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城七十里

HD国语

主演:陈俊达,孙熙言,黄婧,李佳怡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4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1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2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3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4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5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6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13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14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15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16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17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18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19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金陵城,一方人。

这是一部带着个人情节的电影。
就像每个异乡的人,心里最亲的是故土。

当然这是一部写关于南京的电影。导演在说故事的时候,本身也时刻展现南京的画面。

对于音乐,我不懂,但觉得还不错。对于电影本身来说,这样的电影对于观众来说,就是你是否爱这座城。也或许那些带着文艺气息的人,才能从中看懂些什么。普通的观众,或许很难明白这部电影去电影院上映的意义。

导演在画面上,安排的很美。紫峰,城墙,不远处的紫金山,还有轮渡。看南京的美,电影中能给你很好的感官。

电影看完,个人觉得,这是一部导演在说自己,在说一群人的故事,关于这种带着校园元素的作品,远没有那些年的共鸣。

这是一部给城里人,给南外人看的电影。

不能不说,导演是在电影上花了心血。但做为观众,如果述说南京,整个电影情节和表达上面还是单薄了。

题外话,看电影还是笑了,导演在里面安排的那个情节,那个开着大奔的男人。我和同事看到这一幕,触到笑点了。这个男人的身材,背影很像公司老总,还都是开着大奔。

还有里面的爷爷,浓浓的南京口音,和公司的同事说话的节奏,腔调都很相似,这也许是南京人的特点吧。

金陵城,一方人。

真正的南京其实远不止电影里的这些。

 2 ) 请耐下心来细细聆听

与其说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一首歌。它是一首城市的赞美诗,更是一首无悔青春的咏叹调。
说实话,第一眼看的时候我也觉得槽点很多,甚至觉得是烂片。但是我总觉得有些地方情感上说不通。于是我再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我渐渐发现,这样一部电影不能当成电影在看。我把他假设成自己在分享导演的青春(假设是导演的)。当你分享一个人的故事的时候,你不再被情节所吸引,你所在意的是他当时的感受,过去的情感和如今回首的感叹。一幕一幕,画面也不再强调变换,不在意6秒的安全时间,而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轻轻的告诉你,青春的岁月里,那些最值得人珍惜的感情。
在我看来,《环城》里的每一个画幅的构图都特别棒,但是,怎么看都不像是电影,而更像是风光摄影。但是后来我想通了,他本身就是一副画,一副随时间流动的画。每一个人物,都是这座城市的风景,我不需要大篇幅的特写,不需要激烈的情节,我只想轻轻地一点,让你置身于一副风景画里,所有的故事都是身边飘落的一片叶,你可以驻足观赏也可漫步其间,而最重要的是,我变的能够静心融入,这是最令我沉醉的地方。
不黑不吹的讲,几遍看下来,我确定,这不是消费感情的电影,而是唤起感情的电影,因为与众不同,所以需要与众不同的你来细细评味!

 3 ) 暮色未深 可缓缓归矣

       看完之后最大的感触就是每一首音乐听了都有感 我知道它不足以媲美《莉莉周》 都是青春系列 但不一定非得把美好的东西在你面撕碎成悲剧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生活往往是在那些平凡平淡平稳的日子里挣脱出一个思想上不愿束缚的自己 亲情友情爱情 不是一句话就能点破 我多想和你恋爱 希望有一个人陪你颠沛流离 陪你走过那些青春记忆 我多渴望将你一生收藏 妥善安放 免你惊免你苦 免你四下流离 免你无枝可依 而带给我幸福的总是那些离去的人
       来宁已满四年 至今未去环城一次 甚至都没登上过南京城 只在紫峰72楼观光层看过它的全貌与夜景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 骑大马 带把刀 走进城门里操一操 愿与你分享这一部青春记忆 看一看这日落前的南京
       你看这城市一下雨雾气就飘散不去 你看那昏黄的路灯沿着梧桐蜿蜒地撒下来的灯光 你看路边的霓虹灯广告牌通过地上的积水反射出的斑驳光影 你看悠闲地举着宛如游船画舫的雨伞散步回家的行人 你看纷扬地打落在公交车的玻璃窗上剔透的雨珠 你看这骚京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的夏天

