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无赦

HD国语版

主演:徐锦江,顾宇峰,郭冬冬,魏小欢,侯旭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7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杀无赦 剧照 NO.1杀无赦 剧照 NO.2杀无赦 剧照 NO.3杀无赦 剧照 NO.4杀无赦 剧照 NO.5杀无赦 剧照 NO.6杀无赦 剧照 NO.13杀无赦 剧照 NO.14杀无赦 剧照 NO.15杀无赦 剧照 NO.16杀无赦 剧照 NO.17杀无赦 剧照 NO.18杀无赦 剧照 NO.19杀无赦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无奈的情怀

论精彩程度肯定是比不上大多数西部片的首先开头和结尾就欠佳。开头的退隐到被说服出山,中间挺莫名其妙就改变主意了,而理由主要只是了为钱,其次才是惩恶扬善而且到中期惩恶扬善也立不住了,在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还是决定杀人拿钱,所以杀人主要还是为了钱,为了钱杀人固然很符合牛仔的作风,但这不符合金盆洗手多年自我救赎的迟暮牛仔的作风。结尾是顶级爽文,不老英雄为兄弟报仇绝地反击是全剧的高潮,但爽文看的爽是经不起推敲的。就算你怒火中烧但毕竟年龄摆在那儿深入虎穴,为兄报仇,毫发无伤,从容淡定,潇洒离去要不是克林特演自带牛仔情怀加分这结尾绝对会被骂。我最喜欢的是主角雨夜挨揍的戏,这才是一个年迈的牛仔该有的样子,那种深深的无奈。再说说情怀这东西,情怀大多数时候是最无理最蛮横的一个理由,喜爱一个事物却找不出理由来时,就可搬出“情怀”这把大刀。这些年情怀这个词已经被滥用到臭名昭著了,所以我挺讨厌别人拿情怀说事的,我自己也是我讨厌的人,这部剧固然不只有情怀但全片看完记住的差不多只有情怀

 2 ) 不一样的西部,不一样的枪

如果你对西部片着迷,对披着大围巾的年轻伊斯特伍德着迷,那你应该看看《不可饶恕》,因为我敢保证,它跟你看过的任何一部西部片都不一样,当然它也是西部片,但是你会发现同一个词可以有多种含义。

你印象中的西部片是什么样?牛仔们对面站好,互相瞪着,突然某人手腕移动,电光火石之间,一票人被比精确制导导弹还准的点45子弹轰仆街(尽管你看不出来到底打什么部位了),没错,如果你看过N部西部片,那么以上情景你肯定看过N的N次方次。很过瘾,但是容易让人对19世纪的枪械性能产生过于浪漫的联想,幸好,我们有《不可饶恕》,能告诉我们一点真相。

“快确实很不容易,但最重要的是头脑冷静”小比尔警长的这句总结以及在监狱里对英国枪手的嘲讽可以说是对整个60年代西部片群体的嘲讽,一个个传奇般的画面被重新解构成了一群流氓懒汉无意义的火拼,取胜的关键在于你能不慌不忙(当然不会很快)拔枪打中你的对手,同时你的枪好到不会因为走火而爆炸,如果这种嘲讽不够具体,看看影片最后的枪战,你就能大概了解牛仔枪战在现实世界中到底什么样子,在这里没有神话般的枪法,没有匪夷所思的战术,只有血气,不要命的心理素质,冷静的头脑,以及运气。

一个干掉五个,(还不包括被放走的)这样的描述往往容易让人产生很多精彩绝伦的联想,但是伊斯特伍德告诉我们,它所代表的事实可以跟我们想象的相距甚远,并不刺激神迷,并不浪漫,甚至非常滑稽,但是就是这么发生了,某些观众心中对于西部枪战的幻想也随之不复存在。

