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说分手 分手100次

正片

主演:郑伊健,周秀娜,王菀之,梁钊峰,吴崇铭,陈健安,何建曦,温心,何浩鹏,杨千嬅,葛民辉,钱嘉乐,汤盈盈,林海峰,刘仪伟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 / 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 / 粤语年份:2014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不再说分手 分手100次 剧照 NO.1不再说分手 分手100次 剧照 NO.2不再说分手 分手100次 剧照 NO.3不再说分手 分手100次 剧照 NO.4不再说分手 分手100次 剧照 NO.5不再说分手 分手100次 剧照 NO.6不再说分手 分手100次 剧照 NO.13不再说分手 分手100次 剧照 NO.14不再说分手 分手100次 剧照 NO.15不再说分手 分手100次 剧照 NO.16不再说分手 分手100次 剧照 NO.17不再说分手 分手100次 剧照 NO.18不再说分手 分手100次 剧照 NO.19不再说分手 分手100次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郑伊健言传身教小男人情感路


  
 《不再说分手》是一部安静的电影,故事内容波澜不惊但密布暗涌,真实生活下的婚姻、家庭百态。让人想起了香港80年代末流行小规模流行的居家式电影,如冼杞然的《三人世界》和陈嘉上的《小男人周记》。有意思的是,本片的导演郑丹瑞,正是当年《小男人周记》的主演。如今在郑伊健、周秀娜的演绎之下,电影未必出色,但其中蕴藏的内涵值得玩味。

 

    当年由陈庆嘉创作,时任香港著名DJ的郑丹瑞演绎的广播剧《小男人周记》80年代中期红极一时,随即拍摄了电影版,陈嘉上导演,郑丹瑞主演,讲述一段七年之痒的婚姻,老实巴交的郑丹瑞游离在妻子郑裕玲和同事钟楚红之间,一边是七年婚姻的虎婆,一边是美丽强硬的红姑,电影将一个上班族的平凡男人的家务事和婚姻问题,小男人剪不断理还乱的私人生活描写的淋漓尽致,该片几乎成为了郑丹瑞的代表作,后者该片之后在银幕上的角色也一直都是唯唯诺诺的小男人形象,比如《风尘三侠》中的毛周朱,表面平淡但内心总是有点花花肠子。殊不知早年间郑丹瑞可是在《害时出世》里演过变态杀人狂的角色啊。

 

   之所以介绍这么多题外话,就是因为《不再说分手》基本上就是小男人周记的翻版,区别在于男女主角没有结婚,而是经历了多次分手,在婚姻这道坎上停滞不前。郑丹瑞将当年《小男人周记》中的人物结构照搬的了本片之中,男弱女强的角色搭配,郑伊健周旋于周秀娜和温心之间。只是在配角上出了很多花样,除了王苑之和何浩鹏这样的甘草角色,比如C All Star 饰演的那四个伙计明显来自于新艺城电影《开心勿语》中的草蜢组合和《吉星拱照》中的Beyond。但一开始总是觉得郑伊健饰演一个郑丹瑞式的角色有些不习惯,或者说是不合适,当年红星街头呼风唤雨的陈浩南变成了怕老婆的小男人,虽然郑伊健也出演过不少爱情喜剧,但这样的角色从来没有演过,所以觉得不合适。

 

   但仔细一琢磨总算找到了该片选择郑伊健当主角的原因,《不再说分手》的故事模式,与郑伊健现实生活有些类型。

 

   没错,就是当年著名的“双琪夺面”事件。早年间郑伊健与邵美琪相恋,那时伊面还毫无名气,二人相恋八年。郑伊健自《古惑仔》火热之后,演艺事业突飞猛进,名声超越邵美琪,现实生活中也被塑造成为好男人形象。然而随着梁咏琪的出现,前者与邵美琪的8年亲密关系画上句号,正式与梁咏琪拍拖,可惜两人的恋情在维持了7年后还是以分手收场。经过这件事情后,郑伊健演艺事业迅速下滑,人气集聚下降,“好男人”形象毁以一旦。《不再说分手》讲的其实就是这个故事。