 4 ) 《环城七十里》唤起的那些记忆

暗恋的记忆,你我都有
    《环城七十里》这部电影里面,中学时期的纯纯的感情,我们多数人都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像张超然那样,不由自主地走到陈嘉身边,走他走的路,看他看的方向,这种经历,我们看来也都丝毫不会陌生。相较于小学时的天真,中学时的我们有些青春的懵懂,又有一些小小的心事。我中学时最迷恋那种眉清目秀,学习认真,优秀却谦和的男生,那时他是我们班的学霸。我们没有正面说过一句话,每次他走过我身边,我都会莫名地恐慌,担心他会不会看出我的异样,担心头发是不是凌乱,担心行为是不是怪异,如果正好当时在和别的同学说笑玩闹,也会因为他一路过而立刻哑声,生怕他不喜欢叽叽喳喳的吵闹声以至于反感起我来。那时候我们虽然不是一个村庄,回家的路却是同一个方向,所以中间有一段路是重合的,每次放学前半个小时我就会赶紧把书包收拾好,然后回头看看,每次看到的都是他认真看书的样子,让我不由自主地惭愧,然后也抓本书安心地看起来。等到下课铃声一响,就很快飞奔到停车棚,在自行车旁边磨蹭好半天,就为了待会能默默地跟在他后面,那一段距离不长,但是为了能多“尾随”一会儿,我会跟着他身后骑到另一个村庄,然后再神不知鬼不觉地绕一大圈才回自己的家。直到现在都还记得他常留什么发型,记得他喜欢打乒乓球,记得他每次模拟考试的排名,记得他中考的分数,记得他初中毕业体检时的身高,体重,甚至记得他的家庭地址,只是这些资料,没有哪次不是偷偷关注得来的,我想,这些只要我不说出来,我相信他也永远不会知道。

记忆里的白衬衫男神
    看完《环城七十里》这部电影,对电影中的男主角陈嘉印象比较深,因为他很像我中学时代的男神。中学时期,目光总会被某个穿白衬衫的男生所吸引,觉得那样穿着打扮的男生给人的感觉很清爽、干净,尤其是身穿白衬衫打篮球的男生更是在人群中都很醒目,即使他的周围被再多的人包围,也还是能够被一眼辨别出来。高中隔壁班的一个瘦高的男生,特别喜欢穿着白色的衬衫,每次经过我们班级的窗口,都会引来女生的侧目,而那时候对篮球一知半解的我们,还是会成群结队地去操场看他打球,每次有本班男生和他所在班级对阵,我们女生也会一面喊着高三《7》班加油,一面却在心里暗暗期待他能进球,并为他每次漂亮的投篮大声叫好。穿着白色衬衫的陈嘉,就像是很多女生记忆里都会有的那个干净、澄澈、亮眼的男生,他走到哪都会很受瞩目,即使除了我默默关注他之外,我们彼此并没有其他的交集,可即使再过去多少年,也还是会记忆犹新,难以忘记。......  

希望我们彼此不要忘记
    《环城七十里》这部电影,讲述的是青春校园的故事,还有深刻的人生思考。看完电影的最大感受就是,无论你是什么年龄段,无论你在哪里,总有一个人会在你的记忆里,熠熠生辉,那就是年少时,我们心仪过的那个人。那时候,我们会为了Ta的一句话而改掉自己的某个习惯,会为了Ta的一个微笑而窃喜半天,而只要不去告白,在Ta看来,我们只不过是同学、校友、朋友。很是佩服电影里面小师妹的那种勇气,她从初中时就开始暗恋学长,直到学长即将高中毕业,知道从此以后他们即将天各一方,她才最终鼓起勇气在毕业典礼的现场,大声告诉学长她一直以来的默默关注,她的期待并不是他们接下来能够发生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而只是简单地希望他们不要彼此忘记,希望如果有一天能够相遇,那时候的学长以后不要变得大腹便便。小师妹的告白场景让我想起以前暗恋过的那个男孩,试想,如果当初我能鼓起勇气和他多说一句话,会怎么样?又或者,我更勇敢一点,向他告白,那又会怎么样?可能,也不一定会有什么结果,但是至少能让他知道,他的青春在另一个人的眼里,如此与众不同,我也想对他说一句,不管未来怎么样,希望我们彼此不要忘记。

单车后座的长裙飘飘
    不知道你上学的时候有没有留意过坐在单车后座的女孩子,她可能不是那么惊艳,却永远能在阳光的照耀下,透着青春的明亮而鲜艳动人。走起路来飒飒生风,秀发飘逸,裙摆飞扬的女生,不管是在男生还是在女生眼里,都光彩夺目。电影《环城七十里》中,女主角穿着长裙坐在单车后座,风吹起她的长发,女神就是女神,那场景像极了中学时代从你身边飞驰而过的某辆单车后座的美丽女子,即使只是留下背影,你也会在心底里感到惊艳。

