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HD中字

主演:朱丽叶·比诺什,贝努特·里格恩特,弗罗伦斯·派梅尔,夏洛特·韦里,海伦·文森特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9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剧照 NO.1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剧照 NO.2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剧照 NO.3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剧照 NO.4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剧照 NO.5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剧照 NO.6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剧照 NO.13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剧照 NO.14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剧照 NO.15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剧照 NO.16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剧照 NO.17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剧照 NO.18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剧照 NO.19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么多年来,朱莉(朱丽叶·比诺什 Juliette Binoche饰)一直默默支持丈夫的创作事业,照顾5岁的孩子,平静的生活由一场车祸打破。丈夫和女儿的过世,令刚刚在病床上醒来的朱莉大为悲痛。她曾经想一死了之,出院后又生归隐之心,她把丈夫的曲谱付之一炬,以明隔离过往的决心。人间生活对于万念俱灰的朱莉来说,已经无关紧要。   然而,现实却防不胜防地进入她的生活,让她开始思考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同时,丈夫的朋友把丈夫留下的残稿发表在媒体上,声称要为这首曲续完。这件事意外地让朱莉得知,曲子原来跟一个女人有关。这个女人,肚中已怀有丈夫的骨肉。   朱莉终于获得了心灵的自由,有勇气迎接新的生活和新的感情,她的人生开始转变。白宫水管工第一季曼谷奔逃UNINE蹦吧 第一季老爸的筒子楼真探2022谋杀回溯婚礼之后忠烈图秋灯夜雨僵尸逃生船风雷魔镜蜜谋逃杀花咲舞无法沉默第二季我们一直住在城堡里崇山峻岭极地行 第三季秦明·生死语者女人汤最后一个教父开拍吧,拉拉片!柳青布朗夫人的儿子们圣诞特辑二楼的恶人我爱HK开心万岁明日边缘(国语版)到来的主日生命的舞动喜气洋洋猪八戒演播时刻 第一季Heart Catch 光之美少女!有鬼故事丛林猎爱唐顿庄园第四季拜托了!别宠我 第五季羞耻2011老腔辣手迷途2001夜幕降临小活佛小叮当与精灵杯大赛残梦

 长篇影评

 1 ) 唯有自我拯救

    一个人所以会跟其他的人或者事有关系,是因为有什么东西在联系着,当这种联系不继续存在的时候,就很难再说这个人仍然跟其他的人或者事有关系,出门买食物,交房租水电费,甚至继续工作都只不过是一种程式,这个人不过是完成这一切程序的机器,到了某一个时刻开始运作,到了某一个时刻停止。

    在这样的过程中,思维和行为都是根据习惯,因为身边的一切不能再对这个人产生影响,所有的一切都是没有关系的,有或者没有,这里或者那里,对象、内容或者时间。

    再反反复复地看《蓝》,每一个细节,一遍一遍地去琢磨,把自己当作她去经过,去感受,去思考,最后知道,谁都只是自己,无论有什么样的借口,无论有怎样的依恋,到最后还只是自己。不管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其实也并没有正确与否的标准,要的只是某一个人愿意接受的答案。也就是自己给自己一个答案。

    我一直以为任何人只要心甘情愿或者无所谓,很多事情就好办了,责任,如果要说责任,我们最底线的责任就是不要因为自己的行为——有意识的作为——伤害到旁人,而并无必要因为旁人对你的行为的看法或者他一定要去做何感受而负罪。

    最简单的描述就是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小贩不用以为自己在卖给“他”食物,而是在做自己的生意,只是有这样一次交易存在,以此类推。当一个人以为自己跟别的人或事没有关系的时候,谁如果把所谓的关心或者劝解强加,那不是善意,那是残忍的伤害,通过不负责任的手段堆砌自己虚伪的高尚。

    自由,是这部电影努力表达的主题,对于什么是自由,导演通过很多种列举的例子,去给出一种,仅仅是一种他自己理解自由的方式,让每一个看这部电影的人自己去思考去回答。基耶斯洛夫斯基是一个伟大的导演,因为他用自己内心真正的自由去传达理解自由的真理。

    当朱里在医院醒来的时候,微弱呼吸中浮动的那一片羽毛,传达的是生命的自由,生命原本不过如同一片羽毛那样脆弱,开始或者结束都是轻易的一件事;

    当朱里埋在被子里看葬礼播出,颤抖的唇角、滑落下来的那一滴泪水,传达的是悲伤的自由,如何的努力都掩盖不了逃避不过,轻易且恣意地侵蚀一个人的灵魂;

    当朱里放弃自杀吐出嘴里的药片,注视她的护士,传达的是对自由的尊重,一个神智清醒的人有权利为自己做出选择,因为没有人清楚究竟什么是最需要的;

......

