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权利系列2

正片

主演:Hollywood,Yates,杰特·尤尔根斯米尔,Suzanne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最后的权利系列2 剧照 NO.1最后的权利系列2 剧照 NO.2最后的权利系列2 剧照 NO.3最后的权利系列2 剧照 NO.4最后的权利系列2 剧照 NO.5最后的权利系列2 剧照 NO.6最后的权利系列2 剧照 NO.13最后的权利系列2 剧照 NO.14最后的权利系列2 剧照 NO.15最后的权利系列2 剧照 NO.16最后的权利系列2 剧照 NO.17最后的权利系列2 剧照 NO.18最后的权利系列2 剧照 NO.19最后的权利系列2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A story about salvage

We need our salvage. Alcohol, tobacco, charity, religion, anything you do either for redemption, or simply for a moment of peaceful mind. We need someone to come along with, to whom, once in a while, you make a confession for those shameful things you have ever done, then go back home continue your life. The nature of our lives is ruthless and ironically user unfriendly. Once you do it, it can't be redone. Once you see it, it can't be unseen. Some of us live in lies, others don't. The truth is, whatever you said and done, either it goes to your debt, or you pay it right now. The pastor himself represented God, however his friend, the most reckless guy has the name- Salvador- which is morphologically closer to 'Salvage'.

 2 ) 最后的旗帜飘荡不止

有三个老家伙,发现自己被美国狠狠地耍了。 自己的父辈是万人敬仰的二战英雄,他们渴望得到同样的机会证明自己,然而走出越南瘴雾弥漫的丛林,除了一身伤痛和噩梦,他们没能带回任何胜利和荣誉。

他们已经识破了上层政客的关于战争的谎言,唯一能够让他们感到一丝安慰的,是自己的付出会为家人后代换来和平。 儿子的战死沙场,扯掉了可耻的谎言最后的遮羞布,甚至连阵亡的真实原因都差点被军方隐瞒。这个年轻英俊的孩子,带着一腔热血,被国家送往遥远而动乱的异国,参加一场本就属于别人的战争,然后为了一瓶可乐,被充满仇恨的极端主义者杀死。

所有那些理想、情怀、英勇、牺牲,都被证明只是熟悉的谎言。而摆在父亲眼前的真实,是一具遗体,上面不再有一张完整的脸。 愤怒的父亲,被军队夺走了自己的青春和儿子的生命,他不能允许儿子穿着军礼服,被葬在阿灵顿公墓,因为这会提醒他这个可耻的谎言,以及自己没能阻止这场悲剧的失败。他要带儿子回家,穿学士服而非军装,以自己的儿子而非一个海军陆战队员的身份,入土为安。

这三个老兵,怒怼安抚烈士家属的上校,对军方的一切安排嗤之以鼻。他们大张旗鼓地否定这一切,为了把莫大的悲伤转化成愤怒,得以宣泄。人很难做到直面这么大的变故,承认命运的随机性,而更倾向于强行套用因果逻辑,把错误归咎于具体的对象,加以指责。在他们看来,美国军方就是杀死儿子的罪魁祸首,更具体些,那个上校就该为儿子的死负责。 可是在送子回家的这趟心酸又偶尔有趣的旅程中,愤怒渐渐回归于哀伤,三个老兵也开始真正走出战争。 “你当初为什么要加入海军?” Sal挑衅地问执行任务的黑人战士,八成以为自己可以对新兵蛋子幼稚的“爱国”情怀大肆嘲笑一番。没成想对方的回答是为了逃离充满堕落和暴力的贫民窟,参军是最好的选择。像HBO迷你剧《杀戮一代》里面一个拉丁裔士兵的说法,他目睹了一场喋血街头的惨案,从此决定入伍“和白人混”,还能开上悍马车。对于一些社会底层的孩子来说,战争不是谎言,而是实打实的机会,能提供体面的收入和履历,甚至退伍后上大学的帮助计划。这是Sal没有想到的。 “他牺牲前救了三个战友,是你们吗?” “是的,就是我们。” Sal原本试图向当年阵亡的战友家属揭露其死亡的真相,为自己赎罪,指控军方的虚伪。然而最终还是选择将善意的谎言维持下去。这个母亲失去了儿子,她需要的究竟是知情权,还是相信儿子没有白白牺牲,死于英勇的个人选择,而非在没有麻醉药物的极度痛苦之中绝望地离开了世界。军队的处理方式,可能出发点中也不乏维稳的因素,也势必背负骂名,但对于很多悲恸的家属而言,这种带有谎言的安慰又几乎是最好的选择。认识到生活并非都是非黑即白,正确的做法时常不是最好的做法,是人生最无奈的成长。这一刻Sal心底里像诅咒一样缠绕他几十年的愤怒终于得到了化解。 从影片开头Doc决定让儿子穿学士服,而上校则反复叮嘱黑人士兵确保烈士穿军装下葬,这个分歧就在剧情中埋下了悬念,令观众以为这件事将成为电影高潮矛盾爆发的导火线。然而导演的处理却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三个老兵和黑人小兵在葬礼之前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气氛轻松融洽得并不像是在讨论一个如此悲伤的仪式。Doc拿出儿子的学士服,黑人小兵说这件衣服可能有些小了,他的战友已经长成一个大小伙子。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另一个选择就成了深蓝色的海军礼服。四个人聊着自己穿上这套礼服像骄傲的孔雀似的样子,预想的激烈争执并没有爆发,但看到此时每个观众都能明白,矛盾早在旅途中得以化解,一切已经重回正轨。