男神和女神,原来不是标配
    你还记得你们中学时代的男神、女神吗?那时候是不是所有人都认为他们天生一对,可是最后他们并没有发生什么故事,更不会有什么结果。其实,《环城七十里》这部电影就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相,男神和女神绝不是标配,即使他们看起来再怎么登对,都不可能平淡地谈一场正常的恋爱。天作之合,是在外人眼里,而他们自己都清楚地明白,彼此之间的不合适。在学生时代,我们都觉得美丽优秀的女神,只有男神学霸能与之般配,而事实上,男神因为受到太多的瞩目,追捧,他的骄傲,强势,面对女神学霸的自尊,两者往往相互冲突,最后不能诞生美好真诚的爱情,反而成了一种相互之间的较量、抗衡。男神和女神,往往反而成就不了美满姻缘,他们都足够强势、优秀,也都足够清楚什么样的人适合自己。于是,到最后,我们发现,男神身边的她并不是同样耀眼的女神,而只是平凡得不起眼的一个女生,她可能只是他众多仰慕者之一,她的相貌、成绩也都不很突出,可是她没有一股备受瞩目与宠爱的傲娇,于是,能够和男神和平共处。女神身边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子,因为他足够踏实,他的身上没有被人宠坏的脾气。看起来最般配的男神和女神,最后,他们都牵着的是别人的手。

鸡肋爱情
    人们有时候选择一份感情,倒不是因为多么合乎心意。反而,也会因为食之虽然无味,弃之又觉可惜。电影《环城七十里》中,我想,张超然和陈嘉之间,那份由默契而生,因年月而长的感情是不是最后也可能就会演变成鸡肋,他们相互必有欣赏,却又不足以相互担当。他们相处六年,却没有真正成为恋人,而最后的结局想必也很明了,同样骄傲的两个人,又怎么可能还有正常的结果。中学时代的好感多半如此,因为一些很简单的原因而喜欢一个人,也不必去想是不是合适,会不会有什么阻碍,毕竟还没有到那一步。而一旦涉及到现实问题,比如毕业去向,比如家人意见,就变得不堪一击了。回到现实中,我也特地关注过中学时在一起的那些同学近况,当年也曾如胶似漆,甜甜蜜蜜,可是每当听到他们最后没有在一起,唏嘘的同时,又觉得意料之中而已。可能相比于最后的分道扬镳,张超然和陈嘉这两个旗鼓相当的人之间,没有在一起,反而比在一起的结局更好,至少他们之间不会心生怨恨,而保留纯真美好的回忆。

总有一个老师让你爱上一门课
    《环城七十里》这部电影里面的很多角色都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你、我、他,每一个人物都看起来那么熟悉。譬如电影里美丽而优雅的英语老师,听这样的老师上课,也是一种享受吧。高中时,很不能理解为什么学霸们的世界就是——每一门课都是如此简单,而对于我这种喜欢哪个老师就喜欢某门课的人而言,碰到一个称心如意的老师才意味着能够心满意足地学习一门课。高中的时候我最喜欢就是历史课,由初中时对历史的抗拒转变为对每次历史课的期待,对历史老师的期待,并不仅仅是因为当时的历史老师能教我们一些诙谐幽默的记忆方法,还因为她多变的穿衣风格、永远不重样的衣着打扮。那时候的我们,朴实无华,并不懂得要怎样去装扮自己,却对成熟而优雅的女老师有一份莫名的好感,这当然不是我一个人这样,那时候我们班级的女生和男生都很喜欢历史老师,她既满足了女生对穿着打扮的初学心态,又成为了男生眼里智慧与美丽并存的化身,正是基于对她的喜爱,我们将对她的喜爱延续到了对历史课的期待,以至于高一时我们班的历史成绩每次都在全年级名列前茅。所以当看到萧乙拿着笔去找英语老师签名的时候,我也不禁回想起高一结束文理分班时,我们很多人去老师办公室,让历史老师在我们的书上签名,她写下——“以史为鉴”的景象。

“家长会”是个好东西
    《环城七十里》这部电影真像是为我们每个人量身定做一般,因为不管你现在是什么模样,看到电影里的某些场景都会不由自主想起学生时代的模样。电影里的情节,总是让你感觉似曾相识,如果不是发生在你身上,也曾经发生在你的周围,里面的人物也都有我们自己的影子。看到电影里面那几个男生逃一般地远离家长会,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呵,多像是上学时的自己,永远害怕考试,更害怕考试过后的排名、家长会,能躲则躲,躲一次算一次。学生时代,“家长会”和“别人家的孩子”永远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两者,都是“好东西”。“家长会”是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在学校里是学霸还是学渣,“家长会”能让你无所遁形。而与之捆绑的“别人家的孩子”,永远都是表现优异,孝敬父母,人见人爱的“学霸”,而相形见绌之下,真的很难对“家长会”产生好感,所以为了避免像电影里面回家罚跪搓衣板和丢书包的大场面,只好一边告诉老师,父母没法参加家长会,一边瞒着父母,近期都没有家长会召开。电影里面书包被丢出来的场景,让我也不禁想起隔壁领居家的孩子,他为逃避家长会而撒的谎话被拆穿之后,一边挨打、一边逃跑、一边嚎哭,而他妈妈在身后气得将扫帚丢向他的惨烈场面,这样的记忆真像是噩梦一般。瞧,“家长会”可真的是个“好东西”,它不仅能揭示你和“别人家的孩子”究竟有多大差距,还能检验出慈爱的父母们可以歇斯底里成什么样。

