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八岁

HD国语

主演:罗京民,杜俊豪,邱林,吕亚萍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7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那年八岁 剧照 NO.1那年八岁 剧照 NO.2那年八岁 剧照 NO.3那年八岁 剧照 NO.4那年八岁 剧照 NO.5那年八岁 剧照 NO.6

 长篇影评

 1 )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

白描少雕琢。不能说平淡,它的情节和戏剧冲突还是强的,主线情感和单元串联都挺明确,也抓人,同时主体又很简单,望一知十,看见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画面美。枝节处理由于说话务穷尽而缺乏留白。老人与幼童的叙事虽说各国都有,不乏经典,然而剧本选择聚焦偏远山区走街串巷吃百家饭,挣苦哈哈钱的算命瞽者,地域特征就容易锁死。吴老头精,口毒,心善,操着最贱的业,却总想帮人,还想挣点体面。小小倔,头铁,皮实,哪怕白眼儿翻上天,也不妨碍他一头嚎叫着追晃晃悠悠亲娘的魂,一头扯懵懵懂懂幼妹的手,两头不拉。穷到极处,谁又不是一朵苦汁子灌出来的黄秧菜呢?少失所养,老无所依,一开始这一个也没想救那一个。喜欢倒的确可能是喜欢的,否则老头子不会老是逗他玩儿,拿话刺他,想小孩儿跟他亲,但那份喜欢里更多的还是给自己找个便宜徒弟鞍前马后的算计。直到老头儿送小小回学校,真心终归将岁月提纯成涓薄的甘醴,喜欢变成了爱——他不再想着拘一个小领道在身边,“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而想成全娃娃的愿望,想他出息。所以一开始村童起哄架秧子扔石子儿,他可以冷冷“你就是天生挨骂的命”,压小小也厌自己,后头却立刻恶向胆边生揭竿而起了——再老的狗子,那也是要护一爪犊的。是了,世间至贫至贱亦可生情,亦可讲义,亦可相依,生命不是要在无边苦海里拧出那一点点蜜水,咂着嘴闭着眼拼命说甜,而是即便预知野草将在人世遭受所有践踏,也无法取消此刻出芽的喜悦。 另一个我喜欢的点是导演明显也有田园牧歌般的乡土情结,这让他镜头里的黄土地沟壑纵横却青碧星点,荒凉贫瘠却宁静悠远,但他却没有像很多其他作品般,以寓褒于贬的手法稀释农村淳朴表象下的血泪,美化愚昧精神里的残酷。吴老头算命第一幕,即是他善意的谎言,说这家正奶孩子的媳妇子“奶子上有红痣,吸一口有大前程”的杜撰,招致了女人惨遭公公侮辱的悲剧。第二幕,另一家不堪家暴上吊死了的儿媳尸骨未寒,病痛缠身的婆婆已经迫不及待领同眼睛发光的儿子公公追问:“儿子什么时候能再讨回一个老婆?”种种细节,不说批判,那也是冷得很的了。查了一下,嗯,17年的作品。

 2 ) 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现代人,讲究速食感情。爱情如是,亲情似乎也越来越如此。

所以,在看到朴素无华的电影《那年八岁》时,壹姐满心满脑都是那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的网络俗语。


论引人入胜,电影《那年八岁》似乎并未做到极致。因为通篇的故事情节都太过平淡无奇,但就是这种平淡无奇,却让壹姐多次陷入了对于过往的回忆当中。

年少时分,曾与新搬来的邻居家姑娘相看两厌。从刚开始的互相看不顺眼,到后来的无话不谈,竟然也经历过一段漫长又有迹可循的过程。虽说是儿时感情,但这种因陪伴而慢慢滋生出来的情谊最是让人心动。


《那年八岁》中的小小,与吴先生的感情也是这种。

在陕西高原上,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家里共有六口人,爸爸、妈妈,三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如若是寻常人家,日子虽然清苦,但相互扶持必定也是能过下去的。但坏就坏在,这一家人中的妈妈,是个后妈。除却其中一位名叫小小的男孩和唯一的女孩外,其他孩子才是后妈的亲生娃儿。

