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摇晃

HD

主演:本·卫肖,郑佩佩,莫文·克里斯蒂,彼得·鲍勒斯,安德鲁·梁,肖恩·索尔特,娜奥米·杨,彼得·E··霍普金斯,约翰·马修斯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粤年份:201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轻轻摇晃 剧照 NO.1轻轻摇晃 剧照 NO.2轻轻摇晃 剧照 NO.3轻轻摇晃 剧照 NO.4轻轻摇晃 剧照 NO.5轻轻摇晃 剧照 NO.6轻轻摇晃 剧照 NO.13轻轻摇晃 剧照 NO.14轻轻摇晃 剧照 NO.15轻轻摇晃 剧照 NO.16轻轻摇晃 剧照 NO.17轻轻摇晃 剧照 NO.18轻轻摇晃 剧照 NO.19轻轻摇晃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轻轻摇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华裔女性珍(郑佩佩 饰)与儿子凯(Andrew Leung 饰)相依为命,从柬埔寨金边移民到英国伦敦。不谙英文的她一直依靠儿子充当眼睛和耳朵,儿子就是她的全部。然而她并不知道凯的性取向,甚至长期以为凯和同居的英国人理查德(本·卫肖 Ben Whishaw 饰)只是“室友 ”。当凯因为一场车祸意外去世后,无助的珍惟有开始接触理查德,从而开始翻阅儿子生前不为人知的画面。一老一少将共同面对失去挚爱的生活——哪怕他们无法以言语沟通。  《轻轻摇晃》由英国微波电影基金和BBC联合投资拍摄,是亚裔导演许泰丰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它成功的结合了同志情感与移民故事,演员间细腻微妙的互动,让轻缓流动的画面与剧情有了饱满的张力与生动的趣味。《轻轻摇晃》获2014年圣丹斯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神兽金刚5:超能晶甲我的内心泰语雾水总统质量保证班zero地心抢险记大唐小吃货医生有囍野孩子披荆斩棘第二季姊妹心爱斗气爱上你哗鬼有限公司(粤语)我的野蛮女友音乐教师欢迎来到皇家别墅少年轻狂山灵恋爱与友情之间请再来四杯第一季不明影像:绝对点击禁止不良家族跨国大追捕:千里追逃忍者宝宝裂痕第一季西西弗斯:神话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歪星撞地球第四季雪山人生制造性丑闻最后的幸存者2015狂暴这!就是灌篮第二季南洋富翁孤独的美食家第八季固伦公主府万人迷你会在那里吗?塔楼:死亡讯息第二季魔具少女火线英雄静音的爱 有香气童话Сказка如若巴黎不快乐赵氏孤儿2010

 长篇影评

 1 ) 《轻轻摇晃》:不知该说什么



    看完《轻轻摇晃》(Lilting),有些征住了,不知该说些什么,且胡乱说几句吧,作为观后感。

    这是一部很有想法的英国影片。导演想要讲的故事,大致是凯去逝后,凯的男友Richard代替凯照顾母亲,两个毫无血缘亲情的陌生人,在碰撞中互相理解了彼此。这是主线,东西文化的冲突,爱人与母子情感的冲突,性取向的冲突。副线是凯与母亲珍之间的母子情,母亲因儿子不接自己与他同住而不满,认为儿子喜欢室友多于自己,儿子因不能接母亲及对母亲隐瞒了自己的性取向而内疚,却最终在去接母亲来家里吃饭的路上遇到车祸而死。副线配合主线,推动剧情的发展,相互交叉,转场频繁,将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演绎得风生水起。