江面上的轮渡时光
    小时候我家住在江中心的一个小洲上,因为四面环江,似是与世隔绝。那时候不管是去哪里,都不得不从渡江码头上坐轮渡,出外求学,就医,无不依赖于那每天只有一班的轮渡。所以当看到电影《环城七十里》中,那个浦口码头,还有来来往往的轮渡时,真的感觉很熟悉,很亲切。小的时候总是期待看看州外的世界是怎样的,觉得对所有州外的事物都感觉很新奇,而渡江轮渡就成为了我们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承载了我们对外界的憧憬。每次坐在轮渡上看江面的波澜壮阔也让人的心境很是开阔。坐在船上,随着轮渡的起伏而感受江面的波涛起伏,现在想来正像是我们的人生一样,总会有波澜,却也总会在风浪过后归于宁静。后来因为政策拆迁,我们州上的人都迁移而出,最后搬家的时候仍然是轮渡载着我们离开,也带着我们去到一直向往的州外世界,所以对影片中的轮渡有一种萦绕心头多年的特殊情结。很多年没乘过轮渡,因为电影而勾起了儿时的记忆,想不到儿时出行的交通工具竟然也成了脑海里美好而深刻的念想。很多时候身处其中的时候没有那么强烈的感觉,但是等到时过境迁,跳出来就会发现,那些经历过的、司空见惯的事物,总有一天会因为曾经熟悉、逐渐远离而变得难以割舍。

儿时的美味
    提起儿时的记忆,除了玩,必绕不开吃。电影《环城七十里》里面,那个充满复古情调的“馄饨摊”,是黄老板口中的“儿时的记忆”,也是很多老南京人的儿时记忆。除了馄饨摊的柴火馄饨,还有马头牌冰棍,麦芽糖,都是我们忘不了的童年美味。比起现在玲琅满目的各色零食,儿时的零食真不算多,没有多么精致的包装,没有如此丰富的品种,可是,就算是过去这么多年,也还是常常能勾起馋虫,触发想念。还记得小时候,常常眼巴巴盼望着走街串巷的麦芽糖老人,推着板车,车上放着糖盒,手中拿着铜锣“铛铛铛”地敲,边敲边吆喝“换糖啦,废铜废铁牙膏皮……换糖啦!”的声音。麦芽糖老人的糖,大小不一,一小块大概几厘米长,如果你拿去换的东西贵些,麦芽糖老人就会用小锤子敲得多一些和你换。那时候,可以用废铜烂铁,还可以用破旧的鞋子、废旧牙膏皮换麦芽糖,有时候家里的牙膏还没用完就急急忙忙拿出去换糖,甚至有一次把刚买不久的鞋脱下换了美味的麦芽糖而挨了骂,只是当时年纪小,心想为了那么甜的麦芽糖,再怎么挨骂都值,孩子的眼中美食总是大于天的。后来读书,和同学聊起儿时的玩具和儿时的零食,发现居然很多人都不由自主提到童年换麦芽糖的趣事,看来这真的是老南京的共同记忆,城市再怎么变化,人们的记忆里都会有留存。现在在地铁口,夜市也有见过麦芽糖的小担子,已经不再是走街串巷地叫卖,只是那吆喝、交换的热闹劲头已失,儿时的味道竟也不复了。

老人临走之前,愿望都该满足
    看到《环城七十里》这部电影里,萧乙爷爷临终之前就是想要回家,最后四个高中生把爷爷从医院“偷回家”,然后爷爷在和萧乙妈妈交代了两件事后就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一件是在家设灵堂,还有一件就是交代萧乙出国留学的费用已经准备好,这段很感人、也很虐心,这段看完直接忍不住地泪奔。因为萧乙爷爷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公,那还是1997年,外公被查出来酒精肝晚期,最后在医院里煎熬,也是很坚决地想要回到自己的家。与电影里萧乙爷爷酷爱南京的美食类似,我外公一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好喝两口,每天都要来点酒。我妈妈曾经告诉我,当我才两岁的时候,外公抱着我坐在桌前吃饭,他自己端起酒杯,放在我的嘴边说叫我抿两口,还嘱咐我以后长大了陪他喝两口,那时的记忆在我的脑子里虽然几乎是空白,但我仍然能够很清楚地记得他对我的疼爱,尤其是他弥留之际,只为等着我从江苏坐火车去江西看他最后一面,所以当我们一到外公房间,我跪在他的床前喊了一声“外公”,他就安然离世了,那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感受到生离死别,自己那么亲的人会有一天离开我们。而电影里面小胖说总是梦到萧乙爷爷,这个我也很有感触,在外公离世的那一年,我隔三差五就会做相同的一个梦:外公扛着锄头回家,我跑过去问他怎么又回来了,我们明明都已经把他埋到山上了,可是外公说,他那是睡着了,醒来看到旁边的锄头,就拿起锄头把棺材撬开,然后回家了。外公说,哪里都没有家好。对于弥留之际的老人,回到家里是最大的心愿,而他们在离开之前,最为放心不下的始终都是儿孙们。

