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977

HD中字

主演:王学兵,孙海英,周显欣,赵有亮,周大勇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高考1977 剧照 NO.1高考1977 剧照 NO.2高考1977 剧照 NO.3高考1977 剧照 NO.4高考1977 剧照 NO.5高考1977 剧照 NO.6高考1977 剧照 NO.13高考1977 剧照 NO.14高考1977 剧照 NO.15高考1977 剧照 NO.16高考1977 剧照 NO.17高考1977 剧照 NO.18高考1977 剧照 NO.19高考1977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高考1977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77年,搅扰中国人民整整十个年头的文化大革命业已结束。人民的生活重新步上正轨,在这百业待兴之际,中断了多年的高考也得以恢复。东北某农场内,生活着一群来自四面八方、身份各异的知青。他们将最好的年华献给了这片黑土地,却不知自己的明天将在何方。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到这里,让年轻人们的心再次躁动起来。适逢农场负责人老迟(孙海英 饰)正在酝酿修路计划,只要在建设中取得良好表现就有机会受推荐去年大学。知青们为此蠢蠢欲动,而另有打算的老迟却把机会给了成分不好的女孩陈琼(周显欣 饰)。原来陈琼和老迟的爱将潘志友(王学兵 饰)是一对情侣,他打算借此将二人拆散,让潘扎根于此。然而充满着理想的年轻人是会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还是随波逐流接受命运的安排?©豆瓣完美陌生人(德国版)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国语乔赛亚见闻骗局2021忧国的莫里亚蒂 第二季作恶者意外空间医院五日第一季百分之三第一季拔掉插头带上我美国舞男第一季雪国列车(剧版) 第一季杀出重围戴洛奇小镇第一季比尔·伯尔:红石现场彩云深处2020无籍者菊石最后大亨贝茨旅馆第一季别担心,他不会走远的求爱双城记何易汝妻?夺命追踪南斗官三斗北少爷听雪楼名厨怀特蜕变所罗门天使的收音机机器人艺妓票1986徒手攀岩东京攻略(国语版)物极必反1998天使特警剧场版第三部黎明篇厨艺大师(美版) 第六季披荆斩棘第三季舞台纯享版驴子醒了恋上纯喫茶 3

 长篇影评

 1 ) 因为现在是——1977

那是他们的时代,大大的黑框眼镜,人潮中一双双充满希望的眼睛,所谓历史的产物,总是不自觉的感到悲哀和遗憾。他们对于领导人的崇敬,他们对待生活的热情,他们人与人之间的支持与鼓励,随着时间的流,消逝了……
那代人的爱情,也有自由的,看对眼的,却因为组织审察,退却了……特羡慕他们的爱情,没有一丝杂念。那代人的憧憬,不惜一切的想学习,出卖体力,甚至付出生命,所有人加油的场面,宏大,坚强,压抑太久的彻底释放,极度的歇斯底里,汗水也跟着吼叫着,眼泪释放了绝望……那代人的矛盾,留下还是回去,人人都想出头,人人都想上大学,10年的革命,毁了他们。没有什么绝对的,章程也是可以更改的,希望是别人给的,自己却……无法设身处地,不能替自己做主的人生,在我们看来都是那么的无助,可他们坚强的接受着,善良的付出着,没有自己……
火车的引擎声,是他们的心跳,随着那蒸汽,飘回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心,唯一可以寄托期待的避难所,却无法招架的,痛苦万分。
用尽全力的人们,被远走的火车衬托得,无奈至极;他们没有力气叛逆了;
1977至今,才过了多久?翻天覆地的变了;
每一次触碰这段历史,就会觉得自己有多么的幸福,更加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希望充斥着我的生活;
他们,继承了红岩的顽强精神,发展了追求信念,真可谓承上启下,而我们,好像歪曲了许多。
在上海学习时,有去过农场锻炼,也有火烧干草的经验,熊熊大火,镶嵌着,振奋人心的消息,掩盖不住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爱情和理想,那时那刻,无法兼得;承受不住无私付出,又做不到自私离开,纠结着烟圈,弥漫了整片空气,遮蔽了,蕴含在拥抱中的情感:“我爱你,我要你看着我,我要你一辈子,记住我,记住我!”
用尊严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因为现在是1977年”!
曾经受过伤,所以才那么不可饶恕,无法原谅,;又有谁晓得,驱逐的同时,无数心痛;
11年的耽误,无法挽回,岂能是轻易的救赎?!
一声“老师好”,在那个时候,是显得,多么的动人……
“爸爸,我好想你”“爸爸,下班回来,我给你做饭”……
爸爸……
我不知道,我能够做到什么,我不知道,我会不会,等你,陪你,让你随时回来能够找得到我,在你伤心难过的时候……只想成就你,成就你的梦想;
洒满一地的表……和那个章,梦想启程……
一个人的气度,到底有多深!一切都源于,那么那么深刻的亲情!!