所以,为了能够让妹妹的日子过得稍好一些,小小迫不得已被爸爸送去给一名算命先生(吴先生)当“眼睛”。


和许多算命先生一样,吴先生是一位盲人。他能掐会算,能说会唱,但在他口中,却总能说出给人“致命一击”的狠毒话语。就比如,见到小小的第一面,吴先生就说他没有福相,方死了他的妈妈。

在小小心里,妈妈是一个精神支柱一样的存在。每逢夜晚,小小总会梦到妈妈在教他唱歌、学习、说话、做人。所以,面对一个说话“尖酸刻薄”的“瞎子”,小小决定与他“对着干”。


比如领路时,让对方莫名其妙的跳一跳,比如,吃饭时刻意挑光盘中的鸡蛋和肉。总之,吴先生和小小这一老一少,见面初时并不特别对盘。

但陪伴,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它可以让一直以来不喜欢你的人,看到你的好,你的善,也可以让一直以来对你心存芥蒂的人,把你当成自己最亲近的人。

因为彼此一起经历了诸多小事,小小也终于在吴先生的尖酸刻薄中发现了他的善良和温和。而吴先生呢,因知道小小从小渴望学习,于是便把多年来积攒下的钱财拿出来送小小去上学。


在吴先生心里,这个时刻与他作对的男孩,其实早已经是他的亲孙子了。

所以,壹姐才会在看到回归课堂后的小小,读书当口,突然冲出学校站在村口的大树下,对着吴先生的背影大声喊出“爷爷”时泪如雨下。

在影片中,小小年岁不大,仅有8岁。但贫寒的生活和艰辛的过往,却让他成熟的像个大人。


岁月亦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它细腻长远,它极致敦厚,它总是能够在我们不经意的瞬间,将我们原以为薄弱不堪的感情升华、完善。而你我,无论年岁几何,无论贫困富有,也终将以岁月为板,以时光为画,将身边人的感情装入内心,让它生根发芽。

《那年八岁》故事简单,镜头沉静,但在这简单故事中,我们却看到了优美和绝妙。壹姐想,这才是陪伴的玄妙,这才是你我之间该有的情感!

 3 ) 依赖,理解与放开

1.风景很好看,可能是北方草原?乡村风光和日常生活辽远,很多远景超美。爷爷的说书带着一种沧桑的美感,算命算的准到底怎么算出来的呢? 2.主要展现了小小和爷爷从相互试探互不信任到相依为命的情感变化,暗藏了对妈妈和读书的态度。其中有很多细节,比如一开始没收文具盒最后又送小小去读书,比如在饭桌上的抢菜到后面互相谦让,比如在路上只有爷爷问“你想当我孙子吗”的哄骗到后面小小让爷爷踩粪便的调皮的互动。 3.切入口很小,讲的就是爷孙两人。爷爷应该是很想找一个能继承自己说书和算命手艺的孩子,不停说小小妈妈教的东西没用,最后却送他去读书。

切入口小所以感人,但是也因为切入口小,其实这个话题有很多比如像算命这种传统手艺的发展和生存困境,是不是确有其事,和现代教育的冲突,其实有很多深化的东西可以挖掘。但是片子说得都很浅,豆瓣的高分对深度要求挺多的,所以可能分不够好。 4.这个片子讲的我经常在书里看到,但是是第一次看这种电影。我很喜欢看相依为命的剧情哈哈 5.其实我很怀疑算命的科学性哈哈,我一开始甚至怀疑爷爷不是个瞎子是装的。 如果接受爷爷算命是真的会算的前提,我的理解是爷爷发现小小对文具盒的执着,对妈妈说的话的坚信不疑,偷偷跑回学校教室大声读书的热爱,因为相依相伴所以尊重小小的想法,放手让他做自己喜欢的。 如果是不爱小小,他完全可以像一开始束缚小小一样,让他爸爸打他,再送回来。一辈子让他陪着自己。 正是因为对小小有了真感情,才会去理解小小,尊重小小自己的想法。

6.中间有段剧情我挺在意的,爷爷去算命,说那家媳妇奶子上有痣,是贵人。后来小小听说有一家公公强奸了一个奶子上有痣的媳妇。最后爷爷解释说这样说,是为了让他们家重视媳妇,因为不容易。这段剧情有点讽刺。

 4 ) 我没想到这电影才7.3分

首先表示对六公主的赞赏和喜爱,六公主yyds。

有点像红高粱的渲染风格,貌似是在陕西?