    当朱里得到妓女关于职业选择的回答,导演对于自由的理解和尊重上升到又一个新的高度,人之为人是因为她生而为人,而并非因为她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当朱里将丈夫的房子和姓氏给那个遗腹子的时候,这样的自由到达了顶点,她要自己拯救自己;

    当朱里听到丈夫的情人真诚地讲出那一句“对不起”的时候,她终于找到自己的自由;

......

这是一部伟大的影片,因为它本身就是自由的。

 2 ) 痛苦是什么样的?

  看蓝的时候第一次认识了庇诺什,从此迷上了她。
  听说贾樟柯到法国见过她。朱说贾是那种能够调动起演员全部潜力的导演。我信服这句话,不仅因为贾的才华有目共睹,更因为朱是被基氏指导过的演员,她见识过最好的,有发言权。
  在蓝里面,庇诺什淋漓尽致的演绎了痛苦的感觉,她向我们展示了真正的痛苦是什么样子的。
  当痛苦向你袭来时,你可以痛哭、昏厥、尖叫、奔跑、愤怒、抽搐,你可以表现的像演员一样强烈,你有这个权利放纵一次而没有人说你矫情、说你神经质、说你脆弱不堪一击,你拥有了痛苦赋予你的特殊权利。
  但是,真正的痛苦往往是另一种形式。面对突如其来的引起你痛苦的事件,你应对的是麻木,你觉得自己置身事外,一切都与你无关。你不明白别人为什么为你悲凄,为什么用一种小心翼翼的态度面对你。这也许全是一场梦吧,你想。也许,你会嚎啕,可这不过是因为别人在落泪。
  然而,渐渐的,你确定了,不错,这的确和你有关,这不是一场梦。你感到了痛苦像海浪像厉风一样席卷你,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你感到了恐惧,转身想逃,逃到哪里呢?你不知道,只要能逃开,又管它什么地方呢。可是你四肢使不出半分的力量,犹如一场梦魇。

   是的,一场梦魇,一场似乎永远不会结束的梦魇。它允许你挣扎、允许你反抗、允许你逃避。你用出了全部的力气,终于你感到你离开了风暴的中心,你以为你又一次见到了蓝天。看到一个垂垂的老人艰难的行进,你会从内心里发出对天主的赞美:感谢上帝,我还活着,我还拥有青春,我还健康,而生活--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可就在你满心喜悦,以为自己逃脱了痛苦的魔掌,得到了自由的时候 ,痛苦这个万魔之王却正在得意的带着嘲讽的看着你笑呢。它会突然从半空中降临,带着轰响,疾如闪电,快若山风,又准确犹如鹰隼,准准的、狠狠的将你击中。
  人世间最恐怖的事情是什么?不是虚幻的鬼神、也不是死亡的威胁,而是无法逃脱的绝望。如果肖申克钻过漆黑腐臭的下水道见到的不是连接自由的河而是狱长办公室的厕所,他还会有勇气调转方向再爬一次吗?

  去年,我的舅舅不幸因病故去了。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遭遇死亡,幸运的是我因为外地读书的原因,逃了开去。后来,母亲总说,她搞不明白现在的孩子,个个好像都没有感情。她指的是我舅舅的两个女儿,我的表姐妹,没有痛苦的表现,好像很麻木。但我知道,这是痛苦的另一种表现方式,这样的痛苦同样真正的蚀人心魂。

 3 ) 生活需要“圣徒式”的道路

很久以来,我始终坚信一个真正伟大艺术家,必须拥有宗教层面上的思考和展现,这个观点几乎左右了我看待一切作品的眼光。之前,一直为基斯洛夫斯基的作品缺乏我喜欢的暗色调而有意识地避开它,直到无意在喜欢的酒吧里看到《蓝》,才不得不逼着我去正视这为名声实在太过响亮的导演。

基斯洛夫斯基无疑再次印证了我看待作品的一贯方式,这是一位怀有极深刻宗教思考的导演,甚至可以说他的出发点就是源于宗教的,在这个宗旨下他怀疑一切世俗的东西,那些已被定义了的世俗概念在他的视野里是不健康的、扭曲的。于是《蓝》的开头便注定要以毁灭破坏性的姿态出现,突如其来的车祸销毁了一切,人的生活一瞬间由高楼移成平地。