结尾的一封信可以说是很套路同时又很深情。“我知道你一直不愿意我加入海军,谢谢你能支持我的选择。请把我和妈妈葬在一起,我想穿我的军装……” 经历了一番曲折,这个父亲最终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Last flag flying 最后的旗帜,无关政治,无关战争,只代表曾经年轻热烈真诚的生命,飘荡不止。

 3 ) 三个老战友一台戏

三个退役老兵送殡的故事。

电影从老白的酒吧开始。

拉里坐进到了老白酒吧的时候,老白正和人喋喋不休的吹着牛,完全没有注意到他。他点了瓶啤酒,互相问候了一番,最后忍不住摊牌:你仔细看看,我是谁?

老白这才停止了玩笑话,仔细的看他,终于惊讶的喊了句:卧槽,你不是那谁吗?

拉里和老白是老战友,他们一起扛过枪,一起挖过战壕,他们父辈是二战军人,热血的军队精神继承给了他们。

几十年没见,喝得酩酊大醉。

老白问他:怎么找到我的?

拉里说,通过互联网,互联网上一搜,就找着你了。

老白说,别闹,正经点,为什么来找我?

拉里低下头,看不清脸上表情:因为我儿子,所以我来找你们。

一夜过去,天已经隐约发亮。拉里才跟老白讲,走咱去个地方,你知道大壮现在干什么吗?去了你就知道了。

老白这种浪荡的性格,一听这个可以啊。走。

看看大壮现在变成啥样了。

开车停在了一家教堂旁边。

老白疑惑:这里?

拉里说,你进去就知道了。进去别乐,别出声。我可提醒你了。

进去以后,他们找了后排的座位坐下了。

抬头一看,那台上的牧师,不就是大壮吗?老白惊讶之余,忍不住笑了出来,还吹起了口哨。惹的旁边女士一个劲白他。

宣讲结束,大壮说,我们这里有了新的来客,你们自己介绍一下吧。

老白和拉里起来了。老白冲他龇牙咧嘴,大家好,我是老白,一名退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士,嘿,再看看旁边这位,你看他是谁,是拉里,我们曾经和你们的牧师一起服役。

“上帝保佑”

大壮也认出他们了。

大壮请两位老战友去家里吃饭。

大壮目前也是个有身份的人了,家里布置的有格调、有条理。不过大壮现在是个妻管严,特别爱听黑人媳妇的话。

老白饭桌上开始发挥自己话痨的本质,聊起了往事,

“我当时准备在圣地亚哥干掉一些共党分子,但他们却没有出现,嘿,你敢相信吗?人民去越南度他妈的假,他们还付大价钱在那里拍照,在那个52000美国年轻人牺牲的地方,卧槽。”

大壮:“你就因这个事退伍了吗?”