电影的背景是饥荒年代,每家每户日子都不好过,但是作为算命的吴先生却不愁吃穿,甚至可以花钱雇一个领路的,足以说明问题。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外国人经常嘲笑中国人没有信仰,同时又会嘲笑中国还有一位专门管钱的神仙——财神爷,就像易中天先生说,中国人只祭拜对自己有用的神仙。我们自己也会调侃道:左眼跳财,真是好兆头;右眼跳灾,去tm的封建迷信。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自古以来我们都是一个“迷信”的民族,你说这是个坏事吧,但是我们祭祖,我们尊重祖先留给我们的一切,我们传承他们的文化和精神;你说这是个好事吧,那过分迷信导致的悲剧数不胜数,所以我只能讲此归结为中性。

说回电影,开始我一直认为吴先生的眼瞎是装的,找来小孩领路是故意让其他人以为自己确实是瞎子,再加上一些小细节,但是他会踩到屎,会听声辩位,暂且不论。小孩的亲生母亲去世,亲生父亲娶了后妈,把他卖给了吴先生,亲妹妹这么小的孩子洗衣服,另外两个哥哥却在屋里玩,不得不使每个单亲或重组家庭关心这个问题。电影还有一个在中国(其实是全世界)都绕不开的问题:重男亲女。小孩第一次跟着吴先生去给别人算命,刚出生的小女孩就抱着呢,结果问的确实家里的儿子。男女终究无法做到绝对的平等,个人认为做好男女工作的分工是最好的出路。还有婆媳问题,只是盲区,略过略过。

再说电影最重要的问题,算命。剧情随着吴先生一家家的算命,我看到的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真是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不过家家户户都将吴先生说的话奉为圣旨,奉为神谕。生病的老妈子因为他的一句话痊愈,就像华大基因的尹烨说的那样,冥想能控制基因表达。很多病,确实和长期的心里压抑有关。这可能也是很多“神算”的本事所在。但是,作为生活在衣食无忧年代的我们,站在道德的高度上对我们的父辈,爷爷辈指指点点,或许也有点可笑。对于喜爱历史的我来说,遵循一个理念,看待每一件事,不能脱离他的历史背景。在那个饥荒年代,迷信或许并不是一个坏的选择?一个摇摇欲坠的家庭,可能因为一个算命先生的“鼓励”,就扛过了这个难关。所以迷信,也许支撑了从古至今无数底层人民度过艰难时刻。就像郭德纲说的:未经人苦,莫劝人善。余华说,苦难不值得歌颂。那我们能不能对正在经历苦难的人抱有一定的善意呢?

算命的吴先生前脚刚帮人家驱鬼,后脚就被鬼吓尿裤子。小孩回来找他,这是吴先生真正将这个孩子看作自己孙子的开始,也是小孩真正将吴先生看作自己爷爷的开始。我认为,是小孩一直以为他装瞎,后来才知道他是真瞎,想起他的种种的好,终于认可了这个老头子。

结局太好了,吴先生和小孩说掏心窝子话,“谁会算啊,老天爷会算”。啧啧啧,好台词好电影。电影最后,本事领路人的小孩,变成了吴先生领着小孩走,哈哈,这爷孙两。

本想给9分的,因为电影比较短,感觉可以在铺垫一下的,但是结尾太戳我了,10分。

 5 ) 简简单单的故事反应人间常情

整个片子就围绕两个人走,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其实大家身边都有所同感,即便故事是发生在乡村。简单的故事情节,透露出人性的复杂。孩子被父亲抛弃,父亲的偏爱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么小的女孩却已经在洗衣服,而其他孩子在一旁玩耍。故事里的人物性格很突出,也很值得让人反思。每个人生来的背景就已经决定了不同的命运,但不管怎么样,再简陋的地方都会长出绿草。啊写不了那么多了

