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派

HD国语版

主演:董子健,秦海璐,咏梅,焦刚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青春派 剧照 NO.1青春派 剧照 NO.2青春派 剧照 NO.3青春派 剧照 NO.4青春派 剧照 NO.5青春派 剧照 NO.6青春派 剧照 NO.13青春派 剧照 NO.14青春派 剧照 NO.15青春派 剧照 NO.16青春派 剧照 NO.17青春派 剧照 NO.18青春派 剧照 NO.19青春派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青春派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不疯狂,怎叫青春?居然(董子健 饰)在高考前拍毕业照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大声地用泰戈尔的诗句向暗恋了三年的黄晶晶(安悦溪 饰)表白,收获了甜蜜的初恋。但很快初恋的甜蜜就被闻讯赶来的母亲(咏梅 饰)破坏了,黄晶晶在居然母亲的刺激下傲然离去,居然伤心的想爬墙挽回初恋,却摔伤了尾骨。失恋加受伤的他高考失利,看着黄晶晶前往复旦的身影,决定复读追逐爱情。开始了一段疯狂的高三历程。 在每个青春的回忆中,一个深陷暗恋默默付出的女孩儿,几个情感丰富讲义气的哥们,一群各有故事特色十足的损友,一段所有人共有的回忆。这就是青春派——生活里总在闪烁,永不褪色的一段岁月。封神之九曲黄河阵无名女尸血色清晨全能战将维齐尔不要仇恨怪侠一枝梅2010夏威夷特勤组第二季秀丽江山之长歌行雪鹰领主 第三季亲密国语休日乌龙特工痴迷挑战未来2:星云忍无可忍2002皮肤之下蛇鹤八步吉普赛女王1976红鹰第五季危情狂蝶当幸福来敲门(普通话)罪城苏布拉第三季燃烧肯塔基影响加西亚非凡的旅行娱乐百分百你能毕业吗?狂暴巨蜥海底小纵队第八季1刑的乌鸦 电影版天使行动3:魔女末日(粤语)库尔班大叔和他的子孙们访问者皮箧拉尸如何炸毁一条管道野火春风“逗”古城(TV版)钢铁侠(国语版)野兽之剑黑道家族第二季魔幻佳节寻宝记顺疯车2封魔纪之赤雷传

 长篇影评

 1 ) 青春诶

感觉一下子回到两个多月前的学校
耳边还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这样的枯燥乏味 可以整夜焦虑睡不好觉依旧熬着做完文综 作业下来便放下一切好像时间永远会不够
每天最幸福的时光不是吃就是睡 吃到好吃的便能成为整日的亮点
一整个班都像是沉闷了太久 一个普通甚至无聊的笑话都能让全班乐个不停

成人礼上爸妈送我一个钱包和一封初中班主任写的信 交给我的那一刻我确实还是看到我妈眼眶一红 我装没看见 眨眨眼
信的内容倒也是些许格式化 但在那时候 好像 真的分量很重

某个周日上学路上碰到高一的物理老师 他停下车问我最近一次模拟的成绩 我说十多名吧 结果他抓抓头很严肃的看着我 问我怎么回事 至少也得是前十吧
我尴尬的笑笑 知道这个我一直很怕的物理老师 一直都有在期许我能在文科班数一数二

到了那个时候 真的慢慢开始觉得 每个曾经不喜欢的老师 都光辉伟大了起来
每天呆在教室自习 看着任课老师走进来 不再是高一时候慌张的收起课外书 而是真的 觉得心安 就好像我有再多搞不清楚的问题 有再多紧张的情绪 有你在 我就行

那时候 也不再抱怨多么累多么苦
朗读的时候看看周围 不觉得真烦 而是真切的感受到班主任说的那种一辈子难再有的拼搏的劲
甚至是曾经抱怨过无数次的晚跑 在高考前也变得那么珍贵
跑着跑着跑到最后一天 迎着夕阳 听着“1,2,3,4”的口号 突然想到 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日子