无限崇敬!

 2 ) 凡是经历过高考的人都应该看的电影

凡是经历过高考的人都应该看的电影——这个广告词是某个提前看了内部片的人写下的推荐词,第一眼看见,就很支持。

我曾经做过77年之后十年的所有高考题目,此后还断断续续做过单科题目。去年还在做了高考作文题。

从当年惊讶于77年高考题目的简单,到现在惊讶于高考题目的诡异。回归那些过往的日子,很多东西值得深思。

我不喜欢孙海英演过的所有角色,甚至不喜欢孙海英,但我对片子里,他扮演的场长,最后开着拖拉机送那些现在已经做爷爷奶奶的当年的年轻人去高考的时候,我觉得分外感动。不是感动于他,而是感动于这个影片里的人物最后能够如此的人性化。这就是文化的变化,因为,这在当年是非常令人惊讶的改变。

志友的留下,众多人的离开,片子没有继续写下去,但值得我们思考下去。的确一部90分钟的片子非常短,但能够提问,让看的人深思,也就够了。

我舅舅是当年的高中老三届,当所有人都离开农村,他一个人还在地里忙;当他终于得到朋友帮助成为中学教师;当他终于得到同意参加高考,最后却因为是中学骨干教师而被扣下来,以可以进清华的成绩留在当地的大专读书,最后还要自己去参加自学考试成为大学本科生。

那些岁月,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因为,孩子的记忆力最为清晰。那些我过去思考过,现在思考的,将来还会思考的问题,从那个时候开始,就一直在我心中徘徊不去。

乃至某个朋友说出“启蒙未完”这四个字时,在我心中引起过那么强烈的震撼。不过,这些,留着自己思考就好了。

我特别想提出来进行延伸思考的是,那个绝食争取报名权力的陈国强的后来岁月。因为,强子最后考上的是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这个很有意思的哦。中国的法律是多么值得思考的问题啊。因为片子里面他和他们就是在一个“章”下面的困兽。而“章”和法律,又是多么矛盾的统一体。:)
  
片子里面说——“那是一个老人、一个智者,叫醒我们,他说,孩子们,走,我们读书去……”

重新认识知识和重新将“学而优则仕”放在所有中国人的面前,是值得所有今天和明天的中国人认真思考的。

现在的高考里,还有多少“为祖国选拔优秀人才”的成份?或者这个提问都会让人觉得可笑的吧。

再者,当高考恢复十年之后,高考成为“万人过独木桥”,到后来高考扩招,再到现在有大学生要求恢复“三包(国家包分配,单位包房子,父母包婚姻)”。中国,在短短的三十年之内,发生的变化的确翻天覆地。

而这些变化,已有人在慢慢开始反思,反思中,我们会学会矫正现在的错误,虽然,我们依然在不断犯错。

 3 ) 我怀念那个年代

电影本身,是没有太多可说的。故事煽情与否,取决于的只是叙述的角度和技巧而已。火把点燃时我就想,喔,一个小高潮,然后要来个大场面以及剧情转折了。果然,火海蔓过银幕时我满眼升腾的都是三个大字:主旋律。
雪地里陈琼对着父亲吼的时候,我开始摸纸巾;她脱衣服的时候,我埋头发短信“有床戏,不知道被审查掉片段没有,貌似胸很大”;赶考途中摔倒落下的人喊着“你们一定要好好考”时,我噗地喷笑出来。影视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固然有它的惯用手法,但这些未免也太套路了吧。另外,十二月的东北早晨五点半不到,天就能亮成那样?