 6 )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位疼爱他的爷爷

欢迎移步至我写的北影青年四部曲中的其他几篇感想 北影儿童电影四部曲之一《旺扎的雨靴》//movie.douban.com/review/9278799/ 北影儿童电影四部曲之二《那年八岁》//movie.douban.com/review/9340777/ 北影儿童电影四部曲之三《西小河的夏天》//movie.douban.com/review/9340799/ 北影儿童电影四部曲之四《石头》//movie.douban.com/review/9340815/

导演 杨瑾

杨瑾《那年八岁》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位疼爱他的爷爷

年底,摄像群里突然看到,吕松野掌镜的新片在央六首播了,匆忙的给电视装好直播软件之后,已经错过了开头。从一个满脸眼泪的孩子,和一个尖酸刻薄的老头子的镜头,切入这个故事有点莫名其妙。镜头依旧是吕松野标志性的高信息量的固定机位、拉风却不干扰故事推进的构图,不过但过度的鲜艳和低宽容度让我几度怀疑,吕松野是不是想进军电视剧行业了。突然,一个夕阳下老头子背起孩子过河的画面摆在我的眼前。那一刻,我还是被吕松野魔幻的光线给震撼到了。如果说梁朝伟和周迅这样的演员,一部戏通过只发挥几句台词来突出剧情的话,吕松野也显然用此刻的魔幻,突出了两个冤家的此时的幸福美好。我想若想此生无憾,一定要在电影院一睹此片的风采。而且,大量人物只占画面很小的比例的构图,在电视上根本看不到摄影师的构思。悲剧的是,这部电影目前只有电视放映,还未有进去电影院公映的计划。年后,我刷遍了大象点映的片单,也找不到这部电影。倒是看到了杨瑾导演的《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

可能老天听到了我的祈祷,北京电影节在淘票票做的推广的时候,我下意识的搜索了一下《那年八岁》,居然有排片。虽然被排到了小西天电影资料馆的2号小厅,无法在更大屏幕上领略吕松野的美。但片后跟杨瑾导演的见面会,因场次的小而距离更加贴近。这个鬼怪、风趣、调皮、接地气的导演,给我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

导演你的表情快比《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里的小波还要多了

大智若愚的导演现场开“黑”好兄弟吕松野,摄影对他来说好像没什么难度,拍戏就跟玩似的。更是爆出,拍戏过程中,喜欢晚上喝酒吃烧烤,有一天喝多了,第二天没能起得来,助理摄影师尝试好几次之后才拍完的囧事。做过李睿珺《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摄影师的导演杨瑾,“吐槽”吕松野拍摄,有一天上下左右到处看,一直等,到处比划,坚持光线非常重要的原则,影响了一次拍摄进度,不过杨瑾强调,就这么一次。

导演的调皮还体现在,当《西小河的夏天》、《石头》、《旺扎的雨靴》的三位导演,讲述挑选和引导非专业小演员表演时,有多么艰难的时候,导演刻意显摆自己片中小演员是个戏精,根本不需要怎么指导。小小的扮演着,杜俊豪,总是和妈妈带着时刻打包好的行李箱和需要补习的课本,辗转于各个剧组。爷爷扮演者罗京名和杜俊豪,在短片《福与李》中有过精彩的飙戏,而且两人都是陕西人,有很默契的配合。在片场拍摄的时候,杜俊豪跟人来疯一样,跟谁都闹在一起。一旦开机,便瞬间入戏,有时候甚至导演提,要不要多拍一条。我觉得,小演员这样的表演风格,倒是跟罗老师略带话剧腔的表演风格非常的搭配。从头看下来,也没有觉得多么的出戏,只是觉得这个电影出个陕西话配音版,会不会更有感觉。当年《让子弹飞》的川话版上映后,也是赢得不少观众的拍手称快。