 

   小男人与大女人,典型的“男弱女强”搭配,当年在无线培训班郑伊健恋上邵美琪其实也是这个模式。电影中,郑伊健是个居家男人,与事业型周秀娜相恋8年,而他们用以维系感情的方法只得两个字——分手。每当周秀娜以分手作要胁时,郑伊健都会死乞白赖的求和,令周秀娜更加得寸进尺。当他们经历了99次分手后,二人终于认定了彼此,因而许下不能再轻易分手的承诺,更决意要一起为未来打拼,自己当老板,合力经营咖啡店。

 

   然而这家咖啡店随着郑伊健的主持日渐红火,后者的腰板也一天比一天硬起来(类比于郑伊健事业高涨之后)。二者最终的导火索很简单,郑伊健打算开设分店,而周秀娜则不同意,更令后者气愤的是郑伊健自作主张的选好了位,于是又演变成了一次分手。而这一次,随着温心的出现让一切变得不同(“双琪夺面”事件),电影的故事波澜不惊,但里面讲述的却是现实问题。

 

    郑伊健坦言,“双琪夺面”事件后以为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在台上唱歌了。如今郑伊健的女友已经换成了蒙嘉慧,也是个事业型女强人,这段恋情明显低调了许多。也许郑伊健打算借着这部电影诉说一下当年的经历,完成一下自我救赎,能否造成相应的结果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郑伊健在片中变成了一个供大家研究的标本,无论是自我经历,还是大众感情问题,片中的案例都非常具有代表性。

 

   “男弱女强”的搭配,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是比较容易出现危机的。但婚姻专家却表示,主动选择“男弱女强”的一般都是男人,就像当年郑伊健疯狂追求已经成名的邵美琪一样。男人既希望老婆温柔贤惠,又希望她们经济独立,但他们未必像女人想象得那么大度和坚强。所以,男人在选择优秀“大女人”的最初,却并未做好甘当“小男人”的心理准备,所以会出现问题。

 

    但是婚姻不是数学题,精打细算固然有时候可行,但是却不一定能得到好的出路。电影的结尾,没有重复当年“双琪夺面”事件的结局,而是选择了一条折中的路线,也就是所谓的“留白”,片中只是展示了郑伊健与温心之间的暧昧,没有进一步表示。周秀娜最后在好友的鼓励下也选择了妥协,追逐郑伊健而去,而这个“小男人”呢?他拉住了周秀娜的手,却没有回头去看她,电影结束,一切都存在着变数。

 

   十个指头有长短,但它们组合在一起才是手掌。婚姻也就是由男女这两个“手指”组成的“手掌”。这部电影没什么大风大浪,却很现实的在讲问题。或许《不再说分手》在七夕节上映有些另类,电影之所以没有照搬《小男人周记》中的婚姻而是选择了八年的情侣估计也是因为这个问题。谁家过日子都是柴米油盐,极少山盟海誓,这是一部平静的电影,平静之中透露着情感生活中暗涌的波涛。

 