我想为这次观影写点什么,因为这事有一定程度的怀旧性质。大一时几乎每周六都跟着社团去影院,后来娱乐活动逐渐多样化了,影院也就不怎么去了。这次偶然想起又去参加了一次,在放映厅门口看见社团的指导老师,老爷子还是那么精神,一腔热血的样子,突然我就感动了;坐在熟悉的红座椅上,周围都是大一大二的小朋友,感觉有些微妙。
恰好又是那个年代的故事。

我怀念那个年代。

我生于一九八六,父母都是本科毕业。自然,他们正是七八级和七九级的毕业生。相信很多同龄人的家庭都是差不多如此的。据闻当初我娘初中时候,上课时间不比下乡时间多,第一次考物理全年级只有一个学生会答一道题。其时全年级学生相互传看,看不懂就硬抄。判卷时老师只好给写出这一题答案的学生都打了满分。她念了两年制的初中,高一时赶上恢复了高考,于是两年高中后考上了大学。那一年的高考录取率是十六取一。
正巧过年时翻看老照片,看到他们大学时候同乡会的合照,我说怎么就这么点人呢?她说你以为啊,就这还是全校的同乡会,从大一到大四,各个院系的,都在这里了。
我于是想起我们家乡那个城,曾经的旧都,千百年出了多少状元进士,没落成这样子。
我爹那一届,县城里也只有六个人考上大学;恢复高考不到一年,可幸赶上了。他对他的大学时光言之甚少,我对那些日子里他生活的印象,主要来自的是家里满墙的书。学校供应午晚两餐,他的大学四年都没有吃过早饭。几乎所有的补助,换了那些书。诗歌,小说,艺术史,园艺,我童年所有的启蒙都来自它们。
高中时候曾经想买一件什么东西,缺钱,就想变卖一些不那么喜欢的书和CD。他知道后就掏钱给我,告诉我书不能卖。他也不管是什么书,只要是书就应该得到尊敬。

这正是我怀念那个年代最大的原因。现在还有多少书值得尊敬?我尊敬那些旧书,那些称得上著作的书;而另一些印刷品,我只能尊敬印刷装订人员的劳动而已。
人心不古,可以用这个词么?或者,饱暖思淫欲?
当年因为贫穷,他们选择了师范,师范不收学费。后来的二十五年,他们送走了二十几届的毕业生,我的思想也从“大学是人生中必经之路,考不上就再考”到了“大学是不会考不上的扩招都扩成那样了”又到了“大学生反正不值钱了高考也就是意思一下”再到了“好多人退学啊大学果然没意思我也退学吧”。
我当然没退学,并且现在还即将毕业。希望我这种渣也能毕业。

大一报到时我带着一个箱子一个包,包里是衣服被子,箱子里是书。送我去宿舍的学长都不知道我是怎么把行李拖到报到点的。大二时我已经又添了一些书,又管着社团的书,室友说我的书架桌子是个山洞。成教本科刚毕业的辅导员来检查,指指点点戳着书架说整顿!书要那么多干什么!
我去垃圾桶旁边捡了一个干净纸箱,装了一些书放到角落;又让学弟学妹把社团的书搬出去分开几部分保管。学校没有条件给社团活动室,但有条件给我记过。因为书多,寝室被通报批评;那些奖学金可能受到影响的室友也开始指着书恶言厉厉。
现在我的书架上将近一半的空间是瓶瓶罐罐,这才是大家心目中大学女生的书架上该出现的东西。
所以我期待着毕业走人。

扯回来。
电影票买了一对,却没有人跟我一起看。喊了一圈,不是嫌九点的场次太早起不来,就是嫌题材内容没看点。周末里他们去唱歌,聚餐,窝在家刷网页,找一群无聊的人一起无聊,选择是很多的。备选项太多了。电影也太多了。那个年代不论看过几次的片子都能被反复地看(据说除了《珊瑚颂》,我一直好奇想看看这片能不好看到什么程度),直看到台词全都背下来。那个年代人民贫穷,一切资源都那么匮乏,有就不错了还谈什么选择?但有时我真怀念那种简单,虽然这有些犯贱。
南京城正午的大太阳底下,我穿着耐克鞋挎着小单反,从阿童木包包里摸出一块早晨在路边买来,已经压扁了的黑米糕;咬上一口,很甜。

最后。
多么庆幸我的父母生于六二六三年。多么庆幸他们赶上了高考,这样才会有我。那个年代,太不容易了,我只能感慨这一句,太不容易了。
向所有的父母致敬。

 4 ) 这真的不是影评

片子在中国电影报道里出现的时候
大赞孙海英的方言讲得好
“我真想左右开工给那记者一千四百个嘴巴子”
(见郭德纲《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
他那还算是说话吗?
随找一人,捏着个鼻子,学公鸭叫唤都比他那东北话好听

片子只看了三分钟,直接拉入回收站
北京人挤兑上海人的时候,我开始怀疑那什么部的审查力度
你都不允许加菲猫在屏幕上出现了,却审查通过了窝里反
这就是所谓的为了下一代着想的绿色计划?
再接着看见那叫什么小宝的人哭着嚎着要回家的时候
我就有了清空回收站的理由
到不求你入乡随俗 只是
辽阔的东北大地怎么就改造不了这么怂的一个人?

