多天是雨雪天气,每年的11月初至次年5月底大雪封山。由于光照时间短等气候因素,玉麦的地上长不出庄稼、青稞结不了穗、土豆只有拇指那么大,各种物资供给全靠从山外运进来。在这样的地方生活,既要忍受物资的匮乏,也要克服一年有大半年与外界隔绝的孤苦。  

图为玉麦乡老乡长桑杰曲巴 宁世群摄于1994年

  1959年,玉麦乡成立的时候,卓嘎、央宗的父亲桑杰曲巴担任了第一任乡长。

  交通不便、贫困苦寒……大多数群众都因为生活困难陆续搬迁出去。从1963年到1996年,长达34年时间里玉麦乡只剩下了桑杰曲巴一家人。

  在这座高原孤岛上,桑杰曲巴的妻子走了,小女儿也走了,大儿子贡觉扎西结了婚搬去了山外,小弟嘎尔琼被桑杰曲巴送到山外读书。

图为20世纪90年代,卓嘎(右一)央宗(左一)与父亲桑杰曲巴

  从此,玉麦只剩下一家三口人,桑杰曲巴是父亲更是一乡之长,女儿卓嘎和央宗是仅有的两位乡民,一栋房子是他们的家,也是乡政府。

  打那时起,玉麦有了一个外号“三人乡”。

  年幼时,卓嘎和央宗姐妹在艰苦的生活中一度萌生离开的念头,几次央求父亲“我们到山外去吧!”

  “你们想离开,我不强留,我是永远不会离开这个家的。我们走了,这个家就没有人守护了!”

  桑杰曲巴的执着究竟从何而来?

  因为在桑杰曲巴看来,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家和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放牧,就是对国土最好的守护。

  春来秋往,“三人乡”在外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中走过了沧桑岁月。  

图为玉麦乡曲巴(右一)一家 宁世群摄于1994年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这是身为共产党员的桑杰曲巴给卓嘎、央宗最刻骨铭心的教育。

  一天,桑杰曲巴亲手缝制了一面五星红旗插到屋顶上。他告诉姐妹俩:“这是我们中国的国旗,比我们的生命还重要。”

  从那时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这片土地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从那时起,卓嘎和央宗渐渐明白,守护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守护国家。

  1988年,年老的桑杰曲巴退休,卓嘎当了乡长,央宗当了副乡长,守护玉麦的使命交给姐妹俩,这一干又是23年。

  1996年,两户人家从扎日乡回迁到玉麦,隆子县向这里派了两名干部,玉麦由此彻底告别了“三人乡”。

  这一年,卓嘎、央宗姐妹入了党,玉麦因此有了乡党支部。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父女两代人用自己的行动,兑现着对家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忠诚。

祖国没有忘记他们

  “生活艰苦,日子孤寂,但有祖国,家就有希望。”央宗说。

  玉麦河日夜不停地流淌,见证了玉麦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2001年9月,玉麦通往山外的公路终于修通了。

  2004年,玉麦乡开通了两部卫星电话,玉麦乡从此不再封闭。

  2007年,手机信号覆盖了玉麦乡。

  2009年,玉麦乡微型水电站建成。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电器家具走进这个偏远山村。

  2011年,玉麦公安边防派出所成立。守边的村民们有了坚实的依靠,这片面积广大的原始森林也有了一支强大的保护力量。也就是这一年,卓嘎不再担任乡长,她又回到了牧区,继续自己的放牧生活。

  2011年6月26日,玉麦乡宽带工程建成开通,为当地电子政务、远程医疗、数字教育、科技普及等信息化应用开辟了信息通道,架起了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息桥梁。

  2011年底,玉麦人均收入过万元,成功实现脱贫。

  2017年,玉麦乡人均年收入达到55803.6元,远超西藏平均水平。

  2018年,玉麦乡标准化民居建设完成;幸福玉麦接通“大网电”,小水电、煤油灯都成了历史。

  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卓嘎、央宗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党中央的特殊关怀,姐妹俩谋划着想把这里的喜人变化告诉习近平总书记。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姐妹俩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在父亲的带领下,一家人不畏山陡路险、交通闭塞,扎根玉麦几十载为国守边的故事,讲述了玉麦乡从当年的“三人乡”到如今9户32人的喜人变化,表达了同乡亲们一起继续坚持放牧守边、报答党恩的决心。

  2017年10月28日,卓嘎、央宗姐妹这辈子最幸福的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她们回信了!