导演也把这种乐呵的理念带入到了人物的理解上。杨瑾说,区别于原著,他把小小改编成位一个喜欢恶作剧,甚至有点“坏坏”的小孩。比如,故事一开始上学便大胆的撩妹,被老师牵着耳朵拉到教室;还偷偷的把盲人爷爷引到一堆牛粪上。主持人问这样改编原因的时候,导演脱口而出:“我小时候就这样”。这个故事在导演自己的理解下,少了一些悲情,变得更加接地气。

导演介绍,剧本是中国编剧收入排行榜前三的林和平仅有的一个电影剧本。是林和平在北京陪儿子考电影学院的时候写的。而且是基于编剧小时候母亲去世,父亲将他依次卖给三个瞎子引路的真实故事改编的。林和平是东北人,开始构思爷爷的角色,甚至都有找过赵本山来主演。因为本山老师二胡的手艺,就是小时候给瞎子引路的过程中学到的。

这样一个悲情的故事,导演没有把重点放在渲染人物的悲惨,更没有把电影背后宏大的朝鲜战争和三年自然灾害作为剧情的冲突点,而是聚焦在小孩子和爷爷身上。弱化了社会大洪流,增加了孩子的调皮,欢笑之余,让故事更多的关注了两人悲惨的命运下的心心相惜。在我提问,为何四位导演没有前几代导演,真实的呈现社会历史变迁的时候。其他三位导演说自己的成长没有经历这些,自己的作品也不会对社会进行很锐利的控诉。调皮的杨瑾导演说,很快他就会做这样的作品出来。主持人调侃到,希望这样的片子能顺利过审。

导演杨瑾给主持人沙丹描述拍摄现场的细节

其实,同导演都是山西人的我,很能理解山西孩子成长的特别环境。山西导演贾樟柯的诸多现实主义的影片,也与山西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杨瑾的上一部电影《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其实讲述的也是两个阶级和身份悬殊的孩子之间,靠善良和坚持最终感动彼此的故事。这部电影中学霸,在解释为什么和学渣,形成互助小组的时候,这样说“有一次班主任让我和另一个孩子在一组,他家特有钱,我特讨厌他,轮到我站在讲台上选人,我想了想,还是选了小波”,这段话讲明了一个学霸为啥离家出走,去学渣家里看黄河的根本原因,是不跟看不起自己的富人做一组。从电影片头“献给尚于博”我推测,这个小博便是电影中小波的原型,杨晋更是导演自己杨瑾的化身。这个故事,其实更有可能是基于真实改编的。山西是个很神奇的省份,从2000年后开始,各种煤矿产业相关的,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的子女,便和没富起来的子女们一起上学。在成人尚难处理好贫富差异化下的社会交流方式的时候,喜欢攀比的孩子们更是无法处理好。

《那年八岁》里爷爷前半段,不停的跟小小说:“你就是穷人的命”,而且抢起小小的肉的时候,丝毫不留情。这种人和人之间的身份差异,很难改变。小小也习以为常,当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逆来顺受。一个人去挑水,被后妈批评,被卖给瞎子,他习惯着自己下贱的生命,很多这样的设定一度让我很难过。带着铅笔盒上学,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对于剧中的小小却是奢侈的。

但是,同《旺扎的雨靴》里的固执的旺扎一样,小小的固执也打动了爷爷。片名《那年八岁》原来是爷爷八岁的时候,也失去了妈妈,从两眼一抹黑的被人歧视的瞎子,努力学手艺后,做成了高收入的算命盲人。当爷爷把这个故事说给小小的时候,仿佛两个八岁的孩子,像《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里杨晋和小波一样,成为了朋友。《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这个片名的完整,我想应该是:“两个孩子学习成绩差多少,跟能否成为朋友,没有关系,因为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那年八岁》的想讲的是:“两个人阶级地位相差很大的人,跟能不能成为朋友没有关系,因为每个人都经历过那年八岁”。

