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聘请了职业杀手

HD

主演:让-皮埃尔·利奥德,肯尼斯·考利,伊莫金·克莱尔,Angela,Walsh,T·R·鲍温

类型:电影地区:芬兰,德国,瑞典,法国,英国语言:英语,芬兰语年份:199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聘请了职业杀手 剧照 NO.1我聘请了职业杀手 剧照 NO.2我聘请了职业杀手 剧照 NO.3我聘请了职业杀手 剧照 NO.4我聘请了职业杀手 剧照 NO.5我聘请了职业杀手 剧照 NO.6我聘请了职业杀手 剧照 NO.13我聘请了职业杀手 剧照 NO.14我聘请了职业杀手 剧照 NO.15我聘请了职业杀手 剧照 NO.16我聘请了职业杀手 剧照 NO.17我聘请了职业杀手 剧照 NO.18我聘请了职业杀手 剧照 NO.19我聘请了职业杀手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低眉耳顺,高抬贵手:《我聘请了职业杀手》的剧作速析

对于一部电影的快速剧作分析拆解,是在于叙事结构骨骼的定位,通过三幕和五事件,将一部电影(前提是戏剧结构)定住,就像绑在架子上的牛,随后庖丁解牛,分析肌理。

因此关于叙事拆解,第一遍赏析是定住骨架,领略结构,这样最起码晓得整个故事写的是什么,知道哪里转折,至于二刷三刷的时候,才解读人物,或者转折与转折之间的推进和发展,这才是真正考验功力的。

考里斯马基的《我聘请了职业杀手》应该算是喜剧风格,黑色喜剧,我将其看作“向死而生”。他的电影总有种冷冷的笑意。

重复机械的孤独中年男人在遭遇裁员危机后彻底失去了生活的支柱,在此之前他每天的生活无非上班打字下班回到出租屋里吃饭睡觉,失去工作后他无法面对无味的生活。因此他选择死,可以说是毁灭余生,但是他怕死,所以他选择聘请杀手来做掉自己,至此可以看作是建立了纠葛,产生激励事件进入二幕。

剧作中第一幕属于“开端部”,开端部包含“开场”和“纠葛”两部分,而“纠葛”又包含“纠葛搭建”和“激励事件”两部分。“开场”是奠定基调的,也是交代情况的,更是理清头绪的,在这个时间中(长片一般是十来分钟)观众要了解主人公所处日常性故事世界,这样才能逐渐共情甚至于同一化。

不同的故事开场是不同的,戏剧性强烈一点的,情节紧凑一点的,开场可能会在事上见,也就是悉德菲尔德所说的“引发事件”。通过一个事件,交代时间、地点、社会背景以及人物关系,总而言之,这样的开端事件就是以“戏剧情境”的方式开场。

例如在柯受良导演的电影《咖喱辣椒》中,开场就是咖喱辣椒夜晚街头追捕“大麻成”的事件,通过这一小小事件的起承转合,交代出警匪都市的题材环境以及插科打诨的人物关系。

在《我聘请……》中,开场除了蒙太奇式地呈现了环境空间,街头巷道,紧接着就是交代了男主的一天生活,在水利局的职员桌位上处理高如山的文件,随后就是碎片化地下班食堂吃饭,周围同事欢声笑语他独坐一处漠然进食;晚归公交上孤独无依;回家买面包,烧水喝咖啡,以及浇花之后吃晚餐面包……

为什么没有事件?这正是症结所在,因为男主是一个不会与周围发生关系的人,他没有朋友,生活是固定且碎片化的,也就是他是可有可无的,他的规律性生活某种意义上也是虚无的。

我们了解男主是个什么样的人,每天做着什么样的事之后,我们希望看到变化,影响命运的变化,剧作是描写人物在困境中挣扎的生态,当然文艺片另一说,在我看来,文艺片是人类面对静止时候的产生的即刻瞬间的宏大。