但是伊斯特伍德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将西部片赖以生存的招牌式枪战进行结构已经够狠,但是他还不满足,他要挑战的是整个西部片的情感基础,将牛仔英雄主义击个粉碎,对于观众,看到自己崇拜的英雄被“坏人”痛扁或许很郁闷,但是相比猛然发现所谓的“英雄”只不过是些不要命也不在乎别人生命的亡命徒而言,这点郁闷根本不算什么,《不可饶恕》剥掉了西部片骑士童话的外衣,告诉我们那些整天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以开枪杀人为乐的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告诉我们“英雄主义”“除暴安良”“正义”这样的概念在他们的世界中占的比重是多么有限。

影片总共死了8个人,有哪一个是“坏人”,哪一个该死?即使其中最坏的,也不过是个一时冲动向妓女施暴的农民,小比尔该死吗?一个在没有法制的西部努力保证小镇安宁,禁止一切人戴枪进入的警官?不算忠厚但至少不坏的妓院老板?还是主动请求原谅的另一个农民小伙?如果你问诸如此类的问题,那你无法在本片中找到答案,正如枪杀警长时威尔所说:“该不该死跟这事没关系”,什么正义,什么善与恶,这里有的只有简单的复仇杀戮而已,在暴力的世界里,谈论道德没有一点意义,行侠仗义成了谎言,无论是美国西部牛仔,还是中国绿林好汉。

如果理解到这一层,你就会理解为什么西部片这样一个老掉牙的题材还能在93年赢4座奥斯卡,《不可饶恕》是对西部片的超越,同时也是总结。

如果你没看过西部片,请看《不可饶恕》,如果你看过很多西部片,请看《不可饶恕》。

 3 ) “暴力只会滋生恶果,暴力只会腐蚀人心”

讨论《不可饶恕》的“主题”时,我们很容易陷入“反暴力”与“女权主义”的漩涡。不可否认,惨无人道的伤害与“不可饶恕”的“复仇”,很自然带出“反暴力”与“女权主义”的“中心思想”。但是,当我们用某些标签去评论电影的时候,电影带来的视听感受与心灵震撼都会大打折扣的。

当然,暴力是《不可饶恕》绕不过去的话题,但影片绝对不是“反暴力”那么简单,它更多是在探讨暴力的方方面面,比如暴力的起源、暴力的后果、暴力的失控等等,还有暴力与法律、暴力与正义等关系。

《不可饶恕》的主演之一摩根·弗里曼在谈及影片的“内涵”时,说出了下面这句“金句”——暴力只会滋生恶果,暴力只会腐蚀人心。这句“金句”的核心还是“反暴力”,但也道出了影片对“暴力”的探讨过程与结论。

据说,《不可饶恕》是一部高度忠于剧本的影片。由此可见,编剧大卫·韦伯·皮普尔斯对影片的贡献非常大。大卫·韦伯·皮普尔斯也曾说过,与其说该片是反暴力,不如说它暴露了暴力令人惊骇的一面。

是的,暴力的最可怕之处并不在于暴力本身,而是在于暴力所引发的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这是暴力最“令人惊骇的一面”。

妓女的一句刻薄话,引来了牛仔的凶残的伤害。

牛仔的“不可饶恕”,引来了赏金杀手。

警长小比利的“爆裂执法”或“过度执法”,埋下了祸根。

赏金杀手威廉·莫尼等的“成功”,让警长恼羞成怒,于是,他折磨奈德·罗根至死。

奈德·罗根的死,让痛失挚友的威廉·莫尼内心燃起了复仇的烈焰,最终,他在酒馆里大开杀戒。

警长小比利没想过他会这样死去,他甚至来不及盖完自己的新房。

妓女的一句刻薄话,“罪”不致被毁容,但她小小的“语言暴力”,却打开了暴力的潘多拉盒子。

威廉·莫尼的搭档,近视眼小子库费一开始是个迷信西部神话的枪手。他踏入赏金杀手这个行当的自信心主要来自于幻想与吹牛,以及他找到了一个曾令人闻风丧胆的搭档。

库费在近距离射杀正在如厕的牛仔后,并没有在血腥中“成长”起来,而是深感不安与恐惧——杀人的滋味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它带来的往往是噩梦。

这时候,作为资深杀手,威廉·莫尼说出了他的“金句”——

“杀人的滋味不好受,你夺走了他的一切和他的未来。”

