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

正片

主演:卫龙飞,陈荔枝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8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酒神 剧照 NO.1酒神 剧照 NO.2酒神 剧照 NO.3酒神 剧照 NO.4酒神 剧照 NO.5酒神 剧照 NO.6酒神 剧照 NO.13酒神 剧照 NO.14酒神 剧照 NO.15酒神 剧照 NO.16酒神 剧照 NO.17酒神 剧照 NO.18酒神 剧照 NO.19酒神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酒神小姐

极具生活化的简约拍摄手法,呈现老人们晚年的性生活、生存的无可奈何和内心的孤寂。人生中的晚年,本是应该怎样美好的过度,但他们想的是怎样安详的死去。女主帮助老年朋友“结束生命”,就如《爱》里面丈夫用枕头捂死自己的妻子一样,不是伤害,而是一种解脱!作为年轻人,看到此刻,内心是耻辱的。影片里面也有年轻人的影子,被父亲抛弃的私生子、一事无成的残疾男子、歌女。在这年龄化极大的社会时代里,或许他们的未来也是如此?
   片中两老人吃了安眠药躺在床上,老爷爷穿着整齐的西装,双手齐放在腿间,如同过世的人躺在棺材一样。在此刻,觉得生命是如此的神秘。
   片中拍摄女主角去外面拉客时,拍的都是遮遮掩掩的,是对她的一种尊敬!
    片中的被树木遮挡的蓝天,和石头缝里生长的小花儿,似片中的老爷爷与她,孤寂、渺小。也暗示男女的性爱。

 2 ) 『普欲度脱一切众生。』

观影到三分之二才意识到这是金基德《收件人不详》另一个时空维度的故事延续。美国黑人大兵回国,女人把混血儿送去领养机构,然后独自一人靠卖身维系生活。这个决定让那孩子最终过上了相对体面的生活,不然又是另一个尚武的故事。 酒神狄俄尼索斯是希腊神话中布施欢乐与慈爱极有感召力的神。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尹汝贞饰演的老年性工作者素英从另一层面看确实是酒神小姐亦或者是神女观音,可她普度众生之后谁人又可以渡她到彼岸?

李在容这部电影围绕着这样一个老年性工作者展开。格局小却并不局限,老龄化社会凸显的种种问题(养老、老年人的性需求、临终关怀等)、边缘人努力求生的艰难以及战后美军遗留给这个民族无法愈合的伤口。 在电影里看到老年人的性爱镜头,上一次是李沧东的《诗》。一开始我会觉得这些个猥琐老头真是恶心,可是我们都会有老的一天,不论是谁,换位思考,确实是有需求就有市场,所以,观影时带着宽容的心态去关注去正视这一问题。素英说自己没办法靠着捡瓶子拾废品度过余生,电影中有一幕是她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妪推着废品推车艰难前行,真是各有各的辛酸。素英做这行皮肉生意让很多老雇主都成了她的朋友,电影里展现的老龄化社会的问题确实让我很恐惧自己老去的时候会不会也孤独一人,连自杀的勇气都没有。谁都不能抵御时间,只希望我老了以后继续是个可爱的老太太。

一群被社会嫌弃的边缘人。只有彼此靠近取暖。变性人的屋檐下,残疾青年、老年性工作者、捡回来的混血男孩,有一起吃雪糕走过街角的小温暖,有一起吃炸鸡的喜悦,有“一家人”的短暂旅行。如果说金基德是残忍的,那李在容则是绵里藏针,带着点小戏谑,用冷静克制的镜头让我们正视各种社会边缘问题。

此世间,众生皆苦。佛说万事自有因果,魔说一切皆在我。怀着丢弃自己儿子的愧疚心态把医生的韩菲混血私生子带回去,不但要满足客人的欲海,还要布施客人想割舍前尘的残念。她自觉罪孽深重,去拜佛忏悔。不愿立地成佛,宁愿要走火入魔。所有人都如愿,可她的彼岸却是牢狱之灾,最后安静的死去,也许,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3 ) 道德和法律之外

