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列宁

HD中字

主演:丹尼尔·布鲁赫,卡特琳·萨斯,丘尔潘·哈马托娃,弗洛里安·卢卡斯,亚历山大·拜尔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0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再见列宁 剧照 NO.1再见列宁 剧照 NO.2再见列宁 剧照 NO.3再见列宁 剧照 NO.4再见列宁 剧照 NO.5再见列宁 剧照 NO.6再见列宁 剧照 NO.13再见列宁 剧照 NO.14再见列宁 剧照 NO.15再见列宁 剧照 NO.16再见列宁 剧照 NO.17再见列宁 剧照 NO.18再见列宁 剧照 NO.19再见列宁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再见列宁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克里斯蒂娜(凯萨琳·萨斯 Kathrin Sass 饰)衷心拥护着社会主义东德,她的丈夫已经逃往西德,剩下她一人抚养一对儿女阿丽安娜(玛丽亚·西蒙 Maria Simon 饰)和阿历克斯(丹尼尔·布鲁赫 Daniel Brühl 饰)。1989年,阿历克斯上街游行被捕,母亲目睹了这一幕,心脏病发晕倒过去,不省人事了好一段时间。 当她醒来,她熟悉的国家已经改变——柏林墙推倒,民主德国的社会主义也随之瓦解。  医生说,克里斯蒂娜不能再受刺激了。于是儿子想方设法营造一个过往的世界给母亲。母亲因此得以活在过去的民主德国里:包括邻居的衣饰,电视的新闻,换成苏联食品的罐头。然而,阿历克斯用心良苦不可能掩饰庞大的现实世界。终于,儿子以自己的方式去和母亲讲述东德的变迁。鬼屋200310年计划分裂大师我的左手右手蓝象本能寺酒店卫兵!警戒!绝命后卫师新生第一季正义玩家空中浩劫第六季天脊假如明天来临科学怪人对地底怪兽恋性世代绿色的远方2023SBS演艺大赏顶级明星我心里的那家伙美妙共振尖头外星族七秒机器侠超级名模2001达·芬奇密码颜如玉一剪成衣第三季解码数学告密者美版伤心的解药天使行动1987东方卫视2023电视剧品质盛典致命洪灾安然:房间里最聪明的人婚姻,还是房子一币通关小子:我们的电玩史遗落家庭夜来风雨奥莉佛是狗,(天哪!!)这家伙续篇龙在江湖(国语版)怪物先生 (国语版)大师之疯狂假日另有他路

 长篇影评

 1 ) 历史的伤害

  这实在是一部应该力荐的影片。初看电影名字,以为德国拍的一部关于1924.1.21即列宁逝世以后的苏联的电影。对列宁的忌日,竟然那么清晰的记得。然而看后才知道完全不是那样。从1978年到1990年的两德统一,一个东德家庭在那段岁月中的变迁。母亲一直以来对两个孩子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关于他们的父亲。在母亲口中,丈夫为了西德的情人而离开他们一家去了西德,再也没有回到东德来过。然后故事从男主角的口中缓缓道来,同样有很多的独白,同样许多记录历史风波的黑白影像......这一切仿佛是德国电影惯用的手法。原本一个失去父亲的家庭也许可以就这样平静度过动荡的岁月,只是1989年的那次游行,母亲在看到儿子被拘留后因激动而昏迷使原本平静的家庭完全改变。
     母亲是东德极力维护社会主义的典型代表,可是在她昏迷的8个月中,柏林墙倒下,东西德互通,直至两德统一。她醒来的时候依然不知道发生的一切。儿子害怕母亲再受刺激而守护着这样一个秘密:穿旧时的衣服,使用东德时期的食品包装,甚至连电视节目都是朋友特意制作的有关东西德分裂的新闻。其实看起来并不沉重,反而滑稽幽默。最后母亲死前告诉他们隐藏了好多年的秘密:父亲的离开是因为政治问题。而至死母亲都不知道东西德已经是个统一的国家。
    爱极《再见列宁》的配乐,舒缓而让人倾心。其中一段和《天使爱米丽》女主人公打水漂的那段一模一样,本片的配乐正是担纲《天使爱米丽》配乐的法国大师级人物Yann Tierson。那些往日的时光随音乐在电影中沉淀,德国的动荡,从分裂到统一的沧桑现实也被唯美的影像与音乐艺术化并柔化。给人留下的只是微微的伤感并适合在原声音乐中回味那段动荡的历史。
    爱极柏林那座城市,记得一本杂志上介绍过那是欧洲最像北京的城市,保留着古老的建筑和废墟,还有正在施工的起重机。它真的没有巴黎的浪漫,伦敦的情调,马德里的热情,但它拥有说不完的历史沧桑感,沧桑到让人心疼,它曾经被分割开来,经过时间的洗礼却仍然伤痕累累。柏林墙虽然倒下但那段记忆却依然深殖人的心中。
    总是想起三毛笔下在60年代艰难通过东西德关卡的那次经历,想起从东德去往西德的被歧视的人们,想起历史教科书里的黑白相片......电影里说90年德国队在世界杯上的胜利让两国人民短暂团结一致,可是今天,历史埋下的矛盾仍在继续着。这也是为什么两德统一那么多年后仍然出现这样的电影描写一个家庭在当时的变迁,不难发现,影片中充满着深深的对东德的眷恋,毕竟它曾经存在了41年.
  也许是最近的感情比较丰富,看电影常常流泪.当多年以后父亲与子女再次乡见,只能无言,只有刺痛人心的陌生感.虽然他们爱着对方,他曾写来那么多被妻子藏起来的信,她那么疯狂得去找信躲在角落里哭泣,可是时光还是那么无情得将被迫分隔的本应该亲密无间的人变得疏离.假如不是因为政治和历史原因,她们本应该获得幸福.多希望世界上少一些这样的家庭,毕竟这样的局面受这样的伤害并不是他们的本意.