威廉·莫尼曾经是个杀人魔头,即使这样,他也没有享受过“杀人的滋味”——可见,他还是有良知的。正是这份良知,让他在遇到亡妻后,金盘洗手、洗心革面,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农夫。

“杀人的滋味不好受”,但挚友被杀,“不可饶恕”!复仇的决心让威廉·莫尼瞬间恢复了当年的“血性”与“神勇”。

警长小比利讽刺威廉·莫尼是“妇孺杀手”,他目露凶光强势回应:“我杀过妇孺,只要是动的东西我都杀过!”他,手起枪落,五个人应声倒下。他,杀红了眼!

为杀手立传的作家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这般杀人“神技”,由衷感叹。

威廉·莫尼气定神闲地说:“这次大概是我的运气好。但我杀人的时候,运气总是很好。”这大概是一个杀手最霸气的“宣言”了。

在影片中,暴力或杀人,并非来自快感或自由意志,杀戮是在感染或演变中一再失控的。

《不可饶恕》绝对是对暴力的“诠释”最好的影片之一。但它之为伟大的电影,还在于它跳脱了西部片所固有的“脸谱化”,赋予了每一个主要人物人性与血性。

威廉·莫尼决定重出江湖的时候,已经“英雄垂暮”了,他在试枪的时候,枪法已经十分生疏。但穷困潦倒还是让他决定放手一搏。

踏上旅途之后,威廉·莫尼一步步找回了“杀手”的感觉,到最后的酒馆大战,他成功演绎了什么叫做“王者归来”。

遭到警长小比利的一顿胖揍之后,威廉·莫尼已经奄奄一息,差点丢掉了性命。生命垂危之际,他还要经受良心的拷问:“我看到了死亡天使,看到了幽冥之河,……不要告诉我的孩子我过去的那些事。”

强大的求生意志把威廉·莫尼从死神那里拽回来后,他开始蜕变了,他找回了杀手的自信,他期待着拿到赏金,改善农场和家庭生活。

本来,拿到赏金后,威廉·莫尼便打算“收手”。但莫逆之交奈德·罗根的死,让他再次蜕变,曾经的威廉·莫尼形神附体,他开启了“杀无赦”的复仇模式。

奈德·罗根、库费作为威廉·莫尼的搭档,他们分别扮演了“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好基友”和“西部传奇的膜拜者”的角色。

奈德·罗根对赏金的渴望并不强烈,但他知道威廉·莫尼需要他的守护,他对威廉·莫尼的友情甚至大于他对妻子的感情——换位之,威廉·莫尼的疯狂复仇也是对这份友情的珍视。

奈德·罗根其实对获得赏金的前景是悲观的,但他却能以积极的姿态陪伴着威廉·莫尼——他的内心是挣扎的,但他无悔于所有的付出。

库费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大言不惭、行事鲁莽,直到真正“摊上事”了,他才从幻想中惊醒过来。他成了“偶像”身边那个六神无主的孩子——天啊,他真的还是个孩子。

在生死未卜时,奈德·罗根和库费倒是一起在温柔乡里“沉沦”了——他们一再从妓女们的身上“预支”赏金。

影片对奈德·罗根的挣扎与库费的蜕变不像在威廉·莫尼的身上“着墨”那么多,但他们身上的混乱与无常,使得他们成为了西部片“脸谱”之外的血肉丰满人物。

警长小比利看起来是一个滥用暴力的“酷吏”,也许他不讨大多数观众的喜爱,但他绝非一个恶棍那么简单。

在某种意义上,他是一个以自己的方式维护并实践“法律”的执法者。

妓女被牛仔伤害后,他虽然反对妓女们以暴易暴,但也让牛仔们赔偿了价值不菲的马匹——这是他认为的“公平”。不过,不管是在妓女们看来,还是以常人的眼光看,这样的“公平”都是远远不够的。

