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春来

HD国语版

主演:王磊,杨东,塔娜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春去春来 剧照 NO.1春去春来 剧照 NO.2春去春来 剧照 NO.3春去春来 剧照 NO.4春去春来 剧照 NO.5春去春来 剧照 NO.6春去春来 剧照 NO.13春去春来 剧照 NO.14春去春来 剧照 NO.15春去春来 剧照 NO.16春去春来 剧照 NO.17春去春来 剧照 NO.18春去春来 剧照 NO.19春去春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春去春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老实的农村大龄青年王三春一直不愿意对婚姻委曲求全,他觉得自己一定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人才会结婚,他也坚信自己在某天一定可以遇到自己的女神。一个不经意的瞬间,王三春被突然出现的陈雁迷住了。老猫是王三春的发小,他觉得王三春为了追求女孩,要他去邻村出老千玩赢钱很荒唐,但是老猫最后还是答应了王三春,因为他没法拒绝他们的兄弟情义。出老千被发现,老猫被扎了一刀,更加坚定了老猫金盆洗手的决心。老猫退出后,王三春和二毛猴又去玩钱,最后却发现,他把家里的钱都输完了,还欠了好多高利贷,就在王三春走投无路之时,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接踵而来,老猫去世,母亲去世,白秋霞嫁人,王三春走到绝路上......目击证人第一季南海归墟敢死七镖客夜班经理第一季最佳拍档2之大显神通拦截火狐狸可怕的奥勒弗钢铁飞龙3山海神兽录怪屋年轻马尼拉之死我们一族东京狗帅气技工俏医师蜜糖美人东京白日梦女我这一辈子2002银河护卫队3我的法定老公 泰语版追爱自由行万岁触不可及(国语版)摩登女性捉鬼有限公司粤语神勇双响炮登堂入室2012命悬800公里终极特区毕业的我们博物馆奇妙夜3迪迦奥特曼鲸鱼的秘密追捕(普通话)极限网红深夜外出欢迎光临连理枝1960捉鬼敢死队2妮基塔第一季拆·案3:黎明将至反贪风暴3锅盖头3:绝地反击帝都神魔传探世界 第二季七宝奇谋(国语版)我的爱对你说

 长篇影评

 1 ) 境由心生

春,始发。小和尚虐待小动物并非要展示人性之恶,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善恶观,一切皆有他的心性而起。人性本善还是本恶?我一直坚定的认为人性本无,人的心性的本初是空灵的,它可被环境无限的塑造,通俗的说就是人是社会性的。小和尚虐待小动物非善非恶,缘而已。缘聚,事物就自然而然的发生。至于老和尚教育小和尚,只是为了告诉他“众生平等”。 夏,躁动。小和尚与姑娘之间的故事,我还得说,缘而已,事情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老和尚从来没有否定过他俩的行为,只是告诫小和尚,情欲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欲望,包括占有欲(对物的欲望)。欲望本身也并无善恶,但是欲望将周遭物化了。禅宗说的是诸法空象,不生不灭。通俗的讲,它要做的就是修到人的原点,回到最空灵的状态,剥离物质的实我,留下精神的空我。最后小和尚搬走佛像,其实就是精神的我从小和尚中分离出来,留下了物欲的我。 秋,寂灭。个人很喜欢影片中的秋天,一个从狂躁复归安静的季节。小和尚将佛像复位,也象征着他重新拾回精神的我的开始,用尽气力刻完《心经》才使他心性平静了下来。最后山不转寺转,寺转山不转的灵动非常非常的美。这个境是老和尚的。这些年老和尚的牵挂只有小和尚,此时这段尘缘已尽。一切的景象都由心而动。老和尚真正进入了精神的我的境界。缘尽,圆寂。 冬,新生。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和尚是曾经杀妻坐牢的小和尚。为什么长相不一样?诸法空象,物质的我不重要。它可以是和尚甲,可以是和尚乙,可以是青蛙,还可以是一尊佛像。只要精神的我存在即可。而精神的我可以在天地之间的任何角落,在山头遥望湖中寺的佛像便是我。其实全片几个姑娘也都是物欲的一种表象。对和尚来说无论是景还是人都是物质的外表,无关紧要,那么此时蒙面女的面庞在剥离的物质外表后,就露出了精神我的佛面。这一切都是站在和尚的角度。最后和尚完成了剥离物质我,留下精神我的升华过程。 又一春。对于小和尚是又一新的旅程,轮回。对于中年和尚,所谓四季,不过心生之境。 最后附上《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2 ) 谁又能逃得开轮回

