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驿站

HD中字

主演:彼特·丁拉基,乔什·帕斯,保罗·本杰明,鲍拉·加茜丝,派翠西娅·克拉克森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心灵驿站 剧照 NO.1心灵驿站 剧照 NO.2心灵驿站 剧照 NO.3心灵驿站 剧照 NO.4心灵驿站 剧照 NO.5心灵驿站 剧照 NO.6心灵驿站 剧照 NO.13心灵驿站 剧照 NO.14心灵驿站 剧照 NO.15心灵驿站 剧照 NO.16心灵驿站 剧照 NO.17心灵驿站 剧照 NO.18心灵驿站 剧照 NO.19心灵驿站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心灵驿站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芬巴·麦克布赖德(彼特·丁拉基 Peter Dinklage 饰),一个一心只想安安静静过日子的普通男人,而他天生四尺五寸的矮小个头却格外引人注目。在众人的指指点点和嘲笑声中,芬巴只得避开人群,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研究各式火车上面。当唯一的好友过世,芬巴决定离开原本熟悉的环境,搬到纽泽西乡下朋友留给他的废弃火车库房独自生活。然而接二连三出现的意外访客,让原本希望离群索居的芬巴不情愿地开始了他的邻里生活。刚刚遭遇丧子之痛的中年女画家奥利维亚·哈里斯(派翠西娅·克拉克森 Patricia Clarkson 饰),健谈热情的热狗小贩乔·奥拉马斯(鲍比·卡纳威 Bobby Cannavale 饰),以及其他新朋友。渐渐地,在他们的温暖关怀下,拒人千里之外的芬巴开始敞开心扉,他的生活也在不经意间有了微妙的变化。©豆瓣带怒而眠下一个就是你一对冒牌货绿地黄花夏日痴魂二十不惑2甜心派特别篇为你抛却非典情人驻院医生第五季幽魂奇恋干将莫邪爱得其所世上最快的印第安摩托火花天盛长歌切尔诺贝利第一季邪灵韩国No.1宝贝老板:圣诞红利24小时:末路重生我的最爱粤语古宅老友记:2020圣诞特别集杜玛我就只尝一小口小直是小学五年级生爷爷的暑假六扇门之御前盗圣我才不要恋爱呢纳粹制造2023天猫双11惊喜夜真相漩涡(国语版)飓风比安卡红橡树 第三季物美价廉的摄影棚每天回家都会看到老婆在装死玫瑰行者摇篮曲

 长篇影评

 1 ) 温柔地靠近:自卑、补偿、超越!——影片《心灵驿站》心理解读

撰文:北京慧泽心洲心理专家、主任心理咨询师 叶艳

 
《心灵驿站》,又名《下一站,幸福》,这是一部平淡、细腻而温暖的影片,细节处总能轻轻碰触心弦,心生疼地想要流泪。

影片讲述侏儒身材的芬,外形高大俊朗、话语滔滔不绝的乔,遭受丧子之痛、深陷抑郁情绪中、美丽善良的女画家奥丽维娅,三个人因各自的痛苦走到一起,相互陪伴的故事。

 

自卑:

芬,因为身体侏儒,而拒绝和外界打交道。他选择着一切不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生活方式,工作、生活、购物,他一个人,挺着胸、昂着高傲的头在那些高他一倍的人面前走过,然而,他还是躲着的,他选择关闭一切、关闭他的耳朵、他的心,任由他们的嘲讽、挖苦,尽可能远离与人的接触。他用这些行动告诉着每一个走近他的人:不要关注我,请忽视我的存在,请别来伤害我……这样乞求着。同时,他又筑起高墙,小心防备着随时而来的伤害——被动保护自己。芬板着脸、硬着身子,像一个机器人一样,小心翼翼地从人前走过。他的身上时刻带着一个怀表。有人说,他是控制。控制感,往往来自于内心安全感的缺失。生活的可控,让芬觉得他不只是一个被欺侮、嘲笑的可怜虫,他还是可以主宰,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的。芬,像怀表一样精准地控制着自己的生活,控制着自己。对于芬来说,从这份可控感中,他获得着些许自我成就感、安全感、安慰感。