好,开场结束,这时候开始搭建纠葛,我们的主角老哥被裁员了,他的生活被打碎了,他失去了生活的支柱,他要自杀。

所以纠葛的搭建就是:辞退通知——受不鸟要自杀。

他自杀的方式:买绳子上吊,特么挂钩撑不住它掉了;想要闻瓦斯自杀瓦斯特么没气了,这是外部的呈现,人物心理的事件外化,他的内心是怕死的……

所以这时候激励事件出现:他自己解决不了自己,他就去找专业的杀手干掉自己。

片中出现了滑稽的一幕,他夜幕中找到情报来到杀手酒吧,说出聘请杀手干掉自己的荒唐理由,却被杀手鼓励要拥抱生活。

杀手追杀成为了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在生命倒计时的这段时间里,心里无所顾忌的男人反而放开了尝试自己此前拒绝和没有尝试过的事情,比如抽烟喝酒,跟摩登女郎搭讪……

同时他开始了一场逃脱杀手刺杀的刺激之旅,所以电影在表现日常生活被打破后,心的第二次涅槃重生,他让自己忙咯起来。自杀是主角常规生活失衡后的一次动作,想通过这一次动作来结束余生,这是人物动机,也是本能,但是在自杀引出了杀手追杀的外部情境和矛盾冲突后,“怕死”的本能也出现,人物又产生二次动作,即“逃生”,看着有些可笑,但是生活常常如此,这二次动作的绵亘成为故事整体的支撑点。

在逃亡过程中,他跑到之前自己搭讪的摩登女郎家里,两人缠绵一夜,次日清晨,女郎灵魂发问,你现在还想死吗?男人说当然不想了。

中点这里是转折事件,两人商量前去杀手酒吧找到组织结束刺杀合约,可是男人去了目的地却发现,酒吧已经拆迁了,他找不到合约组织一方,但是刺杀还在继续。

杀手在戏剧主线中现身,先是在激励事件结束之后,但就在整个二幕上半幕中晃了一下,这时候作为对男人的刺激力量,形成压迫男人的紧张危险的戏剧情境,重点是刺激他做出改变,做出生活的改变,所以整个第二幕的上半幕我们都在看男人的改变。

当中点结束,总悬念要持续收紧,这个时候杀手完全现身,情势由前边男人的主动找杀手干点自己,变成了不想死但是合约依旧生效的失控。

戏剧就是在写超出自己能掌握之外失控的生活,在这种失控中人物通过一次次的戏剧动作,接受反动作,形成浪一般跌宕的戏剧冲突的“节拍动力”。

所以,整个情节主线是主人公因为失业而消极求死最后不想死了但是却覆水难收的荒诞之路,但是在这条主线之下写的却是主人公因为这一前提而做出的生活改变,反而活出精彩肆意洒脱的人生,恰恰和他故事开始前消极的人生状态相反。

由“向死之路”乍泄出乐活的精彩生命之花。

“杀手”这个角色的设置很有意味,出场时他就咳血,患了癌症,但是他非常敬业,一定要在自己所剩不多的时日里完成自己的追杀任务。

这里形成对照:

首先是时日无多明知将死的杀手却仍要矜矜业业完成自己的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对待生活,对待生命;另一边则是茫然虚无到欲结束生命,拼命在可能随时被干掉的余生里拼命寻找意义的男主。从一开始杀手的露面挑拨一下男主的心弦,到中点杀手主动出击埋伏追杀的一次动作,再到杀手时日无多一定要快点完成追啥任务的告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越多越紧迫,越来越剑拔弩张。

《我聘请……》的高潮位置是男主和杀手的狭路相逢,你追我逃,你拼命追我插翅难逃。高潮是死亡的审判,这是戏剧主线所规定的,究竟男主死没死?结果是杀手说了几句诸如“我是个失败者”、“生活是痛苦的”然后就调转枪头自杀了。

此举何意?在我看来,杀手的行动和男主是一样的,他的常规生活就是生活中抽抽烟,接单杀杀人,女儿过来煮煮饭打扫家务,但是他生命中的激励事件出现——他患了癌症。

剧作中人物行为是呈现,背后的动机是源核,所以我们要追问,为什么杀手在得知患癌后,他依旧追杀男人,但是追到男人后,他却又选择自杀?

