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

第36集

主演:张粟,李幼斌,涩谷天马,丁宁,吴天瑜,罗二羊,薛山,张竞达,史兰芽,李梦男,冯千,张弓,钱志,李宏伟,祁映诺,张博,安东尼·加瓦德,德拉戈·拉泽蒂奇,丹尼·萨莱,伊万·波诺马连科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5

 剧照

邮差 剧照 NO.1邮差 剧照 NO.2邮差 剧照 NO.3邮差 剧照 NO.4邮差 剧照 NO.5邮差 剧照 NO.6邮差 剧照 NO.13邮差 剧照 NO.14邮差 剧照 NO.15邮差 剧照 NO.16邮差 剧照 NO.17邮差 剧照 NO.18邮差 剧照 NO.19邮差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邮差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徐仲良因为地下党员也是邮递员的父亲遭到日本人暗杀而走上了革命道路,在担任邮递员传递情报的过程中,他相继失去了他的同事——地下党员也是邮递员的周三,失去了同情并帮助革命的神父布朗,失去了他的第一个妻子——除奸队员秀芬。但仲良没有退缩,并与当时埋伏于敌人身边、为我党传递情报的苏丽娜共同努力,一次次出色的完成各种重要情报的传递。在上海解放战斗中,仲良因当向导遭到敌人的伏击受了重伤,仲良在这个环境中将自己锤炼成一个彻底的革命者。恶搞之家第一季虽然1级但以固有技能却是最强的深深的腥红巴风特进击的台湾萌宠流浪记哈林教父 第三季死亡拼图传说中的故乡斗地主传奇之双王之王破灭之国海上拖救大队短信杀机林子大了红萼纷纷近距离英国广播公司: 盎格鲁-萨克逊的宝藏大盘鸡蜗牛与黄鹂鸟我们的田野1983我女朋友的男朋友第一部黑帮之境第一季繁花盛开无声的证言第十一季海星搏击迷城残破的誓言夜半一点钟追梦赤子心钻石艳盗单程路一线生机 2006阿尔法城血中血1983凹凸世界特别篇天陨终曲童话熄灭的日光天生爱情狂粤语奇遇人生第二季罗刹劫月面兔兵器米娜少年透明人

 长篇影评

 1 ) 你带着我的梦闭上了眼睛

某一年曾有一个催人入梦的下午,微风轻拂,阳光压低树影,小粒的芒在课桌上方轻盈的漂浮着,大教室里那台老式的29寸电视里传来一阵流畅漂亮的旋律,像一只手风琴在山间小路上利落而明快的滑行……噢,这电影真美,我喜欢,那个时候正埋首在课桌上沉睡的我,恍恍惚惚的想着。

从那以后又过了许多日子,记挂着《邮差》这个名字,就像记挂着一个美好的梦,它和那个下午和谐的气息毫无间隙的融合在了一起,是从未亲眼目睹又清晰在心间生长的欢喜与信念,Louis Bacalov的配乐纯朴而优美,就像是一块黑森林蛋糕那样扑鼻的意大利味道,征服了一个在睡梦中的懒散学生。

在我的影视经典鉴赏课上,在那些艰涩与沉闷的影像之中穿梭,在阳光反射强烈的屏幕上仔细辨认着细节,在努力练习眼球耐力的几小时沉默中,到底有多少愉快的体验?我曾固执的不放弃每次观影机会,以求取得电影真经,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从电影里截取不同的需要,获得不同层面的理解,现在渐渐懂得,世界上原是少有错过这件事,在那个年轻的年岁,即使囤积住所有的故事,你所能够用来消化的,也只有二十年成长经验那么多。