在一段铁轨场景中,沿着铁轨走的芬,发现后面跟着一个胆怯的黑人小女孩,他转过身,毫无防备地、充满热情地说:hey~,黑人小女孩羞怯地飞快逃去。透过这个场景,我们看到芬的内心其实渴望着与人的交流,只是因为内心的恐惧,惧怕受伤害,对人的不信任,让他将自己用铜墙铁壁包裹起来。这让我想起一个童话故事《铁炉人》,讲的就是一个惧怕受伤害,或者因为受伤害,已经失去对人的信任的一个人,他将自己封闭在铁皮里面,扮成冷冰冰的样子,拒绝人走近他。同样,这也是一个充满控制欲的人。说到控制,我们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凡是控制的人,都是安全感缺失……控制也分两种,一种是,具有控制欲的人,另一种指,做事具有控制能力的人。具有控制欲的人,不一定对事情有着很好的控制,而在做事上具有控制能力的人,未必一定是一个控制欲的人。回到芬的话题,芬内心的渴望交流,当他遇到更弱小的人时,就会表现出来,或者当他确定这个人不会伤害他,他感到安全时,他才会打开心扉、敞开自己。比如,超市的那位与他甚为默契、相知的老黑人,后来的乔与奥丽维娅。

因为身材矮小,芬遭受着恶意或无意的伤害,对于芬来讲,因为自卑,便会让他更加敏感,即便是一个无意的伤害,也会在他的内心掀起浩瀚风暴。所以,芬——控制!他必须用控制的手段,控制起自己受伤害的脆弱的内心,也许它常常躲在一个角落里发抖,但是他完全表现出“钢铁人”的样子,装作无枪不入。他必须用控制的手段,把受伤害后,自己愤怒、委屈的情绪压抑下去。胆怯和弱小让他不敢发泄,因为他不确定发泄的后果是否是更大、更让他恐惧的伤害。所以,他必须“控制”!

然而,情绪,是一种能量,它不会因由你的控制,就消去。压抑,只是隐而不发,只是不断地积累而已。芬的情绪宣泄有一个途经,那就是火车。芬,酷爱火车。在心理学中,火车的象征是什么?火车,大概是最有气势、体形最庞大的交通工具了。由此,我们不难想像,这对身体矮小的芬来说,是一种“补偿”心理。芬将心理需要投射到火车上,来获得一种对强大外形的满足。不仅仅如此,火车,动力很强,跑起来,呼呼响着,甚是气势磅礴。对于情绪总是压抑着的芬来说,火车这种气势会带给他一种强烈的快感,压抑的情绪,借由火车进行了释放、表达——情绪的替代宣泄,情绪的“发声”。黑人小女孩,也酷爱火车,常常一个人在火车上玩,这个孤单的小姑娘,她内心有着怎样的情绪呢?交通工具,象征情绪的发声。这在我们的沙盘游戏中很常见。一段时期有着比较大的情绪的人,在做箱庭时,往往也会选择火车、飞机、火箭、赛车这类运输工具,这些无意识选择的小玩具,象征地表达了他内心的波动情绪。

芬的情绪,在他醉酒后,站上吧台,大声嚷嚷时,达到高潮。醉酒,意味着失控,控制达到了极限,情绪冲破控制。站上吧台,大声嚷嚷“你们都来看吧,看吧,这就是我,丑陋身体……”这时,他放弃了假装,放弃了躲闪,看吧,看吧,这就是我!他开始正视自己,接纳自己由此开始。于是,控制打破——怀表被轨道上被压得粉碎。他敢于接受黑人小女孩的邀请,走上讲台。当问到身高时,他神态自若地如实相告,他不再惧怕被拒绝,依然坚持去关心奥丽维娅……内心的强大,来自于对自己的接纳,而不是掩饰、假装,不是去追逐成为那个优秀的别人。

 

简单说下乔和奥丽维娅这两个角色。

导演用乔——一个外形高大俊朗的形象来演绎另一类人。如果说,身材矮小的芬自卑,在我们看来,理所当然。那么,拥有高大俊朗外形的乔,就一定特有优越感,特自信,是上天的幸运儿吧?乔,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他自己的痛苦。乔的出现,在打电话。乔的每次出现,总是在说话,不停地说话。芬用火车表达、释放他的情绪,而乔,则用说话来表达、释放他的焦虑,不安。和芬的方式不是的是:一刻不停地说话的人,内心充满着恐惧、不安、焦虑,他试图用说话,用与人的忙碌交往,来掩饰、掩盖、回避这些情绪。如果说,芬回避的是来自外在的伤害。而乔,则是在回避内心的恐惧感,他用“忙碌”来麻痹自己,不是在说话,就是在打电话,或者在做饭……奥丽维娅与芬进行成人般的对话,而对乔,只是像对孩子般一样无奈摇头。高大俊朗的乔,在影片中没有任何展现男人性感的情节。乔一直像一个大男孩,而不是一个男人。耍宝,逗乐,带给大家快乐,往深里看,这其实是他用来与人交好的一种讨好行为——让所有人都喜欢他,这样,他处在人堆里,就不用害怕。

