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杀

HD中字

主演:印小天,汤嬿,冯波,李易祥,曹伟,谢砚箫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无形杀 剧照 NO.1无形杀 剧照 NO.2无形杀 剧照 NO.3无形杀 剧照 NO.4无形杀 剧照 NO.5

 长篇影评

 1 ) 不应该

好久没看到情节这么吸引人的国产片了。
作为一部商业片,可以算优良了。
没有大牌明星,没有奇幻的穿越,没有特效,没有打斗,没有大导演,这样一部老老实实讲故事的国产片,真的很少见了。
影片探讨了一个深刻的主题——人肉搜索。
男女主角不应该认识,认识不应该见面,见面不应该再联系,联系之后不应该上床,上床也不应该录视频,录视频后不应该传给对方看,传视频的时候不应该睡觉,睡觉前不应该不关电脑,不关电脑不应该不关QQ,老公不应该偷看老婆QQ, 偷看完之后不应该发帖子,发帖子不应该啥都写,看帖子的网友不应该人肉,人肉之后不应该太认真,认真之后也不应该去找男女主角,找人也不应该太执着,女主角老公不应该赶走老婆,女主角被赶走之后不应该去坐船,坐船也不应该晚上一个人出来,小混混也不应该看见美女就起色心,起了色心也不应该有行动,有行动也不应该在船舷附近……
故事虽然很不错,可是导演的拍摄方式中规中矩,如果换一个导演,可能会好一点……
2010-09-02
无形杀.Invisible.Killer.2009.CN.DVDRip.XviD-XTM

 2 ) 当虚拟走进现实

人肉搜索,很好的题材,很火的话题。
网络上有一句名言:谁也不知道坐在电脑前的,是不是一条狗。在网线背后,是一个个空虚寂寞的灵魂,他们将虚拟的世界当真实的世界来过。所有在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道德在虚拟世界里都没有作用,他们可以凭着自己的自由意志,做自己喜欢的事。而这些人的年龄,又注定了他们未经过太多的生活历练,很容易一时冲动,受人煽动。虚拟世界带来的成就感,只会让他们越来越远离真实世界。我经常收到一些几年前就看过的FQ邮件,其实只要稍有常识或者上网搜一下就知道是谣言了,可是这些东西还是一直在传,没有尽头。一个虚拟的ID,虚拟掉的是一个人的责任感和理智。至于网络恋情,拿魔兽开刀算是轻了,顶多拿身体换装备而已。如劲舞团之类的,未成年题材啊,那拍起来才叫一个火爆,估计也没人敢碰。结局很有意味,办案的女刑警也被人肉了。有形的杀人犯可以抓,无形的ID怎么抓?另外,导演还没忘了讽刺一下杭州的斑马线,有心了。
魔兽不知赞助了没有,拍的时候应该还是九城呢吧。停服的日子里,运营商倒是又搞出了贾君鹏事件,一个个ID的背后,已不再是一颗颗寂寞而富正义感的灵魂,而是赤裸裸的金钱交易。现在,人肉搜索或者所谓的自爆,已经成了网站赚取点击率的法宝,只是可怜了我们这些不明真相的群众,跟在里头瞎掺和,被人当枪使了还不知道。我不明白网络实名制有什么难推行的地方,我只知道一旦实名制了很多人的钱就不那么容易挣了,但愿这不是推不下去的原因。

 3 ) 网络,害死人不偿命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总喜欢在虚拟世界里搏斗?

究竟是现实世界太残酷?

还是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而选择在虚拟世界中沉沦?

发人深省的一部影片。

记得一点,网络是人类的工具,而人类并不是网络的傀儡。

 4 ) 这个片太有现实意义了

九年前的片子,昨天才在电视上看到,仍然有现实意义。电影对键盘侠的批判,如果在九年前还有人质疑的话,今天应该没人质疑了吧?这么多年,键盘侠只知道怼马蓉这类社会话题,从来没有贪官污吏是被网友搞倒的。我也认识一些“调查记者”,就是找黑料然后敲诈别人的。如果说电影里还只敢讲“网络不是什么好东西”,现在可以说“媒体不是什么好东西”。