小小被爷爷送回学校,他突然意识到爷爷是唯一一个还疼爱他的人,便一刻不停的跑去找爷爷,流着幸福的泪喊着“爷爷”,这几声“爷爷”不能是下课后,也不能是放学后,必须是立刻,马上。

希望每个人都能坚持到自己的小愿望,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个疼爱自己的爷爷。

 短评

宁夏川,两头子尖,东望黄河,西望贺兰山。

7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还行

平淡深情,势头不俗,人算不如天算,算命不能认命

12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吕松野摄影的第四部长片

14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跟爸妈一起看的cctv6,一边看一边听他们说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

18分钟前
  • 玄少_3
  • 推荐

镜头沉静有味道,画面优美。在一个简单故事里,一老一少尽现演技。

19分钟前
  • 身无半亩
  • 力荐

温馨又自然。看来大家都是在电影频道看的了

22分钟前
  • 茶茶
  • 推荐

以为是贫困父子相依为命生活的故事,结果却是小男孩给算命瞎眼先生当领路人的剧情(莫名想到《导盲犬小Q》),而且还充斥着迷信、辱骂等为我不喜的桥段,故事情节编排不满意的同时,制作上也存在挺多的问题,倒是部分特色台词有惊喜…看完才发现是《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导演杨瑾拍的,有些失望。

25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一老一小演员还不错,其他演员都业余得太明显,配音声画不同步,尤其唱民谣的时候,太出戏。。被村里人追打的戏剧冲突太勉强,整个感情发展线都太勉强,尴尬得我不能不偷摸刷手机。。故事其实很有潜力,民歌也很有潜力,可惜了。。

28分钟前
  • 橙子换马甲
  • 还行

讲述了一个瞎子和一个孩子的故事 在那个年代 虽然贫困 但是传统 温情 瞎子靠说书算命维生 孩子时时刻刻牵念着去世的妈妈 故事在黄土高坡的绿麦田边铺展开 张掖的丹霞五彩慢慢渲染出人间的温情和亲情 让人不禁对那个逝去的年代心生怀念 有时 物质匮乏的生活比物欲横流的世界更单纯 小演员不错 虎头虎脑

32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比烂更可怕的是平庸,导演的素材十分匮乏(相似的段落重复使用),再加上剪辑的生硬,使得故事被硬生生的撕成了碎片。

35分钟前
  • 康报虹
  • 较差

为什么不选这种电影去参评奥斯卡,中国怎么就没有好电影?!是好电影都被那些烂片大导演埋没了

39分钟前
  • 皮卡丘触电了
  • 力荐

陈旧如第四代导演出品,但又没一半感人。

41分钟前
  • 徐若风
  • 较差

所以逐梦演艺圈能上院线 这种片子就只能在电影频道放?

45分钟前
  • 杨公子
  • 力荐

短小,精干,自然,流畅,北方山区春夏之间的村庄、山岭,荒凉之中绿意点缀,很美,杨瑾和李睿珺一样很会片儿童,很会挑选孩子,吕松野的摄影加分。

4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看到对嘴型唱就有点看不下去了...

53分钟前
  • bloom
  • 还行

不如之前的《有人赞美》好,罗京民到底还是演技痕迹重一些,而且那场打斗戏也让人莫名其妙。

58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还行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孤苦伶仃的老头,相依为命。我们能怪他算命“骗钱”?谁都需要条活命的路啊。吴先生真不像盲人,两人表演有待提高

1小时前
  • 瑶瑶
  • 还行

哈哈,中央六台首映吗,看的人这么少

1小时前
  • 宇宙de琴弦
  • 推荐

感觉大家这个时候在豆瓣上是种缘分

1小时前
  • Yaghan
  • 推荐

算命却不能认命,眼瞎心却不瞎。乡土风,爷孙情,相依靠,领路人。土埂、麦田、小溪在吕松野的摄影加持下,既真实又超现实,小演员的表演也不错,像董子健,未来可期。

1小时前
  • 天马星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