对待旧秩序的毁灭,基氏似乎更倾向于运用一种避重就轻或是模棱两可的方式。比如车祸发生时,一个乡间的小男孩儿正在玩一种游戏:把一个木棍甩到用线相连着的木制底座中去,这个有点难度的游戏一直失败,直到好容易成功,小男孩儿露出一脸欣喜微笑的时候,一声巨响打断了他,车祸发生了……虽然事故令人震惊,但不同的个人在同一环境下的情绪差异,却淡化了灾难的绝对悲剧性,其原本可能出现的效果也无疑被打了折扣。随着丈夫与孩子的死亡,茱丽以家庭为中心的一切旧秩序霎那化为乌有,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其打击是十分巨大的。茱丽开始的轻生、隐居行为都在证明她对于这个家庭的无限依赖,习惯的各种衍生物及习惯的本身,维护着家庭的运作,世俗标准的一一维护,催生着这个家庭以其牢不可破的坚固性屹立不倒,除了死亡。

不可否认基氏对于这个家庭的存在一开始就持怀疑态度,随着茱丽生活的继续,种种信息一一呈现。茱丽夫妇各自有自己的情人,而茱丽为了照顾家庭也已多年没有自己的作品。看似稳定的家庭生活事实上并不完美,甚至存在各种隐患。如果没有车祸,这个家庭的未来是否一片光明?谁也不好说。基氏相信灾难可以催生新的希望,虽然他让茱丽始终处于崩溃边缘的状态,让她用尽手段来逃避毁灭带来的痛苦,但事实上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每一件都和她曾有的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丈夫的情人怀孕了,自己的情人公布了丈夫的旧作,并希望通过续写这部作品来激起茱丽对生活的希望。作妓女的邻居让她重新审视了“身份”这个东西,以至于使她最终谅解了丈夫的情妇。

对旧秩序的不信任使得基氏始终都在怀疑现实世界的种种关系,家庭作为缩小版的“社会”,本身就存在随时崩裂的多重隐患。在《蓝》里,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任何关系都有可能第一时间被打破,人类随时处在变化之中,这种变化对于人类的伤害不可谓不大,但同时也存在了更多的可能性。你可以选择逃避,解脱,但像茱丽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那样与世隔绝什么都记不起来真的好吗?你可以选择消极,但你并不一定能够承受这选择所可能带来的后果。人有求生的本能,这种本能在构成了脆弱的同时成全了人类的坚强。关键在于你必须在各种变化中保持向上向前的姿态,并用灾难的洗礼来促使你拥有一颗“圣徒”一般的心。

茱丽就是基氏想象中“圣徒”式的人物,用她丈夫情人的话来说,她是一个“善良得让所有人都能够依靠的人”,这样的人毫无疑问拥有基督一般的内在品质。茱丽自我重建的过程,事实上是基于她对于自我痛苦的深刻理解及将这种理解与尊重推及他人的过程。在此期间,她逐渐完成了对于人类的重新审视,理解了人类共有的痛苦,这种痛苦恰恰是世俗所忌惮的,是严酷的世俗环境造成的。家庭的崩溃迫使她抛却了世俗的负累,反而挖掘了痛苦的真实价值,这是一种被称为是“慈悲”或“悲悯”的内在力量,是真正宗教化了的灵魂情操。

当茱丽与她的情人完成了丈夫的遗作之后,蜕变的过程完成了,新的秩序由此形成。在变化的世界中,旧与新的交替往往有一定的轨迹,这轨迹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当事人对这种转变所持的态度。基氏所赞同的,正是以一种基督式的宽仁与悲悯去审视、接纳一切可能的未来,并以博爱来成全他人及自身。正如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游泳的情景。茱丽徜徉在蔚蓝色的水中,用痛苦与挣扎作代价来完成自我解救。蓝色,在西方被视为纯洁而忧郁的颜色,同时也是最深刻的颜色。英国导演贾曼亦有一部同名电影,来表达他对于生命及死亡的终极思考。看来“蓝”,便是基氏对于人类关系,特别是个人与他人之间根本联系进行思考的基础色,也是他概念中的,人类灵魂的底色。

虽然基氏的作品没有我喜欢的阴郁和绝望,也没有深厚的孤独感,但我欣赏他对于人类痛苦的极大尊重。在他的镜头下,无论是绝望或是希望都有一种凝重感,这是他对于痛苦深刻感受和理解下理性的表现。他相信大灾难可以扭转人类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对于人类的生存状态有执著的信仰。他着力揭示社会生活中某些起着麻痹作用的表象,甚至认为唯有痛苦才能唤起人类“爱”的本能。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导演应有的思考及襟怀,也是一部伟大作品应有的广度和深度。