昨天晚上看了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

即便完全抛开视听 不得不说

以轮回为内核、用时空来编码——仅此一点便让我对他生起了一份前所未有的敬意

“轮回”二字 在我的认知里

一直是个具有永恒意义的命题

看完之后 我开始回想

在我作为佛教信徒的那十年光景里

我对这个世界到底又有何参悟

我从来都是个有神论者

我亦信奉因果、相信缘分。

缘起缘灭 皆顺从于因果轮回之道

故而 在这个世间所发生的一切故事

从未是无缘无故的

小到踩死一只蚂蚁、拍死一只蚊子;

大到一场邂逅、一场恩怨纠葛、

一世夫妻、一世亲人、一世朋友。

抑或 不止一世。

何谓轮回?

谁又能逃得开轮回?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世间万物皆于轮回之中流转

从小小一朵花中便可参出世界运行之质

花种成形、发芽、长大 、含苞、绽放、颓败、腐烂、消散——

人亦如此

情亦如此

星球亦如此

宇宙亦如此

万物皆如此。

花在轮回

人的生命在轮回

人的情感在轮回

人的魂魄在轮回

轮回的命数是永恒的

轮回的生命远比宇宙亘古

地球是圆的、

生活是圆的、

生命应该也是圆的。

不论以什么作为单位

我们其实都是在以圆形为轨迹画圈的:

一顿顿饭是轮回

一觉觉眠是轮回

一次次爱是轮回

一天天生活是轮回

一段段相识是轮回

一场场别离是轮回

一年年

一世世

永生永世。

以上 我的描述并不是悲观的

我从未觉得轮回是件坏事

只是谁也逃不开、谁也躲不过。

曾经 我也渴望着跳脱出轮回

俯瞰这个圆形的世界。

佛教的处理方式

是无念、无欲、无求

是四大皆空

是六根清净。

可随着我的成长

可随着爱的成长

我愈发觉得

在现世

在我还鲜活地活着的时候

我该有所想、有所求。

因果循环并不可怕:

生活如何运转

取决于人们是否甘愿种下一些因;

生活是否快意

取决于人们是否愿意承受一些果。

当人们认清因果

当人们看透轮回

自己是否置身于轮回之中

已然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生而为人

大方承认、坦然接受所谓“五毒”

贪、嗔、痴、慢、疑

既存在 即合理

只是存在从来不等于深受其害

或无形、或有形的枷锁

从来都是人们自己给自己套上的。

小和尚杀妻后逃回了庙里

他向老和尚咆哮着:

“爱是我一生的罪孽。“

爱本无罪 罪在人心错位。

老和尚说:

“人心动情 即生占有欲

而占有欲是杀念之源。”

此话哪儿都没有说错

因为因与果之间

隔着时空与物质

奈何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投胎到人世间的所有灵魂

皆于亿万场前世的劫数中

败给了无解的情字

故而循环往复

故而轮回

故而为人。

老和尚也曾是小和尚

小和尚最终也会成为老和尚

成为老和尚的小和尚收养的小和尚

在一场场春夏秋冬、

一场场贪嗔痴慢疑过后

还是会变成老和尚。

有的小和尚曾用某种残忍的手段害死过鱼、青蛙、蛇;

有的小和尚曾用另一种残忍的手段害死过鱼、青蛙、蛇;

有的小和尚也曾有心害死过鱼、青蛙、蛇,可手段不算残忍;

有的小和尚曾无心害死过鱼、青蛙、蛇;

有的小和尚有心害死过鱼;

有的小和尚无心害死过青蛙;

有的小和尚无心或有心害死过蛇;