猜想一下乔的家庭,影片有不多的情节有提到:父亲生病,他来替班,和父亲一起去酒吧,父亲的突然病重,会让他慌乱得吓得半死……父子间的这种过度缠结,似乎在说明,乔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父母早早离异,或者母亲在他早年过世。父亲对这个儿子疼爱有加,乔对父亲也是过度依赖,以至于到了成人的年纪,依然是一个孩子样,甚至不工作挣钱(“父亲生病,他来替班”似乎在说明乔一直没有工作),这在精神分析中,称作“庵割焦虑”,对父亲的依赖,以及,对自己成年会威胁到父亲的权威感到惧怕,于是就仍然扮孩子状,来讨好父亲,也来讨得被照顾。

再来看一下奥丽维娅这个角色,一位丧子、离异的母亲,她将自己封闭着,沉浸在巨大的痛苦中,她的发声表达方式是:绘画。当乔和芬第一次来到她的家里时,他们俩对她的画都表现出惊异的样子:那些画,色调灰暗阴沉压抑,人物的表情扭曲或疯狂的样子。这是她内心的表达。


补偿与超越:

生命的成长,无论哪方面,都要回到关系中,在关系中修复,透过关系来完成生命的圆融。三个人因为不同的痛苦,吸引着走到一起。三人不同的情感缺失,在关系中被无意识地得到补偿、满足。

乔是一个向外求的人,他热烈而善良地讨好周围的一切人。这让封锁自己的芬无法拒绝这份没有任何伤害企图的热情。芬的内心一直渴望着与人的交流,只是对人的不信任、多年来的伤害让他不敢敞开自己。然而,在乔不断地热情攻击下,芬开始有些牵强地、勉强与之交往。芬的钢铁人面具开始有裂缝,然后在不断地与乔、奥丽维娅的交往中,被一点点消熔……在这两个人的交往中,芬的沉浸内心,内在的强大,也让乔不得不学习安静。在有芬的陪伴下,乔开始安静下来,静静地共同午餐,安静地观火车,安静地沿着铁轨散步。神圣的静默,静默常常能让我们的心安静下来,变得清净、智慧。这份安静,静下来,对乔来说,是难得的心灵休憩时刻——乔的内心开始停止慌乱地外求。影片名《心灵驿站》,具有深刻的寓意:驿站,火车的一个小停站处,休息处。当火车停下奔跑,当情绪,平静下来。当我们放下争斗、纷扰,不被恐惧、焦虑所困,内心真正平静下来时,智慧便在我们内心升起,我们才能够清明地、自由地看清事情的真相,才能听到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停下来,安静下来,是获取心灵自由的一个前提条件。

人际关系,总是要回溯到我们的原生家庭——与父亲、母亲的关系。影片中,只有芬和乔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芬和乔间的关系更多是满足了他们的父子关系、伙伴关系。心灵的独立、圆融还需要一位女性,一个母亲角色。美丽、善良的奥丽维娅,沉浸于丧子、离异之痛中,这份忧伤无法排解,她拒绝使用手机,拒绝与外界交流,把自己关在痛苦中独自饮泣,直到遇到芬。芬的外形缺陷,这个孤独、脆弱,假装坚强的灵魂,让善良的奥丽维娅内心升起一份母爱般的疼惜、怜悯。她开始主动去关心芬,去温暖他。这份爱,超越人性中的欲求,圣洁而纯粹。如果说,乔用热情攻破了芬的防线,奥丽维娅充满温暖、柔柔的爱,就像母亲的怀抱里一样,完全的安全、放松,没有伤害,没有拒绝与防备,让芬内心多年筑起的坚硬堡垒开始消解、熔化。

对于乔来说,芬、奥丽维娅更多是他的父母亲角色。这个早年缺失母爱的大男孩,在与芬、奥丽维娅的关系中,再一次回到父亲、母亲的关系中,将这份来自生命深入的恐慌得到补偿和满足。影片对此没有过多讲述,我们猜测的话,乔将会在这样一份充满爱的母亲身边,在静默、淡定、接纳自我缺陷、不再控制的父亲身边,脱乳,成长,真正实现他心灵的独立。

奥丽维娅,仿佛一位女神,美丽、善良、圣洁。我对她怀着强烈的情感,热烈地爱着她。这样一份移情,我想不仅仅来自我内心的投射,导演的寓意也许就在于此,芬和乔,一定也怀着热烈的情感爱着这位女子。她将丧子之痛,对儿子的那份爱,更大地给了需要爱的人,而不再只是狭隘地,自己的儿子。完成了一个从人性之爱到神性之爱的蜕变过程。

再回顾一下三人的关系吧,沉默的共进午餐,疯狂地与火车赛车,沿着铁轨散步,夜间小叙,相互间用细微的温暖陪伴着对方、陪伴着自己的痛苦。在这样一份淡淡的、缓慢贴近的爱中,心灵碰触,彼此懂得、疼惜、温暖,生命开始不再回避、开始有力量敢于去面对那些苦痛。经历过痛苦、风雨后,生命开始了新的旅程——下一站,幸福!