 4 ) 自由的颜色——影片《蓝》视听语言分析

    蓝是代表忧郁的颜色,而在《蓝》这部电影里,它被赋予“自由”这一新的涵义。整部电影节奏舒缓,徐徐道出一个关于失去家人的女人怎样重获自由的故事。同时,基希洛夫斯基也试图给自由下几个注解,如人身自由、创作自由、性的自由等等,朱莉最终获得了这些自由,也获得了重生。以下将从视听语言角度分析《蓝》的创作及表现手法。
关于色彩
    片名虽然叫《蓝》,却并不表示整部电影都得蒙上一层蓝色滤光纸,事实上蓝色毫无疑问是这部电影的主题色彩,但是如同好莱坞大片中的超级英雄一样,只在关键时刻出现。
就影调来说,冷调和暖调交替出现,而不同影调中的戏份则有不同的涵义。
    影片开头至车祸的几场戏中有一场为暖调,这场戏有三个镜头,首先是轿车后座上朱莉女儿的近景,后挡风玻璃上映出隧道里不断运动的灯光。第二个镜头通过主观视角表现小女孩眼中光怪陆离的世界,车灯和路灯在镜头前被夸张地表现成晕染在玻璃上的光束,做着变幻莫测的运动。第三个镜头是小女孩的脸部特写,她瞪大眼睛观察这奇妙的光影魔术,眼神充满好奇。这一场戏夹杂在前后的冷色调中,被明显地强调出来,结合整部影片的政治隐喻来看,应该是用于表达对新欧洲的美好憧憬,而车祸发生时稿纸和皮球纷纷飞出车外,则标志着这一憧憬的破灭。
    影片总体的影调变化呈现出公式化的格局,可以帮助理解情节结构。在暖调场景中,朱莉从昏睡中醒来,试图自杀,悼念亲人,逃离以前的生活,与各种人物交流,可见暖色代表过去和被过去深刻影响着的现实生活,朱莉在这些场景中是没有自我的,是不自由、不快乐的,这与暖色本身所体现的安全感相冲突,与朱莉内心的矛盾情感却契合一致。
    朱莉自由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出自一次幻觉,她被突如其来的蓝色光芒惊醒,耳边出现未完成的欧洲融合协奏曲,光线穿过蓝色玻璃投射进房间。这场戏是车祸过后朱莉第一次出现在冷色场景里的戏,她拒绝了女主持的采访,拒绝谈论丈夫的作品,这是她寻求自由的开始。
    接下来的第二个冷色场景是蓝色的房间,朱莉在蓝色房间里找到了重要的蓝色吊灯。她看着蓝色吊灯,似乎受到某种启发,在下一个蓝色场景中,她向律师做出遗产分配的安排,不接受丈夫的任何财产,标志着经济上的彻底独立,可以理解为获得了经济自由。
    接下来是性的自由。朱莉使劲吃下从包里翻出的蓝色糖果,打电话叫来了暗恋她的奥利弗,在冷色调的蓝色房间里与他做爱。第二天朱莉离开了旧居,获得了人身自由。
另一个重要的冷色场景是游泳池,从光线分布可以看出,拍摄游泳池里的戏时使用了蓝色光源,这使得池水看起来蓝得发亮,不同于游泳池水本来的蓝色,可见基希洛夫斯基对这个场景做了强调。游泳池是朱莉最私密的空间,她每次到游泳池都不仅仅是为了游泳,而是流泪,或者仅仅是为了流泪,似乎整个游泳池象征的就是朱莉的泪水。
关于音乐
    音乐是提及《蓝》这部电影时不得不谈的一个重要视听元素。首先,关于欧洲融合的协奏曲作为整部影片的关键线索贯穿全剧,并诱发出男女主角的感情,在情节设置上,它是一条主线。然而爱情并不是《蓝》的主题,所以这部未完成的协奏曲还引出了其他的东西。其中一个关键问题由女主持提出:是否是朱莉代写的。这个问题乍看起来很是突兀,但基希洛夫斯基既然这样安排,就一定有他的意图在。抱着这个疑问一直看下去,能够发现几个线索,一是曲谱上的字迹,原谱与朱莉后来续写的两张谱上字迹几乎一致,二是朱莉的创作能力,当她进入良好的创作状态时,其表现完全是一个作曲家,而非家庭主妇。结合导演的意图,可以认为即使朱莉没有完全代笔,也是协奏曲的创作者之一。影片最后,朱莉与奥利弗完成了曲谱,在这个过程中朱莉一直扮演着男性的角色,她在创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在两人的生活中也占据主导,获得了精神和现实中的双重自由。
    此外,音乐在整部影片中还起着转折的作用。协奏曲分割着两个不同的朱莉——不自由的朱莉和自由的朱莉。每一次转折既代表不自由的终结,也代表自由的开始,同时也自然地分隔出影片的情节段落。
关于隐喻
    影片的政治隐喻并非十分明显,但结合其创作时间,还是可以分辨出来。《蓝》上映于1993年,拍摄时间应该为90年代初期。其时,苏联解体不久,冷战结束,东欧发生剧变,新的欧洲秩序正在形成,基希洛夫斯基本人也处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格局里,完全有理由相信,《蓝》这部作品希望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他对新欧洲的憧憬。如果把欧洲融合协奏曲看做一张蓝图,那么其创作者就应该是欧洲人民,死去的朱莉丈夫隐喻当时在欧洲消亡的社会主义,朱莉本人继承了融合协奏曲的创作,她象征的是追求自由的欧洲。朱莉丈夫的外遇情人是一个律师,她怀上了朱莉丈夫的遗腹子,这个设置可以理解为东欧剧变后的新资本主义国家在法制中重生。
    妓女和车祸目击者是影片中出现的两个各有特色的年轻人,他们象征欧洲的新一代,追求个性解放,对世界充满好奇却又总是不知所措。妓女是一个自甘堕落的角色,只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直到最后也没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车祸目击者相比之下则是一个单纯得多的角色,他出于好奇找到了朱莉,想要归还朱莉的项链,而朱莉将十字架项链送给了他。这个动作含有宗教意味,象征欧洲人文思想的传承,影片最后,这个年轻人戴着朱莉的项链从睡梦中醒来,笼罩在蓝色的晨光里,这代表了新一代欧洲人自由精神的觉醒,是基希洛夫斯基留给欧洲人的美好希望。