有的小和尚鱼、青蛙和蛇都没害死过

可他长大后杀过人……

小和尚老了之后诚信忏悔、潜心赎罪

当他登上山巅望向那处小小的湖心亭

望向那些纷繁复杂的往昔

一切才终于了然于心

然而 没有过往

亦没有盘坐山巅、

满眼空阔的自己。

周而复始

闭与不闭

破与不破

都是自己的抉择

都是人生的修行。

 3 ) 金基德之春夏秋冬又一春

       金基德是非常聪明的一个人,这种聪明绝对不是指他天生多么多么的对镜头敏感或者直接说他生而就是做导演的料。我指的是他更深层次的,他对人与人关系的思考上的,或许还有对社会与人性的冲突。乃至自己对更深层次的宗教以至于上升到哲学方面的思考上来。
    我对他最迷恋的一部戏是《春夏秋冬又一春》。其实吸引我的还是他思想中对“轮回”的认识而具体的表现出来。
    故事是直接展开的,老和尚与小和尚相依为命的生活在一片世外桃源中,看得出来,老和尚也是曾经有故事的人。但从未提及过发生了什么能让他六根清净的独居世俗之外。小和尚却是小,无忧无虑。与师傅服侍佛祖于孤灯之下。倒也是乐的快活。师傅不是多话的人,只是时常看着小和尚,默默不语。脸上尽是一片惋惜。直到又一次,小和尚独自玩耍的时候。给鱼、蛇、青蛙各自绑了一块石头,乐呵呵的看着他们拖着一块累赘蹒跚前行。脸上一副天真的笑脸。老和尚看见之后重重责罚了小和尚。但是为时已晚了。蛇与青蛙都已经被石头拖的累死了。小和尚拿着青蛙与蛇的尸体只是一个劲的哭。老和尚叹了口气,说道“你给他们绑的石头,未尝也不是你自己心灵的石头”。故事就在这句禅机中埋下了伏笔。
    日子看着一天天平平淡淡的接着度过了。小和尚长大,老和尚更老。但是平静总会被打破,该来的总会来。一位进庙还愿的都市女子最终吸引了小和尚,很轻而易举的他们发生了关系。一切对于都市女子来说或许只是人生中一次旅途的邂逅。但是对于小和尚来说,确实打开了另一个天地。从此他也不甘于寂寞了。想要从此逃离出去。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明镜台既然染了尘埃,就不再如以往般清澈透亮。终于有一天他走了出去,与其说是走更不如说是逃,逃离这个“世外桃源”。老和尚什么都知道,却只做不知道,不闻不问。只是叹息一声。也许一切的一切,早都有了预兆。报是终究要是还的。只是老和尚在佛前的时间更多了,仿佛除了佛,世间再无一切了。
    小和尚最终还是回来了,彼时的他已经不再是一名和尚,他杀了那位当初与他海誓山盟的女人。他觉得世间再大却仿佛没有了自己的容身之所,他回来了。老和尚什么也没说,望着小和尚,就像当初看着他用石头绑在那些小动物身上。一切其实都是报应,心灵的石头最终也拖垮了小和尚。
    于是,一切仿佛都顺理成章的。入狱,又出狱。彼时小和尚已过不惑之年。再次回到早已空置多年的庙里。老和尚早已坐化多年。他突然明白了老和尚当年的苦衷,老和尚对着佛祖默默诵经时候那种悲怆。于是,他仿佛化为了当年的老和尚。
    一切都仿佛轮回,深冬,一位女子将自己的孩子送来了庙里,什么也没说,老和尚接受了。他仿佛就一直在等这个孩子一样。
    故事最后的时候,小和尚独自玩耍,将一块小石头塞进了鱼、蛇、青蛙的嘴里,笑嘻嘻的看着他们在艰难的跑开了。脸上露出了纯真的笑容。而他的身后,老和尚默默的看着他做完了这一切,什么也没有说。思绪或已回到以前。
    佛教中有轮回的说法,所谓种业因得业果。金基德在本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轮回的哲学,在本片最为显著。而在《收件人不详》中也有略微的穿插其中。但也只是一扫而过,《收件人不详》更着重讲的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矛盾。这里不表,而在《悲梦》之中,金基德仿佛将自己的宗教哲学一股脑的甩了出来,内容渐渐的有些失控了,短短的一百分钟内要组织好讲完即使金基德也觉得力不从心了。越来越有点“形而上学”。不过其中很多元素是我很喜欢的,不过这部电影真的没懂,看到了一些小细节,觉得很有意思。整个故事却沉闷而乏味。
    还有一部电影,是《空房子》。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是“空灵”。很少的对白,甚至很少的情欲(情欲在金基德电影中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甚至有很多人将他的电影来当情色片来看),一切都美好的乌托邦似的。其实《春夏秋冬又一春》里也有这种空灵,但是更多的是表现在风景上。环境上美的真的就仿佛是一世外桃源。而《空房子.》的空灵却表现在了人与人之间,仿佛整个故事就是如此的富有灵气。美好而令人神往。男主主角之间不必太多话语,爱情也纯粹建立在柏拉图精神之上。
    提到金基德电影,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是“虐”,《收件人不详》中母亲最后吃掉儿子的尸体,《撒玛丽亚女孩》中那个年轻的女孩从高空微笑着一跃而下,《漂流欲室》中女人用鱼钩伸进自己阴道再狠狠的拽出而发出的刺人心脾的尖叫,足以使人不寒而栗了。鲁迅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金基德或许也有这样的爱好。但是他更多的是将自己内心的恐惧展示出来。而他的“虐”更是很少的始终贯穿电影的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通过这样的“虐”来展现人与人之间的残酷,或者是社会对人的压迫。以及自己对现实的不信任甚至是对人与人的失落完全的展现在电影中了。
    但是,我个人是不喜欢这种的虐的。并非不好,早起看了很多冯提尔的“虐”的电影喜欢的不得了,现在却提不起丝毫的兴趣了。而且总觉得看到了最后,仿佛陷入了一个死胡同,内容似曾相识,立意千篇一律,金基德在不停的重复自己,幸喜他也发现了,果断的放弃创作而毅然决然的用很长时间推出了《阿里郎》这部颠覆的电影。当然,这一切跟他的“虐”毫无关系,只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突破。一种破而后立。
    金基德之于韩国,我认为是拔尖的一拨导演之一了。他对人性的思考,深刻严肃而发人深省。不止适用于韩国,在吾等国民身上也能发现那种病态,方能防范于未然。