用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的话做开头,“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这句略显文艺矫情的话背后是一个健康包容的价值观:人和事都有它的复杂性,靠简单的道德或法律是无法客观认识的,甚至还会带着很大的歧视。用电影里老妓女的话来说,“那个人应该也是有什么苦衷吧,谁也不会了解真正的内情。大家都只是看个表面,耍耍嘴皮子呗。”

1、大背景

2012年在电影导演协会的一次表彰大会上,冯小刚发言。说了三分钟就忍不住哽咽,因为他想说电影审查制度对他们的折磨。“导演和编剧们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想出了一句有意思的台词,一处非常好的细节。把一个人的命运放在一个可靠的大的背景之下,完全站得住脚。但是因为某些原因,要把那个大的背景虚化了。没有了这个大的背景,这人就只能是一刑事犯。”

一直到电影过半,看到炸鸡店里那个美国黑人士兵,才突然想起《酒神小姐》的背景和金基德的《收件人不详》背景一样。金基德用他惯用的残忍方式展示出那段历史带给韩国人的伤痛,也在电影里借白内障女孩与美国大兵的关系说出了他认为的韩国对美国应该持有的态度:你虽然让我看见了光明,但我仍然是我自己。如果你要把你的价值观强加在我身上,那我宁愿把你给我的眼睛挖出来,还给你。

金基德电影《收件人不详》海报及剧照

然而讽刺的是,几十年之后韩国男人对菲律宾,对越南女人做出了同样的事情。那里有数万女人生下了韩国人的孩子,然后被抛弃。历史的重复总是让人猝不及防。于是也就理解了老妓女素英为什么那么执着地一定要收养小男孩。用佛教的话说,或许是救赎。曾经因为美国大兵抛弃过自己的黑皮肤孩子,于是在几十年后看到被韩国男人抛弃的菲律宾孩子,无论如何也想照顾他,来弥补心理的缺憾。

电影里三个人带着小孩去郊游,在三八线附近可以用望远镜看到朝鲜。素英回忆起小时候的事,那感觉应该叫“恍如隔世”吧。那么多带着小孩去郊游的人,不知道会怎么跟孩子们讲述那段不远的历史。

2、对边缘群体的关注

中国有先哲的话在前,“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在封建王朝里也会常常被人提起。统治者知道一个社会要稳定,要健康发展,就绝不能忽视弱势、少数群体的存在。富裕的省份多纳些税,丰饶的地方多捐些粱。同舟共济,天下也就稳定了。这在今天也是一件政治正确的事情,所以今年的奥斯卡会颁给《月光男孩》而不是《爱乐之城》。替那些处于弱势的人说话一直是传统的道义所在,是一种普世价值观,古今中外并无不同。

在这部电影里,主角们都是被主流忽视的人群:靠站街生活的“老奶奶”;无人照顾且渴望性的老头儿;断掉一截腿的残疾小伙;性感高挑的变性人。现在这样写出来,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好像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这些边缘化的人想象成什么可爱可亲的样子,甚至仅仅透过这些标签就能看到他们的丑陋、肮脏、恶心。但生而为人,真的应该抱歉吗?很多人看完都表示被这些人感动得无以复加,他们是一群心存善意,为别人着想,在人生的终点上想明白的人。这个世界不是处处光鲜,处处都可以曝光于光天化日之下的。人的意志只要无损于他人,有什么理由谈之色变,不愿去直视,甚至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做出你认为正确的选择?