他不让赏金杀手到小镇上来,根本原因在于维护“法治”。当然,他维护“法治”的方式确实过于粗暴了。

工作之外,他正在修建自己的新房。从他用心修建房子的情况来看,他其实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他暴戾、冷酷,但他并不置前来的赏金杀手于死地,说明“法律”对他也是有一点点约束力的。只有当对方无视他的“法律”,他才会以牙还牙,以杀死对方为己任。

在被射杀之前,他还鄙视威廉·莫尼是给“妇孺杀手”,说明他的心中是有所谓的“正义”的——只是,他的“正义”也已经远远偏离正轨。

他还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他“创作”的“死亡公爵”与“死亡鸭子”的“段子”,让人忍俊不禁。

警长小比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西部片中的大反派,他只是以残暴、邪恶的方式忠于自己的职责,他的所作所为体现了“法治”的荒谬性。

妓女们作为弱势群体,在正义得不到声张的情况下,她们执著于复仇,在某种程度上是“正当的”。这很容易调动观众的同情心与愤怒情绪,从而获得他们的非理性的支持。

妓女们最终复仇成功,很容易让人想到“女权主义”。但这里的“女权主义”和《末路狂花》(1991)等影片中的“女权主义”是大不相同的。

《不可饶恕》中的“女权主义”是追求血债血偿的“平等”,而这个“平等”最终还得靠男人来帮忙实现。《末路狂花》中的“女权主义”,是以高于男性的姿态,睥睨男性并张扬自我来实现的。

以现在的“女权主义”观看,《不可饶恕》中的“女权主义”只是“柔弱而坚韧的反抗”而已。

而大仇得报之后,妓女们也没有觉得大快人心,反而,在暴力彻底失控之后,她们陷入了新的恐惧之中。

事实上,她们报仇的结果也远超出了她们的初衷——伤害她们的三个牛仔之外,还有更多的牛仔在枪战中丧生了。而在这之后,帮她们报仇的奈德·罗根死了,威廉·莫尼更是“本性毕露”,血洗小酒馆。

可以说,她们追求的“正义”最终换来了“大屠杀”。

暴力的失控太可怕了,但这是妓女们的错吗?

如果追根朔源,牛仔们的伤害才是暴力的源头?或者,西部世界的蛮荒才是暴力的根源。

暴力不断蔓延、发酵后,必然侵蚀人心,被侵蚀的人心会一再突破暴力的边界,引爆杀伤力更大的暴力。简单来说,“暴”“暴”相报何时了?

什么是“不可饶恕”的?电影是不会给出答案的,答案在不断的“探讨”中——因为,暴力永远不会终结。

作为西部片,《不可饶恕》并不是一部革命性的作品,因为它难以复制,其他影片甚至无法跟风,不像“镖客三部曲”那样可以改写类型片的历史。此外,《不可饶恕》在叙事上并没有突破,他的叙事策略和传统的西部片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它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在某种意义上是颠覆了传统西部片的模式的。