不会在黄昏拿上一本书去朗读 挑个位置 背后是当时还喜欢着的人
不会因为站着对答案而腰痛
不会在晚自习的时候传小纸条聊天
不会再拉帮结伙找人一起去上厕所
不会再因为小事和同桌闹翻
不会再担心数学课被叫到黑板回答问题
不会再有短暂的下课10分钟的分零食和乱聊天

然后 就高考了
即便睡得不好 也是无比精神
去考场的路上 碰到熟人便拉住 “快祝我高考考好”
好像 每一个交情淡薄的人在那一刻都是那么的慷慨

然后 高考过去了
毕业典礼的主持人 都是一对情侣
好像 渴望的青春终于开始了

但好像 渴望的青春随着高考结束落幕了
青春只存在于那个偷假条出校只为吃顿好的的日子里

 2 ) 青春就是我一辈子的硬伤

昨天去家门口的电影院看《青春派》,开场五分钟,屁股还没坐热,只听“啵”一声屏幕上一片漆黑,安全灯霎时亮起——
哎呦卧槽,电影院都能停电啊?

握着老板签过名的票根,我今天又屁颠屁颠地跑了过去。
而在一个半小时之后,我走出电影院,看着大街上热浪滚滚,烫得眼泪都快流下来。

作为一个比较出名的神经病,我最出彩的年纪是在初中。中考搭线侥幸进了高中之后,原本初中的小伙伴都分崩离析,鸡哥去了大上海选择留级,gc因为神一般的发挥去了兴中的尖子班,带头大哥一脸不羁地去了城北还是湘北我不太记得,而我则孤独地来到坐落于走廊尽头厕所旁边的5班。

因为清楚地认识到美只一种,倾国倾城,丑却万般,千姿百态。我更加努力地朝着一名娱乐大众的丑角发展,十七八岁的年纪,别人忙着成长,变美或变帅,我则自暴自弃地选择成为一块0.1吨的秤砣。另一端的秤盘上放着友情与爱情,学业与理想,愤怒与孤独,矫情与自我哀愁。

我主动要求班主任把我调到了讲台旁边。因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缺少了战友的我选择单兵作战,我要把板桥初三一班的光荣之血继承下去,我肆无忌惮地插嘴插舌,善于和老师狡辩争论,扰乱课堂纪律,影响教学进度。有次晚自习在走廊上因为举止怪异惹毛了教导主任,第二天早读课他来到我们班,轻轻敲了敲门。因为我离门最近,所以我大大方方主人般热情地拉开了门,结果主任伸出一张面瘫脸,瞥了瞥我和又瞥了瞥我可爱的讲台小板凳,挤出一丝冷笑:
“看你的座位,也知道你在班级上的位置了。”
可这句话怎么想都觉得是一句褒奖,是颁发给我幼稚的反抗行为的一枚重要勋章。
而当时的我居然忍不住低头露出微笑,心想“哎呦卧槽,这下撞枪口上咯”。
至少那时候我的幽默感和乐天知命常能救我于水火,你一定要坚强啊,你们班可就只剩你一个神经病了啊。

这种使命感让我足足撑了三年,一直在表演,从未被识破,如此逞强三十年,最后发现谐星的爱已经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再想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已经落花满南山了。我想怎么说我也该成为一个成熟稳重的老师傅,怎么三年终了,青春期结束,却还是那个幼稚而极端的心态。以至于之后的五年,我依然我行我素,闹出更多更大的笑话。我想,这也算是个天意。

高三哭得最猛最柔情的一次,是初夏的夜晚。那天全市暴雨,乌云典当星光,狂风扯天幕霸王硬上。那是非常诡异的午后,天空飘着如烟的云,天边是更多绿色和紫色的光,黑云压城的巨大紧迫感,似是一场大战即将开场。直到空间被剧烈的挤压,揉捏,老师接到校长室的通知后立即说道,反正要高考了,想留下晚自习的就留下来,其他要走的赶紧走,这场雨肯定要下得很大,路上一定要小心。