论文指导老师是东北人,今年已六十高龄
因为答辩和论文的关系,平时也多了很多交流
王老师是一个可爱的老头,憨态可掬,说不到三句必定用纯正的东北话惹得我们大笑,我们私下里都亲切的称他老爷爷,吃散伙饭那天晚上,全班所有人冷落了院长和书记,一个劲的叫着老爷爷,都想要和他合张影。

就是这么一个即将退休的老师,会在闲聊时问我“处对象了吗?”“抓紧时间,现在形势(校园里)多好啊,随便你挑啊”
他一不会上网打字二不会短信邮箱,但对待世事的态度却出奇地豁达,上课时从不会和我们翻脸,也会反问我们“离校后你们还会对这儿有感情吗?”也会自讽“几年后,你们会琢磨那老头死了没啊”,我们向他抱怨学校的过分,他会说“你们还年轻”

我们告诉他有那么几天好多学校的贴吧不让发帖子,好多词儿你不能写,他会听我们讲完,然后告诉我们那几天是特殊时期,十几年前的那几天发生了一些事情,那个时候他在教书,但是因为一些事情,好多学生都不上课了,都去了北京,所以他也闲下来了。那个时候,北京很热闹,全是年轻人,刚好赶上有人访华,不得已只好在机场迎接,领导们很尴尬……于是,我们想不明白的都想明白了,不是端午惹的祸,完全是历史问题。
(看得懂就看吧,看不懂也别问我,怕犯错误)

老师还年轻的时候,作为先进分子,步行去首都看主席,那时候,各乡各村都有红卫兵接待站,走到哪儿都有饭吃有地儿睡,现在根本不可能的事。以前,男学生女学生一起从黑龙江走到北京,纯洁得很,“这要是换到现在,还没到北京,孩子就有了”。我问是不是背一句语录就可以坐火车,老师说那就相当于现在的公费旅游,一路从吉林延边玩到了上海。老师在北京待了大半年,所以几年后的某晚,北京热闹完了之后,听好多学生的描述,他还能告诉我哪些路上发生了一些冲突。我告诉老师,电脑里还有一些那晚卫星拍下来的视频,全城都不让开灯不让上街。老师说有这么回事,现在他还能记起当时广播里说的原话。

再后来,老师结了婚有了孩子,他带着儿子去北京,儿子看着水晶棺里的毛主席,贴着爸爸的耳朵说“毛主席睡得呼呼的…”老师和我们讲起这段的时候,脸上满是笑容。老爷爷讲着那时候可爱的儿子,很是可爱。恢复高考后,好多学生直接留在了北京,之间还提到了白燕升,说他们那些人都很幸运……

老爷爷那天下午和我们讲了好多,由于部分历史原因,可以插得上话的也就只有我,当时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出了好多电影,“走在大街上,保不齐你就能遇见一明星,大家那个高兴啊~~”

1977年的人们活得很舒服,仿佛褪茧那一刻的蝴蝶,事事顺心,时时高兴,他们没有烦恼,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除了恢复高考之外,那一年中央音乐学院也开始扩招,谭盾,苏聪,叶小刚,瞿小松,都是首批77、78届的学生。
后来,苏聪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奥斯卡奖获得者,88年,《末代皇帝》包揽奥斯卡九项大奖,最佳作曲者之一就是苏聪;07年,《卧虎藏龙》获最佳原创音乐奖,创作者正是谭盾。

傻孩子,看,我没骗你吧?