 2 ) 母亲对自己信念的质疑

我记得该片里有母亲对自己信念的质疑,很有玩味,其实母亲很清醒地活在自己编制的一个梦里,到最后她才说了实话.

但不知为什么大家都没提到这个情节?要么是我记错了?

 3 ) 能够真正审慎的思考自己历史的只有德国人

德国是一个历史曲折的国家,德国人则是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能够用真正冷静客观的态度去审视自己历史的民族。经历过夹在法国和俄国之间数百年分裂的痛苦,经历过普鲁士王国到德意志帝国的强盛,经历过纳粹的疯狂,经历过禁锢人性的东德,今天的德国人回顾这些历史拍出来的电影总是有非常独到的感觉。比如《窃听风暴》,冷血的东德窃听员也会被追求自由的执著感染;比如《伪钞制造者》,纳粹关押下的犹太人在为活命和为纳粹制作假钞之间挣扎;比如《犹太人区》,纳粹军官也有崇尚歌剧艺术,从而留下一批犹太人艺术家组织剧院,然而在紧要关头又露出凶恶面目...

这部《再见列宁》,还有一个译名,叫《民主德国在79平方米内延续》。一对生活在东德的兄妹,在年幼的时候遭遇父亲叛逃到西德的变故,而他们的母亲则是一个衷心拥护民主德国的人。时间到了 1989年,兄妹都已长大,世界也风云变幻,虔诚拥护东德的母亲目睹儿子在一次游行中被捕而受到刺激,心脏病发作而昏迷了8个月。这期间柏林墙倒塌,边境开放,无数的东德人涌向西方,德国处在变革中。而刚刚苏醒的,拥护东德的母亲心脏不能经受刺激,所以兄妹决定让民主德国在母亲的房间里继续。他们找寻早已不见踪影的东德腌菜,把录制的东德老新闻放给母亲看,还要解释窗外掠过的可口可乐标志是怎么回事...

民主德国无愧于社会主义阵营中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衣食住行,我想在同时代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很难想象。可是和邻近的联邦德国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可以说,柏林墙一倒,东德人应该经受了不少物质和文化上的冲击。原来一切固定、井然的生活节奏和社会气氛被完全打乱。在这眼花缭乱的世界里,当年的权贵纷纷失业,甚至连第一个东德太空人也沦为出租车司机。儿子为母亲塑造的民主德国产生了许多笑话。这体现了德国人的幽默,不是美国人的夸张,不是英国人的黑色,也不是法国人的随性,而是作风刻板的德国人独有的一种冷感幽默。