    忧伤是影片的基调。长镜头的运用让剧情显得缓慢而又凝重,但适时出现的音乐冲淡了悲伤,风趣老头亚伦频频给影片增添笑料,从而,观众不会陷入伤感。

    男女主角很大牌。男主角是本·卫肖是英国一个很红的影星,曾主演过《香水》、《云图》。在此片中他饰演同志爱人Richard,表演也很精彩,一些表情细节很到位,基本上由他撑起了这部戏。女主角是郑佩佩,国人都知道她,香港最早一代的武侠女星,演过李安的《卧虎藏龙》中碧眼狐狸一角,最知名的角色莫过于《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华夫人。郑佩佩饰演的柬埔寨华人母亲珍,脸部表情僵硬不柔合,满怀戒备,独居老人院,不懂英语,是个令人同情的角色。但她却很自尊,隐忍悲伤,不肯示弱,即使在见到儿子的骨灰、遗物时也没有落泪或号啕大哭,和一般的中国老太太不一样。这两位主演对感情的处理,让人恍然不觉那是发生在英国的故事。

    这是一部小成本制作的影片。据说,拍摄这部影片的仅花费12万英镑,折合人民币120万不到,这样的经费,难得能邀请到本·卫肖参演。导演Hong Khaou也是位华人,初次执导,他很欣赏王家卫的电影。所以,我们在观看这部影片时,会发现片名很文艺,镜头拍摄也文艺,片初的歌曲《夜来香》,及片尾的独舞及窗外的阳光照亮室内,都隐有王家卫的影子。

    在冲突中互相理解是影片的主调。母亲珍对儿子凯不理解,因为她觉得凯更喜欢室友,从而珍对凯的室友也有一点介怀、嫉妒和不满。凯与男友Richard同居,他不想让母亲伤心,却又不能接母亲来与自己和男友同住,因为那是男友的房子,且怕母亲察觉了自己的同性恋性取向。凯在两者之间左右为难,脸上一直带着淡淡的哀愁。凯的男友Richard在凯去逝后忍住悲伤,想方设法照顾凯的母亲,为她请来翻译,撮合珍与亚伦的感情,为她出老人院的费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情感的冲突,这样的故事情节,想来很有戏剧性,导演掌控得不错,没有歇斯底里,一切都是淡淡的,隐忍。因为爱着同一个人,Richard与珍在一场大冲突后,互相妥协了,他们俩一个说英文,一个讲中文,互相坦诚,互相听不懂,但眼睛凝视彼此,却又理解了对方。那一刹那,凝重的氛围豁然开朗,阳光照进心房,一对又一对相爱的人在音乐中轻轻摇晃。

    轻轻摇晃(Lilting),旋律轻快,在观影时我曾疑惑于这个片名,这与剧情有何相关?但看到最后,我明白了,导演想要表达的是,情感在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左右摇摆,不管发生了什么,我们最终要战胜悲伤,向希望前进。

    暂时写这些吧,我的思路也在轻轻摇晃,需要慢慢回味。

 2 ) 轻轻摇晃,亲情摇摆。金马观影5排17座仰着头看完的感觉。

       看完电影很久没有写点东西了。现在是2:18分,写到2:30我就要上床挺尸了。
今天看了金马影展的《Lilting》,是因为和郑佩佩的搭配才选了这部片。同志情节,引发的母亲与男友的对峙。
【把母亲送进养老院】
       电影一开始就在一50年代气质的房间里展开,这是儿子特意为母亲选择的居所,可以让老人活在青春感到快乐。但是郑佩佩在片中多次歇斯底里的强调这是一个囚牢。我自己的外公死后,家人把外婆送到了老年公寓(养老院的一种),导致我常常生活在愧疚之中,总觉得是自己,直到王同学和我说对于老年人来说她会交到朋友开展自己的生活,才让我从这段情绪里走出来(无疑,这部片又让我无法释怀了,回上海后一定先去看外婆)。当然我对剧情最后对“内疚”这一处理方式感到有些出戏,我是什么都靠台词还要电影干什么派。
【同志】
       来台湾片后看了不少同志题材的电影,在其中也收获了不少感动。就本片的情节来说,无非是出现了一种新的矛盾发生。(由于郑佩佩老师之前在我年少的时候演过佘太君导致我总是联想到四郎探母,好像有一种联系在。)同去观影的同学则是很看不起这一种官方情节,政治正确,一丝一毫不得歧视的的同志感。
我呢,是觉得还好。
时间到了~

 3 ) 何处是归途?