 5 ) 糟蹋1977

   高考1977是个好题材,但《高考1977》是部烂电影。
   本来,作为一个也算从高考中杀出一条血路的幸运者,我是以淋浴更衣般的虔诚准备来享受《高考1977》这部电影的,当电影开始的黑白镜头下出现万人串联、火车下乡和充满革命气息的报纸时,即使没有经历过如我,也为之动容。可是,五分钟之内我还在期待,十分钟后,就开始失望,一小时四十五分(该片长度)过去,我气愤不已。第二天,逢人就说,千万别看《高考1977》,太他妈浪费了,简直是糟蹋文化遗产。
   有人给这部电影扣了个帽子——贩卖集体记忆。贩卖倒谈不上,糟蹋却是实实在在的。

   糟蹋之一,龙头蛇尾。
1976是龙年,1977是蛇年,这部以1977为跨度的电影也一样,沾了点龙气,但主要是蛇尾。影片的第一个场景是全片最神来之笔之处:露天电影场正在放电影,突然,新闻片中邓小平出现了,又突然,没电了。于是,在农场场长老迟(孙海英)的带领下,知青们轮流靠人力发电支撑放映,于是,邓小平又开始讲话了,银幕上鼓着掌健步而出邓小平和踩发电机的老迟交替出现,全体知青则齐声大喊——老迟,加油!加油,加油!
   正是这个浑然天成的开头,让人对后面充满期待。可惜,导演的才华五分钟就用光了,整部影片高开低走,后面充斥着《新闻联播》被采访者式的对白(如“我没有后台,我的后台是党中央”),莫名其妙的裸戏,励志片一样的一厢情愿(如小根宝扛包,逻辑混乱,对白虚假,且,扛过重物的人都看得出,那兄弟不知道那个学校毕业的,演得太假了,回去蹲班吧),还有样版戏一样的主题蒙太奇(如收音机宣布高考政策配以烧荒的熊熊大火)以及最后花了15分钟构筑的一个刚开始就让人猜出要出什么事的琼瑶式的最后一班车情节。
好漂亮的一个貂头,好无聊的一个狗尾,可惜了好题材,可惜了好开头。

  糟蹋之二,人物有任务。
  1977年前后的这场变化中,人物的的命运是最丰富多彩的,现在随便一个口述历史都能让人唏嘘不已,但电影里的人物却很难让人共鸣。感觉电影不是从人物身上发掘故事,而是按照概念安排人物,如高大全一样的男主人公潘志友(王学兵)及性格单调的女主人公陈琼(周显欣),由顽固到最后突然开着拖拉机急转弯的老迟,还有似乎是专门为了大谈知识重要性而设置的陈爸爸。总之,这些人物给人的一个感觉就是,假,当然,这种假跟片中大量话剧一样的对白也有关系,太不自然了。一个巨大而感人的真实历史背景下居然塑造了这样一群不真实的人,不能不说是遗憾。

  糟蹋之三,画蛇添足的裸戏。
     这部戏中的裸戏是最莫名其妙的,大概进行到一半,王学兵和周显欣在说着并不煽情的台词,突然镜头一切,周妹妹就脱上了,由前到后脱了一圈,再配以慢镜头加叠影加交响乐加和声,导演肯定是想说我一点都不庸俗,我只是想感动你们。突然孙海英撞进门来,你以为导演精心策划这场戏吧,却原来连门都不关。
作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大老爷们,本人对女演员们为艺术献身的精神向来是持欢迎态度的。可是象1977的这种脱法,那就太低估俺们的品味了,叫人既不冲动也不感动。难道, 好好的一部戏就非得脱一下不行吗 。情色戏拍好了是很深刻的,有些裸戏也是不可少的,可是这并不是说只有脱才能显得你有水准。何况这两年,行情都让汤唯阿娇和张柏芝给做绝了,脱这条艺术之路基本堵死。想靠脱上位,难度超过1977年上大学。
   所以这回我支持广电总局,把这段剪了吧。

  糟蹋之四,主观说教色彩太浓
  查了一下资料,导演兼编剧江海洋是1978靠大学改变命运的人。我们可以理解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情结,也可以理解他那种成功之后回忆往事时的惬意和感恩之心。但是你既然把片名取得这么客观这么有历史感,主观的东西还是少点好。感觉他是强烈地想大家跟他一起感恩且分享他的感动,所以主观的东西比较多。包括对白的过于报告化和拔高,随意调动自然来升华主题等。即使在影片开始设计得很好的那场戏中,当小平同志出现在银幕上时,特写镜头从潘志友、陈琼、张国强、老迟脸上一一掠过,这几位的神情,绝对不可能是那时候的人看到邓小平,而是再往前十年的人看到毛泽东。大哥,俺也是小平同志92南巡的受益者,但是咱们都是读书人,含蓄点行不行捏。