 5 ) 穆丹的《环城七十里》

       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提到初来南京时,"爱在南京的城墙上走,也不知上去的地方是什么城门,惟见那墙又高又大,在上面只顾迤逦走去,看城外落日长江,城内炊烟暮霭,走了半日到底也走不完。也只有我会做这样的傻事,就只为那山河浩荡"。那时,胡兰成应该是二十岁左右的年龄吧,世界也刚刚开始在他面前展开那么一角。
       穆丹生在南京长在南京,打小时起就可以随时到城墙上去乱走一通,这是他自幼就有的乐子。所以让他在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儿时乐园一一城墙上生发出"就只为那山河浩荡"的喟叹,实在是为难他。
        但是有一天,环着城墙走了一圈儿后,穆丹也有了心事。高中毕业前夕,学校组织毕业生们环城七十里。这需要付出巨大的体力与耐力。他发现,城墙虽然还是他儿时所熟悉的城墙,但他自己已经不再是儿时的自己了。有什么东西已经在他心里萌发,而且恣意生长。却总也说不清楚。
       那次七十里的环城在他脑海中的印象鲜活锐利,以至于时光过去三十年后,他在拍摄自己的处女作电影时,脑海中蹦出来的竟然还是这件事。
        电影的故事并不复杂,因为穆丹压根就没有想去杷故事弄复杂。故事最内核的部分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高考前的晚上"拧巴"地用了一个通宵沿着城墙环城七十里,因此耽误了第二天就要进行的高考。直到今天为止,高考依旧是中国的高中生最重要的一个事情,拥有使命般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所以这似乎是放弃了一个有意义的事情,而去做一件无意义的举动。
       但是这个简单故事引发出的张力,却又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这里关乎成长时的"拧巴",这些"拧巴"带来的全新生命体验,以及这些体验在你青春消逝后给你留下的刻骨铭心。
       影片刚做完后期时,我在东禾影业的小放映室看四十分钟的压缩版,当时忙着欣赏电影里的十几首穆丹创作的民谣歌曲,没空去想这些问题;昨天在紫峰六楼的影院举办的南京点映的首映式上,看完了九十分钟的完整版后,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当然也有我自己的亲历,倒有点想明白了。
       穆丹与我是同龄人。差不多与穆丹在南京环城相同的年龄时,我在北方曾与一群同学骑自行车在冰面上疯狂地横跨黄河。朔方彻骨的寒风中,冰面形成类似凌汛时的河面那样一个个参差错落的裂缝,如果不小心踩开了哪个裂缝,就会跌入冰下随着黄河入海流了。
       一群正在长大的孩子,骑着自行车跌跌撞撞跑到黄河对岸,然后又跌跌撞撞回到出发时的此岸,在冰面上完成一个来回,一没摔死,二没淹死,居然都还活着,我们的脸普遍都有点发白。有一点惊惧,绝多却为兴奋。但我们谁都不敢向父母讲起。因为在作为成人的父母眼里,这种行为亳无意义,甚至很荒唐。
       事实上,丧失高考机会环城也好、冒着生命之险骑车过黄河也罢,其实是一种求证,用一些看起来心血来潮的无意义的举动,来求证自己生命的意义,不经意间完成一次心理上的蝉蜕。
       穆丹自己其实也在求证:那些青春期的无意义,倒底在我们的人生中,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
       我喜欢穆丹的性格,外表温和淡然,但内心里其实暗潮涌动。
       就象他首次编导制作的这部电影一一《环城七十里》。

 6 ) 献给我美丽的南外仙林(附环城攻略)

记得是高二暑假发现《环城》在南外仙林开拍的,可我到了大一寒假才幸会它。当然是满怀期待,尤其是离了它近半年。南外仙林雅气的校服、明朗的教室、教室前盛放的粉紫粉紫的合欢树以及在高处俯瞰见着的群鸟掠过的天空,这些影片中的场景都另我为母校动容。总得写些什么,来歌颂她,来纪念大学前的这段时光。具体要写些什么还不知道,就想到哪儿敲到哪儿,还是就那三个章节的顺序,按老习惯“顺其自然”吧。