  “看了来信我很感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说,希望你们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没想到总书记这么快就给我们回信了。”卓嘎、央宗热泪盈眶,怀着无比崇敬和感恩的心情,姐妹俩将回信装裱起来挂在了客厅正中央。

 4 ) 爱国的阶级性

尽管作品体量有限,但是思想和艺术高度超出同类题材的《守岛人》。《守岛人》只是直接表现了人物守护国土的各种感人事迹,而没有挖掘出更多东西。给人的印象仿佛是,人物事迹只是朴素爱国情怀与诸种偶然因素所共同促成的缺乏深厚土壤的“盆景”。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不存在超越阶级的国家也不存在超越阶级的爱国。在本片中,爱国的阶级性被体现出来。父亲在女儿经历九死一生后谈到他一直随身保存的铁钩的来历:农奴主曾用这把铁钩插进他的锁骨。而康米和PLA的到来使他过上了“人”的生活。对于一个没读过书的边民,他其实没有太多朴素爱国情怀,并没有“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高尚觉悟。对他来说,国家、国旗是代表的毛和康米,是代表的解放和保护他的阶级的力量,而他维护国土和国旗则是在维护自身的阶级解放。

 5 ) 感动的喜马拉雅

不像其他题材的大制作,明星的加分,艺术效果的渲染,仅仅凭着一份真实忠诚将观众感动,

印象最深地是爸爸和姐姐站在国旗下面讲述爸爸年轻时候的经历,顿时一片敬意油然而起,

还有姐姐腿部受伤一个人在帐篷里哭泣,爸爸慌了神的表情,心里一紧眼泪在珠子里不停打转

广袤无垠的雪山,自然绿染的森林就是最好的片场;朴实无华真实的脸就是最好的出演!

 6 ) 我的国我的喜马拉雅

10月6日《我的喜马拉雅》正式在CCTV6上映,这是看的国庆节第二部以西藏为题材的电影。

与《攀登者》不同的是,老乡长和他的女儿们默默的付出,没有多大的惊醒动魄大场面,没有明星演员,只有一丝情感被无私隐藏在背后,责任大于一切。

“咱们玉堆难得有那么多人,我们要想办法让他们过好冬,还有那些坏人,我们要想办法。”

“查无此人,这个人要不然没了,要不然就拒收了”

“扎西一毕业就申请修玉堆道路,由于不是公派,我们也是领抚恤金的时候,才知道的”

我们搬到离边境更近的地方,爸爸说这是我们的责任,离别三人乡

 短评

都是藏人还要手足相残…

7分钟前
  • 夭八
  • 还行

保家卫国

11分钟前
  • 噜啦吧啦啦
  • 还行

4/10。

12分钟前
  • ricqles
  • 较差

电影讲述了西藏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牧民仁青及其两个女儿卓玛,格桑,在长达几十年的艰难岁月里,在玉麦乡守边卫国的感人故事。

17分钟前
  • 豆花SZD
  • 推荐

虽然是主旋律但我看到了父女之爱

21分钟前
  • 过期的凤梨罐头
  • 推荐

流水账,平庸

22分钟前
  • 杨零度
  • 还行

电影频道真是有人的,这片真挚感人之余,很能看得见导演高超的手法,秒大片混在院线的蠢庸才。演员和取景的原生态很加分,时间线上有些混乱语焉不详。最难得的是对家对国那份感情的扣问与探究,雪峰国境边,也更接近人的感情本源

24分钟前
  • 光影一路同行
  • 推荐

这么主旋律啊。。。。不是说不能主旋律,是为什么非得这么直白呢?怎么就不能融到故事里,让大家喜闻乐见一些呢?

26分钟前
  • 小雨
  • 较差

还是那句话,“可敬的事迹也需要可靠的叙事才能留下来”。一味地对准苦情与讴歌,这保证不犯错的拍马屁拍不出好东西。全片更像完成任务的商业公司所不得不接的项目,对比同样反应藏民生活与生命的《阿拉姜色》,差了不知多少条街。

31分钟前
  • 妍春
  • 还行

把两个幼女扔到天寒地冻有狼还有凶悍外族人的野外,自己进山画国旗也是真实事件么?我们真的要提倡这种“主流价值观”么?PS.普通话真是标准到让人出戏啊……

36分钟前
  • 路迦Loka
  • 较差

有点小感动,可能很多观众会看不懂,这个应该是属于文艺片吧,挺好的。见证了藏族地区一个小村庄的发展历史,致敬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物!

37分钟前
  • Leon Hsu
  • 推荐

改编自“玉麦三人乡”卓嘎、央宗姐妹,父女两代人爱国守边真实事迹。故事偏文艺,藏区风光、配乐、拍摄还是不错的。

41分钟前
  • 豆友104310668
  • 还行

。。。 莫名其妙

44分钟前
  • 杰诺拉泽
  • 还行

前30分钟一直让我觉得这是部好电影 三十分钟后思想一揭出来(这思想我真是不敢苟同) 后面一小时开1.5倍速看完的

49分钟前
  • 空巢老人
  • 还行

cctv6

52分钟前
  • 均佩蒂
  • 还行

致敬坚守的人们。

57分钟前
  • 逍遥小西
  • 推荐

如果仅仅从电影上来说,5-6分吧,但这部电影克制地将爱国主义放到了个人身上,而不是像某些电影为了体现而体现,多加一颗星吧。也谢谢中国有像他们这样的榜样。

60分钟前
  • duck不必
  • 推荐

真实故事总是最感人的。

1小时前
  • Joel
  • 推荐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

1小时前
  • 素颜
  • 力荐

家国情怀向电影 很好的是没有把爱国主义情怀大拍特拍得滥用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是电影频道出品的 竟然没有大把时间用来说教 而是放在了个人深处在边境环境中的困境与使命 最后的真人登场实在令人尊敬!

1小时前
  • 三皮虎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