 4 ) 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

      原以为又是通篇冷峻的情色,像[漂流欲室],没想到是讲轮回和因果报应。镜头唯美,以“春、夏、秋、冬”为标题,贴合人生的四季,实在精巧。

     韩国导演很有一帮好开色情玩笑的,比如[杀人回忆]里就有夜间到树林里手淫的男人,再如[偷情家族],竟能把男女上床拍得如吃剩饭一般无趣,但最狠毒的,还是金基德。此人最早一部有影响的电影是[漂流欲室],直译好像是叫[岛],小报上给韩国情色电影作盘点,总落不了这个片子。那里面的性爱苦不堪言,把活鱼从水中捞上来,削去几片肉,再重新放回水里,这个动作基本上可以概括它的残酷。然而这残酷没有来由,徒具形式,因此显得苍白。但后来的一部[收不到的情书],却是个很有力量的东西,比[岛]更加残忍、粗旷,但凶残的有理,并有反思的野心。

     再后来就是这个[春夏秋冬又一春],突然一下子抛开了生理卫生和文化反思,只纯讲佛理,好看是好看,但总总归是有些奇怪。故事前半部情节流动感很强,后半部则稍显愚笨,尤其结尾,似乎不明确轮回首尾就会一起失去方向。金基德到底还是摆脱不了对形式感的追求,也摆脱不了浓墨渲染性爱,这一次他埋藏了暴力,却露出了小和尚的屁股。“夏天”这一段,让整个电影的温度突然升高了几度,但那和尚和少女原始、粗俗的性爱,其实没有丝毫情感的热度,这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片子的后半段越来越冷,越来越冷,直到结冰,直到融化后又一个春天到了,却似乎更冷。于是我终于明白了这个一向表现“残酷的暴力和残酷的性”的金基德,为什么会突然放下屠刀,他想说的恐怕还有这么一层意思——宗教的所谓慈悲,其实才是世上最最冷酷的东西。