彼时我因为各种原因坐到了教室的第三排,我茫然地看着全班同学或着急或愉快的收拾书包,急匆匆地离开教室。一个,两个,三个,第四个撞到我的桌角,五个,六个……大家都走得那么快,毫无留恋,直到教室已经快没有人时,我看着空荡的教室,刚关闭仍有冷气的空调,一摞又一摞的书籍资料,被打开的文具盒,没擦干净的黑板,黑板上值日同学的名字,心中顿时一阵强烈的悲哀涌起,这种时候,最好谁都不要碰我。

而F走过来说,你怎么还不走,快走啊!下暴雨了!
刷地一下,我眼泪就夺眶而出。我立即低着头趴在桌上,平复情绪,缓缓说道,你先走,我再等一等。
他说,一起走嘛!
我一下子没忍住,哇得一声大哭起来。那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感情,只觉得得山崩地裂,海枯石烂,脑中一阵晕眩,所谓哭到缺氧便是如此。
我嗓门大,脸盆又大,所以哭起来的场面一定是非常壮观和震撼。我玩命地哭,吓坏了同桌,他立即去门口找班主任娇娇。
娇娇来到我身边,问我怎么哭了,我像孩子遇到妈妈哄时哭得更大声,一边哭着还一边大声说,走了,都走了,就要结束了。
娇娇用力地揉了揉我的头发,她手中温柔的力量,让我更加受不了,情绪直接失控。
然后她声音带着颤地说道,你们别管他了,让他一个人哭一会。
直到我哭醒了哭完了,那场暴雨也已经停了,教室的门窗都开着,空气清新得不像话。难得的安静,草丛中偶尔有虫子在鸣叫。
我抬头又看见在改卷子的娇娇,她朝我笑了笑。

后来听同桌说我在哭的时候,娇娇也走出教室一个人在走廊上哭了起来。

那场暴雨,似乎就是青春的第一场离别。后来我们高考,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在高考前勇敢地在一起,有人在高考后表白失败。有人去了远方,有人离家不远,可终于渐渐失去联系。我开始安于现状,上天安排的最大。有人持之以恒,终获成功。我终于明白,随波逐流和努力奋斗,都是对命运的不妥协,前者趋利避害,后者永不言败。一个更好的人,是应该懂得如何分配两者的比例,刚柔并济。就像青春里,我们面对爱情和友情,一定要作出选择。

我的青春期并没有太多亮得发烫的时刻,也没有完成刻骨铭心的爱恋。我普普通通,除了体重和长相,都泯然众人。可很多时候,我依旧是个特别爱自吹自擂自命不凡的家伙,从正面上来说,是给自己个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负面上来讲,还是得好好检讨自己,因为嘴贱犯下的过错。你只是个普通人而已,懦弱并胆怯。

青春啊青春,坐北朝南,阳光普照。我已经过分粉饰了自己的曾经,企图给自己营造一个祥和,适合回忆,有滋有味的过去。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年纪,无法感同身受,只能试图揣摩自己,在那个青春期所有的心态和由之引发的种种行为。青春这种东西,果然只是年纪过去之后的各种意淫。

它热浪滚滚,烫得人不由眯起眼睛,直到形成心里不可治愈的硬伤。

 3 ) 关于高考

这部电影是我高三的时候,老师在休息时间放给我们看的。来说说电影吧,《青春派》虽以“青春”为名,却仅仅是将视线投向主人公的两次高考,这种乍看起来的“文不对题”很容易被人当作把柄说道一番,但是,当电影结束于侯孝贤先生在黑板上画的那个气定神闲的圆圈之时,我不得不承认,我确实被他打动了。《青春派》击中人心的方式简单有效,它用收集我们很多人高三、高四、高考事迹的方式引发共鸣,努力证明自己才是与绝大多数人的“青春”有关的“青春”。