 2 ) 走下去

7.8/10有着各自故事且个性鲜明的三主角抱团取暖的温情小品。前一小时带入感很强,会随着主人公或忧郁或开心,时不时被小情趣触发笑点。再加上铁轨与周围自然融合的美丽景色,美好得真像个Wonderland。但可惜,虎头蛇尾,矛盾的出现仅仅附上一层阴霾,而矛盾的解决似乎软弱得令人回忆不清。火车轨道从一个站通往下一站,抬头坚持走下去,景色会大不同。

 3 ) 人生不如意,下站叫幸福

   已是夜里十一点多,想等的人没有来,有点淡淡的失落,便下了网。暑期习惯深夜睡觉的我,决定看一部电影。单位的内网上有很多电影,下载了近40G,好多没有看,挑挑拣拣,选中了这部。于是这个闷热的夜晚,一部淡淡温情的片子与我不期相遇。
   芬巴是个侏儒,在一个买火车模型的小店里制作火车模型。可能是由于黑人老朋友亨利的同情,老亨利意外死亡后,给芬巴留下一间老车站,名叫新天地。于是芬巴离开繁华大城市,来到宁静的新天地。对于一个经常受歧视的侏儒,这个地方可能比较适合他,尽管始终不苟言笑的他,并没有表露出特别的喜欢。可是我们能感受到芬巴就想在这样安静的地方一个人生活,不希望别人打扰他,也不希望进入别人的生活,就这样孤独的生活一辈子。但生活并不按照计划和想象进行,幸运的是芬巴后面的生活还不赖。车站对面,热情开朗的小伙子乔暂时为病中的父亲看餐车,可能习惯了都市生活,在这里显得寂寞难耐,很想与芬巴成为朋友,但芬巴对他并不太接纳他;中年丧子的女画家奥利维亚因车技平平两次差点撞伤芬巴,因歉意而几次帮助芬巴,芬巴开始也是冷漠的拒绝;天真可爱的黑人小女孩克利欧把他看作她一样的人,请他到学校演讲;而图书馆的辣妹艾米莉情感失落把当他作倾诉对象。慢慢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芬巴开始与朋友接触,开始有了微笑,开始和乔一起看火车,和乔、奥利维亚走铁路,三人起轻松的聊天,仿佛都找到了心灵的寄托。芬巴封闭的心开始打开,竟然可以去关心别人,去酒吧喝酒,去学校为孩子作演讲。奥利维亚也在芬巴和乔感染下,走出了丧子的阴影。
    电影拍得很细腻,很抒缓,没有一点大起大落,但看完让人觉得很温暖。有些细节很打动人,如芬巴和奥利维亚第一次吃饭,奥利维亚说,“我们不要想着找话说,只管吃就行了”,多善解人意的话语。艾米莉的男友纠缠艾米莉时,芬巴想帮助艾米莉,却让艾米莉的男友轻轻一把推开,芬巴双臂在空中一振,对他来说是坚强有力的,但对艾米莉却毫无帮助。
    我想电影可能讲述得是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关怀,每个人都需要友谊,不管是健全的人还是残疾的人。人生可能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心灵的创伤需要互相抚慰,走过下一站,就是幸福。

 4 ) 下一站的幸福——[The Station Agent]

文/故城

火车缓缓驶过,手中的手表在阳光下闪着古铜色的颜色,眉宇轻轻一瞥,顿时百感交集。

他是一个侏儒,身高与普通儿童相似,脸上已经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而且远远不止如此,他承受了比常人更多的不公,歧视和负担。上帝赐予的畸形让这样一个成年人自闭,忧郁,内心空虚。他生活在世界的边缘,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他本可就这样生活得平淡,他本可让孤独和寂寞陪伴他这样平稳的度过一生,他本可以让眼前的Golden Spike商店成为一生的归宿,他本可不去了解什么是幸福,他本可继续封闭内心封闭感情。但现在他不得不重新去定位自己的人生,不得不再次逢迎冷嘲热讽,不得不将久闭的心扉微微敞开。然而迎接他的是幸福还是更大的不幸?

