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家族

HD

主演:桥爪功,吉行和子,西村雅彦,夏川结衣,中岛朋子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1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东京家族 剧照 NO.1东京家族 剧照 NO.2东京家族 剧照 NO.3东京家族 剧照 NO.4东京家族 剧照 NO.5东京家族 剧照 NO.6东京家族 剧照 NO.13东京家族 剧照 NO.14东京家族 剧照 NO.15东京家族 剧照 NO.16东京家族 剧照 NO.17东京家族 剧照 NO.18东京家族 剧照 NO.19东京家族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东京家族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12年的一天,年届七旬的平山周吉(桥爪功 饰)和老伴富子(吉行和子 饰)结伴来到东京。这片繁华匆忙的土地上,生活着他们三个子女,在郊外开办诊所的长子幸一(西村雅彦 饰),与丈夫库造(林家正藏 饰)共同经营美发店的女儿滋子(中岛朋子 饰)以及担任歌舞伎美工的次子昌次(妻夫木聪 饰)。一家人久未团聚,自然心间充满喜悦。只是子女长大成人,荷担家业,从早到晚为了生计奔波劳碌,根本无暇带着父母游览东京。老两口先后在孩子们的家中小住,深深感受到他们的艰辛,而昌次对未来的茫然似乎也让平山夫妇多了一份担心。也许一时空罪犯晚酌的流派2宣言2015舌尖上的乡村福尔摩斯历险记第一季繁荣小镇飞越老人院风骚律师 第二季上甘岭 上甘嶺换子疑云毕加索的秘密新源氏物语佳履奇缘无忧公主沙漠中的三夜推理要在晚餐后电影版夜船天蚕变之布衣神相朋友请吃饭翱翔雄心(普通话)渐渐淡薄的记忆神秘博士:博士之力古镜幽魂住在家里的杰夫假如爱有天意法律与秩序:特殊受害者第十季十八洞村守塔人(2018)视点杏仁体与海马体灌篮5高燃限定时间守护者玻璃屋2001老广的味道第六季五毒妻子的浪漫旅行第六季PDvlog克拉伦斯之书现世活宝陷入爱情月色狰狞世界奇妙君物语搭便车的人2006大明按察使丛林之地拆案3:黎明将至

 长篇影评

 1 ) 老山田,老味道

在电影界,翻拍致敬向来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原因不外乎拿人手短。你拍得像,说你便宜占尽。你拍得不像,说你毁了记忆。总而言之,口诛笔伐,它比拍续集还难。续集电影,偶尔还能有优于前作的。但翻拍致敬,迄今为止,从没有过超越这一回事。最好的也只能说,环肥燕瘦,各有千秋。 正因如此,看到一些小津拥簇痛批《东京家族》,我也能理解。可问题在于,这本来就不是小津作品,你非要照着小津的味道去看,那只能是自己找罪受。《东京家族》和《东京物语》,它们的情感基调是完全不同的。小津冷漠,讽刺意味重,儿女无情,长者寂寞。但山田洋次的电影,从来都是人情暖暖。别的不说,单看《寅次郎的故事》系列就知道。百折千绕,他都相信人世间的情感美好。放在片中,听父亲评价小儿子的那番话,其实已经道尽了区别。这是一部温柔动人的作品,不会因为小津和《东京物语》的存在而失去光芒。 用更简洁的词语去总结差异,《东京家族》显得更加通俗和煽情。单说居酒屋一段,山田的感慨更加直接,只是关于人生白头,不胜唏嘘。而在小津的版本里,居酒屋一段隐藏了过去的历史。《东京物语》里,二战背景的存在让影迷津津乐道。它不仅带出了离世的二儿子,同时塑造了一个几近完美的儿媳妇形象——外人比亲人还亲。与之相比,《东京家族》已经往后六十年,日本社会风平浪静了太久。即便加入了大地震的元素,但整个日本社会看起来没有太大的危机影响。 有朋友看完后疑问:六十年前在东京没地方住可以理解,但六十年后,老人家怎么连个栖身的地方都没有?言下之意,他觉得山田洋次照搬得有些刻意。那么,在现代社会的大都市,老人家就不可能无家可归?当然不是,这不是一个逻辑问题,而是家庭归属感的问题。《东京家族》想说的是“无以为家”,只有这样看,你才会明白,为什么还没成家的小儿子成了戏肉。在山田看来,这个还没组成的新家才是日本的希望,传统三代人的家庭则回不去了。小两口有担当也有责任感,最重要的是孝敬老人,从而达成另外一种和解与平衡。这也是为什么大儿子和女儿是在照搬《东京物语》,而小儿子的内容却是重新加入。 更何况,《东京家族》并非为了致敬而致敬,在山田自己的作品体系里,它和《母亲》、《弟弟》组成了家庭三部曲,但我一般喜欢把它们称为“致敬电影人三部曲”。还有致敬这一回事,山田曾拍过一部杰作《儿子》,看过的都说神似《东京物语》。里头不仅致敬了小津,还顺带把沟口健二等人也致敬了一番。所以,与其说山田不懂小津,不如说,有些人实在是不懂山田。最不济的,作为一篇命题作文,他完成得兢兢业业,你总不能奢望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导演去勇攀高峰罢。 经历西方导演和评论家的推动,小津取代黑泽明成为了日本电影另一座高山,难以逾越。在松竹新浪潮时代,山田并非激进的变革者。他没有像今村昌平一样反感小津,也没有像周防正行等后辈那样,在学习小津的基础上去颠覆小津。在这几十年间,山田的姿态始终是谦逊、温和,安安心心拍自己的电影,没有太多的功利野心。或许,这和他一直在老迈的松竹公司大有关系,然而,如果说山田没有自己的电影世界观,反而需要去偷师小津,这未免有些贻笑大方了。 时代不一样,但人的想法总是相似的。真要我说,看这样一部电影,既然都知道幕后制作的来龙去脉,那就少谈点形式,多投入点感情。六十年前的东京故事,它一样会在今天上演。【中国新闻周刊】 http://cinephilia.net/archives/18296 渡边浩对谈山田洋次 「东京家族和东京物语」