如果这部电影仅仅如此,至多只能算是一个思路有新意的电影。可是德国人的思想就是更胜一筹,这可是马克思的祖国。儿子早年工作的东德电视机修理店早已倒闭,在节奏越来越快的资本主义社会,他每天辛苦工作到精疲力竭,母亲的房间里的“民主德国”反而成为了他喘息释放的归宿。他为母亲创造的民主德国,也越来越像他儿时心目中理想的社会。要知道,现在的德国就是当年的西德,西德的电影人能够拍出这一点有多不容易。他们没有一味贬低东德的残暴专制,相反,我们能看到他们在繁忙的现代德国对当年东德缓慢有序的生活节奏的些许怀念。

闹剧总得结束,儿子用理想中的方式告诉母亲民主德国的未来。而母亲也并非如儿女所想的那样简单的信仰东德,她也有难以诉说的秘密。最后,超越一切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是爱,儿女对母亲的爱,母亲对丈夫的思念。影片最后表达的是亲情能超越人间一切的禁锢和枷锁。

影片在德国统一的狂欢中落幕。人为的分隔半个世纪的民族终于团圆了,人人脸上都洋溢着衷心的笑容。我深深的被这气氛感染了,祖国统一,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平等,真是一件快事。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4 ) 《再见列宁》之后,我们还会再见列宁。

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小镇青年,大概都有过小时候看电视,遇到接吻、性爱画面时,被父母挡住眼睛不让看的经历。

但这种遮挡几乎是毫无必要的,就我的经历来看,小时候聚在一起的男生们,几乎是在会说话和打架的同时,就学会了和性有关的大量脏话,在我爸妈第一次试图挡住我的眼睛的时候,那些画面对我来说早就不陌生了。

之所以说起这个遥远的故事,其实是因为它和这部电影里面的剧情有非常相似的元素——为了保护而进行的某种掩盖和欺瞒。

生于冷战时期东德的男主角阿历克斯,为了不让自己虚弱的母亲受到精神刺激,隐瞒了在母亲昏迷期间东德已经消失了的事实。他用上了各种道具、自制视频,和其他母亲的老友串通,营造了一个东德社会和东德共产党依然在正常运转的假象,但影片末尾,母亲还是知道了真相。

知道真相的母亲其实并没有怎么样,没有晕倒,非常心平气和的接受了这一现实。然后,母亲反而开始配合儿子,不去戳破儿子给自己营造的氛围。于是这场儿子对于母亲的善意欺骗,又变成了母亲对儿子的善意欺骗。

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遮住我眼睛的爸妈,还是给党员母亲营造东德的那个儿子,这些故事中的欺骗方都有一个假设:被欺骗者无法接受这些现实,或者说还不到时候去接受这些现实。

但是我并没有我爸妈所认为的那么单纯,甚至可以说相差甚远。因为前文所属的原因,对我爸妈总是在看电视的一些时刻挡住我眼睛这一事,我一直没有太多反抗的表示。时间长了,这种毫无好奇心的表现和我在其他领域的浓烈好奇心形成了重大反差,于是在某个我也记不清楚的时刻之后,爸妈也懒得进行这种形式上的努力了。

而阿历克斯和他妹妹的母亲,离他们的想象的那个母亲距离其实更远:他们一直认为背叛了东德,背叛了家庭的那个父亲,其实是被自己母亲的犹豫和畏惧而害得妻离子散的可怜人;而他们眼中勤勤恳恳,为党为国的母亲,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和父亲策划要逃亡西德,并且在因为自己的懦弱而没有成行之后,还继续截住了父亲寄给孩子们的信,仅仅为了维持“父亲才是家庭的背叛者”这个谎言。

母亲做了这么过分的事情,但是看完电影的我们却没法责备她,不管她出于什么原因想要携家逃往西德,她都可以说是那个被严密管控的时代里愿意冷静独立思考的人之一,她唯一的错误是在未知面前因为恐惧而选择了半途而废,但这样的恐惧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们无法责备别人没有做到一件我们自己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站在母亲的角度,站在那个逃往西德的时间窗口刚刚关闭的时刻,两个孩子的父亲已经去了西德,她和他,孩子们和他,可能永生再也无法见面,但她需要肩负起母亲的责任,而为了实现这种责任,她需要有一个正面的母亲的形象,这也是她截下父亲的信件的原因。