我尝试表达一下我所体味的:

人生生活的痛苦宿命在于牢笼中的鸟兽,无非是鸟是兽的区别罢了。男主的生活看似是机械的,而杀手的生活看似是充满刺激,毁灭机械的,然而他们无非都是在自己的麻痹的生活齿轮下碾压而已。

当杀手的激励事件出现,打破了他的生活,他能干什么?他不是如同男主的机械生活一样,践行着自己的常规生活吗?他无处可去,他似乎有家人,但是是失语的,他唯一能做的是拉住自己那根生活的缰绳,主动做绳上的蚂蚱,他除了完成这项任务来点燃余烛,他也悲哀的无处可去。

你认为他是敬业吗?倘若是,他大可以在高潮干掉男主,再选择自杀。你设想你一个杀手都特么得癌症了,还是无处可去只能继续上班,他爱上班吗?不是,是除了上班他就是虚无的。

所以他践行着自己的戏剧任务,在高潮追到男主后,他选择在自己生活激励事件(死神索命)下自己主动截胡。

片中的两个人物,都被生活挟持着,他们是孤独的死魂灵,他们没有属于生活水平面之上超出日常麻痹之外跳舞的浪漫精灵。

我觉得这还是有点现代主义的思考意味。我不确定“爱”与“情感”是不是解药,但是单从主角来看,他的解脱是在抱得美人归后踏出的一条心灵和日常之外的新路。那么,倘若,杀手也能放下去他妈的生活(杀手上班),去好好爱自己的女儿,说说话,聊聊天,那么结果会不会有些不一样?

我在这部电影中没有看见人物的前史和额外的人物关系,就像一个游戏关卡一样,他们循着故事中发生的变故来推进自己的生命,直至了结或者拯救。

但是能在一种极简主义的人物剧作设置上表达一种超出情节本身之外的哲学性探讨,我觉得还是很值得反复品味的。

 2 ) 一个无人关注的故事

这个片子的主角,就像是豆瓣这个片子的影评一般,用四个字形容就是无人知晓、无人关注。

我是看五条人乐队访谈中的推荐挖过来的。果然啊、这个导演和片子,充满了对小人物的刻画,这种电影和美国电影完全是两种风格,美国电影讲求的是高光时刻、英雄主义,小人物也得逆袭。

而这个片子截然相反,没有旁白,甚至音乐也不常有,长长的镜头、静默的对白,都营造了一种孤独感。

主角、杀手、女主都如这般孤独:一个人生活、没有那么多的聚会和朋友、不知道为什么活着,甚至有点想死。

这就是一部分小人物的人生刻画,没有那么多的高光时刻,只有默默无闻、只有静默的重复的一天有一天。她们不追求精彩、丰富的世界和生活,安心地做一份工作、安心地和一个人聊天,就算不能逗对方笑,那也够了。

 3 ) 《我雇了一名合约杀手》寻回自己的路

导演这次将故事移到了伦敦并启用了特吕福的爱将尚-皮耶·李奧处演主角,影片以哀怨的蓝调音乐开场应和着构筑物的冰凉色调,影片塑造了一个卡夫卡小说式的荒谬人物,他按部就班机械生活着,直到命运让他偏离了轨道,他被无礼解雇后发现自己和这个世界毫无联系,导演以他空空的通讯录点出了他人际交流的缺乏,这种孤单导致了其后所有事件的发生,他陷入了鲁滨逊式的苦闷,没有对应的世界是没有意义的,这或许就是他死亡的动机。而卖玫瑰花的女孩成为了生命意义的象征,她让亨利找到了活着的意义所在,故事似乎已经圆满,但导演以极具黑色的手法让一个一根筋的合同杀手来追杀他,不再绝望的他和一心想完成刺杀任务的杀手造就了充分的戏剧冲突,据说此片的构思来自于导演儿时看过的一部默片,这种对白极少,以构图和环境氛围来表述剧情的表现方法更接近电影的影像本质,也让我们看到这位被称为冷面笑匠的导演从默片里受到的影响。
导演以吃饭时他的独处和同事之间的放肆玩笑对应,显示了他作为移民的边缘化处境。常年的公务员生活让他习惯了按部就班的日子,当老板将一块坏的金表当成遣散纪念的时候他也只能木讷接受,为了塑造人物,许多细节都来源于生活,比如他的刻板是他作为政府工作人员造成的,为了给杀手提示他甚至出门都留条提示,电影以这样极端的手法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对人性的束缚。影片以他失业后数度自杀来展示异化后的个体被体制排斥后的无所适从和绝望,导演幽默地处理着他几次未遂的自杀,首先是上吊的钩子的断裂,接着是开煤气自杀却因为煤气工人的罢工而再次失败,这些闹剧般的镜头将生死的沉重戏剧化了。电影后半部是亨利和杀手的斗智,导演不时冒出一个无关的人来挑起观众紧张情绪,犹如惊悚片般的刺激。这个剧情简单的电影正是这一系列的带泪的冷幽默牵动观众的心。
在对白处理上也充满着喜剧的特色,如亨利被通缉时和女孩的谈论出逃他说:你想抛弃祖国吗?女孩的回答则用了马克思的话:劳动者没有祖国,这种对话辛辣嘲讽着制度本身和表述着底层的飘浮感,令人回味。
其实影片里的杀手才是导演作为亨利对应的刻划的,同样是悲观主义的一个人生失败者,离婚、晚期癌症的折磨让他最终以自杀解脱,自杀者角色的互换让这个人物更有了悲剧性。作为芬兰最杰出的导演他影片的简约、干脆黑色幽默值得电影工作者思索和借鉴,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则欣赏到了导演毫不拖泥带水的叙事风格。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
邮箱: [email protected]