 2 ) 《东京家族》

全新翻拍《东京家族》!!向小津导演完美致敬,透过一对父母探访在东京生活的儿女故事,细腻呈现现代家庭夫妻间、父母与儿女间的关系,以及人口老化普遍社会议题,平易近人却直指人心。故事设定与《东京物语》几乎一样,很朴素,有许多让人会心一笑的细节,更多地通过细腻和真实的情感唤起与我们的共鸣。 片中父亲和苍井优聊天那段印象特别深刻,平淡的话语里包含了所有对儿子的爱;还有两位老人无言地坐在岸边以及在宾馆里的眼神令人动容,老人希望只要儿女们好就安心了。影片后半段勾出很多观众的眼泪,结束后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特别提下苍井优的表现,比预想的要好。温柔,善良,真诚,演得还行。 看完全片感叹活在这个艰难的世界上,终究需要一些真实细微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来温暖我们,给我们希望。一部适合全家观看的温情佳作,推荐。

 3 ) 《东京家族》:我们都是故事中的人……

春节在家闲来无事,整理楼上的几间杂屋。 有一间屋里堆了很多旧木箱,还有这些年我回家用过的破旧的旅行箱。全部拉出来擦拭一遍,发现贴着墙角有一个碎了玻璃的相框。 相框里有一张照片已经被湿气贴在玻璃上拿不下来了。 照片中是父母的合影,很久很久以前,上海。 那是他们送我去上海,舅舅给他们在外滩的一张留影。 当时的父母亲四十出头,看起来气色不错。戴着眼镜穿着西装的父亲不像一个农民,倒有些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人气息。 那时的父亲每年还要给教会和邻居写很多春联,高兴的时候还经常拉一曲二胡。 我把这相框小心翼翼的拿到楼下,把已经朽坏的木头拆掉。把照片连着玻璃泡在水里,听说这样可以把照片取下来。 父亲说,还弄它干什么,扔掉算了。 我不同意。 冬季的山东,院子里泡照片的水都结冰了,过了正月十五,照片还没有掉下来。 春节,笼罩在疫情的恐慌中。 回家的第二天我带父亲住进了镇上的医院,他已经有几个月手抖腿颤,吃饭时嘴巴别扭的好像塞不进东西。医生说看CT没什么大问题,按脑梗治疗吧,腊月二十九,父亲精神好了许多,手抖腿颤变化不大,于是就出院了。 第二天就是除夕了……

严父慈母 《东京家族》,年近七十的老夫妇从乡下来到东京,看望他们的三个孩子。 办事一向入不了父亲法眼的小儿子果然接错了站,执拗的父亲决定自己打车去大儿子家。 人如潮水的东京,每个人像工业化流水制造出的机器,极少有停歇休整的机会。 “没事,忙点好,忙点好”,父母对怀有歉意的大儿子和儿媳说。 如同轻风细雨,又如蜿蜒曲折的小溪,日本家庭电影中那特有的韵味,在平平淡淡的琐事中慢慢渗入到观者的心里。 大儿子儿媳像我们一般家庭中表现的那样,有稳重长兄之风,也有贤淑持家之道。 如果不是身为医生,有医者仁心,也许老夫妇的第一个周末会在大儿子的陪同之下有一次温馨的东京之旅。可是工作,成为了不能同享天伦之乐的绊脚石。 女儿的理发店也是不停地忙忙碌碌,在东京打拼的人好像都不会按下暂停键。

大儿媳ー夏川结衣 穿着和服一丝不苟的夫妇俩终于在小儿子的陪同下游览了东京。旅游大巴上好奇兴奋的妈妈和哈欠连天的小儿子相映成趣。 父子关系一直不好的父亲和小儿子,还是在这难得悠闲的气氛下闹得不愉快。 “在这世上活着,哪有什么轻松可言?”儿子对父亲说道。父亲的老派教导和儿子终究没有汇流到一条河里。

父子母子 哪怕大儿媳再贤惠,被繁忙的工作和拥挤的住房挤压的大儿子和女儿还是决定共同出钱让父母到高档宾馆里住上三天两夜。 女儿说“爸妈他们住那宾馆多好啊,我还一直想去住呢?每天下去吃吃饭,在房间看看电影多好啊”。 穿着和服的母亲坐在宾馆的床上,对老伴说:要不要换上睡衣? 老伴回答:等下还要下去吃饭,穿睡衣不合适。 母亲又说:天黑之前我们干什么? 老伴又答:还能干什么?只能在这看窗外的天空。 枕头那么舒服床那么软,窗外摩天轮的霓虹灯在黑夜里闪耀着光芒,父亲却失眠了…… 孩子们以为的父母来东京,是要感受一下大都市的繁华。 父母来东京的目的呢? 生疏的孙子,不知道跟爷爷奶奶亲近。宾馆的牛排哪有儿媳妇亲自煮的寿喜锅好吃呢? 才住了一天宾馆就退房回到女儿家的父母,在女儿“真头痛啊,偏是在这么忙的时候”的无意抱怨中,离开了女儿的家。 跟两位老人擦身而过的顾客进入了理发店,店里传出“欢迎光临”的热情招呼声。