   PS:郑丹瑞在片中客串了一个角色,与杨千嬅搭档(可惜不是郑裕玲)饰演一对经常路过咖啡厅的巡警,还是当年那副小男人形象。


 2 ) 赢100次的代价是输了1颗心

       观影完的总体感受,这是一部还不错的港式小清新影片,亦是伊健近年来能放心推荐的电影。
      维系“永远对”与“一定错”消耗的是爱情,维系100次分手与相守消耗的是爱情,当爱情消耗到临界点,是否还敢理直气壮的说出分手。。
      看着前半部总觉得是伊健在本色出演,一个贪玩的长不大男孩,凡事以兴趣为出发,可以不计后果。一段感情里总有一个要稍显成熟才能继续下去,小岚被无奈的摆到了这个位置,并不是她想要的。于是她在不断改变阿森,一次又一次用分手来置换自己的条件,最终希望阿森能成熟,能认真规划两人的未来。不可否认,小岚出发点是好的,女生不过是求一个安稳,但简单粗暴的方式却让她的期待与现实越走越远。
      阿森带着莱莱去新店铺规划未来的时候,影片气氛是欢快的,但我内心是酸楚的,小岚竟这样的错过了。。
      如岚所愿,阿森真的变成熟,不再游戏人生,承担起了所谓的责任。但同时,真正的阿森跟着那两枚指环被摆进了“分手迷你仓”,等着被人祭奠。
      影片最后阿森不再拖起小岚的手玩闹般的赶绿灯,望着阿森独自行走的背影,不禁让人唏嘘,这是成熟了,还是不爱了,很多事如店名般一经改动便不再是那个味道,也再回不到过去,胜利了100次,拴住了一个人,可那又如何。。
      两人的爱情奠定了全片的基调,从香醇的咖啡变成浓郁的红酒,其中的甜蜜与苦涩,自饮自知。

PS:4大boy的英文插曲相当好听。。

 3 ) 你开心就好!你喜欢就好!

是啊。
人活这一辈子,会遇到很多人,要面对很多事。
两个原本没有任何交集的人,因为一个叫爱情的东西走到一起,初识可能是荷尔蒙的作用,可能是某种拯救他人的心理作祟。

小森和阿岚这对情侣,不断争吵不断说分手又不断复合。
阿岚习惯用成熟女性思维(或者说是成年人的思维)处事,并不断指正小森的一切“幼稚”行为。
(不由得想起最近某综艺节目讨论择偶条件这个主题,其中一个男明星希望女友的职业是幼师,理由是每个男人内心都住着一个8岁的小男孩,当时还被主持人调侃能不能是12岁或者8岁半。)

电影到中段,小森和阿岚又一次吵架,阿岚又一次说了分手后离家出走,这大概是她第100次说分手。朋友劝阿岚温和点,低头一次,而阿岚不愿意,输一次就一辈子低头了。
没有阿岚的日子里,小森改了咖啡店的招牌中错了的英文字母。(从前阿岚让他改,一直没改)。
之后,小森跟两个好哥们诉苦,一个说这么辛苦总是被骂没面子,分手算了找更好的;一个说吵架也是为小森好,自己开心就好,再次低头认错也没什么大不了;而小森自己说:有时候真的想分手算了,再去追求别人,不相信自己追求不到。可是……跟阿岚相识后,自己的人生确实在往好的方面改变:两个住的房子是阿岚逼着要结婚才添置的(电影里未明确说已经买下);小森与父亲关系不好,因为阿岚坚持周末陪他父母吃饭,以至于他偶尔也会回家;小森说要开咖啡店,第一个反对的是阿岚,到最后为开店付出最多的也是阿岚。
当然,这次还是小森妥协,他计划的求婚在阿岚连珠炮的“重点不是你承认错了而是你不知道你哪里错了”里边默默取消了,之后小森变成了阿岚希望的那个样子,可是一切都不对了,回不去了,相敬如宾,彬彬有礼,因为害怕真的分手而不敢直言心中的不满,渐渐的两个人都没有话说了……

不管是开心的吵架,离家出走,互不理睬……
前提都是你开心就好你喜欢就好!
如果,有一天不开心了,即使变成希望的那个样子,也毫无意义了。

 4 ) 不是不再说分手,而是根本无能说分手

观影结束,在座的男女观众中再次发生吊诡但其实并不奇怪的现象。男性纷纷指责女主角的不是,女性觉得男主角如何如何作。按照“诗人”贺炜的“在柏林、在慕尼黑、在汉堡,在科隆大教堂”的句式,我很想仿一句,此刻,在电影院厅内,在散场的走廊,在广场外夏夜的树荫下,还有无数未看电影的情侣中,一定正发生着无数关于孰是孰非的争论。我们几乎可以这样说,所有爱情的悲剧,都是围绕孰是孰非而进行的无限争斗。