    《蓝》是各种艺术表现手法的综合体,其艺术结构错综复杂,体现了基希洛夫斯基深厚的导演功底,以上分析只能提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可能还有不少分析不当之处,望指正。


后记:这是我的期末电影课论文,为写这篇文章看了不少前辈们的影评,受到不少启发,所以把它发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另外,影艺的同学万一搜到这篇就不要DOWN了,会被宝民哥看出来的……

 5 ) 《蓝》所说的是这三个词:生命力,才华,使命。

每当我看到有人在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我就会想哭。
也许他是在唱歌,也许是在跳舞,也许是在书法,也许是在沏茶,也许是在生活大爆炸里科学家必备的小白板上演算宇宙的起源……
他们的才华融入他们的生命力中,熠熠发光,即使我并不懂,那种光亮也像是不可视的辐射般直刺我心,让我止不住地流泪。

那种光亮,就像《蓝》中追随茱莉亚比诺什的那道蓝光。
我一直认为《蓝》所说的是这三个词:生命力,才华,使命。

比诺什遭遇车祸,丈夫女儿均往生,只得她一人存活。然而这生活中的至大伤痛并不能成为她随他们死去的原因,她不能死——她的才华时刻警醒她,要她活下去,她只要一闭上眼,她未谱完的曲子就在她脑海里沉浮,挥之不去。
她几度要放弃,她觉得生命中最重要的已经离她而去,她丧失了生存的斗志。
然而这只是暂时。
生不需要原因,生循环往复永不息止,生的本身就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比诺什在家中库房里发现一窝刚出生的小老鼠,随后,她向邻居借了一直猫。她犹豫良久,还是将猫放入库房,然后掩上了门。
她逃出家去游泳,住在她楼下的妓女找到她,看着她的眼睛问她为什么不开心,她突然痛哭——她杀死了一群新鲜的生命,甚至包括它们的妈妈爸爸,然而她不是内疚,她是无可奈何,她是为生存的规则,为大自然的规则,为宇宙的规则痛哭。
妓女接过比诺什的房门钥匙,她抱住她的头说没关系,我去帮你收拾。
妓女走了,与此同时一大群小学生欢呼雀跃着,跳入游泳池。

剧中另外对这个含义的埋伏是,比诺什的丈夫女儿死了,而新的生命,正悄悄在她丈夫情人的肚子里萌芽。
这就是循环往复永不息止的生命,生命永不消亡,生命只是换一种方式与形态继续。

全片中,总有一道蓝光时时追随比诺什,那光,就是她的生命力、才华、使命。
家人死后,她变卖了一切财产,唯独留下一盏灯,蓝色琉璃吊顶灯,它全身垂吊着无数泪滴形的蓝色琉璃碎片。每当有光时,经过这灯的折射反射,整个房间就会流光溢彩,充满了蓝。
住在楼下的妓女第一次去她家便不请自来地往里冲。比诺什找她,发现她站在这盏灯前呆滞住了。
她望着这盏灯,眼睛发出痴迷的光芒,她伸出手触摸琉璃碎片,她说:当我小时候,家里就有一盏这样的灯。我总是抬起手,幻想着自己能跳高一点,再高一点,能触摸到它。
随后她眼里的光暗淡下去:然后我长大,我就忘记它了。
这灯就是她原本的梦想,是她才华的归宿,使命的终点。
然而她忘记了,如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
妓女转过身问比诺什,你怎么找到它的?
比诺什回答,总之是找到了。