 4 ) 不是影评

这个人一直想着跳楼

在享受飞翔的过程中欢乐地死去

现在他却得了癌症

被医生判了死刑

那期盼一生的欢乐不会再有了

于是他爬上医院的楼顶

等着有飞机飞过的时候

能放下一根绳子

把他带走

 5 ) 「我聘请了职业杀手」: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吴澄宇:阿基电影的特点是从小人物,甚至最底层的人物出发,先让这个人物惨到无法失去更多。大部分阿基的电影关注于小人物的故事,他们或者是工人,餐厅领班,垃圾场职员,保安,所以朴素的音效也相得益彰。

吴澄宇:是的,阿基是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的超级粉丝,所以他很喜欢在影片的小物件上使用红色。如果有花,那么一定是红色的,在阿基的电影里几乎是定律。

在东京物语修复版中可以看到原节子家的水壶是红色的。阿基在1986年左右有一个小短片是致敬小津的。

同样的,阿基在镜头设计上喜欢使用固定镜头拍摄,用最简单的电影语法讲述故事。

吴澄宇:阿基很喜欢重复用一组演员,这次在巴黎拍摄,演员阵容上还是加入了很多新面孔的,这就是阿基的特点了,他不喜欢人物有过多的动作来表达情感。甚至演员的表演是去感情化的

吴澄宇:阿基被称为“怪客”,他的电影台词极少,因为人物都关注于生存,而没有其他更多的表达,阿基台词最少的电影是《坐稳车,泰欣娜》,这是一部很好看的公路黑色幽默电影。

吴澄宇:蓝色是阿基电影中最为常见的颜色,在1991年与Jonathan Ross 的对谈中他提到这是祖国的颜色。

同北野武,梅尔维尔一样,他也将蓝色与人物命运的表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色彩构成风格。

摩耶天使:文德斯也说自己最爱的颜色是蓝色。

吴澄宇:男主都是冷色,而女主都是暖色,亮色。如果想了解更深的色彩构成,可以参见大卫里恩导演的《日瓦戈医生》中的色彩构成。

《阿飞正传》都是年轻人,主色是绿色,阿基的另一部电影《薄暮之光》绿色同样是主色。《天使艾米丽》的主色也是红绿对比色,这是很常用的。

吴澄宇:刚才有一个煤气公司倒闭的镜头,其实很有意思。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城市的大远景,到处都在施工,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城市。而水利局裁员,煤气公司倒闭,恰恰是阿基一种黑色幽默的呈现:看似蓬勃发展的社会,依然有一些渺小如尘土的可怜人。现在人物进入了废弃老城区的小酒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赫尔曼黑赛的《荒原狼》,我觉得在这里的小酒馆很类似于《荒原狼》中的魔剧院。

凯梅:最近刚刚看了《荒原狼》,魔幻剧场镜子连成一片,就连哈利波特也模仿了。“在我们国家,这种地方是吃早饭的。”这句话太芬兰了,意思是喝酒的地方,我觉得这是阿基给他的法国人加了芬兰人的幽默。阿基应该是有法国制片人,他2011年的片《La Havre, 也是在法国拍的。能够把法国的故事拍出芬兰的性格来,这是导演的厉害。