你可以说,这一切都是无聊的,但你又无法否认,这一幕无穷无尽的发生在无限宽广的所有地方,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身在局外。所有恋爱和不恋爱中的男性和女性都以性别为阵营,划定了彼此的利益共同体,仿佛界定是非的唯一界限是故事的主角是否有与自己一样的性别(或是不是自己)。正如这部电影表达出来的和观众自然而然反映的:男方太不成熟,太贪玩,太不懂事。女方太固执,控制欲太强,处处想要压制男方。总之,二者都有错,而人人能看到的似乎都是与自己性别不同的那一方的错。党同伐异,其意不过如此。

而在电影的结尾,郑丹瑞抛出的是一个相当大胆的开放结局,他给了所有可解读者他们解读的依据,给了所有恋爱中、恋爱过去时和还未恋爱者他们想要观点的可证痕迹,也给了所有愿意继续做无意义争吵的人以继续下去的谈资。而在我看来,电影的结局实际昭示着一段真理:不是不再说分手,而是无能说分手。因为幸福从来都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能力。

故事的主人公,无力选择他们人生中的幸福,他们也无力决定自己本该可以决定的那一部分命运,只能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所以我也认为,这是一部撕碎清新,戳破艰难,棒打鸳鸯的纯悲剧戏码。当然,它也完全可以被解读为一个喜大普奔的温馨结局,只要有人非要坚定的这么认为的话。

影片看后三日,我去见了一位女权活动者,她在台湾研习性别教育,回大陆以后很快成功组织多项活动,并获得了新华社等媒体的专访机会。未名湖旁我和畅聊,其中也聊到男女交往的话题,毕竟总有那么多带着“女朋友就该啥也不懂我去一点点调教她”和“我就想找个能当我爹的男朋友”等等思想去恋爱的男女,这一点根本不用举远在天边的例子,每个人身边都有无数。我和她达成的一点共识是,很多人的恋爱观念压根不成熟,他们也根本就不会谈恋爱,错误的思维和错误的相处模式,是对彼此责任承担的无视,也许一时能结出甜蜜,但久而久之迟早会酿成痛苦。

故事的男女主角,就是一对无法成熟对待彼此和处理恋爱关系的人,尽管他们的年龄都不小了,尤其是郑伊健饰演的王文森,在戏里已经四十多了。事实上,年龄和成熟也并无关系,关键在于一个人能否发自内心的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审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并将对方的缺陷有效表达并加以引导。这与双方是否因性而彼此吸引而相爱毫无关联,即使他们彼此的爱情相当浓烈,最后也不过引的一场你恨我怨的残忍戏码。故事中对周秀娜饰演角色之闺蜜“瑞记”爱情悲剧的塑造,也在相当程度上力证了性是爱的起点,但不是终点和解决方式的事实。

人与人在人海之中相见,这在统计学上被认为是一个几率问题,一个人再古怪,再难相处,在全人类的范围内仍有无数的适配者,这一点与“缘分”论背道而驰,却非常遗憾的是真相。而即使我们承认“缘分”的存在,也无法否认恋爱的双方在整个恋爱过程中的所有进展都是由彼此成熟与否和能否相处的多个分支条件所共同左右的。在“缘分”发生以后,爱情能否终究有结果,或——有人认为完美的爱情无需结果——能否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与快乐,几乎完全取决于“缘分”之外,也就是说,几乎不再是一个大的几率问题。

情侣之间如何平等的相处,如何真正的彼此尊重,如何兼容二人过去多年形成的思想体系和生活模式和谐的生活在一起,如何让出现的矛盾最大限度的不伤害彼此的感情和感受,并采取有效的沟通机制处理和化解矛盾,这一切,和包括这一切的更大范围内的诸多问题,共同构成了“幸福实际是一种能力”的终极结论。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拥有几段甚至一段即成的完满的饱含美好回忆的感情经历,并且至今活的幸福和快乐,而相反,有的人却谈一个崩一个,谈一个毁一个,谈一个恨一个呢?这其中的差别,既可以被认为是智商上的差别,也可以认为是情商上的差距。说的再残忍一点,按照总人口其中的比例而言,有“能力”享受幸福的人几乎总是少数,或者是“不多数”,幸福这回事,从来没有天降的说法,它的绝大部分是靠人争取的。