 5 ) 《无形杀》观后感

无意中看到这部电影,小成本。除了印小天其他演员都不熟悉。不提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只说说电影里表达的有关人性和社会现象。 1.网络是把双刃剑。电影里从网络暴力到青少年等网吧浏览的暴力黄色等多方面体现了网络危害的一面。如网络人肉、网络漫布的黄色信息、网络游戏的暴力场景等等等等,我国需要加强网络法制建设,保持良好的网络环境,网络不是人释放一切的地方,也需要受到道德和法制的约束。 2.媒体(片中记者)丑陋的为了热度而推波助澜的嘴脸以及全国各地键盘侠(影片中有典型代表)义愤填膺的声讨,可以说女主的死亡由多种因素叠加而成,以上两点占据了不小的比例。所以再次引以为戒,我们要理智的浏览网络信息,不要以键盘为剑随意伤人。影片最后,导演利用对女警察成功破案后,网络对其从小到大的详细生活的报道和对她成功破案的过分吹嘘,都有一种反讽媒体的意味。可见,媒体的一张嘴实在不可信,大家吃瓜就好,莫要成为媒体的枪。

3.影片虽然不长,但是导演利用有限的篇幅充分展示了出轨男女的前后变化以及典型特点。首先,女主不甘寂寞,接受了网友的调情,精神出轨进一步肉体出轨,最后落得个人人喊打身首异处的下场。其次,男主在妻子怀孕的期间,不仅不体谅妻子辛苦还沉迷网络游戏,毫无责任感;出轨女网友,事发后对着妻子赌咒发誓的样子真是男人最真实的样子,对着出轨女网友直接耍锅,一句不要再见面把自己的责任推卸的干干净净,毫无担当。综上两点,果真是“男人的嘴,骗人的鬼”。再次,男主妻子深夜的一句话“你以为我是真的相信你了吗?我只是不想我肚子里的孩子,还没出生就没有了父亲”,真真体现了妻子的无奈与悲哀,大多受害的妻子多会因为孩子而选择原谅丈夫,但我认为破镜难圆,这样继续维持婚姻既委屈了自己也会委屈了孩子。

最终,我们还是要“其不善者而改之”,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关爱青少年的用网健康,受到外界引诱时要“发乎情,止乎礼”,做一个正直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

 6 ) 到底是谁杀了林燕?

这部电影比预想的要好看,但是豆瓣上的评价则比预想的低。
作为一部悬疑影片,本片确实不够出色,剧情没什么波折,结局也没有什么惊人的逆转。
个人觉得这部电影与其说是悬疑电影,不如说是推理电影更贴切些,具体点说是‘社会派’推理电影。
作为‘社会派’推理,首先就要反映社会问题。这点上,这部电影做的很不错,抛开主题的‘人肉搜索’不提,但是一些周边问题,就很值得我们深思。
沉溺网游,网友聚会,网络上异性之间的惺惺相惜,QQ上的调情。相信每个现代人,或多或少都有过一些类似的经历。
这部电影里出现了一名死者——林燕,因为很喜欢看推理小说的缘故,所以一路看下来,也一直在琢磨凶手到底是谁,从主人公,到死者丈夫,再到维护正义的网友,一路辗转猜测了很多人,结果最后的真相却让我大跌眼镜,倒不是因为多么的意外,而是太平淡了,平淡到让人想不到。
作为一部电影,这样的真相似乎戏剧性不足,不够吸引观众。但仔细思考,这样的真相其实更加能够反映出电影的主题——“杀人于无形”,我想也是导演早就计划好的,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影片的核心,就是——‘到底是谁杀死了林燕?’,看完整个影片,这个答案早就在每个观众心中呼之欲出了。
当影片尾声时,记者们向女警询问“到底是谁杀了林燕?”时,我以为会出现“是你们所有人!”这样的回答。但是却没有如我所愿,而是以另外一种更讽刺的发展做了收尾,也再次间接的讽刺了‘人肉搜索’的力量。
这部电影明显是低成本的小制作,也没什么明星,票房相比也不会太好,但是影片背后所承载的东西却比很多大片要沉重许多。”

“你是干什么的?”
“我代表全国的网民给他道德上的审判!”
“谁给的你们权利?”

“网民就可以随便把别人的资料公布到网上吗?”

很多类似的对白让人难以忘怀。‘人肉搜索’以及其所引申出的‘网络舆论压力’确实在对社会的监管等方面做了不少好事,但是也毁掉了很多人,害了很多人——这其中大部分是坏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好人或则说无辜的人。
经常有人说,大学生或则说愤青是最容易被煽动的,现在看来,网民更是有过之无不及。我自己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在看到一些让人愤慨的新闻时确实感到义愤填膺,恨不得要动用私刑去执行黑暗的公正,但是很多时候却往往忽略了那些‘让人愤慨的事件’背后的故事,是否真的如我们所知的那样真实。而且即便是真实,我们又是否有那给别人进行道德审判的权利。这些都是看完这部影片后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

 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