我偶尔会跟人讲起一个段子:一个孩子问爸爸妈妈恋爱的事情。妈妈说,那时候没有人喜欢你爸,要不是我他还打光棍呢。孩子问,那你为什么愿意喜欢爸爸呢?爸爸插嘴说,因为那时候也没有人喜欢你妈。

听起来很逗的对话,背后却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两个人在一起,原因不是互相喜欢,而是彼此都没有人喜欢。两个不被人喜欢的孤单的人就这样在一起了。喜剧和幽默的本质也正是这个——悲伤的故事用悲伤的方式讲述是悲剧,用自嘲的方式讲述就是喜剧了。

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的三个人,一个是变性人,一个是残疾人,另一个就是主角老妓女。他们住在一起可以说是彼此默契,相处融洽。这份融洽是因为他们有一个致命的共同点:都被所谓的“正常人”歧视。看似三人的日常都与正常人的生活一样,有自己的工作和兴趣。但背后却都有一份心酸,外人体会不到,他们自己却看得透彻。

一开始看到女房东漂亮性感,屋里一个日本籍的韩国情人,以为是她自己放荡不羁,常换男朋友。其实细想之后就会发现,她虽然有出众的身材外貌,却始终是一个变了性的“怪胎”。经常换床伴不是因为水性杨花,是因为没有人愿意跟她一心一意过日子。这种状况跟中国的同性恋群体一样,不是他们不愿意找稳定的伴侣,而是社会道德和法律不允许他们有固定的伴侣。那个挺帅的残疾小伙,变性女房东问她怎么解决性需求,他轻松地自我调侃说有“手小姐”。像段子中的父母一样,两个看起来光鲜却被人歧视的人,最终决定搭伙吃饭,抱团取暖。

一个人遇到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事情时,除了自暴自弃之外,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自嘲。

片中出现了一个年轻人,拿着摄像机要拍一部关于韩国老年人生活状况的纪录片。采访这位站街“奶奶”时,素英说,年轻人,为什么要拍我呢,去拍那些爱情故事吧,爱情多美好。拍些赚钱的吧,不要老了像我一样——这会不会也是导演自己的自嘲呢?

3、关于死亡

有句话说,人之于万物,最可贵的就是人有自由的意志,可以自己做出选择并付出行动。《非诚勿扰2》里孙红雷在知道命不久矣的时候,选择让最好的朋友把自己带到海上,然后投身大海,自己为生命画上句号。电影里素英似乎是一个佛一样存在的人,渡人、最后渡己。当一个一辈子爱干净,体体面面的讲究人,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地躺在医院病床上,大小便失禁,女护工像对待没有生命的货物一样把自己翻来覆去,擦掉秽物换上婴儿才用的尿不湿,儿女和孙子孙女都嫌弃不愿意伺候的时候,答应他的要求结束他的生命,或许是一件有功德的事。起码保存了一个临死之人最后的自我选择的尊严。

相信电影里三处“渡人”死亡的地方会震撼很多人。观影的人都忍不住替素英从法律层面着想:不管怎样这也是杀人,虽然他们都是自愿的,可是不需要事先写份声明书吗?被逮捕的时候为什么一点都不去辩解,就那样进了监狱,唯一的愿望是冬天监狱太冷,能不能等到春天再去?

我们都是站在一个安全的距离上去看她的人生,我们这样一个正常社会身份的人无法感同身受她在那样的经历后对人生的态度。把那个被韩国父亲抛弃的菲律宾母子安置好,或许素英觉得已经完成了她最后该做的事情,也完成了对当年抛弃孩子的救赎。去哪里都一样了。监狱里不需要为三餐发愁,唯一的遗憾是没能等到春天——不过也没关系了。

最后的一个镜头是素英死去,骨灰盒摆在纵横排布的巨大架子上。不管生前如何,现在都只是一个小匣子。匣子上写着,“故人,梁美淑。1950. 6. 19 ——2017. 10. 5”。素英是她沦落风尘后的名字,她叫梁美淑。如果细心点,会发现左边那个不知道是谁的匣子上,出生日期是一个“?”——又有什么关系呢。

尘归尘,土归土。

片子开头和结尾都有一段音乐,那也是《花样年华》里的配乐,《Quizas Quizas Quizas》。难道这样几个挂着“变性”,“残疾”,“老妓女”称谓的人,就不能活出自己的年华吗?