而故事的男女主角,正如占大多数庸常又无力解决矛盾而陷入分分合合的情侣一样,他们逐渐在一次又一次的分手中明白,自己根本无力掌控爱情的平衡,也无法为爱情的良性发展做任何事。他们连控制自己在情绪爆发的当口不要做出伤害彼此的行为都无法做到,更不要提任何时候先以他人为起点出发的成熟,多重人格的理解以及多重人生阅历所带来的宽容,以及沟通的技巧,阐释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幸福的能力”,又有哪一个是天赐而不是后天学习和磨练而来的呢?那些感情屡屡遭遇不顺而抱怨“缘分”不足,“运气”不佳的人,又有多少是在自己已经丰满到足以拥有一段完满的爱情之后真的因为纯粹的几率事件而未能拥有自己的幸福呢?

导演郑瑞丹在影片中埋下了诸多伏笔,设下了相当多的细节,一步又一步的指向着这部电影的结尾,男女主角分合的最后一次演绎,郑伊健和周秀娜饰演的角色在这一刻迎来了最终的完全的对调,“强势”和“弱势”,“正确”与“错误”,在这一刻完全颠倒,而这也正是在无数平常情侣中发生过的:随着无数分分合合和事态的逐步发展,占据曾经“强势”的可能沦为“弱势”的一方,而曾经无尽被妥协的“正确”,可能因无法割舍而成为“错误”,而彼此的关系,也就再次用分手与复合演绎,以此无尽的进行下去。而另一种情况,则是像电影所要清晰的表达的那样,最后,因为二人彼此的人生融入的过于深切,已经深深的烙入了对方的痕迹,所以再分合已无意义,即使不那么幸福,也只能将就这样过下去而“不再说分手”,可这一切,又与人们对爱情本来的期望有多大的落差呢?

而最终,无论这部电影在阐释男女关系如何开辟了全新的角度,也无论郑瑞丹如何大胆而新颖的精辟挑破了男女关系的痛点,甚至无消说有多少人看过或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不再说分手》所表达的一切仍然将会在无数男女中无穷无尽的演绎下去,直到永远的将来。似乎属于人的一个最残忍的真理在于,无论什么人世间美好的东西,通常都是真正成熟与有智慧的人才配享受,而更多平庸的大众,只能在命运的惊涛骇浪中孤独飘零,直到他们彻底想通的那一刻,或在人生的某一刻像王文森那样决绝的走在街上,木然的对人生承诺“不再说分手”。

 5 ) 說不出的分手

鄭丹瑞的作品,出乎預期的好看,說著男女都市的感情,有說不出的傷感和細膩。
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似乎是感情逃不過的線。

以鄭伊健和周秀娜一對為主線,帶出另外幾對,以及一些人的情感。
鄭伊健扮演大男孩比任何角色都適合,他應該本來就這樣的吧。和周秀娜相戀8年,感情總以周秀娜生氣說分手,鄭伊健去求複合。這樣的感情模式,在他們之間重重複復上演,樂此不疲。當身邊的損友都勸鄭伊健和女友分手的時候,鄭伊健總是維護女友,想到她的各種好。是的,她真的為他好,他又真的常常把她惹得很生氣,她只是爆脾氣她只是想他可以長大一點她只是用自己的青春去賭他的愛護。只是在感情的世界里誰是誰非又有誰說得清楚,當99次分手後,他們立約“不再說分手”,但感情卻在微妙地在變化。

每天晨跑的一對俊男美女,所有人都投以羡慕的目光,天生一對的璧人。他們誰也沒有否認,別人的美好誤會,甚至女生都覺得這是真的。直到有天,男生說要結婚了,遞來請柬。女生驚訝,他不是她的嗎?每天每天並肩在奔跑,她以為這是永遠,她不知道他有女朋友,更不可能接受他要結婚,她接受不了,哪有怎樣?她不再晨跑,她不再和他說話,她始終不敢和他表白,然後她想放縱自己,卻只是哭成涙人去祝福一個深愛的男子。