吴澄宇:阿基说过他选择这个旧工厂拍摄,是因为他是个怀旧的人,比起对未来以及科技也充满希望,他喜欢追忆过去。

阿基认为小津安二郎同样如此,让他最佩服小津的一点在于,小津不需要表现暴力或者是苦难就能道明生活的真谛。阿基说他将继续拍摄电影,可能是30部,可能更多,他不愿向死亡妥协,直到他证实他再没能超过小津所能达到的高度,那么阿基的墓志铭将是“我出生了,但......”这是阿基对小津的追忆中谈到的,小津甚至影响了比利怀尔德。

吴澄宇:在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私恋失调》中也有类似的镜头,表现人物孤独的处境,托马斯用了摇,而阿基更简单,只用了固定镜头。

👇剧透线👇

吴澄宇:杀手出现了,没有正脸。只有两个镜头。阿基的杀手造型致了法国黑色电影大师梅尔维尔,参照《大黎明》阿兰德龙的造型。杀手是个很特别的角色。阿基的杀手不太冷。可能有阿基的挚友德莱叶的影响。

吴澄宇:因为是重场戏,换衣服是有作用的,他要说金句了。劳动者没有祖国,是阿基几乎执念的想法,在《卡拉马力联盟》中有最直接的表达。

吴澄宇:我觉得杀手从来没有换过衣服,意味着他的生活不会翻篇,不会向前,女主换衣服因为她会一直鲜活下去。

吴澄宇:贾木许是美国独立电影教父,和阿基的电影处理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卡拉马利联盟》和《离魂异客》结尾镜头,可能就是贾木许对阿基的致敬。墨镜和西服是阿基的一个经典造型,和他一年前拍的《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是同样的造型。

吉光:杀手最终没能逃过自己的命运,选择在自己的暗杀对象面前自杀……这到底是同情男主还是讽刺职业杀手的职业道德?

吴澄宇:我是这样理解的,杀手是一个认真生活的人,虽然肺癌晚期,但依然坚守他对自己职业的信念,要讲自己的死留到“委托人”男主的面前,红色可能代表着他生活里热情,或者信念的一面吧。

Vivian:杀手和男主这两个失意人交流一番,也是杀手的临终慰藉。

吴澄宇:其实大部分阿基的电影虽然幽默,还是很悲凉的,比如他的另一部,拍摄于1999的的《尤哈》,被誉为20世纪最后的默片,其中的男主人共最后也选择了自我抛弃(在垃圾场被大铲车收走)。

Vivian:我记得讨论移民、底层互助,有点喜剧色彩,挺动人的。

吴澄宇:对,《希望的另一面》还不错,但不是他最棒的。有点儿像《危险关系》之于昆丁,没有《低俗小说》那么鲜明。

9分。看完整部电影最愛的是色調。不僅利用整體色調推進了觀影者的代入感,更將色調的隱喻體現在了服裝和室內裝飾的配色上。@我

9分。很有北欧性格的电影。特殊的表演方式,看布景,看细节,看配色,看了好多细节。一点无厘头般的优雅。@JOY

8.5分。色彩的变幻推动情节的开展,忧郁的蓝色,病态的暗红,暗淡的绿色,既通向死亡,也含蕴新生。@阳春集里抛球乐

8.5分。喜欢Aki!!@雪

8.5分。影片将一个逃的故事讲得如此幽默又富有诗意。固定镜头中的空间、配色一定程度上中和了单调,让人在视觉上十分享受。@白

8.5分。北欧特有的冷感配色被三原色的点缀和时常出现的鲜花衬托出了暖意,剧本里暗含的线性思维也颇简约直白,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小人物的苦难如同镜像般相互对应,却又各有其酸辛滋味。@滑片P

8分。第一次看阿基导演的片,构图舒服,配色低饱和,配乐好听,全片是八九十年代主流的风格,今天再看,觉得节奏很简洁,风格小清新,眼前一亮!@匿名

8分。故事本身的构思已足够巧妙。从但求一死到求生逃亡,生活失意的男主,充满矛盾与变化。而杀手似乎是男主的另一个影子,丢失了活下去的希望,最后在男主面前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片中的女主则是生命之光,欲望之火,是一切转折的由来。电影以冷色调为主,从开始就营造一种冷峻的氛围,与整个欧洲颓败的失业背景相得益彰。此外配乐也十分出彩。片尾曲也很好听。@WANGYAN