Quizas是西班牙语,意思是“或许”。

“我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追问你

何时,何地,又该如何

你却总是回答说

Quizas , Quizas , Quizas ……”

 4 ) “人若看透了自己 便不会再小看别人”

曾经幼稚而固执的我 总是习惯用道德来评判事物的对错 评判人的善恶 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如此 总是关乎道德却无关人性 现在回过头来看 真的是狭隘而愚昧的 好在现在或多或少地算是成长了吧 评判一件事物的对错或是一个人的对错 我的唯一标准是他有没有伤害到别人 突然想起了老舍先生的一句话“人若看透了自己 便不会再小看别人”由己及人 这世上能有几个人怀揣素英的那份善呢

人的善良有两种 一种是没有经受过考验的善良 那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善良 它像是一颗种子 但未必都能开出花来 另一种是经受过考验的善良 在渡近世间劫难后仍保有一副菩萨心肠 我始终觉得没有经受过考验的善良并不是真正的善良 因为人在受到伤害后会有两种选择 要么残忍 要么慈悲 没有多少人会是后者 似乎是人的善良总是有限额的 也总是会被这个世界给消耗殆尽 但是素英却是一个例外 让我既羞耻又感动的那个例外 我不是那样的人 我没有办法在贫困潦倒之时仍乐善好施 但我真的佩服那样的人 那是真正的善良 我或许没有办法成为那样的人 但有那样的人存在 会让我觉得安慰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死亡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但这并不是因为死亡本身 而是在死亡之前你得去面对各种痛苦 疾病 孤独 甚至是死亡被延迟这一痛苦 死变成了一件充满坎坷的事情 我们这一生都在追求有尊严的活着 却在死的时候丢掉了所有的尊严 学医以前没有想过太多这方面的问题 学医以后才发现 医学在挽救生命的同时 也制造了许多痛苦 不得不再次感叹造物主的神奇 每一环都恰到好处 濒死的生命 很快就能迎来死亡 可在人类的社会 人类的智慧打破了这一规律 死亡是能够被延迟的 人类的幸与不幸皆在于此 我是一个悲观的人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当生命的活力如潮水般逝去时 长寿是一种惩罚” 所以 我畏惧衰老 胜过死亡 总觉得一个人在壮年死去那便是最好的结局

 5 ) 这部韩国老年妓女卖身的片,是可以拿来当作人生课本的!

本文为电影天堂原创,电影天堂公众号:dianyingnews


人生虽然充满无数种可能性,但我们最终能选择的也只有其中一种。

《酒神小姐》,韩国新片,是讲老年妓女的,


的确和预料之中一样,有little不正经:

素英,是一个在公园站街的老妓女,每天都在钟路一带「招揽生意」,


虽然已经人老珠黄,技术远近闻名,


在汽车旅馆里“工作”,服务前点上蜡烛,饮一口清酒,

但脸上的表情平静的如同一湖死水,


如果时运不错,偶尔也会在野外的草地上「开个工」,


如果你以为这是一个打着“老年妓女”的噱头赚取关注的电影,你就大错特错了!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笑着讲一个沉重的故事,


电影的社会关注度和思想高度,足以获得亚洲国际电影节最佳作品奖&加拿大奇幻电影节最佳剧本。


说实话,在看到猥琐爷爷嫖妓的场面时,我内心无法接受,

那些看上去德高望重,和爱慈祥的老年人们,

无论如何也不想拿他们和这些污秽之事扯在一起,


但是我突然想起,在每座城市里,老年人经常去的街心公园附近一定有「卖碟的小贩」,

每次经过那些窸窸窣窣和商贩讨论着什么的爷爷,我都会疾步走过,不想在身边都是老年人的嘈杂环境里多停留一分一秒,

在现在这个已经高度文明的时代里,我们讶异于老年人怎会有这种欲求,

并且深感不齿,

大概大多数人都一样,我们从未真正了解过老人是怎样一个群体,他们的需求究竟是怎样的?


就像站街女素英奶奶,究竟为什么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里,还要“继续工作”?