在茶餐廳的太子女,戀上一個不能說的戀人,不能說不能曝光,只能在狹窄的茶餐廳里偷歡。當男的說分手,她發現她居然連一張合照都沒有,她甚至懷疑自己是否有戀愛過。她愛他,在街頭碰到他和他的妻子結伴而行,她眼裡全是情。她愛他的方式是遠離他的生活,祝他生活美滿,於是唯一一張合照,她渴求已久的合照,她親手讓毀掉,如同她的愛戀。

各種形形式式的戀愛中、戀愛過、或未戀愛的人,在愛情的路上跌跌碰碰,原來愛情很難,忘掉一個不可能的人也很難。在周秀娜和鄭伊健開的咖啡館里,有失戀的人寄託的物件和心情,有一杯又一杯像喝著心情的咖啡,他們是苦也是甜。說過了分手,然後分手。

訂立“不再說分手”的鄭伊健和周秀娜,再咖啡店的經營中,像是互不合襯,又像互相彌補,像他們的性格也像他們的戀愛。他們是真的不再說分手了,然而原來愛情最可怕之處不是爭吵,是無話可說,連“分兩個字都不想說。感情冰凍,是因為人心,鄭伊健沒有出軌,卻在掙扎中想明白關於自己,關於和女友。但他說不出口,但身體卻誠實地避開曾經被甩了好多次又緊緊握住的手。究竟愛情是不是就像他和她那樣,究竟愛情還在嗎?

導演沒有說不來,其實分手說或不說,最後的片尾已經只是個形式罷了。牽著兩個人的心的線被冰冷剪斷了!

 6 ) 伊面伊面,你这么年轻态自己造吗

如果要你说出郑伊健著名的银幕角色,你会想到哪些?是陈浩南,聂风,还是华英雄?很多人都认同,郑伊健最适合出演的是漫画人物。的确,他身材挺拔,五官周正,飘逸的长发耍出一抹叛逆,眉宇间浩然的正气又令男人敬佩,令女人倾心。这样的男人,不演大侠简直暴殄天物。你看就连个古惑仔,都被他演出侠骨柔肠,那哪是流氓混混,分明是都市里的义士,黑道上的豪侠,难怪当年港媒要批《古惑仔》美化黑社会——黑社会哪可能长那么一张正气凛然、英姿勃发、人畜无害的脸。

自从新世纪初,郑伊健不演漫画改编和大侠,他的事业真的开始走下坡路,似乎更印证了前述的观点。不过近年来,郑伊健以浪漫男人形象重新活跃在银幕,从《我老公不靠谱》里那个永远读不懂小女友心思的呆萌教授,《盗马记》爱叼着烟斗扮古典侦探的脱线警察,再到《不再说分手》里老挨女友教训的天真顽童,郑伊健屡屡演出这一类萌大叔气场强大,又稚气未脱、玩心旺盛的大男孩,逼真到令人难以置信,在我看来,比那些从漫画书里跳出来的人物,更接近他的本色。

郑伊健出生于1967年,今年已经47岁了。通常香港男星到了这个年纪,会选择演出父亲一类的角色。但郑伊健即使去演,也没有说服力。《不再说分手》中有一个他的脸部特写镜头,我观察了一下,他有一双年轻到令我惊讶的眼睛,清澈,纯真,充满活力,如果只露出眼睛,我愿意相信它属于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而不是47岁的中年人,更无法想象是在娱乐圈这样的是非之地打滚了20多年的老牌明星。看年轻时候的郑伊健,只觉得他是个热爱运动、身材健壮的型男,随着年岁渐长,与年龄不相称的青春活力却越发显露出来,他可以不费什么力气演个30出头的青壮年,而且看他目前的状态,最起码还能把这份优势保持至少5年,这是无数还没到中年就已经大腹便便、被少妇唤作“阿加西”的男人们欣羡不已的。