  糟蹋之五,集体脱逃。
  我说的是逃避责任,这是中国人民的特长,一个国家那么长时间地犯着那么低级恶劣的错误,结果找几个人一骂,其他人就都高尚了。知识青年固然是那个年代的受害者,你讲述你的苦难我同情,展示你的挣扎我佩服,但是你硬要证明你当时有多么明智多么纯洁那就有点当我傻了。这么大件事,谁也别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大部分人都是共犯。我可以理解你的年幼无知,可以原谅你的懦弱无助,但你别装作什么都没干过,更别告诉我你一直在黑暗中执着逆行而追求光明。富贵不能淫的人有,威武不能屈的人也有,贫贱不能移的人还是有,但这样的人很少,他不一定是你,更不会都跑到这部电影里来聚会。我感觉是这部电影里太多勤劳善良正直勇敢的明白人,不是我咒你衰,那么坏的年代竟有这么好的运气,小概率。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高考1977是个好题材,但《高考1977》是部烂电影,好在导演是1978年才上大学的,前一年比较青涩没经验,可以理解,复读一年,再来吧。

 6 ) 不算影评的影评。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东西,希望过怎样的生活。
所以,他们看杂志、看报纸、看广告、看电视、听电台,
希望从中找到答案,希望让别人来告诉他们,他们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作为一个80年代末的人,对于恢复高考这一类的事情都是从书中,父母口中得知的。所以我们的感受当然没有经历过这一时期的他们来的真切。感触也不尽相同。

我是2004年进的高中。
当时进高中交了1万5千快钱,至于那个钱叫择读费还是代收费或者是什么费我已经不记得名字了。
进了学校一样不没有认真学习过,哪怕一天。
2006年2月6号 当时我面对了人生的一个选择题,
因为把高三复读班的人打的比较重,要赔钱。
班主任不要我了,把我赶回家。
我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是继续这样读书混下去还是干别的什么。
那个时候我在想,我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面对父母,面对亲人,面对这所谓的生活我应该怎么办呢。
那个时候是真的觉得自己受挫了,不知道如何是好。
不像现在,当时我还是有好大大的理想和抱负。

我还记得当时全年级化学考试,一个选择题只有我和我同桌两个人写错了。问什么可以灭火,我跟他两个人选的是C,答案是酒精灯。试卷我是抄的他的,他是题目都没看瞎填的。
后来想不能这样下去,所以留了个级,又花了一万快钱。
当时想着必须要认真学习了。
到最后还是一样,每天都是玩儿。
导致最后就读了两个高一,高二高三都没有度过。
进高考考场也就是进去了就开始睡觉,一直睡到可以交卷。
数学考完的时候,我爸打电话问我考的怎么样,
我回答说三分我还是有把握的,我只会做一道选择题。
从读小学起老师就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那是革命先烈
用鲜血换来的,我一直觉得那是扯淡。


扯远了。
如剧情简介所说,他们所处的年代和环境,要想真正走出“鲤鱼跳龙门”的一步,甚至仅仅是获得尝试的资格都谈何容易,志愿报考和单位推荐的颠覆、青春的萌动和农场管理者思维的差异、渴望改变命运和家庭成分历史“斑点”之间的鸿沟。
和现在的我们比起来,一个是想读不能读。一个是能读不想读。现在是大学生多如牛毛,随便抓一个人都是大学生。以前是大学生好多人里面才出一个。
现如今,有的人已经不再选择高考。前段时间不是有一万多个人拒绝高考报名吗。读书无用论充实在很多人的大脑里。读大学,读技巧学技术早就业,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选择。恐怕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我不想抨击当今中国的教育制度,我的思想也达不到那个高度。即使说也是装逼。在此略过。 我只知道,小学初中高中12年的书,要是没考上真正正规的大学,12年就算是白费了。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派不上一丁点用场。
很多家长都还以为,现在的大学就跟他们那时候的大学一个样。包括我的父母。 大家看看,现在的大学生在学校里都做了什么?他们除了爱,什么都没做。 打网游,泡吧,找姑娘傍款爷。 我不幸也是其中的一员。 当时不否认还有一部分人在认真学。


回到电影里,小根宝扛包的那一段我觉得忒假了,他明知道他自己扛不过去,他也猜的到他只要扛了即使没成功大家也可能投他。这是完全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现在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 他们或许软弱,或许无助,但是动不动就寻死觅活的我实在是不喜欢。 我当年也愤青过(又要被鄙视),也觉得这个世界没劲,厌恶这个世界的一切也没有想到过死。 小根宝他连死都不怕,他还怕好好活着么?