而从片中的情况来看,像素英奶奶同样年龄花白的站街女,并不在少数······


虽然素英并不认为靠自己养活自己,有什么值得羞愧的,


不过也难以逃脱,她是社会边缘人的真相,

是否已经被边缘化,看看她身边的人就知道:

单腿残疾的男青年,


身为酒吧头牌的变性人,


捡回去的混血男孩,


这些人都是社会的边缘人,他们同在一个屋檐下,彼此为伴,相互取暖。

即使生命如尘,仍愿岁月如歌。


《酒神小姐》在豆瓣获得8.2的高分,


其中饰演女主角的韩国国宝级的老戏骨——尹汝贞起了重大作用,曾经的青龙奖(韩国奥斯卡)影后!

有人说,尹汝贞代表了影片的八分质保,不是过分夸奖!


片中尹汝贞饰演的素英,你无法用「好或坏」这样的字样来判定,

素英年轻的时候当过保姆,进过工厂,总之为生活疲于奔命,

之后背负着历史命运的沉重,给美国当过慰安妇,


然而年轻时候的姑娘,哪一个能清楚明辨人生,又有哪一个肯甘心承认自己遇到的并非是爱情呢?

和美国大兵的一段露水情缘,让年纪轻轻的她生了一个儿子,

养不活,就送了人,

二十几年过去,也只能用“儿子在美国,好好过着”这样的理由欺骗着他人,糊弄着自己,

被问起充当妓女的原委,也说是“攒钱给身在国外的儿子”,

仿佛只有这样的理由,才能把自己拉进正常人的轨迹一点,

才能给自己无望的生活找到一个值得继续下去的理由,


然而,这一切都是假象,

对于历史的长河而言,个人的悲惨不足为道,

对于社会的昂首阔步而言,个人的艰难蹒跚又重达几斤几两?

总之,素英的大半生就是这样跌宕漂泊的度过了,

年过半百,无儿无女,只能重操旧业,

孑然一身,也并没有什么儿子,孤独,显得可耻。


然而像这样孤独的老年人,因为人生找不到明显而充分的活着的理由,就应该去死么?

不,其实素英在很多嫖客心中,是个很不错的人。

偶尔在公车上遇到曾经的老主顾,还收到一枝花······


故事从「零钱宋」开始转折,

曾经西装笔挺、活的体面的零钱宋,是素英一掷千金的老主顾,

如今瘫痪在床,煎熬度日,狼狈不堪,

对于一个屎尿皆在床上解决的人来说,尊严,已经无从说起,


零钱宋的家人,视他为「拖油瓶」,

孙子和孙女对于瘫痪的爷爷,满脸不耐烦,

临死前的最后一次告别都不愿意拥抱,

因为,“不要,他好臭。”


你看,看上去凄楚无依的素英因为没有家庭、没有儿女而显得晚景凄凉,但是有儿有女的爷爷也没比素英好到哪去啊!

之后,零钱宋向素英求助,希望素英能成全了他求死的愿望,


素英虽然于心不忍,但是看他终日煎熬度日,还是给他下了农药,


从此之后,素英走上了杀人之路。

「酒神小姐」变成了「杀人小姐」。(《杀人小姐》是电影的另一名字)

 讽刺的是,零钱宋的家人非但没有怀疑他的死因,还将他草草安葬。


于是,有第二个人来拜托她,

素英内心战栗,但是还是做了,


第三次,是妻子和孩子都在事故中丧生,只留下自己在世间独自苟且的爷爷,

爷爷只是请求素英,自己赴死的那个晚上,希望素英能陪在身边·······


因为,

“有一个人这样在身边陪着,我死的时候,好像也能走得安心一些。”


身为妓女,为人不齿,低贱卑微的素英,却成了其他人的普渡者。

而就是这几件在素英看来是“唯一能帮老主顾们”做的事,却让她遭受了牢狱之灾,

但她甚至「愿意去坐牢」,至少有一日三餐裹腹,不会老无所依的死去,


那么,素英到底是不是个坏人?

因为在人们的普世价值观里,只有坏人才会被抓紧监狱啊!