记得曾经听过这样的话,不要去打扰那些天真的笑脸。那些生存在大山中的孩子们如果没有外界的干扰,他们将会永远地生活在自己的童话中。他们不了解外界的繁华,也不知晓外界的苍穹,仅仅与大山相伴,守住自己的一片天空。这已足矣。而当你向他们展示外面的花花世界的时候,当一切琳琅闪烁着,欲望被挑起的时候,当诱惑的旋涡深深吸引着他们的时候,物欲与虚情假意已经慢慢袭上他们的肢体,并且驻留,扩散,最后成为了永远的负担。

男人的浮幻人生在这样一个杂货铺开始,他每天重复着枯燥的工作,与世无争,和老人友善的相处。黑人和侏儒,这两个被世界遗弃的人就这样相依为命。然而生命的脆弱和生活的无助让老人在一声平淡的“Lunch”后撒手人寰,而律师口中的"Nothing"无疑宣告了他新生活的开始。铁路蜿蜒的尽头那座白色小屋是老人留给他的唯一遗产。和远处荫蔽在丛林中别墅相比这座小屋相形见绌,而男人似乎已经习惯了低人一等,这不仅仅指的是个头。

随后的两个人物的出现完全打乱了他的计划,也许他根本就没有什么计划,只是让自卑牢牢控制着时间,让时光滴滴答答淌过。

乐天派的古巴热狗小贩首先来到他的生活,他喋喋不休和永远挂在脸上的笑容让他稍感欣慰,但即使这样,这种愉快也仅仅在他的身上停留了几秒钟。Patricia Clarkson的出现则颇显意外。在空荡荡的乡间公路上,他短小的四肢是那么容易被忽略,在女艺术家丧亲之痛还没有平抚之际,仓促的碰撞发生了,也许此时他并没有意识到一段不同寻常的生活即将开始。第二次相遇与第一次惊人相似,却不如第一次的平淡,带有几分滑稽与嘲弄的笔调绘出了女人心不在焉的慌忙,而男人那双逃避整个世界的眼神是这样的让人难以接近,以至于女人的万般歉意被一堵无形的墙阻隔在外。

男人总是习惯于一个人漫步在铁轨旁,就像他对热狗小贩盛情邀请下冷漠的回绝,就像他在便利店被店主如看马戏团小丑似的摄影留念后的脸角一皱,因为他知道当那张成熟的脸和幼小的身体合二为一的时候是多么地不协调,结果就会像片中铁路上尾随的黑人小姑娘在一声“Hi”后仓皇而逃。

他与女艺术家的第三次相遇在有前两次相遇的铺垫显得非常合理和流畅,"You are safe, no car.",我想看到这一幕的瞬间我们都会会心一笑,如此精妙的言语将三次邂逅天衣无缝的衔接,也让压抑的空气荡漾出了些轻松的气氛。女人也是一个封闭的人,与丈夫的离异以及不能从2年前丧子中排解开来一直困扰着他的生活。她讨厌电话,讨厌交流,但却在这个被所有人都看不起的侏儒面前畅开了心扉,倒出了女人受伤的内心世界,这就如平静湖水中泻落的一滴清泉,男人心中被掀起了点点涟漪。他们有着共同的遭遇和相通的精神状态,正是这种默契让聆听在这个时候来的如此美妙和沁人心脾。

都说搞艺术的女子有着精致的精神,其实精致的同时也代表了脆弱与敏感。

遗落的手机是牵连两人的线索,热狗小贩热情的到访让人感到明媚而愉悦,他的“怂恿”与热切的沟通欲望也渐渐叩开紧闭的心灵。

第四次相遇在小镇的图书馆,女人的善意又一次遭到了拒绝,也许刚开始的邂逅还参杂着同情,那么现在则更多了些知己的关怀。第五次是在热狗小贩的饭桌前,男人第一次吐露想拍关于火车的电影的心愿,女人细心地记下并买下摄影机赠予他。接下来就是一次次的相遇,一次次的对话,交流与微笑,男人逐渐也可以容纳热狗小贩与他一起的漫步,漫步人数也从一个增加到两个,最后增加到三个。随后他也能从容走过镇边的小路与图书馆女助手寒暄,幸福的笑容也在慢慢回到男人和女人的脸颊上。