  从小到大在不同的地方生活的经历让我对于在多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或者是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如何相处很感兴趣。

这是一部很有层次的片子,从角色的定位和叙事手段都呈现了不同文化下的错位与呼应。这个片子里有关于妻子和丈夫的故事,有单亲母亲与儿子的故事,有同志朋友之间的感情和纠结,不同文化下对于恋爱的表达方式和形式,以及作为翻译的女生与片中的各个角色的关系(她翻译,双方都通过她来表达,而她在翻译双方的表达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她也加入。就如同她自己的身份,新一代移民的华裔。)

 母亲对于被指出用过度的内疚感控制自己的儿子的时候。她说:
有的时候,那些内疚感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当父母老去。作为儿女的我们就会不自主地有种内疚感。想让父母过上好生活的内疚感。并不是父母想要给孩子加上的。突然有种感叹就是,这些其实也都是我们要经历的功课。很多事情发生,因为这件事情本来的规律就是这样。却让人不免会用一种感伤的感觉。

 4 ) 我们都缩在自己的壳中

之前在别人的评论里回复了以下一段话,先贴在这儿:

“看之前期望很高,但是观影过程中,却总觉得导演想表达的内涵有些苍白了,尽管情感的表达细腻温婉,但是当镜头语言过于强调情绪时,故事的架构不免显得有几分零散空洞。”

所以这篇影评,也不打算对叙事作什么点评了。既然故事的重心都放在情绪的表达上,而且郑佩佩和Ben的演出也确实精湛到位,我觉得我还是来絮叨下感性的理解吧。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壳中,活在让自己感到安全的疏离感中。不管是探出这层保护壳,或是让他人踏入自己的领域,都会带来深深的恐惧。可是我们又总是对他人的世界感到好奇,总是像Junn一样,忍不住问儿子,你在想什么呢。

Junn无疑是一个过度自我保护的形象。丈夫离世,身在他乡,语言不通,无依无靠,画地为牢。她像要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希望彻底融入儿子的生活,可是儿子却一直不敢告诉她自己的隐私。她不去学英语,看别人的眼神也充满戒备,独居的房间里固执地飘荡着东方色彩的《夜来香》,儿子意外身亡后,她在自己的回忆里一遍遍问儿子,为什么你要把我囚禁在这个地方,为什么不带我离开这里。

但是到底是谁囚禁了谁呢。无论儿子在与否,她身上的寂寞总是如影随形。她不喜欢孤独、不喜欢不被理解,可是也许是孤独惯了,只有在与人保持距离的时候才能让她安然自如,就像她深信,在不懂中文的Alan眼中,自己是独具魅力的东方女郎一样。

Kai也是纠结于沟通与理解中,烦恼无比。东西方的价值观、个人与社会的价值观、伦理与情爱的矛盾在他身上碰撞着,令他进退两难。爱人和母亲都对自己很好,可是自己却无法同时满足两个人的情感需求。他把母亲安置在养老院,暂时做起了鸵鸟,但是伴侣却Richard尖锐地指出,这不是长久之道。Richard说,you have my absolute support,Richard说,you have to tell her。Kai终于下定决心要走出长期以来的保护壳,好好跟母亲解释一番,不料却遭飞来横祸。像是个冰冷的讽刺一样,刚要迈出的关键一步,就这样戛然而止。

不去沟通自然没有共识,但是就算沟通了,就一定换来理解吗。Alan这个形象就很有意思。在Junn和Alan两人鸡同鸭讲的阶段,他们的关系亲昵温馨。他送花,她跳舞,他们散步,看似甜蜜情侣。但是他们其实一点也不知道对方所思所想。Alan有家庭却没有亲情,他说自己住在养老院,就是令大家都快乐的最好决定;Junn没有了亲人,却妄想着在Alan的身上找回儿子的体温。谁知道当他们每次笑意盈盈地看向彼此时,到底在对方身上投射了怎样的感情呢。