老白指了指自己脑袋,“我退伍是因为头部受伤100%伤残,这是个好消息。”

大白和大壮扯淡的过程,拉里一直沉默不语。

“拉里,你不吃你的东西吗?你怎么了。”

大壮说,“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你最好还是说出来比较好。”

于是,拉里和他们讲了,

我来到这里,是因为我的儿子,因为他,我才找上你们。

就在前两天,有人告诉我,小拉里,他阵亡了。

他们说,他在巴格达,护送队遭到伏击,而他的武器没有上膛。

包括大壮媳妇在内的众人,都沉默了。

“上帝保佑。”

大白说,我要陪你一起去埋葬你的儿子。大壮你别担心,他虽然嘴上说不想去,一会他媳妇就得让他去,他听话着呢。

果然,大壮被媳妇一通指挥,说你作为牧师,怎么能保证小拉里在路上的安然无恙呢。

大壮说,行吧,然后小声嘟囔,可惜还有只粘人的狗屎。

大壮媳妇:“沃特,大壮你怎么说脏话呢。”

“抱歉。”

那么,三个老战友组好队了,老白开着他那辆老古董,拉里做副驾,大壮做后排。

老白开车也闲不住,开始嘚瑟的跟大卡车玩起激情对彪,隔空对骂。

大壮本来一直很顾忌自己身份,此时终于变回了以前的自己,

“你TM,我家里还有老婆孩子呢。CNDY,老白!”

老白放肆大笑,哈哈哈哈,这TM才是你啊。

到了遗体大厅,海军下士正负责和家属们慰问、交接,旁边站着个小兵。

老白趁着拉里去看遗体,逮着机会跟小兵聊了起来,得知他叫华盛顿。老白问他,你跟小拉里关系好吗,跟我讲讲呗。

结果得知,他们还真是关系不错,是战友,而且是很好的朋友。

华盛顿偷偷告诉了老白和大壮一些真相,小拉里不是在护送任务被偷袭死的,而是在阿卜杜勒的一个超市,正买东西,被一个穆斯林一边喊着“真主至上”就开枪打死了,然后给他戴了黑帽子。

“上帝啊。”

老白站起来就要把真相告诉拉里,并质问那个脸上写满了谎言的下士。

走到近前,看到拉里悲痛的样子,老白也犹豫了。

但是,老白还是忍不住,质问了下士,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名准下士表现优秀,充满正义和荣誉,像英雄一样的死去。”

老白说,你别来这套,这里面躺着的都是英雄,你给我说说,小拉里是怎么死的。

下士不知情,只能敷衍托词。

最后拉里发声了,“我要把我儿子的遗体送回家,不需要送到烈士公墓,不需要军队护送。”

这下,下士急了,“那怎么行,你这么搞回头给我处分咋办,不是,按照规定遗体不能直接交给家属,除非有有执照的殡仪人员,或者牧师。”

大壮,嗯?谁叫我。

三个人就把棺木往外推,但是老白那破车也带不走啊。去租个大货车吧。

老白又开起了大货车。

拉里在后面守着儿子遗体。

老白嘴依旧闲不住,开始调侃起上帝他老人家。

“这上帝没长眼睛。”

大壮:“我跟你说哦,上帝人家那有账本的,都给你记下来。”

“哦?那你说说,世界上出现儿童性侵案时候,他在哪?飞机撞那栋大楼的时候,他在哪呢?”

“如果我被记录在案,那我就有和上帝交流的机会,我要问问他,发生哪些悲剧的时候,你在哪呢?我不会解释我的所作所为,我倒想让你解释解释你的所作所为。”

“到最后,他会说,嗨呀,快进来吧,你倒很像是我的朋友。”

车停下了以后,老白去找拉里聊了会。

拉里谈论了关于埋葬儿子遗体的看法。

“我不会埋葬一个海军,我只想埋葬我的孩子。”

后来,他们还是被军方给拦截了。

经过再一次的协调,双方都做了让步。那个带着谎言脸的下士,派华盛顿去护送遗体,配合他们三人一起回去。临走前,严肃的强调,不要被那个老白洗脑!他就是个退伍老头!你是海军!你是军人!你要服从命令!听到没!

“是!”

四人加一个棺木上了火车。

华盛顿主动守着遗体,在寒冷的火车储藏室。

三个老战友聊了会,觉得不妥,怎么能把孩子扔那里呢。于是,找列车员帮忙盯一会,叫他过来到车厢里坐一会。

他们聊了聊,三个老战友从前服役时的往事,华盛顿说了说现在军队的情况。发现,其实隔了这么多年,很多事情都不尽相同。

“我不介意成为普通人的一员,只是我宁愿在那里斗争,也不愿意在自家后院。”华盛顿聊起自己的看法。

“这话听着熟悉吗?”