所以,我是那么自然而然的爱上了《邮差》,那么自然而然的默默爱了很久之后,才真正去观看了这部电影,在明快的主题配乐声里,一边微笑着,一边不知不觉任泪水滑落,这份感触,没有多一点,也没有少一点,既不惨烈到心痛难安,也不是为了附和它众多的荣耀而给与矫情的捧场。《邮差》的美,有如朱自清那篇《背影》,每一个动词,每一个陈述句,都没有多余的煽情,它并不是一种有预谋的制造感动,它简单朴素,把手段淡化到无形,却勾引了我们最敏感的精神触觉,因为血肉之躯,有多少可以利用的弱点,就有多少祈求指引的渴望。 我们需要信仰,来弥补一切的不幸与不足。从产生自肉体的缺陷或者病痛,到命运中的坎坷与失去,所有不完美的圆,都将经由强大的精神补给来获得圆满。一个缺乏淡水的意大利小岛上,渔民们辛苦又贫穷的生活着,因日晒和海风而备受折磨的年轻人的脸跟土地一样粗糙,冷酷的政府和党派总是对纯朴的民众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欺骗,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生命中也有闪亮的瞬间,导演Michael Radford用温和的、微笑着的语气处理了整个电影的基调,尽管在政治取向上有着明显的左倾,却仍与“揭露”、“鞭策”、“控诉”这些恼怒又盲目的词汇绝缘。我们始终记住的,还是马里奥骑着他的自行车在山路上飞快奔驰,带着急切而兴奋的心情往来于邮局和聂鲁达的住处,他就像中国八十年代诞生的那批文学青年一样,用着懵懂初生的理想主义光芒,催促着自己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邮差》给我们一个极好的时代投射联想,越是苦难的时光,越需要梦想来支撑现实,越是苍白沉寂的表象,越有暗涌的热烈思潮。如果一切唾手可得,谁还懂什么叫珍贵,钱也是,爱也是,书本也是,音乐也是。用精神的饱满来弥补物质上的苦难,这个道理印证在很多个时代,马里奥跟着聂鲁达学习写诗的那种快乐,跟今天我们在KTV唱上一晚的快乐相比,都是快乐,只不过前一种更似经过提炼的纯质大麻,而后一种却是飘浮在小肥羊火锅汤里的罂粟壳罢了。频繁的刺激会导致感觉迟钝,泛滥的选择让很多人不再会选择,不过批判这个新世纪就如同在宋祖德的博客上跟帖咒骂一样理直气壮而且没有任何难度,所以我的意思其实是在说,为什么《邮差》这样大动人心,那是因为这个新世纪已经绝种的某种情怀,因为宠辱不惊的影像态度——你永远不会忘记在无产阶级革命游行中间那场混乱的冲突,马里奥为上台朗诵准备的诗稿像一片落叶被人们夺命的脚步碾碎,这个时候那醉人又明快的电影主题音乐该死的响了起来,带着无法抑制的心灵颤栗,眼泪比想象中更快的清洗了脸上的油腻,你发现自己竟然不知不觉达到了精神高潮……马里奥失去了可以聆听海浪仰望星空的生命,阿特里切失去了她的丈夫,儿子失去了爸爸,聂鲁达失去了一个真挚的朋友,命运会让人失去很多的东西,但是它从来不能夺走幸福。 为什么这个电影的坦然显得一点都不做作,像我这样对当今文化充满了敌意和警惕性的人,都可以暂时放松神经,它用一种友好又平等的方式进入我们,马里奥用诗歌获得阿特里切的爱,岛上那些目不识丁的文盲渔民们对诗人聂鲁达怀着崇高的敬仰,这些东西让文学重拾了它该有的尊严,虽然像《西西里岛美丽传说》那样刻画无知民众的人性残酷面也很凌厉,但因感动流眼泪总比因悲惨流眼泪好受一些。我想,这个电影依然遵循了我的奇货可居道理,当陈凯歌在纪念嘎纳六十周年的三分钟短片里都能用起了高考作文里倡导的首尾呼应,令情节散发着利欲熏心的谄媚味儿,我就基本上明白了,为何总是会对十三年前的一部《邮差》念念不忘。它用刮痧般的风格教你学会如何治愈伤痛,和Maximilian Hecker那种熏香按摩般的迷魂音乐一样,其实都是殊途同归的愈疗系能量。