Alan与Junn之间存在的,不仅是语言的隔阂,更是价值观的分歧。一心想帮Junn的Richard找来Van,以为让他们二人通过翻译了解彼此是最好的办法。谁知语言的隔阂打破后,深层的价值冲突也接踵而来,更何况,有些时候,那些情绪、那些隐私,根本就不敢跨过语言的藩篱——就像Alan不肯让Van说出自己的酒癖一样。Junn和Richard都察觉到了和翻译共处时场面的尴尬和拘谨,这一方面,是由于“第三方”的在场,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对未知的真实的隐隐恐惧。

而当Junn难得地想主动了解Alan的缺点时,我们不妨将其看作Junn尝试向外踏出的标志一步。然而在这具有进步意义的一刻,美好的动机却没有结出香甜的果实。两个老人从最开始的彬彬有礼,到渐渐挂不住面子,发展至互相指责、撕破老脸。一番唇枪舌战后,终究不欢而散——那就是各自面具被揭开后丑陋的真实。在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之前,亲手拆穿精心编制的温柔假象,总会有人受伤。

Richard原以为这样能让Junn老怀安慰,却没想到Junn会因为了解到Alan的真实后而加倍失落。Junn不去见Alan,可能是因为被真相打击而失望,也可能是以为被真相刺伤而醒悟。原以为结识Alan是走出过往,实则自己不过是沉浸在幻觉里逃避现实、原地踏步。Alan是Junn丧子后给自己打的麻醉药,虽能暂别疼痛,清醒后却痛彻心扉。并非建基于真正的理解之上的温情,不过是虚幻的空中楼阁罢了。

Kai与Junn的沟通,还未开始便匆匆结束;Alan与Junn的沟通,令虚假的美好彻底破灭。然而影片的意图自然不是要观众从此封锁自我,因此在Kai和Alan两段令人沮丧的互动之后,片中的Richard便成为了灰暗的人际之壁中仍存的那一丝光亮。

片中最勇敢的角色当属Ben扮演的Richard。不管对象是谁,不管对方态度如何,每一次都是他在鼓励和牵引着别人走出自我圈禁。爱人逝世后,Richard的脆弱和内疚让人动容,而与此同时体现出的那份坚强,则更让人钦佩。他也会沉浸在对Kai的追思中,他也会默默地红透了双眼,但是他没有放任自己沉沦,更没有放弃孤僻自闭的Junn。痛失所爱,却仍敞开自我,接纳一个痛苦不堪的老人,对话这个充满敌意的老人。我只能说,Richard身上大概背负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理想人格,在生活黯淡之际,仍能救人与自救。

每一次Ben的无声落泪,都让人喉头哽咽;每一次Ben的温柔凝视,都让人心中一颤。他坚拒归还骨灰、他温柔地偎在爱人肩头、他默默地在自己的幻想里潸然泪下、他被Alan和Junn赶离餐桌只能看着他们共进晚餐而无奈又俏皮地猜测他们的对话、他在听到Junn拒绝Alan的消息时敏感地认为是Junn在针对自己——每一个镜头都描绘出他的诚恳和真挚。但他也不是毫无保留。至少有几次,他也要求Van不能完全实话实翻,在听到Van说出了自己是Gay的玩笑时,甚至有几分恼怒。但在最后的最后,他还是主动地开口告诉Junn, 我是你儿子的男朋友,我们在一起过了四年了。

这就是Richard的勇气和担当。他无法从内心的责任感和交流欲中逃离。Junn跟他相当疏离,没有血缘,没有法律关联,甚至没有情感联系。Kai死后按理说两人更应当互不干扰,但是他却主动照顾起了老人的起居。明知对方抗拒自己,却不懈地强势地尝试着读懂这个老人的心。当每个人都缩进自己的壳中,他却努力地朝着外界挥舞着自己的触角。

我猜测,某种程度上,这近乎“尽孝道”的行为,是东方价值观在他身上潜移默化的体现,如同他对筷子的使用、他做中餐的好手艺一样,Kai带来的点点滴滴在四年里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无法抽离,就像呼吸一般自然。而被人问起再之前的生活习惯时,他也只是稍微想了想,淡淡地说,I can't remember. 对Kai的爱已经向更辽远、更广阔的方向延伸着,仿佛一张巨网,令他和世界的联系倍加紧密。爱人的离世并不能令爱消褪,反而令他爱屋及乌地关心起Junn的生活状况。