“我们当年在越南和GCD作战,这样就不用在马里布海滩上和他们战斗了。”

我们当年也是这么想的。

拉里说,我想我儿子当时一定对我很失望。因为他出事的时候,我还在被禁闭。

华盛顿说,不会,小拉里一直跟我说,他比我们要幸福,因为有个快乐的童年,有对他好的爸爸、妈妈,还有漂亮的房子居住。

就这样,随着火车飞驰的驶去。时间也慢慢到了晚上。

到了晚上,四个人跑到储藏室去喝酒。

人就是这样,聊到兴头,借上酒意,话就什么都开始冒了。

“我们最后来到了迪士尼,让失落的拉里兴奋起来……”

华盛顿打断了他们,“等等,越南有迪士尼吗?”

老白、大壮看着华盛顿不解的样子,哑然大笑,进而前仰后合,喘不过来气。还比出胜利的双手,意思大概是你看我就猜到他不懂这个梗。

原来“迪士尼”是他们当时对当地JY的叫法,拉里比他们小几岁,老大哥们当时就带着拉里去逛,让他破了处。

拉里回忆说,“其实感觉还挺不错。 ” 四个人再一次轰然大笑。

老白问华盛顿,你别乐,你什么时候?

华盛顿回答,“13岁。”

“卧槽。你瞧瞧。年少有为啊。”

火车中途到站的时候,老白张喽三人去买手机,大壮不情愿也被拉着去了。

大壮说,你可赶紧的啊,一会过点儿了,火车走了。

老白说,我觉得咱三都得来部手机。你看这些手机,多性感啊。

“性感你妹。”

老白说,就你这腿脚,你万一掉沟里,咋整。只能在那里悲惨的喊救命啊救救我。但是,有了这手机可就不一样了,你可以向我呼救。

售货员小妹也附和,“您打911也可以,免费。”

最后大壮被他们说服,买下了手机。

出了门,大白拿大壮开涮。

溜到了身后,给大壮打电话,说我是上帝。

大壮,卧草,你谁啊。

我上帝啊。你是不是以前老打架,还逛妓院来着。

大壮赶紧到处看,发现了一脸坏笑打电话的老白,要拿拐揍他。

这时,老白电话又响了。是列车员。

“不是,你们回不回来啊。火车开走了啊。你们再下一趟吧。”

三人顿时懵逼。

最终他们坐上了火车,赶回了自己的城镇。

老白提议去看看牺牲战友的母亲,他母亲也被谎言蒙蔽了多年,军方没有告知他儿子死亡的真相,

只是说,你儿子是个英雄。

到了她的家里,老人喜笑颜开,仿佛见到了多年的熟人。

几人磕巴了半天,

老白终于说,我们来这里,是要告诉您真相。

老人愣住了,又想到了什么,颤颤巍巍的说,

“你们是被他救的战友吗?我听说,在他死前救了几个战友。”

“是的,我们是。您的儿子是个很伟大的人,我们永远也忘不了他。”

“感谢你们。”老人含泪送别。

葬礼仪式前夕。

拉里要给儿子的遗体试衣。他之前说过,不想给儿子穿上海军的衣服,想让他穿学士服。

但是,华盛顿看了后,说小了。他现在肯定穿不了这身了。

无奈,拉里同意了,还是穿海军衣服吧。

仪式快要开始的时候,华盛顿给了拉里一封信。

这是他们当时作为好朋友互换的信。

拉里打开儿子写的信。

里面讲了关于如何热爱自己的工作、如何喜欢海军、安慰父亲如果自己牺牲了,也不用悲伤。他觉得这样值得。他会和已故的母亲看着父亲。

拉里老泪纵横。

这是一部于战争和政治无关的,只是讲男人的情节,关于自我的战争、谎言于真相以及慢慢的与生活和解。

如果喜欢话痨片,推荐此剧。

这三个人像美国版的锵锵三人行,又像铁齿铜牙纪晓岚的铁三角,各种插科打诨,以及谈论自己的看法和见地。非常有意思。

 4 ) 三个老男人一台戏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的家庭(父亲)朋友版本。三个老男人一台戏,精彩 在三人去找当年战友的老妈妈,Sal在那一瞬间犹豫, 然后说了让老妈妈自豪的话。三个老兵不约而同地达成了默契,与之前追寻Doc的儿子死的真相完全转变,让人唏嘘不已。Man makes war, war makes man. 评分:9/10