她替毫不相干的人照顾私生子,与被社会排斥的人做朋友,给孤寂的老人慰藉,帮痛苦的人解脱,

身为社会最底层的妓女素英,却有着神祉一样的情感和行动,


酒神,是古希腊神话中代表「欢乐与慈爱」,

香港则把这部电影翻译成了《神女观音》,

众所周知,观音是普度众生的!

红尘如狱,众生皆苦,世界虽然对素英百般刁难,但她却坦然处之,宁愿自己踏入罪恶之渊,也要布施他人,最后淡然离去,撒手人寰。

                                                                                                               ——来自豆瓣网友

素英在送最后一个爷爷走后,爷爷留给素英了很大一笔钱,素英走入佛堂,将大部分钱捐作神明,

仰拍的镜头,使素英看起来高大、神圣,


现代化的城市成为她身后的衬托,高楼和佛塔象征着新旧时代,在她身后刺眼的对比着······

众生皆苦,佛渡众生,而谁来渡佛?

无尽恻然。


这个世界上谁都不能选择命运,

就如同也没有谁能够抵御时间,

可能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就是千千万万个素英中的其中之一吧?

——大部分时间卑微,偶尔伟大的活着!

生命不就是这样么?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可能《酒神小姐》中对于韩国老龄化的末世现象表达的有点极端,

但对我们来说依旧是一种警醒,

希望我们能多给老年人多一点关怀,多给家人多一点关注,不要嫌弃生病或者身有异味的爷爷奶奶,

因为每一片落叶在归根之前,都值得再感受多一点阳光······


 6 ) 像她這樣的女子

李在容新作《神女觀音》(The Bacchus Lady),內地譯為《酒神小姐》,而原文片名《죽여주는 여자》可解作「超棒的女子」,同時也有「殺人的女子」的意思。

妓女・神女・觀音

從上述數個有著不同意味的譯名可看出譯者對本片抱持的態度,女主角素英(尹汝貞飾)在片中是以跟客人(主要是長者)發生肉體關係為生計的,電影原名的意味不言而喻;英文片名的 Bacchus 則源於一種韓國能量飲品,是老年妓女賣淫的標誌,因她們一般被稱為「Bacchus 小姐」,片中也多次出現素英問客人「要喝一瓶 Bacchus 嗎?」的對白。而港譯《神女觀音》,則令筆者聯想到《神女》中阮玲玉的形象,片中一些人物對素英說過的話,如熟稔客人的媳婦罵她貪圖老人家的錢、素英在拉客時被指罵死妓女等,不正是人言可畏的最佳例子嗎?另,「觀音」則指涉了她救人出苦難的一些行為,她對敏昊的母親說一句 "I'm with him. Don't worry." 讓母親感激不已;又,共有三人在她手中得到解脫,然而素英每一次都經過痛苦掙扎,她自己也自覺做了這些事,「怎樣禱告也不會得到寬恕」,可說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最貼切不過的寫照。

"The Bacchus Lady" 和「酒神小姐」都是比較寫實的譯法,韓文片名則有語帶雙關的幽默感,而《神女觀音》就把素英的地位提升到救贖的形象了。 除了前文提到的《神女》外,以往某些電影也不約而同給片中的女性角色賦予宗教象徵,如金基德的《聖殤》與《慾海慈航》;素英這邊廂說著天國
地獄,轉身卻又走到寺廟拜神,可見她並不是信奉著哪一個宗教,只是藉此有所依托而已。觀乎上述這些片名,以對比片中女主人公的遭遇,不難發現,將這些女性角色們神聖化,對她們的困境完全無補於事,她們拯救他人,又有誰來拯救她們。

片中訪問素英的紀錄片導演,似乎只是以獵奇的心態去訪問她(至少片中沒有著墨過他關心這些老人的行動),可以說,他也只是素英所說「人們不在乎真相,他們只想八卦自己想知道的事」裡的「人們」而已。諷刺的是,李在容提到,他自己也並沒有訪問這些老人的經驗,而只是讀過相關文章和新聞而已。這樣說來,素英口中的「人們」,導演與在座觀眾又何嘗不是其中一員?