戒酒许久的父亲这一夜喝醉了,凌晨回到女儿这把理发店吐的满地都是。 父亲准备借宿一宿的老朋友酒后吐真言,原来自己以前吹嘘有本事的部长儿子其实是个科长,而凶悍的儿媳妇是不可能让他带人回家的。 酒醉的父亲感叹道:这个国家怎么了?我以后再也不来东京了! 东京高耸入云的现代建筑在老人的心里远远比不上给他照顾小狗的家乡女孩小雪,因为老家有人情味。 是的,东京,缺的就是人情味。

妻夫木聪与苍井优饰演的小儿子和儿媳 对于父亲来说,东京之旅并不令人舒心。 不过母亲不会这么想。 母亲对小儿子还满溢着妈妈的爱,儿子带来的女朋友知书达理,温柔可爱。母亲把准备给儿子的钱交在女孩的手里,就等于了却了一个心愿。 儿子不再孤单,终于有人陪伴了,这个消息恐怕是母亲离世前最大的慰藉了。 是的,母亲走了。 天台上,父亲和小儿子少有的独处空间。 父亲说:你妈走了。 儿子泣不成声。 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亲对儿子的歉意 女儿在灵堂前不断提起母亲的遗物,令小儿子大发雷霆。 父亲变得更加沉默。 当大儿子和女儿都因为工作决定离开老家回东京的时候,留下来陪伴父亲的只有这他曾认为没出息懦弱的小儿子和准儿媳。 真正了解一个人很难,也很容易。 父子俩几十年没有融入对方,却在短短相处的几天里就明白彼此。那骨子里的血脉还在,这一天迟早会来。 母亲带了三十年的手表,父亲交给了女孩。就像母亲前几天把钱交给女孩一样,这是接纳,接纳彼此成为了家庭的一部分。

父亲送手表 电影很平淡,平淡的就像我们的生活。 在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就这样平平淡淡的活着,生老病死,一代又一代。 我们迎接一个小生命,无意中总会暗暗地期望将来TA会取得怎样的一个成就,千古流芳。但更多的时候是一代又一代人,随着时光渐渐平凡地长大。读书上学,娶妻下嫁,为人父母,直至离世。 我们读了很多的英雄故事,看了很多的超英电影,我们为之向往为之喝彩,但我们都清楚的知道,那不是我们的人生。 《东京家族》,是一个能让你看到自己的电影,是一个能让你想起家人的电影。 电影中看到父亲垂垂老矣的弓着腰,自己剪指甲时,那种失去老伴等于失去生命最重要一部分的情感汹涌而上,让我们所有感情的迸发都回到了那最初的地方ー家。

老家的天空 疫情缓和了许多,我又带父亲去市医院做核磁共振,医生谨慎地排除了脑梗和帕金森,虽然现在他的腿依然会震颤,但心情好了许多。 去医院的时候,我像带着一个小朋友出去,现在的医院、车站等等很多地方,如果没有我们这一代人的陪同,父辈们很多事情已经操作不了了。 虽然他们仍然懂得很多大道理,但科技的发达使得处理许多事情往往需要电脑和手机来代替人工。他们那一代所拥有最多的东西在这个时代突然失去了作用。 我领着他问诊挂号吃饭检查,阳光照在他的影子显得那么瘦小,小时候的我跟着他出门 ,应该也是这样…… 父母的照片在水里泡了一个月,终于拿了下来。我用手机又拍了一张,做了滤镜加了边框传到父母手机上。 母亲看了笑的很开心……

 4 ) 被嫌弃的父母

有人说,人这一辈子决定一生的重大选择不会超过三次。

或许就一次,一次选择,人生就改变了。

变得怎么样了呢?因为抉择的不同,有的人成了牛人,有的人成了庸人。

平山和阔别了十年的也已经变成老头子的昔日好友深更半夜坐在居酒屋喝酒。平山因为身体的缘故早已经戒酒,而老朋友一次次游说,都十年不见了难道不该喝一杯吗?说不定这是咱俩最后一次喝酒了呢。在这样的情感催化下,平山破例举起了杯子。

喝了酒的朋友向平山表达歉意,对不起,我们这么多年没见,你本该住在我家,可是我现在要看儿媳妇的脸色过日子,今晚你不能住在我家了。

谈起各自的儿女,朋友羡慕平山,平山的大儿子是正经八百的医学博士,在东京从业,相当体面。平山一个劲儿的摇头,他原本希望孩子们在本地发展,可大儿子执意要去东京,接着女儿、小儿子也去了东京,将老两口留在岛上,那个岛已经几乎荒无人烟,连商店都倒闭了。

居酒屋里的年轻人鄙夷地看着这两个醉醺醺的老头儿,觉得扫兴,老板娘充满歉意地将年轻人送出门外,和他们一起鄙视了老爷子一番。

醉了的平山说:“这个国家是不是哪里搞错了。”

朋友见平山醉了要走,平山一把拽住他,不许走,不是说要和我一醉方休吗?

