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

HD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出·路 剧照 NO.1出·路 剧照 NO.2出·路 剧照 NO.3出·路 剧照 NO.4出·路 剧照 NO.5出·路 剧照 NO.6出·路 剧照 NO.13出·路 剧照 NO.14出·路 剧照 NO.15出·路 剧照 NO.16出·路 剧照 NO.17出·路 剧照 NO.18出·路 剧照 NO.19出·路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出·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出路》跟踪拍摄了三位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历时六年追随三位主人公,记录下他们的梦想与当代中国现实的碰撞,这是不同地区的中国年轻人从学校步入社会的成长故事。来自北京的袁晗寒17岁辍学,3年后她游历完欧洲各国,考上了心仪的艺术学校,15年回国实习,在北京注册了她的艺术投资公司。湖北的徐佳,19岁,是咸宁高中的高三复读生,他已经复读了三次,最后如愿考上了一个二本。毕业工作2年后,2015年徐佳和相恋4年的女友决定结婚。来自甘肃的马百娟,12岁,在野鹊沟小学上二年级,条件艰苦,梦想能去北京上大学。2012年为了方便她上学,全家迁到宁夏,然而马百娟因为学习跟不上,第二年就退学了。15岁的马百娟独自来到陌生的城市打工,但因年龄和学历太低,屡屡碰壁。  中国当代青少年有着怎样的未来?这是导演郑琼在拍摄三名中国青少年时探索的中心问题。HUNTER杨锅三的愤怒天堂制造九月丽兹黄土地姊妹坡一路爱情僵尸至尊霸总的心动恋人戛萨珑花香放荡生活指控2003圣斗士星矢:邪神厄里斯女人本色我心深处第三者 致命性騷擾你的目光所及之处大城小事维和冲锋:绝境求生飞扬的青春大理寺少卿游合约爸妈穿靴子的猫2义犬救主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一季智取威虎山横财就手1993蓝天花朵六年之痒2015上错花轿之三嫁奇缘快腿丈夫的情人月与雷给你我的独家宠爱不死者之王 剧场版后篇 漆黒的英雄茅山斗僵尸叶卡捷琳娜大帝 第一季回到十六岁攒钱罗曼史暴烈妈妈机动部队—人性黄飞鸿之一代宗师抗体2005那年1976狄更斯世界

 长篇影评

 1 ) “何不食肉糜”

看完点映,映后的交流上,居然很多人说马百娟为什么不去努力改变自己现状?

我想说的是,很多人对阶级差距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物质上,觉得上层相比底层只是拥有更多财富和机会。但其实底层与上层的差距是全面的,在教育、文化、情商、自我意识等各领域都存在巨大差异的。

你去要求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去努力、奋斗,去改变自己的一切。但殊不知,不仅【有没有改变自己阶级的能力】是阶级差距的体现,就连【有没有觉悟去改变自己阶级】都是阶级差距的一种体现。

一个生活在现代都市里,每天刷微博刷知乎、看书籍看电影的人,去指责一个生活在大山里,连吃水吃面都困难、和陌生人说话都害羞的人没有奋斗的觉悟、没有自我觉醒,这就是当代版本的“何不食肉糜”。

 2 ) 观后感

考研前夕,精神崩溃,来看看 1月3日 陆陆续续的终于看完了,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有人出生在富庶的家庭里,有人出生在贫困的家庭里,这是没有得选的。马百娟永远不可能像袁晗寒一样,她想象不到北京的生活,她出去找工作的时候,听到1000元的月薪,她羞涩的笑了,可能在她的世界里,1000元已经很多了,在刚开始的时候说以后要去北京挣1000元买米买面换房子,但是她不知道的是,1000元对于北京的富二代来说就可能是一顿饭的价钱,真的为她感到惋惜,能感受出来她是想读书的,但是确实在那个环境里,不读书才是日常,才是对她好,读书开阔眼界,在那个小小的山村里,她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她就不可能甘心屈服于山村,但是命运就是这样不公,她逃不过重男轻女的思想,16岁的时候嫁给了自己的表哥。 徐佳的日常,就很像我们大部分人的日常,规规矩矩读书,毕业的时候开始找工作,当他穿着不合身的西装去公司面试的时候,我真的感受到了那种作为孩子却要硬装大人的无奈,他签合同的时候说,签的时候就好像把自己卖出去了,真的很感同身受,就规规矩矩的过着自己的一生,大学谈恋爱时候,差不多了就结婚,为了不让母亲操心,为了给对象一个交代,应该结婚。也不能说他麻木,这就是作为普通人的无奈吧。