直到有一天,镇上的小男孩天真可爱的笑脸、顽皮地踢足球让她再一次想起了失去的儿子,她匆匆离去,眼中挂着的液体偷偷洒落,不经意间我们突然意识到过去的伤感是永远不能逃避和忘记的,它总会在一个明媚健康的晴天,一个细雨绵绵的阴天,一屡云彩掠过,一丝雨水滑过的时候悄然降临。时间并不会带走一切,只会让记忆封尘,只会让封存的记忆不会变质腐烂,当某一天我们拿出来回味的时候依然新鲜和纯净。

随后的日子和快乐别无二样,他和小贩会一高一矮活动于整个小镇,高低交错,和森森绿树连绵起伏,调子流畅得让人沉醉和恍惚。他会因为图书馆女助手夸他“have a nice chin”而与同伴分享,他会和女人聊起爱情、和小贩聊起性,然而生活就是这样,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步会是什么样子,当幸福触手可及的刹那又迅速崩溃,其速度之快让人促不急防。飞驰驶过的女人的汽车对他们视而不见是友谊破碎的先兆,女人扔出20 dollar后一声再见像是与他素昧平生,酒吧外被图书馆女助手男朋友粗鲁地推倒在汽车上,歇斯底里的撕叫着“我不是你的女朋友也不是你的母亲,你也不是小孩,滚开”顿时将他从天堂投入了地狱,热狗小贩又因为他暴躁的脾气似乎永远的远去了,这一切的种种都无异于在他刚刚治愈的伤口再次被涂抹上了盐巴。借酒消愁后他忍无可忍,委屈,不平,愤怒,悔恨一涌而上,推倒酒瓶,他站在酒吧吧台上,让丑陋的躯体暴露在众目睽睽下,让悲痛来得更猛烈些吧,他踉跄跌出酒吧,留下的是尴尬与面面相觑。

男人仰卧在枕木上,耳边是若隐若现的火车轰鸣声,逐渐接近的火车拉出其长长一鸣,可怜的人哪,你还在静静地承受这一切。

如果这一切都是虚幻,那么让虚幻继续。如果生命可以重来一次,我相信老天这次终于也青睐了他,老天给了他这样一次重来的机会。朦胧的世界,眼前留下来的是怀表被碾碎的残骸,他已经不需要时间去衡量整个生命,一切的眷顾和幸运让他再次踏上了寻觅女人的路途。坚韧的人们应该向他致敬,因为生命的勇气在这一刻化为力量感染女人,也在感染我们。

三个人的幸福,也是下一站的幸福,火车的轨迹不仅仅是眼前的铁轨,因为它总是中规中矩没有因任何一辆车的驶过而改变,火车的轨迹也不仅仅是烟囱划过天际留下蒙蒙烟雾,因为一阵风吹过会让它无影无踪,火车的轨迹是三人的步子,是踩着枕木的踏实,是默默细语的滋润,是承载回忆的轻吟。在寂静的夜,顷刻间,轨迹化作点滴的幸福,弥漫整个空间,我想到了[十里香],醉了: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
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04/05/11 19:27

 5 ) 追火车很有趣呀,电影也是

这个电影让我想到奇迹男孩那个故事,男主和奇迹的男孩是同一类人,外形异于常人,走在街上不经意会收到格外关注,不乏会有人以怪异眼神似看到可怕生物,或故意嘲讽讥笑。

失去唯一朋友的主人公芬,不难理解为何要远离熟悉环境,去纽泽西重新开始离群索居的生活。男主性格冷静,克制,隐忍,话少,喜怒不言于色,常面无表情。但不妨碍热情健谈的邻居咖啡小贩乔对他好奇,与他搭话;也不妨碍两次撞到他的中年女画家奥利维亚带酒来友好致歉;也不妨碍小肥妞女学生对他产生的兴趣以及对他火车知识的肯定。

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总在意料之外发生,冷漠的外表并不能掩盖一个人内心的温暖,也不能隐藏人对爱对情感的渴望。芬渐渐地熟悉周围的人与环境,会和乔说多几句话,一起去散歩。知道奥利维亚经历了丧子之痛走不出来,逃到这里躲避世人的怜悯同情,也交换痛苦告知自己的朋友逝世来这里继承他留下的房子。

得知芬喜欢研究火车,奥利维亚友好地借录像机鼓励他也可以试着去做追火车的人。

芬真正地开始做一个火车追随者,乔开车兴奋欢呼,不断加速跟紧火车,芬在旁拿起录像机录视频,影片中第一次看到芬开心地张大嘴笑。他们请奥利维亚一起看录影片,奥利维亚也开始邀请他们到家里,三个人自然而然成了朋友。