我总是说,懂得自己的人是最幸福的。而懂得自己,则完全地表现在懂得自己需要什么,追求什么,该去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命运与使命,如果你清楚地了解了自己,就会知道自己灵魂中到底背负了什么样的才华。
比诺什的才华是一种巨响,所以即使她想放弃,那巨响也都盘踞在她脑海,如果她想逃,她就会觉得痛苦。
更多人的才华只是一丝细闻,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很难令人听得清楚。

所以每当我看到有人用自己的生命力创作,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华,我就会想哭——为了他们能找到自己使命自己生命的终结处,能在无穷尽的茫茫天地间寻回自己的真正意义,而哭。
 

 6 ) 生命不能孤立

——我对《蓝》的解释

       一场车祸,朱丽失去了丈夫和五岁的孩子,自己也差点命归西天。她能下床走动的第一件事,就是砸碎医院药房玻璃,打算吞药自杀。出院后,她卖房子、立遗嘱,提前料理后事,准备去过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动身前夜,请来追求她多年的男友,主动和他作爱,算是给他的报答,也是她告别过去一切的最后一个仪式。

  她和过去断得那么决绝,走的时候连著名音乐家丈夫的手稿也不要了。从前的物品,她只带了一个兰色的风铃。对她来说,家庭毁灭了,一切都没意义了。她只有一个念头:等待死亡到来。

  尽管她想与世隔绝,可是现实生活却总是防不胜防地侵入:深夜街头暴力受害者,逃进她的屋,却把她关在门外;邻居要求她签字同意驱逐一妓女出楼;还有,丈夫的音乐不时在耳边响起,等等。她想起母亲。母亲过等死的生活已经很多年了,不知她是怎么过来的。她去看望。她母亲整天守在电视机前,连女儿也不认识了,以为是自己的妹妹。这等死的日子是可怕无聊的。

  因绝望而等死的生命是那样沉重。

  每当她陷入矛盾、痛苦、挣扎,她就跳进蓝色的水池游泳。在这里,水是生命的象征,蓝色代表了自由和灵魂的宁静。生命没有意义,也就不可能有生命的自由和灵魂的宁静。

  她的男友终于找到了她,可是别人的爱,并不能唤起她回归生活的热情。

  一个偶然的契机,改变了她等死的态度。她从电视节目中看到她的男友公布了她丈夫的手稿。这部名为《欧盟协奏曲》的手稿,原打算欧盟成立时,在欧盟十二个国家的交响乐团同时演出。她的男友宣布要续完这部作品。从电视中,朱丽还看到她丈夫生前的照片,身边挨着一个亲密的女友。

  她不同意男友完成她丈夫的作品,说这是私人的。但她的男友却说这是公众的,坚持要完成它。她打听她丈夫照片中的女人是谁?她和丈夫的情人见面时,这位女律师问她:“你恨我吗?”她回答:“我不知道。”当她发现女律师怀着她丈夫的孩子已经九个月了,回家后立即停止出售房子,把它送给丈夫的女友。朱丽改变了在绝望中等死的态度,重新唤起了生活的热情,她看到丈夫的生命并没有因为死亡而消失,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都在延续。因此变得积极昂扬起来,不但主动帮助男友完成她丈夫的遗作,而且投入新的爱情中。

  导演奇斯洛夫斯基似乎想告诉我们,孤立的生命是没有意义而痛苦不堪的。生命只有纳入到他人生命的链条中,才能获得价值和意义,也才有自由可言。由此,他也回答了欧盟团结以至人类的团结问题。

  朱丽发生这转变的契机是她偶然从电视中看到她男友公布她丈夫的遗作和照片,而这偶然又正是她去色情场所帮助同楼的妓女撞上的。导演似乎在暗示:善良是她得以改变的根基。正如她丈夫的女友在接受她赠送的房子时说:“你丈夫生前老在我面前夸奖你,说你善良得谁都可以依靠你。”

  《蓝》的思考是深刻的,但是传递这思考的故事结构却是脆弱的。因为我们难免要问:假如她没有遭遇这变故,她的家庭完整存在,她还有可能将生命的热情、对人的爱,扩展到家庭之外吗?她还能做到不妒忌她丈夫的情人吗?在这疑问面前,《蓝》的思想就悬空了。