第一章 林佩曦

我没有在先锋书店结识过林佩曦,我自己是女孩,也没在外面遇到过这样迷幻的男孩儿。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仙林的园子里,周日晚到周六午,经历的也无非是些淡如水的日子。

早晨听着起床歌开始新的一天,印象中最深的是那首卢广仲的“对啊对啊”,我还记得刷牙时会跟着他的节拍边点头边在牙齿上刷节奏。然后是寝室的卫生值日,除了3号的拖地,擦气窗、扫地、抹水池台、擦镜子、刷厕所,我都干过。再然后呢,听生活老师韶两句后去跑操。跑操路上,瞟几眼手中抖动的笔记,瞟几眼路过的男生宿舍前面我暗恋的男生来了没有,春天的话我还会观察沿河那条路的柳树。仙林的一天就是这样开始的。没什么波澜起伏,除非下雨不跑操直接去食堂吃早饭。

生活像仙林食堂的包子,因为我总能知道我星期一那天咬下去的是肉馅,星期二是豆沙馅。还有豆腐包、粉丝包……没记错的话,星期五会好吃一点,有馒头卷火腿肠的热狗或者上面撒着红绿萝卜丝里面嵌着葡萄干的发糕。更好的是周六,可以去教师食堂,想吃什么就点什么。我喝了六年没有小菜的稀饭,因为我不喜欢一个淡淡甜美的东西被打扰的味道,就像仙林这六年平淡无奇的生活,平淡但是美好,像一无所有的远方,像一无所有的黑夜。

早饭完基本就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高三保送前的两个月我一直保持吃完早饭就投入到去小教室读nce3的状态,常常读到早读结束第一节课开始。有一次貌似读过头了,我们的数学老师阿新已经开始在黑板上讲他画好的圆锥曲线了,我才回到大教室。那一次很是抱歉。也很感谢那几个月开启学霸模式的自己,能做那样有理想有目标有动力的学生,能这么忘我地学习,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这种只有在高三才体会到的快乐。

中午我会只身一人去图书馆,带上摘抄本,更多的是里面夹几张数学学案和草稿纸,在午后静谧的光阴里折损我可爱的脑细胞。第二阅览室的杂志架上有我常翻的几类书刊,现在应该依旧静躺在阳光洒到的书架上,或摩挲在谁的手里吧。忽想起我初一刚入校时还满心期待地给《读者》投过稿,六年了,到现在还没人理我。

我可能会在下午的某节课坐着小睡一会儿。历史课政治课一般睡不着。语文课上《唐宋八大家散文》那会儿,我喜欢其中逻辑清晰的论述和假光头庖丁解牛般的讲解,最喜欢那篇《留侯论》和《游褒禅山记》里那句“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晚自习我会全身心做自己喜欢的又重要的事,一般是写我的葵花宝典,拿白纸和各色笔纠错概括总结。有时也会拿活页纸写随笔。

回宿舍也很开心,或者说放肆。特别怀念和室友们在寝室里砸枕头的欢愉,我们不砸人,就砸床,我的床板上被前人留下“发财”二字,故常被砸,春妈每次都砸得特别利索,我很是羡慕。宿舍发生过好多现在想起都会笑的事。有一晚,宿舍里四个人都挤到了2号和3号的双人床上,可查房的生活老师蟪蛄正好跑进我们宿舍来了,看到我们四个人挤在一张拼接的双人床上,又是冬天,我和春妈妈还在一个被窝里。最后,我是笑得花枝乱颤地爬回我的小床。

带回宿舍的作业一般就在窗台上睡一夜又没动几个字地第二早带回教室。除了放窗台,好东西我都喜欢放到枕头底下。比如我把光光的《史记》枕在脑下睡过一宿,那是某次期中考试的前夜了。

夜深人静时,我会蒙在被窝里刷qq空间的动态,只是几个简单的但十分重要的人,只是看看他们有没有发牢骚或是秀幸福。那时我还没有微信,我还没有豆瓣,没有太多虚拟世界里的诱惑。也就那么几条动态,看完我还有大把的时间刷雪小禅。后来才知道那样看手机对眼睛不好,不过那些夜晚也回不去了。关于夜晚的生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些心里压抑难过的夜晚陪伴我的那首歌,林宥嘉的《想自由》。后来保送完后的某段一个人在家很郁闷的日子里,躺在床上听《想自由》时眼角不知怎的就滚下了泪珠。