芬还收到小胖妞女学生邀请他去学校做关于火车的演讲,但他很不自信地拒绝认为这是无论如何自己也不能做的。

一切都和原来想象地不一样。散步时芬告诉乔,女图书管理员夸他有个很性感的下颌。乔总是真诚地说你真厉害,真是让人意外。芬似乎一点点地找到些自信,答应去酒吧和乔和他父亲一起见面。

未料碰巧遇到女图书管理员,两个人都刚还刚好被放鸽子。她年轻漂亮,主动地坐在他身边聊天,很自然地说出自己意外怀孕的秘密。出酒吧时芬看不惯她男友对她的粗鲁方式挺身而出却被一推就倒,刚生出的一些自信被现实残忍击溃,在女管理员劝说下无力又失落地回到家。

第二天朋友乔为酒吧失约的事道歉,却因他选择宁愿一个人呆着的冷漠而受伤离开。

芬注意到奥利维亚自前夫回来找她后,状况很差,常情绪异常激动地电话争吵。出于关心主动带她订购的食物去看她,却被大声告知我不是你的谁,不是你妈不是你的女友,你走开。

芬被击溃得一塌糊涂,像常人跑去酒吧喝酒,却被人指指点点地议论,不时嘲讽讥笑。情绪积累到极点喷涌而出,一脚站在吧台上,酒瓶一摔,喊 here I am ,take a look!

酒吧出来芬摇摇晃晃地沿着铁轨走,躺在铁轨上,选择安静地自我了解。

列车灯光闪在屏幕那一刹,我看到一个人对世界的深深绝望。生活中我们不经意的一些过度与刻意,都会是一种伤害,而这种伤害或许会是当事人所承受的最后一根稻草。

早上阳光明媚,芬醒来意外地发现自己没有死,不过随身带着的怀表被压碎了。他因为自己异于旁人的矮小身材,感受到世间超乎常人加倍的残酷无力而决定放弃生命。却未想,正是因为他的矮小身子,才没能被火车碾死。

他放弃死,起身去看奥利维亚,发现她大量服药瘫倒在地。

后面,芬去学校做了关于火车的演讲,和乔一起去接奥利维亚出院。

影片结尾留给观众很大空间,三个人一起看着录像影片,简单地说话聊天,安静结束。我们不知道乔是否快离开,不知道奥利维亚会在这多久,或许最后大家会分离,但三人彼此的倾听和陪伴,平淡中温热细腻的情感,似光照亮对生活的期望。

 6 ) 平淡得一踏糊涂!

美国佬拍了很多好片,也拍了很多的烂片。

相对来说,好看的电影,美国片还是居多的。

近年来,印度片,韩国片,甚至是伊朗片,都有迎头赶上的势头,时不时冒出一二部令人惊喜,让人刮目相看的好片来,比如《瞒天杀机》,《寄生虫》,《我是伊丽》,等等。

反观我们的国产片,那几个曾经出过佳作的所谓知名导演,要么江南才尽,要么不务正业,已经好长时间折腾不出什么好东西来了,而所谓的新生代导演,热衷于歪门邪道,另类精怪的题材,根本没有拍旷世精品大作的情怀和能力。

我们的国产片真的要加油啦!

 短评

安静,祥和,温馨,值得一看的影片。

5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当看到一个人站立在他能够站立的最高位置——天台上略显淡然地抽着烟的时候,我们望见了一份淤积在他心底沉默如金的忧伤。当看到两个人身处在他们能够身处的最清净的地方——铁路边一起抽着烟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那句形容孤独的话: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然而穿过阴冷的隧道,驶向《心灵驿站》的迷你火车却为这句寒凉的话带来了一个积极而温暖的解释。彼得丁拉基的身高显然限制不住他的魅力和才华,这位小个子演员能够成长为行业里一个标杆式人物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他擅长以内敛而细腻的表演征服观众,也正是由于其身材的特殊性使得影片将成人与孩子之间建立起了联结,并让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发展成为一部成人童话。三辆人形火车最终肩并肩在终极孤独和必然与人交流的悖论里相伴而行。

10分钟前
  • Muto
  • 推荐

7.7远离网络和手机的日子也能很有趣,时光都消磨在追寻火车的轨迹,值得深交的朋友看人不戴有色眼镜,热情融化了孤寂,残缺的心灵相互依偎慢慢靠近,生活需要一个驿站好生休憩再继续走下去。喜欢这样自然安静的随性。

11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8/10,孤独者的心灵驿站。看的我一会儿想笑,一会儿想哭。Thomas McCarthy真是有才啊,不要当演员了,专心当导演吧。就导了两部影片,都是杰作!