  怎样才能将人的善良和爱心扩展到家庭之外,中国儒家文化几千年来没解决好,《蓝》也没真正解决。

 短评

①自由与禁锢的辩证探讨:涌动的蓝色=情感十字架与记忆囚牢。②基氏签名-昭示宿命与偶然的神秘目击者:玩剑玉的男孩与吹笛手。③4次撕裂连续性时空的淡出-淡入,一如猝然的震颤与情感的黑狱。④蓝色泳池,重回母体,自毁与新生的象征。⑤浸入咖啡一角的方糖。⑥结尾透过鱼缸的床戏与卷轴蒙太奇。(9.0/10)

1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这片子相当难,第一次看的很茫然,疑虑不减反增。更要命的是,这样的电影不看出些什么,极难获得观片快感的。影片更多的是以呈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为主,也就是将特定时间地点的主人翁的内心状态通过一系列手法具象的传达给观众,在一系列导演营造的意象中,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确定影片的立意,可以说,整个片子是很开放的,虽然导演将其基调确定为三色旗中的“自由”,但他的表现手段并不是封闭式的,他极端个人化和艺术化的处理也为观众自身的理解留下了相当的空间。自由,是这部电影努力表达的主题,对于什么是自由,导演通过很多种列举的例子,去给出一种,仅仅是一种他自己理解自由的方式,让每一个看这部电影的人自己去思考去回答。基耶斯洛夫斯基是一个伟大的导演,因为他用自己内心真正的自由去传达理解自由的真理。

12分钟前
  • Leon Winters W
  • 推荐

人的自由的最大障碍是时间,虽然关于时间的记忆也是自由的前提。作为时间的具象在影片中是音乐,这真是绝妙的比喻。女主角的两难处境在于不管告别过去还是沉溺于记忆,她都无法获得自由。所以音乐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是惊悚而纠缠着她的,这与结局高潮段的音乐形成对比。新生儿成就了最后的救赎。

14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这完全是在用镜头和音乐来讲故事,基耶斯洛夫斯基对于电影情节的架构,既不是基于普遍的“戏剧逻辑”,也不同于塔可夫斯基之流的“诗意逻辑”。他有种自成一脉的味道,其用弱故事性情节、强象征性符号与浓自我性人物构建起了一种“空间—环境—自我”的“复合逻辑”。其实整个故事相当平铺直叙,只是为了满足复合逻辑需求而运用了许多超常规技巧。比如,许多时候镜头忽然渐隐,这原本应该用在转场或时间流逝上的技法,但淡出后却始终连接着同一情节,其象征着朱莉感知系统遁入黑洞的心理体验。并且配乐起伏跟随者人物状态而律动,这都属于基耶斯洛夫斯基构建电影情节的技巧。能够将电影中许多分立的环节化用为一,果然大师就是大师。

18分钟前
  • 世界的焚像.
  • 推荐

重温。美妙惊艳的摄影和普瑞斯纳强有力的震撼配乐成了丰富和辅助剧情情境的大功臣;啧啧称赞的视听语言,细节的捕捉暗示,神秘意象的迷人呈现,犹如神来之笔;内敛压抑的悲愤和痛楚反倒更能让人感受到内心奔涌激烈的饱满情绪;比诺什咀嚼棒棒糖以及最后的眼泪堪称经典;同样是无常命运编写的悲剧,将朱莉推向了地狱又获得了新生,整体看上去其实是个特倒霉特惨的悲伤故事,但并未充满绝望,反倒有种负负得正的意指;根据主题设定来看实际是卸掉一切束缚获取真正自由的“从煎熬到释然的历程”,重点在于理性与情感上如何果断的和过去诀别,走出过往的阴影和羁绊,情妇的出现意外成了转机,可看做是对朱莉的一种精神慰藉,终于能和从前看似美满幸福实际充斥着谎言和背叛的过去说再见,彻底地失去也就变得不再那么痛苦或不公平。读书才知《广岛之恋》的梗。

20分钟前
  • 尉迟上九
  • 力荐

三四星之间 有“故意表现出苦”的意味

21分钟前
  • 齡官
  • 推荐

心灵自由,从纪实到深入人心,无明显动机冲突,不评判介入,对时间严格遵从;道德焦虑电影的超越,存在主义,不抛弃孤独个体;音乐刻画人物心理经典之作

2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蓝]是我电影的启蒙,从那里我第一次认识到电影应该怎么“看”、怎么“听”。基氏对于图像和声音的理解在他的同行里实属少有,什么时候该协作、什么时候该对立、什么时候该突出哪一个,这些东西上面他都展现出了惊人的控制力。通过把自己重新带回"不自由"的人际关系里,这个女人真正才获得了自由。