袁晗寒,作为一个富二代,有条件,有资本,想上学就上学,不想上了就不上了,想开店,家里也支持,想出去上学,人家也有本事,也有能力,能出去,家里也有金钱支持,但依然能感觉到她很麻木,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艺术就去考了德国的艺术院校,到后来不愿意再进美术教室了,开始到处玩,和母亲视频,虽然她的条件很好,但是她依然迷茫,她喜欢挑战,她也有能力去挑战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她只做自己想做的,这种自由随性是在马百娟居然和徐佳身上没有的,但她依然也是麻木的,迷茫,无奈,她想找到自己,但是却找不到。

人生来就不一样,世界本来就不公平,我们要经历过好自己的日子。不要好高妄远,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做自己就好了,做自己想做的。

 3 ) 物质和精神(观念)的差距

一时语塞。无意点进来看,看完只想长叹,让自己也有些迷茫。

家庭的经济条件决定人的命运,我非常赞同这句话。谁都明白,它带给人的眼界、平台,根本不同,在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需要努力的方向也不同,在这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三观,最终便决定各自的命运。

除了经济条件,家里长辈的认知对下一代的命运也至关重要。我觉得这也是经济条件带来的一部分,有了物质,便有了思考人生意义的精神,发现天赋、拥有格局,沉心做事,双基础都有了又能成事,以此循环,这是对“袁晗寒”为代表的阶级理解。她算是中国富裕家庭的代表了吧,我很欣赏她的三观。那段话说得很有意思,但我却还不够懂,“如果你不想饿死,你是不会被饿死的,如果你真那么想死的话,就算你再富有,你还是会饿死的。”她有那种淡然,不畏惧的感觉,或者不在乎试错的成本。她的家庭氛围也那样好,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受到母亲的怪罪,想做便能做。后来的她我更加欣赏,她说想去不同的地方,真是说到了我心里,我也是这么想的!漂泊的人生,追求自己的价值和梦想,是件多么有意思的事儿啊!她说“看看大家都干什么 怎么玩的 然后看看这个环境缺少什么”虽然暂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有心观察,有心发现,真让人欣赏,她的“出路”还有无限可能。

反之,没有物质,环境有限,缺少知识,最后说出“靠女婿着 就这么个出路 再没有别的出路”这样的话的长辈,他们的后辈又能有怎么样的“出路”呢?这样的想法,真叫人寒心啊!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最后的出路就是找个人嫁了,曾经说要“考上北京的大学”原来也,无奈于太多太多的问题。她带着那样纯真的笑容,看见车水马龙的世界,却发现都与自己无关,我无法体会她当时的感受,可能是无助,还存在着尴尬,甚至“羞”。唉,我只觉悲哀,那份治愈的笑容不在了,她的一辈子,都能看到底了。没有格局的长辈,孩子的书都没来得及读完,我相信只要让她念完初中,也许真的会不一样,很可惜…这样带着“女娃是别人家的”想法,那后辈的结局依然如此,结果又是一种循环、延续,唉。