他不知道这一晚的平山根本无处可去。

《东京家族》讲述一对老夫妻到东京看望三个子女,首先住在大儿子家。原本打算周末带父母游玩的大儿子接到患者的电话,便取消了游玩的安排,返回医院。父亲平山问儿媳妇如果他人在外地怎么办?儿媳妇说,那就会找别人来接替他。看来陪父母出去玩还不够找别人来顶替的格儿。

夫妻俩又住进女儿家,女儿是开发廊的,工作繁忙。她与大哥商量把父母送去了宾馆,说是让老两口住豪华酒店,其实是为了摆脱老人,摆脱麻烦。老两口住了一宿退房回到女儿家,女儿生气了,表示晚上家里要举办酒会,没有地方给二老睡觉,自己想办法吧。

老头儿决定去看望朋友,住在朋友家。而老伴儿美子决定去小儿子家。小儿子没什么正经工作,吊儿郎当,住的地方也很狭窄,她决定去帮儿子收拾房间,给儿子做饭吃。

然而平山的朋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处处看儿媳妇脸色,根本无法收留平山。当看到平山握着酒瓶醉倒在居酒屋,内心有一种深深的悲凉,他说的那句话“这个国家是不是哪里搞错了,这样是不行的”回响在脑子里。

虽然是日本片,却几乎是百分百地印证了中国的现实。不要说农村,就连居住在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现在都削尖了脑袋往一二线城市奔。对于个体来说,这似乎是一种进步要求,对于父母来说,自己的孩子如此争气或许是一种安慰,是炫耀的资本。那是因为他们还不够老,等到足够老的时候,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也像平山一样,意识到这样是不行的。

平山的儿女们做了一次抉择,离开小岛,去繁华东京。他们只需要这样一次选择便把整个人生都改变了。随后,市侩、务实、冷漠、薄情、贪婪为他们的一生盖棺定论。看他们对待老人的嘴脸实在有点可恨,也有点可怜。既然选择了出人头地的这条路,就注定了要六亲不认。也许说出人头地都太夸张了些,我想,一定有不少人就像平山的大儿子和二女儿一样,以为到了东京这样的地方可以大展身手,到头来看看自己的一辈子,不过是拼了命庸庸碌碌糊口,为了生计一刻不敢放松,一刻不敢停止。

平山曾跟老伴儿感慨,自己的女儿小时候是一个多么温柔的孩子。难道婚姻是女人的坟墓吗?为什么东京的女儿变了?不是婚姻是坟墓,而是车轮一般滚动的城市节奏是丧钟,无数年轻生命前赴后继扑进去添火。

从小儿子家回来的老伴儿美子,突然中风,骤然离世。在奔波于儿女的家、奔波于宾馆的那几天,美子就差点昏倒,说自己很累。女儿说,母亲的死是一个突发状况,和劳累无关。她是在推卸责任,但身为医生的大儿子说了实话,有关系。女儿便开始数落父亲为什么不早点说出这种状况。

真想扇她耳光。就在母亲中风入院的时候她还在家里跟丈夫抱怨母亲病得不是时候,耽误工作。我严重怀疑,就算父亲说了,会引起儿女们的重视吗?在儿女如此的怠慢下老两口坚持着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并非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而是维护着自己作为父母的尊严。

平山一个人回到岛上,带着妻子的骨灰。他发誓再也不去东京。

儿女们虽然嘴上担心着父亲一人的生活,但是没有人可以留下来陪伴他。因为当初的选择,因为选择了东京,儿女不再是儿女,是上了嚼子的城市毛驴,他们需要不停地围着磨盘转,直到他们也变老,变得无用。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想起了老片子《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以世俗的标准来看,张大民每一次人生的抉择都是错误的。

他妈得了老年痴呆,全家商量老母亲的生活问题时,李木勺建议花大价钱雇人伺候。张大民说出了真相:你当是养猪呢?那是我妈,外人伺候得再好,能有自己的儿女上心?

全家数张大民最窝囊,最无能,最小市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就他没事业,就他不上进,就他陪得起。就这么一个没出息的胖子,撑起了照顾痴呆老母和白血病妹妹的担子。他一次次请假旷工,最终下岗失业。照顾母亲有什么了不起,照顾妹妹有什么了不起?一个大男人下岗失业没工作被全天下瞧不起,这就是冷酷现实。

张大民的一生也盖棺定论了,那就是没用。但是,我想当他有一天老了回顾自己的一生,不会有遗憾,也不会后悔。他尽心赡养了母亲,供弟弟上了大学,给妹妹送了终,他爱妻子,为了省钱连烟都戒了,他不欠任何人的。他的人生,只不过在某些世俗人的眼中不够成功而已。张大民的幸福并非我有你没有,而是坦然。

而平山的儿女们,有一天,也许会后悔,会遗憾的。也或许他们不会去反省和遗憾吧,一旦这样做了就太痛苦了,生活在大都市的人自有一套自我麻醉,自圆其说的办法。如果不自欺其人,又如何面对现实的疮痍?