我也曾用力的研究过文化投机这回事,我知道同性恋电影比较容易在电影节和电影杂志上有出头之日,也知道如果一时打不到暴力和情色的擦边球那就弄个土到掉渣的题材,起码不能叫座也叫好,但是让撰稿人真心奉献文字的,只有那些真正被需要的作品。 “第一,是海湾的海浪声,轻轻的;第二,海浪,大声的;第三,掠过悬崖的风声;第四,滑过灌木丛的风声;第五,爸爸忧愁的渔网声;第六,教堂的钟声;第七,岛上布满星星的天空,我从未感受到天空如此的美;第八,我儿子的心跳声。”

仅在这部电影拍摄完毕的12小时后,饰演马里奥的意大利演员Massimo Troisi就因心脏病发作,英年早逝。马里奥留给聂鲁达的是以上这段话,Massimo Troisi留给观众的是一部《邮差》,我想,那都足够让你长久的凝视远方,回想你在这个世界上丢失和忽略的一切。

 2 ) 《我在这里爱你》 聂鲁达

我在这里爱你
在黑暗的松林里,风解缚了自己
月亮像磷光,在漂浮的水面上发光
白昼,日复一日,彼此追逐

雪以舞动的身姿迎风飘扬
一只银色的海鸥从西边滑落
有时是一艘船,高高的群星

哦,船的黑色十字架
孤单的
有时我在清晨苏醒,我的灵魂甚至还是湿的
远远的,海洋鸣响并发出回声
这是一个港口
我在这里爱你

我在这里爱你,而地平线陡然地隐藏你
在这些冰冷的事物中,我仍然爱你
有时我的吻借这些沉重的船只而行
穿越海洋永不停息

我想我已被人忘却,犹如这些破锚一般
黄昏时分停泊
这些码头显得格外凄凉
我对这种饥寒潦倒的生活已经厌烦
我喜欢我没有的东西,你是那么地遥远
我的厌倦与那缓慢的暮色在争辩
但是黑夜来临,它开始为我歌唱
月亮转动起它那梦一般的圆轮

借助你的眼睛望着我,那些最大的星星
因为我爱你,风中的松树
愿意歌颂你的名字,借助它们那钢丝针叶

 3 ) 奇迹花园之门

像聂鲁达为Mario开启了通往全新世界的一扇门一样,这部电影也让我对一个从未踏足过的花园有了惊鸿一瞥。
初中时代的印象,让我牢牢记住了Beatrice的名字和metafora,或许还有d'Annunzio。从此开始了对《神曲》的狂热,也因此而关注Modigliani和Gabriel Rossetti,很自然还有他们的妻子(我总是不争气地关注艺术家的女人们多于关注他们本身),但是聂鲁达,Mario的引路人,却被我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可能因为那时还小,电影里的诗歌留下的记忆就像白鸟掠过水面荡起的波纹,很快就消散了。
直到有一天在报纸上读到某人译他的诗,就是那首“Cuerpo de mujer”,译者详细的解释了las rosas del pubis的译法,最让我记住的却是后面紧接的“你迟缓而悲哀的声音”。译者又翻译了第十四首Juegas todos los días con la luz del universo,“风,风”的低吟让我沉迷其中。
然后是多年的忘却。不知何时,对这一切的狂热重又勾起,在网上到处搜寻聂鲁达的诗,最近记住的是A nadie te pareces desde que yo te amo。二十首情诗以外的还有待发掘。
影片中的Beatrice让我惊为天人,也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确定了我的审美取向。而但丁心目中的Beatrice应不是这般模样,这不要紧。我理想中的Beatrice,是Rossetti笔下的亡妻,Beata Beatrix,红发苍白的Lizzie Siddal。
但丁将Beatrice的眼睛称为第一美,樱唇则是第二美。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因为眼睛常被视作灵魂之窗,而嘴唇则是肉欲的。那天一个念头一闪,难道是含情的双目和贞洁的嘴唇?
胡言乱语一通,请勿介意。