東國大學電影教授劉志娜在〈韓國電影中的女性形象〉一文中,把韓影的女性角色分為兩類:賢妻良母型及妖婦或惡女型。然而在近代的電影中,這樣的二分法不再適用,素英的妓女身份當是屬於惡女形象,導演卻將她塑造成一個頗為討好的角色,她幽默、慷慨、對朋友有義氣,也善良(雖然她照顧敏昊是源於她失去兒子的情意結)。她和客人們不止是肉體上的關係,更是彼此關懷的朋友。縱觀全片,眾多角色之中是沒有壞人的,他們只是一群或是肉體上、或是精神上有所殘缺的人。人們不會在乎真相,他們只聽自己想八卦的事,對素英是如此,敏昊的母親又何嘗不是?影片開首,她到診所刺傷醫生,看似又是一個分手後苦苦糾纏的瘋女人,後來觀眾才發現,一切是為了她帶著的韓菲混血的兒子。如果說,《神女觀音》是關於在經濟急促發展下老人掙扎生存的故事,這故事背後,更是一個在經濟瘋狂發展下讓是非黑白都已失去界線的世界。

雜種和殘疾 [1]

把敏昊、道勳、緹娜和素英符號化的話,他們就是──混血兒(而且是普遍遭受歧視的韓菲混血兒)、殘疾人、跨性別者與老妓女。在影片裡,四人的地位是平等的,是同類。這樣的設定略嫌刻意,但無疑對故事的推進和可觀性起了一定效用 。

《神女觀音》跟金基德《收件人不詳》的人物設定上有著相似性,但李在容在電影中淡化對歷史的描寫,亦沒有過於極端的暴力與色情場面(《神女觀音》中的人物們以自嘲代替了《收件人不詳》中殘忍的自虐),這些相濡以沫的人物偶爾能享受有限度的快樂,有異於《收件人不詳》的人物置身於不論愛還是恨都是扭曲的牢獄中;加上某程度的喜劇化,令影片不至於過分沉重,然而另一方面,以喜劇去包裝悲劇也令觀者感到格外無奈。素英在多年前,失去兒子以後,從此已是個殘缺的人,久而久之,那缺口已成了她的一部份。

她和《收件人不詳》裡昌國的母親一樣,年輕時是洋公主,那一去不復返的「丈夫」於昌國母親是個血肉模糊、永不痊癒的傷口,對素英來說,則是一個需要小心埋藏才能讓它不再復發的疤痕。她若無其事地跟韓菲混血軍人搭話,離開時茫然若失的表情、偶遇年輕時同為洋公主的同伴後落荒而逃的背影,都是她不能言喻的痛,也正是這樣輕描淡寫的處理令觀者想到,像素英這樣的女子,並不是電影裡虛構的人物,而可能是在身邊存在著的任何人。

註:
[1] 金永鎮:〈金基德作品論之《收件人不詳》──雜種、殘疾和被迫害者的信〉,《野生金基德》,頁160。此處只借用文章題目。

原文載於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網頁|2016-04-07

 短评

李在容探讨韩国老年人精神世界的电影,顺带展现韩国的一些社会问题(安乐死,美国军事基地,北朝鲜等问题)以及边缘人士(妓女,东南亚移民以及私生子,变性人,残疾人)的生活状态。有些事我们只看到了表面而没看到真实,希望那位纪录片小哥真的能拍出好的作品。[B]

9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度他人上天堂,送自己进监狱。酒神小姐逝于2017年10月,说明她的故事正在发生。