7分。导演的固定镜头拍摄,还有色调构图很美,故事黑色幽默,还有很多小细节,很适合一个人慢慢品。@来sir

7分。节奏宜人的小品。@airlinggan

6分。剧情简单、篇幅短小、镜头单调、照明简陋、构图配色较为激进,一般这种情况分两种群体,一种是处女作导演,经费有限急于表达,恨不得把所有能用的能输出想法的都用上。第二种是成名之后的导演,花一个亿,做出来像30万的效果。嗯对,我是说拉斯冯提尔,哈哈。@七年山海

观众204人,选座79人,平均分80.19分。

原文链接//mp.weixin.qq.com/s?__biz=MzIwNDc3MDY0OA==&mid=2247485311&idx=1&sn=4cba177fd41a0ed562ae8861e59da51d&chksm=973a5b48a04dd25ec342c2f08208f6d6c172d720f6637a8cdd0bd6f7cbfd49487b6f9d0a9343&token=1406609086&lang=zh_CN#rd

 6 ) 你不是要死嘛,我死给你看

阿基.考里斯马基的电影一贯克制,和候麦和伍迪艾伦的话痨画风不同。艺术没有高低,但审美有偏好。画面几乎是停滞的,冷峻阴暗,只有男人、女人,阴影和墙。《我聘请了职业杀手》剧情简单,男人失业厌世,自己下不了手,请人来杀自己。后遇上爱情懊悔,杀手却穷追不舍,道人活着都是痛苦的,唯有死亡才是命运。他却把枪口对准了自己。

杀手死在男人面前,因他本来就快要死了。你不是要死嘛,我死给你看。利用人对死亡的恐惧,激起对生的渴望。这就是有选择和别无选择的不同。轻易地谈论生死,是因为对死的无知。

电影里还有一处特别美,男人在墓碑旁卖汉堡那一段。也是一条主线,男主先是企图自杀,死亡——后畏惧死亡(躲避杀手)——最后在墓园与死亡平静相处。

好像人的一生,与无常作伴。

 短评

6.8/CFA,考里斯马基真是喜欢用红绿蓝黄啊,这部片子里所有墙壁颜色除了黑色之外基本都是这四种颜色的混搭,包括女主角的服装色彩搭配都是红绿外套蓝衬衫。一个失业男人找杀手刺杀自己的荒诞故事。剧作戏剧性很强,却很现实主义。在社会阶级频临崩溃还是有爱情可以救命的。

6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还行

劳动阶级是没有国家的。太喜欢两个人一拍即合的人生节奏了,往后一躺就是无尽疯狂。

10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从一开始,男主就保持着顺从到冷漠的姿态,所有的重击都直扑扑往棉花上去。导演指给我们看的,是在绝望里被拯救,但依照那些细枝末节,我们完全能往前倒推,在过去绝望是如何一点点在成型。

15分钟前
  • 钧廷
  • 推荐

三星半阿基考典型风格简约冷漠的镜头展示残酷又幽默些许风趣的现实。“安托万”啊你老了肿么成了面瘫了啊并且为什么要说英语啊太丫的违和了!!!

19分钟前
  • 了花
  • 推荐

又冷又欠,执迷风格。让-皮埃尔·利奥德(就素安托万)在片中真是个迷影的好梗。

24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下岗工人地下酒吧买凶寻死,偶遇火柴赌神卖花女,烟癌杀手穷追不舍。-你要离开祖国和我私奔?-劳动阶级没有祖国。

25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表演者既是里奥,也不是里奥。当他长时间停留在镜头前时,我偶尔会怀疑他脑海里是否有表演意识存在。只有当他离开镜头时,我才能确信无疑:表演就在那里,在Aki用教堂之光和童屋之色构筑的空间之中。这表演绝不仅只是目光如雷霆扫过,而是像椅子、尸体残留的温度那样缓慢散发,却又永恒不灭。