而徐佳,我认为他代表的是大部分人的模样,家庭条件一般,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他的母亲虽然常常“悲观”“埋怨”,但却依然坚持让他复读,考上好大学,他自己也是那么坚定,从十几岁开始努力,一路坚持,接受现实,他说“每个人的命运都不一样 很多东西都是不公平的 但是这是你没有办法去改变的 我现在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存在 但是我会努力去改变这个现状”即使很努力的他,却依然处于社会工薪阶层。这到底为什么?这让我想起最近的流行梗“小镇做题家”,有些人努力很多年,和别人平起平坐,而别人却轻而易举就在这个位置。可是你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天生于高原。

原来,难道,我们的命运,真的出生时就决定了吗?阶级固化真的没有办法了吗?我只觉得这种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我也意识到在这个社会,处于这个时代,跨阶级是一个多么难的事情。

迷茫,说的是我自己。也许我的出生条件好过大部分人,但我又比不上袁,可我也不是徐。我是处于他们中间的尴尬层,见过上下两种人,下不去,上不去。其实现在拥有的,本来就拥有了,你就不会再考虑,所以你总是追求更高的东西。长辈跟我说,看看那些吃不起饭的人,我不知道能不能这么比,就像“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我看完反而更抑郁,能这么比么,是这样比较的吗?别人过的不好,所以我对我的现状感到宽慰,让我学着接受现在,而不去想上追求。至少现在我还不这么认为我应该这么理解。我多么想和袁一样,多去不同的地方感受,我很感谢我的家庭,我父母的还比较开明的态度。

也许以后会被现实生活压到抬不起头,但脚踏实地时,也一定不能忘记仰望星空,无论何时,告诉自己,在这里写下,以此勉励。

 4 ) 我们都是井底之蛙,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中国当代青少年有着怎样的未来?为了探索这个问题,导演用六年时间跟踪拍摄三个人的青少年生活。这三个主人公正是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出生的人的生存状态。

一.六年的生活轨迹

马百娟在贫困地区上学,梦想能去北京读大学,后辍学,因为没有基本能力找不到工作,在16岁时嫁人。

徐佳多次复读后考上大学,找工作屡屡碰壁后供职于一家公司,和相恋多年的女友结婚。

袁晗寒辍学后出国读艺术学校,假期去上海实习,后在北京注册自己的公司。

二.个体反映的社会现象

读书时的马百娟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对世界的好奇,还有一点走出去的梦想。经历了辍学找不到工作的她,梦想破灭了,最终她的命运和当地的那些女人一样,早早结婚,被束缚在了她长久生活的贫苦的土地上。

徐佳把考大学作为唯一出路,经历了多次高考才考上大学,是因为他不够努力吗?或许还因为和他人教育资源的差距。普通学校毕业,没有社会背景的支持,难以找到想要的工作。他认识到世界的不公平是无法改变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尽力去改变一点点现状,最后得到的或许只是稳定不变的工作与平凡的家庭生活,这正是大部分普通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袁晗寒在辍学后可以选择考心仪的学校出国念书,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她不必要一条路走到底,容错率更高。这大概是世人对金钱执着的原因吧,金钱所可以带来的不仅是物质,更是一种最大限度的自由,一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底气。

三.社会原因

按照社会的规则,有些人一出生就生在了别人到不了的终点。袁晗寒的生活是马百娟和徐佳想都不敢想的。马百娟和徐佳的生活,是一条路走到底的生活,而袁晗寒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对未来的迷茫,因为她有选择的权利。

社会贫富差距的存在使得教育资源必然不平等,加之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导致教育有时候可能是巩固阶层最好的手段。努力人人都可以有,可好的教育资源却是少数群体才能享有的,而往往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可能带给你努力的意识,精神的富养往往需要物质的支撑。

四.一些想法

这部片子记录的仅仅是六年时光,他们三人以后的生活会是怎样,谁的人生更值得过,我们找不到答案。况且生活总是冷暖自知的,别人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可能有着我们熬不起的苦。