 4 ) 爱情和诗人

    美丽的姑娘从眼前掠过,邮差仓促地念出那句憋了很久的暗喻。我笑出了声,心底却又为这个业余诗人紧张不已,担心这句诗可能的滑稽效果,担心这份情可能的坎坷历程。后来在海边,经典的海风醉人,浪花明媚,女主角的眼神和嘴角可以让人沉迷的如此彻底,于是我相信,陷入这样美妙的爱恋中,任谁都会成为诗人的。再后来,质朴的邮差拿着智利来信,自嘲地说“我又不是诗人”的时候,精致的嘴里唇间嗔道“谁说你不是诗人?”,我又突然莫名其妙地被感动。当时情绪黯然的邮差可能没来得及回味,而作为毫无关系的观众甲,我心里却是暖流袭人。后来仔细回味着,想,也许哪一个浪漫怀春的姑娘都有一个御用诗人吧。
    或许,只有某一个特别的诗人,写下的某一种特别的诗意,才能描绘某一种特别的美丽。
    爱情,表面看来在电影里戏份倒不多,但有关诗和诗人的,怎么离得开爱情呢。
    无论如何,能用诗去描述爱情的画面,能在诗里相信爱情的情节,令我无比陶醉。

 5 ) 聂鲁达:诗歌是荒瘠土地上最后的玫瑰

在这小岛,大海
多少大海
自流而来
无时不在
                            
       ——聂鲁达
 
    诗人是一个国家和城市的终极代表,因为只有诗歌才能诠释着一个民族的形象、血液与灵魂,记录这片土地深邃的历史和丰厚的精神。所以,普希金是俄罗斯的太阳,马尔克斯成为哥伦比亚的代名词。大英帝国只能日不落半个世纪,莎士比亚却至今照亮着地球的光辉。当然诗人写诗的方式有多种,除了文字,建筑、绘画、电影都是诗歌的载体。梵高使人遐想阿姆斯特丹,高迪让人向往加泰罗尼亚,小津安二郎吸引人去北镰仓。

    对于美洲大陆一隅的小国智利,绝大多数时候只是世界地图上细小狭长的一个图标。然而因为大诗人聂鲁达,智利这个国家获得了跨越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名声和赞誉。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格瓦拉和他的朋友那场举世闻名的摩托之旅就有一站是在智利。格瓦拉当时形容自己是到了聂鲁达的国家,可见在聂鲁达获得诺贝尔奖之前二十年,他的诗意就让他成了自己国家的形象代表。等到聂鲁达享誉世界之后,他的影响更是延伸到了不同的领域,尤其是对文学创作的后辈起到了启迪导师的作用。

    聂鲁达去世十周年之际,智利文学界发起了一场纪念他的特殊活动,很多作家为聂鲁达创作了一部作品。其中一部长篇小说《邮差》尤其引人瞩目,描写聂鲁达在黑岛上与当地邮差结下深厚友情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题非常俗套,情节也比较简单,全书总共不过100余页。作者却用精妙幽默的语言为友情与爱情披上了诗意的外套,书中完美的把聂鲁达的诗句和人物故事进行了无缝对接。既完成了自己致敬聂鲁达的初衷,同时使得作品本身也成为一部优秀的小说。
    
    故事中的邮差小伙是十七岁的青春少年,他不想像祖辈一样从事打渔行业,幸运的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一份给聂鲁达送信的工作。小邮差和其他同龄男孩具备相同的内心特点:羞涩、迷茫与胆怯,却对外界的一切尤其是异性充满好奇与渴望。虽然每天都有接触大诗人的机会,小邮差却不敢轻易的打扰聂鲁达,等了很久他才鼓起勇气向诗人索要签名。那是在上班的一个多月后,邮差用自己的第一份工资买了聂鲁达的《元素的颂歌》,不仅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签名,更是大胆提出要向诗人学习作诗,而他在这之前甚至不敢直视诗人和他的妻子跳舞。