这个故事里的每一次欺骗,都是有着善意的理由的,母亲在关于父亲的问题上欺骗孩子们,孩子们长大后在关于东德的问题上欺骗母亲,而母亲弥留之际,为了不让儿子感到心血白费,依然配合他看完了所谓的东德新闻。

故事讲到这里,似乎这个剧情只是为了告诉我们家庭、亲人之间的善意和温情,以及这种善意和温情伴随而来的一些欺骗和隐瞒。但是这个故事放在德国二次统一的时代背景下,命名为《再见列宁》,似乎都在告诉我们,这个故事不止于此。

影片故事背景的时代,是西风压倒东风的时代,资本主义裹挟着廉价的汽车、冰箱和电子手表无往不利,冲垮了社会主义前线上的无数国家,也冲击着那些地方的人民的心灵,一直到今天,我们还能从那个时代的出国者的讲述当中,感受到那种巨大的贫富差距所带来的冲击,这种冲击不止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他们的爱憎,喜好,整个世界观。

1991年4月,杭州基督教青年会

尽管很多人都没有明说,但是站在那个时代,被欺骗感最强的无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就像影片中,柏林墙开放之后,阿历克斯母亲所住的医院隔三岔五就有医生抛弃病人,去西德找工作一样——没办法,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实在太吸引人民了。

但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对于资本主义的那些描述,就真的是彻头彻尾的欺骗吗?当然不是。

我们不能忘记也无法否认,曾经存在过的那个红旗插遍亚欧大陆,国际歌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的年代,资本主义大本营的美国政府人人自危,因为全球的知识分子、工人、农民都向往那个地上天国,他们自愿、无偿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去保卫它。

因为在那个时代,最大的谎言却是资本主义。

因为在那个年代,工人们看不到劳动的价值,他们只看到资本家不劳而获,坐地收租,镇压工人,噤声良知。

因为在那个年代,工人们勤劳奋斗一生,都无法获得资本家的孩子出生时就拥有的财富,这种差距甚至从物质的层面向精神的层面进攻,笑贫不笑娼成为了社会的常态。

彼时的欺骗和被欺骗者,在半个世纪后完全调换了过来,这场幻梦与幻梦的交换,在人类的历史上还将继续进行下去,《再见列宁》之后,我们还会再见列宁。

德国盖尔森基兴市立起一座列宁雕像

在最后放给母亲的影片中,阿历克斯的朋友扮演的主持人说道:

成千上万的西德人民走向东德, 他们想从资本主义的生存竞争中解放出来, 并非所有人都想参与职场争斗和拜金主义的活动, 并非所有人都受得了弱肉强食。

访问我的博客

 5 ) Der Blick zurück des Gespenstes

Ich finde diesen Film sehr berührend und emotional. Im Gegensatz zu vielen Filmen, die in der westlichen Welt (vor allem in den USA) gemacht werden, stellt er sich nicht auf eine moralische Stufe und urteilt nicht herablassend über das sozialistische System.

Er erzählt eine warmherzige Geschichte durch die Vorstellung einer alternativen Welt, in der der Sozialismus nicht vom Kapitalismus besiegt wird, sondern das Gegenteil. Der Held log der Mutter vor, dass es die Arbeitslosigkeit und der Mangel an geistigem Leben im Westen war, der die Menschen in den Osten trieb. Unabhängig davon, ob die Mutter die Lüge wirklich abkauft, wird das Ideal einer besseren Welt aufrechterhalten.

Angesichts der heutigen neoliberalen kapitalistischen Welt, der extrem ungerechten Verteilung von Wohlstand und Lebensnotwendigkeiten, der anhaltenden weißen Vorherrschaft und des Imperialismus ist der Film daher keine Lüge, sondern eine Parabel, die uns wie ein Spiegel zurückblickt. Man sieht die Lenin-Statue, die mit der Hand winkt, als wolle sie sich verabschieden, aber man könnte sie genauso gut als ein Gespenst sehen, das immer da sein wird und zurückkommt, um uns heimzusuchen.