保持年轻态的终极秘诀,在于一颗永远追逐新鲜的心。熟悉郑伊健的影迷和歌迷知道,他在生活中好奇心强烈、非常随性爱玩、热衷尝试各种新东西,对于需要严肃视之的事业和爱情,也一样抱着享乐主义、随心所欲的态度,所以他的演艺事业和爱情关系,在旁人看来,都是起起落落,不温不火,让他的粉丝颇有点怒其不争。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他认可的理想生活状态。这种性格中男孩与男人的矛盾之处,相继在最近几部电影得到体现,从《我老公不靠谱》中的聚散离合,到《不再说分手》中的无数次分手。

可以说,郑伊健演的压根就是他自己,而且对他来说,不存在影片不接地气的问题。我们老说华语爱情片太空中楼阁,但假如把本片的主角想象作郑伊健本人,那么作为一个明星,他完全有能力过片中描述的生活,没有经济压力,无需事必亲躬,可以放任童心泛滥,家里堆满玩具,随时溜号玩耍,永远精力旺盛。我不清楚是剧本为郑伊健量身定做,还是先有剧本再选演员,如果是后者,我想不出全香港有谁比他更适合这个角色,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他人生中某一段感情关系的半自传式演绎,周秀娜的角色,也颇有他某一位前女友的影子。

周秀娜是我的女神。我是从2010年看了《婚前试爱》后爱上她的,之后又了解到她的嫩模出身,从此把她的形象和夜店、派对等联系到了一起。她演过不少电影,但给我留下印象的只有《婚前试爱》的大波人妻,《西游降魔篇》的艳舞女匪。总而言之,她不像个勤勤恳恳的老板娘,更不像在男女关系中处于成熟、干练、强势一方的人选。看得出,周秀娜演得十分用心,虽然从个人气质上,无法跟郑伊健的那位著名的前女友相比,而且有些争吵的对手戏,明显用力过猛,但必须承认,郑周双方对于这段女强男弱的感情的诠释,确实捕捉到了坊间对那段爱情长跑描述的精髓,至少是满足了圈外人最贴近现实的遐想。

有些情节比较古怪,让人跟不上双方的生气和冷漠从何而来,说实话,我也看得比较迷糊。身兼编导的郑丹瑞有“爱情专家”的美誉,他以前的作品,从来没有给过我这种感觉。我推测,他将太多郑伊健的个人经历写入了剧本,因为现实总是千头万绪的,不可能像戏剧那样条分缕析,什么都说个清楚。片中有一幕是郑伊健下定决心要求婚,临到头又把戒指塞回兜里,集中体现了作为一个大男孩,对感情缺乏安全感的心态,完全可以回答郑伊健现实感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感情很容易像片中描述的那样,表面上风平浪静,大秀恩爱,其实底下不知潜藏着多少的暗礁,随时可能令整段关系翻覆。影片结尾,没有情人相拥,没有笑容绽放,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谜。但作为观众,我们更愿意把自己想象成那对“脱衣式分手”后复合的情侣,他们的关系要简单的多,也美满的多,这是我们在七夕需要的,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呗。(文/方聿南)

 短评

觉得结局戛然而止非常棒

8分钟前
  • 巴黎在逃圣母
  • 力荐

一直以为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你离开我,但原来最令我难过的,是自己已经不知道如何爱下去

12分钟前
  • I can fly
  • 还行

我以为最糟糕的情况是你离开,后来才发现是我不知道怎么爱下去。爱情啊,还是要双方平等,及时闭嘴才行。郑伊健转身回头那个怒视,好像你的眼神

14分钟前
  • xx@百年孤独
  • 还行

4分给导演!郑丹瑞好久不出来导了呢~走来走去的警察就是他,本子很好!小清新~悲剧收场!最后分手是无奈也是走到头了

18分钟前
  • 黑猫
  • 推荐

估唔到咁好看,夾係好精彩銀河守護隊同大幻影中間睇,無失禮.旦哥鄭丹瑞先生真係寫咗好好嘅劇本,細節好細致,最火爆時都唔使拆蝦炒蟹(即打吵大鬧),眉頭眼額烏雲密布先恐怖,一生一世地經營出一段有紋有路,亂沖紅燈,留下戒指,首尾呼應,最後唔沖紅燈了.客串陣容超強,王菀之光芒四射竟遇上錢嘉樂湯盈盈呢對…