    在一个诗意的国度,诗人不是一个严格意义的职业,巴勃罗•聂鲁达最初开始写诗比邮差的年纪还小,创作享誉世界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也不过才二十岁。他父亲也像其他父亲一样认为诗歌不如法律和医学有实用价值。聂鲁达之所以为聂鲁达,就是他不顾父亲的反对执着的坚持诗意的生活,乃至抛弃父亲的姓氏选择与19世纪捷克诗人扬•聂鲁达同宗。

    也许是在诗人的熏陶渐染下,邮差不经意间就学会了诗歌的比喻性质。海天一色的小岛沙滩上,诗人和邮差并肩而坐遥望着大海。聂鲁达朗诵朗诵着自己的作品,声音随着荡漾的海浪波动起伏,邮差产生了晕眩的感觉,随口说出“我像一只小船在您的词语中颠簸”让大诗人惊叹不已。 聂鲁达告诉邮差,比喻都是偶然而得,也就是说诗歌都是灵感而来的偶然,还有如诗歌一样美好的爱情当然也只能在不知不觉的偶然中邂逅。邮差从诗人家里回来后鬼使神差的来到了一个小酒吧,就在狭小空间的那一瞬间,里面玩桌上足球的姑娘深深击中了小邮差懵懂的内心深处。

    在同名改编的电影中,意大利男演员精致准确的还原了书中所写的那种一见钟情的难以自拔和欲罢不能。每个经历过十七岁的少年都能体会那种美好又难受的感觉,男孩往往目光呆滞、行为木讷。反而是女孩能相对沉着的掩饰内心,或者说以一种抗拒的姿态作为手段吸引对方更进一步靠近。 法国诗人兰波有一句诗写到:“只要我们怀着火热的耐心,到黎明时分,我们定能进入那座壮丽的城池。”小说原名《火热的耐心》,恰如其分的概括了邮差的心力路程和行为挣扎。 苦闷的邮差为了获得姑娘的芳心向大名鼎鼎的聂鲁达求助,不知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或者是两人相熟之后交情加深的缘故,邮差居然人性的耍起了小脾气,拒绝领取诗人提供的小费。可能诗人在年轻的邮差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身影,也可能是拗不过一个痴情少年的固执,他并没有介意自己受到尴尬的无礼。堂堂大诗人帮一个小邮差撩妹的动人故事就此开始,诗人无偿提供了自己的诗歌作品,邮差却蛮横的宣称“诗歌不属于创作者,而属于使用者。”

       幸亏那是一个诗歌比房子和车子管用的年代,女孩的耳根子能被一句句美丽的诗歌所打动。“你的微笑犹如一只蝴蝶展现在你的面庞”“你沉默的时候叫我喜欢,因为你好像不在我身边”“你笑得像玫瑰花,似利箭的破碎声,谷粒般纷纷落下……”如果拒绝这些浓浓深情的诗句,是不是有些残忍呢? 只有自己身临其境爱情的美好之中,才能理解夏目簌石把“I love you”翻译成“今夜月色很好”是多么贴切,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多么的动人。穿越数十年的时光隧道和浩瀚太平洋的空间距离,彼时智利的丈母娘居然也是男女结婚之前最凶猛的拦路虎。不过略有差别的是,智利丈母娘能够发现女儿收到的情诗是抄袭自聂鲁达。这应该也能从侧面证明智利浓厚的诗歌氛围吧。母亲劝说女儿的话都是那么充满诗意:“孩子,河水把石头卷走,好听的话让姑娘怀孕。”

    千辛万苦过了丈母娘的关,邮差如愿以偿收获了爱情。可是给了他最大帮助的诗人却要远去巴黎当大使了,书中穿插了电影中没有的聂鲁达帮助共产党竞选的情节。就是在巴黎期间,聂鲁达以后的命运证明,政治在诗歌面前根本不值一提。诺贝尔奖的荣誉在伟大的诗歌面前其实也是微不足道,虽然哪怕如聂鲁达也在收到瑞典的来信时激动不已。小说与电影的结尾大相径庭,书中再现了聂鲁达在军事政变后所受迫害直至死亡,而在电影里死去的变成了邮差。不过有一点是相通的,诗人与邮差都是死于政治的残酷漩涡。 无论死的是谁,诗歌永远不朽,而政客与商贾早就灰飞烟灭。