高三那年真苦啊,但又是多么让人怀念啊,很多年份我们匆匆度过,不知道自己干了点什么,更记不住自己干了点什么,但是,高三,是真正让人难以忘怀的一年。那一年、那些人、那些事,一部影片能把回忆全部勾起。我不喜欢用简单的语言评价对每一个人来说的不平凡的高三那年,苦、乐、累、痛,就算都换成四子成语都还是显得苍白,就让我们所有经过那年的人心存感激吧,感激曾经的高三生活、感激老师、感激同学、感激那没有最终走到一起的初恋、感激曾经付出拼搏的自己。那肯定不是我们人生经历中最快乐的一年,但肯定也不是我们最黑暗的一年,让你那无数记忆在遇到《青春派》这样的电影后被唤醒,在你内心深处,它会永远在那里闪着耀眼的光芒

 4 ) 永不褪色的青春

其实近年来描述青春的电影有很多,但是这部《青春派》却能把我带回那年高考的记忆。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有欢笑也有眼泪,有高三时期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压力和奋斗,也许正是这些相同的记忆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吧。

还记得高三那年,所有的一切都是为高考而服务,不管是破釜沉舟亦或是背水一战,大家都在拼尽全力为自己的的未来蓄力。只是青春时期的懵懂,年少时候的爱恋,来自师长的压迫,一切的一切都不免会激起我们的反抗,只是有的如同居然一般表现出来了,有的只是默默的在心中反击一下。不过不管怎么样,高三那一年的确是难以忘记的青春记忆。

其实电影中的撒老师和我们高三时期的班主任是一模一样,严苛的要求,大量的题海,永不停歇的考试……还有就是日日可见的鼓励和批评。

 5 ) On “Young Style”

1、这片儿哪哪儿都好,唯独题目太坑。如果不想被片名耽误的话赶紧想个新的出来,明明是一小清新,整“青春派”这么三俗商业片的一个题目,会误导观众的。典型小清新的题目是什么,比如[三重门]、[小时代]、[夏至未至]、[樱桃之远]、[十七岁的单车]以及我觉得80后文学里迄今最好的一个[像少年啦飞驰]。就算叫“离歌”都比如今这个强点。关键有一点,这片儿的卖点不是青春而是少年啊。

2、说“小清新”和“青春片”,前一阵研讨会写了论文等出刊了我就贴出来。先抄几段在这儿:
【“小清新”所询唤的主体大致是80后和90后中的中产阶级成员。这个群体共同的文化特征是青春(叙事)的缺失——主要原因是因独生子女而起的过重学业和生活压力,青春的缺失使得对童年的怀旧成为一种想象性解决的途径,而青春叙事的缺失则使得日本-台湾青春片成为一种代偿性的影像。……而电影的力量则在于提供了直接的视觉呈现,为出于青春叙事缺失中的内地青少年提供了极好的想象/记忆代替物。而这一内植(innerplantation)过程的症候性在于,彼时中国内地影视作品中的“青春叙事”实际上已经被发明,但那是第六代电影中的(城市边缘人的)青春叙事,关乎文革后期与八十年代,与世纪之交的青少年并不能分享共同的情感结构,而无论是《十六岁的花季》、《花季雨季》、《校园先锋》、《十七岁不哭》这些更为当下和“主流”的作品仍然不能填充青春叙事之处则在于,它们始终不能摆脱说教的成分,校园故事永远在老师-家长与学生的关系中开展,即便是获得青少年观众一致认可的由高中生执笔的《十七岁不哭》也是如此。文化上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内地影视剧的创作传统一贯如此,儿童片之外青春片长期处于空白状态;而产业上的原因则更为实际:在校学生彼时还不是影视作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实际上对于青少年观众而言,更为有效的显然是日本动漫(比如《灌篮高手》和《棒球英豪》)和国外影视作品。】——《作为一种电影实践的”小清新“》
这篇文章讨论的对象主要是80后的(中学层面的)文化状态,[青春派]给出的是正在发生的、95后的文化现实(90后不都大学毕业了么)。会有一些区别,但是刘杰导演确实完成了比较困难的“青春叙事”,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主流的“青春叙事。尽管老师家长被拆成了两方力量,但实际上本片仍有相当篇幅在处理这种(带有压迫性的)二元关系,中午跟奇爱博士讨论,他认为这是非常具有大陆本土性的一种文化症候,这种二元关系实际上是大陆电影业现实的一个隐喻。我很是赞同。其实在青春片的校园叙事这个层面上,基本可以分成高中和大学,高中是几乎不被谈及的层面,大学则有一整套语法和叙事体系,但更多地存在于广泛的校园DV之中。回到电影层面,恐怕马上能想起来的除了上文提到的哪些,大概只有[三重门]了。而那种压迫性的二元关系始终存在。这大概就是叙事传统。