     这电影,金基德表面讲佛,留白处却近禅。比如那许多的动物,被害的鱼,交媾的蛇,意图都太明显,反而不巧妙。倒是四处飘荡的寺院,结冰的湖面和枯荣善变的老树,构成了更为恒久不变的相对具体。我不知道因果报应和宿命是否对等,但[春夏秋冬又一春]显然是宿命大过因果,否则,后来那孩子何以将石子塞进鱼和青蛙的嘴里,他不如再用细绳密密捆了,不显得这个轮回更为彻底?

     韩国很有一些明事理的导演,他们顺应本国的产业优势,却又坚持贯彻着属于自己的电影意图,这在中国,是很久不曾见到的事情了。张艺谋、陈凯歌唱对台戏式的打法,对中国电影的独立和尊严都是一个考验,对他们自己的艺术生命,则很可能是一次狂欢式的饮鸩止渴。
 
http://www.blogcn.com/user7/sixdoors/blog/1424419.html

 5 ) 金基德、《春去春又来》及其意象表达

在《雏妓》之后的作品几乎已经全部看齐,而07年的《呼吸》还在翘首以待的时候,确实是长久未看金基德了,影视美学课给了我重温金基德的机会,而影片恰恰是他承前启后性质的《春去春又来》。
与大多数人一样,认识金基德从《漂流浴室》开始。这部被媒体无知地打着“情色”的旗号吸引观众的片子,让当时观影经历并不十分丰富的我看得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以至于整个晚上满脑子盘旋着片子里的场景,最后在黑暗中楞是流下了泪。看完片后,能够这样让观众身心难受的导演是不多的。可能对于普遍稀少台词的电影天生有好感吧,我先遇见了蔡明亮,然后就是金基德。
金基德出生于不幸的家庭,经历十分丰富曲折。最终学历是初中。虽然他毕业于农业大专,却因为学校为非正式学校,而未获得学历。有过5年的部队生活,转业后未找到过收入稳定的长期工作。30岁时,为了追寻自己的美术梦只身去了法国,在欧洲学习生活的2年时光使他的生活经历更为复杂充实。96年开始写剧本,当导演也只是心血来潮的想法,处女作《野兽之都》虽然已有了相当的暴力成分,但并非震撼之作。直到《鳄鱼》的出现,所谓“问题导演”的名号在他身上开始熠熠发光。
金基德的电影基本是对不幸苦难底层人物的描写,但在表达上显然超越了韩国的国度及民族,显露着无法轻易模仿的大胆与独特。每部片子的选景、素材与细节无不透露着他的美术功底,以及所展现的不同一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自成一套的哲学理念,这些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这位国际性的高产(每年一部半的速度,96年至今已有16部长片作品)又高质的韩国导演曾经的生活历程。