12分钟前
  • 金刚哈比
  • 推荐

尹汝贞的懵懂表情,完美中和了底层酒神小姐带给我们的痛

13分钟前
  • 厕花花
  • 力荐

我死的时候 应该比这还要落寞吧

16分钟前
  • 海龍
  • 力荐

佛说万事自有因果,魔说一切皆在我。仿佛是《收件人不详》另一个时空的故事延续。尹汝贞饰演的老年性工作者素英是酒神小姐亦或者是神女观音都不重要了,当她普度众生之后谁人又可以渡她到彼岸?如果说金基德是残忍的,那李在容则是绵里藏针,带着点小戏谑,用冷静克制的镜头让我们正视各种社会边缘问题

21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孤寡人士中老年送医收尸自杀互助小组

24分钟前
  • 加州站街男孩
  • 推荐

韩国老太太真是很迷人。有一种少女式的纯情。

28分钟前
  • lingjue
  • 推荐

笑著講一個沉重的故事

32分钟前
  • 猹™
  • 推荐

是罩在橘红光幕下的女郎、是走在黯淡烛光中的老妇,是伴在温热饭桌边的慈母、是守在孤冷渡桥上的使者。画面素朴但有精巧的设计感,稀松平常却藏普世的哀与乐,直视了许多社会问题,揭露了大把人性隐晦,为观众布置下圆满的四人餐桌,又留下寂寞的一盒灰烬,像是神佛在信女的跪拜下紧紧闭住的双眼

35分钟前
  • 小瓣生☕️
  • 力荐

真好啊。充满悲悯却不让人觉得卑微。讨论了老龄化、社会福利、军队慰安等很多社会问题。但最打动你的,还是对人性的理解。尹淑真配得上最佳女主角,表演毫无痕迹,想起了李沧东《诗》里女主角脸上的那一种神情。用凡夫肉身活下去,活在自己的天堂,和地狱里。

40分钟前
  • 力荐

No.101 很少有电影去关注老龄人口的性,孤独和生存问题,可不关注并不是不存在,前几天新闻不还报道某国跳广场舞跳出几十个爱滋病么!还有,就是万事都别去下结论,去判断,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选择我们愿意听的东西而已,事实是再漂亮的小区,都有垃圾堆。

45分钟前
  • calf_lau
  • 推荐

太多太多可以思考的地方,社会底层的人却有着像神一样情感和行动,也许人到黄昏时看清比看透来的更透彻些吧,最后被警察抓住后的那些对白我笑了,笑的是那么的心凉,就像她说的下雪了。

46分钟前
  • 吃豆腐爱做豆腐
  • 力荐

此片如刀。以一个老年站街女(无鄙视之意)为绳索,串起老年人的境遇,群体——没有性生活的),个体——中风后想自杀都没法自杀的——即将老年痴呆想求人结束生命的——丧偶后不再留恋“活着”的。

48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女主行走在社会的边缘,却总是在这些边缘中制造缝隙,令人惊讶的是,她不但在这些缝隙中生存,还可以豁达的布施;她很少抱怨,默默接受生活的既定。导演用平静的镜头,讲述着这个外表平静内里杂陈故事,看得人只能一声长叹,默默感慨:也许这就是生活,无论你行走在边缘,还是主流。

53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狂欢的酒神小姐最后变作杀手小姐,小男孩的戏稍微有些弱,其余都很好。有点想起来圣母那个片里的胖妓女玛利亚。

56分钟前
  • 闵思嘉
  • 力荐

有些女人的性本就是男人的救赎;有些“谋杀者”本就是生命的救赎;有些孩子的出现也是母爱的救赎;有些监狱也是自由无所的救赎。逆来顺受,偶遇救赎。

1小时前
  • 你这样无意义哦
  • 推荐

想起方形广场那些拉客的大姐

1小时前
  • 幸福超市总经理
  • 力荐

反正住不起养老院,就去监狱咯,还管三餐呢

1小时前
  • 二月雪
  • 推荐

一个人想要体面地活着和有尊严的死去都不是容易的事啊。无法刨去我的粉丝滤镜,尹老师真是成精了,一定要信守诺言一直演到演不动的那天嗷!

1小时前
  • 金惠子
  • 力荐

我们这种做一天挣一口饭钱的,真的只能做不动就自杀了

1小时前
  • 王大根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