3、本片的一个对话对象显然是[花季雨季]。[花季雨季]的社会面向——家庭、阶级(四大主角谢欣然、刘夏、陈明、王笑天不同层面皆有涉及)——在本片皆有体现(实际上这也是中国儿童片创作的传统……),而这其实属于比较枝蔓的情节,在加上本片据“金马奖编剧”刘杰导演自己说,也是和“金马奖编剧/文艺烧包精神”的秦海璐老师慢慢遍出来的剧情,连贯性上要差一些,但是要是按照侯孝贤的电影方法,那绝对是十分到位的。其实我的意思是,在一部纯粹的小清新电影/高中青春片中,不少本片中的情节,尤其是对次要人物的塑造,是不必要的,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这些情节在某些方面触到了“现实”,它的锋芒比和谐的[花季雨季]更强,这儿明显是有编导诉求在的。
整部电影在剧作层面给我的感觉好像是一部改编自90后作家写的高三故事,里面的段子,甚至喜剧和过分喜剧的处理,看上去像是出自想象力丰富的少年作家之手,熟悉80后文学的人可以回忆一下韩寒等萌芽系作家早期的那些颇有些牵强的处理,甚至可以参考一下早期孙睿的作品。但这都是刘杰老师体验生活之后写出来的,这实在是很令人惊讶也很令人钦佩。这才是真心NB的编剧,那种少年期故作幽默的做作感不是轻易模仿得到的。

4、本片的另一个对话对象显然是著名的纪录片《高三》。秦海璐老师那段对家长的动员词(要离婚的,凑合凑合,等高考完再离)似乎就是出自这部纪录片。关于这个没什么多说的,虽然我特别特别喜欢秦海璐老师扮演的这个角色,特别特别钦佩秦海璐老师的表演,但是我不得不说,秦老师对这个角色而言,实在是过于年轻漂亮了。她自己也有台词“过去的十几年,我眼里只有高考”之类,这个角色的定位显然应该是罗永浩所谓的”心理变态的中年妇女“,这一点的处理上[十七岁不哭]里的老冯和老陈肯定是准确的。不过考虑到用明星的话,这一点也可以理解。
不能理解的一点就是,会有老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讲拼爹这个道理的么?这不应该是拉到办公室去讲的么?如果是真的,这个老师确实很极品,然后是这个社会已经完了。你选择相信哪一种?