如愿去读大学的马百娟就一定比现在生活得更好吗?与他人经济条件的差距可能会使她陷入自卑,因为看到外面的世界以后,想要的更多了,想要却得不到是痛苦的。呆在井底不知道世界有多大的青蛙不一定不幸福,而知道、看到过外面世界却依旧深陷井底的青蛙可能才是最痛苦迷茫的,因为从井里出去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其实,每个人能看到的世界都是有限的,可以说是每个人都是活在井里的井底之蛙,只是有些井口大,有些井口小,有些人知道世界比自己从井口所看到的世界要大得多,有些人不知道罢了。

个体的出生、生长环境、经历等等都完全不一样,世界观、价值观等都不一样,盲目去追求别人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都有自己的路。

 5 ) 壳子

看完片子觉得自己是个文盲,从小听到大的词儿想了半天竟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上网查了一圈仍然觉得迷迷瞪瞪,实在是觉得有些丢人。下面都是直接照搬来的名词解释,目前所知估计连皮毛都算不上,那就权且当是胡言乱语吧(看来人傻还是要多读书...)。

先看二者的定义:

阶级: 具有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财富、不同劳动方式、不同生活方式,或其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等,不同意识形态的多个社会性群体。(主要是对社会资源、或者是生产资料的占有)

阶层: 在同一阶级里,由于经济地位不同而分成的不同的层次(例如农民阶级里分为中农、贫农);或在不同阶级里,由某种相同的特征而形成的社会群体(例如科举制形成的知识分子阶层)。

由此定义得之,阶级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下自然产生的一种意识,阶级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并非人力能左右,是多个复杂因素的集合体。或者说,我们可以把它简单的理解为,一个人属于什么阶级,至少从爷爷辈就已经确定了;同理,想要达到阶级的跃升,也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而阶层,有人说两者含义相同,也有人给出不同见解。单看定义,还是具有比较高的相关性,阶层是对阶级的量化,是阶级的具体表现,是当前社会时期的具体反映,具有可流动性。尤其值得一提的例子,中国古代的科举制&现代的高考,通过考试选拔出来形成的知识分子阶层(所以说,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真不是骗人的...)。

现在来看这部片子。 荒凉的大山,贫瘠的土地,穿着并不合体的甘肃姑娘马百娟,坐在几间土屋教室里畅想自己以后可以一个月挣1000快钱,三年后,15岁小学还没读完的她,嫁给了自己的表哥; 高考复读两年的湖北小伙徐佳,坐在堆积如山的书本里,终于如愿考上了二本大学,度过了四年上课打瞌睡的日子后,开始穿梭在各大招聘企业,两年后结婚成家; 从艺术院校辍学的北京姑娘袁晗寒,答应帮母亲打理咖啡店,每天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让自己不无聊,后来出国学习,三年后回国注册了自己的艺术投资公司。

这三个人,好像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像你,像我,像我们每个人。看的时候我也会好奇,这个憨厚的红着脸庞的甘肃姑娘会不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读完小学,步入初中,度过紧张的高中,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大学...而那个沉默木讷的湖北小伙,能够在大学找到自己的一技之长,充满好奇的面对精彩人生,活出自己的一片天...至于北京姑娘袁晗寒,可否把自己的热情持续投入在自己的特长上,热爱生活...

看,每个人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每个人都希望生活能够按照自己希望的节奏进行。我想这就是纪录片的意义。它让我们看到自己身上套着的那个看不见的壳子,我们经历的事情,期盼的远方,努力的意义,都是目之所及,都在这个看不见的壳子里。 想要打破壳子吗?能够打破这个壳子吗? 我不知道。

 6 ) 敢问路在何方?

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穆旦

人活着,到底图个啥?