我更愿意称《不可饶恕》为西部片的伟大变奏曲,在它之后,下一部称得上是西部片的伟大变奏曲的影片是科恩兄弟导演的《老无所依》(2007)。

 4 ) it's hell of a thing, killing a man

如果堂吉诃德算一部骑士小说的话,这部电影也能算一个西部片了。
自导自演这部电影的时候,伊斯特伍德已经62岁了。二十多年前,风华正茂的伊斯特伍德正是借着黄金三镖客之类的西部片中行侠仗义的神枪手形象一炮走红。二十多年后,饰演片中威廉这样一个落魄杀手的形象,时间给了伊斯特伍德最好的化妆。
但是这部片子最让我感兴趣的确是他“反”西部片的特点。虽然故事的背景地点是西部的一个起着随便名字的小镇,主要人物不外乎警长、牛仔和妓女,故事的情节仍旧是杀人和被杀,但这部电影却一点也不像我们熟悉的那些西部片,甚至一点也不像伊斯特伍德过去的那些西部片。
片子里面没有一脸正义毫无畏惧的男主角,威廉的出场是在猪圈里,还颤颤巍巍的摔在烂泥里。威廉过去似乎毫无畏惧,但是原因确是烂醉而麻木。威廉这次出马并不是因为惩恶扬善,而是因为养的猪得了瘟疫,不得不重操旧业补贴家用。总之,过去西部片里面那个侠骨柔情到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不见了,却而代之的是一个皱皱巴巴的可怜小老头子。
接下来发生的情节更是如此,让威廉差点送命的不是死敌的子弹,而是大雨和警长的一顿殴打。当伊斯特伍德蜷缩着从酒店爬出来,滚到大街上的时候,每个观众都能清楚的看到,这个人和西部大侠没有一点关系。
再就是关于死亡。传统的西部片和中国的武侠片一样,都是理想化的剧情。因为有人很坏,所以大侠将其手刃,既惩恶扬善,又展示武艺。然而现实却是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例如片中的牛仔,尤其是施暴者的同伙,是一个单纯的有点羞涩的家伙,看起来还很年轻。当他被击中腹部临死之前,哭喊的声音甚至打动了威廉和奈德。从未杀过人的小子就像一个西部片影迷,提到杀人一脸兴奋,对于威廉这样一个疯狂的杀手曾经的暴行如数家珍。而当他真的用枪指着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时候,他的表情似乎比被他的枪口指着的更加惊恐。当他杀完人之后,却没有了原来的亢奋,这时也许他才明白为什么过去的威廉是个酒鬼。
其实西部片之所以有趣,也在于他的不现实。如果真的像这部电影一样考虑那么多实际情况,看电影也就太累了。

 5 ) 最后的牛仔?

前段时间,在看鲍威尔将军的自传,读到描写前国防部长迪克·切尼的片断:

“新总统就职典礼的前一天,我前往切尼的套间向他告别。我向他的秘书凯蒂·比利亚尔潘多问候一声就走进他的办公室,只见到处堆放着纸箱,里面装着4年来积聚的书籍和纪念品。
“部长去哪儿了?”我问凯蒂。
“噢,切尼先生几小时前走了。”她说。我感到失望,甚至伤心,但不感到意外。身单影孤的牛仔径自朝着夕阳之处走去了,甚至连最后的一声‘再见’都没说。 ”

这位年轻时惯常活动于空旷的乡间的怀俄明州牛仔、海湾战争解放科威特的大英雄就这么回家种田了。读着读着心理堵得慌。看来,我幼时疯狂的英雄梦又被勾起了.....
是啊,一个看三流美国西部片和香港武侠片长大的人,难免不会有这样荒唐的情节。
于是到处找寻西部片。可是,西部片和我的英雄梦都一起被遗留在了上个世纪,最后只找到这部不算太老的《不可饶恕》。

一部不同于传统西部片的好电影,好到以为是动作大片的同事看了半小时后愤然离去。
一个改邪归正养猪的落魄杀手威廉·莫尼。为了子女过上好生活,重新持枪,要去替一个被侮辱的妓女报仇来赚钱。
这是影片的开头。影片之外,切尼也在8连后的两千年以副总统的身份再次登上舞台。
影片的高潮是,伙伴奈德被杀后,愤怒的莫尼大开杀戒,血洗了啤酒馆。
影片之外的切尼也因911,而决定扫荡阿富汗和伊拉克。我当然知道全世界人都指责他造成了许多手无寸铁的人伤亡。可正如莫尼在酒馆里所说的“没错,我是杀过妇孺。只要会动的东西我都杀过”“若他想用我朋友的尸体来装点他的沙龙,他就该随身携带武器”
 .......
老英雄可以复出,重新证明自己。然而又终将凋零。影片可以把高潮推倒最后半小时,但也得曲终人散。

时间流逝,传说威廉·莫尼靠干货发了财。老切尼也将随着这次大选而再次下台。西部共和党推出的新人麦凯恩一点也不新(糟老头一个),民调中英俊小生奥巴马更受欢迎。新时代似乎不可避免....
呕,不管怎样,幸好我还年轻,天佑美国吧。

题外话:影片的背景是一个法律缺失、人权漠视、弱肉强食的美国大西部。这样的西部落后、野蛮、荒凉,大伙靠一点农业在贫困线中挣扎。但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欣欣向荣的西部:这里重视私产,努力维护自由契约,加上只扮演守夜人角色的地方自治政府,难怪米塞斯把美国十九世纪称为自由主义的黄金世纪。在这里人人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奢求女皇的恩典。或许这样的年代已注定了今天的富饶。
我的家乡也在西部(中国),不知盼着党的西部大开发好政策的乡亲们能否有一个好的未来?