 5 ) 美国式战争反省题材的家庭伦理片

这片子是看完水形之后看的,整体感觉舒服不少,失去孩子的退伍老兵带着他的老战友护送孩子遗体回家,比较沉重的一个题材,却在回忆,探讨,争论中度过,牧师,老顽固,老实人父亲,这三个类型的人注定是要矛盾争吵不断,满嘴法克的毒师是亮点,演绎很到位…列车上在孩子的棺木前,几个老友外和同行的新兵,一起回忆讨论战争时候点滴回忆,时而前俯后仰,时而捧腹大笑的场景很精彩,感觉温馨,暖暖…最后战争本身已经不是一个主旨,父亲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成为整个影片的句号…最后孩子的那封遗书朴实的语言,却充满着温馨和爱…

 6 ) 美国式战争反省题材的家庭伦理片

这片子是看完水形之后看的,整体感觉舒服不少,失去孩子的退伍老兵带着他的老战友护送孩子遗体回家,比较沉重的一个题材,却在回忆,探讨,争论中度过,牧师,老顽固,老实人父亲,这三个类型的人注定是要矛盾争吵不断,满嘴法克的毒师是亮点,演绎很到位…列车上在孩子的棺木前,几个老友外和同行的新兵,一起回忆讨论战争时候点滴回忆,时而前俯后仰,时而捧腹大笑的场景很精彩,感觉温馨,暖暖…最后战争本身已经不是一个主旨,父亲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成为整个影片的句号…最后孩子的那封遗书朴实的语言,却充满着温馨和爱…

 短评

林克莱特版落叶归根,一个老混不吝酒鬼、一个黑人牧师陪伴昔日战友将其牺牲儿子的遗体带回故乡的故事,一路上时而豁达时而悲伤,同时回忆起服役年代、真相不为外界所知的过往。依旧唠唠叨叨,老白演得真好,总演喜剧的卡瑞尔变身一个海边曼彻斯特一样丧的男人,结尾略煽。穿一天军装,就是一辈子军人

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直男癌公路战争片。几处重温往昔掏心置腹对话,穿插着旅途中无伤大雅的玩笑,连悲伤的情绪,以及对国家失信的愤世嫉俗,都把控得刚刚好。然而正是这份让观众熟悉的朴素和亲和度,让成片毫无惊喜可言,甚至——像是一部“如果让林克莱克拍战争片会怎样”的山寨电影。

10分钟前
  • 大 蜹 蜹
  • 较差

故事很简单,主要看几位非一线大角色飙演技,史蒂夫严肃起来太可怕了。

14分钟前
  • Carf
  • 还行

林克莱特的公路电影,侧面的战争反思与理解,属于渐入佳境的那种,有些细节还是很打动人的。[B-]

19分钟前
  • 帕拉
  • 还行

三个老男人主持的社会情感创伤类电台节目,时不时再插入一段抒情小曲,基本就属于那种即使关掉画面戴上耳机听两个小时对话也不会对内容理解有太大影响的电影。

20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5.0)老友再聚回忆往事九成九的结果会是happy ending,再搭上这个回忆还是由护送英雄归乡引发的那就更没跑了。导演居然是林克莱特。仨老头互怼略有意思。

25分钟前
  • cliosong
  • 还行

NYFF开幕/第一场,过于话唠的公路片,和Billy Lynn一样对战争有着独特视觉的体验,爱国主义教育的气氛有点浓重。三颗星给主角演技(我的老白!),一颗星给剧情,因为我们都要学会与过去与自己和解。

26分钟前
  • 一捺
  • 推荐

感动、幽默、深刻,对信仰、战争还有亲情做了最温柔真挚的告解。能在国内的大屏幕第一次看到我最爱的两位演员(以及,《阳光小美女》后的重聚)加爆了我的感情分(所以无视我任性的评价),也在平遥影展最后一天冷到令人发指的露天剧场热泪盈眶。中国发行方来走红毯了,等着进院线再给墙头们送票钱!

30分钟前
  • 基瑞尔
  • 力荐

多数左派的自我剖白最终都无甚意义。 All I see is that you get three chatty old men together, oh dang it Richard Linklater please don't do this again.