真心终于换来真心,所有的敌意和矛盾都在最后冰消雪融。一切话都说开了。Junn坦承自己是嫉妒Richard,嫉妒他来夺走儿子的爱,也告诉他儿女对于父母的老去,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愧疚之情,所以各人身上的紧缚感,如同原罪一般无解。但是慢慢地就会明白,压抑和痛苦的日子在人生里总是更多些,看开了,也就明白日子还将继续,明日的阳光还将照进窗台。

两个缅怀着同一个男人的人,跌跌撞撞地探寻着彼此的心灵,终究分享着对这个男人同样的爱而达至和解。长久以来的僵局,终究不过是因为众人都活在自己的立场上,固步自封,拒绝倾诉和聆听。然而最缺乏的也是最渴望的,人人又恐惧又向往的,不过是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直面尖锐真相的底气。我们都希望脱去重壳,彼此接近,如影片结尾时那般,借着音乐,彼此相依,放松身心,轻轻摇摆。




***Kai进入母亲房间并低头闻绣球花(hydrangea)的镜头出现了两次。一次在影片开头,Kai穿着蓝色衣服,一次在影片中段,穿着黄衣。而最后Junn登门拜访Richard时,Richard匆匆起床穿上了黄色T恤。我猜想蓝衣的Kai是Junn幻想里的影子,实际上黄衣的Kai才是真实的回忆。这里是暗示在Kai去世后,Richard穿上了爱人的故衣。在某种程度上,Richard变成了Kai...爱一个人到深处便变成了他...

***第一篇长篇影评就献给小本了。写完才知道自己文笔的稚嫩生涩,以后绝不班门弄斧....

 5 ) 看完有种闷住的感觉

第一遍看完有种闷住的感觉,感觉说到很多点但都没说透,为了弄清楚到底哪些点没说透于是二刷,二刷时基本上一直在心里默默弹幕。
因为小本+导演的东方背景所以期待有点过高。
中文台词不够顺,翻译的语调也有些小学生念课文的僵硬感,所以感觉略怪。再加上翻译身上没什么戏剧点,就显得这个角色的设置有些尴尬。人物的性格稍微有点弱,尤其是儿子和翻译,不过也可能跟小哥表现力比较弱有关,好几次错觉他就是来衬小本和郑佩佩的。
有些地方,用视觉语言可以表现得更好的,但导演选择了用对白说出来的方式。少数戏剧冲突的位置可以略作调整。有一些线索放在了不易察觉的细节上,如果能提出来就更好了。有些地方好像对白和旁白区分不明确,二刷的时候发现其实是导演要的镜头剪辑方式。
到最后也没理顺三个主要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每个人的态度都有些模糊,故事线也感觉缺了点什么不够完整。
最后总得来说觉得导演想表达的点很多也很散,以至于难以用单一的故事线串起来,这也影响到故事发展的逻辑有时不太看得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写过的一篇命题作文,第一遍写的时候想把心里话都说出来,结果篇幅严重超长而且自己也觉得越写越写不清楚。第二遍再写的时候把所有的个人感情全部关掉只留下一条伟光正的思路,顺利地完成了一篇符合考试要求的东西。
先这么多吧。有空再做修改。

 6 ) 一首哼不出来的歌

     Lilting,轻轻摇晃,看到这个词就想到片中本·卫肖扮演的理查德那双在对面人脸上不断游移的浅绿色眼睛。那么温柔,那么清澈,仿佛永远在对方的心房门口试探,却始终不敢踏进。理查德曾把这样的目光落到两个人脸上:爱人凯和凯的母亲珍。思绪万千,千万言语化作一斛苦酒独自饮下,两眼中都是满溢的惆怅。是太多的思绪压抑了情感的流露,就像是那首理查德怎么也哼不出来的《夜来香》,明明熟悉到魂牵梦绕,却发不出声。这是面对暴躁的恋人始终说不出指责话语的理查德,事实上也是整部电影未说出的内涵。
     