 5 ) 东京太大了

最近看了小津两部电影,一部是《秋刀鱼之味》,一部是《早上好》。
一不小心也到了可以耐心看小津的电影的年纪了。
看完前两部想看东京物语,因为很久以前一个朋友跟我说我性格像里面一个小姑娘。我想起来于是半夜里去找,结果找到了这部改编版。




1






我父亲走那年我上大一。入秋的时候天气有点凉,刚和同学们熟络起来,就请了一个星期假回家,为父亲筹备葬礼。
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妈妈还健在。我的家庭和电影里这一家人是相似的。

年底的时候,学校检查考勤,院里一个老师把我叫去问我请假原因。
我说那个星期父亲去世了,并附带着扯了一下嘴角。办公室里的氛围随着我话语刚落,变得有些尴尬。

那位老师将尴尬转为愠怒,生气地问我怎么可以笑着说这样的话。

这件事情之后,每一次有人问起家父的事情,我都多少有些紧张。如果我表现得难过,怕场面尴尬、让对方因而觉得困惑;如果我表现得轻松,又会给人落下此人不地道的话柄。
西方人问起别人的不幸事,会回答一个“i am sorry”。这个sorry既表达了遗憾与关心、也表达了问到这件事情使对方情绪转变的歉意。
我们并非没有感受到歉意,但是我们的话语里,不习惯将这样的歉意表达出来。

而不表达,有时候会刺痛别人的心。







2





我爸爸和片子里的老父亲很像。
其实我爸爸和小津片子里的爸爸们常常很像。也许“父亲”这种说法,说到底都是这个样子。

因为常年生病,他很少笑、很少说话,除了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之外,常常独来独往。爸爸很疼爱姐姐、对哥哥也非常信赖,而在我的整个少年时期,我一直以为严肃寡言的爸爸最不喜欢我。
和电影里的小儿子一样。

我做的事情,他常常不满意。成绩再优异,他也鲜少夸奖。(所幸没有让爸爸看到我工作之后的模样,现在如果告诉他我工作和薪水,一定也会让老人家嗤之以鼻)
嫂子嫁入门之后,有洁癖的她讨厌家里将洗衣机流出的水积起来冲马桶的习惯。她偷偷和我商量,让我去和爸爸建议说把水桶扔掉。
爸爸听我说后非常生气,隔日回家的时候,递给我一份剪报,上面登着一个热衷发明的中学生的获奖访问,他的作品是将洗手盆改造在马桶上方,洗过手的水可以冲马桶,得了一个环保创意奖。

我读文章一直很快,三两眼读完了全篇,而且心里不屑这样的所谓“创意”,再加上其实和爸爸提建议也只是抱着为嫂子传个声的心态,所以不以为然。
爸爸的眼里露出失望的神色,他认为我读得敷衍,态度不对,且最大的错误是“这个小孩和你差不多大,别人在为环保设计创意发明的时候,你却满脑子只想着怎样才能将家里的节水水桶扔掉”。

不忍心把刚入家门的嫂子供出来,也不知道如何解释一堂课要做十来篇阅读练习的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我呆呆地站在那里,等沉默的爸爸说“你出去吧”之后躲进房间,把抹了半天眼泪后的满脸的鼻涕认真擤干净。

父子间的误会,起因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家庭建议。年龄差距过大,父母对幺子的人生总是会感到更大的焦虑。因为他们害怕人生太短,不够时间参加你的毕业典礼,看见你第一次穿成大人模样去上班,担心你会不会娶不到老婆或者出嫁后又受委屈,而到时候他们已经在另一个世界。
电影中逝去的母亲,在看到三儿子的未婚妻之后,感到莫大地宽慰。现在我妈妈也和她一样,常常敦促我早些结婚。
小优饰演的三媳妇的角色,柔软、温暖、坦诚,用老父亲的话来说,便是“你真是一个很好的人(あなたはいい人ですね)”。
人无论长得再大,总还是会期待得到父母的夸奖。暂时撇开对自己人生的期待不谈,虽然朋友认为我和三媳妇的性格是相似的,但我也希望,哪一天能往家里带回这样一个男人,听见还在世的妈妈对他说“你真是一个很好的人”。

因为我猜想,光是听到妈妈这句话,应该已经足够让我感到非常幸福。






3






三个子女当中,最受人争议的是二女儿。

在医院的走廊里,大哥说母亲最多撑到明天早上,她把眼镜一摘,双手捂着脸,肩膀大幅度抖动,哇地一声恸哭了起来。评论有人说这个动作太假了,和之前简直判若两样。

他们讨厌二女儿是因为她市侩、现实,只顾着自己店里的事情,和丈夫单独讨论父母要来家里过夜的事情的时候,张口闭口“真是讨厌死了、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来”,把特地来东京看儿女的父母送到酒店住,嫌弃喝醉了的父亲把他气得半夜跑了出去,在母亲的葬礼上就开始讨论她想要的遗物和服……
可是,在哥哥和弟弟都忙着工作的时候,是二女婿带着爸爸去泡温泉;收拾好了家里狭窄的二楼房间等待父母来住的时候,她也曾满脸幸福地说着“等他们回家乡之后也可以骄傲地跟别人说他们来东京时曾住过女儿的家”;想把爸妈送到酒店住,说“二老坐在高级酒店的房间里看看电视那得多开心啊”时,也是由衷地对自己的建议感到满意;在电话里二女婿听见不幸的消息,抹着眼泪说“不能赶过去真的很抱歉”,那份沉重的歉意,我们不能欺骗自己说那是他们在演戏。

小津之伟大,在于他所热爱的并非刻画善恶分明的人物角色,而是温温吞吞的无边现实。
热水使人温暖、凉水使人清爽,喜爱热水与凉水的人总是大多数,但是温吞的、温度接近常温却又带着微微暖感的白水,喝着的时候总让人觉得不畅快。而我们所处的世界的现实,常常便和这样的白水一样。