 6 ) 不可饶恕

        《不可饶恕》是伊斯特伍德主演的最后一部西部片,作为一个演而优则导的典范,他同西部片一同崛起和辉煌,而最终这部像是告别西部的电影,又被赋予了一些别样的韵味。
        
        这次他饰演的主角不再是根正苗红、三观均正的赏金猎人,他演的是一个恶贯满盈的杀手,一个有着明显伤痕过往的恶人,他已垂老,且努力告别过去,生计所迫,这个已经成了蠢笨农夫的老杀手,捧起枪,想赚取他最后一笔洗手、养家的钱。
        
        场景依然是那个荒凉而残破的西部小镇,目标是两个牛仔,因为一个妓女嘲笑牛仔的私处而被毁了容,执法官不欲生事,老鸨拿了赔偿,这本是一个强权社会的常事,当权者平复事故,商人受利,当事者隐忍,然而总有些不安分因素,妓女们打算凑钱,雇杀手找回公道。
        
        旁线剧情多在刻画人物,酝酿情绪的积累,电影的高潮就是最后一幕,一个恶人的回光返照,他重新喝起酒,端起枪,大开杀戒。到头来,伊斯特伍德饰演的老牛仔依然没有正义的属性,电影颇像他之前主演的《肮脏的哈里》,不过电影的基调又一直是压抑而阴郁的,结局若当头棒喝,且电影没有价值导向,亦不分对错,故事里谁都有些该死,谁都有些温情,但命运从不会以此来青睐世人,死与生一切都是那一刻的抉择,与道德、宗教毫无关系,从某种层面上,这部电影很像加缪的小说,冷峻、沉稳,一切都指向现象,用现象说话,但不表态。
        
        相较传统的西部片,电影少了最重要的价值导向,虽然依然是以暴制暴,但却不再是锄强扶弱,这一切都是情绪的宣泄,所以,我们看了《正午》、《好坏丑》这样的西部片后,最看这部电影,总觉得里面毛刺刺的,这种不协调就是这个演了一辈子牛仔的演员的反思:那些醉酒后吹嘘的正义与枪法没有一丝的光芒,那些西部片里传扬的或许正是肮脏的,正是最不可饶恕的,他用恶棍解构了英雄,用残暴解构了英勇,在这里被杀的人是可笑的,杀人的人是可怜的,凶残者亦会英勇,仗义行事者亦会凶残,谁又能知道那结局里骑马在大雨里孤独隐去的牛仔有多疲倦呢。
        
        就这样,伊斯特伍德狠狠的抽了自己和过去一个耳光,就像在《老爷车》里的角色,他完成了一次回归,他亦对西部片进行了一次重新灌注,透过这部电影我看到了一个暮年硬派短暂的人生回窥。

 短评

东方的哲学,西部的表现手法

5分钟前
  • Norris
  • 力荐

最深沉的智慧和人格是沉默的,最伟大的力量是隐忍克制的。

6分钟前
  • ╯^╰
  • 推荐

ClintEastwood这回演了我最爱的那种人物,当自己受到欺辱时,可以忍气吞声,但绝不容忍身边的朋友或亲人受到不公对待

10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如果爱情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那多么令我羡慕。夕阳下,一个男人弯着腰,一锄头一锄头的耕作,有谁会知道他曾经淋漓了多少鲜血。如果警长是个暴徒,如果杀手对爱情忠贞,对朋友义气,那样的话,决不饶恕。