      Lilting,悠扬顿挫,这就是一个关于语言和声音的故事。记得曾有人做过研究,证明观众对一部电影的理解80%以上来自对白之外的东西:画面、表演、背景音乐……18世纪以来又有很多学者和文人对语言提出过质疑:语言,究竟是沟通和交流的方式,还是把每个人隔绝成一座孤岛甚至把人的心灵和思想隔绝开的壁垒?文字,语言,声音,把完整的印象和情感提炼成一段抽象的符号,其间失去了多少内涵?其中又有多少能在接受者头脑中和心灵中唤起共振共鸣?片中的人物开始时都是信任——或者说,信任“了”——语言的。所以凯会一次次试图向母亲坦白,理查德会带着翻译向珍倾诉,老情种亚伦第一次看到翻译时露出单纯欣喜的笑,范翻译被一对老情人赶开时竟会愤愤不平,就连最顽固的珍也曾向亚伦挑起过“你不喜欢我的什么”这样的问题。这些人,原本都是一座座孤岛,珍会讲六种语言,唯独不会英语,生活在无比孤独的世界里,只盼着说着蹩脚中文的混血儿子偶尔能过来分担一下自己的寂寞;亚伦看似放荡不羁,其实也是孤独的,绝少跟自己两个儿子交流,甚至无法确定父子之间是否传递着爱;凯是个不会表达自己的笨孩子,他在母亲和恋人之间摇晃,一边笨拙地伤害着两位爱自己的人一边笨拙地请求和解;理查德的话语则被禁锢在他的思绪中:语言编织了重重帷幔,情感还不及冲出口就消磨在路上了——也正是在面对范和珍的两次感情爆发中,理查德不假思索的话传达了他的不安和愤懑,终于传递出些许真实。凯死后,剩下的三座孤岛被范联系在一起——而且是两两联系在一起。他们以为语言可以带来转变,可是我想再没有什么比原本完整的个体乃至整个世界破碎成片片光怪陆离的残缺更让人痛心吧。曾用心去接近的神秘个体发出了声音,两颗心的碰撞被嘴巴、耳朵、颅骨和一串串干瘪的符号替代,所有那些朦胧的、游移的、遥远的、或许永远不会确定的被固定在几个词语中。全知全能的神说抱歉,但是你们不能永远是伊甸园中的孩子。

       Lilting,彩色的灰尘在光柱中袅袅直上。他们的交流本来也不是通过语言。不用说那对老情人坐在饭桌上一句中文一句英文地居然聊到一块,也不用说片尾的理查德和珍用神情和语调一泯恩仇,只说那一对说着同样语言的年轻恋人。凯嘴里说着“你配不上我”,满眼满脸却都是冬雷震震夏雨雪;而理查德,他在一个明媚的上午,让幻想中的凯把自己的脚放到心上,感受那早已成灰的颤栗——只是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这颤栗到底是那一日凯传达给理查德的讯息,还是后者自己没能说出的话。

      Lilting,那种轻灵优美的感觉,我的语言怕是形容不出来吧。我想,讲述那些“阴影中的爱情”,或者移民者的生活,恐怕并不是这部电影最精致的地方吧?那些是CD的封面和CD上的环环纹理,语言和沉默,隔阂和交流,才是第一个音符响起来之前那哼不出来的歌。

 短评

如此一个小小的故事,却在小本和郑佩佩的简单眼神和对话太极中发出光芒。如同梦呓的拼拼凑凑的剪切或许是对繁杂感情最好的表现,声音不断被掩盖被置换,画面不断被重放被审读,小品片轻轻摇晃出别样韵味。年轻的男孩们,快找个英国男盆友然后向妈妈出柜吧( ^ω^ )