28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毁掉宏大的乐谱、用性来充实空荡的房子、不接受遗失的项链——放弃生活一切的寄托,将全部的过去锁进箱中并不能带来自由。Julie在蓝色泳池中肆意遨游,却无法从那里逃离,过去像一只锁不住的洪荒野兽,来势汹汹。她说友情和爱情都是陷阱,可为了自由,唯一的方法就是踏进陷阱、回到那个充满回忆的箱中。

29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经历丧夫失女之痛的中年女人的心路历程。情感饱满,演技优秀,细节到位。觉得这个片子闷的人绝对是没怎么看过真正的闷片。基耶斯洛夫斯基为了拍摄一块方糖,试验了很多次才找到那从浸入咖啡到完全变色恰好五秒钟的方糖。朱丽叶为了体验角色,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拍摄手在石头上划动的镜头。很好

33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一直压在自己心头的是对方那份沉重的爱,当沉重不再,事亦惘然。

3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散淡的收尾镜头,无计可消除的蓝。生命仍在继续。救贖尚未完成

41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基耶对人物精神活动的表现力可谓一流:几次黑幕如同情绪的无底黑洞,交由交响乐完成堕入其中而后又升腾的仪式;花式利用光影手段,如多面棱镜折射出人物情绪的迷离与复杂;拳头摩擦墙壁、咖啡浸透方糖、垃圾车碾碎乐谱、拦车少年刚好落中的木球玩具,似乎偶然得来的小动作却有如精心设计的仪式。基耶总是在隐忍压抑中沉默地言说。

43分钟前
  • Alain
  • 推荐

有些失去总令人念念不忘,特别是爱的最为刻骨铭心的时候。

47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拧巴都是自找的,自由也是一样。你如何看待生活,那你就将拥有怎样的生活,印象深刻的是电影中对女主情绪的表达,从哀莫大于心死到试图跟昨天告别再到最后真的获得自由意识与状态。

50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蓝、白、红即代表“自由、平等、博爱”的命题,延续《十诫》对人性、隐私及个人层面上的影像表达。《蓝》讲的是自由,或者说是“人类自由的不完全。我们离真正的自由到底有多远。”Julie的丈夫和女儿意外离世后,按常理应有许多她去墓地或看旧照片的场景,但影片里完全没有。因为她尝试过另外一种生活:没有过去的生活,她已下决心把它抹去。这种感觉也让她最终意识到,个人终究无法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去生活。或者曾有那么一段时间,你觉得试着忘记过去是可能的,但突然又会因一些事而卷入与过去有关的记忆,发现“原来是那样……”,这种荒谬以爱、同情、友谊的方式出现,并以你的情感共同筑成新的囚牢。在某种意义上,Julie是静止、等待变化的状态,电影跟随着她的运动切换场景。而影像甚至也会静止,比如那三个黑幕的时间。

55分钟前
  • 还行

全都是一種痛徹心扉的藍,是Juliette用拳頭與赤裸的石牆摩擦的那種痛,是看到垃圾車刺穿曲譜的痛,還有淺藍色水晶燈投射出來的淡淡哀痛。

58分钟前
  • StevenTong
  • 力荐

居然是我2008年看的最后一部片,看的原因居然是早点看完删掉好腾出空间下歌。。。

59分钟前
  • 即兴表演艺术家
  • 还行

自由……从爱的束缚中解脱

60分钟前
  • 露娜peace
  • 力荐

8/10。特写镜头挺好地展现对情绪的微观表现,例如医院那几段中对女主眼球、嘴角和床上羽毛的特写,她从模糊到清晰的视线,引导观众和女主建立精神上的痛苦,又如女主躺在床上看丈夫和女儿葬礼的直播,她的手指模糊抚摸电视上的棺材,再到手背从墙上摩擦时的疼痛、指尖阅读乐谱的速度,表现悲伤的压抑到彻底释放,咖啡厅一幕有对餐桌的两次特写,光线由明入暗,此刻街头艺人的笛声成为弦外之音,如咖啡侵入糖块一般吸走阴影的束缚,当女主卷起总谱,头也不回地走出景深处的房门,前景中饰有蓝色玻璃流苏的吊灯占满画面,象征走出记忆的禁锢。逃避生活意味着不自由,她拒绝开门帮助公寓外被殴打的年轻人,拒绝参与赶走妓女的集体签名,直到她借来邻居的猫消灭储藏室的鼠窝,才摆脱狭隘的逃避,重新正视现实,结尾那一串泪痕是将伤痛转化为走向自由的动力。

1小时前
  • 火娃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