19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前生欠下太多债,所以得今天相爱,你我都是赎罪人。

23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处理得比较细腻,可以看出男人的累跟无奈,同时也看出了女人的纠结与在意。落力维系,只愿对方给予回应,结局恐怕也是无可奈何地重复,但强弱已扭转。难过的是,看完之后隔壁的男人说了一句:那个女的终于知道自己错了...呵呵

28分钟前
  • 大学时是诗人啊
  • 推荐

爱情银行梗。不愧是男性编导,一边看似黑着男孩贪玩幼稚,其实暗藏“正因为他们贪玩幼稚才让你们爱情充斥着火花那么久”。拉花可以日渐完美,但完美的关系却会变得没趣。我们也将在维系之中疲惫。让我们更怀念的是不成熟时的那杯分手咖啡而不是味道更正宗的拿铁。因为磕碰受伤,让它更具层次感和意义。

29分钟前
  • ZeonGin Sou
  • 较差

“没有一段感情是命中注定,没有一份爱是理所当然,所以当遇见一个愿意握紧你手的人,请你不要轻易放手。”“一直以为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你离开我,但原来最令我难过的,是自己已经不知道如何爱下去。”

31分钟前
  • 握不住的沙
  • 还行

周秀娜是真好看呐

32分钟前
  • 影启缘末
  • 较差

好像没讲完似的,看的好惆怅

34分钟前
  • 鹭起
  • 较差

就是小男人的翻版,郑伊健在演自己,当年双琪夺面的故事,郑丹瑞客串,跟杨千嬅是一对,如何换成郑裕玲会更好

39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毫无力道,个别情节有点小聪明,但是配上国语就是个微电影一般的平铺直叙

40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较差

有被雷劈到,从电影开始10分钟就衷心希望男女主角分手。玩失手的“爱情”片揭开了志明春娇面纱下的露骨的真相。男生开店玩女生干活儿,开分店学咖啡都不商量,这就是不尊重啊,女佣好歹还有佣金,赤裸裸的婚内剥削(还没结婚)。女的当然不同意开分店,接屎的是她嘛。女生对这种结构性压迫又缺乏意识,习惯性“闹分手”,然后被周遭指责为压迫男性。分手咖啡迷你仓,卡片上字又丑,文青噱头美化为创意,女性被恶意描绘成“创意”的敌人。实业旁落,靠小聪明赚钱真是我城的沦陷。本来看看周秀娜什么表现,结果被王菀之喜庆小眼儿勾走,女配比女主的戏有起落发挥。王菀之和周秀娜一对儿也不错嘛。东南亚女客人也是喜剧天才。

44分钟前
  • 山下猫
  • 较差

我真的不能更喜欢郑伊健了。

46分钟前
  • 以烟景
  • 推荐

沒有剝削女性亦沒有對愛情雙方的判斷,算是近幾年難得可以一看的健康港產愛情小品。想不到鄭伊健演技還不如周秀娜

50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这就是14年的《十二夜》,抱着看烂片的心态,没想到却在里面找到了自己之前感情的影子,虽然是一个平淡甚至有一点矫情的故事,但是有那么几场戏看得钻心得痛,四星是感情分。

52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要分手就麻溜利索地分啊拖到一百次是不是有病

56分钟前
  • 戚时安(已结婚
  • 很差

折腾着折腾着,两个人就分开了,但不意味着不爱了。

57分钟前
  • 陈细柳
  • 还行

写香港的故事,又想赚人民币,同时又看不起大陆客,近年来,这种精神分裂的港产片,滥又烂

1小时前
  • 冬至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