我家也是生意人。
店面生意不比其它行业,突然闭门休息的话,甚至比报纸开天窗还糟糕。
对大多数家庭来说,这天的报纸开天窗,这天的报纸还能拿来垫鱼骨;但是做饭少了瓶酱油、走到店里却发现关门了买不到,今晚的晚饭就会很烦恼。

从前的生意人不比现在,早晨在门上贴张纸,行李箱一拖就能出门消失好些天。上半生日复一日经营出的店铺的稳重信誉,需要用下半生日复一日的经营才能接承。
对爸爸那个年代的生意人来说,每天开档收档的仪式,比我们现在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工作”的意义,要沉重得多。即便今日收入微薄,他们也不会感到特别失意;即便碰上节日钱柜涨满,也不一定能让他们轻易地面露喜色。
那种与邻里的生活气息融合在一起的、仿佛只要住这街道里的人明天还要活下去,明天我就和今天一样要早起开档的毅力,是让人敬佩的。

二女儿虽然现实,但是现实有另一个小名,叫作“务实”。
她热爱她的小美容店,她操心商会的举办,她与同街区的商家应酬到深夜,店里打工的年轻人材料准备好,让她可以过来开始帮客人弄头发的时候,喊了她一声“师傅(せんせい)”,那一个小瞬间,她眼眸里突然出现的自信和焦急,那是她爸爸小时候最溺爱的独女,不曾有过的神色。

她生活并不富裕,可是她没有因此而抱怨过他人,每天勤奋工作、与丈夫互相逗乐,努力生活。
对一些人来说,光是活着本身已经耗尽了他们大部分精力。营生这个词比我们想象中复杂,情感维系更是困难。

我们的现实,比电影,远远要步履维艰得多。

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非所有人都曾得到过你所得到过的那些好事。这是我能想到的最难得的成熟。









这一家人的三个子女,都是我们的缩影。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大儿子的日夜繁忙,二女儿的身不由己,小儿子的自我追求。在父母尚在的时候,内心的各个自我推脱着彼此、欺骗着对方——下次吧、再过几天、等忙过这段工作……我一定就好好地陪伴他们出门旅游一次。

在电影中,住在酒店里的夜晚,母亲要睡的时候想要去将窗帘拉上,爸爸制止了她,说“难得有这样的景色,再看一会吧”。
两个老人躺在床上,摩天轮的五彩斑斓的霓虹灯在酒店房间内变幻无常,两人没有对话,却“在这样高等的床席上”彻夜难眠。

我们的世界就像这个摩天轮一样,璀璨过头、日夜无休。父母所感兴趣的并非东京、也并非摩天轮,而是他们心爱的三个儿女。但当他们远道而来到东京想探望儿女的时候,却发现曾经可爱的小孩,如今早已与摩天轮合为一体,被巨城所吞噬。

东京太大了。

在《早上好》当中有一句台词,说“最简单的话往往最难说出口”。两代人之间沟通的生涩、语言的缺失、年龄差距大所造成的代沟,原本已经足够残忍。此时若再套上时代发展急剧扭曲的镜像,遗憾之沉重足以让旁人陷入一段漫长的失语。











写给“曾为摩天轮彻夜难眠”的爸爸
逝世五周年祭

2015.10.04
04:28 a.m.