 6 ) 历史记忆不该仅是一次温情的表达

这部德国片,或者也许可以说,西德片,在意识形态缝合方面是一部还算成功的电影。片子以一个东德家庭在1989到1990年间的生活故事为线索,展现了东德人在这一巨大历史时刻中的心态。作为一个故事,它戏剧化的情节明显脱离了生活,因此它折射出的既不完全是东德人对资本主义的热望和欢迎,也不仅仅是他们在意识形态幻灭时的屈辱和悲伤,而是西德人眼中的东德,是在文化和经济上仍然呈“分裂”状态的德国里占有优先话语权的西德人所渴望看到的东德。拍摄这样的电影的目的显然是进行精神上的整合,但是,在这种整合之中,西德是完完全全的主体。 片子的主人公是一个叫Alex的男孩,他小时候父亲叛逃到了西德,而在那之后他的母亲带着他和他妹妹生活在东柏林。母亲在父亲叛逃以后成为了一个社会活动家,接受着各种各样的国家荣誉。1989年的秋天,母亲在一场百姓争取新闻自由的游行中看见了儿子正被警察带走,母亲在巨大的恐惧中在了街上,并且陷入了漫长的昏迷。有意思的是,母亲没有目睹柏林墙的倒塌,她的昏迷持续到8个月以后——那时Alex已经从电视修理厂的国家工人变成了资本家的电视公司的员工,她的女儿也已经到了Burger King工作。怀着对母亲的关心,Alex努力地制造着什么也没发生过的假象,于是引出了一系列的喜剧情节。但是母亲终于目睹了列宁的塑像被直升机整个从地面上挖起吊在空中飞行。曾经的偶像于是成了滑稽剧式的场景的中心。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母亲坦陈了当年父亲叛逃的事实。其实他们的计划是父亲先逃,然后母亲带着孩子也去西柏林,可是母亲出于恐惧和对孩子的保护,留了下来。可以想见,母亲是出于同样的心理才成为了社会主义的积极拥护者——一切只是一种表态。 引人思考的是,为什么留下来的是母亲,而逃走的是父亲?性别问题再一次提醒我们西方电影中永恒的主题:父子关系。片子结尾的时候,母亲死了。Alex的画外音说每当他想起过去的年代都是和母亲联系在一起的。在这里,母亲成为了东德的象征——一个逝去的女性的形象。而西德是男性的、父亲的。当Alex和父亲达到了和解,和解的不仅仅是父子关系,也是意识形态。在那之后Alex才真正接受了东西德统一的事实,而此前他一直积极地为母亲在电视画面上布置出一个假想的仍然存在的东德。作为意识形态的主体,西德被片中的父亲所代表着。在这个意义上,电影的这种结构是一个文化上的“东方主义”的再生产:政治文化上的东方——东德——被不可避免地“女性化”了。电影结束于两德统一的纪念日,灿烂的烟火掩盖了其他的事实。镜头中只有自由欢庆的人群,却没出现那些因为这个西德压倒性胜利的统一而失业和潦倒的人们。统一成了一切光辉和荣耀。 母亲的死去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影片的叙事难题。如果她还活着,故事又将怎样继续呢?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裂痕能够被一部情节剧缝合吗?可惜的是,东德人已经不可能用电影生产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他们的心理历程。在那个一夜之间垮掉的社会主义国度中还剩下一些东西——比如摄影爱好者手中的百佳相机和潘太康镜头——能够提醒我们它切实的存在,除此之外,沉默代替了一些人心中无法愈合的伤痕。那些弱者的可悲之处在于他们不能被历史彻底遗忘,却不得不看着自己的故事被强者来讲述。 德国的电影生产者和大环境毕竟有这种意识形态的自觉来生产这样的电影,这必然是那些骚动着的暗流长久以来的要求。哪怕只是一片糖衣,也可以在刹那间抚慰历史的创伤。唯有正视它,伤口才能得以愈合,即便是对历史中的胜利者。 这部电影中没有对过去的怀旧,但却唤起了我对社会主义的深深怀念。当马克思成了难以索解的“幽灵”,当列宁成了被道别的对象,我难以避免地陷入了一种假想的乡愁。

 短评

她曾经相信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集体密谋的保护。节奏特别好。德国统一不过是1990年的事;苏联解体,1991年。屋顶抛撒作废的东德马克、模仿新闻联播的假新闻,社会主义退休俱乐部、宇航员出租车司机,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的保存期限是多久?Humor is tragedy plus time。离得远了,都变成了黑色幽默。