《春去春又来》看到第二遍才明白其实只有佛学的表象,其本质依旧是人生与命运的思考。“欲望”、“轮回”与“救赎”的主题本来便是老金的专用。幼年和尚用石头去绑鱼、蛙、蛇结果被老和尚用同样的方式绑住了自己,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对于“杀生”的惩罚,其实是老和尚在教小和尚学习如何去自我救赎;少年和尚与女施主发生了关系,也全在老和尚的预料之内,同时正是老和尚治好女施主重病的唯一有效的方法,这里也没有对与错的区别、没有佛教观念的束缚;小和尚为女子离开佛家仿佛更脱离了一般的佛教伦理。老金是要更深刻地探讨潜隐于人性内部的纠结与反复:柔弱与刚强,敦厚与暴戾,平和与偏执,善良与邪恶。在整体的叙事进程中偏离原有的“立地成佛”的故事原型,而更侧重以叙事变奏暗示人性较量的艰难与曲折。
与蔡明亮一样,“水”依旧是老金的主要使用意象。首先从场景的选择就可见一斑。一大片被群山包围的湖水,虽然与老金以往片子中蕴含无数能量的海水略有不同,但仍然有毫不逊色的震撼之感。场景的安排非常有意思,一间小寺庙一年四季漂浮在平静的水面上。“水”是欲念的象征,佛家讲求无欲无求,但老金的安排显然在暗示,欲念是人的本能,任何东西都无法关住它。年轻和尚喜欢进入水中游泳撒欢,在面对少女施主的时候也是用游泳的方式发泄体能和欲望,在与少女偷偷上山野合的途中,水涨没了道路,欲望喷薄而发。而历经世事的老和尚从来懂得控制好自己与水的距离,不会轻易逾越。
与“水”相仿,蛇从圣经里开始就成为了“欲望”的代名词。影片中也出现了多次。少年和尚最初也是在两蛇交尾的场面下萌发了最初的性意识。
另一个有意思的场景,就是庙宇里面的隔间无墙却有门。很容易理解,“门”是常规的通道,而越墙却不走门则是违反常理的行为。少年和尚“越墙”的行为也只因为经受不住少女的诱惑。
片中共有三次人物流泪的场景。壮年和尚杀妻后回来企图自杀、老和尚圆寂前、以及后来送婴儿的妇女在佛前。老金都用纸与布遮住了他们流泪的脸但能看清他们流下的泪水。泪是心中悲苦的流泻,而以老金的哲学,生命的悲苦来源自身的欲望,所以泪可以直接理解为欲望从身体的流出,此后便是解脱。
可以说,在这个片子里,老金的意象使用是最为丰富和复杂的,这可能造成了该片看上去玄之又玄的重要原因。他借鉴了佛家的学说套用在自己的理解之上,不得不说是十分高明的。片子最后的部分,中年和尚重负登上山顶修炼是种相当终极的自我救赎方式,全部由金基德亲自完成,他确实是位身体力行的电影者,极好地统一了电影的艺术性与社会活动性。
借用四季表达人生是非常妙的选择。将夏季与秋季作为人最动荡的时期,情色和暴力的因素全部注入在这两个集结。经历了世间普遍的爱恨情仇,在冬季冰封,孕育了下一个春季的重生。这次,“轮回”的主题变得十分明朗。而这种轮回并非只是在讲述一个人,一个季节便是一个人生阶段,每一次小和尚的出现其实也都可以看成是不同的人处在这一个阶段而已。

看惯了老金以前的片子,特别是我这种将《收件人不祥》和《空镜子》封为“神来之作”的影迷初看《春去春又来》是十分不习惯的。该片2003年上映,在此之前是以《漂流浴室》、《收件人不详》与《空镜子》为代表的极端狂暴虐心的作品,之后的作品仿佛明显的平和下来,尤以《空房间》为代表。所以说《春》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他从来不会让人轻松地看片,对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深刻挖掘和艺术表达从来不会让人失望。

 6 ) 青灯古佛,化不了人性的罪恶

    《圣经》里有个故事:法利赛人捉住了一位正在行淫的妇人去刁难耶稣,妇人的行为依摩西律当乱石砸死。耶稣如果不处死妇人,便犯了违律罪;若处死妇人,则又犯了杀人罪。看似两难的问题耶稣只用一句话就轻松化解: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拿石头砸她。围观众人闻听此话,纷纷离去,作鸟兽散了。为什么没人敢说自己无罪呢?这大概就是西方人的“原罪”意识吧。按照基督教的说法,上帝造了人,人却受肉体支配,在蛇的诱惑下偷食禁果,偏离了上帝的正道。结果被逐出伊甸园,罚往人间,寻求救赎,等待审判。所以西方人认为人的本性应该是恶的、有罪的,例如西方的圣人使徒保罗说:“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提摩太前书)。不但自认是罪人,而且是最大的罪人。耶稣的大门徒彼得也说:“主啊,我是个罪人”(路加福音)!东方的儒教则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意思是人一生下来是善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社会的大染缸里慢慢地学坏了,变恶了。因此,只要不断地学习,“明明德”、“止于至善”,人就能恢复他本来的纯洁面目——善。西方人的自我救赎也好,东方人的后天学习也罢,最终都认为能够达到善的。然而真是这样吗?韩国导演在他的《春·夏·秋·冬·春》里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金基德的作品大多看过,印象最深的就是残忍和残酷,以残忍的场景揭示人性的残酷。这部《春·夏·秋·冬·春》表面看起来应该是在他所有影片中最温情脉脉的的了,没有类似《漂流欲室》中把鱼钩放进下体那样极端残忍的情节,有的只是如诗如画、恍如仙境般的风景,我却觉得这部影片带给人们的却是更加深入骨髓的残酷和绝望。人生来就是恶的,没有救赎的途径,恶不因四季的轮回世代的更替而有丝毫的改变,甚至会更恶。