看到他们从拖拉机上下来,跑去赶火车的时候。
我像个爱哭并且矫情的姑娘差那么一丁点儿就哭出来了我草。
我这个人俗,压根儿就不会写什么影评什么的,
本来这一段想说点什么的,想了半天也想不到。





回到现实中,
我现在在一建安公司上班,说是上班其实也就是靠我爸的关系进去混时间,顺便学点东西。
要是有人问,中途辍学,读书的时候不认真,现在整天整天的都在工地上你后悔不后悔,如果有机会重来一次你会怎么选择。
我会回答他:
我觉得我起码经历了这么多,我遇见过一些有趣的事,见到过一些有趣的人, 并且明白了一些道理,我觉得这就够了。
  


我只是企求,别让我对这个世界太多恐惧和失望,
别让我变得浮躁和失去质感。
内心要永远强大,永远向那些平庸和愚笨的事物开战,
并天真地向周围的一切表现着积极性,
认真的生活起来。
  
  
我们并不完美,但现在我们精力充沛,想象力十足。
我们会为了幸福和想到的东西去努力。
  
  
  
我感激着这样的现实。

 短评

唯一的看点是各种腐

5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还行

重大的变革过度时期总会有牺牲。。。该怎么感谢邓小平爷爷。。。

8分钟前
  • KO DAN
  • 推荐

很感人的。

9分钟前
  • 一天清晨
  • 力荐

哭了

10分钟前
  • TinvanG
  • 力荐

一块钱的小面包

11分钟前
  • Cherry
  • 还行

孙海英怎么就让我那么别扭!!!

12分钟前
  • jiji
  • 推荐

这么好的一个题材给拍成这样了,假的让我想掩面而逃……一群演员里面除了老迟都应该去学学怎么表演,或者说学学怎么不表演

16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较差

那一场大火真轰烈。

18分钟前
  • 我就是Outman
  • 推荐

x

20分钟前
  • 我还是我
  • 还行

很真实

24分钟前
  • 双木临峰
  • 力荐

看的有些触动,接触过不少知青子女,电影拍的太美好,一个农场里哪有那么多考上的,多数知青还是留在了当地,在当地成家立业,若干年后挤破头把子女送回大城市。虽然拍的过于煽情和美好,演员的表演也令人着急,但这个题材还是要鼓励一下

27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推荐

导演手法实在很拙劣,3月12日【讲堂】

31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浪费了一个好题材硬是把它拍成了鸡肋。

33分钟前
  • Kreuzberg
  • 还行

高二考试过后在学校的小剧场看的……和小燕燕、鲍鲍、豆子、小珏一起~

36分钟前
  • 啼幽
  • 推荐

那个年代。。。

41分钟前
  • 大浦洞二号
  • 还行

又到一年高考时……突然想起我大概是不会再参加什么考试了……

46分钟前
  • 菠萝
  • 还行

叫知识分子的不一定有知识。知识分子应该离开这儿,难道我们转业干部复员军人就有义务呆在这儿吗?恢复之前,我们歌功颂德之前,是不是应该想想,我们为什么会失去高考?

51分钟前
  • 飞天PP猪
  • 还行

毕竟隔代了,没有那种感动的感觉。但总体不失为一部好片子。

52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一群人也是一代人,一段刻骨铭心的青春回忆,于这些年轻人而言,1977或许是一个不平常的年份,也是春回解冻前的先兆。最难忘的场景,是清晨拖拉机在半路上坏了,准备赶考的知青们在雪地里一路夺命狂奔,跌跌撞撞又狼狈不堪,其实他们追赶的是时间,被耽误的十一年青春,亦是在追赶希望,改变一生的宝贵希望……就诚意而言是感人的,也相对真实还原了那个年代的特质,幸而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避免了扁平化的俗套,假如少一些煽情的戏剧性冲突,多一些对那个特殊时代的深入挖掘,成效可能就更好吧。

54分钟前
  • 瑞波恩
  • 推荐

lj

56分钟前
  • 三角形的办公室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