12分钟前
  • ☂ 莎拉公主
  • 力荐

好看啊,不愧是奥斯卡获奖影片

14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重温,观感比第一次更棒。这片太耐看了,剧作、表演、摄影、剪辑各方面都近乎完美、无可挑剔,反英雄而又重新建构了英雄,反西部而又重新定义了西部,并把西部片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无疑是东木最佳。

15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太多地方隔靴搔痒,但西部片风格醇厚,所以不觉得有特别反类型之处,最激动人心的当然是……还用说吗,这是个自传,演员和角色融为一体,一以贯之伊斯特伍德的一生,能见证到一个依然在世的传奇,夫复何求。

16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类型意义自然可记一笔,东木这么早就演壮士暮年属意外。片里诸多角色处理的丝毫不乱,衬哈克曼凶恶的英国杀手也背负英美民族性和华族血泪史、踉跄成行的刺杀队也包含杀戮自省和初哥豪气(台词好不然就俗套了)、买凶妓女也有分江湖道义。传记作者见东木泄愤时兴奋一笑的细节抓得好。先生存再复仇有提升

17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没错 我曾残杀妇孺 只要会动的东西我都杀过 小比尔 现在我来杀你了 为了你对我挚友犯下的罪孽 闲杂人等最好离开”

18分钟前
  • mulder
  • 力荐

西部片最爱。英雄不会老去,只是渐行渐远。

19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如同《好家伙》之于科波拉式黑帮片,东木头在全片前¾所做的就像斯科塞斯:冲刷掉传统同类型片身上的浪漫色彩,暴露其野蛮粗糙的本来模样;但他又在后¼以神话为其重新立碑,留下不灭的传奇;这也使本片甚至具有了元电影的特质,整个文本都可看做是对西部片数十载由盛及衰的隐喻和既已式微的不甘

22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憋着一大口气等着东木放大招还好他从未让我失望过。和老爷车连看有点恍惚,因为这俩其实就是同一部电影… 他真是拍了一辈子孤胆英雄,作为导演他特别明白自己咋样最帅(也确实很帅)。在传说中开始,结束后成为另一个传说,东木并不是要拍一个多刺激精彩的故事,而是诉说对逝去的西部英雄的留恋

2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对西部片的致敬与默哀

30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伊斯特伍德的间接描写、节奏控制和煽情渲染,总是那么细腻、隽永、火候精准。男人,老男人,劣迹斑斑的老男人,一样可以像他那样充满魅力。

31分钟前
  • passionfly
  • 力荐

你会知道,世界上有种人,有那么一种魅力。

33分钟前
  • 非闇
  • 力荐

没有纯粹的正与邪。EastWood总喜欢拿生死这个话题来装深沉,让人看得一眼便知,这部里面台词也很别扭,既没有观赏性,也没有艺术美感,只是在刻意追求特殊情境下的伦理哲学内涵。所以虽然捧回了小金人,却很难震慑影坛。

38分钟前
  • 老泰瑞
  • 还行

Clint这部太帅了...完全被迷倒.在那个混乱的年份,价值观早已被颠倒,我没有看到任何人做出正义的动作除了Clint的爱妻.描写杀人的感受十分忠实,可能是这个类型的片子里比较特别的了吧,Clint在自己片子里也都始终提到这点.最后的混乱,只能被大恶征服,或许也是讽刺的地方.

39分钟前
  • 力荐

娓娓道来的故事迎来了热血喷薄的结局,Eastwood在里面注入了满满当当的西部情怀,致敬也好,默哀也罢,你仅仅只会唏嘘:Ta早已不在江湖,江湖却依然流传着Ta的背影和传说。

42分钟前
  • 劳永逸
  • 推荐

他可以把悲伤深埋在心底不去辩驳,自认是杀人狂魔,独自一人走进那小酒馆打爆一票人的脑袋,在风雨中命令所有对准他的枪口后的人善待他的朋友和妓女,否则他会成为他们最恐怖的噩梦。然后,他就带着所有的传说,再一次消失于江湖。他还活着,但他已经准备好了和他杀的所有人一起下地狱。

47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最后的牛仔,ClintEastwood 总喜欢把坏人演成好人,这点最牛比

50分钟前
  • 嘉得乐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