 6 ) 谨以此片,温暖你心

看电影的时候心里一直想着的是月底爸妈来看我的事。现在还在求学期间,空闲时间多能陪他们,可是等到再过十年有了小孩工作上了正轨,正是事业上坡压力最大的时候,而父母也越来越老迈,在感情和生活上会不会都对我有更多的依赖和要求,到时候我能不能应付得过来,会不会也有片中儿女两难的尴尬呢?看到老人对儿女的迁就体贴,可是难掩孤独,对有人陪伴的强烈渴求还是在许多看上去笨拙的细节行为中流露出来,难免会想起家里的老人,却想到自己从19岁开始就没能好好守在他们身边陪着他们,眼泪还是忍不住下来了。 电影借鉴小津原作的载体,但关注和表达的内容都很不一样,把两者作比较是不公平的,小津的《东京物语》没有看过,只是根据豆瓣一些影评对这部《东京家族》的批评,感觉小津的电影更多的是关注日本人和东京这座城市,向度是本土的,所以也能挖掘得深刻入木,自然能达到更高的层面;而《东京家族》要讨论的是更普世性的问题,其中日本和东京只是一个场景和道具,帮助导演带出他要表达的关怀,我想无论是哪个国家还是文化中的人,只要是离家在外漂泊的游子,或多或少都能在这部影片中看到熟悉的影子,找到共鸣,这种普适性很有可能会使得影片深度降低,因为要顾及的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难免会让讨论流于泛泛而谈。 那些平淡的生活纪事,自然的人物对话,还有颇为突出的几个笑点,都是想要把观众带入到的是一个很琐碎普通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去,让人进而观照自己的生活。虽然导演总有点故作平淡的感觉,比如苍井优的角色实在是个有点刻意煽情的角色,但总体感受是这部影片在平淡之中,润物细无声地,就把情煽了起来。导演要的不是观众在那些故事情节层面找到共鸣,而是在更深的感情上,比如与家庭的羁绊,父母无言的体贴,对父母的愧疚,与长辈之间的僵持与尴尬,人与人之间的体谅,还有希望得到理解与难以言说的爱……虽然我们生活背景各不相同,这些美好的情感其实都在我们心底是呼之欲出的,而这部影片帮我们从日常点滴中发掘了出来,让我们意识到它们的存在,而我们可能平时不够敏感并没有意识到,又或者长久以来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缺失了这些而忘记了它们给生活带来的美好与必要。 其实影片中不少的点还是看得出它除了普遍感情之外,对现实社会是有明确的关照的。比如在父子对话,和居酒屋那一场中,都表达了对世道不满,对现实的失落情绪,认为这个世界在变得越来越坏,老一辈信仰努力的工作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可却发现他们换来的美好生活渐渐变了质,而小一辈已经连理想都已经不谈了,似乎这个社会根本没得救了,这种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日子越来越难捱的情绪,在如今不少大城市中都存在,在香港要是聊起生活,几乎人人都在抱怨一片哀鸿遍野,“狮子山下”精神早成了不切实际的都市传奇,说明这种心情有其普遍性,也同样具有现实性。另一方面,在日本语境之下,311大地震被不断高亮也在意料之中,虽然难免会让人觉得俗气多余,跟风一般,但有意思的是,同是这一场地震,爸爸朋友的太太因为地震失去了母亲,而小儿子却因为地震做志愿者认识了未婚妻,一个给他的生活和家庭都带来了希望的新鲜空气。年老者与年轻人之间的差别不知是否导演刻意为之,但影片可以很明确地感受到典型的对现代城市人群的划分标签,被忽略的老年人,冷漠灰暗的中年人,和失去理想的年轻人,不过加了个注脚,这些年轻人充满着朝气终究是未来的希望。 当然,讨论社会问题拍的深刻的影片肯定也大有人在,但《东京家族》要关注的并不是这一点,影片中存在的种种张力跟问题,比如大儿子对长辈无暇顾及,二女儿自私的心理,小儿子未来的生计似乎都没有改变,而老一辈拼搏奋斗的生活理想与小一辈放任自流的精神世界的冲突,导演也没有说哪一个说服了哪一个,最后孩子们还是要回到忙碌的都市为生计奔波,留下爸爸一个人孤孤单单在家乡守着妻子的骨灰。诚然,虽然学者与艺术家在社会议题上可作许多有意义的分析,但是生活总要继续,而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这些问题总是存在在那里,而你永远无法解决,大多的人只能习惯接受,甚至忍受,就好像社会大背景一样,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经济下滑,都是凭一己之力无法改变的。而导演认为,面对如今大都市普遍存在的这些生活压力,理想的破灭,生命的毫无目的,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冷漠,都是有办法去解决的,要解决的不是这些问题,而是人的情感,回到家庭,回到至亲的人身边,用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真实的感情与依赖,互相照顾体贴,来扶持彼此在艰难的世道捱下去,生活的希望与力量正在于此。 所以影片最后还是充满希望的,爸爸虽然一人在乡下,可是有邻居一家,特别是那个小女儿来照顾他,亲友邻舍之间守望相助的精神还是有人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守望延续着;而至于他的三个儿女怎样,都包含在爸爸最后对苍井优说的那句话里面,这个社会会越来越艰难,请你好好地照顾他吧。(大约是这个意思,当时已经感动得哭瞎了) 所以这部影片对我们还是有一些重要的意义的,活在这个艰难的世界中,每天媒体和网络上都充斥着各样叫人充满戾气的消息,一些很炫很牛逼的观念只能打一时鸡血,我们终究需要一些真实的,细微的,日常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来温暖我们,给我们希望。 谨以此片,温暖你心。便是这部影片于当下存在的意义。 ========================================= 题外话:一边看的时候,忽然冒出来这样一个想法,其实这个题材在中国也一样有足够丰富的现实土壤拍出一部好片子。前两年在上海的时候,住的小区大多都是在上海工作的外地年轻人,刚刚成家,有些小孩才两三岁,有些自然把一方母亲接过来,挤在小小的一房一厅里帮忙带小孩,但是另外一方的老人呢?等到孩子大了呢?我想《东京家族》所讲的人物背景完全也有可能在任何这样一户小家庭身上发生,但是在中国的文化与社会背景下,整个故事的走向,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肯定就会完全不一样了,似乎很有意思,而这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城市文化变迁中一个正在不断涌现的重要现象。不过中国的另一个社会现实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市场基础的题材是不会有人拍,也许拍出来也不会有太多人欣赏,而我更期待的是,在中国有没有人能把这个题材拍出像《东京家族》一样细腻真实,而不是流于俗气的婆媳大战的电影呢?

 短评

我离开的这六个月,父母的衰老和退化程度让我吃惊。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现在必须解释十几遍;他们甚至一个学期都没搞清我哪天有课;原本从不轻易受骗的父亲会被弱智的街头骗术骗去几百块。诸此种种,让我有时不得不闭上眼睛不去看画面才能忍住眼泪。第一次见那么多德国人哭,我原以为德国人从来不哭的……

5分钟前
  • 姐夫哈地
  • 推荐

东京物语是大师经典中意想不到的好,东京家族是意料之中的情感高分

9分钟前
  • 兒子
  • 力荐

太多感同身受 山田導演就是一點也不煽情卻讓人泣不成聲 居酒屋外和屋裡都挂了東京家族的海報是否能算彩蛋 最後橋爪功一個人剪腳趾甲的鏡頭太戳淚點 久石讓這次相當低調 直到片尾音樂才顯示出他的味道 蒼井戲份不多 但感覺沒有之前弟弟演的出彩 感謝@ShanghaiG 感謝2013年初能夠看到這樣一部好電影