处在不同境遇的人,一定有着不同的答案。

昨天看了纪录片《出路》。

三个人,三个地方,三种人生模式。

生活在一个世界,却又好像完全不在一个世界。

一 马百娟,甘肃会宁人,简直人间极苦

山沟里的娃娃,家里穷,啥活都要干,早饭吃点开水泡馍馍,午饭是面疙瘩就咸菜,尽管挺爱学习,但智力发育迟缓,十几岁了算数还要掰手指头,小学没上完就辍学了,16岁近亲结婚嫁给表哥,紧接着便是怀孕,不知道下一代人会怎么样。

二 徐佳,湖北咸宁人,社会中的大多数

小镇出身,十分努力地学习,复读两年后进入大学,之后便是找工作、结婚……,像极了大多数人的生活轨迹。

三 袁晗寒,北京人,卵巢彩票获得者

辍学于全北京最好的美院附中,然后是画画、开咖啡馆、留学、注册艺术品投资公司,时常觉得生活无聊,想要找点什么事做做。

每个人都在找出路,每个人也都有着不同的出路。看完之后,实在让人唏嘘:

1.人真是在精卵结合那一刻就开始不平等了,且这种不平等不可能完全消除。

如果说经济条件还能外部调节,那个人的先天禀赋,比如智商,外貌,身体素质,这些又该如何调节呢?即使后天开发,很大部分在出生前也已经决定了。

有些人出生在罗马,有些人天生是骡马,简直无解。

不过承认并不代表认可,总该有所反思才好。社会公平永远值得追寻。保护弱者和少数,也是因为谁都可能成为弱者和少数。

2.人是被环境塑造、驯化的动物,人的观念与其所处环境相适应。

没有一个人的眼光是纯洁而无偏见的,人们所看到的世界,是一个受特定风俗习惯、制度和思想方式剪辑过的世界。个人的行为也都是基于彼时彼刻其对现实世界的想象。

就好像马百娟的父亲觉得,“女娃娃是别人家的人,多少念一点书,个人能用就对了”;徐佳的妈妈则认为,文凭高一点,肯定强一点,支持儿子再复读一年;而袁晗寒的母亲却主动让袁晗寒退学,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人都是同样的人,但就像“仓鼠厕鼠论”所说的,厕上的老鼠东躲西藏,仓里的老鼠膘肥体壮,“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

可见,环境挺重要,有时换个环境也挺重要。毕竟,在一个固有的环境或单一的文化体系里,人们很难突破原有观念的桎梏。但如果制造点文化碰撞,或有外部的旁观者进行思想灌输,结果可能会有很大不同。

3.勤奋是个好品质,但有时候真不是勤奋的事儿。

马百娟的父亲十分辛苦,自称是“苦怕了也饿怕了”,看着他苍老的模样,我一度以为他是马百娟的爷爷。但是,在那个山窝里,就是挣不到啥钱。甚至于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哥哥,得了牛皮癣都没钱治。

罗翔老师说:“其实我不是宿命论,宿命论会导致懒惰。同时我个人其实也不太相信天道酬勤,它会导致人走向骄傲或者虚无。当你成功的时候,你会觉得这是你努力拼搏来的,你配拥有这一切,所以你就瞧不起那些失败的人。但当你努力了拼搏了,最后依然失败,还是一无所成,你会陷入一种极大的抱怨,会认为天道不公。”

“我认为人生95%的事情可能是你自己决定不了的,但是我们依然要用5%的努力去撬动这95%你无法决定的事情,凡事尽力而为。”

我相信罗翔老师的话,尽管我不知道这个比例是否准确。

而影片也展现了这一点,尽管阶层落差依然存在,马百娟一家还是省吃俭用搬出了大山,徐佳经过复读,也考上了满意的大学。

希望他们都能走得更远一些。

落后的地方不值得留恋。

4.出身很大程度上确实决定出路

相比穷困的出身,富裕的一大好处是,容错空间大,试错成本低,选择权比较多。

袁晗寒能够尝试很多事情,画画、开店、留学、办公司……,徐佳大学毕业,立刻就要去挣钱养家,后来他还结了婚,总感觉像牛套上了轭;马百娟小学没上完就嫁给了表哥,她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去北京上大学了。