28分钟前
  • godannar
  • 力荐

我“国企招外国人还不签合同” 大春“非常英国了” 配色完美,是没有攻击性的饱满。后半段节奏有点游离,lost了,失去了前半段的干脆。The working class has no fatherland. 阿基三宝:失业,着草,师出无名的无产阶级爱情。以及人均肺癌。@影城

30分钟前
  • 推荐

考里斯马基的国际化(商业化?)制作尝试,一些关键情节的处理上有想当然的散漫,在保持惯有风格化的前提下,在摄影强调了一些类似50年代欧洲黑色电影的感觉,纵然标签般的点题台词还在,但整体质感已和赫尔辛基的工人阶级故事有了差别,一如利奥德融入个人风格的表演,都是相当有意思的作者尝试。

35分钟前
  • 楚翰彻
  • 还行

阴郁悲观,仍旧带有考里斯马基独特的北欧气息。台词仍旧大量留白,黑色电影一般的怪异布光与形式主义的荒诞故事下具有现实主义社会讽刺含义。生活的荒诞本质与边缘人的生存状态,主人公与杀手相同阶级相同处境构成了互补的镜像对照并在片尾完成彻底交叉互换且仍旧不甚完整。“劳动者是没有国籍的”

37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For working class there's no motherland."

42分钟前
  • CharlesChou
  • 还行

赤贫的诗意。你因为我想活下去了吗?因为我蓝色的眼睛吗?厄,你的眼睛是蓝色的吗?你要抛弃祖国吗?劳动者没有祖国。

44分钟前
  • thintoy
  • 力荐

我喜欢aki的冷不是每个人都懂肢体幽默

47分钟前
  • 文文周
  • 推荐

2021-11-14重看;太喜欢这样一路丧气然而最终暖心结局的路数,颜色搭配得真赏心悦目(美术太棒了),光线也运用得极为曼妙。世界不会变好,可遇到合适的人才让生命有了意义,爱情是我们的软肋也是铠甲,再次慨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让-皮埃尔·利奥德在阿基的片子里找到了合适的位置,一路目睹他在大银幕的历程,仿佛与他一起走过一生;这个杀手不太冷,他的故事也耐人寻味。在荒诞的世界里寻找到并不荒诞的温情,阿基所有的故事都是在祛除常规叙事逻辑之后、情感榫头悄然弥合的动人,这是自成一体的世界,在这个世界我们做着遥远而失意的梦,我们贫穷而相爱,我们順命接受着拷打而无畏。Joe Strummer出镜献唱,阿基真摇滚铁粉!

4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工人階級沒有祖國」似乎是被拋棄的階層,可是資本主義國家的賣花姑娘也還是很有錢啊! 同一階層之間的互相撕扯和傷害,看似勢在必得的殺手卻因最終的宿命而超脫,也揭示當時社會趨勢的變局。活下去的彼方也勢必要承受迎面而來的時代車輪艱難前行。

51分钟前
  • 再見上海
  • 推荐

前半部分一直很好,直到半路突发的抢劫案,太戏剧性也没太大必要,结尾扳回一城。Life is a disappointment。

5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一个是未知死焉知生,一个是已知死才懂生。自杀者与杀手的城市迷藏是一场对生命意义的严肃探讨。枪口的交换,也是角色的交换,杀手用自杀赋予死亡一个“朝闻道夕可死”的坦然。

58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还行

玛格丽特:“劳动阶级是没有国家的”; 让-皮埃尔-利奥德:“法国人不喜欢我”。结构,风格,景观,表演模式只要特立独行,自成一派,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1小时前
  • 柯诺
  • 推荐

如果说文字的话,这是很别致的短篇小说。精致迷人。主人公的绝望表现得很好。

1小时前
  • 艾習角™
  • 推荐

还是熟悉的静态流水建置镜头,可以说是神似小津开场了。阿基永远是城市的阿基,是工业化的阿基,在一片冷冰冰灰蒙蒙中透出温暖与光明的阿基。笔下的各个城市全都在无话可说与极简撞色下面相趋同,硬光在色块上投下斑驳阴翳。在人物行为举止陈迟的协同下,急推镜头中的时间仿佛凝固静止了,我们如同观看讲解般张望审视阿基想让你看透的一切。活着就是灰心。阿基在自我构建的一方天地中自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力。

1小时前
  • Hiina Kapsas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