5、刘杰导演讲,这部电影是中影的命题作文,鉴于长期青春片(特指高中吧)的匮乏布置的。命题作文做到这个程度实在是令人叹服了。影片一如既往地保有刘杰导演在摄影上的精细处理,尤其是长焦镜头的运用实在是很出色。不知道社会发展到这个程度,这部影片上映之后会不会还有道学家跳出来指责(当年[花季雨季]和[十七岁不哭]可没少挨批),如果见到这样的,果断SB二字骂回去。这部影片已经专挑阳光健康的一面来拍了(青春片的另一面果断是[莉莉周]那样的残酷青春啊),再有人搞”无菌玻璃房子“那一套实在是太对不起这片儿了。

6、娘炮那个角色倒是片中一大亮点,这个风气大约是[非诚勿扰]里冯远征那个角色开启的吧。实际上好莱坞片中常有这样的角色,通常是插科打诨用的。不过比起娘炮来,如今更时尚的难道不是[让子弹飞]式的直男卖腐么?而且据个人经验,娘炮们通常还要扮演”妇女之友“的角色,这部片的一个遗憾就是女生戏份不足。当然在一部动用了男性人物化叙事人和大量第一人称旁白的影片里女性显然是必须居于客体的,而且男主角”心里只有她“,眼里自然容不下别的女生,这是说得通的。

7、最后还是想回来说说剧作,这样一个故事里最吸引我的是那些”毛刺“的成分,有些事儿没头没脑,有些事儿没头没尾,剧情的走向除了必然的毕业,其实难于预测。这种不够光滑顺畅的东西,是最真实的青春状态。看到侯孝贤导演最后现身,忽然有些地方一下就理解了,比如爸妈闹离婚这个事儿的因果倒置的写法,比如”十八相送“的煽情写法,颇有些侯孝贤的影子。真好。

 6 ) 这部有青春

偶然看了这部影片,本来不想看,因为没有我喜欢的帅哥美女。看过后,居然不错,这部青春片里有青春。

故事很简单,男主暗恋女同学多时,高考前表白,后被老师家长打击,高考失利。复读后,纠结于爱情和奋战高考的故事。

男主意外的演技不错,长得一般,有点青春小男生的感觉,又痴情又敏感又拗着一股劲劲的叛逆。晓凡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对男主的爱慕表达的很到位,却又很开朗很通透,挺招人喜欢。女主漂亮,应该就是青春少年喜欢的样子了。

影片里面跟男主一起的一众小男生,起码看着象高中生,不违和,虽然演的人物人设有点玄幻。

班主任虽然太时尚了些,但这种高三班主任的劲头还是演出来了,多少有点浮夸。

学生服虽然不太接地气,但也不能说没有;学生们做事太出位,学校惩戒有点松;成人礼的奇装异服有些架空,按道理,都会被要求重新着装。虽然情节上有脱离实际的地方,但总体来说,这青春片还不错,不太狗血,不太矫情,有点感动,有点励志,最后还挺温情。

我要求不太高,觉得还行。

 短评

也许正像主演董子健说的那样,"这也许是目前为止最接近现实的一部青春片。"不装逼,不矫饰,不假纯,不宣扬。是以为今年最好青春片备选。我猛然想起,似乎高考过后,我的人生中再也没有这么奋力地去追逐某样东西了,最好的青春。

4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7分。90后的情感体验实际上是延续7080后的,准确到位的创作表达是会虚化这种代际鸿沟的。显性的高考大背景及更大隐性的拼爹时代,时而勇猛时而弱懦的纯真刻骨小青春。

5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看完青春派愈发觉得小时代是坨用金钱堆砌香喷喷的屎。导演实力体现为他是否能在商业和文艺间不费吹灰之力的转换,显然刘杰做得游刃有余,并且没有为票房彻底放弃艺术底线。男猪小哥特别水嫩,真心希望票房大卖!