33分钟前
  • CharlesChou
  • 还行

老兵想不通,为何当年去越南,如今又去伊拉克。将军想不通,为何不把烈士葬在阿灵顿,为何下葬不肯穿制服。牧师想不通,为何用手机才能即时通讯。酒鬼想不通,为何信仰的上帝不是万能?电视机里布什在讲演,萨达姆被抓。对于时代,众生的困惑渺小而卑微。对于父亲,让孩子拥有完满的童年已是最大宽慰。

38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似林克莱特又不似林克莱特。三个老戏骨即便是坐火车聊天也看点十足。三个退役海军护送卡瑞尔角色的儿子,在巴格达服役时被误杀的年轻人的尸体返乡。是中年老男人版的“爱在”故事。卡瑞尔是一个被低估的伟大演员。

40分钟前
  • 踢迩达
  • 推荐

优秀的题材点(战争的余音是如何与日常生活融合,从他人到自己,从身体到心理,从短短几天到漫长的一生)和类型(三个老直男的公路悲喜剧),然而没有操作起来——大段的对话并没使其如往常般切入真实,且偶尔出现命题作文式的失真,似乎是林克莱特第一次输在这。当然,依旧不错的表演和细节。

42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湿滑的路面,桥梁,前方闪闪发光的城市夜景,廉价的汽车旅馆,电视里的新闻画面和比赛直播,棕色的餐馆,火车运输厢内的坐谈...没有什么特别的场景,台词也比较直白,但每个看似不起眼的段落都能让人身临其境,而串联起这些场景的是三个中年人,其中两个是他的旧日战友,他们要和他一起将他死去的参军的儿子的尸体运回家。在此过程,导演表达了关于反战,何谓爱国,宗教以及生活的一些思考,我不能说它很深刻,但确实具备日常味道,反正我的参与度颇高。其实这种拍法是导演的拿手好戏了,但这次他不再写年少轻狂,对准的是垂老的中年,于是就多了一点伤感。嗯,很多事情过去了,生活像是被永久定调,仅仅是如此活着,没有好事情,不期待好运气,这是同行时偶尔说几句玩笑话就算是快乐的日子,而每个人都必须去承受这种日子的重量,其实这真的不容易。

45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还行

看似不寻常但其实又很Linklater的作品;看似愤世嫉俗但最终仍然达成了和解。虽然还是没有跳脱liberal爱国主义的话语(which is cute),这样的小品在当下只嫌少不嫌多

49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三个小生去送殡...

53分钟前
  • vivi
  • 还行

披着反战的外衣,最后讲的其实是与自己和解,兜兜转转到最后,还是那套价值观正确的说辞,显得很温吞,当然美国电影基本上都是这个落脚点,除了那几个愤青导演。林特莱克拍战争片,听上去不明觉厉,其实和那些能把行活儿拍到及格水准的好莱坞流水线导演相比,没什么特别的优势,感觉就是接了个行活。

5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世界变了,变得干净、整洁,人们不再像以前一样狂躁不安,只有他们三个老家伙还怀念着之前狂欢纵欲、恣情放荡的旧日子,他们再次踏上旅程,开着过时的玩笑,似乎又回到了越战后的那年冬天。P.S.选角真的一言难尽,想想《特殊任务》,不奢求能请到当时的演员,至少在外形上不要差别这么大好吧。

60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3.5 其实和比利林恩的问题如出一辙,对战争做去政治化的表达是现在美国电影的套路手法。说是阿什比那部电影的续集,其实只是借了一个公路片的结构而已,70年代那种愤怒和绝望永远回不来了。印象深刻的是一句“美国每一代人都有一场自己的战争”,只是什么时候真正跳出愤世嫉俗的圈子,变化才会到来吧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落叶归根的列车在回家路上一刻不停,它承载的不仅只有少年的身躯,还有父亲满满的爱。然而更多的,它承载着父亲与两个朋友之间的感情,这三个人似乎自始至终不愿改变,可又在潜移默化中彼此靠近,借着三位主角到位的表演,整部电影让人看得心里格外暖和。

1小时前
  • 饮歌
  • 推荐

有几个片段还好, 但我真的很不待见Carell演这种苦兮兮的角色,而且最后离经叛道的老白突然摇身一变穿军装叠国旗简直莫名其妙。后来一看是Linklater的片子也就释然了。

1小时前
  • Chery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