……

和隔壁班真光头媲美的语文老师假光头,数学课阿新讲题时不自觉翘起的臀部,英语老师雪莉的洋气发音比瓤得(beyond),政治课学文化生活那本书时怀杏的老猪放的《好声音》《舞林争霸》《星跳水立方》等文化产品,像已经活了几千年的历史老师阿骨打,可爱的地理老师小饼干的口头禅“啊~~~”,生物老师的含氮碱基,物累老师累老师的二类平衡(此处ei应发i),化学老师说某气体在某实验中可以用“潇洒走一回”来形容后不自觉地唱了起来……这只是教过我地部分老师地经典花絮,在仙林还有太多的如水往事,没有烈酒那般刺激,没有汽水那般能让你打嗝出气,但依旧能入你的肝肠、你的心脏。

第二章 爷爷

我的家人在我的中学岁月里的故事我就不公开叙述了。只是正好保送前的几个星期,我奶奶的身体也不好,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家里人没告诉我,但我知道,任何哪怕是不聪明的人也会意识到自己身边最最亲近的人的处境。

第三章 环城

我们高一那年远足,就是在玄武湖那里环城。是个阴雨绵绵的春天,出发前班主任还诗情画意地在黑板上写下了“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我写的一篇记录此次远足的文章还上了校报,可现在谁知道那文章在哪儿,一切都远去了,只有烟柳依旧笼罩在那十里长堤吧。

今年寒假,我想重游。

附:

南京明城墙最值得走的4段路

1、定淮门至狮子山
主要景点:神策门、玄武湖、台城、鸡鸣寺、九华山
定淮门至狮子山一段的城墙是南京几段城墙中最蜿蜒秀美的一段,风景特别好,而且错落有致。这也是南京免费城墙中比较长的一段,南端从定淮门开始,经过的华严岗门、挹江门、仪凤门都是免费开放的。在北段沿着狮子山山体建设,中段比邻绣球公园,南段则在小桃园东侧,是欣赏南京春色的好去处。
经过整修免费开放后,每天有大量附近居民上城墙锻炼,或散步欣赏风光,只有进入阅江楼的一段需要收费。目前这段城墙已有华严岗、挹江门、阅江楼景区等5个内侧的登城入口,未来还将配置服务点,会装上座椅等公共服务设施。这一段城墙几乎可以一览南京城西北部的全部风光,串起多个公园。上走城墙,下游公园,还可以在多个城门上互相远眺,预计将是最受市民喜爱的一段城墙。
2、太平门至标营门
主要景点:紫金山、琵琶湖、中山门、月牙湖
太平门至标营门的城墙,一边是紫金山,一边是护城河。据现场的城管人员介绍,现在中山门至标营门段已经都在为以后的城墙开放做准备工作,“这段城墙大约2公里,以后每50米都会设有一些游客休息椅和垃圾桶。”
游客可以沿城墙一直走到标营门,可以发现中山门附近的城墙基本都是老城墙,而到了标营门则能看出是用城砖复建在遗址之上。以前这里到中山门就不通了,现在这个标营门段是去年新动工的一段,才开放不到一周。
据了解,未来中山门、后半山园、琵琶湖、南航、标营门、蓝旗街共6个登城栈道。目前在城墙上也能看到,新修建的登城口主体已经可以看出形状。
3、清凉门至国防园
主要景点:鬼脸城、国防园、清凉山
这一段城墙全长2.42公里,南起石城门,北至定淮门,也是几段城墙中比较短的一段。这段城墙在清凉门被清凉门大桥分成两段,不过如果想沿着城墙走则可以穿过清凉门大桥下的绿道。清凉门城墙登城口共有两处,分别为清凉门、国防园入口。
目前清凉门到国防园城墙对外免费开放,这一段非常适合老年人饭后散步,只需要沿城墙边走便能远眺南京城,欣赏外围美丽的风景,也是茶余饭后散步的好去处。城墙内部是个生态植物区,放眼望去一排树木高耸葱郁,未凋零的树枝上还留有秋后红韵。
4、东水关至西水关
主要景点:东水关、周处读书台、白鹭洲、夫子庙、老门东、中华门城堡、古长干里、西水关
这一段路途较长,景点也是最多的,其中夫子庙、老门东都是游客必逛的景点之一。这段城墙还包括了著名的中华门城堡,整段城墙像一个手掌,将城南的秦淮风光带捧在手心。其中特别设置的慢行步道可以供市民在此沿城墙散步,不仅可以欣赏美景,也是锻炼身体的一种途径。
整治过后的城墙将以收费的形式全线开放,目前东水关经中华门、长干门、集庆门等已有共7个登城入口。作为南京城墙段两个景色最好的风光带之一,考虑到游客在此游玩的频率会更高,这里还会设有5个服务点,同时包括特制自行车点,一共将设置80辆特制自行车,方便市民在此段骑行游览城墙。
据介绍,这段全长6公里的城墙以中华门瓮城为核心,城墙内有周处读书台遗址、白鹭洲公园、夫子庙、内秦淮河以及“老门东”景区以及其他老民居保护区。此外,中华门城墙段外的雨花台风景区和“古长干里”景区,也是连接老城南的重要历史文化古迹,整片区域均主打“城南文化”。