有句诗叫,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亡国的君臣,未必就比缔造盛世的君臣差到哪儿去。但亡国君臣的悲剧在于,他们的政策选择面过窄,缺乏辗转腾挪的空间,一旦有纰漏,很少有余地去纠正。而盛世的皇帝,家底丰厚,经得起折腾,有机会从错误中成长。

两者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外部环境越差,对该环境中个体操作能力的要求就越高。

但现实却是,穷人为了应对穷困的生活,往往会形成相应的认知状态,这种“具有合理性”的状态,会让穷人锁死在现有的生态位上。

不过命这玩意,你要不认,还能折腾折腾,你要是认了,可能也就真那样了。

生活的惯性,极其强大。

5.无论境况好坏,人都是各自有各自的悲欢。

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疾病还是健康,所有的人都是各有各的烦恼,各有各的欢欣。马百娟可以笑的很灿烂,袁晗寒也会感觉很无聊……,不过情感或许类似,我们为之动情的内容,却可能大不相同。

我们就好像“一个个兀自漂泊的孤岛”,安静地凝固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由于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永远不可能全部看见,甚至根本不能看见,于是,我们也就失去了理解彼此的可能性。

如果没有这部影片,马百娟、徐佳、袁晗寒,也可能就像三根平行线,永远不会有交集。

最后,用袁枚的一首小诗结尾: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总之,愿他们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7 ) 摇摆之中

我可以对等为那个徐,我的身边也有马,也有袁。

我在金钱和现实面前一直摇摆,我自负自傲,也悲观漠视。我的家庭不需要我挣钱养老,但是也做不到供我到老。我也在迷茫着未来该去哪里生活,不过我没有袁那么多可选择的权利,但我好像依然是相对“幸运”的那一部分,因为我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做到自私只顾自己。

但是我好像又被束缚了。随着兔年的到来,一些我从未想过的事开始被迫要成为我人生的未来目标,我也需要找一个“好女婿”,虽然我也不会因为依靠而嫁给他。有时候想想,这貌似也不全是因为男女平权,也包含了一种逃避,不愿面对在父母辈的想法中,我已经不能够随心所欲了。

所以徐似乎就是现在的我,和我一般大的年纪,大学毕业1 2年的迷茫时期,可能我会迷茫更久。很难不说即使我极力排斥谈婚论嫁成为目前人生主调,这件事仍然不可避免发生,我需要完成这个别人的愿望。因为我没有太多实力达到袁的经济能力等等。可能我在25 26岁也会谈恋爱结婚吧,我不愿相信但我真的没法改变。

出路是什么?全篇还是有一点点宿命论的感觉,可是幻想也不一定都泡沫吧。其实我也不知道。

 短评

2014年,马百娟16岁嫁给了表哥。2015年袁晗寒在北京注册了自己的公司。2015年,徐佳仍在当初签的电力公司工作。——2018.6.30大象点映于贵阳。

6分钟前
  • 熊熊大水
  • 推荐

千千万万的马百娟们啊

10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改变阶层是很容易的,向下掉的空间还很大。

14分钟前
  • 福禄寿喜锅
  • 推荐

三星半,2009年低画质、低像素部分素材加分,有些纪录片的触动点在于,会让你觉得人人都是上帝眼中庸庸碌碌毫无出路的糊口动物,当西北的小学少女辍学无所事事地漫步郊野,当武汉懵懂青年大学生穿上不合身的西装去求职,当衣食无忧的北京少女无论身在国内国外都觉得空洞无聊,这种动物感会更强烈,所谓出路就是觅食,无他,吃不饱痛苦,吃太饱空虚;三组人,阶级差距,教育差距,财富差距,可选择的生活不一样,但面对生活的空虚可能都是一样……