    人们往往把宗教当作拯救灵魂的最后一根稻草,皈依宗教是唯一的救赎之路,那么导演就把故事放在一个寺庙中,让你看看这根“稻草”到底能不能救命。主要人物是几个和尚,老和尚、小和尚、青年和尚、中年和尚以及另一个小和尚,与春、夏、秋、冬、春四季的更迭一样,这些不同年龄段的和尚也象征着人生的不同时期,人世的轮回。恶,不以四季的更迭为转移,不因人生岁数的不同而改变,来世还是会把恶孽继续。没有道路,没有希望。也许只有死亡可以解脱,例如老和尚自焚后化成的舍利。

    先来看老和尚。片中没有交待老和尚的身世背景,但从他击打易拉罐的不凡身手和遗留的武功册页来看,起码导演是想让我们做一些联想。当然仅凭想象我们还无法给老和尚定罪,但他最终教出来一个杀人犯终归是个不争的事实。也许就是这一点让他自觉罪孽深重,决心自焚。徒弟的罪责自然不能都算到师傅身上,即使过错也分有心之过和无心之过,但无心之过终究也是过。有些过错在不知不觉间已然犯下。比如老和尚劝诫小和尚要善待生灵,可他自己拿猫尾巴蘸墨在地板上书写《心经》时却浑然不顾小猫的痛苦。佛家讲究众生平等,《心经》言道“度一切苦厄”,这无疑是莫大的讽刺。古往今来僧人们为示虔诚,不乏以针刺体、挤血代墨书写心经的,可老和尚连用自己手指蘸墨也未曾做到。人下定决心赴死前的一刻,据说都能够得到宁静和解脱,可导演却让我们看到贴在其眼上的白纸已然被泪水濡湿,可见老和尚至死都没得到超脱。

     再来说说片头的那个小和尚。小和尚的身世及其与老和尚的关系依然没有交待,我们从他跟老和尚熟稔的程度以及他在山野间的自在来看,他应该从小就长于斯的。山野密林间一面湖水中央的一座小庙,没有比这更封闭的环境了,他应该不可能受到外界“恶”的影响,一切行动均发乎天性。那么他的“天性”是善是恶呢?片中马上就给出了答案。小演员选的也非常好,天庭饱满,地阁方园,大耳垂轮,一副善相,然而虐待起小生灵来却是毫不含糊,看着小生灵受苦的样子却又笑得那样的天真无邪。虽受到老和尚的惩罚而悔过,然而该来的终究会来的,哪怕是在那样一个蛮荒闭塞之地。于是先后动贪念,迷恋美色;动痴念,执迷不悟,放弃修行;动嗔念,一怒之下,动刀杀人。数年牢狱,受到社会的惩罚,重回佛寺,找寻心灵的救赎。然而罪恶会就此结束吗?导演告诉我们,就算你主观想改过,但客观上还是有可能继续制造一些罪恶。为取水方便开凿的冰窟窿,却又埋葬了另一条生命。于是终日负重行走于山野,虐待自己身体以求灵魂的解脱,抚育弃婴换得心灵的慰藉。然而这个弃婴长成孩童后,又继续前面那个小和尚的罪孽,甚至手段更加残忍,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又在重演,罪恶也在继续。

    罪恶不可避免,人生没有救赎。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短评

金基德算是一个优秀的二流导演,模仿能力很强,原创能力偏弱。他最好的作品都有出处,《春夏秋冬又一春》模仿裴镛均的《达摩为何东渡》;《收件人不详》模仿今村昌平的《猪与军舰》;《空房间》模仿若松孝二的《无水之池》。