 短评

七十里的城墙带我到远方让我将世间美味一一品尝土豆饼的清香我却不会忘和那一碗鸭血粉丝汤七十里的城墙带我回家乡当我将世间美景一一欣赏台城柳染绿的梦想篝火中狂奔的希望是记忆里最雀跃的海洋。

7分钟前
  • 冯早起
  • 力荐

无病呻吟的mv

11分钟前
  • 黑乌鸦的嘴
  • 很差

三星半。

14分钟前
  • 安凯
  • 推荐

都是靠一批有着南京情怀的人把评分拉上去的吧。。即使导演演员都是非专业的,这演的也太生硬了,还不如演员都说南京话可能还会好一点。。先锋 青果什么的都拍进去了。富二代们的业余生活还挺文艺的。。以及,一定要找机会去环一次城~

18分钟前
  • 薛定谔的毛
  • 还行

不完美,但是很有感觉!

21分钟前
  • iamliuzhe
  • 推荐

小成本青春成长片,故事毫无可看性,几个男主角全程不换裤子。影片号称音乐片,原来就是在不知道如何讲故事的情况下插入大量民谣歌曲做配乐,还把全部歌词打在一页屏幕上,效果堪比ppt。

23分钟前
  • 喻鸣
  • 很差

歌很好

26分钟前
  • 麥-Albatross
  • 还行

90 分钟 MV 烂到地底,屎到没朋友,没事别拿南京消遣。

28分钟前
  • Hao
  • 很差

拍的和演的都青涩且稚嫩,配乐又多又吵,全靠歌支撑。唯一有感觉的就是爷爷的故事,配合歌曲歌词,有感觉。

33分钟前
  • 哔哟哔
  • 还行

讲述的是青春校园的故事 还有深刻的人生思考 无论你是什么年龄段,无论你在哪里 总有一个人会在你的记忆里 熠熠生辉 那就是年少时 我们心仪过的那个人 很是佩服电影里面小师妹的那种勇气 记忆里的白衬衫男神 单车后座的长裙飘飘 总有一个老师让你爱上一门课 儿时的美味等等都构成了校园时期美好的回忆

37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对海报和片名的好感促使我下载了…哇靠,开头那满屏的噪点是什么鬼(片中再次出现该片段并无此问题,实在搞不懂后期干嘛要搞成这样?)…片里的歌曲还行,虽然不是我的菜…演员们的颜还不赖,可是一个个表演怎么都那么木讷?…导演能力有限,故事更是编排得好糟糕…摄影好清新,应该是全片最大的亮点。

3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较差

正片没看,看的是八集的纪录MV。第一集,城门城门几丈高,主题是一群人聊他对南京印象最深的地方。大半夜的,不用看到熟悉的景象,仅仅听到那些浓厚的南京口音,对南京的念想就整个儿被唤起了,非常非常想回去。有些恐慌的是,一些随之在脑海中冒出的南京的景象,此刻我已经想不起是哪了。

40分钟前
  • ↘清角↗
  • 推荐

这是我生活的城市,我所爱的城市。

42分钟前
  • PIE 觀
  • 推荐

整部电影都在唱歌烦死了,还不如直接去听CD。但拍得还算有点情怀。

45分钟前
  • 失控的蘑菇
  • 较差

弥漫着纯粹美好和感伤遗憾的青春的独有气质。南京话,南京风物,南京城墙,音乐不错。三星半,剧情略弱,情怀加分。

46分钟前
  • 青鸾
  • 推荐

作为一个南京高中生,我只想说,这种脑残的青春文艺微电影为什么要搬到荧幕上?而且名校居然就是我们学校也是醉了。里面那个绿茶你老不穿校服会被老师骂的大姐

50分钟前
  • Xenomorph ' Obi
  • 很差

太稚嫩了,但歌好听,南京美

53分钟前
  • ounana
  • 推荐

没完没了的歌唱唠唠叨叨,导演不够成熟,其实还可以拍的更好

56分钟前
  • ivanjob2008
  • 还行

孤独又喧嚣

58分钟前
  • 波塔斯基
  • 力荐

电影并不好看,几乎是无病呻吟似的清新青春,貌似是部有关城市形象类的片子,难怪这么混事儿。原声倒很动人,好音乐或许不太说的上,但绝对是足够真诚的音乐,三星里的两星都是给这张原声碟。很喜欢南京,在那里有很多重要的回忆,可惜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1小时前
  • CobraCB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