11分钟前
  • T.V.Zoe ி
  • 力荐

简直像是看到了家族的重影,相似度惊人的可怕。失去至爱亲人的滋味像是再次经历了一遍,实在是太痛苦了。

12分钟前
  • 小Z
  • 力荐

孩子会去错误的车站接父母,父母没法在正确的时间死去。子女凑钱住上的宾馆没有老家的榻榻米舒服,观光车上看到的东京塔不如乡下的路标踏实。母亲好像有提前预知的魔法,也留足了与子女告别的时间,她没法亲口告诉老伴快乐的原因,也没法帮小儿媳助力。迎着朝霞嘱托儿子,你妈没了,此刻家族才能团聚。

13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三星半。想到山田洋次会对社会老龄化,老人孤老故乡的哀叹做更多功课,但没想到会着墨如此之多,电影中心几乎就着陆在此。整个影片没有了小津的“关系网”,家庭成员不是环状感,而是三角形,各方都支楞着,略有生涩。

14分钟前
  • 我是奈可
  • 还行

昌次跟母亲分享表白经过、老爷爷感谢纪子的地方很感动。

16分钟前
  • Kirsten
  • 推荐

SIFF@大光明;改编几无新意也无必要,落于通俗治愈,前作珠玉在前,只有另辟蹊径才会出彩,仍是山田洋次擅长的家庭轻喜剧套路,完全无法传达原作内核精髓,两片连看的效果更差,当全场笑点连连,我一点都笑不出来,甚至感觉轻浮;ps.苍井优扮演书店文艺森女也该歇歇了!和原节子怎么好比呢?!

1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表演太过了 听惯了吐槽体的猛一听类似中文的语速有点受不鸟 无数个实例证明,故事可以学,镜头可以学,剪接可以学,可气质这回事,还是回乡下慢慢养着吧。。。两老静静坐着的场景也能让香港观众捡乐儿,可见学得有多笨。

19分钟前
  • 黄小山
  • 还行

我就是骑车摔沟里回头看苍井优的那个英语老师

22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前半段和一些场景致敬小津,后面转向是枝裕和,没那么隐忍苦涩,却是波折豁达而不过分煽情。加入一些现代社会细节,更能让我想起亲身经历,半夜看得很虐心。妻夫木聪和苍井优作为新生代吸引了不少眼球,尤其是优酱,越到结尾戏越吃重。父亲在天台上说,你妈妈没了,儿子漫不经心哦了一声,随即开始哭泣

2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非常美好的电影。妻夫木聪和苍井优站在一起养眼极了。

29分钟前
  • 邓安庆
  • 推荐

明明比《东京物语》拍得好。

31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小津的故事,骨子里换上了山田一贯的人生态度,小津那种克制的情感表达被打破了,味道变了,但日本传统价值观的那份优雅和隐忍还在,只是多了一份山田眼中的豁达幽默和乐观。硬是和小津导演比也显得没有必要,如果山田不留一丁点自己的特色,完全致敬变成了小津,那才叫让人失望呢。★★★★

3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就这一部,这一趟HKIFF值了,“致敬电影人三部曲”最喜欢的一部!云大说,情感基调和小津其实是不同的,比如看哭了这种事……居酒屋一段开始被感动得稀里哗啦,“就这样完蛋了吗?!”不想去和步履不停作对比,但架构上确实有相似之处。看完后尖沙咀夜宵完,好想喝札幌啤酒,在HK可否尽兴一次?

36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SIFF5 时隔六十年的新瓶装老酒,无非是让新一代年轻人重新认识到“我们最终都要无家可归”这一现实,从年少看待老去,从成长看待家族瓦解,从翻拍重新认识经典。而影片本身,前半段照葫芦画瓢毫无特色,后半段略有突破也顾此失彼。对地震和中国人的与时俱进也很不合时宜。

38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儒家文明下的农民依自然资源而结成稳定社会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儿女们都离开小岛,传统家庭关系遭遇重构。亲情的疏离、城市的压力、举目无友的老俩口在东京只能当观光客,多数的时间是在默默的凝视中打发。不如归去,但小岛也总要变的。在现代化与儒家体系之间,或许只能取其一。【百老汇电影中心】

42分钟前
  • 私享史
  • 力荐

《东京家族》是山田洋次的“阶段总结”,也是借前辈的壳生自己的蛋。山田与小津有本质区别,小津的家庭像无菌隔离病房,人物之间欲言又止,压抑阴郁,是中产阶级的遮羞布。山田还是达观幽默,“寅次郎”们依旧生龙活虎,生死虽沉重,但大家更乐于“打开天窗说亮话”,低角度摄影挡不住他的坦率与实在。

44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即使《东京家族》时隔《东京物语》六十年,但《东京物语》里的核心依旧能够被共通、被理解,小津安二郎的伟大在于无论时代如何改变,他所表达的人心人情人世依旧不变。不对,也有变的——六十年来咱中国人有钱了,腰板硬了,嗓门大了。

49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熟悉的生活气息。生老病死,便是人的一生。任何从每当逢年过节一张桌子就坐不下的大家庭出来的人都会感同身受吧。想到一些再也见不到的亲人,不期然就潸然泪下了。淡极始知亲情。

5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