    邮差为聂鲁达录下的声音:“第一,是海湾的海浪声,轻轻的;第二,海浪,大声的;第三,掠过悬崖的风声;第四,滑过灌木丛的风声;第五,爸爸忧愁的渔网声;第六,教堂的钟声;第七,岛上布满星星的天空,我从未感受到天空如此的美;第八,我儿子的心跳声。”以上一段,电影与文字结合的魅力让诗意更加丰满厚实。

    不必去追问邮差是否真实存在,我们愿意相信美好的存在,因为生活需要真实与虚构的诗意。同理,也无需在乎真实的黑岛不是岛只是圣地亚哥几十公里外的一个小镇,电影拍摄地却是那不勒斯附近的地中海小岛。 小说作者在欧洲流亡十几年,为了创作专门跑到黑岛居住体验聂鲁达的经历。聂鲁达当初来到黑岛也是为了寻求诗歌的灵感,人们后来他的故居墙壁挂着惠特曼的画像。诗歌就是这样诗意美好的得到传承。 电影中邮差的扮演者为了出演本片推迟了心脏移植手术,因为他想带着自己的心出演本片,而在完成最后一个镜头12小时后,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6 ) 诗与诗人 无关爱情

聂鲁达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 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没有诗句的人生,是麻木而苍白的。

如果诗意诞生了大自然,那我们自然就应该生活在诗意当中,在诗意中生活,在诗意中追求爱情,在诗意中反抗不公。最后的结尾似乎想告诉我们,一切最初想用纯真和诗意的心去改变这个世界的人,最终总不可避免的要投入到政治的枪林弹雨中。

诗意生活并不是说每天读几首诗就能达到,事实上读诗,尤其是外国诗很少能打动我。诗意生活,也许在于一种游离地心态。散散步,观察自己的生活,不仅仅意味着接近大自然,也代表一种怡然的心态,一种超脱于日常事物之外的心情。

 短评

故事其实挺克制的,但看得我泪奔了。不要随便教别人认识美,因为那个人可能真的会用自己的生命去实践美。

10分钟前
  • 刘康康
  • 力荐

如果没有聂鲁达的闯入,马里奥也许永远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暗喻”,什么是“诗意”,也许一辈子不会写出一行诗句。但这并不代表诗歌没有意义,诗人写出来的固然是诗,但那些美好的人,美好的事和美好的地方,它们才是诗歌真正源自的地方,这些何尝不是优美动人的诗?诗歌不属于写它们的人,而属于需要它们的人。

11分钟前
  • tangerine
  • 推荐

美的大门通向死亡,可是谁能说傻乐着过一生更好……

12分钟前
  • 奥蒂安斯
  • 推荐

爱情、共产主义和身份,都用诗歌做了很好的联结,诗是最有力有效的语言,既能在影像中加具各种力量与情感,又能做衔接一切区别的桥梁,这个故事无论怎么拍都成立,在于它透露出了诗歌以及供人去感受的本质。

17分钟前
  • Morning
  • 推荐

诗歌不属于写作的人,应该给那些最需要的人。

19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我不仅为聂鲁达的情诗折服,也为他和马里奥的友情感动。他们在离别时刻的拥抱,令我落泪。那是彼此共度的时间,那些时间令残酷也变得柔和。

22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4.5星。到底什么是暗喻 诗人说是用一件事来类比另一件事 比如天空在流泪 那是下雨 笑像蝴蝶一样绽放 那是迷恋 我和你如同干瘪的海绵吸收海量的水分 那是师徒 我和你犹如星星一样互相照耀 那是爱情 身心像海浪一样起伏无常 那是人生 把所有情感像渔网一样撒向大海 那是诗 没有诗 一切都显得无关紧要 有了诗 一切都显得无关紧要 这一句不是暗喻 PS:我踏马也搞不懂什么是暗喻,可能每一句都不是,管他呢。