3分钟前
  • 桃子
  • 力荐

像是一封写给时代的抒情长信,盖上了查无此人的邮戳,又被寄回了历史。藉由亲情的窗口,温情脉脉地演绎了时代变迁下人们的大开眼界与无所适从,这种变革感甚至通用在每一次的怀旧记忆里,让人顿感电影实在是太美好了。母亲望着直升机悬垂的列宁像,仿佛一个时代的挥手作别。感人至深的亲情也温暖人心。

5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想吃德国酸黄瓜

10分钟前
  • 杜边生
  • 还行

我太沮丧了,我永远不会写出这样的剧本,拍出这样的电影来!

12分钟前
  • 露娜peace
  • 力荐

多年后见到开出租车

17分钟前
  • 男娼起义
  • 推荐

民主德国在15平米的空间里延续

22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柏林墙主题作品中最冷静的一作

27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一个真实的存在了41年的国家伴随着母亲的骨灰和绚丽的烟花一同消失。一个时代就这么结束了。毛主席说过: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终结底还是你们的……而我们的未来又在哪里?

30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力荐

最后母亲已经知道了,除了儿子以外的家人也都知道母亲知道了,儿子还在全力为母亲营造假相。母亲笑而不说破,女友和姐姐也笑而不说破,反倒成了大家合力成全他的善良,我觉得说软弱更恰当。“再见”有再见和不再见两重意思,《再见列宁》是不再见,但母亲见到半空中的半截列宁是再见,经典已极的镜头。

34分钟前
  • 石头摇篮
  • 力荐

“在柏林墙倒塌后的几个小时里,就有成千上万的西德人民走进东德,许多人想留在东德,他们想从资本主义的生存竞争中解放出来,并非所有人都想参与职场争斗和拜金主义的活动,并非所有人都受得了弱肉强食。”哭了,这段台词就是男主和不少左派心中理想的社会主义吧,没有996和奋斗逼,可惜只存在于幻想中。

38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力荐

“通过这样不断地造假,我仿佛把民主德国变成了理想中的模样。”

39分钟前
  • Scarrie
  • 推荐

我最喜欢的电影,只看过一次。我知道只需要看一次它就是我最喜欢的电影

42分钟前
  • AC
  • 力荐

音乐超级棒,带着那些对过去岁月的感伤.

47分钟前
  • 寂地
  • 力荐

好棒的创意,里面那个小胡子播报员太可爱了,也圆了做导演的梦呢。抛去政治层面的东西(其实这个片子已经很温和了),这其实大概说的就是“为了亲爱的妈妈可以再造一个世界”吧。这种时代逝去的无力感真是让人动容啊

4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我们的历史总是在前进,可是掉队的人自有其缅怀的理由。这是儿子写给妈妈的一封信,也是关于时代轰隆碾过的印记。能把一个谎言如此的自圆其说,剧本功不可没。内什么,Daniel Brühl明明很帅哪里像老鼠了(我好像穿越到“极速风流”了...) o(>﹏<)o

5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就像有一集《我爱我家》,宋丹丹失忆了,贾志国一家一夜就回到了文化大革命。。。

52分钟前
  • 一只野鸡
  • 推荐

要说拍得有多好倒未见得,其实就是个情节剧的路数,但我真的好喜欢故事里那种浪漫化。让时间和光阴就这样定格在一个房间里,当母亲走出房间,与天空中直升机吊着的列宁头像擦肩而过,那一刻真是太诗意了。前进达瓦希里就缺这种浪漫,缅怀革命年代却没有浪漫主义情怀,那就是三观不正了。

55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再见列宁,再见爸爸,再见童年,再见理想。

57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一个时代的逝去...列宁雕象的那个镜头真是经典啊...

59分钟前
  • 某茶君
  • 力荐

之前一直没看,不因为别的,就因为肯定是一看就喜欢上。结果——果然喜欢上了。以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合二为一,不同的是,作为政治实体的祖国母亲先行一步,而作为信仰的母亲迟迟没有离去。直到有一天,那个幻想中的影子也不得不幻灭死亡,恰如挥手的列宁头像掠过头顶,一去不复返。

60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