9分钟前
  • 拧巴小柒
  • 力荐

全中国的制片厂都不允许拍早恋,除了中影

10分钟前
  • 妖灵妖
  • 推荐

以高考为题材的电影,这是最好的一部。还记得高考那年,我和初恋女友分在同一间考场,横排相邻,我把选择题的答案,写在橡皮上,扔给了她。最后,我们俩双双落榜。

12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越编越假,越演越假,被制造被意淫的青春,也不知道是谁的青春,都擦了点儿边,再修饰一翻,人物和情节的功能性太强烈了。作为用来消费的青春片,对于曾经经历过高考的人,这勉强及格了吧。★★★

1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离开校园后才真真发现曾经那些内心痛绝与书本为伴的日子虽然聊苦,但却最简单最开心。电影叙事简单朴实,没有大野心,但真诚动人。

19分钟前
  • 雨果
  • 力荐

并不是说特别出色,但是它爽快、清脆、有趣,在内地青春片里,太难得。

23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刘杰的转型相当成功,对当下“青春片”的脉络清晰,不再拘泥于集体回忆和刻意煽情,而以轻松、励志的笔触传达出青春味道。青春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味道,高考是青春的一部分,也是青春最好的祭奠,因为它让人走向成熟甚至世故。高考和早恋一样心要定,否则就像侯孝贤画圆一样…

25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演的最好的就是那个娘炮了!!!!!浑然天成,毫不做作!!!

26分钟前
  • 失控的小跳蛋!
  • 推荐

泰戈尔说:“凡是真心爱的,最后都散了。凡是搭伙过日子的,最后都长久了…” 热血、鸡血、痴情、奋斗…非常有看头的青春校园励志片,中国大陆版《那些年》。关于高三的描述就像那句台词“累死你一个,幸福你全家”恰如其分,男主随剧情神奇地由丑变帅,娘娘腔角色贡献了全片最多笑点!年度惊喜!

3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三星半。一部青春片,能够做到不雷人、少做作、有激情,便属不易。看刘杰的《马背上的法庭》和《碧罗雪山》,曾以为他是一位只会拍老少边穷的导演,但这部青春片证明了他写命题作文的能力。如果说拍青春片对刘杰是一场高考,他已经上一本线了。八月,这部影片如果不是黑马,就只能是炮灰了。

31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很多年前,因为ta要去美国读书,我也曾跳上北京到上海的火车,坐10个多小时只为和ta见40分钟,然后又坐10个多小时的火车回去。回到家后我倒头睡了整整一天。那个周末就是我对初恋的最后回忆——我比男主角幸运。

3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院线的高中片能涉及恋爱,确实进步很大了,虽然仍要打擦边球。受环境限制,仍是处处受制的青春,有些太干净了。或者是成年人回头看高中,片子总带些伤感(慢镜、吉他配音与内心独白)。而真实往往是连思考和伤感的时间都没。即便如此,仍会让人想起很多高中记忆。拿娘娘腔当笑点并反复嘲笑,有点过度了

3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如果你怀念高考,你得去看《青春派》,因为你可以在91分钟原汁原味的重过一遍;如果你恨高三,更应该去看《青春派》,因为你可以看到学弟学妹遭遇地狱折磨,而自个在那幸灾乐祸。只是想不通电影怎么会取一个这么Low的片名?

37分钟前
  • 邹逊
  • 推荐

超出预期之作,没想到刘杰处理高考这样的命题作文如此自然流畅,八十分钟笑点和十分钟泪点满满。可能因为这个片名会淹没在烂俗的青春片大潮中,但绝对比<那些年>更服水土,比<合伙人>三观更正,比<致绿茶婊的青春>更真实。

38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世间居然存在一部这么自然的在说人话办人事的国产电影!导演好棒!真心想给导演写剧本!

43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高考是每个人的心中珍藏 不论你喜欢或讨厌 最后想起那段时光 嘴角总是会向张上扬

45分钟前
  • 甜椒Oli
  • 力荐

每次看都能引起对自己备战高考的共鸣,可惜后来的我再也没有当时的坚持和努力。

48分钟前
  • Stark实习生
  • 还行

2010年的《碧罗雪山》,是我心里当年的年度华语十佳。看了《青春派》……只有再看一遍《碧罗雪山》,才能平复我此刻复杂的心情。

53分钟前
  • 老晃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