23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有个很特别的译名: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人生在世,唯有爱情与诗歌不可辜负。小岛邮差马里奥与大诗人聂鲁达相遇相知,逐渐领略到了诗歌妙处,并触发了天性中的诗性,最终收获爱情与信仰。诗圣聂鲁达因政治原因流亡意大利确有其事。由于以诗人为主角,所以全片的人、事、物无不与诗有关,甚至连思想境界也是诗意的。马里奥的诗性是与生俱来的,聂鲁达作为精神导师更像是一个挖掘者。诗歌不属于写它们的人,而属于需要它们的人。

27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即使它讲的是海,这首诗是献给你的。你若没进入我的生命,我也永远不会写这首诗”

28分钟前
  • andhkwtllwx
  • 推荐

爱情→缪斯→诗歌→死亡。用真诚的情怀和诗意的暗喻重新解构生活。聂鲁达相关。又名: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你曾问我岛上最美的是什么,我为你录下海浪、风、父亲忧愁的渔网、教堂忧伤的钟声、星空和新生命的心跳。当你听到这些,会想起我。”

33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去年南美洲讲学时参观过诗人聂鲁达的两个故居,印象深刻;今年讲课查资料又发现本片是IMDB网上80年代以来北美电影市场上最卖钱的非英语电影TOP100中的头10名,因此找出来重温一遍。 确实经典!

35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力荐

大师不经意间进入一个普通人的生命,展示出一点点温柔,却改变了其命运的方向。整个氛围和感觉让人不知该哀伤还是欣喜,到底什么算是诗怎样又算作诗人呢?“诗歌不属于写它们的人,而属于需要它们的人”。

38分钟前
  • xīn
  • 力荐

她的笑容像蝴蝶飞,她的乳房像两团燃烧的火——偷诗、求爱、得逞。

42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原来我不是唯一一个聂鲁达的脑残粉。为了抄好他的诗,嫌自己字太丑,去练字,再去找各种版本的翻译,有些不通的地方发邮件问了很多译者,他们总告诉我「聂鲁达曾说,诗的被过度阐释总是通向乏味」,在片子里听到这句就像他亲口告诉了我一遍,我只在夜晚读,读得到星辰的时候,也嗅得到大海。

45分钟前
  • drunkenstain
  • 推荐

在《天堂电影院》送胶片给托托的老头在半片中变成接受别人录音带礼物的诗人,奇妙的身份转换。另外片中的邮差扮演者拍摄完毕后随即去世,也许连正片都没看上,可惜。

47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用你给我的暗喻实践一生

51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力荐

不知道有没有人像我一样,慢慢觉得自己年轻时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都没有深刻理解,或者说觉得现在可以深刻理解一些东西了。其实十几年前这部电影公映的时候我就去看过,还记得那张海报很吸引人,另外印象深刻的是男主角的脸型,他呆憨的笑容,悬崖边上的海,以及女主角的胸。那时对聂鲁达的诗一无所知,也分不出剧中对白哪些是意大利文,哪些是西班牙文。最要命的是我记忆里一直认为这个故事是个浪漫喜剧,直到今晚重新看一遍,才发现我的选择性记忆,让我生生忘掉了电影的最后三分之一

54分钟前
  • dotann
  • 力荐

感谢诗人与诗,赠与生命这些色彩与纯净。

58分钟前
  • shu
  • 力荐

终于知道为什么有些人看电影总是会哭了,是因为他们心里有事儿~

1小时前
  • L***
  • 力荐

意大利式的幽默与哀愁,即使是在暴乱的结尾也缀合着舒缓的音乐。这是一部能用"纯洁"形容的作品,即使嫌恶诗歌的自己也会在此寻找到情感的美妙,领略镜头的精致,是继《黄金三镖客》之后最让我喜欢的意大利电影。唯一的遗憾是,这位面容英俊而口音淳朴的男主角在拍摄结束的第十二小时因心脏病逝世。

1小时前
  • 小易甫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