5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又一春里,童僧直接把石块塞进小动物嘴里,从直接度和伤害度上说,都比往小动物身上绑石块更严重,而且他比前一个春里的童僧从作恶中获得了更大的乐趣——金基德强调了他的傻笑。此一细节足以揭示人类的无可救药和恶之走向。

10分钟前
  • 石头摇篮
  • 推荐

一个花和尚的轮回和救赎。

13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春天里的罪恶和忏悔,夏天里的欲望与情爱,秋天中的生与灭,冬季里的重生与不屈,再到春的又一次延续,爱恨情仇、生离死别,人于世俗循环大约如此。8.2

16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木盛则春,火盛则夏,金盛则秋,水盛则冬,四季交替,冬去春来。运命之石、轮回、业报、修行、顿悟、救赎。你将你的佛放在哪?是随手可触的案台上,是遥不可及的远山上,还是你的心里?”

21分钟前
  • 砚小朵™
  • 力荐

固定的景和漂泊的人,爱欲情仇与四季交替,本不连贯的春夏秋冬,成为生命轮回的标志驿站。恪守良久的无形房墙在月夜下被轻易撞破,兽欲驱动中,符号门便沦为无用,所谓与世隔绝以独善其身,到头来还不是不堪一击的虚禅。历尽红尘方得归空,俗世是一趟弯路,却非走不可。→2018.7.24二刷。

22分钟前
  • Ocap
  • 力荐

金基德代表作,目前看过的最有禅意的电影。关于轮回、人性之恶、因果、救赎、觉悟。不入世怎能出世,不经历怎能领悟,不遭苦难怎能修行解脱。摄影和音乐美得让人心碎。春夏秋冬,鸡猫狗树,鱼蛙蛇龟,苦集灭道,水上孤寺,地上心经,无墙之门,无形之法,蘸水练字,负石致远。(9.5/10)

2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万物苍生没变,心变了;眼鼻口耳闭了,心没闭。你将你的佛放在哪?是随手可触的案台上,是遥不可及的远山上,还是你的心里?

31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春是生死的负重,夏是情欲的勃发,秋是因果的了断,冬是自我的修行。水上浮庙宇,人间化禅境。如果是我身处如此胜景,恐怕早就欲念全消了吧?金基德果然是个只执着于讲自己故事的怪咖。

3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这无疑是金先生最好的一部电影。生的轮回,代价竟然如此沉重。有人说,金基德就像一个执着的苦行僧,背负的东西太沉重。以至于走到顶点时,只剩下他一个人。老和尚自焚那一刹那瞬间升华一切。金基德最后自己上阵,在冰天雪地中拖着石磨前进,他到底是在拍电影,还是在拍他的人生?答案自在他心中。

35分钟前
  • 南笙
  • 力荐

金基德身体素质真好。

38分钟前
  • 男娼起义
  • 力荐

春之杀戒,夏之色戒,是因,秋之罪孽,是果。冬之修行,是救赎之道。又一春又是杀戒,是轮回。可见金基德还是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难怪要疯。

39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画面很好,精神却没有很好的领悟到~~

41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里面有佛教“轮回”的概念。是否也说明人类劣根性的从不改变:杀戮,欲望。拍的很美丽,像水墨画般幽静雅丽。

42分钟前
  • 2013
  • 推荐

每个人都会回到自己的起点……

4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概念先行的电影做到这部是极品了吧。这是美工决定影片风格的绝好例子。还是喜欢“夏”一段。至于“冬”一段,金基德确实疯了……

50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四星半 作为人类,我们可以轻易地把弱小于自己的小生灵玩弄于鼓掌之间,而让我们背负上命运之石的,又是什么?人之初,性本恶。在人的本性面前,佛只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旁观者。

53分钟前
  • 氟西汀
  • 推荐

arte观赏之风景片,轮回,顿悟,都说有禅意,那是装的,个人不喜金基德,矫情。

55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太難看了。好好說話。

60分钟前
  • W TENG
  • 较差

不能再好了!

1小时前
  • boks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