1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国内这种数年跟拍某个人或某一群体类似题材的纪录片还是屈指可数的,加上个人有所共鸣绝对是上乘佳作!此片展映后目前也还出于点映阶段,所以很庆幸能得到资源并观看。纪录片内容条目有不多说,主要看其内核。本人目前其实也还在寻找自己的“出路”。片子跨越6年跟拍了中国当下社会上中下阶层三个主人公的成长,正如导演郑琼所说这基本就是一本相册。就我来说跟片中徐佳年龄相仿、情况相似,我也曾复读上大学、做过电销。而人生也是随时在寻找出路。

20分钟前
  • 秀才Bui出门
  • 力荐

放在当前的历史环境 名字叫出身 也许更好

23分钟前
  • 头号精神病
  • 还行

我觉得每个人的出路都不一样,马白娟的出路是结婚生子有口饭吃,徐佳的出路是有个好工作结婚提高家人的生活质量,袁晗寒的出路是做自己喜欢的东西。

24分钟前
  • 白勺啊白勺的
  • 推荐

由于资金的局限整体略潦草,但人物选取很典型。除了马百娟面对阶级壁垒的无力,更真切体会到的是徐佳和袁晗涵面对遥远未来的迷茫与空虚。转眼间三年之后又是三年,那种走一步是一步,完全看不到未来却不愿去想的感觉自己虽然已经习以为常,但在银幕上以客观视角看到这份真实的空虚还是觉得太可怕了。

28分钟前
  • 字母君
  • 还行

浪费了一个好题材系列,拍的很业余,随便拎一个湖南卫视《变形计》的导演可能都比这个拍得好。不过还是拍出了一些时代的困惑,电影里的三个阶层都充满了无力感,每个人的表情都在诉说着生活的苦难。

30分钟前
  • 金敏丧
  • 还行

看得途中想起《人生七年》,一样是记录不同阶层的生活轨迹,《出路》却是更多了些挣扎的血肉。家境贫困的男性尚有家人支持,复读三年考大学;生活在大山里的女孩却只有七年的青春就要被嫁为人妇;家境优越备受宠爱的北京女孩,看似最为幸运,却也面临着人生的迷茫和价值的缺失,同样要面临出路的选择。

32分钟前
  • 蓝渐层猫咪
  • 力荐

果然富家女眼界还是宽一点的

36分钟前
  • Way-Kwok Chu
  • 力荐

平静的绝望,阶级趋于固化,打破阶级有多难,不知道,先从打破自我开始吧。

41分钟前
  • i Film
  • 推荐

甘肃会宁的那个简直就是我童年一个同学的翻版

44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阶层会提供相应的试错机会,且上层无论如何都会有一个兜底的线在,但茫然是共通的,可能徐佳会多一分焦虑,马百娟再多一分无力。全片最难忘的就是马花了3块2买了新作业本后雀跃的神情,这是人类最宝贵的瞬间,但那眼里的光能持续多久又很大程度是由出身决定,这同时也是最难过的事情。

48分钟前
  • tapa nama
  • 还行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家庭背景就已经决定了这个人的命运和一生,现实就是这么绝望。

4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感觉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这就是人的共通性吧。其实影片想要表达的并不是什么阶层固化,人生就是一场自我救赎的过程,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的,路最终还是要我们自己走。

51分钟前
  • 楢山
  • 力荐

出生已经决定了80%的社会,靠自己改变阶层越来越不可能!

53分钟前
  • Emma
  • 还行

高考不是万灵丹,大学不是万灵丹,考研、工作、换一个城市定居…都没有用的。还是自己,自己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的。

57分钟前
  • Lelia🌈
  • 力荐

三个人,三种生活轨迹,发展脉络交叉展现的人物状态,发人深省。

1小时前
  • Mung
  • 推荐

书评本来不是吵架的地方,但是我觉得OMG42网友的发言实在太有意思,给大家解读下:“要不是有高考你们这些贱民连希望都没有,难道还不满意,不赶紧给赵老爷扣头谢恩?”

1小时前
  • 那慕尔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