8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推荐

Ben Whishaw是男神,完毕。

13分钟前
  • Nelly.Mღ
  • 推荐

其实这么稀薄的情节拍成短片可能更合适,里面靠翻译交流拍成这样,实在是导演功力的问题(大概只有一两个点还算有些想法,不过也只对汉语语境有效……)。本卫喵和郑佩佩这种卡司也是天外飞仙一般啊。另外则是,从这部片可以看出[喜宴]发明的那个叙事“性少数与移民受到的压力是相似的”的确是好用,不过本片也只是略略提到而没有展开(尤其还有移民二代这个可以大做文章的点),很可惜。

15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全片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是女翻译的那一句“Lazy bitch!”。台词很生硬,演员讲得也别扭,总之看完的观感就是怪怪的。

19分钟前
  • 凉水
  • 较差

我喜欢本卫肖,我也喜欢郑佩佩,可这部片子要不是有这俩位演员可看,基本可以不用看画面。轻轻摇晃,什么也没晃到。

20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真的很一般啊大段对话都生硬。不仅仅是口音问题。文化冲突这个题材导演完全没把握好。

22分钟前
  • 猫猫
  • 还行

导演很懂得详略,在爱情方面,将同性感情收敛地表现,没有激情画面,ben的无言胜过任何语言。背景和人物都设计巧妙,缺一不可,多一不可。唯一不足是镜头切换有些突兀,导演的手法也略显生硬。#2014香港国际电影节#

24分钟前
  • 粉红色大象
  • 还行

心塞,小本和佩佩都是心头好,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演员,片子的切入点也让人眼前一亮,只是导演还是欠火候,出来的片子并没达到预期…

29分钟前
  • 20个小明≯
  • 还行

小本哭戏太绝了,跟着心抽抽。但也不影响痴汉如我,全程暂停截图舔小本。。。可惜关机前忘记保存,全没啦QAQ

32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推荐

本老师哭戏无敌

33分钟前
  • Amino
  • 还行

Ben脱衣服,身体不再是年轻时候的线条清晰,模糊成一片奶白,散发着蜂蜜香甜。哭,笑,甚至生气爆粗的时候都是软糯的,真可口。对于片子没什么好说的,角色在Ben能力范围之内,只是导演功力远远低于演员的实力,像一个文盲不会用准确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遗憾。

38分钟前
  • 还行

虽然感觉台词设计有些问题,但故事不显平淡。

40分钟前
  • JoeyLu陆柏宇
  • 还行

喜欢的原因是细腻的情感,淡淡的基调,小本的一颦一笑都显演技。

4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這個簡單的小品不值得多說,無論同志、母子關係、中西文化差異、長者關懷都是點綴,片子美在它的feeling,不是實在的事物,而是觸摸到那些事物的時候的觸覺。整部影片就像片中的陽光一樣,遙遙地照射過來,感受不到它的炙熱,只有一丟丟溫柔的延伸拂過臉龐。這種濕潤的細膩與含蓄,確實是很亞洲的。

48分钟前
  • 小能七九西
  • 推荐

评分略虚高,小本很好看没得说,摄影之类的也很美,但是台词不喜欢,特别是因为小本和郑佩佩无法沟通,所以一直需要翻译,以至于总觉得怪怪的。。。。最后郑佩佩的一段有点说教意味或者点题意味的独白更是一点都不讨喜

50分钟前
  • 竹子哟竹子✨
  • 还行

2014.3.25 HKIFF2014。体现了导演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审视,不过是不是父母老了儿女就一定会内疚,得两说。一些语言不同造成的细节很有趣,但人物性格不够鲜明,特别是凯,弱到不行。(为啥豆瓣分那么高…)

52分钟前
  • 瞻。
  • 还行

想说的太多,说出的又太浅,倒还真是轻轻摇晃了一番

53分钟前
  • 邹迤予
  • 还行

richard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勇敢,意识很强烈,化柔为刚那种。

57分钟前
  • 手拥兵♬
  • 还行

台词和表演太舞台化了,感觉都放不下身段。摄影颇为考究,朦朦胧胧,有种疲惫的忧伤之美。憔悴的本猫太叫人心疼了。

58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最后10分钟破坏了全片的温柔,感觉就像刻意拍给西方人看的。除此之外满分。小本,柔软的小本,忧伤的小本,流泪的小本,我要拿什么来爱你才够...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