14分钟前
  • owen
  • 推荐

太喜欢这部电影直接五星!拍的很平淡,像生活平静偶尔波折。故事非常流畅一切都显得那么水到渠成,哪怕结局就是三个静静地抽烟戛然而止。我虽然不是侏儒,但是觉得能够部分理解芬的那种自卑,那种躲闪的眼神和觉得自己的不值得。生活就是需要一些美好才坚持的下去,香烟,咖啡,火车还有友情。

19分钟前
  • Ove
  • 力荐

“你不用说话,专心吃就可以,无所谓。”三个好朋友安静地相伴就能享受时光,是唯有郊区才存在的心境。结尾很突然,黑屏时我还以为文件出问题没放完…

22分钟前
  • Kensnow
  • 还行

养眼、养心的电影,铁道迷的辛福生活,“小恶魔”气场太强了,孤高,善良,坚韧,自立,新泽西州乡下外景太美,绿荫如盖,处处葱茏,活水淙淙,铁道漫长。一般来说很多著名导演的精致小品,都很值得看,拍得比较松弛自由,甚至比代表作迷人,汤姆·麦卡锡这部也不例外。

24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电影从头到尾都洋溢着一种淡淡而平静的暖意,像一杯温开水一样可以温暖人心。孤独的时候有人作伴,也是一种不可求的幸福!没有人能够绝对的忍受孤独,尤其在生活给你开了一个接一个残酷又讽刺的玩笑时。

29分钟前
  • 萌发奇想
  • 推荐

为了看彼得丁拉基的主演特意找了很久的电影,这真是一个很酷很拽很有男人味道的小矮子。很平淡很简单的剧情,但是非常舒服。说起来这部电影的感觉和有一些日本片儿有点象呢,淡淡的爱情和友情,清新的色调和画面。PS:派翠西娅·克拉克森真的好美,即使现在五十多了也还是美啊。

31分钟前
  • 烟视媚行
  • 推荐

影片结束了教授问我们,这部电影有plot吗?没有。为什么呢?因为这部电影在哪里结束都不重要,就像人生一样,在哪里开始,哪里结束,都是没有故事性的,单调的,平淡的。

32分钟前
  • 推荐

与火车与路轨相关的故事片,哪怕平淡的一塌糊涂,也仍旧让人欲罢不能

35分钟前
  • PaPu
  • 推荐

电影无所谓好不好,可况这个电影真的好,打动了你就什么都OK了

36分钟前
  • fly_hakka
  • 力荐

这是一部很好的“如何和孤独相处”的教材,是一部暖暖含光的“慢”电影。男主角的孤独是因为他的侏儒身材,当代人的孤独多来自于社会压力和心理戒备。这里给出了“和孤独相处”的两条建议,一则是找到属于自己的爱好,另一则是找到彼此投契的朋友。

40分钟前
  • 昂奇堂
  • 力荐

还是不错的电影的,女主的气质真是没话说

41分钟前
  • 小4
  • 推荐

几年前看的一部动人的小品电影,真好,Thomas McCarthy

45分钟前
  • 小老鼠
  • 力荐

人毕竟是社会属性的生物,没有人会主动选择孤独,除非心理原因或者生理方面的某些缺憾,无法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并非某人的问题,而是周围人群看待和对待“他”的方式。很多镜头细节处理的非常漂亮,把孤独和自我封闭展现的清晰精彩。每个人的孤独都不同,抱团取暖也要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幸好没有一个人是孤岛,总会遇到能称之为朋友的知音。小恶魔多年前的演绎蛮不错的,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正好成为小恶魔的智慧源泉。而女性就境况迥异,当年还算风姿卓越的派翠西亚如今只能在《利器》诠释病态变态的老母亲了。

46分钟前
  • 满心
  • 还行

各有各的孤独,这三人还在各自孤独的同时,美美与共,不过,我就好奇,那个热狗小贩天天把餐车停在那个偏僻的地方,谁会去买啊。#20220914

47分钟前
  • huyouyou
  • 推荐

2008-01-03,very good.温情的故事。

48分钟前
  • itrek
  • 推荐

外来的侏儒是幸运的,一下碰到了两个有趣有爱的朋友。电影是治愈的,不过好奇主角们的财务来源。这种喝咖啡聊人生的生活我也想过。

52分钟前
  • 菜根
  • 还行

宁静的美国小乡镇真的是人间天堂。每天的工作就是卖几杯咖啡,其余的时间就是喝着咖啡看书、闲聊或者发呆,如此宁静简单的生活看上去却那么美。

55分钟前
  • 雨果
  • 推荐